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湘教版 自然地理環境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 (10)學_第1頁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 自然地理環境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 (10)學_第2頁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 自然地理環境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 (10)學_第3頁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 自然地理環境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 (10)學_第4頁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 自然地理環境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 (10)學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3年地理學業水平考試文科學生復習資料第三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 知識回顧一、生物進化、滅絕與環境(一)生物進化與環境變遷在生命出現以前,地球表層的發展主要是化學 演化過程。在生命出現以后,有機進化,即 生物 演化則扮演了極其活躍的角色。生物進化與環境演變簡史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現在 海洋 中的 單細胞 生物,生物學上統稱為 原核細胞 生物。其中,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現和發展,對地表環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們使大量的 自由氧 釋放到環境中,改變了大氣 的性質。促使地理環境從 無氧環境向 有氧 環境轉變,為生物進化的下一個重要階段奠

2、定了環境基礎。經過了大約 20 億年的漫長演化,在距今約 14 億年前,從原核細胞中演化出了 真核細胞 生物。一方面,生物通過遺傳變異適應環境的能力大大增強;另一方面,藻類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從而加速了自由氧在 海洋 和 大氣 中的積累,也使太陽 紫外線 輻射強度大大減弱,擴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環境。從 古生代寒武紀開始,大量無脊椎動物出現在地球表層,由此揭開了生物系統演化進程的序幕。動物發展階段:元古代: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的初期階段古生代前期(寒武、奧陶、志留) 海生無脊椎 動物時代古生代中期(泥盆紀)魚類 時代 古生代后期兩棲類動物時代中生代 爬行 動物時代新生代第三紀 哺乳 動物時

3、代新生代第四紀 人類 時代。植物發展階段:元古代及古生代早期 海生藻類 植物時代古生代中期 孢子 植物時代古生代后期、中生代中前期 裸子 植物時代中生代后期、新生代 被子 植物時代。(二)環境變遷與生物滅絕 古生代末期 和 中生代末期 時期,是地質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絕時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 海生無脊椎動物 種類滅絕,脊椎動物中的 原始魚類 和古老的 兩棲 類全部滅絕,蕨類 植物明顯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絕一時的 恐龍 突然滅絕外,海洋中50%以上的 無脊椎 動物種類也滅絕了。 典型例題我國山西省含煤地層分布廣泛,說明該省的古地理環境是( )A溫暖淺海 B寒冷的陸地

4、C濕熱的陸地 D溫暖的湖泊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作用(一)人類是地理環境中非常特殊的因素人類既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產物,也是地理環境要素之一。能夠有意識地適應和改造 自然 ,使其更適合人類的生存,并且能夠有意識地提高這種適應和改造的能力,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顯著特點。(二)產業革命以來,人類使自然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有利方面:改善環境,開發資源,造福于社會。不利方面:給自然環境帶來各種破壞甚至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例如,人類燃燒 化石燃料 、砍伐森林 等,致使大量 二氧化碳 、甲烷、氧化氮、臭氧、 氟利昂 等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改變了大氣圈的組成和運行模式,造成全球平均氣溫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

5、加。(三)人類必須尊重和順應自然規律,防止過度的開發活動誘發和加劇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注重協調社會經濟建設與環境生態保護的關系。 典型例題 日本水俁灣污染屬于( )A鉛污染 B汞污染 C氮肥污染 D殺蟲劑污染鞏固練習1、有關化石的正確敘述是 ( )可以推斷地殼運動狀況 確定地層的順序和形成大致時期 確定地層絕對的年齡 推知巖石沉積時的環境A B C D2、下列四組動植物按進化的先后順序是 ( )A藻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蕨類植物、藻類植物、被子植物C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 D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3、為海洋生物后來登陸準備了條件的是 ( )A臭氧層的出現 B氧氣出現 C二氧化

6、碳 D氮氣出現4、對研究地殼演化史和古地理環境作用最大的巖石是 ( )A巖漿巖 B火山巖 C沉積巖 D變質巖歐洲、北美和中國是世界三大酸雨區。據此回答57題。5、上述三大區域多酸雨的共同的自然條件是 ( )A工業發達 B地形平坦 C降水較多 D中緯西風影響6、下列名勝受酸雨影響不明顯的是 ( )A埃及金字塔 B四川樂山大佛 C紐約自由女神像 D巴黎埃菲爾鐵塔7、消除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 )A回收利用酸性氣體 B優化能源結構 C提高資源利用率 D減少能源的利用第四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考綱要求1、生物進化對環境的改造。2、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規律。3、主要陸地自然帶及其分布。第一

7、節 自然地理環境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了解地質史上環境變遷導致的兩次生物滅絕。2、了解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生產的正反兩方面的作用。3、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樹立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思想。重點與難點1、生物的進化、滅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2、人類活動對環境的作用。知識回顧一、生物進化、滅絕與環境(一)生物進化與環境變遷在生命出現以前,地球表層的發展主要是化學 演化過程。在生命出現以后,有機進化,即 生物 演化則扮演了極其活躍的角色。生物進化與環境演變簡史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現在 海洋 中的 單細胞 生物,生物學上統稱為 原核細胞 生物

8、。其中,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現和發展,對地表環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們使大量的 自由氧 釋放到環境中,改變了大氣 的性質。促使地理環境從 無氧環境向 有氧 環境轉變,為生物進化的下一個重要階段奠定了環境基礎。經過了大約 20 億年的漫長演化,在距今約 14 億年前,從原核細胞中演化出了 真核細胞 生物。一方面,生物通過遺傳變異適應環境的能力大大增強;另一方面,藻類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從而加速了自由氧在 海洋 和 大氣 中的積累,也使太陽 紫外線 輻射強度大大減弱,擴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環境。從 古生代寒武紀開始,大量無脊椎動物出現在地球表層,由此揭開了生物系統演化進程的序幕。動

9、物發展階段:元古代:動物孕育、萌芽和發展的初期階段古生代前期(寒武、奧陶、志留) 海生無脊椎 動物時代古生代中期(泥盆紀)魚類 時代 古生代后期兩棲類動物時代中生代 爬行 動物時代新生代第三紀 哺乳 動物時代新生代第四紀 人類 時代。植物發展階段:元古代及古生代早期 海生藻類 植物時代古生代中期 孢子 植物時代古生代后期、中生代中前期 裸子 植物時代中生代后期、新生代 被子 植物時代。(二)環境變遷與生物滅絕 古生代末期 和 中生代末期 時期,是地質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絕時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 海生無脊椎動物 種類滅絕,脊椎動物中的 原始魚類 和古老的 兩棲 類全部滅絕

10、,蕨類 植物明顯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絕一時的 恐龍 突然滅絕外,海洋中50%以上的 無脊椎 動物種類也滅絕了。 典型例題我國山西省含煤地層分布廣泛,說明該省的古地理環境是( )A溫暖淺海 B寒冷的陸地C濕熱的陸地 D溫暖的湖泊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作用(一)人類是地理環境中非常特殊的因素人類既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產物,也是地理環境要素之一。能夠有意識地適應和改造 自然 ,使其更適合人類的生存,并且能夠有意識地提高這種適應和改造的能力,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顯著特點。(二)產業革命以來,人類使自然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有利方面:改善環境,開發資源,造福于社會。不利方面:給自然環境帶來各種破壞

11、甚至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例如,人類燃燒 化石燃料 、砍伐森林 等,致使大量 二氧化碳 、甲烷、氧化氮、臭氧、 氟利昂 等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改變了大氣圈的組成和運行模式,造成全球平均氣溫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三)人類必須尊重和順應自然規律,防止過度的開發活動誘發和加劇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注重協調社會經濟建設與環境生態保護的關系。 典型例題 日本水俁灣污染屬于( )A鉛污染 B汞污染 C氮肥污染 D殺蟲劑污染鞏固練習1、有關化石的正確敘述是 ( )可以推斷地殼運動狀況 確定地層的順序和形成大致時期 確定地層絕對的年齡 推知巖石沉積時的環境A B C D2、下列四組動植物按進化的先后順序是 ( )A藻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蕨類植物、藻類植物、被子植物C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 D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3、為海洋生物后來登陸準備了條件的是 ( )A臭氧層的出現 B氧氣出現 C二氧化碳 D氮氣出現4、對研究地殼演化史和古地理環境作用最大的巖石是 ( )A巖漿巖 B火山巖 C沉積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