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中小學教師班主任知識網絡競賽2_第1頁
江蘇省中小學教師班主任知識網絡競賽2_第2頁
江蘇省中小學教師班主任知識網絡競賽2_第3頁
江蘇省中小學教師班主任知識網絡競賽2_第4頁
江蘇省中小學教師班主任知識網絡競賽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篇 班主任專業基本功第一章 專業理念第一節 班主任是一個重要的專業性崗位1.班主任的地位、作用(P4):中小學班主任是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溝通家長和社區的橋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2.班主任的任職條件(P5):應由取得教師資格,思想道德素質好、業務水平高、身心健康、樂于奉獻的教師擔任。3.班主任專業化的現實訴求(P5-7):時代發展的強烈呼喚;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改變班主任工作現狀的迫切需要。現代學校是以班級授課制為基本模式的。4.班主任專業化的涵義(P10):班主任專業化

2、就是以教師專業化為基礎,以專業的觀念和要求對班主任進行選擇、培養、培訓、管理和使用的過程。5.班主任專業化的內容(P11):深化專業認知;增強專業能力;提升專業道德。第二節 班主任是學生的主要精神關懷者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P14):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2.精神關懷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內容;班主任教育勞動的主要目的是育人,主要內容是關懷學生的精神生活、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精神關懷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務和根本要求。3.班主任精神關懷的重要意義(P17-18):教育以人為本的必要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促進班主任專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3、。4.班主任精神關懷的具體要求(P19-21):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三節 班主任是全面關心學生發展的人生導師1.班主任全面關心學生發展的內涵(P23-25):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關心學生的終身發展,關心全體學生的發展。2.素質教育理念是班主任必須樹立和堅持的最基本教育理念;第四節 班主任是學生發展的重要他人1.班主任承擔的角色(P37-38):家長代理人、學生楷模、心理保健者、學生的朋友和知己。2.班主任成為學生重要他人的原則(P40-41):以高尚的人格濡染學生;以淵博的學識吸引學生;以出色的能力折服學生;以真摯的情感打動學生。3

4、.班主任崗位是具有較高素質和人格要求的重要專業性崗位。第五節 班主任是學生合法權益的保護者1.侵害學生權益的表現(P42-43):侵害學生的受教育權;侵害學生的人生自由權;侵害學生的人格權;侵害學生的隱私權。2.教師的權利(P47-48):教育教學權;科研權;管理學生權;報酬權;民主管理權;進修培訓權。3.教師的義務(P49-5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的義務;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義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義務;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的義務;保護學生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的義務;提高政治覺悟和業務水平的義務。第二章 職業道德第一節 教師職業道德及其重要意義1.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

5、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立教之基。3.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意義(P63-64):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必然選擇。第二節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1.現行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的內容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這六條基本內容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征。而“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2.教書育人是教師最核心的職責與義務。3.教書育人的基本要求(P70-71):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

6、質教育;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4.教育要適應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教育也要適應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教育內容和方法上應有所不同。第三節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1.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新時期師德建設的內涵(P77-80):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思想引領,以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為核心內容,以教育教學實踐為基本途徑,以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為根本目標。3. 師德是教師職業

7、的靈魂。教書是教師職業的主要特征,育人是教師職業的根本目的。立德樹人是師德建設的根本目標。立德的根本目的在于樹人。第四節 提高新時期師德建設的科學化水平1.如何提高新時期師德建設的科學化水平(P80-84):在專業發展上,既要注重知識,更要注重道德;在師德要求上,既要注重基礎,更要注重超越;在價值取向上,既要注重奉獻,更要注重發展;在師德養成上,既要注重他律,更要注重自律。第三章 禮儀修養第一節 禮儀的作用與原則1.禮儀的原則(P93-94):尊重原則;適度原則;真誠原則;自律原則。第二節 教師禮儀的特點與意義1.教師禮儀的特點(P95-96):先進性、示范性、整體性、深遠性。2.教師禮儀的意

8、義(P96-97):有助于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有利于優良校風的形成;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第三節 教師禮儀的基本要求1.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牛修訂),對教師的禮儀要求是“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2.教師禮儀的基本要求:談吐文明,準確優美;舉止從容,風度優雅;儀態端莊,穩重大方;衣著樸素,整潔得體。3.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課堂是教師工作的主要場所。4.與學生談話時的禮儀(P113):選擇好地點和場合;做到師生平等;講究禮節。5.在教師與家長交往中,家長會和家訪是最主要的形式。6.家訪禮儀(P115-116):選好時機,預約前往;衣帽整潔,莊

9、重大方;用語合理,避免責難;舉止穩重,溫文爾雅。第四章 班主任工作基本規范第一節 班主任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要完善學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選派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改、奉獻精神強的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2.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明確提出,班主任是中小學的重要崗位,從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要職責。教師擔任班主任期間應將班主任工作作為主業。3.班主任工作的職責(P128-129):(一)從學校教育工作出發的工作職責:教育引導工作;班級管理工作;組織開展班級活動;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組織、協調工作。(二)從工

10、作對象出發的工作職責:個體發展指導;集體教育工作。4.班主任的工作內容(P130-131):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目標導向;注重公平,面向班集體每一個學生;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建立完善班級管理制度;積極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指導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大膽創新工作方式。5.班主任如何履行工作職責(P131-132):從學校工作大局出發,配合學校教育的整體安排;協調各方面教育力量,形成班級教育合力;建立班主任工作的學校支持系統。6.班主任工作的學校支持系統包括:校園安全的預警系統、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系統、學生心理健

11、康教育系統、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等。第二節 班主任的工作原則1.班主任的工作原則(P133-137):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學生;正面教育,積極引導;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以身作則,言傳身教。2.所謂班級中的學生非正式群體,是指班級中沒有經過班主任及學校其他組織任命,學生間根據興趣、愛好、情感等因素自發形成的群體。3.班主任如何利用非正式群體(P134):利用非正式群體成員間的感情基礎,增進同學間友誼,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利用非正式群體成員間暢通的信息管道,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對班集體管理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培養、培訓非正式群體的領導者,形成強而有力、管而有效的班干部集體。第五章 班級管理第一節 班

12、級常規管理與學生行為規范養成1.班級管理是做好班級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保證良好教育教學秩序的需要。班級常規管理是班主任最基礎的工作,也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基本功。2.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對中小學生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也是班主任開展班級日常管理的主要依據。3.班級日常管理的內容(P144):教學常規管理、行為常規管理、安全教育、偶發事件處理等。4.偶發事件是指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事先難以預料、出現頻率較低,但必須迅速作出反應,加以特殊處理的事件。5.偶發事件的特點(P145):偶然性;突發性;爆炸性;緊迫性。6.處理偶發事件的方法(P145):控制感情,沉著冷靜;了解情況,掌握分

13、寸;依靠集體,尊重學生。7.班主任的角色定位(P148-149):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學校實施管理工作的助手;聯系各科任教師的紐帶;溝通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橋梁。8.中小學階段是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期,也是道德品質和文明習慣養成的最佳年齡期。9.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國家明文規定、國家和社會對學生道德素質和文明行為的基本要求。10.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途徑與方法(P152-154):貫穿于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說理教育法;通過活動強化行為規范的訓練;通過考核強化行為規范;環境陶冶;教學滲透;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第二節 優秀班集體的創建1.如何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進行班級工作的中心環

14、節。2.班集體的形成應具備以下條件(P155):有集體成員認同的共同目標;有堅強的領導核心;有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有健全的規章制度。3.如何創建優秀班集體(P155-168):確定班集體建設目標;選拔和培養班干部;形成集體規范和輿論氛圍。4.如何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班干部(P160):民主選拔班干部后,要培養、指導和提高他們獨立工作的能力。既要防止包辦代替、不大膽放手,又要防止只使用、不教育提高。對班干部既要交給任務,又要教給辦法;既要熱情鼓勵,又要嚴格要求;既要在培養中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培養。支持、鼓勵并發揮其特長是使用班干部的主要方法。5.堅持集體輿論導向是培養良好班風的一個重要步驟。

15、6.班主任如何發揮班集體輿論的導向作用(P166-168):注意輿論傾向,正確加以引導;有目的、有意識地組織和吸引學生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充分運用輿論陣地,諸如班會、團隊活動、墻報、黑板報、思想評論欄等形式;把握住學生自我教育的時機;用榜樣的力量感召人。第三節 面向全體的發展性評價1.全面發展的評價理念的具體體現(P169-172):將學業評價與非學業評價相結合;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主題的多元化。2.中小學常用的評價方法(P172-177):成長記錄袋評價、素質報告單、學生操行評語。第六章 班級德育第二節 班級常規德育工作的開展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

16、見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規定如下: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2.班級德育的核心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3.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習慣可以從以下五個層面著手(P194):找準教育的著眼點;建立基本的行為要求框架;確立行為習慣坐標點;活動育人,寓教于樂;螺旋上升、表彰獎勵。4.培養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方法(P195):明理激情法;自我教育法;榜樣激勵法;環境熏陶法。5.班級常規德育工作的內容(P190-197):制定班級思

17、想道德教育的目標;重視學生道德習慣的養成;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第三節 學生身心健康教育指導1.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內容(P203):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職業輔導。2.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P205):討論法、情景角色法、行為訓練法、認知行為改變法。3.個體心理輔導的對象包括:受學業成績困惑的學生,生理有缺陷的學生,人際適應不良的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品德不良行為的學生等等。第四節 網絡德育的新探索1.網絡時代班主任工作的創新藝術(P212-219):用影像記錄學生成長;創建班級網絡管理平臺;媒介素養教育。第七章 班級文化第一節 班級文化的構成及影像因素1.班

18、級文化是班級的靈魂。2.班級文化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面。3.班級文化的構成要素(P224-226):青少年文化、同輩文化、教師文化、教育文化。4.班級文化的影響因素(P228-230):社會文化、家庭文化、學校文化。第二節 班級物質文化的優化1.班級環境布置的原則(P232-233):彰顯班級個性;凸顯班級文化主題;強化學生主體作用;發揮激勵作用。2.如何營造班級物質環境(P234-236):營造整潔、美觀的環境;建立生物角,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建立圖書角,營造書香氛圍;墻面布置,凸顯學生主體意識。第三節 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1.班規以制度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班級的管理機構

19、、承包責任制、獎懲制度和班級的日常常規(如班級公約、一日常規、一周常規、一月常規)。2.如何制定班規(P243-244):確立班主任的主導地位;分析班級情況;班規應體現民主性、規范性、發展性。3.如何執行班規(P245-246):解讀班規;重視檢查和評比;運用獎勵和懲罰;協調班級教育環境。第四節 班級精神文化的塑造1.班級精神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2.塑造班級精神的途徑與方法(P249-254):設計班級標志物(如班訓、班歌、班徽)、榜樣示范;開展集體活動;運用電子媒介;利用傳統節日;師生的情感交流。3.班集體是在活動中產生,在活動中得到加強,班級精神也在活動中深化和積淀。4.班級精神是班級

20、文化的主導價值取向,是班級成員共同的行為特征。第八章 教育資源整合能力第一節 整合班級教育資源1.對于班主任而言,可資利用的教育資源包括:班級教育資源、家長教育資源、社會教育資源。第二節 整合家庭教育資源1.家訪和家長會是傳統的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2.家校合作新載體包括家校通、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沙龍、家長咨詢委員會等等。3.家訪的類型有一般性家訪、慰問性家訪、表揚性家訪、溝通性家訪、防微杜漸性家訪、糾正不良家庭教育的家訪。4.如何進行家訪(P274-275):明確家訪目的;分析家訪對象;預測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制定策略;選擇合適的家訪時機;建立“家訪記錄卡”。第九章 主題班會的設計與實施能

21、力第一節 主題班會的設計1.班會的類型最常見的有兩種:固定班會(如周會、晨會等班級例會)、主題班會。2.主題班會作為實施班級德育和開展班級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被列入國家課程計劃,作為與必修課同等重要的課程板塊。3.主題班會的原則:計劃性、針對性、整合性、創新性原則。第二節 主題班會的實施1.組織實施主題班會應當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P306-310):處理好靜態預設與動態生成的關系;處理好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處理好情感體驗與價值引領的關系;處理好遵循規范與開拓創新的關系。第三節 主體班會的評價1.主題班會的評價標準(P312-313):主題具有思想性、內容具有真實性、形式具有新穎

22、性、氛圍具有感染性、師生具有互動性。2.班主任在主題班會中的主導作用(P313-314):在主題的選擇與確定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通過班會實施過程的動態掌控實現主導作用;重要環節的適時介入上。3.好的主題班會課的標準(P315):好的主題、好的設計、好的效果,即內容、形式、效果三個方面都好。4.班會課主題的確定有的是服從于學校整體工作安排的需要,有的是班主任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自主開發設計的。第十章 人際溝通與交往能力第一節 班主任有效人際溝通的基本素質1.現代學生觀(P324-325):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可能性;學生是不可替代的學習主體;學生是有個別差異的。第二節 班主任與學生的有效溝通1.班主任與個別學生溝通的技巧(P329-332)。第三節 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的有效溝通1.班主任如何協調與任課教師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