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的一些艾草知識_第1頁
收集的一些艾草知識_第2頁
收集的一些艾草知識_第3頁
收集的一些艾草知識_第4頁
收集的一些艾草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收集的一些艾草知識 什么時艾草,艾草有什么功效?別名:艾草、艾葉、艾蒿、家艾。為菊科艾屬,學名為Aremisia argyi。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莖直立,圓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軟毛,莖從中部以上有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中部葉不規則的互生,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葉,裂片橢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具粗鋸齒,正面深綠色,稀疏白色軟毛,背面灰綠色,有灰色絨毛;上部葉無柄,頂端葉全緣,披針形或條狀披針花,頭狀花序,無梗,多數密集成總狀,總苞密被白色綿毛;邊花為雌花,712朵,常不發育,花冠細弱;中央為兩性花,1012朵。花色因品種不同,有

2、紅色、淡黃色或淡裼色。瘦果長圓形,有毛或無毛。 分布:主要分布于亞洲東部,如朝鮮半島、日本、蒙古。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西南以及陜西及甘肅等均有分布。其適應性強,普遍生長于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陽而排水順暢的地方都生長,但以濕潤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 藥用特性: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稈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傳統藥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

3、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栽培要點:目前郎溪縣生產的艾草都是通過加工后出口日本,該國用作食用。生長主要以采收鮮嫩株頭及嫩葉為目的。生產中主要以根莖分株進行無性繁殖,但也可用種子繁殖。一般進行種子繁殖在3月份播種,根莖繁殖在11月份進行。畦寬1.5米左右,畦面中間高兩邊低似“魚背”型,以免積水,造成病害。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農家肥4000千

4、克,深耕與土壤充分攔勻,排后即澆一次充足的底水。 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莖開始萌發,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公頃每茬采收鮮產品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獲45茬。每采收一茬后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糞為主,適當配以磷鉀肥。生產中要保持土壤濕潤。企業收購合同價為每千克0.65元,一般農戶每公頃純收入達22500元左右。郎溪縣生產的艾草經加工的成商品艾及艾草茶出口日本。該縣有較多的崗地,因其生產水稻取水困難,所以在崗地生產艾草一方面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也增加了土地植被,具有一定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郎溪縣艾草生產已有十年歷史,現有品種6個,生產面積100公頃。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

5、,現擬再建200公頃的艾草生產基地,擴大加工流水線,以達到擴大日本市場和國內部分市場的需要。艾草的功效(2009-05-21 20:05:28)轉載標簽:雜談 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功能主治: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制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藥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

6、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葉煙薰防疫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具體的操作方法是:用半斤成熟的艾草(沒有成熟的艾草不能使用,因為它的藥力不夠)放置在盆子里,在房子里點燃,把窗戶關起來,這樣才能起到熏的作用。在熏的時候,一定要煙熏,不能是明火,因為實驗證明,煙熏殺菌的效果比明火要好得多。煙熏的時候人要離開房子,因為艾草有大量的揮發油,揮發油是艾草殺菌的重要成分,但它有毒性,容易引起皮膚粘膜潮紅,使人的中樞神經興奮,嚴重的會導致抽搐,一般應該離開房子半個小時就不會中毒。艾葉浴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取新鮮艾葉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鐘,取出艾

7、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艾葉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療效.。使用方法:內服310g。可內服,可煙熏,可外洗。止血宜炒炭用;理氣血宜生用 我婆婆也讓我喝艾葉說是預防風疹的,可是我一直沒有喝。聽老公說他們老家東北好多孕婦懷孕的時候都喝但我覺得好象沒有什么科學依據!我會經常用艾葉來泡腳。挺不錯的。在藥理方面:發現艾葉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艾葉產生的煙有防病,避邪的作用,因為艾煙對多種致病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傳統藥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護肝利膽等作用艾葉還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艾草的

8、藥用價值民間曾留傳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顏語艾葉的藥用價值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栽培或野生。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原植物生于荒地林緣。喜溫暖濕潤氣候,耐旱、耐蔭,以土層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最宜生長。艾葉的“本草”記載名醫別錄:味苦,微溫,無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熱。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藥性論: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癬,止赤白痢,及五藏痔瀉血。煎葉,主吐血。炒艾作餛飩,吞三、五枚。以飯壓之良。長服止冷痢,又心腹惡氣。取葉搗汁飲,

9、又搗末和干姜末為丸,一服三十丸,飯壓,日再服,治一切冷氣,鬼邪毒氣,最去惡氣。本草綱目: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炙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疴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腹,妙不可言。寒濕腳氣人亦宜以此夾入襪內。艾葉的現代藥理研究1、艾葉能抑制松弛的豚鼠平滑肌。經對艾葉油平喘有效成分系統藥理學研究表明,單萜類、倍半萜類的化學結構均與其平喘作用有關。2、艾葉油0.250.5m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有明顯鎮咳作用。3、艾葉油具有祛痰作用。4、艾葉油具

10、有利膽作用。2吐溫將艾葉油制成混懸液(每毫升含艾葉油25微升),可使大鼠膽汁流量增加(劑量0.8ml100g和0.3ml100g)。5、艾葉油對離體蟾蜍心和兔心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對抗異丙腎上腺素的強心作用。6、艾葉油腹腔注射,對兔有鎮靜作用。艾葉油無鎮痛作用,對正常體溫亦無影響。7、艾葉具有止血作用,不同炮制品的凝血時間不同。8、艾葉油具有抗過敏作用。9體外實驗證明,艾葉油對球菌和大多數革蘭氏陰性桿菌均有抑制作用。艾葉熏煙對細菌和真菌亦有明顯抗菌作用,用于空氣消毒,可使菌落減少9599.8。10、艾葉油灌胃,能增加小鼠炎癥滲出細胞的吞噬能力。參考資料: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

11、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藥用特性: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稈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傳統藥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

12、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商行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每逢這一天,民間都有采集一些艾葉和菖蒲懸掛在大門兩邊,呈現出濃厚的節日氣氛。對此,古人有詩賦曰:“五月五日上午,天師騎艾虎。手執菖蒲劍,瘟神歸地府。”由此說來,這種習俗的用意是人們為了祈求太平盛世。這種習俗,應該繼承和發揚。五月季節,時值初夏,天氣開始炎熱,又多雨潮濕,蚊蠅和病菌繁殖快,容易傳播許多種疾病。

13、這時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預防疾病的發生,是十分必要的。艾葉、菖蒲,具有芳香氣味,確有其驅逐蚊蠅、清潔空氣、消除病毒、保持居室內衛生,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艾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葉片。性味芳香,辛散苦燥,為散寒除濕,溫經止痛和避穢辟邪之要品,常作內服、外服、外敷、薰煙、灸條藥物使用。現代藥理成分檢測,艾葉主要含有桉油精、側柏酮、側柏醇、腺嘌呤、膽堿、鞣質、黃酮、甾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等。有止咳、平喘、祛痰、抗菌、抗過敏、鎮痛、止血、抗凝血、增強免疫、護肝利膽、降壓等作用。煎液對炭疽桿菌、鏈球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隨著醫學領

14、域的不斷拓寬,艾葉的用途越來越廣。1治療各種炎癥慢性支氣管炎:可用艾葉油膠丸,每次2丸,每日3次,10日為1個療程,可連服2-4個療程,對慢性支氣管炎咳嗽、氣喘有很好療效。亦可用鮮艾葉1000g,洗凈切碎,放入4000ml水中浸泡4-6小時,煎煮過濾約濃縮為3000ml。每次服40ml,每日3次,對慢性支氣管炎咳痰、氣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緩解癥狀。菌痢:20艾葉煎劑,每日服4次,每次40ml,和其他藥配合,能起到有效殺菌作用。臁瘡:將艾葉洗凈,曬干或烘干,研粉。瘡面洗凈后,將艾葉粉薄薄一層撒在瘡面上。也可用生茶油調粉外搽,并用紗布蓋好固定。每日1次,有收斂生肌作用。黃水瘡:陳艾葉50g,帶

15、殼杏仁30g。先將艾葉加水1500ml,浸泡1小時左右,用汁液浸洗患部,再將帶殼杏仁放入文火中燒至殼黑,取出杏仁,搗成霜狀,涂抹患處,每日3-4次。鼻炎:艾葉油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2丸,40天為1個療程。艾葉對癌癥亦有一定的療效。2治療月經不調經期延長:白術、當歸、茯神、炒棗仁、桂圓肉、烏賊骨各10g,遠志、甘草、木香、艾葉炭、棕櫚炭各6g,黃芪15g,人參3g,生姜3片,大棗4枚,水煎服。對氣虛型經期延長療效佳良。不孕癥:用艾葉與其它藥物配合制成食療藥膳,治療因脾腎陽虛所致的不孕癥,有較好療效。用法:取鵪鶉2只,去毛和內臟,阿膠、菟絲子、鹿角膠各15g,人參、川芎各10g,艾葉30g。先將

16、菟絲子、艾葉、川芎、人參水煎去渣取汁250ml,后將鵪鶉和藥汁放蒸碗內,隔水燉爛熟,趁熱兌入阿膠、鹿角膠吃肉喝湯。3針灸面癱:將干艾葉搓成花生米大的絨團,取2分硬幣大生姜8片,用針在姜片中心穿孔數個,上置艾柱,先灸下關穴,然后由下關至頰車穴反復移動。移動時姜片不能離開皮膚每片隔姜灸3壯為宜。灸之皮膚溫潤紅熱,患者能忍耐為宜。每日灸1次,7日為1個療程 (口歪斜向左側,則灸右側;反之,灸左側)。減肥:操作方法,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分別靠近關元、豐隆兩穴位,熏穴10分鐘左右,至局部發紅為止。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一般35個療程能起到有效的減肥效果。4其他艾葉浴:取新鮮艾葉30-50g,在澡盆中用

17、沸水沖泡510分鐘,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療程。室內消毒:取艾葉、蒼術、雄黃各10g,在室內閉門窗燒煙熏消毒,能起到預防流行性腦膜炎、流感等作用。艾葉雖然用途廣泛,但應注意也有其副作用,對消化道及皮膚有一定刺激性。大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出現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一系列中毒癥狀。艾糍粑首先準備好糯米干粉,磨得越細越好,艾草準備多些,芝麻、花生適量,豬油適量,黃片糖和白糖適量,柚子樹葉或者芭蕉葉若干。 艾草用清水洗凈后,入大鍋里煮開,其間加一點點蘇打粉一起同煮,這樣可以使艾草容易煮爛,煮好艾草好,撈出再用清水洗凈,然后擠干水

18、分備用。 把花生和芝麻洗凈后,分別入鍋里炒香,然后放入攪拌機攪碎備用,黃片糖切碎加入花生芝麻餡里,再加入適當的豬油和白糖,攪拌均勻后,制成艾糍粑的餡備用。 用適量的黃片糖放入鍋中煮成水狀,然后把糯米粉置入大盆,加入黃糖水及處理過的艾草,一起搓揉,盡量揉久些,以便艾草能充分的和糯米粉攪拌均勻,水不可一次加太多,慢慢加入,因為艾草也帶有水分,揉好的面應該不干不濕,就象做包子似的面那么樣便可。 抓一團面,揉圓后,在中間挖開個洞,裝入芝麻花生餡,然后輕輕包好,再揉搓一下成圓形狀,蒸籠里墊上柚子葉,把做好的艾糍粑外表抹上一層花生油,然后輕輕置于柚子葉上,置爐上旺火蒸20分鐘即可。 還沒開鍋,就已經滿屋的

19、柚子葉香味了,打開鍋是一個個墨綠的艾糍粑,如果艾葉放得足夠多的話,做好的艾糍粑綠得發黑,輕輕咬一口,哇,艾葉的清香和著柚葉的香味,還有芝麻花生餡,又香又甜,一家做艾糍粑,整棟樓都知,味道太特別了.艾草的功能還有很多:在夏季,民間常用艾草治病。風寒感冒嘔吐時,人們用艾葉和生姜煮湯飲之;過多食用生冷瓜果腹痛不止者,可用生艾葉捏嚼;癤瘡;將洗凈曬干的艾葉裝入枕頭里,睡在上面柔軟舒適,其芳香的氣味會很快將人們帶入甜甜的夢鄉。以下幾款艾草食用方法:母雞艾根湯 組成:雞1只,艾根50克。 用法:將雞洗凈,切塊,同艾根一起煮燉湯,分2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懷孕食用可安胎,一星期服用一二次。作用:補氣,

20、健脾寧心;適用于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中暑頭痛。功效:降壓、抗菌、抗病毒、抗過敏、護肝利膽、解熱鎮靜、增強免疫力等功效。粉腸艾根湯1豬小腸一斤,買回后用醋和淀粉清洗,去除臭味。 2.切成1.5公分的小段。 3.鍋內放入、姜、鹽,放入小腸段,煮沸,約5分鐘。去除小腸內的油。 4.取出小腸,控凈水。 5.艾根50克,加水煮湯20分鐘,取出濃汁,放入小腸。6. 高壓鍋燉燜20分鐘,即成,加鹽10克、味精8克,用來下飯,絕對美味。功效: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痛,止血、懷孕食用可安胎作用。常喝艾根湯,能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生艾葉炒飯:組成:生艾葉250克 六兩做成

21、熟飯。3碗(二人量)1、鍋熱油少許,生艾葉下鍋,加鹽加水少許,炒香.2倒入熟飯,翻炒幾下,翻炒均勻,隨后加適量鹽或醬油、味精出鍋。即成特殊香味,芳香撲鼻的艾葉炒飯。春天艾葉葉嫩.艾葉要切碎,越碎炒飯越香,常吃.。功效:降壓、中暑頭痛、腹痛,增強免疫力等功效。相關用法:1、新鮮的艾葉藥配伍側柏葉、鮮地黃、鮮荷葉等涼血止血之品,能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如吐血或鼻、齒出血等,側柏葉、鮮荷葉可采集郊外的柏樹葉、荷葉即可;而艾葉炒炭后,配伍阿膠、當歸、地黃等一同熬湯喝,又能溫經止血,用于受涼引起的婦女崩漏下血、妊娠胎漏、月經量多等癥。2、經干燥后的艾葉入藥稱生艾葉,能散寒、除濕、止痛,可用于經寒不

22、調、宮冷不孕及痛經的治療,多與香附、吳茱萸等同用。經期或經前腰腹冷痛的患者,用生艾葉10克,加紅糖適量煎湯服用可緩解疼痛。3、治療咳嗽。備艾葉150200克,使用時取3050克,放入約1500毫升的沸水中煎約15分鐘,撈去艾葉,將煎出液倒入小腳盆。趁熱將雙腳置于盆沿上接受熏蒸。為避免藥氣一下蒸發掉,可在雙腳蒙上一塊稍大于腳盆的布。待水溫稍低雙腳能夠忍受時,可直接將雙腳置于盆內浸泡。此法每晚進行一次(以臨睡前為佳),每次1520分鐘,一般連續35次即能治愈咳嗽。4、用炒艾葉10克,胡椒30粒(搗碎),煎汁后,加紅糖適量調服,可治療虛寒性痛經;用艾葉15克煎汁,粳米100克加水煮粥常服,可治療宮冷

23、不孕;用艾葉12克,雞蛋2個同煮,食蛋喝湯,每日一次,可治療習慣性流產;用艾葉30克炒焦,煎取汁液,加阿膠30克沖化,每日一劑,可治療婦女崩漏不止。5、艾草還可以用來治腳氣。方法是把艾絨用熱水沖泡,然后泡腳,每天一次。6、艾葉水熏蒸美容,讓你氣血流通又有蒸汽的滋潤,每天2次,每次10分鐘,或每天1次,每次20分鐘作用:排毒 通經 活絡。【其他使用方法】 在詩經時代,艾草就已經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針灸術的"灸"。所謂針灸其實分成兩個部份。"針"就是拿針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后去薰、燙穴道,穴道受熱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

24、何紙或草點燃了都能做為"灸"使用。艾草的氣味肯定也同時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功效】止血、止痛、溫經散寒等。【主治】崩漏、月經不調、月經過多、子宮出血、痛經、白帶、宮冷不孕、胎動不安、少女痿黃癥、貧血等,艾葉不但是一味很好的婦科良藥,還能用于風濕病、關節痛、吐血、尿血、直腸出血、胸脘寒痛、胃潰瘍、痱子等。外用還能止癢,治濕疹瘙癢,防治蚊蟲叮咬及皮膚疔瘡腫毒。艾草可配合其它治癌草藥,治療甲狀腺癌和鼻咽癌

25、等。 【習俗】每年五月初五,是傳統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還會在門上插艾草和菖蒲,用以祛邪、驅趕毒氣與健身。 鄉村農民都是在冬種閑時在田地手工摘取,取其嫩葉,陽光下曬干,然后搓成絨,用糯米做野艾草糍,節日或喜慶送給至親的親朋好友品嘗。在嬰兒出生后第三天要洗一次艾水澡,并將艾絨少許敷囟門和肚臍上,可以預防感冒鼻塞或感染其他疾病。產婦在產后三天和滿月,都要進行一次艾湯沐浴,用以消毒辟穢,溫運氣血,可以預防產后體弱多受病。民間還對艾草流傳了這么個說法:艾草是植物中的狗肉 【用法及功效】野艾草具有除塵暖胃、消脂祛濕排毒、平抑肝火、祛風濕、消炎、鎮咳等功效,還含有維生素和鈣、磷、鐵、鋅等,等多種礦物質元素。營

26、養師建議,在春天時候常吃一下艾草,并有祛濕,甚至還有預防感冒的功效。另外對降血壓、血脂,緩解心血疾病有較好的食療作用,是一種典型的保健野菜。以下介紹幾種食法及功效:盆栽可安神助眠艾草是具有安神助眠功效的植物,小小一盆放在床頭或者臥室的梳妝臺前,點綴綠意的同時更散發安眠的氣息,讓你每晚都能香甜一覺。艾草具有特殊氣味的植物,能殺菌、抑制病毒,有驅除蚊蟲的良好效果,能凈化空氣,常聞其香能令人頭腦清醒、耳聰目明、記憶力增加,芳香通竅、活絡通筋、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末梢血管擴張等作用。(護理常識:保持放在通風的位置,每天澆一次水,一月施一次肥。)安神助眠艾草枕,艾草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能殺菌、抗

27、病毒,安神助眠解乏、祛風濕的功效,不管老人或小孩都可使用。將艾草清洗干凈曬干后裝入枕頭,就是一個藥枕了。 艾草老雞湯取艾草50克,老母雞一只,加入清水。 約煮1.52小時即可。清香四溢,令人開胃,既可以祛風濕、暖胃、又可以平抑肝火、消炎、鎮咳,所以艾草雞湯已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客。艾草生姜煨雞蛋艾草15克,生姜25克,雞蛋2個。將上3味加水適量同煮。待雞蛋熟后,剝去蛋殼復入原汁中煨片刻。飲湯食蛋,每日2次。具有溫經,止血,安胎,散寒作用。治風寒咸冒當風寒感冒嘔吐時,可將艾草葉和生姜放在一起煎湯飲用。治風寒咳嗽取干艾草葉50克或新鮮艾草葉500克,老艾草桿也可以。加入約1500毫升的沸水,煎至15

28、20分鐘,撈去艾葉,將湯液倒入小腳盆里,趁熱將雙腳置于盆沿上接受熏蒸。為避免藥氣一下蒸發掉,可在雙腳蒙上一塊稍大于腳盆的布。待水溫稍低雙腳能夠忍受時,可直接將雙腳置于盆內浸泡2030分鐘。此法每晚進行一次(以臨睡前為佳),一般連續7次即能治愈咳嗽,此方主要祛風散寒,針對風寒咳嗽。治風寒粥取枸杞、新鮮艾草葉、米各適量,同時放入水中煮30分鐘,最后加上蜂蜜,即可食用。艾草治腳氣把艾草葉用熱水沖泡或者把艾草桿煮水,然后用來泡腳,每天一次。治皮膚騷癢取艾草葉或艾草桿100克,加入水適量,煎至30分鐘,薰洗。治濕疹騷癢,各種皮炎,祛濕止癢、防治蚊蟲叮咬及皮膚疔瘡腫毒,效果好。長今支招用艾草葉或桿煎湯熏洗

29、臉部,可以改善干燥肌膚,令臉部長久保持濕潤,光彩照人。還可以抑制感染,達到消炎、排毒、活絡之功效。艾草浴取艾草桿或葉子適量放入鍋中煮30分鐘,即可薰洗,能消除疲勞,使人神清氣爽、潤澤肌膚、對皮膚的保濕也很有效。還能滅菌消毒、防治皮膚騷癢,還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而且淡淡的艾草香味也很好聞。艾草水治小孩痱子子夏季易長痱子,可取艾草葉或者艾草桿放在水里煮,然后用湯水給孩子洗澡,能殺菌消毒,能起到保護肌膚健康,防止蚊蟲叮咬,祛痱止癢,起到預防和治療痱子的作用。艾草對10多種常見細菌具有殺菌或抑菌作用,也可用來熏蒸愛嬰房室內空氣消毒。止血新鮮的艾葉藥配伍側柏葉、鮮地黃、鮮荷葉等涼血止血之品,能治療血熱

30、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如吐血或鼻、齒出血等,側柏葉、鮮荷葉可采集郊外的柏樹葉、荷葉即可。 婦科A、 經干燥后的艾草葉入藥稱生艾葉,能散寒、除濕、止痛,可用于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及痛經的治療,多與香附、吳茱萸等同用。經期或經前腰腹冷痛的患者,用生艾葉10克,加紅糖適量煎湯服用可緩解疼痛;B、 另艾葉炒炭后,配伍阿膠、當歸、地黃等一同熬湯喝,又能溫經止血,用于受涼引起的婦女崩漏下血、妊娠胎漏、月經量多等癥;C、 用炒艾葉10克,胡椒30粒(搗碎),煎汁后,加紅糖適量調服,可治療虛寒性痛經;D、 用艾葉15克煎汁,粳米100克加水煮粥常服,可治療宮冷不孕;E、 用艾葉12克,雞蛋2個同煮,食蛋喝湯,每日

31、一次,可治療習慣性流產;F、 用艾葉30克炒焦,煎取汁液,加阿膠30克沖化,每日一劑,可治療婦女崩漏不止。G、 取艾草葉或艾草桿適量,加水煎湯后薰洗,對女性的身體很有幫助,可以抑制細菌感染,殺菌止癢,可治婦女陰部皮膚病,產婦也可用艾草水洗澡或熏蒸。可以防止細菌感染,發炎。H、 將鮮嫩艾葉備好,雞蛋2個,艾葉少許,熱鍋放油,打蛋煎,再將艾葉放在蛋上,反轉煎香,放糯米酒下煮開,即可。這個女人在月經來后喝,特補。I、 將鮮嫩艾葉備好,肉適量(自己中意啥肉過都行),艾葉適量,做法就是和平常自己做湯一樣,水開后給下肉下艾葉下調味品,煮開,即可。J、 烏雞一只,艾草根適量、黑豆少許、蜜棗2粒,把上面的原料倒進瓦鍋,煲2個小時調味可飲用,這湯對經痛很有效。K、 艾葉生姜煨雞蛋艾葉15克,生姜25克,雞蛋2個,將上3味加水適量同煮,待雞蛋熟后,剝去蛋殼復入原汁中煨片刻。飲湯食蛋,每日2次,具有溫經、止血、安胎、散寒作用。 艾草肉圓(肉餅)把肉和新鮮嫩艾草葉分別剁碎后加入適量的鹽、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雞蛋,然后拌勻,最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圓或肉餅,煮、煎、蒸熟均可。艾草餃子把豬肉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