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指導(共27頁)_第1頁
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指導(共27頁)_第2頁
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指導(共27頁)_第3頁
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指導(共27頁)_第4頁
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指導(共2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臨床檢驗基礎學實驗指導血液常規檢驗一、微量吸管的使用、毛細血管采血、計數板的鑒定與使用【實驗目的】:掌握微量吸管的使用、毛細血管采血、計數板的鑒定、構造與使用。【實驗試劑】:紅細胞稀釋液、75乙醇、消毒藥棉。【實驗器材】: 一次性采血針、計數板、蓋玻片、微量吸管、2ml吸管、中號試管、顯微鏡、小玻璃棒。【實驗原理】:一次性采血針刺破毛細血管后,用微量吸管吸取一定量的血液,稀釋一定的倍數,沖入計數池計數一定體積內的細胞的數量。【實驗方法】:一、微量吸管的使用:用抗凝血訓練微量吸管的使用。二、毛細血管采血(以紅細胞計數為例):準備:取清潔干燥試管一支,加2ml紅細胞稀釋液

2、。 采血部位選擇、按摩75乙醇棉球進行刺針部位皮膚消毒待酒精揮發干(否則血流不成滴)自指尖腹內側迅速刺針擦去第一滴血準確吸取10ul血液用無菌干棉球壓住傷口止血用無菌干棉球擦去管尖外圍余血后將血液釋放到稀釋液底部回吸上清液2-3次輕輕混勻。三、計數板構造與應用1計數板構造外觀構造:每塊計數板由“H”型凹槽分上下兩個計數室,在計數室兩側各有一條支柱,比計數室高出0.1mm,將一塊平整光滑的血細胞計數專用蓋玻片(24.0mm×20.0mm×0.6mm)覆蓋其上時,蓋玻片與計數室間形成0.1mm的縫隙。格子構造:計數池長、寬各3mm,平均分成9個大格,每個大方格的容積是0.1 m

3、m3四角的四個大方格分別用單線劃分成16個中方格,是白細胞計數區域;中央的大方格用雙線條劃分成25個中方格,每個中方格又用單線劃分成16個小方格,其中四角和正中的5個中方格是紅細胞計數區域。2計數板的使用: 用清潔干燥柔軟的紗布擦拭計數板及蓋玻片用推蓋法從計數板下緣向前平推蓋玻片將其蓋在計數室上充分混勻細胞懸液充池靜置觀察細胞分布情況(若嚴重不勻,應重新充池。)【注意事項】:1采血部位應選擇皮膚完整,不能有燒傷、凍瘡、發紺、水腫或炎癥。2針刺應迅速,深度適宜(約23mm)。待血液自行流出,擦去第一滴血。3微量吸管取血時應將微量吸管管尖側著插入血滴中央。若血流不暢,可以左手自采血部位遠端向指尖稍

4、壓力至血液流出為止。切忌用力擠壓,造成組織液混入,影響結果準確性。4計數板在使用中勿讓手指接觸計數池及蓋玻片表面,以訪油膩污染,致使充液時起泡。二、血涂片的制作,瑞氏染色【實驗目的】:掌握血片制作方法,瑞氏染色原理及方法。【實驗試劑】:瑞吉氏復合染液 (液、液)【實驗器材】:顯微鏡、載玻片、推玻片、一次性針頭、消毒棉球、洗耳球【實驗原理】:細胞的著色既有化學的親和作用,又有物理的吸附作用,不同的細胞由于其所含化學成分不一樣,化學性質各不相同,所以對染料的親和力也不一樣,因此將細胞染成不同的顏色。【實驗方法】:一、瑞一吉氏復合染液配制液:取瑞特染粉1g,吉姆薩染粉0.3g,置潔凈研缽中,加少量甲

5、醇(分析純),研磨片刻,吸出上層染液,再加少量甲醇,繼續研磨,再吸出上層染液。如此連續幾次,共用甲醇500ml。收集于棕色瓶中,每天早晚各振搖3共5天,再存放一周,將染液過濾后即可使用。液:磷酸鹽緩沖液(PH6.56.8),取磷酸二氧鉀(無水)6.64g,磷酸氟二鈉(無水)2.56g,加少量蒸餾水溶解,調整PH后,加水至1000ml。二、血片制作、瑞氏染色方法準備:取清潔干燥載玻片,邊緣光滑清潔推玻片各一張。1、制備血涂片:取載玻片取血1滴于載玻片右端(邊緣留1.5cm空隙)左手持載玻片,右手持推玻片將推玻片放至血滴前沿逐漸后移至血滴沿推片散開后,推玻片與載玻片成30°35°

6、;的夾角以平穩的速度將血液向前推進干燥(手持載玻片末端迅速在空氣中揮動干燥)。2、染色:將干透的血涂片放在水平位置加瑞吉氏復合染液液數滴,以染液覆蓋整個血膜為度靜置染0.51min滴加約2倍于液量的液用洗耳球吹氣混勻染色510min平持玻片用流線型水洗干燥鏡檢【注意事項】:1嚴格皮膚消毒。2.血滴大、血黏度高、推片角度大、速度快則血膜厚,反之則血膜薄。3.染料放置時間越長,美蘭逐漸氧化為天青,染色效果越好。4染液淡,室溫低,細胞多則染色時間長,反之減少染色時間。5水洗方法為平持血涂片流線型水緩緩沖洗干凈,不要先倒掉染液。三、白細胞計數(WBC)【實驗目的】:掌握白細胞計數的原理、操作方法與結果

7、報告。【實驗原理】:用白細胞稀釋液將全血稀釋一定的倍數并破壞紅細胞,充入血細胞計數池,顯微鏡下計數一定體積的白細胞數,經換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實驗試劑】:白細胞稀釋液 【實驗器材】: 顯微鏡、改良Neubauer計數板、試管、微量吸管、玻璃棒【實驗方法】:準備:取清潔干燥試管一支,加0.38ml白細胞稀釋液。采血部位按摩75乙醇棉球進行刺針部位皮膚消毒待酒精揮發干(否則血流不成滴)自指尖腹內側迅速刺針擦去第一滴血準確吸取20ul血液用無菌干棉球壓住傷口止血用無菌干棉球擦去管尖外圍余血后將血液輕輕釋放到稀釋液底部回吸上清液2-3次混勻室溫靜置至液體變為棕褐色即紅細胞破壞完全清潔計數板

8、、蓋玻片充池靜置23min待細胞下沉低倍鏡下計數四角大方格內的白細胞總數計算報告。計算:WBC=四個大方格內的白細胞數(N)/4×10×20×106=N/20×109/L【注意事項】:1采血部位應選擇皮膚完整,不能有燒傷、凍瘡、發紺、水腫或炎癥。2針刺應迅速,深度適宜(約23mm)。待血液自行流出,擦去第一滴血。3.稀釋液要過濾使用,試管、計數板均須清潔,以免混入雜質被誤認為白細胞。4.加稀釋液、血液量應精確,以保證稀釋倍數。5.計數池內細胞分布要均勻,每個大方格間白細胞數差異不得超過均值的±10,否則要重新充液計數。6.嚴格掌握計數原則,以免

9、人為擴大或縮小計數區域。 7.白細胞數量過高時,可加大稀釋倍數,反之白細胞過低時可計數8個大方格內白細胞數或加大取血量。四、白細胞分類計數(DC)【實驗目的】:掌握顯微鏡法外周血分類計數的方法、各種白細胞的鏡下形態。【實驗原理】:將血液制備成涂片,經瑞吉氏染色后顯微鏡下根據白細胞的形態特征進行分類計數。通常分類100個白細胞,計算得出各種白細胞所占百分比。【實驗試劑】:瑞吉氏復合染液 【實驗器材】:顯微鏡、外周血標本片、香柏油、擦鏡紙、清潔劑【實驗方法】:準備:血涂片制備及瑞吉氏染色待干低倍鏡下選擇細胞分布均勻、著色良好的區域轉油鏡按一定的規律移動視野,依次進行分類計夠100個白細胞算出各種白

10、細胞的百分比報告【注意事項】:1.涂片制備要厚薄適中、均勻、頭體尾分明。2.分類時要有程序地連續進行,避免主觀選擇視野。3.分類中如見幼紅細胞,不計入100個白細胞內,以分類100個白細胞過程中見到幼紅細胞多少個來報告,并應注明其所屬階段,4.分類中應注意觀察成熟紅細胞、血小板的形態染色及其分布情況,注意有無寄生蟲(如瘧原蟲)及其他異常所見。五、白細胞計數(WBC)及分類計數(DC)【實驗目的】:掌握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原理、方法與結果報告【實驗原理】:白細胞計數原理:用白細胞稀釋液將全血稀釋一定的倍數并破壞紅細胞,充入血細胞計數池,顯微鏡下計數一定體積的白細胞數,經換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細胞

11、數量。 白細胞分類計數原理:將血液制備成涂片,經瑞吉氏染色后顯微鏡下根據白細胞的形態特征進行分類計數。通常分類100個白細胞,計算得出各種白細胞所占百分比。【實驗試劑】:白細胞稀釋液、瑞吉氏復合染液【實驗器材】:顯微鏡、改良Neubauer計數板、試管、微量吸管、玻璃棒、載玻片、推玻片、香柏油、擦鏡紙、清潔劑【實驗方法】:準備:1.取清潔干燥試管一支,加0.38ml白細胞稀釋液。2.取清潔干燥載玻片,邊緣光滑清潔推玻片各一張。采血部位按摩75乙醇棉球進行刺針部位皮膚消毒待酒精揮發干(否則血流不成滴)自指尖腹內側迅速刺針擦去第一滴血準確吸取20ul血液用無菌干棉球擦去管尖外圍余血后將血液輕輕釋放

12、到稀釋液底部回吸上清液2-3次混勻另取血一滴于載玻片的右端立即推制血膜用無菌干棉球壓住傷口止血清潔計數板、蓋玻片充池(靜置23min待細胞下沉)低倍鏡下計數四角大方格內的白細胞總數將干透的血膜進行瑞吉氏染色油鏡下分類計數計算報告。六、紅細胞計數(RBC)、Hb測定【實驗目的】:掌握紅細胞計數,Hb測定原理、操作方法,規范的報告結果【實驗原理】:紅細胞計數原理:用等滲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滴倍數,充入計數池,在顯微鏡下計數一定體積內的紅細胞數,經換算求得內升血液中的紅細胞數。Hb測定(HiCN法)原理:血紅蛋白被高鐵氰化鉀氧化為高鐵血紅蛋白,后者再與氰離子結合形成穩定地氰化搞鐵血紅蛋白(HiCN),

13、HiCN在規定波長(540nm)和液層厚度(1cm)的條件下具有一定的毫摩爾消光系數。可用標準的高精度分光光度計進行直接定量測定,或用HiCN標準液進行比色法測定,根據標本的吸光度即可求出血紅蛋白濃度。【實驗試劑】:紅細胞稀釋液(甲醛枸木緣酸鹽稀釋液), HiCN轉化液【實驗器材】:改良Neubauer計數板、顯微鏡、分光光度計、玻璃試管、微量吸管、玻璃棒、【實驗方法】:RBC:取清潔干燥試管一支加紅細胞稀釋液1.99ml加未梢血10ul于稀釋液底部吸取上清液嗽洗34次顛倒混勻清潔計數板,蓋玻片充液靜置23計數(中央大格中四角及正中5個方各細胞數)計算RBC=5個中方格細胞數×5&#

14、215;10×200×106=5個中方格細胞數×1012/L。Hb測定:1.直接定量測定法:取中號試管一支加HiCN轉化液5ml加未梢血20ul混勻靜置5721比色,波長540nm,以轉化液為空白對照管測其吸光度“A”計算(“A”×367.7)報告2.標準曲線法:將血紅蛋白標準液稀釋成不同的三種濃度(150g/L、100g/L、50g/L)分別測其吸光度“A”,以“A”為縱坐標,血紅蛋白標準液參考值(g/L)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通過標準曲線查出待測樣本的血紅蛋白濃度。【注意事項】:1.取血應順利、準確,采血部位不得有燒傷、凍瘡、發紺、水腫或炎癥,不得

15、過渡擠壓,紅細胞數量明顯增高者可適當加大稀釋倍數。2. HiCN轉化液應置棕色瓶于4冰箱中,不能儲存于白色瓶、塑料瓶及強光下,否則會使CN丟失,結果偏低。3HiCN轉化液中有氧化鉀劇毒,防止污染。測定后的比色液不能與酸性溶液混合,否則可產生劇毒的氫氰酸氣體。4.所用分光光度計的波長、吸光度需要校正,帶寬應小于1nm,比色杯光徑1.000cm時,測定溫度為2025。七、血液常規檢驗【實驗目的】:掌握血常規的連續操作規程并規范的報告結果。【實驗原理】:見實驗二、三、四、六【實驗試劑】:紅細胞稀釋液、白細胞稀釋液、瑞吉氏復合染液、HiCN轉化液【實驗器材】:改良Neubauer計數板、分光光度計、玻

16、璃試管、微量吸管、顯微鏡、玻棒。【實驗方法】:取大、中、小號試管各一支分別加HiCN轉化液5ml、紅細胞稀釋液2ml、白細胞稀釋液0.38ml手指消毒針刺分別取未梢血10ul于紅細胞稀釋液中、20ul于白細胞稀釋液中、20ul于HiCN轉化液中并及時混勻取清潔干燥玻片粘取1滴血液于玻片一端推制血片待干721比色瑞氏染色白細胞及紅細胞計數DC計算報告(血常規結果報告)正常值: 成人 兒童 新生兒1.WBC:(410)×109/L (512)×109/L (1520)×109/L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兒童2.RBC:(45.5)×1012/L (3.5-5)

17、 ×1012/L (6-7) ×1012/L3.HB: 120-165g/L 110-150 g/L 170-200 g/L4.DC: N: 桿狀15分葉5070L:2040 M:38 E:0.55 B:01【注意事項】:1.取血應順利、準確,采血部位不得有燒傷、凍瘡、發紺、水腫或炎癥,不得過度擠壓。2HiCN轉化液中有氧化鉀巨毒,防止污染。測定后的比色液不能與酸性溶液混合,否則可產生劇毒的氫氰酸氣體。3細胞計數混合不易過分震搖。4. 瑞氏染色時加染液與緩沖液的比例為1:1或1:2。 5.采取標本的順序: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血片制作八、血小板計數(BPC或

18、PLT)【實驗目的】:掌握血小板的計數原理、方法、鏡下形態及結果報告。【實驗原理】:用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后混勻,充入計數池中,于顯微鏡下計數一定體積的血小板數,經換算求得每升血液內的血小板數。【實驗試劑】:10g/L草酸銨液 【實驗器材】:顯微鏡、:改良Neubauer計數板【實驗方法】:準備:取清潔干燥的小試管一支,加10g/L草酸銨液0.38ml 準確取自然流出的外周血20ul輕輕放入到上述稀釋液底部回吸上清液漱洗吸管23次混勻室溫靜置10 min清潔計數板、蓋玻片混勻細胞懸液后充池靜置10 min15min于高倍鏡下計數中央大方格內四角和中央5個中方格內血小板總數計算報告 計算:血

19、小板數/L5個中方格內血小板總數×109/L【注意事項】:1. 所用試劑、器材應10g/L草酸銨液稀釋液中無塵埃、細菌等污染。2.毛細血管采血時,針刺深度應達3mm。采血要快避免血液凝固. 若遇血小板成簇分布時,應重采標本計數.3.細胞懸液充入計數池中靜置時,應注意保持濕度,避免水分蒸發。4.計數時光線不可太強,注意微有折光性的血小板與塵埃的鑒別。血小板為輕度折光性的園形、橢園形。5血小板計數應在1h內完成,否則結果可降低。九、網織紅細胞計數(RC)【實驗目的】:掌握網織紅細胞計數原理、測定方法、鏡下形態、結果報告。【實驗原理】:網織紅細胞為晚幼紅細胞脫核后,但尙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

20、其胞質中尙殘存核糖體、核糖核酸等堿性物質,經活體染色后于胞質中可見藍綠色網點狀或點粒狀結構。【實驗試劑】:10g/L黃焦油籃生理鹽水溶液【實驗器材】:顯微鏡、試管、載玻片、推玻片【實驗方法】:準備:取清潔干燥小試管一支,加10g/L黃焦油籃生理鹽水溶液23滴 取外周血23滴于上述試管中立即混勻37下染色1520min取試管里的混合血液一滴于載玻片一端推制成薄血膜待干燥油鏡下計數(于目鏡筒中放一縮小視野的硬紙片)至少1000個紅細胞中的網織紅細胞數計算報告計算:網織紅細胞百分比計數的網織紅細胞數/100【注意事項】:1.網織紅細胞必須在活體染色下才能顯示。2.染色時血液與染料的比例約為1:1,貧

21、血時適當增加血量,室溫較低時適當延長染色時間或置37溫箱.3.涂片應厚薄適宜,以紅細胞不重疊為度,涂片后應及時計數,否則網狀結構消失。4.計數區域一般選擇血膜的體部,自體部向尾部迂回檢查。十、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實驗目的】:掌握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的原理、操作方法、鏡下形態及結果報告。【實驗原理】:用嗜酸性粒細胞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的倍數,破壞紅細胞和其他大部分白細胞并使嗜酸性粒細胞著色,滴入血細胞計數池,顯微鏡下計數一定體積內的嗜酸性粒細胞,經換算得出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數。【實驗試劑】:2伊紅丙酮嗜酸性粒細胞稀釋液 【實驗器材】:顯微鏡、改良Neubauer計數板、試管、微量吸管、玻璃棒【

22、實驗方法】:準備:取清潔干燥試管一支,加0.38ml嗜酸性粒細胞稀釋液。 精確吸取外周血20ul輕輕放入到上述稀釋液底部回吸上清液漱洗吸管23次混勻室溫靜置清潔計數板、蓋玻片混勻細胞懸液后充池靜置3 min5min于低倍鏡下計數兩側計數池中10大方格(每側計數池的四角和中央大方格)內的嗜酸性粒細胞數計算報告 計算:嗜酸性粒細胞數/L10個大方格內嗜酸性粒細胞數×20×106/L【注意事項】:1.計數應在30min內完成,因時間過長嗜酸性粒細胞可被溶解,結果偏低。 2.血液加入稀釋液后應及時混勻,否則易致血液凝固和細胞聚集,但不易用力振搖以免嗜酸性粒細胞破碎。3.震搖與殘留的

23、中性粒細胞區別,中性粒細胞一般不受色或受色極淺,且其顆粒較小。4.做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最好固定時間,以免受日間生理變化影響十一、血細胞分析儀使用、LEC、血沉【實驗目的】:熟悉血細胞分析儀的檢測原理及方法;掌握LEC的鏡下形態、血沉檢測方法及結果觀察報告。【實驗原理】:見儀器說明書【實驗試劑】:溶血素、清洗液【實驗器材】:血細胞分析儀、顯微鏡、血沉架、血沉管【實驗方法】:紅細胞沉降率(ESR):取抗凝血約2ml灌制血沉管“0”刻度垂直豎立在血沉架上室溫靜置1小時觀察紅細胞沉降毫米數報告(紅細胞沉降率:mm/h)十二、凝血酶原時間測定(PT)【實驗目的】:目的掌握PT測定方法、原理及結果觀察報告【

24、實驗原理】:在受檢血漿中加入足量的凝血活酶和鈣離子,測定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即為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本試驗是外原性凝血系統常用的篩檢試驗。【實驗試劑】:1.血漿2.組織凝血活酶3.氯化鈣溶液【實驗器材】:恒溫水浴箱、離心機、試管、微量加樣器、秒表【實驗方法】:準備:將1.2.3.試劑分別置37水溶預熱,小試管預熱。取已預熱清潔干燥小試管加血漿0.1ml,同時加組織凝血活酶液0.1ml、cacl20.1ml混勻、開動秒表計時在37水溶中不斷輕輕搖動小試管8取出觀察,來回傾斜試管,混合物不再流動時(出現膠凍狀)立即停表,讀取時間即為凝血酶原時間,作3次取均值報告。【注意事項】:1.采血應“一針見血”

25、,抗凝劑與血液比例(1:9)應準確。取血后4h內完成測定。2.試劑在用前先預溫到測定溫度,且不能超過30分鐘。3.標本測定前應先測定正常人混合血漿,其PT值在允許范圍內才能測定樣本。4.必須在36.537.5溫度下操作。輸血技術一、ABO血型鑒定(正、反定型)【實驗目的】:掌握血型鑒定(正定、反定)原理、測定方法及結果觀察、分析、報告。【實驗原理】:根據紅細胞表面A、B抗原與相應的抗體特異性結合,可使紅細胞出現凝集反應這一原理,通過正、反定型來判斷型別。正定型:用已知抗A、抗B型血清來測定紅細胞上有無相應的A、B抗原;反定型:用已知A抗原和B抗原紅細胞來測定血清中有無相應的抗A、抗B抗體。【實

26、驗試劑】:標準抗A、抗B血清;5A、B 型標準紅細胞生理鹽水懸液;生理鹽水【實驗器材】:試管、離心機、記號筆、滴管、顯微鏡【實驗方法】:準備:1、分離血清,并做好標記。2、洗滌紅細胞,制備5紅細胞懸液,做好標記。一、正定(用已知標準血清鑒定血型)。取試管2支分別標明抗A、抗B字樣加5方紅C晨液各1滴離離心(1000轉/min 1分鐘)觀察結果。二、反定(已知標準紅細胞鑒定血型)取標準紅細胞A、B型各1-2滴分別裝在大小相等并表明A、B字樣的兩支試管中分別加被檢者血清1-2滴混勻離心觀察結果 結果判斷【注:()示凝集()示不凝集】正定反定抗A(B型)抗B(A型)被檢者血型B型標準紅細胞

27、A 型標準紅細胞【注意事項】:1.格查對,切不可將姓名、標本、血型等搞錯,要求正、反定型結果一致。2.觀察結果、登記、出報告均應仔細查對3.滴管、試管應清潔干燥,各吸管不能混用,避免溶血及相互污染二、交叉配血實驗(同型、異型配血)【實驗目的】:掌握鹽水介質配血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及結果觀察、分析、報告。【實驗原理】:天然抗體IgM因其分子鏈較長,在鹽水介質中,可以克服紅細胞表面電荷的排斥力,與含有相對應抗原的紅細胞結合并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實驗試劑】:生理鹽水【實驗器材】:試管、滴管、離心機、記號筆【實驗方法】:準備:1、分離血清,并做好標記。2、洗滌紅細胞,制備2紅細胞懸液,做好標記一、同型

28、交叉(1)取試管2支分別注明主側、次側: 主側:受血得血清1滴+獻血者2紅細胞懸液1滴。 次側:受血者2紅細胞懸液1滴+獻血者血清1滴。(2)充分混勻離心1分鐘(1000轉/min)觀察結果。(3)結果觀察:在白色背景下,先觀察上清液呈正常血清狀即無溶血現象,再輕搖試管,試管內血球呈現均勻混濁也無凝集。為叉配血試驗相合,若有溶血或凝集均不可輸。二、異型交叉:“O”型作為獻血者獻給“A”或“B”或“AB”型,其結果是:主側不凝,次側凝。【注意事項】:1.嚴格查對,切不可將受血者、獻血者姓名、標本、血型等搞錯。2.觀察結果、登記、出報告均應仔細查對。3.吸管、試管應清潔干燥,各吸管不能混用,避免溶

29、血及相互污染。4.交叉配血時主側、次側一定要分清。尿液檢驗一、尿液理學及化學檢驗(尿液外觀、SG、PRO、GLU、KET、URO)【實驗目的】:掌握尿液的一般理學檢驗及常用化學檢驗原理、操作方法及結果觀察、報告。【實驗原理】:1.PRO原理:磺基水楊酸發:在酸性條件下,磺基水楊酸的磺酸根陰離子與蛋白質氨基酸陽離子結合,形成不溶性蛋白鹽沉淀。加熱醋酸法:加熱煮沸使蛋白質變性凝固,加乙酸使尿pH接近等電點(pH5左右)而加速蛋白質沉淀。2.GLU(班氏法)原理:葡萄糖在堿性溶液中加熱后,由環狀結構變為帶醛基的鏈狀結構而具有還原性,可將硫酸銅還原為黃或紅色的氧化亞銅(Cu2O)而沉淀。3.KET(朗

30、格氏環狀法)原理:尿中的酮體(丙酮和已酰乙酸)與亞硝基鐵氰化鈉和硫酸銨作用,可生成異硝基、異硝基胺,后者與(CN)53生成紫紅色復合物。4.URO原理:在酸性溶液中,尿膽原與對二氨基本甲醛反應,生成櫻紅色化合物。【實驗試劑】:5冰乙酸液、200g/L磺基水楊酸液、班氏試劑、亞硝基鐵氰化鈉、氨水、Ehrlich試劑【實驗器材】:試管、PH試紙、滴管、酒精燈、試管夾、尿比重計【實驗方法】:1、尿色,透明度:正常人黃色透明,若遇混濁尿,采取加熱加酸法鑒別;深黃色(黃膽病人)。2、尿PH值:正常尿液一般為弱酸必(PH6.5 )。3、尿比重(SG):成人為1.0151.025(多積尿),若受飲水、出汗影

31、響比重波動于1.0031.030之間(隨機尿)。尿比重測定方法:斜持比重筒(量筒),將尿液沿管壁緩慢倒入量筒中以將比重計浮起為度,避免激起泡沫,如有泡沫,可用濾紙吸去,將比重計輕輕放入并加以捻轉,使其懸浮在尿液中,待比重計稍停穩后,讀取液面的比重測度。4、尿蛋白定性試驗(PRO)(兩種方法)(1)加熱醋酸法(參考方法):取試管加尿至試管2/3處用試管夾夾持試管下1/3處加熱上1/3處的尿液(注意:不斷轉動試管均勻加熱,防止尿液沸濺)加冰醋酸23滴再加熱煮沸觀察結果報告。(2)200g/L磺基水楊酸法(首選方法):取試管加尿約1ml于試管內加磺柳酸數滴觀察結果報告。5、尿糖定性試驗(GLU)(班

32、氏法):取試管加班氏試劑1ml于試管內加熱煮沸試劑仍呈清亮藍色滴加尿液23滴再次煮沸2min冷卻觀察結果報告。6、尿酮體檢驗(KET)(即格氏環狀法):取試管一支加尿液約2ml加冰乙酸數滴混勻加亞硝基鐵氰化鈉(粉少許)震蕩混勻沿管壁輕輕加入氨水作環狀試驗報告。 7、尿膽原檢驗(URO)(歐氏法):取試管加新鮮尿1ml加歐立區試劑0.1ml混勻靜置10分鐘在白色背景下,從管口向管底觀察結果報告。【注意事項】:1、認真觀察尿色、量、測PH。 2、加熱煮沸時,切忌管口對人,應不時振動試管,以防止溢出。3、尿膽原檢驗時尿液應新鮮,否則尿膽原在空氣中氧化為尿膽素而致假陰性結果。4、在測尿比重時應注意校正

33、溫度及尿量不足時的校正方法。二、尿液沉渣鏡檢【實驗目的】:掌握尿沉渣標本制作方法及尿沉渣顯微鏡下檢查的內容。【實驗原理】:用顯微鏡檢查方法,依據尿液細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形態特征,識別并記錄其在一定顯微鏡視野內的數目。【實驗器材】:玻片、離心機、試管、顯微鏡【實驗方法】:取中號試管一支加混合均勻尿液約至試管2/3處離心(5500轉/分鐘)5分鐘一次性傾去上清液留取尿沉渣液約0.2ml混勻在載玻片上涂成薄片鏡檢報告報告方式:“少許”少數視野可見(14個)“+”占視野面積1/4或每個視野都有少量敬在(514個)“+”占視野面積的一半(1529)“+”占視野面積的3/4(3050)“+”滿視野(50

34、個以上)注:低倍鏡下計數20個視野所見管型數,高倍鏡下計數至少10個視野各類細胞數。【注意事項】:1尿在離心前和涂片前必須混勻2棄去上清液應一次性傾去勿來回顛倒。3報告方式規范。三、1小時細胞排泄率測定【實驗目的】:掌握尿液1小時細胞排泄率檢驗原理、方法及結果觀察、報告。【實驗原理】:在日常生活不受限制的情況下,準確留取3小時的全部尿液。取混勻后的部分尿液離心,留沉淀液,混勻充入細胞計數池,計數一定體積沉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和管型,然后換算成1小時尿中相應的數量。【實驗器材】:量筒、細胞計數板、刻度離心管、離心機【實驗方法】:1.準確測量尿量,并記錄.2.將尿液充分混勻取10ml尿于刻度離心

35、內離心1500r/min5分鐘準確吸取上清液9ml輕輕混勻管底沉淀取1滴充入計數板兩側的計數池中低倍鏡下計數18個大方格里的管型數,高倍鏡下計數10個大方格里的紅細胞.白細胞包括腎小管上皮細胞計算報告計算:N=C×10/D×1000×V/(10×3)式中:N為1小時尿中細胞或管型數D為計數的大格數C為計數D個大格所見的細胞或管型數V為3小時尿量毫升數【注意事項】:1.尿液標本留取時可不限制飲食,但勿過量飲水。2尿在離心前和充池前必須混勻3尿液應新鮮檢查,PH應在6以下,若為堿性尿,則細胞和管型易溶解。四、尿液分析儀的使用、HCG檢測【實驗目的】:掌握尿液

36、分析儀的使用方法及 HCG檢測原理、操作方法及結果觀察、報告。【實驗原理】:HCG檢測(膠乳凝集抑制試驗)原理:將尿液與抗HCG 血清混合,待反應后加入被HCG致敏的膠乳懸液,若尿中含有HCG,則先于膠乳與血清結合,故膠乳仍呈均勻狀,不出現凝集,反之,非孕婦尿液因不含HCG,抗血清中的抗體則膠乳抗原發生反應,出現凝集。【實驗試劑】:妊娠診斷血清、妊娠診斷抗原【實驗器材】:尿液分析儀、顯微鏡、玻片、試管、尿液試紙條【實驗方法】:1、尿液分析儀結構、原理見教材;尿液分析儀的使用:每2個實驗臺為一小組;由老師示教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然后每組抽人操作,認真操作,熟練操作程序,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

37、礎,并學會在使用儀器過程中愛護儀器,保養儀器。2. HCG檢測:取玻片一張于玻片的一端加被檢尿液另一端加生理鹽水(陰性對照)各一滴兩端同時加HCG抗血清各一滴混勻1分鐘再同時加膠乳抗原各一滴充分混勻放置5分鐘后觀察結果報告陽性:不凝集陰性:凝集【注意事項】:1.     尿液、抗血清和膠乳抗原必須按規定順序滴加,滴量大小應一致。2.     不同批號的試劑不能互相搭配使用。3.     室溫低于20,反應緩慢,應適當加溫或延長反應時間。4.   

38、  標本渾濁有沉淀時,應離心取上清液測定。5.試劑在28冰箱保存,特別注意不能冰凍,否則膠乳上HCG抗原釋放,不能再凝集。五、尿常規(RT)檢驗【實驗目的】:掌握尿常規檢驗規程,熟悉使用尿液分析儀。【實驗原理】:見實驗十三、十四【實驗試劑】:200g/L磺基本楊酸、5%冰乙酰【實驗器材】:尿液分析儀、顯微鏡、玻片、試管、PH試紙、離心機、酒精燈【實驗方法】:一、理學檢驗尿色 尿量 透明度 PH二、尿蛋白定性(兩種方法任選一種)1法:取試管加尿約1ml于試管內加磺柳酸數滴觀察結果報告。2.5%冰乙酰法:取試管加尿至試管2/3處用試管夾夾持試管下1/3處加熱上1/3處的尿液(注意:不斷轉

39、動試管均勻加熱,防止尿液沸濺)加冰醋酸23滴再加熱煮沸觀察結果報告。三、尿液沉渣鏡檢取中號試管一支加混合均勻尿液約至試管2/3處離心(5500轉/分鐘)5分鐘一次性傾去上清液留取尿沉渣液約0.2ml混勻在載玻片上涂成薄片鏡檢報告細胞成分:用最低值最高值/HPF(或平均值/HPF)報報告方式 管型成分:用最低值最高值/LPF(或平均值/LPF)報告。結晶成分:用高倍視野觀察,占視野1/4為+,占視野1/2為+,占視野3/4為+,滿視野為+。四、尿液分析儀使用 每2個實驗臺為一小組;由老師示教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然后每組抽人操作,認真操作,熟練操作程序,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并學會在使用儀

40、器過程中愛護儀器,保養儀器。排泄物及分泌物檢驗一、糞常規(Rt)檢驗及糞隱血(OB)【實驗目的】:掌握糞便外觀、顯微鏡檢查的方法及糞便隱血試驗的方法,熟悉鏡檢時糞便中各物質的形態和估計方式。【實驗原理】:糞隱血(OB)試驗原理:血紅蛋白中的亞鐵血紅素有類似過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催化過氧化氫分解釋放新生態氧,將受體鄰聯甲苯胺氧化成鄰甲偶氮苯而顯藍色。【實驗試劑】:生理鹽水、10g/L鄰聯甲苯胺冰乙酸溶液、3過氧化氫【實驗器材】:顯微鏡、竹簽、載玻片、濾紙【實驗方法】:一、糞便外觀檢查1顏色 2.粘稠度二、顯微鏡檢驗取玻片加生理鹽水12滴用竹簽自糞便多處取材(特別是膿、血、粘液等異常部分)與鹽水混合

41、涂成薄片(以能透過字跡為度)低倍鏡觀察有無蟲卵、原蟲轉高倍鏡檢驗細胞情況并對其數量進行估計報告報告方式:細胞數報告1020個視野的最低值至最高值或報告平均值。低倍鏡直接報告見到XX蟲卵及食物殘渣的多或少。三、糞便潛血試驗(OB試驗)用竹簽挑取少許糞便于濾紙片上,滴加鄰聯甲苯胺冰乙酸液23滴,再加H2O2(1mol/L)23滴,于標本上立即觀察結果,報告。(-)2后仍不顯色(+)10S后由淺蘭漸變深蘭結果觀察 (+)初顯淺蘭褐色漸變成明顯蘭褐色(+)立即呈現蘭褐色 (+)立即呈現黑蘭色【注意事項】:1.鏡檢時至少每張涂片觀察10個視野。2.因3過氧化氫不穩定,長時間放置可使反應減弱,所以試驗前應

42、檢查試劑是否有效,可將過氧化氫滴于未染色的血片上,如產生泡沫表示過氧化氫有效。二、陰道分泌物檢驗【實驗目的】:掌握陰道清潔度的內容、判定標準及常見陰道菌的形態。【實驗器材】:陰道分泌物標本片、顯微鏡、擦鏡紙、清潔液、鏡油【實驗方法】:一.陰道分泌物清潔度檢查:先用低倍鏡觀察,再用高倍鏡檢查,根據上皮細胞、白細胞(或膿細胞)、桿菌、球菌的多少分度。(清潔度,)陰道清潔度的分級判斷清潔度陰道桿菌雜菌(球菌)上皮細胞白細胞(或膿細胞)+-+-0-5/HPF5-15/HPF15-30/HPF30/HPF二.展片:陰道桿菌、霉菌、淋病雙球菌、陰道線索細胞等。(要求繪出鏡下形態)【注意事項】:看展片時不可

43、動粗調更不要移動視野,看不清只可動微調體液檢驗一、潘氏試驗、李凡他試驗、精子鏡檢【實驗目的】:掌握潘氏試驗、李凡他試驗的檢測原理、操作方法及結果觀察、報告,熟悉鏡下異常及正常的精子形態。【實驗原理】:潘氏試驗原理:腦積液中球蛋白與苯酚結合,形成不溶性蛋白鹽而產生白色混濁或沉淀。李凡他試驗原理:漿膜上皮細胞在炎癥反應的刺激下分泌粘蛋白量增加。粘蛋白是一種酸性糖蛋白,等電點為PH35,因此在稀乙酸中出現白色沉淀。【實驗試劑】:飽和苯酚溶液、冰乙酸【實驗器材】:試管、吸管、量筒、滴管【實驗方法】:一、潘氏法或潘迪試驗取飽和石碳酸(苯酚)約2ml于試管中,用滴管加入標本1滴,置黑色背景處觀察,如顯白色混濁即為陽性,結果可根據白色渾濁程度分別判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