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的)污水中氨氮的去除_第1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的)污水中氨氮的去除_第2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的)污水中氨氮的去除_第3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的)污水中氨氮的去除_第4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的)污水中氨氮的去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目錄目錄1 1 污水中氨氮污染的現狀和來源污水中氨氮污染的現狀和來源 .11.1 污水中氨氮污染現狀.11.2 廢水中氮的來源.22 2國內外研究進展國內外研究進展 .22.1 國外研究進展.22.2 國內研究進展.33 3 氨氮污水處理主要技術氨氮污水處理主要技術 .33.1 生物法.43.1.1 生物法機理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機理.43.1.2 傳統生物法.43.1.2.1 A/O 系統 .53.1.2.2 缺氧/ 好氧工藝(簡稱 A2/O 法).53.1.2.3厭氧缺氧好氧工藝(簡稱 A1 - A2/O 工藝) .53.1.3 生物脫氮法新工藝.63.1.3.1 厭氧氨氧化工藝.63.1.

2、3.2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藝.73.1.3.3同時硝化反硝化工藝.73.2 物理化學處理法.73.2.1 吹脫法及汽提法.73.2.2 折點氯化法.83.2.3化學沉淀法.83.2.4離子交換法.83.2.5 液膜法.93.3 土壤灌溉.104 4 探討探討 .105 5 氨氮污水處理方法應用于蘭州市污水處理廠中的研究氨氮污水處理方法應用于蘭州市污水處理廠中的研究 .116 6 展展望望 .12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3致致 謝謝 .15侯延強:污水中氨氮的去除1污水水中氨氮的去除摘要:氨氮存在于很多工業廢水中,氨氮污水是目前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綜述了當前氨氮污染的現狀和氨氮污水處理

3、中最常用和比較實用方法的原理和各自的優缺點,介紹了國內外氨氮污水處理的研究現狀,同時對各種方法的選擇作出了探討,并對氨氮處理方法在蘭州市的實際應用作了簡單介紹,對蘭州市雁兒灣污水處理廠氨氮去除做了簡單的改進思路,同時對氨氮污水處理前景進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今后應著重考慮的幾個問題。關鍵詞:氨氮;廢水處理;去除1 污水中氨氮污染的現狀和來源1.1 污水中氨氮污染現狀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的進程, 對水的需求量不斷增大, 隨之而來的是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水體中氨氮量的劇增引起了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統計, 2003 年, 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為 460.0 億噸, 工業廢水排放量為 212.4

4、 億噸, 氨氮的排放量為40.4 萬噸; 城鎮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為 247.6 億噸, 其中氨氮的排放量為 89.3 萬噸 1。氨氮的大量排放不僅造成了水環境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及水體發生赤潮等現象, 而且在工業廢水處理和回用工程中造成用水設備中微生物繁殖, 形成生物垢, 堵塞管道和用水設備, 影響熱交換。大量含有氨氮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泊, 造成自然水體的富營養化, 同時給生活和工業用水的處理帶來較大的困難。水體中含有大量的氨氮, 使水體產生富營養化效應, 刺激并加速水生植物的生長, 如海藻、水草的大量生長繁殖, 導致水體生態平衡失調。在水中硝化細菌的作用下氨氮氧化成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完全氧化 l

5、 mg 氨氮約需 4.6 mg 溶解氧,這對水體質量的改善和保證十分不利,會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陽光難以穿透水層,從而影響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過飽和狀態,水下生物得不到充足的陽光而影響了生存和繁殖。溶解氧的過飽和以及水中溶解氧減少,都對水生動物有害,造成魚類大量死亡,在近海海域引發赤潮。據報道, 2009 年中國沿海共發生赤潮 68 次,累計面積 14102 平方公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0.65 億元,累計面積較 2008 年增加 364 平方公里2。氨氮污水對環境的影響已引起環保領域和全球范圍的重視,目前, 國內外對氨氮污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開發新的脫氨氮處理技術, 以達到

6、更好處理氨氮的目的和環保的要求。1995 年德國要求 85%污水處理廠外排污水達到國家三級標準。1999 年, 在此標準基礎上還要求, 污水廠出水每 2h 取樣的混合水樣至少有 80%滿侯延強:污水中氨氮的去除2足無機氮5mg/L3; 我國 1988 年實施的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 GB3838-88 規定了硝酸鹽、亞硝酸鹽、非離子氨和凱氏氮的標準。時隔 11 年, 在 GHZB1-1999 增加了氨氮的排放標準, 在 GB3838-2002 中增加了總氮控制。各地的環保部門要求相關行業必須馬上上馬脫氮設施, 否則關閉工廠或增加排污費的征收。從以上情況可知氨氮處理的重要性, 目前國內外有很多處理氨

7、氮的方法, 為了避免重復建設和使用不成熟的技術, 分析當前的技術進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2 廢水中氮的來源氨氮存在于許多工業廢水中,鋼鐵、煉油、化肥、無機化工、鐵合金、玻璃制造、肉類加工和飼料生產等工業均排放高濃度的氨氮廢水 。某些工業自身會產生氨氮污染物 ,如鋼鐵工業 ( 副產品焦炭、錳鐵生產、高爐 ) 以及肉類加工業等,而另一些工業將高爐氨用作化學原料 ,如用氨等配成消光液以制造磨砂玻璃 。此外,皮革、孵化、動物排泄物等新鮮廢水中氨氮初始含量并不高 ,但由于廢水中有機氮的脫氨基反應,在廢水存積過程中氨氮濃度會迅速增加,不同類的工業廢水中氨氮濃度千變萬化 ,即使同類工業不同工廠的廢水中其

8、濃度也各不相同。總的來說,人類活動造成的氮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未經處理的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體:這類污水的氨氮含量高,排入江河湖泊,造成藻類過度生長的危害最大。城市污水、農業污水,食品等工業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有機物質。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施入農田的數千萬噸氮肥中約有一半經河流進入海洋。美國沿海城市每年僅通過糞便排入沿海的氮近十萬噸。(2) 污水處理場出水:采用常規工藝的污水處理廠,有機物被氧化分解產生了氨氮,除了構成微生物細胞組分外,剩余部分隨出水排入河道,這是城市污水雖經過二級常規處理但河道仍然出現富營養化和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3)面源性的農業污染物,包括廢料、農

9、藥和動物糞便等。2國內外研究進展2.1 國外研究進展國外在污水生物脫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開發了許多新的脫氮技術和新型生物反應器。20世紀60 年代后期迅速發展起來的固定化細胞技術,在氨氮工業廢水處理領域具有廣闊的侯延強:污水中氨氮的去除3應用前景。日本下水道事業團用固定化硝化菌在流化床反應器中進行一年半的生產性實驗,NH3-N 去除率達到90 %以上4。Van der Graaf等發現,氨可直接作為電子供體而進行反硝化反應,并稱之為厭氧氨生物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簡稱Anammox)。他們的重大發現為研究厭氧氨生物氧化技術提供了理論依據。與傳統的硝化-

10、反硝化技術相比,厭氧氨生物氧化技術具有的優點是:不需要外加有機物作電子供體,既可節省費用又可防止二次污染;可以經濟有效地利用氧,能耗大幅度下降5。由于硝化-反硝化工藝所賴以依托的兩類微生物在環境和營養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都是將缺氧區(厭氧區)與好氧區分隔開,如A/O系統。近年來,不少研究和報道證明,反硝化可發生在有氧條件下, 即好氧反硝化的存在 ,它為突破傳統生物脫氮技術限制,利用一個生物反應器在一種條件下完成脫氮反應提供了微生物基礎。同時硝化和反硝化(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SND) 技術可以通過控制影響

11、硝化和反硝化基質的投加量或消耗量來實現6。近年來,國外還報道了一些結合各種方法的新的氨氮脫除工藝。如O. Lahav 等使用沸石作為離子交換材料,既作為把氨氮從廢水中分離出來的分離器,又作為硝化細菌的載體。該工藝在一個簡單的反應器中分吸附階段和生物再生階段兩個階段進行。在吸附階段,沸石柱作為典型的離子交換柱;而在生物再生階段,附在沸石上的細菌把脫附的氨氮氧化成硝態氮。研究結果表明,該工藝具有高的氨氮去除率和穩定性,能成功地去除原水和二級出水中的氨氮7。2.2 國內研究進展 國內在污水脫氮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在物理化學法處理氨氮廢水方面,如淮陰鋼鐵集團公司開發了利用煙道氣處理剩余氨水的技術 。其主

12、要特點是:采用特制的噴霧干燥塔,將焦化剩余氨水以霧化狀態與塔內的煙道氣接觸發生物理化學反應,廢水中的水分在煙道氣熱量的作用下全部汽化,隨煙道氣經煙囪排出。主要反應物硫銨以及廢水中的有機物和粉煤灰經吸塵器收集后,綜合利用制磚或作鍋爐燃料的助燃添加劑。專家認為這項技術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8。李可彬等研究了用乳狀液膜法去除廢水中的氨氮,考察了各種因素對氨氮去除率的影響,選用的液膜體系可使氨氮質量分數為10 - 3 以上的廢水,一級去除率達97 %以上,處理后的廢水符合排放標準9。3 氨氮污水處理主要技術近 20 年來, 對氨氮污水處理方面開展了較多的研究。其研究范圍涉及生物法、物化法的各種處理工藝

13、,目前氨氮處理實用性較好國內運用最多的技術為:生物脫氮法、氨吹侯延強:污水中氨氮的去除4脫汽提法、折點氯化法、化學沉淀法、離子交換法、液膜法、土壤灌溉法等。3.1 生物法3.1.1 生物法機理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機理在污水的生物脫氮處理過程中,首先在好氧條件下,通過好氧硝化菌的作用 ,將污水中的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或硝酸鹽 ;然后在缺氧條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脫氮菌)將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還原為氮氣而從污水中逸出。因而,污水的生物脫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生物脫氮工藝流程見圖 1 。進水 預處理 曝氣池 二沉池 脫氮池 終沉池 出水 污泥回流 剩余污泥 污泥回流 剩余污泥 圖 1 生物脫氮工藝流程10

14、硝化反應是將氨氮轉化為硝酸鹽的過程 ,包括兩個基本反應步驟 : 由亞硝酸菌參與的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的反應;由硝酸菌參與的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反應。在缺氧條件下,由于兼性脫氮菌(反硝化菌) 的作用,將硝化過程中產生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還原成N2的過程,稱為反硝化。反硝化過程中的電子供體是各種各樣的有機底物(碳源) 。生物脫氮法可去除多種含氮化合物,總氮去除率可達70%95%,二次污染小且比較經濟,因此在國內外運用最多。但缺點是占地面積大,低溫時效率低11。3.1.2 傳統生物法目前, 國內外對氨氮污水實際處理中應用較成熟的生物處理方法是傳統的前置反硝化生物脫氮,如A/O、A2/O工藝等,都能

15、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傳統生物脫氮途徑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硝化和反硝化反應分別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作用完成,由于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這兩個過程不能同時發生,而只能序列式進行,即硝化反應發生在好氧條件下,反硝化反應發生在缺氧或厭氧條件下。由此而發展起來的生物脫氮工藝大多將缺氧區與好氧區分開,形成分級硝化反硝化工藝,以便硝化與反硝化能夠獨立地進行。1932 年,Wuhrmann利用內源反硝化建立了后置反硝化工藝(post-denit rification),Ludzack和Ettinger于1962年提出了前置反硝化工藝(pre-denit rification) ,1973年B

16、arnard 結合前面兩種侯延強:污水中氨氮的去除5沉淀池沉淀池工藝又提出了A/O工藝,以及后又出現了各種改進工藝如Bardenpho、Phoredox (A2/ O) 、UCT、JBH、AAA 工藝等,這些都是典型的傳統硝化反硝化工藝12。3.1.2.1 A/O 系統A/O脫氮除磷系統,即缺氧、好氧脫氮除磷系統。它是70年代主要由美國、南非等國開發的具有去除廢水中氮污染物的工藝,同時對脫磷亦有一定的效果13。其工藝流程是讓廢水依次經歷缺氧、好氧兩個階段,故人們通稱為缺氧、好氧脫氮除磷系統,簡稱A/O系統。A/O系統流程簡單、運行管理方便,且很容易利用原廠改建,從而提高了出水水質。近年來已得到

17、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A/O法工藝如圖2所示14。 回流混合液 原污水 沉淀池 出 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圖2 傳統A/O工藝3.1.2.2 缺氧/ 好氧工藝(簡稱 A2/O 法) A2- O 法處理工藝是在好氧條件下,污水中NH3 和銨鹽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NO2-N和NO3-N,然后在缺氧條件下,通過反硝化反應將NO2-N和NO3-N還原成N2,達到脫氮的目的。A2/O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工藝,它是在法A/O法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厭氧段和一個缺氧段,傳統A2/O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14。 回流混合液 原污水 出 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圖3 傳統A2/O工藝3.1.2.3厭氧缺氧好氧工藝(簡稱

18、A1 - A2/O 工藝) A1A2/O工藝和A2/O工藝同屬于硝化反硝化為基本流程的生物脫氨工藝,所不同的是A1 A2/O工藝是在A1/O工藝基礎上增加了一級預處理段厭氧段(A1) ,目的在于通過水缺氧池曝氧池厭氧池缺/厭氧池曝氧池侯延強:污水中氨氮的去除6解(酸化) 的預處理,改變廢水中難降解物質的分子結構,提高其可生化性,強化脫氮效果。近幾十年來,盡管生物脫氮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過程仍然需要在兩個隔離的反應器中進行,或者在時間或空間上造成交替缺氧和好氧環境的同一個反應器中進行。并且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主要有前置反硝化和后置反硝化兩種。前置反硝化能夠利用廢水中部分快速

19、易降解有機物作碳源,雖然可節約反硝化階段外加碳源的費用,但是,前置反硝化工藝對氮的去除不完全,廢水和污泥循環比也較高,若想獲得較高的氮去除率,則必須加大循環比,能耗相應也增加。而后置反硝化則有賴于外加快速易降解有機碳源的投加,同時還會產生大量污泥,并且出水中的COD和低水平的DO也影響出水水質。傳統生物脫氮工藝存在不少問題:(1)工藝流程較長,占地面積大,基建投資高;(2) 由于硝化菌群增殖速度慢且難以維持較高的生物濃度,特別是在低溫冬季,造成系統的HRT 較長,需要較大的曝氣池,增加了投資和運行費用;(3) 系統為維持較高的生物濃度及獲得良好的脫氮效果,必須同時進行污泥和硝化液回流,增加了動

20、力消耗和運行費用;(4) 系統抗沖擊能力較弱,高濃度NH3- N 和NO2- 廢水會抑制硝化菌生長;(5) 硝化過程中產生的酸度需要投加堿中和,不僅增加了處理費用,而且還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等等15。3.1.3 生物脫氮法新工藝隨著生物脫氮技術的深入研究,其新發展卻突破了傳統理論的認識。近年來的許多研究表明:硝化反應不僅由自養菌完成,某些異養菌也可以進行硝化作用;反硝化不只在厭氧條件下進行,某些細菌也可在好氧條件下進行反硝化;而且,許多好氧反硝化菌同時也是異養硝化菌(如Thiosphaera pantot ropha菌),并能把NH4+ 氧化成NO2- 后直接進行反硝化反應。生物脫氮技術在概念和

21、工藝上的新發展16主要有:短程(或簡捷) 硝化反硝化(shortcut nit reification-denit rification)、同時硝化反硝化( simultaneous nit reification-denit rifi-cation - SND) 和厭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 ANAMMOX)。3.1.3.1 厭氧氨氧化工藝厭氧氨氧化(ANA-MMOX) 是以硝酸鹽為電子受體或以氨作為直接電子供體,進行硝酸鹽還原反應或將亞硝酸氮轉化為氮氣的反硝化反應。與傳統的硝化反硝化工藝或同時硝化反硝化工藝相比,氨的厭氧氧化具有不少突出的優點。

22、主要表現在: (1)無需外加有機物作電子供體,既可節省費用,又可防止二次污染; (2)硝化反應每氧化1molNH4+ 耗氧2mol , 而在厭氧氨氧化反應中, 每氧化1molNH4+只需要0.75mol 氧,耗氧下降62.5 %(不考慮細胞侯延強:污水中氨氮的去除7合成時) ,所以,可使耗氧能耗大為降; (3)傳統的硝化反應氧化1molNH4+ 可產生2molH+ ,反硝化還原1molNO3- 或NO2-將產生1molOH- ,而氨厭氧氧化的生物產酸量大為下降,產堿量降至為零,可以節省可觀的中和試劑17。故厭氧氨氧化及其工藝技術很有研究價值和開發前景。3.1.3.2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藝短程硝化反

23、硝化是將硝化控制在HNO2 階段而終止,隨后進行反硝化,其生物脫氮過程如:NH+4 HNO2 N2短程生物脫氫工藝的優點:可節省氧供應量約25% ,降低了能耗;節省反硝化所需碳源40% ,在C/N 比一定的情況下,提高了TN 去除率;減少污泥生成量可達50 %;減少投堿量,縮短反應時間。但是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缺點是不能夠長久穩定地維持HNO2 積累18。目前荷蘭Delft技術大學應用該技術開發的SHARON工藝,已在荷蘭鹿特丹的Dokhaven 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行19。3.1.3.3同時硝化反硝化工藝所謂同時硝化反硝化工藝就是硝化反應和反硝化反應在同一反應器中,相同操作條件下同時發生的現象

24、。同時硝化反硝化過程由于是在一個反應器中進行,它具有如下優點:完全脫氮,強化磷的去除;降低曝氣量,節省能耗并增加設備處理負荷,減少堿度的能耗;簡化系統的設計和操作,同時硝化反硝化工藝的不足之處就是影響因素較多,過程難以控制。目前荷蘭、丹麥、意大利等國已有污水廠在利用同時硝化反硝化脫氫工藝運行20。綜上,生物法處理氨氮污水較穩定,但一般要求氨氮濃度在400 mg/L以下,總氮去除率可達70% 95%。生物脫氮新工藝處理高濃度氨氮污水效率比較高,目前實際投入運行的有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藝和厭氧氨氧化工藝,但它們的工藝條件要求嚴格,特別是對溶解氧的要求更為嚴格,在實際應用中很難控制;其他新型脫氮技術也只

25、是在實驗研究階段。對于高濃度含氮污水成分復雜,生物毒性大,為了取得很好的處理效果,必須針對不同行業和污水性質而采取不同的處理辦法。目前,焦化、味精、化肥等行業多采取A/O 法,養殖行業一般采取SBR法(序批式生物反應法)。根據國內外研究成果和實踐來看,生物脫氮氨技術將是未來成為高濃度氨氮污水處理方向。3.2 物理化學處理法3.2.1 吹脫法及汽提法吹脫、汽提法主要用于脫除水中溶解氣體和某些揮發性物質。即將氣體通入水中,使氣水相互充分接觸,使水中溶解氣體和揮發性溶質穿過氣液界面,向氣相轉移,從而達到脫除污染物的目的。常用空氣或水蒸氣作載氣,前者稱為吹脫,后者稱為汽提。侯延強:污水中氨氮的去除8氨

26、吹脫、汽提是一個傳質過程,即在高pH時,使廢水與空氣密切接觸從而降低廢水中氨濃度的過程,推動力來自空氣中氨的分壓與廢水中氨濃度相當的平衡分壓之間的差。氨吹脫、汽提工藝具有流程簡單、處理效果穩定、基建費和運行費較低等優點,但其缺點是生成水垢,在大規模的氨吹脫、汽提塔中,生成水垢是一個嚴重的操作問題。如果生成軟質水垢,可以安裝水的噴淋系統;而如果生成硬質水垢,不論用噴淋或刮刀均不能消除此問題21。3.2.2 折點氯化法折點氯化法是將氯氣通入廢水中達到某一點,在該點時水中游離氯含量較低,而氨的濃度降為零。當氯氣通入量超過該點時,水中的游離氯就會增多。因此,該點稱為折點。該狀態下的氯化稱為折點氯化。折

27、點氯化法除氨的機理為氯氣與氨反應生成無害的氮氣,N2 逸入大氣,使反應源源不斷向右進行。加氯比例:M(Cl2)與M(NH3-N)之比為8 :l - 10 :1 。當氨氮濃度小于20 mg/ L 時,脫氮率大于90 % ,pH 影響較大,pH 高時產生NO3- ,低時產生NCl3 ,將消耗氯,通常控制pH在6-822。此法用于廢水的深度處理,脫氮率高、設備投資少、反應迅速完全,并有消毒作用。但液氯安全使用和貯存要求高,對pH要求也很高,產生的水需加堿中和,因此處理成本高。另外副產物氯胺和氯代有機物會造成二次污染。3.2.3化學沉淀法化學沉淀法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應用于廢水處理,隨著對化學沉淀

28、法的不斷研究,發現化學沉淀法最好使用H3PO4 和MgO。其基本原理是向NH4+廢水中投加Mg+ 和PO43-,使之和NH4+生成難溶復鹽MgNH4PO4*6H2O(簡稱MAP)結晶,再通過重力沉淀使MAP,從廢水中分離。這樣可以避免往廢水中帶入其它有害離子,而且MgO還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中和H+的作用,節約了堿的用量。經化學沉淀后,若NH4+-N和PO43-的殘留濃度還比較高,則有研究建議化學沉淀放在生物處理前,經過生物處理后N和P的含量可進一步降低。產物MAP, 為圓柱形晶體,無吸濕性,在空氣中很快干燥,沉淀過程中很少吸收有毒物質,不吸收重金屬和有機物。另外,MAP溶解度隨著pH的升高而降低

29、;溫度越低,MAP溶解度也越低。化學沉淀法可以處理各種濃度氨氮廢水。其與生物法結合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曝氣池不需達到硝化階段,曝氣池體積比硝化-反硝化法可以減小約一倍。NH4+-N在化學沉淀法中被沉淀去除,與硝化-反硝化法相比,能耗大大節省,反應也不受溫度限制,不受有毒物質的干擾,其產物MAP, 還可用作肥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處理費用。因此,MAP沉淀法是一種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方法,很有開發前景,但要廣泛應用于工業廢水處侯延強:污水中氨氮的去除9理,尚需解決以下兩個問題:(1)尋找價廉高效的沉淀劑;(2)開發MAP作為肥料的價值。3.2.4離子交換法沸石是一種對氨離子有很強選擇性的硅鋁酸鹽

30、,一般作為離子交換樹脂用于去除氨氮的為斜發沸石,此法具有投資省、工藝簡單、操作較為方便的優點,但對于高濃度的氨氮廢水,會使樹脂再生頻繁而造成操作困難,且再生液仍為高濃度氨氮廢水,需再處理。常用的離子交換系統有以下三種類型: (1)固定床在此系統中,溶液的去離子過程為二階段間歇過程。溶液通過陽樹脂床時陽離子與氫離子交換生成酸溶液,然后此溶液再通過陰樹脂床,以去除陰離子。交換能力將耗盡時,樹脂在原位再生,經常采用向下流再生法,此法操作可靠方便,但其化學效率相對較低,容積較大,聯系到樹脂用量大,有時為了適應連續流的要求,還需要有儲備裝置,因而投資費用較高。(2)混合床混合床系統用一步法來去除溶液中的

31、離子。溶液流過陽、陰樹脂充分混合的混合床。混合床的再生比兩個單生床再生要復雜一些,因為在再生前必須將兩種樹脂分開。在水力學上可利用兩種樹脂的比重差用水力反洗使其分層。雖然混合床的化學效率較高,但它需要大量的清洗水。這對節約用水不利,另外將交換離子作為回收產品收集時,回收液稀,其濃縮費用也很高。(3)移動床移動床系統通過二階段過程來去除溶液中的離子。在這兩個過程中,雖然實際上工作流體處理的水是間歇的,而它的效果卻是連續的。首先溶液和陽樹脂逆向流動,陽樹脂脈動通過容器,新鮮樹脂從一端補充,用過的樹脂從另一端排出,在此過程中完成離子交換和樹脂再生。然后溶液游向流過一個與上面相似的陰樹脂移動床來完成陰

32、離子的交換。3.2.5 液膜法自從1986 年黎念之發現乳狀液膜以來,液膜法得到了廣泛的研究23。許多人認為液膜分離法有可能成為繼萃取法之后的第二代分離純化技術,尤其適用于低濃度金屬離子提純及廢水處理等過程。乳狀液膜法去除氨氮的機理是:氨態氮(NH3-N) 易溶于膜相(油相) ,它從膜相外高濃度的外側,通過膜相的擴散遷移,到達膜相內側與內相界面,與膜內相中的酸侯延強:污水中氨氮的去除10發生解脫反應,生成的NH4+ 不溶于油相而穩定在膜內相中,在膜內外兩側氨濃度差的推動下,氨分子不斷通過膜表面吸附,滲透擴散遷移至膜相內側解吸,從而達到分離去除氨氮的目的。通常采用硫酸為吸收液,選用耐酸性疏水膜,

33、NH3在吸收液-微孔膜界面上為H2SO4 吸收,生成不揮發的 (NH4 )2SO4 而被回收。人們已經對膜吸收法中膜的滲漏問題進行了研究,并發現較高的氨氮和鹽量能有效抑制水的滲透蒸餾通量。該法具有投資少、能耗低、高效、使用方便和操作簡單等特點,此外膜吸收法還有傳質面積大的優點和沒有霧沫夾帶、液泛、溝流、鼓泡等現象發生。 3.3 土壤灌溉土壤灌溉是把低濃度的氨氮廢水( 50mg/ L)作為農作物的肥料來使用,既為污灌區農業提供了穩定的水源,又避免了水體富營養化,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西紅柿罐頭廢水與城市污水混合并經氧化塘處理至11mg 氨氮/ L 后用于灌溉,氨氮可完全被吸收;馬鈴薯加工廠廢水也用

34、于噴淋灌溉,經測定25mg 氨氮/ L 的排放水中有75 %的氨氮被吸收24 。日本Aichi大學生物實驗室和Aichi-ken農業研究中心25,利用日本西南地區水稻田對氨氮進行吸收。研究表明,只需占總面積5 %的水稻田就可以吸收該地區所有排污渠中一半的氨氮負荷。但用于土壤灌溉的廢水必須經過預處理,去除病菌、重金屬、酚類、氰化物、油類等有害物質,防止對地面、地下水的污染及病菌的傳播。 4 探討氨氮污水的處理技術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 生物法處理氨氮污水較穩定,但一般要求氨氮濃度在 400 mg/L 以下,總氮去除率可達 70% 95%,是目前國內外運用最多的一種方法。生物脫氮新工藝處理高濃度氨

35、氮廢水效率比較高, 目前實際投入運行的有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藝和厭氧氨氧化工藝,但它們的工藝條件要求嚴格,特別是對溶解氧的要求更為嚴格,在實際應用中很難控制;其他新型脫氮技術也只是在實驗研究階段。氨吹脫法,工藝成熟,吹脫效率高,運行穩定,但動力消耗大,塔壁易結垢,在寒冷季節效率會降低;化學沉淀法工藝簡單,效率高,但投加藥劑量大,必須找一種高效價廉無污染的藥劑或助凝劑;人們已經對膜吸收法中膜的滲漏問題進行了研究,并發現較高的氨氮和鹽量能有效抑制水的滲透蒸餾通量;對于成分比較簡單的氨氮廢水處理,在物理化學法中,吹脫法和膜吸收法是比較經濟有效的選擇;如果污水成分相對復雜,比如油性污染物含量較高,則需先進

36、行氣浮等預處理。對于高濃度氨氮廢水,為保證出水達標排放,建議采用物化法和生物法聯合工藝取代單一工藝以徹底去除廢水中氨氮。綜合以上各種方法:相對于有機物來講,污水中氨氮的脫除是比較麻煩的,生化法比較經濟,但對中高濃度的氨氮廢水不適合;物化法可侯延強:污水中氨氮的去除11以處理高濃度的氨氮廢水,但往往是多種方法串聯組合,且運行費用昂貴,有些還會產生二次污染。對工業廢水來說,由于氨氮濃度高,宜采用將高濃度氨氮廢水集中物化處理后再和其他廢水混合,然后采用常規生化處理的組合工藝,這樣可適當降低工程投資和建成后的運行費用。總的來說,生產單位應首先對生產工藝進行改革,能不使用含氮原料的盡量不用,如必須使用應

37、盡量減少泡冒滴漏,從上游減少氨氮的排放量;對污水脫氮處理工藝的選擇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設計的工藝流程應首先進行小試,待試驗證實后再開始設計和施工。結論:對氨氮污水處處理方法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幾條:(1)城市污水、中低氨氮濃度工業廢水中氨氮的去除,由于生物法因工藝簡單、處理能力強、運行方式靈活,處理工藝成熟,比較經濟,在其他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2)高濃度氨氮工業廢水應根據廢水的特性選擇不同的物化法與生物法聯合去除比較經濟有效。5 氨氮污水處理方法應用于蘭州市污水處理廠中的研究截至 2009 年蘭州市實際建成并運行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有兩座:一是雁兒灣污水處理廠,一是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

38、廠26。也是目前甘肅省處理規模在 10104m3/d 以上的兩座污水處理廠。其中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目前甘肅省最大的污水處理廠27。雁兒灣污水處理廠是一座設計工藝完整的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主要包括污水污泥兩大處理系統,污水處理工藝采用傳統活性污泥法,鼓風曝氣形式;污泥處理工藝采用厭氧消化,二級中溫處理。處理廠設計規模日處理量為 16 萬噸/日,其中一期工程污水處理量為 10 萬噸/日,二期工程污水處理量為 6 萬噸/日。雁兒灣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從1985 年開工建設 1995 年竣工,到 1998 年 6 月一級處理設施投產運行,主要接納處理的城市污水來源于蘭州市城關區黃河以南,鐵路以北,中山

39、橋以東,排洪溝以西區域內黨政機關、工廠、部隊、企事業單位的工業廢水約 3 萬噸,占每天污水處理總量的 30%,生活污水 7 萬噸,占每天污水處理總量的 70%,服務面積 70 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 80 萬人。由于多年長期閑置和日曬雨淋,不得不又投入資金對設施進行改造,二期工程于 2003 年5 月竣工,2004 年正式投入 16104m3/d 的二級運行規模污水處理設施,從開工建設到正式投入二級運行經歷了二十多年。現在每天可處理污水 16 萬噸。每年可去除 COD 量為19586 噸,NH3-N 量為 188 噸,SS 量為 10629 噸,污水處理量為 1825 噸,垃圾沉渣處理量 2190 噸,經生化處理后的污水,達到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