x小兒肌性斜頸ppt課件_第1頁
x小兒肌性斜頸ppt課件_第2頁
x小兒肌性斜頸ppt課件_第3頁
x小兒肌性斜頸ppt課件_第4頁
x小兒肌性斜頸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兒肌性斜頸Page 2定義n 小兒肌性斜頸,也稱先天性斜頸,是一種較多見的畸形,小兒肌性斜頸,也稱先天性斜頸,是一種較多見的畸形,它的主要病變是在胸鎖乳突肌,故又稱肌性斜頸,屬于中它的主要病變是在胸鎖乳突肌,故又稱肌性斜頸,屬于中醫(yī)的醫(yī)的“歪頭范疇。歪頭范疇。Page 3診斷n 1. 中醫(yī)診斷規(guī)范n 有產傷,胎位不正,羊水少,宮內缺氧,臍帶繞頸等病史。n 頭部傾斜,活動受限,頭喜偏向患側,下頜旋向健側。n 患側胸鎖乳突肌可觸及條索狀包塊或卵圓形包塊,或肌肉攣縮。Page 4n 患側顏面小于健側,病程長者,晚期可繼有頸椎側彎,耳、眉、眼、嘴角都低下,兩眼不在同一平面。n X線攝片檢查:患側胸鎖

2、乳突肌增粗,頸脊柱側彎。Page 5n中醫(yī)診斷規(guī)范n腫塊型n卵圓形腫塊位于患側胸鎖乳突肌的中、下段,腫塊大小不一,大者約6*5cm輪廓明晰,不需接觸,一望便知。小者約1.5*1.0cm,需觸摸方知,腫塊質地較硬,其外形如卵圓形。晚期顏面減小,頭部畸形,活動受限。Page 6n 非腫塊型n 患側胸鎖乳突肌起先有腫塊,因較小未被發(fā)現(xiàn),待家長見孩子斜頸明顯時,患側腫塊已被吸收消逝,僅留有患側胸鎖乳突肌痙攣。Page 7n 條索腫塊型n 患側胸鎖乳突肌攣縮緊張,突起如條索狀,質地鞏固,且與周圍組織有粘連,患側顏面明顯小于健側,頭部畸形,活動受限,多見于病程長者Page 8治療n 辨證論治n 腫塊型n

3、治那么:軟堅,消腫,散結n 手法:指揉、拿、摩、點等。Page 9條索狀腫塊n 治那么:活血散結n 手法:點、摩、按、揉等n 部位:患側胸鎖乳突肌Page 10n 操作方法:n 患兒取仰臥位,醫(yī)者以一手于患兒的病側胸鎖乳突肌處用拿法進展治療,在做拿法的同時應稍向上提;醫(yī)者以一手按住患兒患側肩部,另一手扶持患側頭部上方Page 11n 操作方法:n 患兒取仰臥位,在患側胸鎖乳突肌用推揉法5分鐘;拿法,拿患側胸鎖乳突肌20次左右等Page 12非腫塊型n 治那么:舒筋活絡,牽張患肌n 手法:揉、拿、撥、點n 部位:患側胸鎖乳突肌Page 13Page 14療效斷定n 治愈:胸鎖乳突肌塊消逝,頭部活

4、動正常,患側顏面等同于正常顏面n 好轉:胸鎖乳突肌腫塊消逝,患側顏面等同于正常顏面,頭部活動稍差。n 未愈:胸鎖乳突肌腫塊無改動,顏面小于正常,頭部活動較差。Page 15Page 16Page 17Page 18Page 19Page 20n 小兒右側肌性斜頸待診n 上圖,請大家協(xié)助分析。小兒18個月,右偏,肌肉未觸及明顯包塊,比較柔軟,B超以為兩側肌肉無明顯差別。 Page 21Page 22小兒18個月,右偏,肌肉未觸及明顯包塊,比較柔軟,B超以為兩側肌肉無明顯差別。 橈骨小頭半脫位Page 241解剖n 橈骨小頭半脫位多見于5歲以下的小兒。Page 25Page 26Page 272發(fā)

5、病機理n 解剖學研討和小兒尸體上實驗闡明,5 歲以下小兒之環(huán)狀韌帶前下方的附著點較薄弱,橈骨小頭關節(jié)面的平面略向后方遠端傾斜關略呈卵圓形部。當小兒舉臂穿衣,行走時跌倒或上階梯,跨河溝等被大人握住其手于前臂旋前位用力向上牽拉時,橈骨小頭部分分開尺骨的橈切跡,環(huán)狀韌帶上移,橈骨小頭即易在環(huán)狀韌帶前下方之薄弱處滑出,構成半脫位。隨著年齡增大,環(huán)狀韌帶的附著點逐漸增厚加強,那么不易發(fā)生半脫位。Page 283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n 有被牽拉史,患兒肘部疼痛呈半屈位,前臂旋前,回絕他人觸動,不肯用手取物和活動肘關節(jié)。普通部分無腫脹和畸形,X線檢查陰性。Page 294治療n 采用手法復位,效果甚佳。復位時不需

6、麻醉,術者一物拇指放于肘關節(jié)之橈側向后內按壓橈骨小頭;另一手握住腕部,屈曲肘關節(jié)至90即為復位,前臂稍加牽引并作旋后活動。大多數(shù)會感到或聽到復位的輕度彈響,疼痛立刻消逝,前臂及肘部即可活動自若,表示復位勝利。Page 30n 技巧一、先一手旋前牽引腕部,再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扣緊橈骨小頭環(huán)狀韌帶,然后旋后屈肘,一定是先 牽引,再緊扣。n 技巧二、旋轉一定要多于屈肘。不要一味以為屈肘就能復上,切記旋轉的重要性,旋轉要超前于屈肘。n 技巧三、旋后屈肘不能勝利,可以順勢旋前伸肘,多能勝利。Page 31n 復位后肘關節(jié)于屈曲位用頸腕吊帶懸掛3天。n 留意防止再牽拉傷肢,以免復發(fā)。 Page 32n 有一小孩家長抱一小孩就診,男性,2歲,說是下午拉一下小孩的左手后左上肢不能動了,在我市另一三甲醫(yī)院就診,且照片,沒有復位,急忙轉診于我院。了解完病史后,我悄然的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