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油氣田開發地質基礎復習題一、緒論 1.地質學研究的對象:固體地球的表層地殼或巖石圈,且主要是地殼。2.地質學的研究內容*:地殼或巖石圈的物質組成和分布;現代地質作用及圈層構造的形成;地球的起源、發展歷史和演變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地球環境以及保護地球的理論方法。3.地質學的研究方法:開展地質考察和調查,收集原始資料;室內綜合研究:歷史比較法*,根據保留在巖石和地層中的各種痕跡和地質現象,綜合現代地質作用的現象和造成的結果,將今論古,分析和推斷各個地質歷史時期地質事件的存在和特征。類比法,將野外采集的資料整理、對比、綜合分析,找出找出地質現象的異同點和內在聯系,劃分不同的類別單元總結規律
2、和結論,查明地質狀況和發展歷史。測試實驗及實驗模擬法,對野外采集的礦物、巖樣、化石等進行室內鑒定和測試,分析成因、產狀,以及形成沉積構造的條件,揭示構造特征,再現地質作用的過程。二、石油、天然氣、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質4.石油的組分:通過溶劑分離,油質、苯膠質、酒精苯膠質、瀝青質。5.石油的族分:通過熱色譜鑒定,飽和烴(烷烴和環烷烴)、 芳香烴(不飽和烴)、非烴和瀝青。6.正構烷烴*:分子中碳原子以單鍵相連成鏈狀,CCC,無支鏈。7.正構烷烴分布曲線及應用*:不同碳原子數的正構烷烴相對含量所呈的一條連續的曲線,用于判斷原始有機質類型、有機質成熟度和油源對比。主峰小于C15,且主峰較窄,代表高成熟原
3、油;主峰大于C25,主峰較寬,代表未成熟或低成熟原油;主峰區在C15-C25之間,主峰寬,代表成熟原油。8.異構烷烴*:分子中碳原子有支鏈的烷烴。9.異構烷烴的應用*:最重要的是異戊間二烯型烷烴,同源石油所含的異戊間二烯型烷烴的類型和含量相似,可用作研究油源對比和沉積環境研究。10.石油的物理性質:顏色:白色、淡黃色、黃褐色、淡紅色、黑綠色至黑色都有,顏色與其膠質、瀝青質含量有關。其含量越高,顏色越深;密度及相對密度:石油的密度是指單位體積的質量,相對密度是指在標準條件下(20,1.01MPa),原油密度與4時純水密度比值。石油的相對密度一般介于0.75-1.0之間。石油密度大小取決于膠質和瀝
4、青質的含量及石油組分的分子量。地下石油的密度的大小還與其所處的溫度、壓力條件及溶解氣的數量有關。粘度:流體質點相對移動時所受到的內部阻力稱為粘度。粘度的大小與溫度、壓力、氣體的溶解量有關。溫度越高粘度越低,壓力越大粘度越大,所含溶解氣量越多粘度越小。凝固點:液體石油冷卻到失去流動性時的溫度稱為凝固點。石油凝固點與蠟質和烷烴碳數有關,含蠟量越高凝固點越高。凝固點高的石油容易使井底結蠟,給石油開采帶來困難。導電性:石油具有極高的電阻率,是一種非導體。溶解性: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除甲烷外,各族烴類在水中的溶解度,隨分子量增加而減小。隨溫度壓力的增大而增大。石油易溶于有機溶劑。熒光性:石油在紫外線
5、照射下產生熒光,這種特性稱為熒光性。發光顏色隨石油或瀝青質的性質而變,石油溶于有機溶劑發光顏色不受溶劑性質的影響,發光強度隨石油或瀝青物質的濃度而發生變化。石油的熱值:每千克可燃礦產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為熱值。石油是一種優質燃料。11.天然氣的產出類型:聚集型:氣頂氣、氣藏氣、凝析氣;分散型:油內溶解氣、水內溶解氣、煤層氣、固態氣水化合物。12.天然氣的物理性質:相對密度:在標準狀況下,單位體積天然氣的質量與同體積空氣的質量之比值,一般在0.6-0.7之間。臨界溫度和壓力:使天然氣由氣相變為液相時的最高溫度。每一種物質都有一個特定的溫度,當高于這個溫度時無論加多大壓力,都不能使氣體轉化為液體,這
6、個特定的溫度就叫做臨界溫度。在臨界溫度時,是氣體轉化為液體的最低壓力,叫做臨界壓力。蒸汽壓力:將氣體液化時所需要施加的壓力稱為該氣體的飽和蒸氣壓力。蒸汽壓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溫度下,烴的分子量越小,其蒸汽壓力越大。溶解性:天然氣溶解于水和石油,它在水或油中的溶解能力用溶解系數表示。當溫度一定時,每增加一標準大氣壓所溶解在單位體積石油中的天然氣量稱為溶解系數。粘度:天然氣的粘度與化學組成及所處餓境有關,低壓時,粘度隨溫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壓時,粘度隨壓力的增大而增加,隨溫度的增大而降低,隨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熱值:每立方米天然氣燃燒所發出的熱量稱為天然氣的熱值。13.油田水的定義及組成:定
7、義:廣義的油田水包括油層水和非油層水。狹義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圍內儲集油氣的地層中的地下水,即油層水。組成:無機組成:HCO3-、SO42-、Cl-、Na+、Ca2+、Mg2+及I、Br、B、Ba等微量元素。有機組成:氣態烴、液態烴、苯、酚及環烷酸皂等有機組分;溶解氣:O2、N2、CO2、H2S、CH4等。14.油田水的類型:大陸水(硫酸鈉型和碳酸氫鈉型)、海水(氯化鎂型)、深層水(氯化鈣型),其中油田水主要以氯化鈣型為主15.油田水的物理性質: 顏色與透明度:油田水常帶色并混濁不清,哈硫化氫時,呈青綠色;含鐵質膠體時,帶淡紅色、褐黃或淡黃色。粘度及密度:均比純水高。含鹽量越高,則密度及粘度越大
8、。溫度升高粘度降低。嗅覺及味覺:比較特殊,含有的物質不同,氣味就不相同。溫度: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導電性:具有導電性。16.石油和天然氣的碳氫同位素及應用:原油:13C值海相較高,陸相偏低,隨年代變化,略微變低,隨組分分子量的增大,急劇增大;D值飽和烴<芳烴<非烴,與13C值沒有明顯關系。天然氣:13C值隨天然氣成熟度不同而不同,熱解成因氣>生物成因氣,分子量增大,13C值增大;D值與13C值沒有明顯關系。有機質和沉淀物:腐泥型有機質13C值偏低,腐殖型有機質13C值偏高三、儲集層和蓋層17.巖石孔隙性和滲透性:孔隙性:巖石具備由各種孔隙、孔洞、裂隙及各種成巖縫所形成的儲集空
9、間,其中能儲存流體。孔隙性決定巖石儲存油氣的數量。滲透性:在一定壓力差下,巖石允許流體通過其連通孔隙的性質,滲透性控制油氣在儲層中流動的難易程度。18.孔隙度:總孔隙度/絕對孔隙度:巖石中全部孔隙體積占巖石總體積的比值; 有效孔隙度:巖石中相互連通的、在一定壓力差下允許流體在其中流動的孔隙體積與巖石總體積的比值;19. 滲透率:一定壓差下,巖石允許流體通過其連通孔隙的性質,分為絕對滲透率、有效滲透率和相對滲透率。20.孔隙結構:指儲集層的孔隙和喉道的幾何形狀、大小、分布及相互連通的配制關系。21.孔隙度與滲透率的關系: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但通常無嚴格的函數關系。有效孔隙度大,則絕對滲透率高;孔隙
10、和喉道的配制特點影響儲層性質;有效孔隙度相同的條件下,孔徑大、喉道粗、孔隙形狀簡單者據對滲透率高。22.碎屑巖儲集層的孔隙類型:粒間孔、特大孔隙、鑄模孔、組分內孔隙、裂縫。23.碎屑巖儲層的影響因素:沉積作用是影響碎屑巖原生孔隙發育的因素礦物成分:礦物的潤濕性強和抗風化能力弱,其物性差巖石結構:包括大小、分選、磨圓和排列方式。當分選系數一定時,粒度越大,有效孔隙度和滲透率越大;粒度一定時,分選好的孔滲高;立方體排列,孔隙度最大,滲透率最高。雜基含量:含量高,多為雜基支撐,孔隙結構差;以泥質、鈣泥質膠結的巖石物性好成巖后生作用是碎屑巖儲層原生孔隙的改造及次生孔隙形成的因素壓實作用使原生孔隙度降低
11、,膠結作用使物性變差,溶解作用改善儲層物性24.碳酸鹽巖儲層的孔隙類型:原生孔隙:粒間孔隙,包括遮蔽孔隙;粒內孔隙,包括生物體腔孔隙、鮞內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鉆孔孔隙;鳥眼孔隙。次生孔隙:晶間孔隙;角礫孔隙;溶蝕孔隙:粒內溶孔、鑄模孔、粒間溶孔、晶間溶孔、巖溶溶孔;裂縫:構造裂縫和非構造裂縫。25.碳酸鹽巖儲層的影響因素及分布規律:孔隙型儲層影響因素:沉積特征(沉積環境),及其孔隙度和滲透率的大小與粒度、分選、磨圓、雜基含量以及造礁生物的發育程度。分布規律:分布在高能環境或有利于生物礁形成的環境,能形成好的粒間-晶間孔隙。溶蝕型儲層影響因素:碳酸鹽巖溶解度:與成分、結構有關;地下水的溶蝕能
12、力:取決于地下水的PH值、CO2含量、SO42-的含量、溫度、壓力。分布規律:受巖性因素控制:主要分布在厚層、質純、粗結構的碳酸鹽巖層段,特別是白云巖;受地下水活動的控制:發育于富含CO2的地下水活動帶,主要在古風化殼帶;受構造因素控制:在構造裂縫發育的部位,為溶蝕裂縫的主要分布區。裂縫型儲集層影響因素:巖性控制因素;構造控制因素;地下水的控制作用。分布規律:在質純、脆性大、構造強烈的部位,以及地下水活躍地區。 26.碳酸鹽巖與碎屑巖儲層的區別:碳酸鹽巖儲集層空間的大小、形狀變化很大,其原始孔隙度很大但最終孔隙度很低,因易產生次生變化所決定。碳酸鹽巖儲層的儲集空間分布與巖石結構特征之間的關系變
13、化很大。以粒間孔等原生孔隙為主的碳酸鹽巖儲層的儲集空間分布受巖石結構特征控制,而以次生孔隙為主的碳酸鹽巖儲層的儲集空間分布與巖石結構特征無關或關系不大。碳酸鹽巖儲層的儲集空間多樣,且后生作用復雜,構成孔、洞、縫復合的孔隙空間系統。碳酸鹽巖儲層的孔隙度和滲透率無明顯關系,孔隙大小主要影響孔隙體積。27.蓋層封閉油氣機理:蓋層較致密:巖石孔徑小,滲透性差。無或少開啟裂縫,即使產生裂縫,由于可塑性較好,也容易彌合成為閉合裂縫。蓋層具有較高的排替壓力,排替壓力指某一潤濕巖樣中的潤濕相流體被非潤濕相流體排替的最低壓力。異常壓力帶阻止油氣向上逸散。28.蓋層有效性的影響因素:蓋層厚度影響:蓋層厚度大說明沉
14、積環境穩定,可減少或截堵較大孔隙在垂向上的連通性,增強封閉能力;蓋層成分影響:如粘土礦物的含量、砂質含量、有機質含量的影響;蓋層連續性影響:連續性好,影響范圍大,有利于形成大油田;流體性質影響:流體密度低的油氣藏對蓋層要求高;構造活動影響:構造活動破壞油氣藏封閉性;埋深(成巖作用)影響:淺層(<1500m)成巖程度低,封閉差,中層(15003200m)有利于異常高壓,封閉性最好,深層(>3200m)巖性脆,易產生破裂;沉積環境影響:沉積環境影響空間分布。四、圈閉和油氣藏29.圈閉的定義:能夠阻止油氣繼續運移,并適合于油氣聚集,形成油氣藏的場所。30.圈閉的三要素:容納流體的儲層、阻
15、止向上逸散的蓋層和側向阻止油氣運移的遮掩物。31.圈閉的度量:圈閉的大小由最大有效容積度量,指能容納油氣的最大體積。最大有效容積的參數有閉合面積、閉合高度、儲層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32.圈閉的分類及形成機理:構造圈閉:構造運動使地層發生變形(褶皺)或變位(斷裂)為形成的圈閉,如背斜圈閉和斷層圈閉地層圈閉:地殼升降運動引起地層超覆、沉積間斷或剝蝕風化等形成的圈閉,如地層超覆不整合圈閉和不整合覆蓋圈閉。巖性圈閉:在沉積盆地中,由于沉積條件的差異而造成儲集層在橫向上發生變化,并為不滲透巖層遮擋而形成圈閉,如砂巖尖滅圈閉和砂巖透鏡體圈閉。33.油氣藏的定義:指油氣在單一圈閉中具有統一壓力系統的聚集,
16、是油氣在地殼中聚集的基本單位。34.油氣藏的度量:儲量是油氣藏的度量,含油(氣)高度、含油(氣)面積、氣頂、油環。35.油氣藏形成的基本條件:充足的油氣來源:是物質基礎,油氣來源的豐富程度取決于盆地內烴源巖系的發育程度及有機質的風度、類型和熱演化程度。有利的生儲蓋組合:是形成大型油氣藏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有利的生生儲蓋組合是指生油層中生成的豐富油氣能及時地運移到良好的儲層中,同時蓋層的質量和厚度又能保證運移至儲集層中的油氣不會逸散。有效的圈閉:在有油氣來源地的前提下,并非所有的圈閉都能聚集油氣,有的圈閉聚集油氣,有的圈閉只含有水,屬于所謂的“空”圈閉。良好的保存條件:必要的保存條件包括:地殼
17、運動為油氣藏的破壞性不大、巖漿活動對油氣藏的保存沒有影響、水動力沖刷也會破壞油氣藏的保存。36.油氣藏的分類:構造油氣藏;地層油氣藏;巖性油氣藏;水動力油氣藏;復合油氣藏。37.引起油氣藏破壞和再分布的地質因素:地殼運動使出基層不均勻抬升地殼運動使油氣藏整體抬升地殼運動產生一系列斷裂活動巖漿活動使油氣藏遭到破壞38. 構造油氣藏的分類和成因:背斜油氣藏:在構造運動作用下,地層發生褶皺彎曲而形成的背斜圈閉,油氣藏在背斜圈閉中的聚集稱為背斜油氣藏。與褶皺有關的背斜油氣藏;與基底隆起有關的背斜油氣藏、與差異壓實作用有關的背斜油氣藏、地下柔性物質活動有關的背斜油氣藏、與同生斷層有關的背斜油氣藏。斷層油
18、氣藏:是指沿儲集層上傾方向受斷層遮擋作用所形成的圈閉中的油氣聚集。斷層在油氣藏中的作用:封閉作用;通道和破壞作用斷層油氣藏的形成條件:斷層在縱、橫向是封閉的;斷層位于儲集層的上傾方向;在平面上封閉斷層與構造等高線或地層尖滅線。或單獨、或與后一、二者能組成側向封閉的閉合線,即能圈閉出一定的閉合面積。斷層油氣藏的類型:斷層與鼻狀構造組成的圈閉及其油氣藏;彎曲斷層與傾斜地層結合組成的圈閉及其油氣藏;交叉斷層與傾斜地層相結合組成的圈閉及其油氣藏;兩條彎曲斷層相交組成的圈閉及其油氣藏;斷層與傾斜地層巖性尖滅組成的圈閉及其油氣藏;多斷層復雜斷塊油氣藏;逆斷層斷塊油氣藏巖體刺穿油氣藏:由于刺穿巖體接觸遮擋而
19、形成的圈閉,稱巖體刺穿圈閉。巖體刺穿油氣藏則是油氣在巖體刺穿圈閉中的聚集。按刺穿巖體性質不同,可以分為鹽體刺穿、泥火山刺穿、巖漿柱刺穿。裂縫性油氣藏:是指油氣儲集空間和滲透通道主要為裂縫或溶孔(溶洞)的油氣藏。裂縫性油氣藏的特點:常呈塊狀;鉆井過程中經常發生鉆具放空、鉆井液漏失和井噴現象;試井獲得的地層實際滲透率比實驗室測得的滲透率大得多;同一油藏下,不同的油氣井之間產量相差懸殊。39. 地層油氣藏的分類和成因:地層油氣藏:是指油氣聚集在由于地殼升降運動引起地層超覆、沉積間斷或剝蝕風化等形成圈閉中的油氣藏。地層不整合遮擋油氣藏:低層不整合遮擋油氣藏與潛伏剝蝕突起和潛伏剝蝕構造有關。剝蝕突起或剝
20、蝕構造被后來沉積的不滲透地層所覆蓋,就形成了地層不整合遮擋圈閉,油氣在其中聚集就形成了地層遮擋不整合油氣藏。地層超覆油氣藏:地殼的升降運動及其差異性,常可引起海水或湖水的進退。這種水體進退的結果,在地層剖面上表現為“超覆”和“退覆”兩種現象。水進時,沉積范圍不斷擴大,較新沉積層覆蓋了較老地層,原在坳陷邊部的侵蝕面沉積了孔隙性砂巖,后來在其上沉積了不滲透性泥巖,就形成了地層超覆圈閉。油氣在其中的聚集就形成了地層超覆油氣藏。40.巖性油氣藏的分類和成因:巖性油氣藏:油氣聚集在由于沉積條件的改變導致儲集層巖性發生橫向變化而形成的圈閉中,稱為巖性油氣藏。巖性尖滅油氣藏:沉積巖巖性在橫向上變化是一種常見
21、的地質現象,在古海岸線,古三角洲和湖盆的斜坡地帶,常見有砂、泥巖相互交錯分布。當這些砂巖沿上傾方向漸變為不滲透的泥巖時,這些呈楔狀尖滅于泥巖中的砂巖體,就成為巖性尖滅圈閉。砂巖透鏡體油氣藏:它是由透鏡體或不規則狀的砂巖儲集層,周圍被不滲透泥巖所限制,組成圈閉條件而形成油氣藏。生物礁油氣藏:是指礁組合中具有良好孔隙滲透性的儲集巖體被周圍非滲透性巖層和下伏水體聯合封閉而形成的圈閉,油氣聚集其中就形成了生物礁油氣藏。41.水動力圈閉油氣藏:由水動力或與非滲透性巖層聯合封閉,使靜水條件下不能形成圈閉的地方形成聚油氣圈閉,稱為水動力圈閉。其中聚集了油氣就成為水動力圈閉油氣藏。五、石油與天然氣的形成和烴源
22、巖 42.油氣的有機成因說和無機成因說:有機成因說:油氣是地球生物起源之后,在地質歷史發展過程中,由保存在沉積巖中的生物有機質逐步轉化而成。無機成因說:石油和天然氣是在地下深處高溫、高壓條件下由無機物通過化學反應形成。43.油氣的早期和晚期有機成因說:早期有機成因說:石油是由沉積物中的分散有機質在早期成巖作用階段經生物化學和化學作用形成,即石油是在近現代由生物遺留的天然烴類物質簡單分離和聚集形成。晚期有機成因說:有機質在微生物的分解、聚合、縮聚等作用下形成干酪根,晚期再催化、裂解形成石油和天然氣的過程。44.油氣生成的原始物質:沉積有機質,通過沉積作用進入沉積物中并被埋藏下來的那部分有機質。4
23、5.有機質生烴的階段:成巖作用階段:未成熟階段,該階段以低溫、低壓和微生物化學為特點,主要形成生物甲烷氣,后期可生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氣和未熟油。深成作用階段:成熟階段,是干酪根生成油氣的主要階段。準變質作用階段:過成熟階段,該階段埋深大、溫度高,已經形成的輕質液態烴在高溫下繼續裂解成甲烷。46.生油窗:指在催化作用下,有機質大量轉化為石油和天然氣的時期。47.有機質的豐度:生油層中有機質的相對含量。48.干酪根:沉積巖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的酸、堿和非極性有機質溶劑的分散有機質稱為干酪跟。干酪跟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沒有個固定的化學成分,主要有碳、氫、氧和少量硫、氮組成,沒有固定的分之式和結
24、構模型。49.天然氣的成因類型:生物成因氣:在成巖作用階段因微生物的化學作用而形成,化學組成以甲烷為主,含量高于98%,為典型的干氣。油型氣:有機質在深成作用階段熱力作用下以及石油裂解形成,重烴含量大于5%,最高可達4050%,過成熟氣以甲烷為主。煤型氣:是煤系地層有機質在熱演化過程中形成的,重烴含量大于10%,含有非烴成分。無機成因氣:由地殼內部、深海大斷裂、深海沉積物形成,化學組成甲烷占優勢,非烴含量較高。50.烴源巖:指富含有機質能生成并提供工業數量油氣的巖石。51.烴源巖評價的內容:有機質的豐度,常用指標為有機碳、氯仿瀝青、總烴。有機質類型,、型干酪根為主要省油母質,型干酪根為主要生氣
25、源巖。有機質成熟度,CPI值接近1位成熟源巖。有機質轉化指標,總烴與有機碳比值或氯仿瀝青與有機碳比值。52.油源對比的意義:油源對比是依靠地質和地球化學證據,確定石油和烴源巖間成因聯系的工作。通過對比研究可以判斷油氣運移的方向和距離以及油氣的次生變化。從而進一步圈定可靠的油源區,確定勘探目標,有效地指導油氣的勘探和開發工作。六、石油與天然氣運移53.油氣運移:當石油、天然氣受到某種自然動力的驅使在地殼中發生的位移。54.初次運移:將油氣從生油層向附近儲集層中的運移稱為初次運移。55.二次運移:將油氣進入儲集層以后的一切運移稱為二次運移。二次運移既包括了油氣成藏以前油氣在儲集層內的運移,也包括了
26、油氣成藏 由于地質條件的改變所導致的油氣再運移過程。56.潤濕性:流體附著固體的性質,吸附作用。57.地層壓力:地下巖層孔隙流體的壓力,又稱地層流體壓力或孔隙流體壓力。58.折算壓力:指測點相對于某基準面的壓力,等于由測壓點到折算基準面的水柱高度所產生的壓力。59.初次運移的相態:水溶相運移:分子溶液;膠體溶液。游離相運移:油相運移;分子擴散。60.初次運移的方式和通道:油氣初次運移的主要動力是壓力差和濃度差,壓力差包括正常壓實和欠壓實的異常高壓。2 壓實水流模式:正常的壓實作用下,油氣溶解于水中通過孔隙系統被壓實出來。微裂縫排烴模式:在異常高壓的作用下巖石產生微裂縫,通過裂縫排除游離石油或天
27、然氣。3 擴散模式,由濃度差驅動,通過孔隙和裂縫排出烴61.油氣二次運移的相態:石油主要呈游離相,少量氣溶相和水溶相;天然氣主要呈游離相,少量水溶相和擴散相。62.油氣二次運移的通道:縱向上主要為裂縫和斷層,橫向上主要為風化面及儲層的孔隙。63.二次運移的方向、距離及意義:主要方向:盆地中心邊緣或中央隆起帶,深層淺層。距離:橫向上幾米-上百公里,縱向上幾米-幾千米。意義:在沉積盆地中,生油區一般位于凹陷最深處,與其相鄰的斜坡和隆起是二次運移的主要指向,而具體的運移路線又是沿著最小阻力方向,他受儲層的巖性變化、地層不整合以及斷層分布等因素的控制和影響。因此位于凹陷附近的隆起帶及斜坡帶,特別是長期
28、繼承隆起帶中良好儲層往往控制著油氣的初始分布。構造運動可使地層發生褶皺斷裂,改變其原有產狀,引起油氣的再分布。掌握盆地構造現有格局和歷史發展,可以預測油氣的分布區域。七、油氣聚集與油氣藏的形成64.油氣藏形成的基本條件(重復):充足的油氣來源:是物質基礎,油氣來源的豐富程度取決于盆地內烴源巖系的發育程度及有機質的風度、類型和熱演化程度。有利的生儲蓋組合:是形成大型油氣藏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有利的生生儲蓋組合是指生油層中生成的豐富油氣能及時地運移到良好的儲層中,同時蓋層的質量和厚度又能保證運移至儲集層中的油氣不會逸散。有效的圈閉:在有油氣來源地的前提下,并非所有的圈閉都能聚集油氣,有的圈閉聚集
29、油氣,有的圈閉只含有水,屬于所謂的“空”圈閉。良好的保存條件:必要的保存條件包括:地殼運動為油氣藏的破壞性不大、巖漿活動對油氣藏的保存沒有影響、水動力沖刷也會破壞油氣藏的保存。65. 油氣藏的形成過程:基本形成過程:由于油氣水的重力不同,在圈閉中會發生重力分異,當油氣在盆地內形成以后,運移至儲集層的油氣便沿上傾方向向周圍高處的圈閉中運移,由于天然氣的密度最小、粘度也小,在空隙介質中最易流動,所以運移的結果,天然氣必然占據盆地中心周圍最高位置的構造環,而石油則占據其下傾方向位置較低的構造,比較接近盆地的中心。差異聚集過程:在低處的構造圈閉中充滿了天然氣,在高處的構造圈閉中卻充滿著石油。這種現象叫
30、做差異聚集。66. 油氣藏的破壞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導致地殼上升剝蝕,油氣逸散;產生斷層,提供運移通道,破壞油氣藏;導致溢出點抬高或地層傾斜方向變化,形成次生油氣藏。構造抬升:油氣藏的蓋層遭到剝蝕破壞,油藏埋深變淺,石油氧化和生物降解。水動力沖刷:水洗原油,原油變稠變重。67.氣藏與油藏的不同之處:天然氣多源性、多階段性。氣藏對儲層要求低,對蓋層的要求高,油藏與此相反;烴濃度封閉是天然氣蓋層特有的。天然氣分子小、密度小、粘度小、溶解度大、壓縮性和擴散能力強,比油運移的靈活性強,成藏方式多樣。八、油氣聚集與分布單元68.含油氣盆地:凡是地殼上具有統一的地質發展史,發育良好的生儲蓋組合和圈閉條件,
31、并已發現油氣田的沉積盆地,均可稱為含油氣盆地。69.含油氣盆地構造劃分:一級構造:是指根據盆地基底的起伏情況劃分·緣斜坡等。二級構造:是在一級構造范圍內再進一步劃分的凹陷、凸起、長垣。背斜帶和階地等。三級構造:也就是局部構造,是在二級構造范圍內的背斜、向斜和鼻狀構造等。70.油氣田:是指受同一局部構造面積內控制的油藏、氣藏、油氣藏的總和。如果這個局部構造范圍內只有油藏,則稱為油田;如果只有氣藏,則稱為氣田;如果既有油藏又有氣藏,則稱為油氣田。71.油氣聚集帶:油氣田不是孤立存在的,當發現一個油氣田后,經常會在其臨近區域內找到一串新的油氣田。因為這些油氣的運移和聚集是一種區域性的,即運
32、移指向常常受二級構造帶所控制,當這些二級構造帶與油源區連通較好或相聚較近時,隨著油氣源源不斷的供給,整個二級構造帶各局部圈閉都能形成油氣藏,造成油氣田成群成帶的出現,稱為油氣聚集帶。72.油氣田勘探工作的任務和階段劃分:區域勘探:對盆地、拗陷、凹陷及周緣地區,進行區域地質調查,選擇性地進行非地震物、化探和地震概查、普查,以及進行區域探井鉆探,了解烴源巖和生儲蓋組合等基本是由地質情況,圈定有利的含油氣區帶。圈閉預探:對有利的含油氣區帶,進行地震普查、詳查及其它必要的物化探。查明圈閉及其分布,優選有利含油氣的圈閉,進行預探井鉆探,基本查明構造、儲層、蓋層等情況,發現油氣藏并初步了解油氣藏的特征。油氣藏評價勘探:主要是查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解除門市出租合同協議
- 解除合同工程款轉讓協議
- 購買鋼板協議合同協議
- 貨運汽車銷售合同協議
- 設備維保合同協議模板
- 購買廚房房子合同協議
- 購置鋼結構合同協議
- 資金退還協議書模板
- 調節協議書格式
- 2025年大學物理經驗總結試題及答案
- 糧食熏蒸培訓課件
- 《基于Spring Boot的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 砂石場生產線承包合同
- 2024秋國家開放大學《四史通講》形考作業、期末大作業試卷ABC參考答案
- 遼寧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健康照護賽項)理論參考試題及答案
- GB/T 44770-2024智能火電廠技術要求
- 《塑料材質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清單》
- 中國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指南
- 人教版中職數學拓展模塊一:6.1.1復數的相關概念課件
- 街道辦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艦艇損害管制與艦艇損害管制訓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