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民用建筑空調的發展前景_第1頁
淺談中國民用建筑空調的發展前景_第2頁
淺談中國民用建筑空調的發展前景_第3頁
淺談中國民用建筑空調的發展前景_第4頁
淺談中國民用建筑空調的發展前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 淺談中國民用建筑空調的開展前景  添加時間: 2006-06-26   原文發表時間: 2005-11-20   人氣: 11 我國宏觀經濟和城市民用建筑的開展情景設定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我國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具體部署,即要在2021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根底上,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根本實現工業化。這個宏偉的開展目標必然對我國經濟的各個層面產生深遠影響。1.1 經濟結構在今后15年中,預計第一產業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斷降低;第三產業增長迅速,第二產業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將出現先增長,后降低的趨勢。預計第一產業增加值

2、在GDP中所占比重2021年為13.6;第二產業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1年為42.946;第三產業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1年為4143,2050年5156。1.2 按名義匯率計算的GDP按照我國總體經濟戰略規劃,到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到達17.88萬億元RMB,2021年到達26.82萬億元RMB。兩個階段的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7.1和4.14。需要指出,近年以過度投資拉動的超常規增長使得資本形成所積累的一系列低效率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重復建設形成的無效資本、大量庫存積壓、國際反傾銷對我國企業的打壓、企業利潤率的下降,以及高速開展對資源環境的破壞等都是導致經濟增長速度將呈下降

3、趨勢的重要因素。1.3 人口預計我國人口總規模為:2021年14億左右;2021年15億左右。1.4 人均GDP人民幣的匯率政策正在調整,人民幣不再緊盯美元。因此,今后我國的GDP統計必然按照國際上通行的購置力平價(PPP)標準。如果按世界銀行的統計,我國2003年人均GDP(按PPP計算)已經到達4990美元,已經超過當年低中等收入國家水平(4320美元),這顯然是高估了。而如果參照中等收入國家購置力平價計算所得人均GDP比名義匯率計算所得高出1.9倍的比例計算,2021年和2021年我國人均GDP將分別到達2932和4104美元,2021年我國將進入中等興旺國家行列。1.5 城市化我國城市

4、化水平從由1985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41.8,城市化速度是世界同期的兩倍。但2000年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經到達47,其中中等興旺國家為50,高收入國家為79。從世界城市化進程來看,城市化率從36提高到60屬于加速期,因此,中國的城市化率還將不斷提高。如果按19852004年間城市化率的平均增長速度計算,2021年我國城市化率在50%以上。而根據國務院開展研究中心的預測,2021年我國城市化率當在60左右(58.7)。1.6 房屋建設截至2003年底,全國城鎮房屋建筑總面積達140.91億m2,其中住宅建筑面積89.11億m2,占房屋建筑面積的比重為63.24。圖1 我國城鎮房屋建

5、筑面積的增長(10億平方米)根據建設部小康社會居住目標,可以分析得到2021年和2021年的建筑面積。表1 我國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開展預測 2021年 2021年 (情景1) 2021年 (情景2) 城市化水平 % 45% 50% 60% 城鎮人口總數 億 6.3 7.5 9.0 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 m2 26.5 30 35 城鎮住宅建筑總面積 億m2 166.95 225 315 城鎮人均公共建筑面積 m2 8.06 10.75 12.5 城鎮公共建筑總面積 億m2 50.80 80.6 112.5 城鎮民用建筑總面積 億m2 217.75 305.6 427.5 表1中2021年的預

6、測之一是按城市化率的低限設置的情景;而預測之二是按城市化率的高限和小康居住目標設置的情景。2 我國空調的市場需求和開展前景2.1 住宅空調開展現狀我國房間空調器生產開始于1978年。19911993年進入了起步階段,19941996年步入加速開展期,19972003年進入高速開展階段,生產量平均每年遞增2459。經過十多年的開展,中國房間空調器產業已經擁有了占世界產量一半以上的生產規模,成為名副其實的房間空調器世界第一生產大國。根據日本空調采暖和制冷新聞(JARN)預測, 2004年全世界對房間空調器(RAC)和單元式空調機(PAC)的總需求量為5600萬臺,其中中國為2000萬臺,占36。從

7、圖2可以看出,中國一國的產量實際已經超過全世界的需求,我國家用空調器的產能已經過剩。我國房間空調器的生產年均增長率為40.5。而圖3中那么反映了我國城市每百戶家庭房間空調器擁有量的增長情況。2002年,我國僅有10個省市百戶家庭空調器擁有量在50臺以上,而到了2003年,便增加到16個省市。增長勢頭很猛(見圖3),但年均增長率為27.04,還是趕不上生產量的增長。研究發現,家庭房間空調器的擁有量與人均GDP的增長有很好的線性相關性。圖4是筆者以上海的情況分析得到的相關關系。當人均GDP到達40004500美元時,住宅空調得到普及(到達戶均1臺)。我國是世界上熱量帶最多的國家,東部地區與世界上同

8、緯度地區相比,夏季偏熱,冬季更冷。在我國人口稠密的城市,室內既需要冬季采暖,也需要夏季供冷。我國小康社會的住宅,將從滿足生存需要實現向舒適型的轉變。良好的室內熱環境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環節。因此,住宅空調的普及是必然的趨勢。集中空調的開展現狀根據中國制冷與空調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00年到2003年全國制冷空調行業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高于我國GDP增長速度。表2 2000-2003全國集中空調主機生產量(臺/套) 2000(銷量) 2001 2002 2003 活塞式冷水機組 4,000 2,517 2,493 4,645 螺桿式冷水機組 3,056 3,910 5,663 8,977 離心式冷

9、水機組 481 698 947 1,240 蒸汽/溫水型溴化鋰冷熱水機組 1,194 1,460 1,268 1,053 直燃式溴化鋰冷熱水機組 2,091 2,385 3,052 2,785 風冷式冷熱水機組 15,000 20,800 26,000 戶式集中空調用冷熱水機組 36,372 總計 25,822 31,770 39,423 55,072 年平均增長速度 28.9% 注:2003年風冷式冷熱水機組的統計歸并在了螺桿式、活塞式冷熱水機組和戶式集中空調的冷熱水機組三項統計中。表3 2000-2003全國集中空調系統末端設備生產量(臺/套) 2000(銷量) 2001 2002 200

10、3 組合式空調機組 10,495 25,853 29,492 36,505 新風機組 33,066 77,281 47,880 50,602 風機盤管機組 684,684 1,281,517 1,387,072 1,719,557 總計 728,245 1,384,651 1,464,444 1,806,664 年平均增長速度 39.8% 根據歷年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統計數據及重點生產企業調查匯總,在19932003年間我國電力驅動冷水機組產量的年均增長幅度13.4,吸收式冷水機組產量年均增長幅度16.2,其中直燃機產量平均增長幅度高達18.7,高于電力驅動冷水機組產量的增長幅度。總體來講,1

11、9932003年間我國制冷機組總產量的增長速度高于經濟增長速度。2.3 住宅空調的開展前景預測根據筆者的分析,每百戶城鎮居民空調器擁有量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電量這兩個因素都呈現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分別到達0.9928和0.9681。因此,將每百戶城鎮居民空調器擁有量作為因變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電量作為兩個自變量,可以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從而可以得到2021年我國城鎮每百戶居民空調器擁有量為125.8臺/百戶,屆時房間空調器的保有總量將到達2.33億臺。房間空調器的使用壽命一般不會超過10年,2000年前居民購置的房間空調器到2021年將不得不更換,假設考慮這

12、局部的設備報廢和更換數量,那么20042021年間我國國內房間空調器的銷售總量將到達17826萬臺,平均每年銷售量為2500萬臺左右。當平均每戶居民房間空調器的擁有量到達一臺以上時,其購置的欲望將逐漸降低,而空調器的使用時間將延長。此時,每百戶城鎮居民房間空調器擁有量將不再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電量呈線性相關關系,筆者認為2021年后每百戶居民空調器擁有量的飽和趨勢將與總人口數量的飽和趨勢相符。因此可以預測2021年每百戶城鎮居民空調器擁有量為190臺,屆時房間空調器的保有總量將到達4.2億臺。2.4 集中空調的開展前景預測對集中空調的預測采取未來能源可供量倒推的預測方法,可得到如表

13、3的結果。表3 我國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調制冷機組的開展預測 2021 2021 一次能耗可供總量(三種情景平均值)/億噸標準煤 21 29 建筑能耗所占比例 20%1 28% 空調能耗占建筑能耗的比例 40%2 40% 公共建筑空調系統一次能耗/億噸標準煤 1.01 1.81 空調冷熱源一次能耗/億噸標準煤 0.29 0.521 空調冷熱源耗電量/億kWh 782.5 1404.8 空調制冷機組裝機冷量/億kW 5.26 10.71 公共建筑總面積/億m2 50.8 80.6 單位面積裝機冷量/W/m2 103.6 132.9 燃氣空調裝機冷量所占比重 10.0% 15.0% 燃氣空調裝機冷量/

14、萬kW 5263 16063 電制冷機組裝機冷量/萬kW 47371 91026 直燃機保有量/臺 29241 89241 電制冷機組保有量/臺 394754 758548 全國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調裝機冷量總計/萬kW 52634 107089 綜合以上預測結果,到2021年,我國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調總裝機冷量將到達1.5億冷噸左右,2021年總裝機冷量將增加到3.05億冷噸左右。3 民用建筑空調的開展對能源供應的影響3.1 建筑能耗在總能耗中的比例是經濟開展的晴雨表所謂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能耗,即維持建筑功能和建筑物在運行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包括照明、采暖、空調、電梯、熱水供應、烹調、家用電器

15、以及辦公設備等的能耗。除非特別指明,現在一般提及的“建筑能耗都是指使用能耗。根據某些文章和媒體的報導,2001年我國建筑能耗在總能耗中的比例即已到達27.5,與當年日本的此項比例(29.2)相差無幾。并據此得出我國建筑節能的緊迫性。一個國家或地區建筑能耗在總能耗中的比例,反映了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開展水平、氣候條件、生活質量,以及建筑技術水準。興旺國家在進行能源統計時,一般按照四個部門分別統計:即工業(或產業,因為在興旺國家農業已經產業化)、交通(在興旺國家航空、城市軌道交通和私人汽車都十分興旺)、商用(辦公樓、旅館、商場、醫院、學校)和居民(住宅)。一般可以把商用和居民兩項作為建筑耗能看待。

16、比方金融、貿易、商業和咨詢等第三產業,幾乎沒有什么工藝能耗,但對于室內環境品質的要求卻越來越高,第三產業的主要能耗形式就是建筑能耗。商用局部的能耗實際就是第三產業的能耗,即建筑能耗。因此,興旺國家的耗能部門實際上就是產業、交通和建筑三大家。我國的能耗統計方式,并不是按照國際上通行的做法,而是按照行業統計。如果我們把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生活消費和其他行業的能耗算作建筑能耗的話,那么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1年的建筑能耗比例只有18.2。如果再加上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訊業和建筑業的能耗,也只有26.9,還是到不了27.5。但很明顯,交通運輸的能耗帳無論如何也是算不到建筑使用能耗的頭上的。另一方

17、面,歐、美和日本都是第三產業(效勞業)高度興旺的國家,因此,它們的建筑能耗在總能耗中的比例除日本外都在30以上。而我國那么是一個處于工業化前期的開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很低。2004年,我國城鎮化率到達41.8,而1998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即已到達47。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略高于30,低于國際上同收入組別國家近20個百分點。因此,建筑能耗在總能耗中占較高比例的外在條件并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幾年我國經濟結構是在向重型方面轉化。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例在2002年到達頂點之后,一路下滑。而第二產業比重在經歷多年平穩開展之后,從2002年開始反彈。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大國,

18、鋼鐵、有色金屬、焦炭、水泥、彩電、冰箱、房間空調器等數十種產品年產量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鋼產量到達空前的27279.79萬噸。但與此同時,我國生產噸鋼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高出2030,中國超過10的能源被鋼鐵業“吃掉。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國建筑能耗不可能在總能耗中占有很高比例。根據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我國建筑能耗在總能耗中的比例大致應在20%左右,其中1013是采暖能耗,710是其他能耗。大致相當于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的水平。建筑能耗在總能耗中的比例,是經濟開展的晴雨表。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建筑能耗的比例越大,經濟開展就越是合理和健康。我國建筑用能還處在很低的水平,但有很大的增長潛力。以上海為

19、例,2003年上海人均耗電量為5245kWh,是2002年經合組織(OECD)國家人均水平的65.2,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21倍。但上海人均生活耗電量只有617.62kWh,占總耗電量的11.8,約為同年香港人均生活(住宅)耗電量的44。上海家庭平均人口數為2.8人,2003年上海家庭平均年用電量應為1730kWh,而1997年美國家庭平均空調用電量就到達1555kWh。因此,住宅能耗的增長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另外,我國現在的依靠低勞動力本錢、高資源消耗、高資本投入、沒有附加價值的傳統制造業的經濟結構是不可持續的。我國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目前這種工業化初期落后的經濟結構中。中國要和平崛起,必須向新型

20、工業化社會過渡,必然會像當今的興旺國家一樣,產業結構的重心將從工業轉到效勞業和現代制造業;能源消費結構也將從工藝過程能耗轉到保持環境的建筑能耗中來。因此,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建筑使用能耗在全國總能耗中比例的增加是必然的趨勢,也是我國經濟健康開展的重要標志。建筑節能的目標是提高建筑物對能源直接使用的效率,用少許增加的能耗滿足大量增加的需求;同時盡量減少間接能耗和無謂的浪費,將有限的資源用到建筑使用過程中,創造更好的人居環境。3.2 民用建筑空調是形成電力尖峰負荷的主要因素2003年以來,在我國經濟高速開展的拉動下,能源和電力的需求快速增長,大局部地區出現電力供應緊張,26個省區

21、存在不同程度的拉閘限電。盡管從2000年開始,我國僅用5年時間,發電裝機容量便從3億kW增加到4.4億kW,但能耗(電耗)增長的速度更快。從2002年到2003年,我國GDP增長9.1,而電力消費卻增長了16.5。有人把電力緊缺歸咎于我國民用建筑空調的超常規開展。這是混淆了電力和電量的概念。根據筆者在上海的調查,盡管上海住宅空調的普及率(96.8)已經超過了美國(72, 1997),但居民使用空調的時間全年平均僅為800900小時,也就是說,盡管空調用電開支在家庭能源開支中占了最大比例,但總體消耗的電量并不很大。這種低水平消費主要是由于我國居民經濟水平還不高。因此,在城市或地區全年電力消費的尺

22、度上,民用建筑空調并不是“耗電大戶,但卻是造成夏季(冬季)電力負荷頂峰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民用建筑空調使用的季節性、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特點,造成夏季供電峰谷差的進一步拉大,形成對電網平安的潛在威脅。圖4的尖峰負荷與最高氣溫的關系曲線很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在上海,當氣溫在33以上時,每升高1,電力負荷將增加12.7萬kW(工作日)。同樣,在北京市也有非常相似的情況,當氣溫在32以上,每升高1,電力負荷增加12.9萬kW。日益增長的空調用電負荷已經造成了城市電網難以承受的頂峰用電負荷及巨大的電力缺口(2005年估計為2500萬kW)。這種電力供需之間結構性的矛盾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開展的瓶頸,制約了國家

23、的經濟開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2000-2003年,國內空調器銷售量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達47.65,而同期我國發電機組裝機容量的增長率只有6左右,遠遠低于房間空調器銷售量的增長速度。我國的住宅空調產品形式單一,無論是窗式、分體壁掛式還是集中式,幾乎全部是電力驅動。致使房間空調器(國內銷售)的裝機電力占發電機組裝機容量的比例已經高達10。北京市的空調電力需求的比例逐年提高。2001年至2003年,北京市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長了29,占全社會用電總量的比重也持續攀升至17.32。2001年,北京市居民生活用電量為542739萬kWh,2003年那么增至700726萬kWh,增幅高達29。同時人均年生活

24、用電量也大幅增長,2001年人均年生活用電483.57kWh,2003年那么到達609.96kWh,增幅為26%。3.3 民用建筑空調的能源需求預測根據我國電力開展規劃,可以預測,2021年全國每百戶城鎮居民空調器擁有量為125.8臺,所形成的裝機電力占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28.7。到2021年,每百戶居民空調器擁有量將到達190臺,占全國發電裝機量的比例為37.4。2004-2021年間,電驅動制冷機組的產量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41,2021年我國電制冷機組保有量約為39.5萬臺左右,2021年將到達76萬臺。可知,從2021到2021年,我國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調的電制冷機組的裝機電力將由1.01

25、億kW上升到1.78億kW,在全國發電機組裝機電力中的比重將從2021年的16.2上升到2021年的19.8%。空調電力制冷機組的耗電在電力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將從2.66上升到2.89,由此造成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調系統用電量在電力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將由9.3增加到10.1。如果國家繼續推進當前鼓勵開展燃氣空調的政策,并假定2021年和2021年直燃機的裝機冷量分別到達當年空調機組裝機總冷量的10和15,那么2021年,我國直燃機總保有量約為2.9萬臺,全國直燃機總的天然氣用量將到達29.6億m3,占全國天然氣總用量的2.4%;而到2021年,直燃機總保有量將到達8.9萬多臺,直燃機總的燃氣用量將進一

26、步增加到90.3億m3,占全國天然氣總用量的3.4(見表4)。表4 開展燃氣空調對我國能源供應的影響預測 2021 2021 直燃機裝機冷量所占比重 10.0% 12.5% 15.0% 15.0% 17.5% 20.0% 直燃機裝機冷量/萬kW 5263 6579 7895 16063 18741 21418 直燃機保有量/萬臺 2.9 3.6 4.4 8.9 10.4 11.9 電制冷機組裝機冷量/萬kW 47371 46055 44739 91026 88348 85671 電制冷機組保有量/萬臺 39.5 38.4 37.3 75.8 73.6 71.4 公共建筑空調電制冷機組裝機電力/

27、億kW 1.05 1.02 0.99 1.78 1.73 1.68 發電機組裝機容量/億kW 6.5 6.5 6.5 9 9 9 占發電機組裝機容量比重 16.2% 15.7% 15.3% 19.8% 19.2% 18.7% 公共建筑空調電制冷機組耗電量/億kWh 704.2 684.7 665.1 1194.0 1158.9 1123.8 全國總用電量/億kWh 26435 26435 26435 41303 41303 41303 電制冷機組耗電量占全國用電總量比重 2.66% 2.59% 2.52% 2.89% 2.81% 2.72% 節省的空調裝機電力/萬kW 1170 1462 17

28、54 3570 4165 4760 節省的電力投資/億元 1301 1627 1952 3971 4633 5295 直燃機燃氣用量/億m3/年 29.6 37.0 44.4 90.3 105.4 120.4 全國總天然氣需求量/億m3 1254 1254 1254 2653 2653 2653 直燃機天然氣用量占總用量比重 2.4% 2.9% 3.5% 3.4% 4.0% 4.5% 4 應對措施和政策建議隨著我國經濟、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空調將有更大的開展。我國是世界上熱量帶最多的國家,東部地區與世界上同緯度地區相比,夏季偏熱,冬季更冷。在我國人口稠密的城市,室內既需要冬季采暖

29、,也需要夏季供冷。當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的人均GDP在40004500美元時,住宅空調將普及。住宅空調將從奢侈型消費品變成普及型必需品,完全脫離“家電屬性,成為建筑物的根底設施之一。我國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是不可持續的,第三產業在城市產業結構中的比重一定會逐步增加。為提高生產率,第三產業必須為建筑環境消耗能量,使用空調,夏季供冷、冬季供暖。總之,民用建筑空調是經濟開展到一定階段人們必然的需求。從現代能源管理的思想出發,不應該也不可能去抑制這種需求,而只能因勢利導,用經濟與技術手段引導人們合理消費,開源節流,盡力滿足這種需求。所謂“開源,就是在提倡適度消費與節約能源的前提下,提倡民用建筑空調能

30、源的多元化,充分利用低谷電、淡季氣和可再生能源,從時間上與空間上去挖掘“能源供應的潛力。例如開展蓄冷技術、利用天然氣的燃氣空調、熱電冷聯供技術和分布式能源技術;同時積極研究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的制冷空調技術。所謂“節流,就是改進制冷空調產品,提高能源效率,實現環境友好。4.1 蓄冷空調對蓄冷空調的電費價格體系是推進蓄冷空調技術開展的關鍵。目前大多數電力公司(或供電局) 推行了分割式三段制分時電價,其中的頂峰時段集中在上午8:0011:00,以及黃昏到夜間的18:0021:00,使辦公樓與大型商場這兩類商業建筑的空調冷負荷頂峰時段(下午)被劃入了電費的平段時間。導致大局部蓄冷量在非頂

31、峰用電時段的下午釋放掉,對轉移夏季頂峰用電負荷并沒有起到有效作用,而且也不能使用戶從分時電價政策中獲取最大利益。上海市從2005年夏季開始將空調負荷頂峰時段13:0015:00劃入頂峰電價時段,同時對用戶的電力最大需求MD提高收費標準(30元/kW·月),這些政策都有利于蓄冷空調的推廣。除了峰谷電價的比值之外,低谷電價的絕對值也有很大影響。如果低谷電價能夠跌破購電本錢的底線(比方降到0.20元/kWh以下),相信會極大地推動蓄冷空調的開展。而這一底線恰是某些電力公司前幾年在電力充裕時推銷電鍋爐和電采暖的促銷價。2004年,我國已經批準開工的電站工程達6110萬千瓦。以每kW電站投資6

32、0007000元計算,需要投資4000億元。如果少建10,就可以節省400億元,再將其中的10%即40億元投入對蓄冷空調的補貼(200元/kW),可以轉移2000萬kW空調頂峰冷負荷。理想情況下可以轉移電力負荷600萬kW,恰好相當于少建10%的電廠。這樣,電力部門實際節約了投資360億元。而用戶除了這局部補貼,還要投入160億元去建設2000萬kW的蓄冷裝置。但因為有了補貼,用戶可以較快地在34年時間里從分時電價的差價中回收這局部投資。實現電力公司和用戶的雙贏。4.2 燃氣空調影響燃氣空調開展的瓶頸是天然氣價格。制訂燃氣空調用氣價格的依據,應該是使燃氣空調的壽命周期本錢能與電力空調持平或略低

33、,從而使用戶能實實在在地受益,也才能鼓勵用戶使用燃氣空調。定義電力與天然氣的比價:這一比價越大,說明燃氣空調的年度等額壽命周期本錢與電力空調相比,經濟性越好。國際上電力與天然氣比價一般約為4:1左右,但我國長期以來該比價偏低,因而制約了燃氣空調市場的開發。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初,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出現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局面。據統計,2004年北京市共消耗天然氣25.4億m3,2005年預計將消耗33億m3,超過市政府30億m3的預算,也超過了陜京管線28億m3的供應量。上海市預計2005年的天然氣使用量將到達20億m3,但目前落實的氣源僅16億m3(其中包括西氣10億m3和東海氣田6億m3)

34、。在這種嚴峻形勢下,北京和上海均開始限制冬季天然氣鍋爐的開展。但是,對任何一個燃氣空調用戶,不可能只在夏季用天然氣供冷而不在冬季用天然氣采暖。從總量來說,開展燃氣空調用戶可以起到填平夏季天然氣低谷的作用,但同時還會增加冬季天然氣的頂峰。因此,需要研究天然氣冬季的削峰措施。燃氣供應部門,要研究夏季儲氣措施和冬季可中斷用戶的政策。而暖通空調行業,也要研究季節蓄能的燃氣熱泵技術以及能燃用水煤漿和煤層氣的直燃機技術。4.3 熱電冷聯供在阻礙建筑熱電冷聯供技術在我國開展的諸多政策問題中,最突出的是多余電力上網的問題。因為用戶所需要的熱量/冷量與用電量是隨著季節、氣候甚至白天與夜晚等因素隨時在變化,而建筑熱電冷聯產設備一經確定之后,其正常運行時的供熱/供冷量與發電量的比例(即熱電比)是大致不變的,所以總是會有充裕的電能或者熱能產生。為了解決多余電力的問題,最簡單、最直接的解決方案就是允許分布發電的多余電力上網。根據我國目前實行的?供電營業規那么?,如果電力用戶自行發電需要并網,其并網的發電機組必須接受電網的統一調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