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金融反壟斷制度護航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_第1頁
完善金融反壟斷制度護航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_第2頁
完善金融反壟斷制度護航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_第3頁
完善金融反壟斷制度護航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完善金融反壟斷制度護航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摘要】肇始于美國的金融危機正拖累全球陷入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我國眼下正處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諸多提振經濟的措施不斷出臺,其中,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正是轉“危”為“機”的歷史性舉措,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我國金融反壟斷制度體系對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順利建設意義重大。本文通過評介世界排名第一的倫敦國際金融中心所適用的金融反壟斷機制,闡述金融反壟斷制度對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大意義,在分析我國目前金融反壟斷制度存在的缺失及金融反壟斷制度建設最新進展的同時,前瞻地提出以金融反壟斷制度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娟P鍵詞

2、】金融反壟斷;國際金融中心;制度【正文】 一、開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戰略隨著金融危機繼續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幾乎陷入衰退泥潭,各經濟體面臨著巨大挑戰,唯中國繼續保持獨樹一幟的強勁發展態勢,金融危機為我國金融改革與開放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在國家諸多提振經濟的戰略舉措中,有效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思路,順應了金融全球化和服務開放化的趨勢,是通過充分發揮金融網絡化和金融中心集聚化功能來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此舉,有助于全面提高金融資源的國際化配置效率,具有跨越歷史的重大意義。為此,國務院于2009年4月14日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

3、航運中心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宣布全速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規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具體戰略舉措中,依托并結合反壟斷制度和國際金融制度,參考國際金融中心現行金融反壟斷規范,以現代金融反壟斷制度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將是一個與國際金融制度接軌的嶄新而務實的視角。作為現代市場經濟體的典型代表英國,由于具有悠久的金融發展史和豐富的國際化經驗,其倫敦國際金融中心適用的金融反壟斷制度構架設計尤其值得我國在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充分借鑒。二、倫敦國際金融中心適用的金融反壟斷制度(一)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受益于金融反壟斷制度在英國,金融業不但對收支平衡貢獻率最大,而且對該國的GDP和國

4、民就業也做出了不容小覷的巨大貢獻。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2008年11月發布的2008年國家賬目藍皮書顯示,金融服務業占2007年英國GDP的7.6%,金融服務按區域劃分主要集中于倫敦,倫敦提供的金融服務占英國金融服務的44.2%。國際金融服務倫敦組織(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LondonIFSL)2008年12月發布的2008年英國金融服務經濟貢獻報告指出,盡管受到不斷加劇的金融危機影響,倫敦金融業從業人員在2007年頂峰時期達35.3萬,到2008年仍有32.5萬。2009年3月,倫敦城公司(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 CLC

5、)發布全球金融中心評級,倫敦高居榜首,接下來是紐約、新加坡和香港。IFSL于2009年5月5日公布的英國國際金融市場研究分析指出,由于紐約的金融服務有很大部分源于美國國內市場,而倫敦在跨境銀行信貸、外匯交易、柜臺式衍生產品、二級債券和保險等國際金融市場中均名列世界第一,所以倫敦在國際金融中心評選中能當之無愧地獨占鰲頭??陀^而言,倫敦國際金融中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傲視全球的驕人成績主要歸因于其擁有多元化市場、高端人才儲備、全球化視角以及現代金融制度體系等競爭優勢。在現代金融制度體系中,由于完善的金融反壟斷制度能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確保金融市場有效競爭,推動GDP和CPI等宏觀經濟指標理性攀升,預

6、防金融市場混業經營和產融結合帶來的局部通貨膨脹壓力,促進金融消費者和國內外投資者福利最大化的順利實現,于是成為英國金融制度體系中的核心組成部分。(二)倫敦國際金融中心適用的金融反壟斷制度總體而言,由于倫敦地處英國,而英國同時又是歐共體的重要成員國,除受英國主權金融反壟斷制度約束之外,還受歐共體競爭政策的深刻影響。從適用的法律來看,英國金融反壟斷制度主要由歐共體條約(EC Treaty)、1998年競爭法(Competition Act 1998)、2000年金融服務與市場法(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2000)、2002年企業法(Enterprise

7、 Act 2002)等以遏制壟斷為目的的規范組成;從執法機構的設置來看,英國金融反壟斷制度的執法機構體系以公平貿易局(Office of Fair Trading)、競爭委員會(Competition Commission)和歐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為核心,以財政部(HM Treasury)、金融服務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以及商業、企業和管理改革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terprise & Regulatory ReformBERR)為重要輔助。在英國國

8、內層面:公平貿易局依法調查金融業的壟斷行為和金融業并購,一旦認為金融業并購會實質性地減弱競爭并引發壟斷時就將并購案整體移送競爭委員會進一步調查,之后,由競爭委員會終裁。作為金融業并購審查特例的是,BERR大臣如果認為金融業并購會涉及公共利益,即可要求公平貿易局對并購案提出建議,然后,綜合公平貿易局提交的建議和多方面因素再決定是否向競爭委員會提請調查。2008年10月31日,BERR大臣曼德爾森(Mandelson)宣布,經過對公平貿易局的調查報告、以及英格蘭銀行、金融服務局和財政部三家部門關于公眾利益提交的報告和第三方獨立報告的全面權衡,盡管公平貿易局指出哈利法克斯銀行(HBOS Plc)與勞

9、埃德TSB集團(Lloyds TSB Group Plc)的合并將可能會削弱金融市場競爭,但其負面影響遠小于合并對維持金融系統穩定的公眾利益,于是決定不把兩家機構的合并案申請提交競爭委員會進一步調查。在英國境內,財政部、金融服務局和英格蘭銀行共同執掌對金融體系的監管,盡管三大機構在履職時主要鎖定金融業的審慎性監管以防范系統風險的發生,未與金融反壟斷執法形成直接關聯,但他們采取對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保護措施與維護金融競爭秩序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此外,在金融監管領域,公平貿易局還與金融服務局一直保持著密切合作,為避免金融規范誘發金融壟斷,公平貿易局可依法復核金融服務局擬出臺的金融規范。在歐共體層

10、面:當出現金融業并購等可能涉嫌違反金融反壟斷規則的行為波及英國境外時,歐委會競爭總署(Directorate General for Competition)承擔了一站式執法職責。根據歐委會國家援助(State Aid)的有關規定,歐委會全權負責對主權成員國實施的注資、擔保等援助行為進行金融反壟斷審查以避免金融市場競爭遭受扭曲。2008年至今,在全球各國聯手抗擊金融危機中,歐委會在審查英國、法國、荷蘭、丹麥、芬蘭、西班牙、瑞典、希臘等成員國提出的國家援助方案時,無一例外都是從金融反壟斷審查角度入手,支持嚴格合理的救助方案,對過于寬松的救助措施則做出附條件方可獲準的決定。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隨

11、著歐洲經濟一體化日益加深,歐共體競爭政策已縱深滲透至英國主權金融反壟斷制度中,最典型的是,公平貿易局執行金融反壟斷制度時所依據的規范包括歐共體條約中有關維護市場競爭的條款;另一方面,英國主權金融反壟斷制度的實施亦對歐共體競爭政策的執行起到了重要的借鑒和補充作用。公平貿易局最近調查指出,歐委會2007年12月5日批準英國政府對該國從事按揭的機構北巖銀行(Northern Rock)實施一攬子救助措施,經過一年多對北巖銀行受助后在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期間的跟蹤調查,該救助方案的實施未導致金融壟斷的出現,也未對歐共體和英國等成員國的金融市場競爭產生實質性負面影響。三、以金融反壟斷制度驅動上

12、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縱觀籌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具體舉措,特別強調了金融制度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的核心地位。意見要求加快與國際慣例接軌,加強金融法制建設,改善金融發展環境,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實力。從世界金融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的發展歷史看,金融中心的發展必須以市場經濟為前提,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最終取決于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金融制度之間的競爭。除了稅收優惠、創新制度、信用環境和人才儲備等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外,最為核心的當屬完善的金融反壟斷制度?,F代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一國金融制度的競爭力決定了該國金融環境的國際競爭力,更決定了該國金融產業在世界范圍內的國際競爭力。盡管世界貿易組織有關金

13、融服務的規則已為包括我國在內的諸多經濟體厘清了國際金融服務的制度方向,但是,這些如市場準入、非歧視等國際規則只體現了最基本的國際金融反壟斷制度要素,完備且更深層次的金融反壟斷制度終將起到決定性作用。我國如要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為聚點和平臺充分融入國際金融圈,制定與國際接軌且切合實際的金融反壟斷制度將是決定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乃至是中國金融發展戰略成敗的關鍵。四、加速確立中國金融反壟斷制度(一)金融競爭時代召喚金融反壟斷制度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金融競爭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國內金融制度亟待與國際金融制度接軌,完善具有域外效率的金融反壟斷制度更是迫在眉睫。以意見要求將在上海建立我國金融資訊信息服務

14、平臺和全球金融信息服務市場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例,此項任務的出臺就有著深層的國際金融競爭背景。2007年中至2008年初,國際金融信息產業格局由于湯姆森公司收購路透集團一案而發生實質性變化,全球金融信息產業競爭被推向新的壟斷格局??v觀國際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發展歷史,經過多年的競爭,呈現出很高的市場集中度,而且,市場高度集中的趨勢仍在不斷增強。從全球金融信息服務提供商市場占有率來看,2007年以前一直處于美國的彭博、英國的路透和加拿大的湯姆森“三國鼎立”的局面,但經過美國和歐盟嚴格的反壟斷審查獲準后,湯姆森公司成功收購路透集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國際金融信息產業競爭快速過渡至市場

15、集中度更高的兩強爭霸式寡頭壟斷。該收購案塵埃落定不久,歐共體、美國和加拿大發表聲明表示,就外資金融信息提供商在中國營運受阻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請磋商,認為我國對外資金融信息服務的市場準入和審查措施不符合中國入世承諾。經過半年多的磋商,爭端各方于2008年底達成諒解備忘錄,最終促使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商務部、工商總局在2009年4月30日聯合發布外國機構在中國境內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由于金融專業性極強,而金融信息對金融業的發展和穩定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從根本上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充分發揮上海定位于國際金融中心的應有價值,就必須打破彭博和湯姆森路透對國際金融信息市場的壟斷,而擁有科學的金

16、融反壟斷制度才是促進國際金融信息市場競爭最為有效的武器。(二)金融反壟斷制度建設備受關注長遠來看,迅速完善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對接的金融反壟斷制度,有助于規范金融競爭行為,遏制金融壟斷,防范金融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經濟理性增長,勢必成為包括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內的國家金融戰略須盡快突破的制度瓶頸。近兩年來,我國金融反壟斷制度在全國人大代表楊小平先生的倡導下已引起最高立法機構前所未有的重視。在2008年3月召開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完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建議首次由楊小平代表提出,盡管該建議未直接觸及金融反壟斷制度,但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障往往需要通過破除金融壟斷形成的信

17、息不對稱以最終強化金融業有序競爭來實現。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5月22日簽署了標志著美國進入“信用卡新紀元”的信用卡履職、責任和公開法,該法案旨在通過禁止信用卡發卡機構對持卡人實施濫用優勢地位行為,強化信用卡產業信息披露機制,最終實現對金融消費者的有效保護。2009年3月,以反思金融危機為突破口,進而完善以金融反壟斷制度為核心的金融競爭性監管建議由楊小平代表提交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與此同時,他以打破信貸市場銀行壟斷來促進有效競爭為初衷的放貸人條例建議現已進入立法落實階段,并有望于年內出臺。(三)現行金融反壟斷制度的不足與發展前瞻如今,隨著建設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戰略的不斷深化,加強金融反壟斷制度建

18、設的呼聲日趨高漲。盡管我國反壟斷制度體系已基本形成,但金融反壟斷制度還需不斷探索,現實中仍存在不少制度缺失。一方面,依據現有制度安排,我國主要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及商務部分別承擔反壟斷執法職責,尚未在制度上將金融壟斷作為規制特例,此模式雖可有效維護市場競爭,然而,卻易導致對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競爭的保障過于滯后,進而致使金融競爭應蘊含的價值功能難以完全發揮。另一方面,從金融監管布局來看,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仍采取以分業監管為價值取向的“一行三會”制,但四大監管機構的法定職責未能完全覆蓋金融反壟斷制度的應有內涵,既便部分法定職責蘊含了維護金融競爭理念,也主要是以規制金融市場不正當競爭和金融市場準入為出發點,未能對緊迫的金融機構集中、金融機構達成壟斷協議和金融機構濫用支配地位進行必要的規范。值得慶幸的是,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