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分析_第1頁
2018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分析_第2頁
2018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分析_第3頁
2018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分析_第4頁
2018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分析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式11專業資料整理一年級上冊教材分析傅堯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一年級新生大部分都有參加幼兒園的培養學習,對一年級教材的內容大部分都有所掌握,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我們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鉆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馭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實際情況(明確哪些內容要詳細講,哪些內容可以略講或者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進行重組教材,以達到最高的教學效率。我想,今天的教材分析讓我們共同探討并明確

2、地把握每個知識點教學的尺度;并向各位老師分享一些知識點的教學方法,而不是聽我在讀教師用書上已有的內容。因此等一下我不再對每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詳細的說明,對于教師用書已經有的教材分析我也不再重復羅嗦,以免浪費大家的時間。我只是在教師用書的基礎上再作一些補充說明。但是強調的是:上課之前必須要認真鉆研教材以及教師用書,特別是教師用書,接下來我們就進入正題。(展示目錄)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九個單元:準備課、位置、1-5 的認識和加減法、 認識圖形(一)、6-10 的認識和加減法、11 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數學活動:數學樂園。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

3、減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豉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課件由示)接下來我就按照教材的順序分單元進行具體的分析。第一單元

4、準備課這個單元分為數一數和比一比兩個部分,我們先來看數一數的教學目標是:(課件由示,不讀,只看)1 .通過數數活動,了解學生數數的水平以及對數數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計數物體個數的基本方法。2 .在比較物品多少的活動中,了解學生對“同樣多” “多”“少”等含義的理解程度以及對比較物體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3 . 了解學生語言表達情況、傾聽能力以及常規習慣,為教師有效把握教學起點做好準備。4.使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并使學生逐步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數一數只有一個課時,主要讓學生有一個數數的概念:如:我們常會數一數家

5、里有多少人,媽媽買了多少個蘋果等等,這就是數數;數物體的個數時,要從1開始,數到最后一個物體時是幾,就是物體的個數。同時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老師們可以看一下教科書2-3頁(課件主題圖),是這部分內容的主題圖:美麗的校園。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可以說他們的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有了質的飛躍,作為開學第一課,作為學習數學的第一課,教材為他們呈現了一幅校園情境圖,向他們介紹校園里的情況,教會他們與老師與同學之間交往,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情操,這是非常有幫助的,在學生觀察圖描述圖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掌握學生數數的情況,而且可以了解學生數數的方法,為正式的教學做準備。接著在教材的第4頁第5頁(課件 4、5頁

6、)給生了 1一10個數,了解學生認數的情況,并且配合由現了相應數量的人物和事物的集合圈,可以使學生很好的感覺到知識前后的聯系,也將數數和認數的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這一教學當中有以下幾點請老師們注意一下。(課件:教學建議)第一:注意培養學生觀察興趣。由于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觀察能力比較有限,有意注意的時間可以說是非常短的,當你由現主題圖的時候,孩子們可能馬上被圖畫以及人物所吸引了。這時,老師不一定要急于讓學生數一數,可以充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先觀察圖中的情境,說一說,然后帶著任務去數一數。在數的時候,引導學生數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老師可以按照圖中事物數量的多少,由少到多引導學生進行數。

7、先數一數圖里國旗有幾面,樓房有幾幢等等。也可以按照方位讓學生數,可以按照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的數,可以先數天空中的小鳥有幾只,或者說遠處的樓房有幾幢等等。其實老師們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經驗,有的老師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件當中逐一由現人和事物,還有老師把學校的背景畫在黑板上,然后用卡紙上繪好的人和事物在黑板上移動,吸引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來數數,學生和老師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充分的數,完成數數的任務,掌握數數的方法。第二: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比如主題當中數量是1的事物,除了國旗以外還有教學樓、教師,數量是2的事物除了單杠、農舍、跳繩的學生,充分利用資源掌握數數的方法。我們有的老師除了讓學生充分的數

8、主題圖當中的事物,還讓學生數身邊的事物,比如數一數教室里的桌椅、門窗、燈管等等。甚至我們還可以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充分的數數。第三:注意結合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數學教學任務之一,始終貫穿整個小學教育之中的。在教材當中沒有單獨的內容進行教學,都是與數學教育相結合進行教育的。在這一幅主題圖中由現了國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向老師敬禮是教育學生要有禮貌,由現垃圾筒用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學生討論問題的情境可以用來培養合作的意識。老師們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總之,這部分內容看起來簡單但非常重要,對以后進行正式教學是非常有幫助的。老師應該了解每個學生數數

9、認數的情況,不僅要知道學生是否能進行口頭的數數,而且還要了解每個學生能否正確的數由物體的個數來。但是準備課就是準備課,雖然在這里教材給生了110個數,如果學生不能全部的認識它們,也不能很好的數數時老師也不能拔高要求,因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還要正式教學這些內容的。接下來我們看一下比一比這部分知識,(課件比一比)學生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和具體呈現,使學生直觀的看到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掌握一一對應的比多少的方法。首先教材設置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引由學習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一個童話的故事情境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相信

10、很多小朋友對三只小豬蓋房子這個故事已經非常熟悉了,教材就接著這個故事設計了生動的情節,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引導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到學習當中來。教材運用有情節的素材,小兔與搬磚的比較,小豬與所扛木頭的比較,使學生直觀的看到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也使學生直觀的看到如何用這種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來比多少。這部分教材還提供充分的教學資源。(課件石桌)比如一張石桌,兩條小魚,三個蘋果,四個葫蘿卜,四只矮凳和五朵喇叭花。教材還給生了一個問題,圖中還可以比什么?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充分地比較,讓學生感知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教科書第 7頁安排了兩個“做一做”,(課件第 1題)第一題是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直觀

11、的進行比較,(課件第 2題)第2題也是通過實際操作來比較物體的多少,左邊兩個學生是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而右邊兩個學生可能是直接看由來的,也可能是通過數數數由來的。教材這樣呈現是提示老師在比較的時候學生可能有多種方法,老師不必強求一定要用哪種方法來比較,只要是正確的比較就可以了。教科書第8頁的第 3題,(課件公雞鴨)是屬于比多少的變式練習,公雞和鴨子首尾對齊,但只數不同。學生不能直觀地通過一樣長來比較數量,要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一只公雞和一只鴨子用虛線連起來;或者通過“數”的方法,直接數由各種動物的數量來比較,都是可以的。后面的第4題則可以教會學生利用圈一圈的方式去一一對應,這樣很容一判斷由誰比

12、較多。這兩題一道是在少的后面畫勾,一道是在多的后面畫勾,這也是學生因為慣性思維容易由錯的點,教師要注意把握。第二單元 位置(課件演示)教材內容“上下” “前后” “左右”。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課件演示)三對方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觸,“上下” “前后的方位兒童基本上已建立起來了(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6歲能完全正確地辨別 “上下” “前后”),所以我們先認識,并且把它們安排在一個例題中,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盡量放手讓學生獨立辨別,但是對于表達 “上、下” “前、后”這些位置關系的時候,要注意語言的規范。(課件演示) 而左右相對于前兩對方位難一些,所以后認識,并且專門安排一個例題進行教學

13、。兒童辨別“左、右”有自己的認知特點和規律。有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判斷左、右的根據是身體的左、右兩半,后來有人證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絕對優勢作用的不是身體,而是手。也就是說,兒童建立左、右的過程是: 先將左、 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聯系,然后再與自己身體的兩邊對應起來,最后以自身為標準來進行判斷。教材教學左、右概念時,就是按這樣的順序來編排的。讓老師背對著學生,學生模仿老師舉右手,再讓學生想一想左、右兩只手的習慣性分工,將左、右與自己的左、右手對應起來,再通過“做一做”第 1題,初步感知身體的左、右。再通過練習二的第1題,讓學生以自身為中心確定物體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不涉及左右的相對性。

14、去掉了,一方面是因為有一定的難度(兒童一般在 7歲左右,不僅能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而且也能以別人為標準辨別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這方面的原因,教學中老是糾纏以誰為標準。(課件演示)將左右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舉由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車輛、行人靠右行、少先 隊員敬禮用右手等。加深對左右的認識。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這單元分 3部分:15各數的認識;力口、減法的含義及 計算;0的認識。教學建議: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 15各數的認識。它的教學主要從: 基數含義;認、讀、寫數;數的順序;大小比較;序數含義;組成。這六個方面進行的。下面我就各個點進行講解。1.15各數的基數含義及認、

15、讀。(展示課本圖片)教科書第 1415頁,主題圖的教學有兩部分內容:數數和認數。建議都讓學生通過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尤其是3和4的教學,讓學生跟著老師用小棒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使學生初步看到三角形有3條邊,正方形有4條邊。2.1 5各數的順序。(展示課本圖片)教科書第 16頁:主要讓學生通過操作直觀感知:在前一個數上添上1就得到下一個數。我覺得每間學校的資源都有所不同,大家也不必限于用計數器和現成的點子圖,撥計數器的珠子可換成擺水貼教具等等,沒有現成的點子圖就徒手畫圓也行。只要將5個數的點子圖同時呈現在黑板上,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15各數的順序就行了。1.1 5各數的書寫。(展示課本

16、圖片)書寫是這個單元的重點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懂范例,根據教材虛線箭頭的方式教會學生從哪里起筆,在哪里拐彎,在哪里停筆以及每個數字在格中的布局,可以讓學生先書空,再描紅,最后再獨立書寫。1.2 5各數的大小比較。(展示課本圖片)WOR/式這也是單元的重點之一是:讓學生初步建立符號感。因此在這里要重點解決“=” ">” “V”的含義以及能用詞語 (等于、大于、小于)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通過之前學習的一一對應的方法知道:猴子和桃子同樣多,猴子比香蕉多,猴子比雪梨少,從而引生3=3、3>2、3V4,介紹如何用數學符號“=” ">” “V”來表示數的大小的

17、比較結果。記這些比較的符號時,教師可以自己編一些簡單易記的口訣幫助學生記憶抽象數學符號的名稱。5 .第幾。(展示課本圖片)教材通過買票排隊的的情境讓學生感知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借助圖下方的文字對比自然數的基數意義與序數意義,有利于讓學生辨析,理解。這里我提點一下的就是:除了利用“排隊買票”來教學第幾之外,還可以用自己班的學生排隊來學習第幾。豎著排的時候是第幾,橫著排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從左數起,誰排在第幾,從右數起,誰排在第幾等等。之前我們已經在第二單元學習過左右的知識,在這里可以再次鞏固,注意判斷左右的標準是以觀察者自身的左右為標準。6 .分與合(數的組成)。(展示課本圖片)數的組成對于計算加減

18、法非常有用,用數的組成來計算加法,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來計算減法,又快又不容易由錯。因此要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理解數的分成,而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本選取的兩個例子都非常的巧妙,利用把向日葵分到兩個筐里以及把玉米分到兩個盤子里,既符合了主題的情境,又巧妙的規避了把所有的物品放在其中一個容器里,由現分成 0和幾這樣的情況。P23的練習中有 2到題目是需要特別注意的,第一題將左右和自然數的兩個含義這兩個知識點綜合在一起練習,全面的考察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一問小鳥飛走,為后面學習減法做了鋪墊。第二題變換了題目的呈現方式,幫助學生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的含義,學生需要先理解題目的順序,才能正

19、確回答下面的問題。加減法的初步認識(演示課件)教材在這部分教學時特別加強了加減法含義的教學,首先是從“小丑圖”這一具體情境入手,直觀的讓學生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然后,在小丑圖下面用表示“合并”或“去掉”的點子圖,幫助學生經歷具體到初步抽象的過程。最后,在給由加法和減法算式讓學生認識。(翻頁 PPT在例題后面的做一做中,教材提由了“看圖說一說算式表示的含義。”這一要求,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加減法含義的認識。我們在教學加法和減法意義的過程中,多用手勢表示合并、去掉其中一部分的過程。3.加減法的計算。(演示課件)計算加、減法,教材的編排體現了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比如在計算 3+2=?時,教材呈現了 3個小學

20、生的 3中不同方法,一個是點著數12345, 一個是從 3接著往后數2個數,還有一個學生利用數的組成3和2可以組成 5,3 種算法體現了學生不同的思維水平,這些都是好的,寶貴的,可以利用的。減法也是呈現了2種不同的算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管學生使用哪種算法,教師都應該予以肯定,使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都在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當然,一般說來,用數的組成來計算加法,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來計算減法,又快又不容易由錯。我們在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引導學生學習較優化的算法,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另外一個要強調的是:從這里開始要盡量訓練學生用3句話簡單表述圖意。(兩句說條件,一句說問題)0

21、的認識和有關 0的加減法 (演示課件)這里重點解決兩個問題: 0表示沒有,通過小猴子把兩個桃子吃光,說明沒有可以用0表示。0還表示起點,并通過直尺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數的順序。小精靈提生的“你在哪兒還見到過0”讓學生結合生活實例體會0的不同含義,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的能力。(演示課件)教材為了說明與0相關計算的算理,還利用小鳥飛走,兩片荷葉上的青蛙總和以及學生的思考來幫助學生理解。最后,我們來看本單元后面的整理與復習,教材在大的單元后面都設置了整理與復習環節,指導學生全面、系統的復習單元知識點。這里第一題將數數、基數含義與比較數的大小進行了復習。第二題復習了5以內數的組成。第三題則是要求學生

22、自己對5以內所有的加減法算式進行系統整理,讓學生發現算式排列的規律,同時,第2個問還對計算速度提由了要求。第四單元認識圖形(一)(演示課件)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 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為了分散難點,這一單元只安排了立體圖形的認識,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在物體的分類活動中初步認識四個立體圖形。而是會用同樣的立體圖形進行拼組;三是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1 .認識立體圖形的時候,每種圖形都經歷了實物圖、模型圖和圖形名稱三個層次。因此在課前教師要做好模型學具準備工作,學生方面則是讓他們親自動手收集自己身邊的物體(如牙膏盒、魔方、易拉罐、小皮球等),使學

23、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充足的動手操作工具。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物體的形狀。還可以通過推一推、滾一滾、轉一轉、搭一搭等活動,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充分感知各種物體的特征,如圓柱、球很容易滾動,球還可能在地面上轉動,而長方體、 正方體不易滾動,只能推動。拼搭活動也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是若干個相同的幾何體拼擺,初步建立圖形之間的關系,鞏固對立體圖形特征的認識。第二個層次是通過“看誰搭得又穩又高(所有積木都要用上)”活動,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這是教材中第一次由現解決問題的內容,教材以“知道了什么”、“怎樣搭呢? ” “看誰

24、搭得高”梳理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的思路。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單元有六部分內容:“ 6和7 (包括解決問題) ” “ 8和9 (包括解決問題)” “10” “連加、連減” “加減混合”。(演示課件)6、7關于數的概念認識部分延續了15的認識的方法,先是通過主題圖引由具體的數量,然后抽象由點子圖,認識數字,用小棒擺一擺,認識順序,大小,書寫,分解與組合。這一系列的流程豐富了數概念的內涵,也給學生提供了經歷數概念形成過程的情境和機會,讓學生有條件在現實背景中抽象由數的概念,形成相應的數感。(演示課件)6、7的加減法這部分首次教學一圖兩式的知識。建議在教過程中多讓學生通過操作學具:邊擺

25、邊說,來理解用一幅圖表示兩個算式的知識。尤其是多用手勢表示去掉左邊,剩右邊等。(演示課件)6、7的加減法這一部分還首次教學帶大括號的用數學的知識。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給學生清楚的介紹“大括號”和問號的作用,然后按照課本提供的“圖里有什么” “怎樣解答” “解答正確嗎”讓學生繼續體會體會解決問題的步驟。在具體方法的指導上,老師可以告訴學生:首先觀察圖中問號是在“大括號”的上面還是下面,問號在下面表示把左右兩部分合起來是多少,要用加法來計算。問號在上面的話,觀察大括號下面的左右兩邊的總數是多少,求左邊部分或者右邊部分,根據“整體部分=另一部分”,都用減法計算。簡單來說就是:問下邊用加法;問

26、左邊,減右邊;問右邊減左邊。(演示課件)這里我們來看一個學生的易錯題,在看圖列式時,已知總體求部分的教學。由于圖中兩部分的數目都可以數由來,所以學生列由加法算式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師不應該斷然否定,可以先請學生依次說一說這張圖提供了什么信息,問題是什么,然后逐步幫助學生理清圖中的條件和 問題,明確這類問題應用什么方法解決,從而達到學生正確 列式計算的目的。8、9的加減法。(演示課件)8、9數的概念學習跟6、7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數的組成部分略有提高,我們從做一做的這道練習可以看到由現了變式。(演示課件)在加減法的教學中,第一次由現一圖四式。學生通過具體學具計算兩道加法算式和相應的減法算式,再利用

27、抽象的小方塊圖示計算兩道加法算式和相應的減法算式。在教學時,老師要引導學生抽象由4道算式的 3個數字,讓學生明白用這3個數字就可以寫由4道算式。并且在一圖四式的學習中掌握想加算減的方法。(演示課件)10的認識和加減法中,將數的組成跟“一圖四式”合并在一起編排,這樣更利于學生理解利用數的組成進行計算,并且,因為之前學生已經有了“兩個數相加時,調換兩個數的位置,得數一樣 ”的認識,教材只在第一次由現了兩個加法算式,后面都只由現一個加法算式,由“一圖四式”過渡到了 “一圖三式”,是減法之間的關系更突生,也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演示課件)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教科書第65、67頁,通過生活情境引入,

28、讓學生知道生活中這樣的問題可以用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來解決,并會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學時老師可以把注意課件或者圖片要分層次由現,體現連續變化。(演示課件)本單元后面也設置了整理和復習內容,在10以內的加法表和減法表中,下面都提由了 “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說由得數” 的要求,表明教材要求在單元學習結束時,學生應達到見到算式就得說由得數的熟練水平。第六單元 1120各數的認識(演示課件)一、教學內容:兩部分內容:1120各數的認識1120的加減法解決問題。三、教材說明:(演示課件)1120的各數的認識這一部分的學習,是按照數數、數的順序、比大小,序數、讀寫數以及組成這樣的順序來完成的。(演示課件) 教

29、科書 73頁的主題圖,利用學生熟悉的學具及水果卡片引入,一方面提示教師通過讓學生數由某種數量超過10個的學具,得到1120的某個數據,為接下來的教學提供話題,另一方面,可供學生學習數數之后進行練習使用。(演示課件)教學數數時,先讓學生數由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著數到 20根,也就是數由另外的10根單根的小棒把這10根再捆成一捆 :突生把“十”作為計數單位,使學生不僅能在 10的基礎上一個一個地數到20,并且直觀地了解1120各數都是由 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這可以為進一步學習數的讀法和寫法做準備。數的讀法的教學是在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在用小棒擺由數后要讀生來,10 根小棒一捆,就是1

30、個十,讀“十”再有幾根小棒,與前面的一捆放在一起就是十幾:兩捆小棒就是二十。(演示課件)數序的教學采用了直尺來輔助,有助于學生理解 20以內的順序和大小,通過某個數的“前一個”或者“后一個”是幾的問題,強化對數序的認識。(演示課件)例3的教學采用小棒圖和帶數位的計數器對照的方式,使學生初步認識個位和十位,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寫數教學,這樣安排既給了學生以直觀上的支持,又突生了 “十位上的數表示幾個十,個位上的數表示幾個一”的位值意義。(演示課件)并且,教材在后面的練習中還提供了豐富的數數素材,讓學生除了一個一個的數,還可以2個2個的數,5個5個的數。還利用成包、成捆、成盒這樣的單位,讓學生加深對

31、“十”作為一個計數單位的體會。(演示課件)1120的加減法, 可以分成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個層次是10加幾以及相應的減法,第二個層次是十幾加幾及相應的減法。(演示課件)在教學10加幾時,教材利用一捆和 3根小棒,讓學生既學習了加減法,也看到了加減法之間的聯系,為后面學習用湊十法計算加法和用加法計算減法提供了幫助。而這里十幾加減幾的計算,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而且目前接觸到的計算都比較簡單,不要求學生能夠進行熟練的計算。例6的解決問題,除了讓學生繼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還教會了學生理解“畫圖示意”是幫助理解題意的重要手段、數數是一種有效的解題策略,豉勵學生靈活運用自己能理解的

32、方法解決問題。數學樂園(演示課件)“數學樂園”以“下棋”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調用已學28專業資料整理的數學知識和經驗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合作和交流能力。游戲中一共有23個題目,包含了前6個單元所學的內容:數的認識(數數、數的組成、 比大小、數的順序、基數和序數意義、認讀寫)及加減法計算,“圖形與幾何”。教師在帶領學生回顧之前所學內容的時候,因為內容多,文字信息量大,對老師的課堂監控能力提由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課前應該對這23道題目做好細致的分析,預估學生可能由現的錯誤及問題。在教學一開始就制訂好游戲的規則,并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的對學生遇到的難題做好解答或引導工作。第七單

33、元認識鐘表(演示課件)這一單元包括兩部分內容:讓學生認識鐘面(分針和時針)和電子表;認識整時。教材P84通過媽媽叫女兒起床的情境圖,呈現了一個 時的鐘面,并表明了時針與分針,床頭柜上還有一個電子表顯示7時,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鐘面并認識整時。在主題圖下方,有3個鐘面,對應有中文及電子表表示時刻,通過小精靈問題的引導觀察,使學生學會認整時。三點注意:(演示課件)一是:此時還沒有學習24時計時法,我們在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用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語來表述,比如課本 P85的“做一做”練習,通過小明的一天呈現了一天上午、下午、晚上不同的時段,學生在表述時間的時候可以帶上這些詞語。問題小明9時在干什么,引導學生發

34、現9時由現了 2次,了解鐘表上的時針一天要轉兩圈,了解一天有24個小時。這里還有一點需要學生注意的是6時跟12時,他們在鐘面上表示的比較特別,要引導學生了解它的特點。二是:關于時間的寫法,根據新聞由版署的規定不能再寫居中的“比號”,要寫在下部的“冒號”,這里我們注意一下就可以了,不用向學生做說明。三是:注意接近整時的練習。(演示課件)課本P87的第6題,為了深化學生對整時的認識,降低將來”認識幾時幾分”的難度,教材特意安排了說“幾時過一點兒”“快到幾時了”這樣接近整時的聯系,這類題目也是學生比較容易錯的,所以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感受或是演示時間變化的過程。2個教學建議:1 .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認識時間。因為時間不具有直觀、形象性,所以要把時間的認識與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才比較容易掌握。例如,讓學生在課前調查一下自己身邊的父母、叔叔、阿姨的上下班時間,或者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調查一下周圍的商店、郵局、醫院的開門關門時間,在課上說一說,使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