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植物細胞一、名詞解釋(比較下列二者的區別)1. 紋孔和胞間連絲在細胞壁的形成過程中,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勻加厚,局部不進行次生增厚,從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區域,此區域稱為紋孔。胞間連絲是穿過細胞壁的原生質細絲,它連接相鄰細胞間的原生質體。它是細胞原生質體之間物質和信息直接聯系的橋梁,是多細胞植物體成為一個結構和功能上統一的有機體的重要保證。2. 初生壁與次生壁初生壁(primary wall):在細胞停止生長之前形成的,常較薄而柔軟,有韌性,適合細胞生長。成分為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多糖和蛋白質。次生壁(secondary wall):細胞停止生長時形成,位于初生壁之內,
2、均勻加厚或部分加厚。主要成分為纖維素,還含有木質素、栓質等成分,常呈現不同層次,質地堅硬,具抗張強度。二、選擇1. 光鏡下可看到的細胞器是 。 A 微絲 B核糖體 C葉綠體 D內質網 2. 光學顯微鏡下呈現出的細胞結構稱 。 A 顯微結構 B亞顯微結構 C超顯微結構 D亞細胞結構 3. 下列細胞結構中,具單層膜結構的有 。A 葉綠體 B線粒體 C溶酶體D核膜 E液泡4. 下列細胞結構中,具雙層膜結構的有 ,A 葉綠體 B線粒體 C溶酶體 G微管 I高爾基體 J內質網 K核膜5. 植物細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 。 A 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 B木質、纖維素和半纖維素 C果膠 D角質和纖維素 6.
3、初生紋孔場存在于 。A 次生壁 B初生壁 C胞間層 D角質層7. 糊粉粒貯藏的養分是 。 A 淀粉 B脂肪 C蛋白質 D核酸 8. 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是 。 A 線粒體 B葉綠體 C核糖體 D高爾基體 9. 與細胞分泌功能有關的細胞器是 。 A 線粒體 B高爾基體 C溶酶體 D白色體 10. 細胞內有細胞活動的“控制中心”之稱的是 。A 細胞器 B細胞核 C細胞質 D葉綠體 11. 胞間層的主要成份是 。A 纖維素 B果膠質 C蛋白質 D淀粉 12. 下列哪種細胞器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A 高爾基體 B線粒體 C肉質網 D核糖體 三、問答題 1. 植物細胞壁由哪幾層構成?各有何特點? 答:
4、植物細胞壁由胞間層、初生壁、次生壁三層構成。胞間層位于相鄰兩個細胞之間,主要化學組成為果膠質,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隨著植物細胞增大,胞間層也被拉大。初生壁位于胞間層和次生壁之間,是細胞體積增大時產生的壁層,初生壁一般較薄,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質構成,具有延展性和韌性,細胞增大時可以增大。次生壁是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細胞(纖維、石細胞、導管、管胞等)才具有的壁層,主要由纖維素組成,一般較厚,不具有延展性和韌性。2.植物細胞是如何實現跨細胞聯系的。 答:通過胞間連絲完成信息傳遞和物質運輸,是穿過細胞壁溝通相鄰細胞的細胞之絲。紋孔是細胞壁較薄的區域,有利于細胞間的溝通和水分運輸,胞間連絲較多地出現
5、在紋孔內,有利于細胞間的物質交換。共質體通過胞間連絲聯系在一起的原生質體,共質體以外的細胞壁、細胞間隙為質外體,當胞間連絲消失或者機能消失而出現共質體隔離的現象。3.何謂細胞全能性?它在生產實踐中有何意義?細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體的生活細胞在適當的條件下,經過分裂、生長和分化形成一個完整植株的現象或能力。細胞全能性對研究植物形態結構的建成、生物遺傳工程以及在生產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已為細胞、組織培養所證實。并已成為一些作物、花卉等植物的快速繁殖手段應用于生產實踐。植物組織一、名詞解釋1. 表皮與周皮它們都是保護組織。表皮是位于幼根、幼莖、葉及花、果等表面的結構,一般為一層細胞,少數植物的表皮由
6、多層細胞所組成,上有氣孔器(兩個保衛細胞+氣孔)。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根、莖等器官在加粗生長開始后,表皮漸被周皮替代,周皮是復合組織,由多層細胞組成,包括木栓層(次生保護組織)、木栓形成層(次生分生組織)和栓內層(次生薄壁組織)。2. 氣孔與皮孔氣孔是表皮上的通氣結構,皮孔是周皮上的通氣結構,是周皮上某些限定部位由發達胞間隙的細胞構成的。3. 胼胝體與侵填體侵填體是指導管老化后,周圍薄壁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紋孔侵入導管內形成的堵塞物,使導管失去疏導能力。胼胝體是指篩管老化后,胼胝體沉積在篩板上形成的墊狀物,將篩管堵塞,使其失去疏導能力。4. 維管束與維管組織維管組織由韌皮部和木質部兩部分組成,
7、它們在植物體內主要執行運輸水分、無機鹽、有機物的功能和一定的支持作用。維管束是指維管植物(蕨類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維管組織,由木質部和韌皮部成束狀排列形成的結構。二、選擇1. 水生被子植物莖的結構特征是 。 A 表皮形成根毛 B機械組織發達 C通氣組織發達 D木質部發達 2. 被子植物中,具有功能的死細胞是 。 A 導管分子和篩管分子 B篩管分子和纖維 C導管分子和纖維 D纖維和伴胞 3. 裸子植物靠 輸導水分。 A 導管和管胞 B管胞 C篩管 D篩胞 4. 篩管分子最明顯的特征是其 。 A 側壁具篩域 B為具核的生活細胞 C端壁具篩板 D為有篩域、篩板而無核的生活細胞5. 次生分生組
8、織可由 直接轉變而成。 A 原分生組織 B初生分生組織 C側生分生組織 D薄壁組織 6. 周皮上的通氣結構是 。 A 氣孔 B皮孔 C穿孔 D紋孔 7. 由分生組織向成熟組織過渡的組織是 。 A 原分生組織 B初生分生組織 C次生分生組織 D薄壁組織 8. 水稻和小麥等禾本科植物拔節、抽穗時,莖迅速長高,是借助 的活動。 A 頂端分生組織 B側生分生組織 C次生分生組織 D居間分生組織9. 漆樹中的漆是從莖韌皮部的 產生的。 A 溶生型分泌道 B裂生型分泌道 C溶生型分泌腔 D裂生型分泌腔 10. 厚角組織與厚壁組織的差別,在于厚壁組織是 。 A 死細胞,壁均勻地次生加厚; B死細胞,壁不均勻
9、地次生加厚 B 活細胞,壁均勻地初生加厚;D活細胞,壁不均勻地初生加厚 11. 腺毛屬于 。 A 分泌結構 B分泌腔 C分泌道 D乳汁管 12. 植物體內,進行各種代謝活動的主要組織是 。A 機械組織 B保護組織 C分泌組織 D薄壁組織 13. 孔道存在于下述哪類細胞壁上 。A 石細胞 B纖維 C厚角組織細胞 D傳遞細胞 14. 存在于裸子植物細胞壁上的特有結構是 。 A 篩板 B具緣紋孔 C篩域 D梯狀穿孔 15. 下列哪種組織常常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A 厚壁組織 B厚角組織 C輸導組織 D分泌組織 16. 下列哪種組織常存在于正在生長的器官中 。A 厚角組織 B纖維 C石細胞 D厚
10、壁組織 17. 草本植物體內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組織是 。A 輸導組織 B薄壁組織 C機械組織 D厚壁組織 18. 韭菜葉切斷后,能繼續生長,是因為下列何種生長的結果。A 頂端生長 B側生生長 C居間生長 D產生離層 19. 下列哪種細胞器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A 高爾基體 B線粒體 C肉質網 D核糖體 20. 下列哪一種導管木質化程度最高 。A 孔紋導管 B網紋導管 C螺紋導管 D梯紋導管三、問答題 1. 簡述分生組織細胞的特征,根據位置和來源不同,分生組織各分為哪幾類?答:組成分生組織的細胞,除有持續分裂能力為其主要特點外,一般排列緊密,細胞壁薄,細胞核相對較大,細胞質濃厚。通常缺少后含物
11、,一般沒有液泡和質體的分化,或只有極小的前液泡和前質體存在。分生組織的上述細胞學特征也會出現一些變化,如形成層細胞原生質體高度液泡化;木栓形成層細胞中可以出現少量葉綠體;某些裸子植物中,其頂端分生組織的局部細胞可能出現厚壁特征。 根據位置不同,分生組織分為頂端分生組織、側生分生組織和居間分生組織。根據來源不同,分生組織分為原生分生組織、初生分生組織和次生分生組織。 2. 從輸導組織的結構和組成來分析,為什么說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級? 答:植物的輸導組織,包括木質部和韌皮部二類。裸子植物木質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組成,管胞擔負了輸導與支持雙重功能。被子植物的木質部中,導管分子專營輸導功能,木纖維專營
12、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質部分化程度更高。而且導管分子的管徑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輸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適應陸生環境。被子植物韌皮部含篩管分子和伴胞,篩管分子連接成縱行的長管,適于長、短距離運輸有機養分,篩管的運輸功能與伴胞的代謝密切相關。裸子植物的韌皮部無篩管、伴胞,而具篩胞,篩胞與篩管分子的主要區別在于,篩胞細的胞壁上只有篩域,原生質體中也無P蛋白體,而且不象篩管那樣由許多篩管分子連成縱行的長管,而是由篩胞聚集成群。顯然,篩胞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類型。所以裸子植物的輸導組織比被子植物的簡單、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級。3. 從細胞形態和在植物體內分布部位分析,厚角組織與厚壁組織有何異同點
13、?答:厚角組織細胞成熟后有不均勻加厚的初生壁,有活的原生質體,細胞具有潛在的分生能力。厚角組織一般分布于正在生長的莖和經常擺動的葉柄等部位,具有鞏固和支持的作用。厚壁組織細胞成熟后,細胞壁一般有次生壁加厚,沒有活的原生質體,成熟后的厚壁組織是只有細胞壁的死細胞,沒有分生潛力。厚壁組織包括石細胞和纖維,石細胞分布于植物的各種器官,纖維分布于維管束的木質部和韌皮部中。4. 植物的增粗生長與哪些分生組織有關?增粗生長與維管形成層和木栓形成層有關。維管形成層的活動形成次生維管組織,包括次生木質部、次生韌皮部等,使根、莖增粗。由于表皮的分裂能力有限,根、莖增粗后,原有的表皮就要被破壞,由內部組織產生木栓
14、形成層,向外產生木栓層(死細胞),向內產生栓內層,共同構成周皮起保護作用。隨著根、莖的進一步增粗,原有的木栓層被撐破,由內部組織新產生的木栓形成層形成新的周皮,代替被破壞的周皮起保護作用。5. 植物的伸長生長與哪些分生組織有關?植物的伸長生長主要與根尖和莖尖的頂端分生組織有關。根、莖的頂端分生組織不斷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同時在伸長區和成熟區分化形成新的初生結構,使根、莖伸長。同時,有些植物具有居間分生組織,位于成熟組織之間,在植物生長的特定階段,參與伸長生長。6. 利用你所學的植物學知識解釋“雨后春筍節節高”的現象。在竹筍的節部保留大量的居間分生組織,這些分生組織在溫度適宜(春季),水分充足
15、(雨后)的條件下,快速進行分裂活動,促進竹子莖稈伸長生長。7. 組成植物體的細胞既有活細胞也有死細胞,列出死細胞的類型、分布和功能(至少5個例子)。 導管、管胞、木纖維、木栓細胞、石細胞等,分布和功能見教材。管胞:存在于所有維管組織中,但在被子植物中一般不起作用,疏導水分和無機鹽、支持作用。導管:主要:被子植物。次要: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疏導水分和無機鹽(效率大于管飽)木纖維:雙子葉植物,支持作用。木栓細胞:代替表皮和皮層其保護作用。石細胞:分布在植物的根,莖,葉、果實和種子種,具有支持作用。8. 用顯微鏡觀察2種果實細胞,一種發現細胞內有大量紅色的細胞器,另一種植物果實細胞的大液泡中內出現均
16、勻分布的紅色,試根據這一現象分析確定這兩種植物果實可能含有的色素,說出你的判斷依據。第一種果實中含有類胡蘿卜素,因為類蘿卜素存在于質體中,質體作為細胞器,呈現顆粒紅色狀態,后一種果實中含有花青素,因為花青素常存在于液泡中,且成熟植物小包液泡占據細胞體積的主要部分,溶于液泡內的物質常均勻分布,顯示為紅色。9. 設計一個實驗,嘗試用顯微鏡觀察并解釋“藕斷絲連”的現象。 螺紋導管10. 舉例說明植物組織細胞形態結構與其執行生理功能的適應關系(至少5個例子)。導管、管胞、篩管、篩胞呈長管狀,有利于運輸功能;表皮細胞細胞壁不規則排列緊密,外壁角質化,有利于減少水分散失,起保護作用。種子與幼苗一、名詞解釋
17、1. 有胚乳種子與無胚乳種子有胚乳種子在種子成熟后具有胚乳,并占大部分體積。大多數單子葉植物和部分雙子葉植物及裸子植物的種子都是有胚乳種子(蓖麻,芍藥、小麥、水稻)。無胚乳種子在種子成熟時僅有種皮和胚兩部分,胚乳中的儲存養料轉移到了子葉中(花生、蠶豆、慈姑)2. 子葉出土幼苗與子葉留土幼苗子葉出土幼苗:種子在萌發時,下胚軸迅速伸長,將上胚軸和胚芽一起推出土面,結果子葉出土(棉花,菜豆)適合淺播。子葉留土幼苗:種子在萌發時,上胚軸伸長,下胚軸不伸長,結果使子葉留在土壤中,(玉米,小麥,水稻)深播。3. 子葉與葉子葉是胚的組成部分之一,為貯藏養料或幼苗時期進行的。植物葉片的通稱。植物營養器官之一,
18、斜生于枝莖之上,司同化、呼吸、蒸發等作用,一般分為葉片、葉柄、托葉三部分。二、選擇在植物學上稱為種子的是_。 玉米籽粒 高粱籽粒 向日葵籽粒 花生仁 雙子葉植物種子的胚包括_。 胚根、胚芽、子葉、胚乳 胚根、胚軸、子葉、胚乳 胚根、胚芽、胚軸 D胚根、胚軸、胚芽、子葉 3種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_。A胚 B胚乳 C種皮 D子葉 4所有植物的種子均具有_。 A相同的子葉數 B胚乳 C胚 D外胚乳 5成熟蠶豆種子的種皮上一條黑色眉狀物是_。 A種脊 B種臍 C種臬 D種柄 6下列哪種植物的種子屬于有胚乳種子_。 A大豆 B蠶豆 C花生 D蓖麻 7小麥的子葉又稱_。 A外胚葉 B盾片 C胚芽鞘 D糊粉層
19、 8我們吃綠豆芽,主要吃的是_。 A根 B芽 C下胚軸 D上胚軸 9小麥幼苗的第一片真葉是_。 A子葉 B外胚葉 C胚芽鞘 D由頂端分生組織產生 10因后熟作用而休眠的種子,用_處理可打破休眠。 A水沖洗 B赤霉素 C機械方法 D濃硫酸 11貯藏種子的最適條件是_。 A低溫 B干燥 C低溫和干燥 D低溫和避光 12用濃硫酸處理莧屬植物種子可打破休眠,是因為該種子休眠的原因是_。 A種子內的胚尚未成熟 B種子的后熟作用 C存在抑制性物質 D種皮過于堅硬 13下列植物屬于子葉留土的是_。A棉花 B蓖麻 C大豆 D小麥 14無胚乳種子在形成過程中,胚乳為_所吸收。 A胚 B胚芽 C子葉 D外胚乳 1
20、5種子內貯藏營養的結構是_。 A胚 B胚乳 C子葉 D胚乳或子葉 16小麥、玉米的籽粒是_。A 果實 B胚 C種子 D子葉17大豆種子萌發形成子葉出土的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生長迅速。A上胚軸 B下胚軸 C中胚軸 D胚根18豌豆種子萌發形成子葉留土的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生長迅速。A上胚軸 B下胚軸 C中胚軸 D胚根三、問答題1. 表解種子的基本結構,并指出各部分的主要作用。1. 種皮:保護作用 胚芽 種子 胚 胚軸 幼苗的原始體 胚根 子葉 胚乳:貯藏營養物質 2. 子葉出土幼苗與子葉留土幼苗主要區別在哪里?了解幼苗類型對農業生產有什么指導意義?種子萌發過程中,如果下胚軸生長速度
21、快,將胚芽和子葉推出土面,則形成子葉出土的幼苗;如果上胚軸生長速度快,將胚芽推出土面,而子葉留在土壤中,則形成子葉留土的幼苗。 意義:在農業生產上應注意掌握兩種類型幼苗的種子播種深度,一般來說,子葉出土幼苗的種子播種要淺一些,而子葉留土幼苗的種子播種可以稍深,但也要根據種子的大小、土壤的濕度等條件綜合考慮,決定播種措施。根一、名詞解釋1. 初生生長與次生生長 初生生長:初生分生組織分裂生長,使根莖不斷伸長的過程。次生生長:次生分生組織分裂生長,使根莖不斷增粗的過程2. 初生結構與次生結構 初生結構:經過初生生長分化出的結構。次生結構:經過次生生長分化出的結構。3. 外始式與內始式 外始式:根的
22、初生木質部在分化發育過程中,位于外面的木質射角處先分化形成,內面的后分化形成。內始式:莖的初生木質部在分化發育時,靠中心的先分化成熟,外面的后分化成熟。這種由內向外分化發育成熟的方式,稱為內始式,它與根的初生木質部分化發育成熟的方式剛好相反。4. 內起源與外起源 內起源:發生于器官內部組織的方式稱為內起源或內生源。如側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 外起源:莖上的葉和芽起源于分生組織的第一至第三層細胞,這種起源方式稱為內起源。5. 根瘤與菌根根瘤: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榿木屬、木麻黃屬等)根與根瘤細菌形成的共生體。菌根: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與種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結合體。6. 凱
23、氏帶與通道細胞 凱氏帶: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根內皮層細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質化和木質化增厚成帶狀的壁結構,環繞在細胞的徑向壁和橫向壁上,成一整圈,稱凱氏帶。通道細胞:單子葉植物內皮層細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數位于木質部脊處的內皮層細胞,保持初期發育階段的結構,即細胞具凱氏帶,但壁不增厚,這些細胞稱為通道細胞。通道細胞起著皮層與維管柱間物質交流的作用。二、選擇1扦插、壓條是利用枝條、葉、地下莖等能產生_的特性。 A初生根 B不定根 C次生根 D三生根 2玉米近地面的節上產生的根屬于_。 A主根 B側根 C不定根 D氣生根 3利于植物形成較深根系的環境條件是_。 A地下水位較高 B通氣良好 C
24、土壤肥力較差 D光照弱 4根的吸收作用主要在_。 A根冠 B分生區 C根毛區 D伸長區 5伸長區細胞顯著延長,_。 A細胞分裂逐漸停止 B分化出環紋導管 C分化出篩管 DA、B和C。 6根冠的外層細胞不斷死亡、脫落和解體,同時由于_,根冠得到補充。 A根冠細胞進行有絲分裂 B根冠細胞進行無絲分裂 C分生區的細胞不斷進行有絲分裂 D分生區的細胞不斷進行無絲分裂 7下列哪些部分與根的伸長生長有直接關系_。 A根冠和生長點 B生長點和伸長區 C伸長區和根毛區 D只有生長點 8中柱鞘細胞可產生_。 A部分維管形成層和木栓形成層 B不定芽和不定根 C側根 DA、B和C 9原表皮、基本分生組織和原形成層屬
25、于_。 A居間分生組織 B原分生組織 C初生分生組織 D伸長區 10根初生維管組織中,木質部與韌皮部的排列是_。 A內外排列 B散生 C相間排列 11植物根初生結構的中央部分是_。 A后生木質部 B髓 C后生木質部或髓 D后生韌皮部或髓 12根毛是_。 A表皮毛 B根表皮細胞分裂產生的 C毛狀的不定根 D表皮細胞外壁突起伸長的 13禾本科植物根的內皮層細胞在發育后期常五面增厚只有_是薄的。 A橫壁 B徑向壁 C內切向壁 D外切向壁 14根毛區表皮細胞的主要作用是_。 A吸收 B保護 C通氣 D分泌 15具凱氏帶的內皮層細胞不帶狀增厚的部分是_。 A左、右徑向壁 B上橫壁 C下橫壁 D內外切向壁
26、 16凱氏帶是_的帶狀增厚 A木質化和栓質化 B木質化和角質化 C栓質化和角質化 D木質化和礦質化 17細胞與根軸的橫切面平行的壁稱為_。 A切向壁 B徑向壁 C橫向壁 D弦向壁 18_使器官加厚。 A平周分裂 B橫向分裂 C徑向分裂 D垂周分裂 19形成層通過徑向分裂_。 A產生次生木質部 B產生次生韌皮部 C產生次生維管組織 D使周徑擴大形成 20根部形成層產生之初為_。 A條狀 B環狀 C波狀 D圓環 21根的木栓形成層最初由_細胞恢復分裂而形成。 A表皮 B外皮層 C內皮層 D中柱鞘 22根部形成層產生過程中,首先開始于_。 A初生韌皮部內方的薄壁細胞 B初生木質部脊處的中柱鞘細胞。
27、C初生韌皮部外方的薄壁細胞 D原生木質部細胞。 23根瘤細菌與豆科植物根的關系是_。 A共生 B寄生 C腐生 D競爭 24.菌根是高等植物的根與_形成的共生結構。A細菌 B真菌 C粘菌 D放線菌25.種子植物的側根起源于_的一定部位。A分生區 B伸長區表皮 C根毛區中柱鞘 D根尖原始細胞26.觀察根的初生結構,最好是在根尖的_作橫切制片。A分生區 B伸長區 C根毛區 D根冠27.果樹、蔬菜等帶土移栽比未帶土移栽的成活率高,主要原因是保護了_。A葉 B枝 C芽 D幼根和根毛28.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木質部的發育方式為_。 A外始式 B內始式 C外起源 D內起源三、問答題 1.根尖分幾個區域?試述各
28、區細胞特點及活動規律。2.試述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結構。3.雙子葉植物根的次生結構是怎樣產生的?4.禾本科植物根的結構與雙子葉植物根的結構異同點是什么?5.試述側根發生的規律。6.小苗為什么要帶土移栽?果樹帶土移栽為什么要剪去次要枝葉?7.根系有哪些類型?對農業生產有何實踐意義?8.繪簡圖說明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結構,注明各部分的名稱,并指出各部分的組織類型。9.為什么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長暫時受抑制和部分葉片會發黃?10.豆科植物為什么能夠肥田? 11.雙子葉植物根的結構及其發育是如何與其生理功能的相適應的?12.根據你所學的植物學形態和結構的知識,如何辨別塊根和塊莖?(為什么馬鈴薯食用部分是塊莖而
29、甘薯的食用部分是塊根?如何從形態上區分根和莖?)三、問答1.答:每條根的頂端根毛生長處及其以下一段,叫根尖。根尖從頂端起,可依次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根毛區等四區。根冠:外層細胞排列疏松,外壁有粘液(果膠)易于根尖在土壤中推進、促進離子交換與物質溶解。根冠細胞中有淀粉體,多集中于細胞下側,被認為與根的向地性生長有關。根冠外層細胞與土壤顆粒磨擦而脫落,可由頂端分生組織產生新細胞,從內側給予補充。分生區:(又叫生長點)具有分生組織一般特征。分生區先端為原分生組織,常分三層。分別形成原形成層、基本分生組織、根冠原和原表皮等初生分生組織,進一步發育成初生組織。伸長區:分生區向上,細胞分裂活動漸弱,
30、細胞伸長生長,原生韌皮部和原生木質部相繼分化出來,形成伸長區,并不斷得到分生區初生分生組織分裂出來的細胞的補充。伸長區細胞伸長是根尖深入土壤的推動力。根毛區(也叫成熟區):伸長區之上,根的表面密生根毛,內部細胞分裂停止,分化為各種成熟組織。根毛不斷老化死亡,根毛區下部又產生新的根毛,從而不斷得到伸長區的補充,并使根毛區向土層深處移動。根毛區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地方。 2.答: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結構,常以根毛區的橫切面為例來闡述,從外向內分別為表皮、皮層、中柱三部分。表皮:為一層排列緊密的細胞,表皮細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能吸收水分和溶在水中的無機鹽等。皮層:最外層為外皮層,最內一層為內皮層,其
31、間為皮層薄壁細胞,內皮層細胞多具凱氏帶加厚。皮層是水分和無機鹽由根毛向中柱橫向輸導的途徑,并有貯藏功能。中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質部、初生韌皮部、薄壁細胞四部分構成。1)中柱鞘為一層或凡層薄壁細胞構成,有潛在分生能力,側根、不定根、乳汁管起源于此,也是維管形成層和木栓形成層發生之處。2)初生木質部:由原生木質部(輻射角)和后生木質部構成。成熟方式為外始式。3)初生韌皮部由原生韌皮部和后生韌皮部構成。成熟方式亦為外始式。4)薄壁組織:是維管形成層發生處。分布于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之間。3.答:在根毛區內,次生生長開始時,位于各初生韌皮部內側的薄壁細胞開始分裂活動,成為維管形成層片段。之后,各維管
32、形成層片段向左右兩側擴展,直至與中柱鞘相接,此時,正對原生木質部外面的中柱鞘細胞進行分裂,成為維管形成層的一部分。至此,維管形成層連成整個的環。維管形成層行平周分裂,向內、向外分裂的細胞,分別形成次生木質部和次生韌皮部(即次生維管組織),與此同時,維管形成層也行垂周分裂,擴大其周徑。在表皮和皮層脫落之前,中柱鞘細胞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向內形成栓內層,向外形成木栓層,共同構成次生保護組織周皮。4.答:相同點:均由表皮、皮層、中柱三部分構成。不同點列表如下:內皮層 初生木質部 維管形成層木栓形成層 次生結構 髓雙子葉植物根多凱氏帶加厚 多少于六原型 有 有 無禾本科植物根多五面加厚 多為六原型以
33、上 無 無 有5.答:根的初生生長過程中,側根不斷產生。它起源于根毛區中柱鞘一定部位。側根發生時,中柱鞘相應部位的幾個細胞,先行切向分裂增加細胞層數。繼而進行各個方向的分裂,產生一團新細胞,形成側根原基,其頂端逐漸分化為生長點和根冠。最后側根原基的生長點進一步分裂、生長、分化,穿過皮層,伸出表皮,成為側根。側根發生的部位,常是二原型根中,發生于原生木質部和原生韌皮部之間或正對原生木質部的地方;三原型、四原型的根中,多正對原生木質部;多原型的根中,則多正對原生韌皮部。6.答:根毛的生長和更新對吸收水、肥非常重要。植物移植時,纖細的幼根和根毛,常被折斷損傷,大大降低吸收功能,故小苗帶土移栽,減少幼
34、根和根毛的損傷,以利成活。果樹等帶土移栽時,幼根、根毛也有受損,為了減少蒸騰面積,苗木移栽后,新根毛的產生需要一段時間,如果過度蒸騰,而根的吸收能力又很低,則移栽的苗木不易成活。剪去部分枝葉,利于保持植物體內水分平衡,便于成活。7.答:根系類型:直根系,常分布在較深的土層,屬深根性;須根系,常分布在較淺的土層,屬淺根性。 意義:深耕改土,結合合理施肥,為根系發育創造良好條件; 須根系的作物與直根系的作物間作或套作,可以增產,同時對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有顯著效果。8. 答: 9.答: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長暫時受抑制和部分葉片會發黃的主要原因是移栽后的秧苗其根的吸收能力低,新根毛的產生需要一段時
35、間,待新根毛形成后,秧苗就會正常生長。10.答:氮是組成蛋白質的重要元素,是植物生活申所不可缺少的,土壤中氮素最易缺乏。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能把空氣中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游離氮轉變為植物所能利用的含氮化合物。當根瘤生長時,也分泌一些含氮的物質到土壤中去。在豆科植物生長末期,一些根瘤可以自根部脫落,未脫落的也可隨根系留在土壤中,增加土壤的肥力。11.答:根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水分和礦質營養的吸收,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結構由外至內明顯地分為表皮、皮層和中柱三個部分。表皮細胞的細胞壁不角化或僅有薄的角質膜,適于水和溶質通過,部分表皮細胞的細胞壁還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以擴大根的吸收面積。對幼根來
36、說,表皮是一種吸收組織。 皮層由多層體積較大的薄壁細胞組成,細胞排列疏松,有明顯的細胞間隙,根吸收的水分及其營養物質可以通過細胞間隙進行快速運輸。內皮層有凱氏帶,阻斷了皮層與中柱間通過胞間隙和細胞等質外體運輸途徑,進入中柱的溶質只能通過內皮層細胞的原生質體,從而使根對物質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對著初生木質部有1幾個細胞壁保持薄壁狀態,稱通道細胞,是根內物質通過內皮層的能道。初生木質部輻射角外側的導管先分化成熟,內方較晚分化成熟。根初生木質部的這種發育方式,由根毛吸收的物質通過皮層傳遞到導管中的距離更為接近,縮短了水分橫向輸導的距離,提高了輸導效率。12.答:莖具有節和節間、頂芽和側芽等形態結構,根
37、可以產生側根和次級側根。馬鈴薯薯塊具有明顯的凹陷(節),每個凹陷處有一個芽眼(側芽),全薯塊上有一個芽不位于凹陷處(頂芽),從這些形態特征來看,馬鈴薯薯塊具備明顯的莖的形態特征,所以是塊莖。甘薯薯塊上具有一些細小的根,但是沒有節和節間,頂芽和側芽等莖的形態特征,所以是塊根。葉專心-專注-專業1. 等面葉與異面葉等面葉:葉片中的葉肉組織沒有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的分化或葉片的兩面都有柵欄組織的分化。 異面葉:葉片中的葉肉組織有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的分化。2. 泡狀細胞泡狀細胞:禾本科植物和其它一些單子葉植物葉的上表皮上具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細胞,有較大的液泡,無葉綠體或有少量的葉綠體,徑向細胞壁薄,外壁
38、較厚,稱為泡狀細胞。泡狀細胞通常位于兩個維管束之間的部位,在葉上排成若干縱行,在橫切面上,泡狀細胞排成扇形。3. 離層離層:在植物落葉前,葉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個區域內的薄壁組織細胞開始分裂,產生一群小型細胞,以后這群細胞的外層細胞壁溶解,細胞成為游離狀態,使葉易從莖上脫落,這個區域稱為離層。4. 單葉與復葉單葉:一個葉柄上著生一個葉片的葉。復葉:一個葉柄上著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葉。復葉的葉柄稱葉軸或總葉柄,葉軸上的葉稱為小葉,小葉的葉柄稱小葉柄。由于葉片排列方式不同,復葉可分為羽狀復葉、掌狀復葉和三出復葉三類。5. 葉對生與葉互生葉對生是葉子在莖或枝條的同一位置兩兩相對而生,互生是這邊
39、生一片葉子,另一邊向上一段距離再生一片葉子,如。二、選擇1. 禾谷類作物的葉包括_等部分。 A 葉柄、葉鞘、葉片、托葉 B葉柄、葉舌、葉耳、葉片 B 葉鞘、葉舌、葉耳、葉片 D托葉、葉鞘、葉舌、葉耳、葉片 2. 禾本科植物葉片和葉鞘相接處的腹面有一膜質向上突起的片狀結構,稱_。 A 葉舌 B葉耳 C葉枕 D葉環 3. 喬麥、何首烏的托葉鞘屬_。 A 葉鞘 B托葉 C鞘狀托葉 D托葉狀的葉鞘 4. 銀杏葉的脈序為_。 A 平行脈 B網狀脈 C叉狀脈 D掌狀脈 5. 每一節上著生一片葉,各葉開度為180°,稱此葉序為_。 A 互生 B對生 C輪生 D交互對生 6. _的葉為異面葉。 A
40、葉上、下表皮色澤不同 B葉上、下表皮氣孔分布不同 B 葉上、下表皮分別為單層和多層細胞 D葉肉分化為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 7. 葉片中可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是_。 A 表皮 B柵欄組織 C海綿組織 D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B E柵欄組織、海綿組織和保衛細胞 8. 柵欄組織屬于_。 A 薄壁組織 B分生組織 C保護組織 D機械組織 9. 葉片橫切面上許多細胞排列疏松,間隙較多,細胞內含葉綠體,這些細胞屬_。 A 皮層 B葉肉 C海綿組織 D柵欄組織 10. 禾本科植物的氣孔器由_組成。 A 啞鈴狀保衛細胞 B腎形保衛細胞 B 近菱形的副衛細胞和啞鈴狀保衛細胞 D近菱形的副衛細胞和腎形保衛細胞 11. 水
41、稻葉上、下表皮的主要區別在于_。 A 氣孔數量多少 B表皮細胞形狀 C有無硅質細胞 D有無泡狀細胞 12. 旱生植物葉利于減少蒸騰的特征有_。 A 葉小 B多茸毛 C角質層發達和氣孔下陷 D海綿組織發達 EA、B和C FA、B、C和D 13. 肉質植物屬_,其葉內貯多量水分。 A 水生植物 B旱生植物 C陰地植物 D耐陰植物 14. 葉片較大而薄,表皮的角質層薄,氣孔較少,是_葉的特點。 A 沉水植物 B旱生植物 C陰地植物 D陽地植物 15. 從葉的解剖結構上看,夾竹桃屬于_。 A 旱生植物 B中生植物 C陽地植物 D陰地植物 16. 在正常氣候條件下,植物氣孔一般_。 A 保持開張狀態 B
42、保持關閉狀態 C隨時開閉 D周期性開閉 17. 決定旱生植物形態結構最直接的環境因素是_。 A 水 B光 C熱 D風 18. 裸子植物葉肉細胞的特點是_。 A 有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之分 B細胞壁內突成皺褶 B 無光合作用能力D位于下皮層之上 19. 禾本科單子植物中表皮細胞有兩類細胞,其中長細胞又稱_。A 角細胞 B栓細胞 C硅細胞 D泡狀細胞 20. 禾本科植物的葉卷縮與下列何種結構有關? A 栓細胞 B硅細胞 C長細胞 D泡狀細胞三、問答題 1. 根據禾本科植物葉的外部形態特征,在秧田里怎樣區分秧苗與稗草?2. 簡述落葉的原因和落葉的生物學意義。3. C3植物和C4植物在葉的結構上有何區別
43、?4. 怎樣區別單葉和復葉?5. 試述雙子葉植物葉的解剖構造。6. 試述禾本科植物葉片的解剖構造特點。7. 舉例(2-3例)說明葉片如何在形態結構上如何適應其所生存的環境。二、選擇1. C2. A 3. C 4. C 5. A 6. D 7. E 8. A 9. C 10. C 11. D 12. E 13. B14. C 15. A 16. D17. A 18. B 19. A 20. D三、問答1.答:禾本科植物葉一般包括葉片、葉鞘、葉頸、葉舌、葉耳幾部分,秧苗的葉包括了這幾部分,但稗草沒有葉舌和葉耳,據此,可以在稻田里區分秧苗和稗草。2.答:植物落葉有外因和內因,外因主要是日曬雨淋、風吹
44、雨打等機械作用;內因是因為葉片的衰老,在葉柄基部產生了離層,離層的產生是落葉的主要原因。植物落葉是對不良生態環境的適應。落葉能減少蒸騰面積,避免水分過度散失。另外,通過落葉還可將過量的有礙植物生長的鋅、鉛、鐵、鋁等金屬排出體外,故落葉兼有一定的排泄作用。3.答:C4植物如玉米、甘蔗、高梁,其維管束鞘發達,是單層薄壁細胞,細胞較大,排列整齊,含多數較大葉綠體。維管束鞘外側緊密毗連著一圈葉肉細胞,組成“花環形”結構。這種“花環”結構是C4植物的特征。C3植物包括水稻、小麥等,其維管束鞘有兩層,外層細胞是薄壁的,較大,含葉綠體較葉肉細胞中為少;內層是厚壁的,細胞較小,幾乎不含葉綠體。C3植物中無“花
45、環”結構,且維管束鞘細胞中葉綠體很少,這是C3植物在葉片結構上的特點。4.答:區別復葉與單葉的關鍵在于區別葉片著生在哪種結構上是葉軸還是小枝。葉軸與小枝的區別為:(1)葉軸的頂端無頂芽,而小枝常具頂芽;(2)葉軸上小葉的葉腋一般沒有腋芽,芽只出現在葉軸的腋內,而小枝上葉的葉腋都有腋芽;(3)復葉脫落時,先是小葉脫落,最后葉軸脫落;小枝上一般只有葉脫落;(4)葉軸上的小葉與葉軸成一平面,小枝上的葉與小枝成一定角度。5.答:雙子葉植物葉柄解剖構造和莖的構造相似,由表皮、皮層、中柱三部分構成。其特點是皮層外圍有較多的厚角組織,葉柄維管束常半環狀,缺口向上。每個維管束內木質部位于韌皮部上方。雙子葉植物
46、葉片解剖構造從橫切面可見由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構成。 表皮由形狀不規則的細胞緊密嵌合而成。其細胞外壁角質層發達。表皮細胞間分散有許多氣孔器,氣孔器由一對腎形保衛細胞圍合而成,表皮上常有表皮毛等附屬物。葉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間,由大量含葉綠體的薄壁細胞構成。上部分化為柵欄組織,下部分化為海綿組織。葉脈:分布于葉肉中,主脈和大的側脈含1個或幾個維管束,上部為木質部,下部為韌皮部,兩者間尚存有維管形成層。在脈肋的表皮層下面還有厚角組織和厚壁組織。隨葉脈的逐漸變細,維管束的結構趨于簡化。首先是形成層和機械組織消失,木質部、韌皮部組成分子逐漸減少。至細脈末端,韌皮部只有數個篩管分子和伴胞,木質部也只有1
47、-2個螺紋導管。6. 答:禾本科植物葉片也由表皮、葉肉、葉脈三部分組成,但各部分均有其特點。表皮:有表皮細細胞、氣孔器和泡狀細胞。其表皮細胞分為長細胞和短細胞兩類。長細胞呈縱行排列,其長徑和葉片的延伸方向平行,長細胞也可與氣孔器交互組成縱列,分布于葉脈間。短細胞又有硅細胞和栓細胞兩種,有規則縱向排列,分布于葉脈上方。泡狀細胞為一些具有薄垂周壁的大型細胞,其長軸與葉脈平行,分布于兩個葉脈之間。氣孔器由兩個長啞鈴形的保衛細胞組成,保衛細胞外側還有一對菱形的副衛細胞。葉肉:沒有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的分化。葉肉細胞有"峰、谷、腰、環"的分化,排列成整齊縱行。細胞內富含葉綠體。葉脈:葉
48、脈內的維管束為有限維管束。外圍有1層或2層細胞組成的維管束鞘。7.答: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主要表現在葉的形態結構上,隨著環境條件的改變,葉的形態結構相應的會發生變化。旱生植物的葉片對旱生條件的適應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減少蒸騰,如夾竹桃:(1)葉面積縮小,葉片小而厚;(2) 具復表皮,角質層厚,氣孔下陷,甚至形成氣孔窩;(3) 葉脈分布密;(4)柵欄組織多層,分布在葉的兩面;海綿組織和胞間隙不發達。另一種是貯藏水分,如蘆薈等:(1)葉片肥厚,有發達的貯水薄壁組織;(2)細胞液濃度高,保水能力強。沉水植物如金魚藻:(1)葉片薄,呈絲裂狀;(2) 表皮細胞無角質層或很薄,常具葉綠體,無氣孔分布;(3
49、) 葉肉細胞層數少,沒有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的分化,通氣組織發達;(4) 葉脈少,輸導組織、機械組織、保護組織退化。莖一、名詞解釋1. 硬樹皮與軟樹皮樹皮 (形成層外以及形成層):落皮層(死的)又稱“硬樹皮”;(活的)又稱“軟樹皮”2. 髓射線與維管射線髓射線:從髓連接到皮層的射線。維管射線:位于維管組織中的射線,包括木射線和韌皮射線。3. 邊材與心材邊材: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樹桿的橫切面上,靠莖周顏色較淺的木材,具有輸導的功能。心材: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樹桿的橫切面上,靠中心顏色較深的木材,沒有輸導功能。4. 春材與秋材春材:在春季,維管形成層分裂產生的木材較多,細胞壁較薄而管徑大,木材質地較疏松,顏
50、色較淺。秋材:在夏末秋初,維管形成層分裂產生的木材較少,細胞壁較厚而管徑小,木材質地較堅實,顏色較深。5. 單軸分枝與合軸分枝單軸分枝:頂芽的生長始終占優勢,這種分枝方式常形成明顯的主桿。合軸分枝:頂芽生長一段時間后停止生長,或分化為花芽,由頂芽下面的一個側芽代替生長,生長一段時間后也停止生長,再由其下面的一個側芽代替生長,以此類推,這種分枝方式常形成龐大的樹冠。二、選擇1. 植物根和莖中,各種初生組織在次生生長產生的壓力之下遭受破壞,但_例外。 A 初生木質部 B初生韌皮部 C表皮 D皮層 2. 芽開展后形成枝條的叫_。A葉芽 B花芽 C鱗芽 D裸芽3. 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木質部的發育方式為_。A外始式 B內始式 C外起源 D內起源4. 雙子葉植物莖在進行嫁接時,必須使砧木與接穗之間的_相吻合,才易成活。A 韌皮部 B形成層 C表皮 D皮層5. 莖上葉和芽的發生屬于_。A 外始式 B內始式 C外起源 D內起源6. 蘋果、梨等木本植物莖的增粗,主要是_細胞增多。A韌皮部 B形成層 C木質部 D皮層7. 棉花的分枝方式為_。A單軸分枝 B合軸分枝 C二叉分枝 D分蘗8. 裸子植物的分枝方式一般為_。A單軸分枝 B合軸分枝 C二叉分枝 D分蘗9. 莖和葉的初生保護組織是_。A韌皮部 B形成層 C表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師附中2025年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卷數學試題含解析
- 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文學概論Ⅰ》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商場員工內部偷盜培訓
- 化療局部毒副反應的護理
- 搶救病人護理工作流程
- 2025短期合同工的勞動合同示例
- 2025標準城鎮住宅裝修合同范本
- 【8物(粵)期中】蕪湖市無為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測試物理試題
- 期中試題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四年級下冊(含答案)
- 勞務合作協議書(個人咨詢版)
- 商法-商法課件
- 《秋興八首(其一)》杜甫
- 新時代高職英語(基礎模塊)2 Unit7
- 胸外科肺癌“一病一品”落實匯報
- 西門豹治鄴說課稿
- 永大新梯種Y15電梯調試手順及故障碼
- 英美經典作家作品導讀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綏化學院
- 深圳藝術學校初升高招生測試卷(英語)
- 幼兒園幼兒消防安全知識課件
- GB/T 629-1997化學試劑氫氧化鈉
-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浙江大學西方文學經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