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貴州省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技術指南(試行)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貴州省環境保護廳2013年4月前 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加強鄉鎮環境保護工作;保護貴州生態環境,加快推進貴州生態文明建設;加強貴州省鄉鎮水污染防治工作,指導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組織制定了貴州省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技術指南(試行)。本指南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水污染治理工程技術導則(HJ2015-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西南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南(試行)(2010年9月)、小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標準(建標148-2010)以
2、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標準、規程為基礎,結合貴州鄉鎮實際情況制定。本指南為首次發布,將根據鄉鎮人居環境管理要求及污水處理技術發展情況適時修訂。請各單位在使用過程中,總結實踐經驗,提出意見和建議。本指南起草單位: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貴州省環境保護廳。目 錄1. 總則11.1適用范圍11.2定位11.3術語12.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基本原則22.1鄉鎮生活污水水量測算22.2鄉鎮生活污水水質參數22.3鄉鎮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32.4廠址選擇原則42.5 鄉鎮排水體制52.6 鄉鎮污水收集方式53.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推薦技術73.1氧化溝73.2連續流一體化間歇式
3、生物反應池(IBR)83.3厭氧生物膜池93.4生物接觸氧化103.5低負荷生物濾池123.6生物轉盤133.7穩定塘153.8人工濕地184. 鄉鎮污水廠污泥處理處置215. 污水處理廠技術經濟指標22 1. 總則 1.1適用范圍本指南適用于貴州省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新建、改建、擴建。 1.2定位本指南為指導性意見,是供省內各級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環境保護部門和工程咨詢、設計、建設單位使用的,適用于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咨詢、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的指導性技術文件。 1.3術語1. 鄉鎮在本指南中特指建制鎮鎮區規劃區、鄉政府所在地集鎮和自然形成的集鎮。2. 鄉鎮污水指鄉鎮居民生活或為生活提供服務
4、的活動所產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炊事、洗衣、洗浴、沖廁、清掃以及家庭圈養禽畜等產生的污水,不包括為發展鄉鎮經濟而開展的工業活動(如農產品加工、禽畜集中養殖等)產生的污水。 2.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基本原則 2.1鄉鎮生活污水水量測算由于各地自然、經濟狀況及居民生活習慣等的不同,各地鄉鎮用水量相差很大。鄉鎮居民排水量宜根據調查統計數據確定。在沒有統計數據的地區,可根據鄉鎮排水管網建設情況,以0.70.9的折污系數按供水量測算,或以鄉鎮居民生活用水定額進行測算。根據鎮(鄉)村排水工程技術規程(CJJ124-2008),貴州省鄉鎮居民生活用水定額取值可參考表1。表0 鄉鎮居民生活用水定額參考取值鄉鎮
5、類型用水量(L/人.日)經濟發展好,有水沖廁所,淋浴設施100-150經濟發展較好,有水沖廁所,淋浴設施60-130經濟條件一般,無水沖廁所,簡易衛生設施40-80以旅游為支柱產業的鄉鎮150-180推薦鄉鎮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額采用100 L/人.日。根據各地發展情況,也可參考表1中的用水定額進行選取。 2.2鄉鎮生活污水水質參數污水水質宜以實測值確定。在缺乏實際測量條件或無法取得實測資料時,可采用同地域、同類型鄉鎮污水水質資料,也可參考表2水質參數進行選取。如果排水體制為合流制或污水收集管網不完善的,水質參數選取宜偏低。表2 鄉鎮生活污水水質參數主要指標pHSSCODBOD5NH3-NTP建議
6、取值范圍6.58.01502001203208015015442.06.0 2.3鄉鎮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鄉鎮污水處理的排放標準,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程度應根據各鄉鎮經濟發展情況、環境功能定位、污水處理規模、受納水體類別等級、資源化利用要求等因素確定。可參考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的現行標準,按照各市(州)、縣(市、區、特區)對生活污水處理的具體要求進行確定。表3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排放執行的相關標準排水用途直接排放灌溉用水景觀環境用水參考標準小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標準(建標148-2010)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7、GB18918-200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結合貴州省實際情況,鄉鎮污水處理廠宜制定近、遠期出水水質目標,分期實施。污水處理廠近期工藝方案和總體布置,要考慮經改造可達到遠期出水水質目標的要求。近期出水水質目標推薦按以下標準執行:1. 3000m3/d以上規模鄉鎮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出水水質應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2. 3000m3/d及以下規模鄉鎮污水處理廠,根據我省實際,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敏感水體區域外,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暫先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三級標準,但
8、必須設置微動力曝氣設施;廠區預留設施升級改造的位置,2018年后升級改造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確定的功能水體污染物排放標準。 2.4廠址選擇原則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廠址選擇應根據鄉鎮總體規劃和排水系統布置、受納水體功能區劃和環境容量、排水用途、自然條件等情況確定。廠址選擇一般需考慮以下原則:(1)廠址符合鄉鎮總體規劃,并考慮遠期需求,宜具有擴建的空間。(2)廠址要與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相適應,要便于污泥的處理與處置,并盡可能不占農田和少占農田。(3)廠址應位于集中給水水源的下游,處于于鄉鎮和工廠廠區夏季主風向的下風向,距離鄉鎮、工廠廠區、居民點300m以上。(4)廠址應充分利用地形,優先選
9、擇可利用重力流進廠的廠址方案。應合理利用自然地形條件,減少工程費用和運行成本。(5)污水處理后直接排放水體的,廠址宜靠近水體。污水處理后要利用的,廠址宜靠近利用點。 (6)廠址應設在地質條件良好的地方。除采用穩定塘外,廠址不宜設在易受水淹的低洼地帶。靠近自然水體的,必須滿足防洪要求。2.5 鄉鎮排水體制鄉鎮排水體制可分為分流制和合流制兩種。分流制指用管道分別收集雨水和污水,各自單獨成為一個系統,污水管道系統專門收集和輸送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畜禽污水)。合流制指單一管渠收集和輸送污水、雨水和生產污水。鄉鎮排水體制近期可采用合流制或截流式合流制,逐步形成分流制排水體制。2.6 鄉鎮污水收集方式按照
10、鄉鎮居民生活習慣及其民居建設的基本情況,鄉鎮生活污水收集系統可分成家庭(或庭院)收集系統、分散收集系統和集中收集系統三類。庭院收集系統家庭或庭院收集系統一般污水量不大于0.5m3/d,當污水無條件進入污水處理廠(站)時,可設置化糞池或沼氣池處理后排放。分散收集系統分散收集系統主要是收集受地形限制,一些散居住戶排放的污水,一般污水量不大于5m3/d。該系統收集的污水宜采用分散處理方式。經氧化塘、土地處理或化糞池、沼氣池處理后排放。集中收集系統其在庭院收集的基礎上,將住戶的污水經鄉鎮污水收集系統輸送至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小型污水集中收集系統,一般污水量在5m3/d500m3/d之間,服務人口5050
11、00人,服務家庭數101000戶;鄉鎮以及人口分布集中的行政村、自然村宜采用此類污水收集系統。中型污水集中收集系統,一般污水量在500m3/d1000m3/d之間,服務人口500010000人,服務家庭數10005000戶;經濟發達、人口集中的大型集鎮或鄉鎮宜采用此種收集系統。鄉鎮鎮區生活污水宜采用集中收集系統收集,輸送至污水處理廠(站)處理達標后排放。 3.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推薦技術根據貴州省鄉鎮經濟特點,對現有成熟、穩定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進行必選后,推薦將氧化溝、連續流一體化間歇式生物反應池(IBR)、厭氧生物膜技術、生物接觸氧化池、低負荷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穩定塘、人工濕地作為貴州省鄉鎮污
12、水處理的主要技術。其它能達到處理要求并與貴州省技術、經濟相適應的水處理技術也可以在貴州省鄉鎮應用。工藝選擇應結合地形高差、用地條件、氣候特征、水質情況、排放要求等因素。 3.1氧化溝 1. 技術原理和結構構造氧化溝因其構筑物呈封閉的環形溝渠而得名。氧化溝污泥齡長達1530d,為傳統活性污泥系統的36倍,具有較強的脫氮能力;能好氧/缺氧,達到硝化反硝化脫氮目的。由于其泥齡長,污泥產率低,剩余污泥量少;其池容大、污泥負荷低,對水溫、水質和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性;工藝設施少,流程簡單,操作和維護管理比較容易。但其占地面積大、相對其他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的耗電偏高。氧化溝適用于污染物濃度相對較高、水量較
13、大的污水處理。氧化溝溝型很多,如卡羅塞(Carrousel)氧化溝、奧爾伯(Orbal)氧化溝、射流曝氣氧化溝、T型(又稱三溝式)、D型(又稱雙溝式)、一體化氧化溝等。2. 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注意事項氧化溝的工藝技術參數宜根據實驗資料確定,在無試驗資料時,可參照類似工程選擇,或參考以下參數:污水停留時間:630h;泥齡:1030d;溝內流速:0.250.35m/s;溝內污泥濃度:15005000mg/L;二沉池的表面負荷0.61.0m3/m2.h。氧化溝設備選型時要注意充氧和混合推流之間的協調。氧化溝曝氣轉刷的技術參數可參照曝氣轉刷認定技術條件(HCRJ 034-1998)。 3.2 連續流
14、一體化間歇式生物反應池(IBR)1. 技術原理和結構構造連續流一體化間歇式生物反應池(IBR)工藝是一種集厭氧、兼氧、好氧反應及沉淀于一體的連續進出水的周期循環活性污泥法。它同時兼具按空間分割的連續流活性污泥法及按時間進行分割的間歇性活性污泥法的優點,與按空間分割的連續流活性污泥法相比,省去了污泥回流的環節,因而節省運行能耗及減少處理設施及投資;與按時間分割的間歇流活性污泥法相比,具備連續進出水的特點,因而減少了處理設施容積及總的土建投資。通過調節曝停比營造出污水在反應池中的多級A/A/O狀態,使污水在反應池中處于最佳狀態的脫N除P工況,以最大限度地去除N和P。2. 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注意事
15、項IBR生物處理工藝技術參數:水力停留時間:1520h;泥齡:1525d;污泥濃度:25003500mg/L;污泥負荷0.050.1kgBOD5/kgMLSS·d;沉淀區表面負荷0.61.0m3/m2.h。曝氣供氧采用激波傳質曝氣器,池有效水深5.0m。IBR生物處理工藝適宜中、小規模污水處理。由于曝氣采用激波傳質曝氣器,因此要求前處理(格柵和沉砂池)有效去除較大顆粒物,以防對激波傳質曝氣器運行產生影響。 3.3厭氧生物膜池1. 技術原理和結構構造厭氧生物膜池是通過在厭氧池內填充生物填料,強化厭氧處理效果的一種厭氧生物膜技術。污水中大分子有機物在厭氧池中被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能有效降
16、低后續處理單元的有機污染負荷。厭氧生物膜池具有投資省、施工簡單、無動力運行、維護簡便等特點,但其對污水中的氮、磷基本無去除效果,需接后續處理單元進一步處理。工藝主要適用于人工濕地或土地滲濾處理前的處理單元。厭氧生物膜池典型結構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其中填充的填料應有利于微生物生長,易掛膜,且不易堵塞,從而提高厭氧池對有機物和SS的去除效果。進水出水泥斗填料圖3-1 厭氧生物膜結構示意圖2. 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注意事項厭氧生物膜池的設計參數主要包括水力停留時間,HRT一般取25d;其排泥時間為3個月至1年,具體視污泥斗的容積和處理量而定。污
17、泥斗有效容積按上層反應池有效容積的1/81/4設計。厭氧池常用的填料有纖維填料、軟性填料、彈性填料或其組合。厭氧生物膜池可建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在反應區裝填填料,也可對現有三格式化糞池的第三格進行改造,在其中安裝填料,形成厭氧生物膜池。厭氧生物膜池施工中應注意三防:(1)防水:防止地下水滲入,應注意地下水位對池體的影響;防雨水落入或流入,特別是在貴州省降雨量大的地方,因此需做封頂處理,并預留人孔。(2)防漏:防止厭氧池污水滲漏污染周邊池塘和河流等水體或者地下水。(3)防臭:微生物厭氧分解有機物,會產生氨氣、硫化氫等臭味氣體,因此需對厭氧池進行密封。 3.4生物接觸氧化1. 技術原理和結構構造生
18、物接觸氧化法是在池中填充填料,污水浸沒全部填料,通過曝氣使氧氣、污水和填料三相接觸充分接觸,填料上附著生長的微生物可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生物接觸氧化池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污泥產量少,無污泥回流,無污泥膨脹,生物膜內微生物量穩定,生物相豐富,對水質、水量波動的適應性強,操作運行簡便,對污染物去除效果好。但填料會導致建設費用增高,其對磷的去除效果也較差。生物接觸氧化根據污水處理流程可分為一級接觸氧化、二級接觸氧化和多級接觸氧化。其多采用填料底部曝氣方式供氧,具體見圖3-2。排泥進水裝置曝氣管填料支架填料池體液面出水槽出水進水空氣圖3-2 生物接觸氧化池結構示意圖2. 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注
19、意事項生物接觸氧化池前應設置沉淀池等預處理設施,以防止堵塞。生物接觸氧化池的有效容積宜按下列公式計算:V=N Q(S-20)/ Ns式中:V-生物接觸氧化池的有效容積(m3);Q-每人每天污水量(m3/人.d);N-鄉鎮居民數;S-進水BOD5濃度 (mg/L) ;NsBOD5負荷(gBOD5/m3.d), 不需生物脫氮時取(11.5)kgBOD5/m3.d,需生物脫氮時小于0.5kgBOD5/m3.d。生物接觸氧化池曝氣時間為3h左右,氣水比以(815):1為宜或池中的溶解氧含量維持在2.0-3.5mg/L。池體多采用矩形或方形,長與寬之比應控制在1:21:1之間。填料裝填高度一般2.53.
20、5m,有效水深宜為35m,超高不宜小于0.5m,單池面積以不大于25m2為宜。生物接觸氧化池進水端應設置導流槽,導流槽與生物接觸氧化池應采用導流板分隔,導流板下緣至填料底面的距離推薦為0.150.4m。填料填充率大于55%,填料裝填高度一般2.53.5m。生物接觸氧化池啟動時可采用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或糞水接種。 3.5低負荷生物濾池 1. 技術原理和結構構造低負荷生物濾池(普通生物濾池)基本原理與高負荷生物濾池相似,由于其水力負荷及有機物負荷較高負荷生物濾池低4-7倍,因此占地較大,其特點是有機物去除率較高,出水水質較好,作為鄉鎮污水處理具有一定的優勢。低負荷生物濾池主要由池體、濾料、布水裝置及
21、排水系統構成,其池型為長方形或圓形池子,濾料厚度一般為2米,池中碎石濾料粒徑通常為30-40毫米,底部則為0.2米厚,粒徑為50-70毫米的大顆粒濾料做承托層。布水器為連續工作的旋轉式布水器,濾料上的生物膜一般在氣候變化的夏秋兩季大量脫落并更新。2. 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注意事項低負荷生物濾池處理規模一般為1000米3/日以下,其水力負荷取值為1-3米3/米2d,有機負荷為100-250克BOD5/米3d。生物濾池正式運行之后,有一個“掛膜”階段,即培養生物膜的階段。在這個始運行階段,潔凈的無膜濾床逐漸長了生物膜,處理效率和出水水質不斷提高,終于進入正常運行狀態。當溫度適宜時,始運行階段歷時約
22、一周。 在濾池正常運行前,要有一個讓它們適應新環境,繁殖壯大的始運行階段,稱為“馴化-掛膜”階段。在運行中,應用心積累和整理有關水量、水質,能量消耗和設備維修等方面的資料數據,仔細記錄出現的特殊情況,并不斷總結經驗。 3.6生物轉盤1. 技術原理和結構構造生物轉盤是由一系列平行的旋轉盤片、轉動中心軸、驅動裝置、接觸反應槽等組成的生物反應器(圖3-3)。微生物生長并形成一層生物膜附著在盤片表面,約4045的盤面(轉軸以下的部分)浸沒在污水中,上半部分敞露在大氣中。工作時,驅動裝置帶動轉盤,生物膜與大氣和污水輪替接觸,浸沒時吸附污水中的有機物,敞露時吸收大氣中的氧氣。轉盤的轉動,接觸空
23、氣,并引起水槽內污水紊動,使糟內污水的溶解氧均勻分布。隨著生物轉盤不斷旋轉,轉盤上的微生物就不斷進行吸附-吸氧-降解的過程,最終使污水得到凈化。生物轉盤主要用于水量較小的污水處理工程。生物轉盤的主要優點是動力消耗低、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無需回流污泥、管理運行方便。缺點是占地面積大、散發臭氣,在寒冷的地區需作保溫處理。圖3-3 生物轉盤的結構及其工作示意圖2. 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注意事項(1)生物轉盤盤片外緣與槽壁的凈距不宜小于150mm;盤片凈距進水端宜為2535mm,出水端宜為1020mm。(2)盤片在槽內的浸沒深度不應小于盤片直徑的35%,轉軸中心高度應高出水位150mm以上。(3)生物轉
24、盤轉速宜為2.04.0 r/mim,盤體外緣線速度宜為1519m/min。(4)生物轉盤的設計負荷宜根據試驗資料確定,無試驗資料時,五日生化需氧量表面有機負荷(以盤片面積計)宜為0.0050.020kgBOD5/(m2·d),首級轉盤不宜超過0.0300.040kgBOD5/(m2·d);表面水力負荷宜為0.040.20m3/(m2·d)。 3.7穩定塘1. 技術原理和結構構造穩定塘又稱氧化塘,是一種天然的或經人工改進的污水凈化系統。穩定塘的污水凈化原理與自然水體的自凈過程相似。污水在塘內經較長時間的停留、儲存,通過生物的代謝活動,以及相伴隨的物理的、化學的、物理
25、化學的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營養素和其他污染物質經生物綜合利用而被降解和去除。穩定塘依靠塘內穩定的生態系統對污水進行凈化(圖3-4)。其常見的對污水具有凈化作用的生物有細菌、藻類、微型動物、水生植物以及其它水生動物,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細菌。穩定塘有多種分類方式,按塘水中微生物優勢群體類型和溶解氧狀況可將穩定塘分為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和曝氣塘。好氧塘是一類在有氧狀態下凈化污水的穩定塘,它完全依靠藻類光合作用和穩定塘表面風力攪動自然復氧供氧。兼性塘是指在上層有氧、下層無氧的條件下凈化污水的穩定塘,是最常用的塘型。兼性塘上部有一個好氧層,下部是厭氧層,中層是兼性區。污泥在底部進行消化。兼性塘
26、常被用于處理鄉鎮污水處理廠一級沉淀處理后的二級生物處理。曝氣塘是指通過人工曝氣設備向塘中污水供氧的穩定塘,它是人工強化生物處理與自然凈化相結合的一種形式,適用于土地面積有限,不足以建成完全以自然凈化為特征的穩定塘系統。圖3-4 穩定塘內典型的生態系統2. 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注意事項(1)選用穩定塘時,需考慮是否有相應的荒地、廢地、劣質地,以及坑塘、洼地等用地,以及光照、氣候條件。(2)污水進入好氧塘時需進行預處理。預處理一般為物理處理,其目的在于盡量去除水中雜質或不利于后續處理的物質,減少塘中的積泥。(3)由于穩定塘處理效率不高,為確保出水水質,其串聯的級數一般不少于3級。為取得較好的水力條
27、件和運轉效果,單塘面積應小于40000m2,且宜設多個進水口,出水口盡可能與進水口對置布置。(4)穩定塘在巖溶(或灰巖)地區宜導致滲漏,為防止地下水污染,必須采取防滲措施,包括自然防滲和人工防滲。(5)穩定塘工藝技術設計參數如下:A、好氧塘一般較淺,塘深多為1550crn,以不大于1m為宜,適于處理BOD5100mg/L的污水。好氧塘按有機負荷的高低又可分為高負荷好氧塘、普通好氧塘。好氧塘多采用矩形,塘的長寬比為3:14:1,一般以塘深1/2處的面積作為計算塘面。塘堤超高0.61.0m,塘堤的內坡坡度為1:21:3,外坡坡度為1:21:5,單塘面積以小于40000m2為宜。高負荷好氧塘BOD5
28、負荷為80160 kg.(104m2.d)-1,水力停留時間46d;普通好氧塘BOD5負荷為40120 kg.(104m2.d)-1,水力停留時間1040d。B、兼性塘塘深1.02.0m,一般采用矩形,塘的長寬比為3:l4:l,塘深1.22.5m,保護高度0.51.0m,污泥層厚度取0.3m,冰蓋厚度取0.20.6m;兼性塘堤壩內坡坡度為1:21:3,外坡坡度為1:21:5;兼性塘第一塘的面積約占兼性塘總面積的3060。BOD5表面負荷一般按3050kg/(m2·d)設計,隨著氣溫的升高,可采用較大的BOD5表面負荷值。水力停留時間一般規定為2040d。(3)曝氣塘BOD5表面負荷建
29、議采用3060gBOD5/(m2·d);塘深與采用的表面機械曝氣裝置的功率有關,一般在2.56.0m之間;好氧曝氣塘的停留時間為110d,兼性曝氣塘的停留時間為720d。 3.8人工濕地1. 技術原理和結構構造人工濕地是一種通過人工設計、改造而成的半生態型污水處理系統,主要由土壤基質、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部分組成。具有投資費用省,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簡便,可美化環境,增加生物多樣性等特點,但也存在污染負荷低、占地面積大、容易堵塞、處理效果受季節影響、隨著運行時間延長除磷能力逐漸下降等不足。僅適于資金短缺、土地面積相對豐富的農村地區。人工濕地按水流特征可分為表面流人工濕地(圖3-5)、潛
30、流人工濕地(圖3-6圖 )。表流人工濕地建造費用較省,但占地面積大于潛流和垂直流人工濕地,且冬季表面易結冰,夏季易繁殖蚊蟲,并有臭味。潛流型濕地的優點在于其充分利用了濕地的空間,發揮了系統間的協同作用,且衛生條件好,但建設費用較高。圖3-5 表流濕地示意圖圖 3-6 潛流濕地示意圖2. 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注意事項人工濕地的設計需基于污水水量、水質,并結合當地地質、地貌、氣候等自然條件合理選擇人工濕地類型,然后根據相應的濕地類型進行設計。人工濕地表面負荷812g BOD/m2·d,水力負荷為1020cm/d,水力停留時間47d,濕地床層深度0.81.0m,水力坡度0.010.02,長寬比應大于2;濕地床層自下而上各層填料的分布為夯實粘土、防水土工膜、土壤、不同粒徑和功能的礫石級配區、表層種植土。其進水污染物濃度特別是懸浮物SS濃度不能太高,建議不超過50mg/L。人工濕地設計時應盡量采用重力流布水,以保證排水順暢,節省能源。濕地系統多采用碎石、沙子、礦渣等基質材料作為填料。基質選擇應考慮粒徑,同時便于取材、經濟適用。目前人工濕地的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157:2025 EN Coal - Determination of forms of sulfur
- 2025-2026學年甘井子區三上數學期末聯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2026學年東方市三上數學期末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4年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數學三上期末監測試題含解析
- 八年級生物-用藥常識-人教新課標版課件
- 行政管理中的科技支持方案的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跨文化管理的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期末復習策略與試題及答案
- 深入中國文化概論考試試題答案
- 抗抑郁藥物的應用與效果評估試題及答案
- 大學武術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學
- 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老年護理與保健賽項規程
- MOOC 財政學-浙江財經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婦科經帶胎產雜99方方歌講解學習
- 重慶郵電大學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參考模板-2020版
- 20XX-煙草車輛運輸方案計劃
-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競賽試卷
- CRH380B動車組電氣系統綜述綜述
- 晶體幾何基礎
- 作業準備驗證及停工后驗證規定
- 控制電纜敷設、接線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