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普安縣地瓜老虎田煤礦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016年度目 錄1、 目的 012、 依據 013、 范圍 01 4、 煤礦主要職業危害的防治 015、 煤礦職業勞動者健康監護 086、 事件分級 117、 組織機構及職責人 128、 應急預警 149、 應急救援 1410、 事故處置要點 1611、 應急終止 1612、 預案管理 1713、 附則 1711、 目的 為了規范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調查處理,及時有效地控制職業病危害事故,減輕職業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損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2、 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規程職業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生產經營單位
2、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3、 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用人單位內部發生的職業病危害事故。4、 煤礦主要職業危害的防治 (1) 職業毒害的防治 接觸有毒物質時間的長短、劑量大小、發病緩急,其中毒表現是不同的,有急性、亞急性、慢性三種。 短時間內大量毒物侵入人體引起急性中毒;長時間吸入小劑量毒物引起慢性中毒; 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間、在較短時間內吸入較大劑量毒物引起中毒為亞急性中毒。 防護措施有: 1、 消除毒物 煤礦井下的有毒氣體主要來源于炮煙和煤氧化、火災等。 因為很多有毒氣體是易溶于水的,通過加強通風和噴霧灑水排除和降低有毒氣體含量,凈化空氣,是消除毒物危害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2、
3、加強個人防護 炮后煙未散去或作業現場空氣質量太差時,不要急著進入工作面,待煙散盡、現場空氣質量好轉時再進入工作面,還應用好防護服、防護面具、防塵口罩、自救器等。 3、 提高機體抗御能力 對于在有害物質場所作業人員,給予必要的保健待遇,加強營養和鍛煉。 4、 加強對有害物質的監測 掌握其濃度含量,做到心中有數,控制其危害程度。 5、 對受到危害的人員及時進行健康檢查 必要時實行轉崗、換崗作業。 6、 加強有害物質及預防措施的宣傳教育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衛生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 (2) 礦塵對人的危害及防治 煤礦粉塵主要是煤塵、巖塵和水泥塵。煤塵進入人肺使人患煤肺,巖塵進入人肺使人患矽肺,水
4、泥塵進入人肺使人患水泥肺,通稱為塵肺病。 煤礦生產大量推廣使用機械化 ,特別是綜采綜掘的使用,由于綜采綜掘都有內外噴霧灑水降塵設施,以及濕式打眼和水炮泥的使用,礦塵大量減少,井下工作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還有個別工序和一些機械化程度還不高的中小煤礦,礦塵還是很大的。就是機械化很高的礦井,還有一些余塵,日積月累的危害著礦工的身體健康。因此,井下防塵是煤礦生產的長期任務,要常抓不解。若遇水管沒水或水管壞了,要及時匯報。堅持使用水炮泥,堅持使用濕式打眼,堅持灑水裝渣,堅持使用各種綜合防塵措施,把礦塵降到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濃度以下。 1、 減塵措施 減少采、掘作業時的粉塵產生量。包括煤層注水、采
5、空區灌水、濕式打眼、水炮泥放炮等。 2、 降塵措施 包括各產塵點設噴霧灑水裝置凈化風流,灑水裝渣等。 3、 通風排塵 調整合適的風速,加強排塵。最低排塵風速為0.250.5m/s;最優排塵風速為1.2m/s1.6m/s。在此風速范圍內既可以有效的沖淡和排除浮塵,又不致把大量落塵吹起。 (3) 生產性噪聲的危害和防護 1、 危害 噪聲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方面: (1) 損害聽覺。 短時間在噪聲環境下工作,可引起聽力減弱、聽覺敏感性下降為表現的聽覺疲勞。長期在噪聲環境下工作,可引起永久性耳聾。噪聲在80dB(A)以下時,一般不會引起職業性耳聾;噪聲在80dB(A)以上時,對聽力的影響比
6、較嚴重。 (2) 引起各種病癥 長時間在噪聲環境下工作,除引起職業性耳聾外,還可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痛、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癥。 (3) 引起事故 強烈噪聲可掩蓋報警聲、警告聲和其他危險預兆聲等,引起設備損壞、人員傷亡。 2、 預防措施 控制和消除噪聲源是根本措施,改革工藝和生產設備,以消除或降低噪聲。 (1) 控制噪聲傳播 隔聲:用吸聲材料、吸聲結構和隔聲裝置將噪聲源封閉,防止噪聲傳播。常用的有隔聲墻、隔聲罩、隔聲地板、隔聲門窗等。消聲:用吸聲材料鋪裝室內墻壁或懸掛于室內空間,可以吸收輻射和反射聲能,降低傳播中噪聲的強度水平。常用吸聲材料有玻璃棉、礦渣棉、毛氈
7、、泡沫塑料、棉絮等。 (2) 采用合理的防護措施 利用耳塞防護。合適的耳塞隔聲效果可達3040dB(A),對高頻噪聲的阻隔效果較好。 (3) 合理安排勞動制度 工作時間穿插休息時間,休息時間離開噪聲環境,限制噪聲工作時間,可減輕噪聲對人體的危害。 (4) 衛生保健措施 對受到噪聲危害的人員定期體檢,聽力下降者及時治療,重者調離噪聲作業。 就業前體檢或定期體檢中發現的聽覺器官疾病、心血管病、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者,不得從事噪聲環境工作。 (4) 生產性振動的危害和防護 在生產過程中,按振動作用于人體的方式可分為局部振動和全身振動。局部振動是最常見的和危害較大的振動。 1、 危害 (1) 神經系統
8、表現為大腦皮層功能下降,條件反射潛伏期延長或縮短,出現膝反射抑制甚至消失;植物神經系統營養障礙;皮膚感覺遲鈍,觸覺、溫熱覺、痛覺、振動覺功能下降。 (2) 心血管系統 出現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傳導阻滯等病癥。 (3) 肌肉系統 有握力下降、肌肉萎縮、肌纖維顫動和疼痛等癥狀。 (4) 骨組織 可引起骨和關節改變,出現骨質增生、骨質疏松、關節變形、骨硬化等病癥。 (5) 聽覺器官 表現為他聽力損失和語言能力下降。 全身振動常引起足部周圍神經和血管變化,出現足痛、易疲勞、腿部肌肉觸痛。常引起臉色倉白、出冷汗、惡心、嘔吐、頭痛、頭暈、食欲不振、胃機能障礙、腸蠕動不正常等。 2、 預防措施 為減輕振
9、動對人的危害,要采取各種減振措施。 (1) 對局部振動的減振措施 改革工藝和設備,改革工作制度。合理使用減振用品,建立合理的勞動制度,限制作業人員的接觸振動時間。煤礦井下的振動危害主要來自于煤電鉆、風鉆、綜采綜掘及其他機械對操作人員的危害。 (2) 對全身振動的減振措施 在有可能產生較大振動設備的周圍設置隔離地溝,襯以橡膠、軟木等減振材料,以確保振動不能外傳。對振動源采取減振措施,如用彈簧等減振阻尼器,減少振動的傳遞距離。井下采煤機、掘進機、柴油車等座椅下加泡沫墊等,減弱運行中由于各種原因傳來的振動。 另外,利用尼龍件代替金屬件,可減少機器的振動,及時檢修設備,可以防止因零件松動引起的振動。
10、(5) 高溫作業的危害和防護 1、 危害 隨井下采煤深度的延伸,采掘工作面溫度也在升高,有時高于30以上,甚至更高。高溫條件下作業的人員,人體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產生不良影響,甚至病變。 (1) 對循環系統的影響 高溫作業時,皮膚血管擴張。大量出汗使血液濃縮。造成心臟活動增加、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血管發負擔增加。 (2)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高溫對唾液分泌有抑制作用,使胃液分泌減少,胃蠕動減慢,造成食欲不振;大量出汗和氯化物的喪失,使胃液酸度降低,易造成消化不良。此外,高溫可使小腸的運動減慢,形成其他胃腸道疾病。 (3) 對泌尿系統的影響 高溫下,人體的大部分體液由汗腺排出,經腎臟排出的水
11、鹽量大大減少,使尿液濃縮,腎臟負擔加重。 (4) 神經系統 在高溫及熱輻射作用下,肌肉的工作能力、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反應速度及注意力降低。2、 高溫作業的防護 井下的高溫作業防護措施主要是采取降溫和縮短工作時間和給予高溫保健待遇等。 (1) 通風降溫 加大風速排除熱量。風速與溫度有一定的關系,合適的風速可使溫度降到一定的程度。 (2) 噴霧灑水降溫 在工作面噴霧灑水既可以降溫又可以降塵。 (3) 保健防護 供給含鹽飲料,以補充人體所需水分和鹽分。 (4) 發放保健食品 高溫環境下作業,人體能量消耗快,應增加蛋白質、熱量、維生素等的攝入,以減輕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5) 個人防護 給工作人
12、員提供結實、耐熱、寬大、便于操作的工作服、工作帽、防護眼鏡、隔熱面具、隔熱靴等。 (6) 醫療防護 對在高溫條件下作業人員進行就業前體檢,凡有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潰瘍病、肺氣腫、肝病、腎病等疾病不宜從事高溫的人員不安排從事高溫作業或調離高溫作業。 5、 煤礦職業勞動者健康監護 職業病防治法第32條 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第33條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當包括勞動者的職業史
13、、職業病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和職業病診療等有關個人健康資料。 (1) 職業健康檢查的內容 1、 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對新錄用、變更工作崗位或工作內容的勞動者上崗前進行健康檢查,特別是對該崗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作業可能影響人體健康的相關項目的檢查。依檢查結果,評價勞動者上崗前的健康狀況,鑒定是否有職業禁忌癥。檢查的內容包括: (1) 活動性肺結核。 (2) 慢性肺部疾病、嚴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氣管疾病。如萎縮性鼻炎、嚴重的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和支氣管擴張、明顯的肺氣腫、肺化膿癥及肺原蟲病等。 (3) 明顯影響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如嚴重的胸膜肥厚、粘連性胸膜炎、胸腔積液,嚴重的先天性
14、或后天性胸廓畸形。 (4) 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器質性心臟病等。 2、 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 依勞動者所在工作崗位職業危害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選定重點檢查項目,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動態觀察勞動者健康變化,結合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和生物學監測結果,評價勞動者的健康變化是否與職業危害因素有關,及時發現疑似病患者,判斷勞動者是否適合繼續從事該工種作業或需進一步觀察治療。 3、 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 因某種原因,準備調離從事職業危害工種崗位的勞動者,根據其所在工種崗位環境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規律,選定重點檢查項目進行檢查,依檢查結果評價勞動者健康狀況是否與職業危
15、害因素有關,是否患職業病,以明確法律責任。 4、 應急職業健康檢查 當發生職業危害事故,對遭受傷殘或可能患職業病的勞動者,及時組織并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依檢查結果發現危害因素,評價勞動者健康危害成度并提出預防措施,控制職業危害的繼續蔓延和發展。 (2) 職業健康檢查的項目 按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的規定,確定檢查項目和周期,檢查項目有一般檢查項目、特殊檢查項目、選擇檢查項目。 1、 一般檢查項目 包括內科、外科、心電圖、胸腹部B超檢查等。 2、 特殊檢查項目 按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種類確定。如接觸粉塵的勞動者應拍胸部X光片,做肺功能檢查。從事煤、巖塵作業的勞動者每23年拍胸片一次,混合工種的勞動
16、者每34年拍胸片一次,純采煤的人45年拍胸片一次;塵肺病患者和克疑病人每年拍胸片一次。接觸噪聲的勞動者,應檢查耳聾。從事鉛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檢查血鉛、尿鉛等。 3、選擇檢查項目依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的種類和程度,以及對勞動者健康損傷的程度確定要檢查的項目。 檢查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 詳細介紹自己的職業危害因素及生產環境狀況,包括勞動者從事的工種、機械化程度、粉塵濃度、防塵措施等情況。 (2)詳細介紹自己以往的疾病史,以及有哪些不良衛生習慣和嗜好等。 六、事件分級 級危害事故:出現疑似3人以上職業病患者,我礦安全科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安排疑似人員及時確診治療,并及時上報集團公司、政府及安監局
17、主管部門。 級危害事故:出現疑似1-3人職業病患者,我礦安全科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協同我礦辦公室、財務室安排疑似人員及時確診治療,并向集團公司、政府及安監局主管部門上報。 級危害事故:出現疑似1人職業病患者,所屬部門及時向安全科匯報,及時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及時確診治療。 七、組織機構及職責人 (1) 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組 本礦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組由我礦管理層主要負責人、安全科、兼職救護隊員組成,是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機構。組 長:尚永輝 副組長:程定桂 楊仕剛 熊 毅 黃照禮 陳興樹 成 員:李子華 李 喜 呂勇全 姚世兵 柯曉芬 鄭英 (2) 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組的主要
18、工作職責 負責公司組織或參與處置的級、級、級危害事故的應急組織領導和決策指揮工作,下達應急處置指令,必要時,派出現場工作組指導有關工作。1、 綜合辦公室職責 1) 負責辦理從業人員工傷社會保險,確保勞動者依法享受工傷社會保險; 2) 負責公司從業人員崗前、在崗、離崗職業健康檢查,如有疑似診斷結果,如實向礦長書面報告從業人員病例。3)負責公司職業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和建檔工作。4)負責員工職業衛生安全培訓教育工作,提高員工安全防范意識。2、安全科責任 1) 對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檢測,將檢測結果及時公布。2) 負責聯系職業衛生檢測中介機構做好生產區域的職業衛生檢測工作。3) 負責事故狀態下周圍
19、環境有毒氣體檢測工作,維護事故現場持續。3、 調度室責任 1) 向上級有關部門請示匯報,發布有關信息,搞好通信工作。 2) 負責通知礦領導及相關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做好事故應急的調度聯絡工作,聯系電話礦主要負責人職責 1) 分析、研究事故原因并提供有關應急方案。2) 協助應急救援組做好事故現場搶險指導工作。5、 應急救援組職責 1) 每周對作業場所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防護設備、設施進行檢查;2) 加強對加油站從業人員的宣傳教育,提高職業危害防范意識; 3)嚴格執行應急救援組的決定、命令。 4)負責事故現場的搶險救援工作,擔負事故現場傷亡人員的搜救、搶救工作。5)選擇
20、最佳搶險救援實施方案。 6)及時掌握事故救援過程中的變化情況,并根據變化情況及時調整作戰方案。 八、應急預警 1、 事故工作面員工在發生事故時應立即佩戴好個人防護器材,檢查有無人員中毒,并采取切斷動力電源應急措施;同時匯報當班調度,及時向相關單位發出預警信息。 2、 事故周邊工作面人員在接到事故預警報告后,立即做好個人防護工作,按照相關應急預案,統一指揮,協助事故工作面實施應急措施,在接到撤離指令時,必須嚴格做好撤離工作。 3、保證調度值班人員上崗到位齊全,確保值班電話24小時通訊聯系暢通,及時了解現場及其他方面信息。4、接到預警信息后,迅速上報礦領導,同時立即發布戰斗指令,全體人員配戴好個人
21、防護裝備,隨時準備趕赴現場實施救援。 九、應急救援 (一)、應急救援程序 事故報告應急救援現場自救互救封閉現場對外聯絡聯合救護事故分析責任落實 1、現場急救互救:各崗位工作人員均應掌握心肺復蘇及外傷急救包扎技術,備有現場急救包。一旦發生事故,便于現場急救互救,并及時對外聯系,爭取應急救援。 2、建立應急救援聯絡通訊系統:各崗位人員要熟知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聯絡電話,以便事故發生后及時報告、聯系,取得救援。3、發生事故時除參與救援人員外,疏導無關人員迅速撤離現場,封閉現場,以免造成混亂,不利于急救和事故處理及分析。(二)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 1、最早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的部門及人員
22、,應立即向調度室報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斷職業病危害事故源。 2、調度室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有關部門,快速查明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的地點、范圍,下達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指令,同時發出警報,通知領導小組成員及醫療救護隊伍和各專業隊伍迅速趕往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 3、領導小組成員根據職業病危害事故性質和規模,通知通訊組迅速向上級部門報告職業病危害事故情況。 4、領導小組成員到達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后,根據職業病危害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作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救援組立即開展救援。如職業病危害事故擴大時,應請求支援。 5、當職業病危害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小組,調查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并成立搶修小組,研究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低溫烘烤型封閉漆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小學數學西師大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認識加法教案
-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 教學設計
- 佛山廣東佛山順德區北滘中學面向社會招聘臨聘教師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煙花爆竹安全知識課件
- 麗水浙麗水市蓮城公證處勞務派遣用工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預付款合作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高級知識產權顧問勞動合同書
- 二零二五版物業委托經營管理合同書范文
- 二零二五版廣告位出租合同范例
- 委托代簽工程合同協議
- 無線網絡優化技術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廣東公需科目答案
- “一大”代表人生歷程與啟示匯總課件
- 2023年河南推拿職業學院單招考試面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現代生物技術與人類健康課件
- 籃球裁判法(裁判手勢)課件
- 野外生存2-1課件
- 辭職報告辭職信
- 2021年新湘教版九年級數學中考總復習教案
- 離婚登記申請受理回執單(民法典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