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編 考點分類突破第一章 論述類文本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老子提出的“無為而治”就是依照道所體現的自然無為的原則和無為的行為方式治國平天下。它是一種高超的政治智慧。“無為而治”主要包括清靜之治、自然之治、柔弱之治和愛民之治。它的基本理念主要是要把握好政府行為的性質和程度,盡量減損不必要、不適當的政府干預。政府的主要職能應是為民眾自化自成與社會自然和諧的實現創造良好的社會政治環境和條件。這種治國方略也就是依道治國。老子的無為而治或依道治國方略有以下幾個要點。一是把道作為治國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思想:老子說,要“以道蒞天下”,要“執大象”“以為天下式”。二是要以人為本:“圣人常無心,以
2、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三是客觀公正,一視同仁:對于社會上不公正、不公平的現象,老子的主張是“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要像“天之道”那樣“損有余而補不足”。四是嚴格遵循自然無為的原則:“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是以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這幾個要點集中體現在老子的一句話上,這就是“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郭店簡本老子)。聯系上下文,可知此句中的“萬物”主要是指萬民,句中的“為”字有兩個涵義:一是違逆廣大民眾的自然本性和愿望要求而強行宰制;二是對萬民不是引導和輔助,而是包辦代替。綜合分析
3、老子關于依道治國的思想,可知老子的依道治國與儒家的以德治國和法家的以法治國具有顯著的區別。一是層次不同。依道治國所涉及的是國家的發展方向等全局性問題,而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所涉及的則是國家治理的具體問題,因而依道治國可以決定或影響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的方向和性質。二是目標和目的不同。儒家的以德治國和法家的以法治國是在國家基本制度的既定框架內,使廣大民眾循規蹈矩,從而使政權鞏固,社會安定,而老子的依道治國則是要使廣大民眾擺脫被任意宰制的地位,實現個人的自由、自為和社會的相對自治。三是由此體現出來的治國方法不同。儒家的以德治國和法家的以法治國是以統治者為中心的自上而下的有為性治理,而老子的依道治國則是
4、強調以民眾為中心、政府只起輔助作用的無為性治理,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積極創造條件讓民眾實現自化、自正、自富、自樸。老子的依道治國與儒家的以德治國和法家的以法治國雖然有著原則的不同,但我們不能由此就認為老子反對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相反,我們從其強調以道修身來看,他是贊同以德治國的;從其強調對那些“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來看,老子也是贊同以法治國的。不過,他的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方略是依據于“道”的,是與依道治國方略有機結合的。依道治國的方略在漢初和唐初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出現了史稱“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的國泰民安局面。不過,漢初和唐初的“依道治國”只是在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精兵簡政等方面采取了某些措
5、施而已,與老子的依道治國所需要的政治基礎和確定的目標相距甚遠。老子關于無為而治的理念,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應當批判地汲取其思想精華,結合新的時代特點,使其成為富有時代精神的政治理念。(選自光明日報2011年12月27日,有刪改)1下列關于“無為而治”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一種治國理念,它原則上不同于儒家的以德治 國和法家的以法治國,是一種體現著高超政治智慧的治國方略。B“無為而治”也就是“依道治國”,它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思想是“道”, 這里的“道”體現著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認識,遵循著“自然無為”的原 則。C“無為而治”主要包括清靜之治、自然之治、柔
6、弱之治、愛民之治,歸結 一點就是:尊重自然規律和百姓的自然本性,無為而無不為。D“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要求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為民眾自化自成與社會自 然和諧的實現創造良好的社會政治環境和條件,政府不干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老子“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要求尊重客觀規律,即依天道治國;同時 還強調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并且強調了客觀公正的理念。B老子“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體現了樸素的民本思想。它以人為本,想百 姓之所想;對待百姓一視同仁,對于不公正現象,主張順其自然。C老子“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要求統治者守道、無為、好靜、無事。為政 者自身純正清凈,百姓自然正直,為政者自身無
7、欲,百姓自然樸素。D“無為而治”中的“無為”有兩個含義:一是順應廣大民眾的自然本性及 愿望,不強制;二是依道對百姓加以引導和輔助,不能橫加干涉。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依道治國決定或影響著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的方向和性質,因為依道治國 涉及的是國家全局性問題,而后兩者涉及的則是國家治理的具體問題。B依道治國的目的是實現百姓個人的自由、自為和社會的相對自治,而以德 治國和以法治國的目的則是要求百姓遵從既定的規矩,從而穩固政權。C依道治國的治國方法是以民眾為中心、政府只起輔助作用的無為性治理, 而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則是以統治者為中心、自上而下的有為性治理。D歷史實踐證明,老
8、子無為而治的方略,可以取得民富國安的大好局面,因 此我們當前的政府,也應逐步由以德治國、以法治國,過渡到依道治國。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龍年談龍韓山元生肖中的龍,還有作為節慶表演節目的舞龍,仍舊保留在全世界的華人生活圈當中,它是華人傳統民俗的一部分,而民俗又是十分頑強的文化現象。從動物學的角度來看,世上根本就不存在龍這種動物。遠古的恐龍,跟華人崇敬的龍,舞龍舞獅的龍,外形完全不同。龍是古代華夏民族(后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圖騰,古人對圖騰的崇拜與敬仰,就跟現代人對國旗國徽一樣。圖騰一詞源自印第安語“totem”,意思是“標志”或“它的親屬”。上古氏族社會,人們以和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動植物
9、或自然物象作為本部落的標志,從而建立起認同感,加強凝聚力,于是就有了圖騰。在炎黃時代,氏族部落何其多,每個部落的圖騰都不同。當各部落要逐漸形成一個華夏民族的時候,用哪一個部落的圖騰作為全體共有的圖騰都不行,那就需要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新圖騰。怎么樣的新圖騰最能讓大家心悅誠服呢?最好是將水里游的,天上飛的,地面跑的動物各取其一部分,組合成一種虛擬的動物,于是,就有龍的出現。兩千年前漢代的王符稱龍是“九似之物”,即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大蛤蜊),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現代學者、詩人聞一多對龍做過深入研究,他說龍是以蛇為身,再結合多種動物而虛擬出來的。由此,我們不得不欽佩中
10、華民族祖先的智慧與想象力,能把“陸、海、空”的動物綜合起來,“集體創作”出這么一種奇妙無比的動物。1970年在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過“C”型玉龍,后經考古勘查確認,這件玉龍距今5 000多年,但其造型簡單,沒有四肢,也沒有鱗片。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45號墓發現了蚌塑龍虎,考古學家測定墓葬的年代在距今6 500年前左右,那是更早的龍的雛形。可見,龍的形象不是一開始就如王符與聞一多所描述的樣子,它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再往深一層去想,龍的出現其實是一種妥協、讓步與融合的產物,它能維系各部落的和諧。如果每個部落都堅持用自己的圖騰作為各部落的共同圖騰,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讓步,那怎
11、么能有龍這個共同圖騰的出現呢?可見,要和諧就免不了妥協,沒有妥協讓步就不會有和諧,這不正是體現了中華民族注重與追求“和”的精神嗎?對龍的崇敬還表現在賽龍舟與舞龍等民間習俗中。據聞一多考證,賽龍舟是古代吳越(江蘇、浙江一帶)民間祭龍的活動,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舞龍則是起源于漢代,經歷代而不衰。舞龍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風調雨順的一種儀式,后來逐漸成為一種體育與文娛活動。從唐代一直到現代,舞龍已是中國人逢年過節常見的體育與文娛表演。中國人出洋,又把這一習俗帶到世界各地,妙的是,就跟賽龍舟一樣,世界各地舞龍隊伍,也有非華人參加了,民俗不分種族與國籍,這不也是一種文化交流嗎?今天,全世界的華人還需要
12、“龍”作為共同的圖騰嗎?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不過我們至少能看到,生肖中的龍,還有作為節慶表演節目的舞龍,仍舊保留在全世界的華人生活圈當中,它是華人傳統民俗的一部分。(選自聯合早報2012年1月27日,有刪改)4下列各項中,不屬于龍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圖騰的原因的一項是()A和現代人對國旗國徽一樣,古人對龍有著特殊的崇拜和敬仰之情。B龍是讓華夏各部落都能接受、能讓大家都心悅誠服的一種圖騰。C將多種動物各取其一部分組成一種虛擬的動物,有廣泛的認同感。D龍是把“陸、海、空”的動物綜合起來,“集體創作”出的奇妙動物。5下列各項中,對龍的文化內涵概括最準確全面的一項是()A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凝
13、聚力,表明我們的祖先有著非凡的智慧和想 象力。B體現了中華民族追求“和”的精神,賽龍舟與舞龍的活動也是文化交流的 紐帶。C表明我們的祖先有著非凡的智慧和想象力,也架起了與世界各地文化交流 的橋梁。D表明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和”的精神的重視 和追求。6下列各項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生肖中的龍和表演節目中舞動的龍都是世上不存在的動物,但它們是華人 傳統民俗的一部分,是一種文化現象。B由河南濮陽較早發現的蚌塑龍虎,到內蒙古赤峰市發現的“C”型玉龍,表 明龍的形象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C賽龍舟和舞龍起初都是祭祀活動,賽龍舟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而舞龍作 為一種體育和文娛活動最早始于唐代。D生肖中的龍和舞龍依舊是華人民俗的一部分,但今天卻很難肯定地說全球 華人仍需要以龍作為共同崇拜的圖騰。參考答案1DD項,“政府不干預”錯,原文是“盡量減損不必要、不適當的政府干預”。2BB項,“主張順其自然”錯,原文是主張“挫其銳”。3DD項,“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股份利潤協議書
- 稅務扣款協議書
- 老人老伴協議書
- 擋土墻施工私人協議書
- 移動模具協議書
- 電氣設備協議書
- 現澆樓面協議書
- 碼頭靠泊協議書
- 無人機打藥合同協議書
- 毀約后補辦就業協議書
- 沙特阿拉伯商務談判風格禮儀與禁忌
- 甘肅省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2025年中國足球俱樂部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 臨床各科急救流程圖
- 【MOOC】《創新創業與管理基礎》(東南大學)章節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成語故事《半途而廢》課件
- 2025年全國法制宣傳日普法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200題)
- 消防安裝工程重點難點分析及應對措施
- 醫師人員管理制度內容
- GB/T 44951-2024防彈材料及產品V50試驗方法
- 2024年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師《橋梁隧道工程》考試題庫大全(含真題)-上(單選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