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先生“八面鋒”_第1頁
永嘉先生“八面鋒”_第2頁
永嘉先生“八面鋒”_第3頁
永嘉先生“八面鋒”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永嘉先生"八面鋒"-歷史論文永嘉先生"八面鋒"隨看”永嘉學派”興起和八面鋒流行,永嘉子弟在考場上所向披靡。南宋一朝,永嘉一隅,居然出了五百多名進士文I李冬君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長期研究宋史,對經(jīng)濟史、文化史有獨到的見解, 著有載舟覆舟:中國古代治亂經(jīng)濟史考察孔子圣化與儒者革命文化的江 山:重讀中國史等"八面受敵",本是蘇軾的讀書法,叫作"每次作一意求之"。以讀史為例, 分列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諸目,如"八面受敵",分別研讀, 恰似”八面出鋒”,各個擊破。蘇軾也就那么一說,而永嘉人

2、便真的去做了。這做,便做出了一種新文體”永嘉體”。那是一種與科舉考試有關的文體, 是為應試準備的。當時,應試之文,稱為"時文";應試之學,為"時學”;應 試即"時務"。"永嘉先生”,以一SB應試寶典八面鋒,而成為”圣之時者” ”所謂"識永嘉文體八面鋒未署1乍者姓名,僅稱”永嘉先生”,那時,永嘉學派的陳傅良和 葉適,被人稱為"永嘉先生",有人就認為,此為傅良所撰,或日葉氏為之,四 庫提要里就是這么說的?;蛉?此乃應試書,專言時務”用于揣摩考題、預擬 程式以及應試作答等,其本意非欲著書,故未署名。然而,該書名

3、乃南宋孝宗欽 定,對臣下而S ;可謂榮耀Z何必回避?本來,書已署名為”永嘉先生”,我們就稱它為”永嘉先生”好了,既然"永 嘉先生"公認為陳傅良和葉適二人的尊稱,我們就認定這書出自他們及其門人之 手,應大致不錯。因此,所謂"永嘉先生"作,我們就當它是永嘉學派的產(chǎn)物好 了???quot;八面鋒"一說,非始于孝宗賜名,之前已有米芾以"八面岀鋒"言書法, 孝宗借"八面出鋒"來回應蘇軾。有皇上賜名,八面鋒就成了應試指南,超 越學派和地域的局限,從一隅之地進入太學,從學派性的"永嘉體”轉化為朝廷 版的&qu

4、ot;乾淳體",普及化為通用文本,而八面開張了。所謂”乾淳”,即南宋孝宗年號”乾道“和”淳熙“的簡稱,乾淳時期,可 以說是南宋最好的時期,不僅政治上寬松,學術上亦寬容,值得一提的,便是"永 嘉學派"的興起。賜名八面鋒,署名"永嘉先生",標志看永嘉學派出現(xiàn), 孝宗皇帝不經(jīng)意地接生了永嘉學派,他用了蘇軾的治學方式和文體樣式來接生, 在"永嘉體"上,打下了蜀學的烙印。孝宗御書歐陽修的蘇軾文集序,又賜 了八面鋒的書名,此舉,既指明了文體運動的方向,又提出了政治錄用的大 綱,非以道學二程,而以自由化的蘇軾,做了士人榜樣。隨S ”永嘉學

5、派”興起和八面鋒流行,永嘉子弟在考場上所向披靡。南 宋一朝,永嘉一隅,居然出了五百多名進士,這當然要算一個奇跡,以至于當時 就有人攻擊一"場屋之權,盡歸三溫人"。"場屋"指考場,"三溫人"指 陳傅良、徐誼、葉適。攻擊者說他們作弊"預說試題,陰通私書",還說他們開后門一”所謂狀元、省元與兩優(yōu)釋褐者,若非其親故,即是其徒”,更說他們的不良文風主導了考場"有葉適進卷、陳傅良待遇集,士人傳用其文,每用即效"。致使進卷待遇集書版被毀,而八面鋒還在流行。本來,永嘉先生是為了救朱褰,而受到了牽連,遭此厄運,不

6、料,朱熹卻說.毀了進卷待遇集是一件好事。制度新學論永嘉學派.四庫全書總目卷十六亦云:永嘉之學遂別為一家。永嘉學派總而言之,由開創(chuàng)者薛季宣以"制度新學“立大體,陳傅良以"永 嘉文體"開文風,葉適則集"制度新學"和"永嘉文體“之大成,并以經(jīng)學打了 永嘉學派的底子。所謂 堆II度新學",即以 堆II度"為體,而盡"事功"之用, 用之于官民兵財",則以"官民"立國體 J兵財”為國用,所以說其學術主張禮樂制度,以求見之事功之效。"制度新學出自葉適陳彥群墓志銘時諸儒方

7、為制度新學,抄記周 官左氏、漢唐官民兵財所以沿革不同者.籌算手畫,旁采眾史,轉相考摩。其說膏液潤美,以為何但捷取科目,實能附之世用,古人之治可以坐致也?!斑@ 一段話里.包含了 '制度新學"的要義。其一.唏I度新學"以周官左氏為本,不以四書為經(jīng);其二,帶度新學'重視漢唐以來官民兵財材之制,而非考究心性義理;其三 制 度新學治學算與史,治國禮與兵,重制度安排,輕天理人欲;其四 制度新 學"有三用,或應試而"捷取科目或經(jīng)世而附之世用” 或治國而致古 人之治".因其能為自用.世用以及國用.而具有通用的厲性和普世的氣質。蕭公權曾經(jīng)說過&q

8、uot;至水心始專就制度以言之,其大旨實有契荊公 °冰心",即葉適,荊公即王安石。蕭公權說永嘉學派從葉適開始才專就制 度以言之",其"八面鋒",是要以王安石為磨刀石才能磨成的。八面鋒中, 多處引用"王荊公曰"具中乍去本便民反以害民"良法多以權貴而沮" 賓 法不得其人則弊"善興利者惟去其害"諸篇,便恰似對荊公變法的總結。永嘉諸子好論制度,所言多針對王安石,蓋因其時程學已將北宋之亡歸咎于"蔡京用王學".而使王學"成為亡國之學",恰如朱熹答張元德書說

9、的"今人只見介甫所言便以為非.排介甫者以為是"."介甫“,即王安石。因 此,閱J度新學",雖從王安石來,卻要與王學"分開。如何分開?住學"好談"兵財",而葉適則于"兵財"前覆以"官民" 二字,欲先立官民"大體,再求兵財"之用,他批評"王學",但求國用而 不顧國體的實用主義,是傷民矣,以此與王學"分開。作為制度學派虞時 住 學已衰.永嘉接踵而來,以第比判地繼承.進行思想接力賽。劃清了與"王學"的界線,還不足以

10、立派,還要與程朱對立,才I總立起來。我們之所以稱葉適為永嘉學派的代表,就因為他能將永嘉之學與程朱理學的差 異,發(fā)展成為學派上的對立。此前永嘉先生,在濂.洛、關、閩之學中,大旨還 在求同,而葉適已然立異,其思想的芒刺.刺穿了理學之皮。異端思想浙學三支,統(tǒng)稱事功之學,又都與朱黑往還。婺學呂祖謙,欲調(diào)和朱、陸.發(fā)起鵝湖之會.而永康陳亮.則為朱褰論敵。此二人者,一以調(diào)和的姿態(tài),與朱褰求同存異;一以挑戰(zhàn)的姿態(tài),與朱褰論戰(zhàn)。然陳亮論戰(zhàn),多從歷史出發(fā),而非以儒之經(jīng)學論,故難以從經(jīng)學上撼動朱熹,被 朱褰一句作賣史讀壞,,了,就打發(fā)了。只有幾個論戰(zhàn)的觀點還在作為一個論戰(zhàn) 的學派,并未立起來。真正使朱褰擔憂的,是

11、為事功之學打了經(jīng)學底子的永嘉學 派。葉之先師,開了永嘉學的規(guī)模格局,而葉適則以經(jīng)學開創(chuàng)獨立學派。朱*嗅出永嘉學派的異味,尤其從葉適S隍,感受到了 "八面鋒的異端氣質。全祖望水心學案序錄說:冰心天資高,放言眨古人多過情,其自曾子.子思而下皆不免'葉適,'眨古£ 自曾子.子思而下皆不免.如此這般, 經(jīng)學的四梁四書怎立?而孔孟之道又從何談起?孔子圣化,由漢儒倡導,孟子圣化,由宋儒發(fā)起,經(jīng)葉適一眨,就反潮流" 了 ,不僅回到孔子,還要回到孔子以前去,不僅要回到孔子的儒教,更要回到孔 子以前的治道,而治道的榜樣,并非孔子,而是周公,而且治道之所在,不在四 書

12、,而在五經(jīng),因此,不是"孔孟之道"而是"周孔之教",代表了治道, 更何況四書諸公,惟孔子尚能言治,其余思、孟,均未從政,皆不足以言治, 故葉適斷言孔子傳曾子,曾子傳子思,必有謬誤",其所謂乍臺國平天下"者 非也!這樣一說,便將四書推翻了。四書是儒學的產(chǎn)物,而六經(jīng)不是, 是儒學之前就有的.因此,儒學對于六經(jīng)沒有專利權。但儒學對六經(jīng)的 解釋,卻擁有壟斷的話語權。葉適沒越出這話語權,可他已童識到儒學并非治道 的源頭,不光儒學的四書不是源頭,連六經(jīng)也不是。六經(jīng)如S水池, 先王治道流入那里,又從那里流岀來.形成諸子百家,儒為其中之一,又分化為 八。葉適曾言及世間有一般魁偉底道理,自不亂于三綱五常,這世上,難道 還有能立于"三綱五常"之外上匕"三綱五常"更高的道理?對此,朱熹追問道,既說不亂三綱五常,又說別是個魁偉底道理.卻是個甚么物事? ”葉適無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