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模具設計與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汽車防塵罩拉深模設計_第1頁
參考模具設計與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汽車防塵罩拉深模設計_第2頁
參考模具設計與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汽車防塵罩拉深模設計_第3頁
參考模具設計與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汽車防塵罩拉深模設計_第4頁
參考模具設計與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汽車防塵罩拉深模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汽車防塵罩拉深模設計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浙江科技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摘 要汽車防塵罩是汽車車身的一個重要部件之一, 其作用主要是吸收緩和外界沖擊力、防塵而且作安全裝置。本文介紹了采用沖壓鋼板的汽車防塵罩的沖壓模具設計方法,給出了汽車防塵罩拉深模結構設計步驟和工藝參數計算,結合汽車防塵罩模具結構特點,詳細介紹了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藝方法、模具材料特性及熱處理要求,同時說明了特種加工技術在汽車防塵罩模具零件中制造中的應用,以及模具的安裝調試及壓力機的選擇條件等。關鍵詞: 汽車防塵

2、罩 工藝分析 模具 設計To design the drawing die cars dustproof coverStudent: XUHaoi Advisor: SHI Yuqing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bstractThe dustproof cover of ca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nd its role is mainly to ease th

3、e outside world to absorb impact, dust and safety devices fo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use of the car dust cover plate stamping stamping die design method of drawing die car Dustproof structure design steps and process parameters,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utomobile molds d

4、ust, mold part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processing methods, mold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heat treatment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spec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at the dust cover in the automotive parts manufacturing tooling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tool and press the sele

5、ct conditions.Keyword: The car dust cover,Process Analysis,Die,Design目 錄中文摘要. i ii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英文摘要. ii 目 錄. iii第一章 模具工業的現狀與發展及工程背景. 1第二章 防塵罩拉深工藝. 32.1拉深概述. 32.2拉深變形分析. 32.2.1拉深過程中毛坯的應力狀態 . 32.2.2板材性能、模具圓角及摩擦的影響 . 32.2.3毛坯尺寸與拉深成形的關系 . 32.3起皺與拉裂. 42.3.1起皺及防皺措施 . 42.3.2拉裂與防裂措施 . 4第三章 防塵罩拉深模模具設計

6、. 53.1零件工藝分析. 53.1.1零件尺寸的修正 . 53.1.2零件公差的修正 . 53.2零件毛坯計算. 63.3零件加工路線的確定. 103.3.1落料 . 103.3.2拉深 . 103.3.3沖孔 . 10第四章 防塵罩拉深模模具計算. 114.1防塵罩的拉深系數及次數的確定 . 114.2進行必要的計算 . 114.2.1計算壓邊力、拉深力 . 114.2.2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計算 . 124.2.3確定凸模通氣孔尺寸 . 124.4壓力設備選用. 14第五章 防塵罩模具零件的加工. 15 iii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5.1凸模的制造. 155.1.1下料

7、. 155.1.2鍛打 . 155.1.3車削加工 . 155.1.4磨兩端面 . 165.1.5磨倒腳 . 165.1.6熱處理 . 165.1.7精加工 . 165.1.8檢驗 . 165.2凹模的加工. 165.2.1下料 . 175.2.2鍛打 . 175.2.3車削加工 . 175.2.4鉆孔 . 175.2.5熱處理 . 175.2.6精加工 . 175.2.7檢驗 . 175.3導套. 175.3.1下料 . 185.3.2車削加工 . 185.3.3精加工 . 185.3.4熱處理 . 185.4導柱. 185.5上模板. 185.5.1下料 . 195.5.2銑削加工 . 1

8、95.5.3鉆孔 . 195.5.4磨孔 . 195.6下模板. 20iv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5.6.1下料 . 205.6.2銑削加工 . 205.6.3鉆孔 . 205.6.4磨孔 . 205.7其他零件. 21第六章 防塵罩模具的裝配. 226.1裝配的原則. 226.2總裝配要點. 226.3模具的裝配流程. 22總 結. 25 致 謝. 錯誤!未定義書簽。 v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第一章 模具工業的現狀與發展及工程背景近年來,我國沖壓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沖壓模具已能生產單套重量達50多噸的模具。為中檔轎車配套的覆蓋件模具內也能生產了。精度達

9、到12m,壽命2億次左右的多工位級進模國內已有多家企業能夠生產。表面粗糙度達到Ra1.5m的精沖模,大尺寸(300mm)精沖模及中厚板精沖模國內也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1 模具CAD/CAM技術狀況我國模具CAD/CAM技術的發展已有20多年歷史。由原華中工學院和武漢733廠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神模CAD/CAM系統是我國第一個自行開發的模具CAD/CAM系統。由華中工學院和北京模具廠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沖模CAD/CAM系統是我國自行開發的第一個沖裁模CAD/CAM系統。上海交通大學開發的冷沖模CAD/CAM系統也于同年完成。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汽車行業的模具設計制造中開始采用

10、CAD/CAM技術。國家科委863計劃將東風汽車公司作為CIMS應用示范工廠,由華中理工大學作為技術依托單位,開發的汽車車身與覆蓋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統于1996年初通過鑒定。在此期間,一汽和成飛汽車模具中心引進了工作站和CAD/CAM軟件系統,并在模具設計制造中實際應用,取得了顯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進了板料成型過程計算機模擬CAE軟件并開始用于生產。21世紀開始CAD/CAM技術逐漸普及,現在具有一定生產能力的沖壓模具企業基本都有了CAD/CAM技術。其中部分骨干重點企業還具備各CAE能力。模具CAD/CAM技術能顯著縮短模具設計與制造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已成

11、為人們的共識。在“八五”、九五“期間,已有一大批模具企業推廣普及了計算機繪圖技術,數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并陸續引進了相當數量CAD/CAM系統。如美國EDS的UG,美國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Pro/Engineer,美國CV公司的CADSS,英國DEL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及space-E, 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 還引進了AutoCAD CATIA 等軟件及法國Marta-Daravision公司用于汽車及覆蓋件模具的Euclid-IS等專用軟件。國內汽車覆蓋件模具生產企業普遍采用了CAD/CAM技術/DL圖的設計和模具結構圖的

12、設計均已實現二維CAD,多數企業已經向三維過渡,總圖生產逐步代替零件圖生產。且模具的參數化設計也開始走向少數模具廠家技術開發的領域。 在沖壓成型CAE軟件方面,除了引進的軟件外,華中科技術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等都已研發了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并已在生實踐中得到成功應用,產生了良好的效益。快速原型(RP)傳統的快速經濟模具相結合, 1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快速制造大型汽車覆蓋件模具,解決了原來低熔點合金模具靠樣件澆鑄模具,模具精度低、制件精度低,樣樣制作難等問題,實現了以三維CAD模型作為制模依據的快速模具制造,它標志著RPM應用于汽車身大型覆蓋件試制模具已取得

13、了成功。圍繞著汽車車身試制、大型覆蓋件模具的快速制造,近年來也涌現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開始在生產中應用的無模多點成型及激光沖擊和電磁成型等技術。它們都表現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優點。2 模具設計與制造能力狀況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正確引導下,經過幾十年努力,現在我國沖壓模具的設計與制造能力已達到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虛擬技術等許多現代設計制造技術已在很多模具企業得到應用。雖然如此,我國的沖壓模具設計制造能力與市場需要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一些主要表現在高檔轎車和大中型汽車覆蓋件模具及高精度沖模方面,無論在設計還是加工工藝和能力方面,都有較大差距。轎車覆蓋件模具,具有設計

14、和制造難度大,質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點,可代表覆蓋件模具的水平。雖然在設計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基本達到了國際水平,模具結構周期等方面,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標志沖模技術先進水平的多工位級進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國重點發展的精密模具品種。有代表性的是集機電一體化的鐵芯精密自動閥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達到國際水平。但總體上和國外多工位級進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壽命、模具結構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汽車覆蓋件模具制造技術正在不斷地提高和完美,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設備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高性能的五軸高速銑床和三軸的高速銑床的應用已越來越多。NC、DNC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成熟,可以進行傾角加工超精加工。這些

15、都提高了模具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質量,縮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模具表面強化技術也得到廣泛應用。工藝成熟、無污染、成本適中的離子滲氮技術越來越被認可,碳化物被覆處理(TD處理)及許多鍍(涂)層技術在沖壓模具上的應用日益增多。真空處理技術、實型鑄造技術、刃口堆焊技術等日趨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技術也得到了應用。2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第二章 防塵罩拉深工藝2.1拉深概述拉深是利用模具使平板毛坯變成為開口的空心零件的沖壓加工方法。用拉深工藝可以制成筒形、階梯形、球形、錐形、拋物面形、盒形和其他不規則形狀的薄壁零件。如果與其他沖壓成形工藝配合,還可制造出形狀更為復雜的零件。因此在汽

16、車、飛機、拖拉機、電器、儀表、電子、輕工等工業生產中,拉深工藝均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實際生產中,拉深件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由于其幾何形狀特點不同,因此,各類拉深件變形區的位置,變形的分布以及毛坯各部分的應力狀態和分布規律差別很大。所以,圓筒拉深的基本理論,未必能充分闡明實際生產中各種拉深件的成型過程,特別是在定量分析方面。然而,如果掌握了圓筒拉深成形的基礎理論和基礎技術,在遇到各類拉深件的實際問題時,就可以借鑒并進行適當的分析,判斷,以助于問題的解決。2.2拉深變形分析2.2.1拉深過程中毛坯的應力狀態在實際生產中可知,拉深件各部分的厚度是不一致的,一般是,底部略為變薄,但基本上等于毛坯的厚

17、度。壁部上段增厚,越靠上緣增厚越大。壁部下段變薄,越靠下部變薄越多。在壁部向底部轉角稍上處,則出現嚴重變薄。甚至斷裂。此外,沿高度方向,零件各部分的硬度也不同,越到上緣硬度越高。這些都說明在拉深過程中,毛坯各部分的應力應變狀態是不一樣的。2.2.2板材性能、模具圓角及摩擦的影響(1)板材性能對圓筒拉深過程的影響:板料性能中影響拉深性能的主要指標是塑性應變比(板平面與厚度見的各向異性系數)。(2)凸凹模圓角半徑和摩擦對圓筒件拉深的影響2.2.3毛坯尺寸與拉深成形的關系如前所述,筒壁的承載能力有一定的界限,所以毛坯的大小自然也有一定的界限,并不是對于無論多大的毛坯都能進行拉深,即對于相同的凸模直徑

18、,當毛坯直徑增大時,因凸緣部分抵抗拉深的材料增多和總的阻力增大,從而使拉深力增大。另一方面,因為凸模直徑不變,所以底部圓角處筒壁的承載能力也不變, 3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以致當毛坯直徑增大到某種程度以上時就會使拉深件拉裂。2.3起皺與拉裂2.3.1起皺及防皺措施拉深過程中,毛坯凸緣在切向壓應力作用下,可能產生塑性失穩而起皺,甚至使材料不能通過凸凹模間隙而;被拉斷。輕微起皺的毛坯雖可通過間隙,但會在筒壁上留下皺痕,影響零件的表面質量。常見的防皺措施是采用便于調節壓邊力的壓邊圈和拉深肋或拉深檻,把凸緣緊壓在凹模表面上。除此之外,防皺措施還應從零件形狀、模具設計、拉深工藝的安排、

19、沖壓條件以及材料特性等多方面考慮。2.3.2拉裂與防裂措施圓筒件拉深時產生拉裂的原因,可能由于凸緣起皺,毛坯不能通過凸凹模間隙,使筒壁總拉應力增大。或者由于壓邊過大,是總拉應力增大。或者是變形程度太大,即拉深比大于極限值。總之,當拉深的變形抗力超過筒壁的材料抗拉強度時,拉深件就要破裂。為了防止拉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根據板材成形性能,采用適當的拉深比和壓邊力。增加凸模表面的粗糙度;改善凸緣部分的潤滑條件。4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第三章 防塵罩拉深模模具設計3.1零件工藝分析零件的原始設計及要求如圖3.1 所示,材料為08Al,未注圓角半徑為5毫米。圖3.1汽車防塵罩原始沖

20、件零件圖3.1.1零件尺寸的修正此工件為無凸緣圓筒形工件,各圓角部分半徑均為5mm。由模具設計與制造簡明手冊查的:底角r=(35)t=(35)1.1mm=3.35.5mmr,可取r=5mm。3.1.2零件公差的修正在模具設計制造中,國家對冷沖壓工藝的制品做出了相應的國家標準,所以在模具設計之前必須對沖件的各尺寸公差進行修正。根據分析,可得該零件各部分尺寸標注公差為IT13級,使用沖壓工藝公差對零件各部分尺寸公差進行修正, 5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具體如下:零件外形長和寬原為未注公差,按IT14 級,根據模具設計與制造簡明手冊表1-97 ,查得外形尺寸公差最高可達ST2 級精度

21、,但表1-100 所示精密沖裁可達ST5-ST1 ,綜合考慮最終確定為ST4 ,即: 長度方向2940-0.36mm。在高度方向上,由模具設計與制造簡明手冊表1-107 可知,不帶凸緣件拉深高度精度公差等級可達FT5級,最后確定精度公差: 高度方向( 40 ±0.5) mm。根據模具設計與制造簡明手冊中的表1-107 及表1-105 ,最后確定0拉深形狀內形精度公差: 底部長度為470-0.2mm,中部長度為200-0.34mm。修正后零件圖公差如圖3.2 所示。圖3.2 汽車防塵罩修正后零件圖3.2零件毛坯計算圓筒型零件的毛坯應該是圓形的,其直徑按面積相等的原則計算。首先將拉深零件

22、劃分成若干個便于計算的部分,分別計算出各部分的面積并相加,即可得到零件的總面積F。然后根據零件的總面積,計算出圓形毛坯的直徑。如圖3.3所示,為便于計算,將其分為七個部分,每部分的面積分別為:6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A1=d(h-r)=(294+1.12)(40-5)=32569mm2A2=2r(d-2r)+8r=25(296.2-25)+85=7219mm 4222A3=(D+d')(d'-2r)=(200+47)(47-25)=28711mm2A4=2r(D+r-t)-4r=25(500+5-1.1)-45=4874mm2A5=D(h'-2r)=2

23、00(13-25)=1885mm2A6=A7=2r(D-r-t)+4r=425(200-5-1.1)+45=4941mm2 4(D-2r)2=(200-25)2=28352mm2D024=F=F1+F2+F3+F4+F5+F6+F7=Fi, 將七部分面積相加,并使可得4n44AiD0=A=3256972192871148741885494128352=372mm i=1式中 A拉伸件的總面積; D0拉深件的毛坯直徑; Ai拉深件各組成部分的面積。(a)7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b)(c)(d)(e)8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f)(g)(h)9浙江科技學院模具

24、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i)(a) 總面積 (b)(h)七部分的面積 (i)毛坯面積圖3.3 防塵罩拉深件各部分尺寸計算3.3零件加工路線的確定3.3.1落料由于零件的毛坯是一個直徑是372毫米的圓,需要經過落料工序獲取毛坯,應注意落料模的間隙選擇,避免因毛刺過大而影響拉深工序。3.3.2拉深拉深工序應滿足零件要求,拉深工序得到零件所需的形狀及尺寸。3.3.3沖孔在零件上沖裁出所要求的孔,得到所需要的毛坯。10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第四章 防塵罩拉深模模具計算4.1防塵罩的拉深系數及次數的確定拉深系數m總1=d+t294+1.1=0.897 =329D01.1t=0.003

25、3 =D0329 毛坯的相對厚度判斷拉深時是否需要壓邊。因0.045(1-m)=0.045(1-0.897)=0.0046,而t0.045(1-m)=0.0046,故需加壓邊圈。 D0由相對厚度可以從查的首次拉深的極限拉深因數m1=0.58. 由于m總1m1,所以該零件可以一次成型,拉深次數為1次。4.2進行必要的計算4.2.1計算壓邊力、拉深力1) 圓筒件第一次拉深壓邊力的計算公式為:22FQ=D0-(d+t+2r)p 4式中,r=5mm,D0=329mm,d+t=295.1mm,由表查得p=1MPa。 把各已知數據代入上式,得壓邊力為:2FQ=3292-(295.1+25)1=11902N

26、 42) 計算拉深力 F=K(d+t)tbF已知m=0.897,由表查得K=0.61,08Al的強度極限b=325MPa。 將K=0.61,d+t=295.1mm,t=1.1mm,b=325MPa代入上式,即:F=0.61295.11.1325=202174N3) 壓力機的公稱壓力為:)=299706F壓1.4(F+FQ)=1.4(11902+202174N11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故壓力機的公稱壓力要大于299kN。4.2.2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計算1) 拉深模的間隙。由表查得拉深模的單邊間隙為:Z=1.1t=1.21mm 2則拉深模的間隙Z=21.21mm=2.42mm。2

27、) 拉深模的圓角半徑。凹模的圓角半徑r凹按表選取,r凹=7t=7.7mm。凸模的圓角半徑r凸等于共建的內圓角半徑,即r凸=r=5mm。3)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由于工件要求內形尺寸,則以凸模為設計基準,凸模尺寸的計算公式:dp=(dmin+0.4)-p 0將模具公差按IT10級選取,則p=0.12mm。把dmin=294mm,=0.7mm,p=0.12mm代入上式,則凸模尺寸為:dp=(294+0.40.7)-0.12=294.280-0.12mm 0間隙取在凹模上,則凹模的尺寸為:+dd=(dmin+0.4+Z)0p把dmin=294mm,=0.7mm,p=0.12mm,Z=2.4

28、2mm代入上式,則凹模的尺寸為:dd=(294+0.40.7+2.42)0+0.12+0.12=296.70mm4.2.3確定凸模通氣孔尺寸確定凸模的通氣孔由表查的,凸模的通氣孔直徑為9.5mm。圖4.1為模具整體圖。12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1打板 2.檔環 3.模柄 4.螺釘 5.導套 6.上模板 7.導柱 8.凹模 9.銷釘 10.壓邊圈11.凸模 12.凸模固定板 13.下模板 14、17.托板 15.橡膠板 16.螺柱 18.螺母 19螺釘20.墊板 21.中墊板圖4.1 模具整體圖下模座板厚度為90毫米,凸模高度為130毫米,凹模高度為240毫米,壓邊圈厚度為50

29、毫米,導套的高度是208毫米,導柱的長度是620毫米,上模座板厚度為140毫米,固定板高度50mm。標準件如裝配圖上的去購買,銷釘與銷釘孔用過渡配合(H7/n6)導套與導柱自己加工,間隙配合(H7/h6),導柱與下模板和導套與上模板用過盈配合(H7/S6)。上下模板材料選用A3鋼,凸模及凹模材料選用Cr12,壓邊圈的材料用45鋼,導套和導柱用20鋼。拉深模具在單動壓力機上拉深,壓邊圈采用平面式的,坯料用定位圈定位。壓邊力及頂件力均采用彈性元件控制。模具閉合高度為:H模=H上模+H壓+H固+H下模座+130=90+50+140+50+130=460mm式中130mm是模具閉合時,壓邊圈與固定板之

30、間的距離。13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零件的生產加工流程為:壓力機滑塊上行至上限位將零件毛坯放入定位圈中壓力機滑塊向下運動壓邊圈先與毛坯接觸并給予毛坯一定的壓應力凸模繼續下行開始對坯料進行拉深壓力機滑塊繼續向下運動直到板料被拉深成型壓力機滑塊向上運動零件在下面推件力的作用下被推出。4.4壓力設備選用盡管該零件所需噸位不是很大,但由于模具零件比較大,應充分考慮工作臺尺寸及行程問題。工作臺尺寸600600; 工作行程S2.5H工件=100;壓力機噸位40t。 查相關手冊,選擇YB32-200YB32-200具體參數如下:公稱壓力:3000KN。主活塞最大行程:700。工作臺有效尺寸

31、:760×730。14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第五章 防塵罩模具零件的加工5.1凸模的制造圖5.1為凸模零件圖。圖5.1 凸模零件圖5.1.1下料到模具材料市場選擇直徑是350mm的Cr12棒材,鋸取長度為150mm,磨去鋸斷面的毛刺。5.1.2鍛打對零件毛坯進行鍛打加工,鍛打結束后對零件進行去應力退火處理。5.1.3車削加工將零件毛坯放入車床并夾緊,車端面,后車成直徑是340mm的外圓,外圓高度為30mm。繼續車中間部分,直徑為296mm,高度為100mm。掉頭車另一個端面, 15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使該零件的直徑為197mm。5.1.4磨兩端面

32、將零件放入磨床并夾緊,兩端面各磨去0.5mm。5.1.5磨倒腳各未注圓角為1.5。5.1.6熱處理將零件進行熱處理淬火。硬度為6165HRC。在低溫中回火。5.1.7精加工精磨外圓,使之直徑大小為336mm,對各部分進行精磨,中間部分直徑為296mm,尾端的直徑為197mm。再磨兩端面各磨去0.5毫米。5.1.8檢驗檢驗加工好的零件是否符合要求。5.2凹模的加工圖5.2為凹模零件圖。16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圖5.2 凹模零件圖5.2.1下料到模具材料市場選擇直徑是300mm的Cr12棒材,鋸取長度為250mm,磨去鋸斷面的毛刺。5.2.2鍛打對零件毛坯進行鍛打加工,鍛打結束

33、后對零件進行去應力退火處理。5.2.3車削加工將零件毛坯放入車床并夾緊,車端面,后車成直徑是294mm的外圓。掉頭車另一個端面,使該零件的長度為240mm。5.2.4鉆孔將零件放入鉆床并夾緊,用直徑是15mm的鉆頭在零件圖標注的孔中心位置各打2個深度為60mm左右的孔。5.2.5熱處理將零件進行熱處理淬火,然后低溫回火,硬度要求6065HRC。5.2.6精加工將零件放在磨床上進行加工,精磨成內孔的直徑大小為200mm,對零件上的直徑為15mm的孔進行磨削,使內孔的大小為16mm。再磨兩端面各磨去0.5mm。5.2.7檢驗檢驗加工好的零件是否符合要求。5.3導套圖5.3為導套零件圖。17浙江科技

34、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圖5.3 導套零件圖5.3.1下料到模具材料市場選擇直徑是70mm的20鋼棒材,鋸取長度為210mm,磨去鋸斷面的毛刺,正火。5.3.2車削加工將零件毛坯放入車床并夾緊,車端面,后車成直徑是60mm的外圓,并對其與端面接觸處倒一個半徑是5mm的圓角,在距端面178處車一個直徑為52mm的外圓,并一個長度為5mm,深度為3mm的退刀槽,車內孔,內孔直徑為37mm。掉頭車另一個端面,使該零件的長度為208mm。5.3.3精加工在磨床上磨直徑為52mm的外圓,是其尺寸為50.05mm。磨內孔,保證其直徑為40.15mm。5.3.4熱處理零件經過碳氮共滲處理,表面滲碳0

35、.81.2mm,要求硬度3040HRC。5.4導柱圖5.4為導柱零件圖。圖5.4 導柱零件圖導柱的加工方法類似導套,只要參照零件圖加工就可以了。5.5上模板圖5.5為上模板零件圖。18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圖5.5 上模板零件圖5.5.1下料到模具材料市場選擇長度為720mm寬度為720mm厚度為160mm的A3鋼材并割取,經過一定的去毛刺處理。5.5.2銑削加工銑出毛坯的尺寸為696mm乘以696mm厚度為140mm并對銳邊進行適當的倒圓。銑出與導套配合的通孔,直徑為52mm。銑出中間模柄的通孔,直徑為200mm,再在其一端繼續將孔擴大,使其直徑為256mm,深度為5mm,

36、以方便模柄的固定安放。5.5.3鉆孔其他配合的孔與其他零件一起配合加工。注意模板的加工與凹模的銷釘孔要配合加工。5.5.4磨孔磨與導套配合孔以及其他配合孔使其達到配合需要的尺寸和粗糙度。19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5.6下模板圖5.6為下模板零件圖。圖5.6 下模板零件圖5.6.1下料到模具材料市場選擇長度為880mm寬度為880mm厚度為100mm的A3鋼材并割取,經過一定的去毛刺處理。5.6.2銑削加工銑出毛坯的尺寸為856mm乘以856mm厚度為90mm并對銳邊進行適當的倒圓。銑出與導套配合的通孔,直徑為40mm。5.6.3鉆孔其他配合的孔與其他零件一起配合加工。5.6.

37、4磨孔磨與導套配合孔以及其他配合孔使其達到配合需要的尺寸和粗糙度。 20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5.7其他零件其他零件參照零件圖和裝配圖選擇合適的加工路線加工。導柱的加工可以參照導套的加工路線進行加工。下模板的加工路線可以參照上模板的加工路線進行加工。壓邊圈的加工以車削和磨削為主,應該注意壓邊圈要平整,以保證在壓邊過程中零件的壓應力大小均勻。還有螺栓和圓柱銷的標準件的選購參照裝配圖明細欄。模具零件的加工應該盡量考慮裝配的可操作要求。21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第六章 防塵罩模具的裝配6.1裝配的原則選擇裝配基準件。組件裝配。總體裝配。調整凸、凹模間隙。檢驗、調試

38、 模具裝配完畢后,必須保證裝配精度,滿足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并要按照模具的驗收技術條件,檢驗模具各部分的功能。6.2總裝配要點選擇裝配基準件。確定裝配順序。保證間隙。位置正確,動作無誤。6.3模具的裝配流程模具的裝配一般由鉗工進行操作,一個好的鉗工裝配往往能夠決定模具的好壞。譬如,如果模具的間隙沒有調整好,存在間隙不均勻現象。這樣的模具在生產過程中很容易使模具磨損過快,嚴重影響模具的壽命。模具裝配的時候,要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在裝配前應該仔細閱讀裝配圖及零件圖,了解所沖零件的形狀,精度要求以及模具的結構特點,動作原理和技術要求,選擇合理的裝配順序和裝配方法。裝配導柱與導套,在座板上安裝導柱和導

39、套,注意安裝后導柱與導套的間隙要均勻,上下滑動是無阻滯及卡住現象。本模具的其他裝配流程如下:(1)裝配凸模。用螺栓將凸模和下模座板進行聯接,注意只是聯接沒有施加預緊力。對凸模和下模座板的位置進行調整,將銷釘裝入,并進行預緊。(2)裝配卸料板。將聚氨酯樹脂和卸料板放入下模座板相對位置,用卸料螺栓通過下模座板聯接卸料板,注意卸料板裝配的平整,使預緊力均勻。(3)裝凹模。用螺栓將凹模和下模座板進行聯接,注意只是聯接沒有施加預緊力。對凹模 22浙江科技學院模具設計制造綜合課程設計論文和下模座板的位置進行調整,將銷釘裝入,并進行預緊。(4)裝定位圈。用螺栓將凹模和定位圈進行聯接,注意只是聯接沒有施加預緊力。對凹模和定位圈的位置進行調整,將銷釘裝入,并進行預緊。(5)安裝下模座板。注意下模座板的位置的安裝。(6)裝凸凹模。用螺栓將凸凹模和上模座板進行適當的預緊。調整間隙,用墊紙片的方法把凸凹模和凹模的間隙調整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