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水解 實驗報告_第1頁
蔗糖水解 實驗報告_第2頁
蔗糖水解 實驗報告_第3頁
蔗糖水解 實驗報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蔗糖水解一、實驗目的 1、用旋光法測定蔗糖在酸存在下的水解速率常數。 2、掌握旋光儀的原理與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蔗糖水溶液在有氫離子存在時將發生水解反應:   C12H22O11 (蔗糖)+H2O C6H12O6 (葡萄糖)+ C6H12O6 (果糖) 蔗糖、葡萄糖、果糖都是旋光性物質,它們的比旋光度為: 蔗D=66.650, 葡D=52.50, 果D=-91.90式中: 表示在20用鈉黃光作光源測得的比旋光度。正值表示右旋,負值表示左旋。由于蔗糖的水解是能進行到底的,并且果糖的左旋遠大于葡萄糖的右旋性,因此在反應進

2、程中,將逐漸從右旋變為左旋。 當氫離子濃度一定,蔗糖溶液較稀時,蔗糖水解為假一級反應,其速率方程式可寫成:                                           

3、;  (1)式中:CA0蔗糖初濃度;CA反應t時刻蔗糖濃度。 當某物理量與反應物和產物濃度成正比,則可導出用物理量代替濃度的速率方程。 對本實驗而言,以旋光度代入(1)式,得一級反應速度方程式:                                  

4、;       (2)以 ln(-)/對t作圖,直線斜率即為-k。 通常有兩種方法測定 。一是將反應液放置48小時以上,讓其反應完全后測 ;一是將反應液在5060水浴中加熱半小時以上再冷到實驗溫度測 。前一種方法時間太長,而后一種方法容易產生副反應,使溶液顏色變黃。本實驗采用Guggenheim法處理數據,可以不必測 。 把在t和t+(代表一定的時間間隔)測得的 分別用t 和t+表示,則有           

5、60;                     (3)                           (4)(3)式(4)式

6、 :取對數:               (5)從(5)式可看出,只要保持不變,右端第一項為常數,從  ln(t-t+)  對t作圖所得直線的斜率即可求得k。可選為半衰期的2-3倍,或反應接近完成的時間之半。本實驗可取=30min,每隔5min取一次讀數。  儀器與試劑  旋光儀全套;25ml容量瓶1個;25ml移液管1支;100ml錐形瓶1個;50ml燒杯1個。4mol?L-1HCl;蔗糖。 三

7、、實驗步驟 1、先作儀器零點校正。將空的或裝滿水的旋光管置于旋光儀暗匣內,開亮光源,眼對目鏡,旋轉檢偏鏡,同時調整焦距,直至視野亮度均勻,觀察此時讀到的旋光度是否為零,(見零度視場)。如不是零,需調整到零。 2、在小燒杯中稱取蔗糖約5g,用少量蒸餾水溶解,傾入25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再傾入100ml錐形瓶中。又用25ml移液管吸取4mol?L-1鹽酸溶液放入錐形瓶中。及時記錄反應開始時間,混合均勻,盡快用此溶液淌洗旋光管后立即裝滿旋光管,蓋上玻璃片,注意勿使管內存在氣泡,旋緊管帽后即放置在旋光儀中測出比旋光度。每隔5min測一次,經1小時后停止實驗。 四、園盤旋光儀的使用 1、接通電源,約點燃10min,待完全發出鈉黃光后,才可觀察使用。 2、檢驗度盤零度位置是否正確。(見零度視場) 3、把待測溶液盛入試管時,應注意試管兩端螺旋不能旋得太緊(一般以隨手旋緊不漏水為止),以免護玻片產生應力而引起視場亮度發生變化,影響測定準確度,并將兩端殘液揩拭干凈。 4、打開鏡蓋,把試管放入鏡筒中測定,并應把鏡蓋蓋上和試管有圓泡一端朝上,以便把氣泡存入,不致影響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