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_第1頁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_第2頁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_第3頁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_第4頁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九年級語文(上)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借助注釋,同學互助,疏通文意。3學習抓住特點有層次地寫景的方法。4. 理解作者抒發的情感。教學重點、難點: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1導入: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所以古代的讀書人都喜歡游山玩水,而且把游山玩水看作是修身養性、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游山玩水呢?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那就是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的富春江!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投影一組富春江風光圖片)。我還為大家請了一位導游吳均,下面就讓我們背起智慧的行囊,緊跟吳均的腳步,走進文章與朱元思書,去領略富春江的美麗風光。【設計理由】

2、:本單元為文言文單元。若都是從朗讀、字詞句的解釋、翻譯等舊的模式入手,學生難免有厭倦情緒。設計新的學習方式能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而本文為一篇文辭、景情俱佳的美文,選用旅游的方式契合學習的需要。2.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解題3.你讀準了嗎 ? (指名讀、齊讀) 水皆縹( pio )碧 急湍( tun )甚箭 互相軒邈( xun mio ) 泠泠( líng )作響 嚶嚶 ( yng )成韻 千轉( zhuàn )不窮 鳶( yun )飛戾( lì )天 窺( ku )谷忘反 4.解題: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與”是“給”的意思,“書”指“信

3、”,但現在看到的已不是完整的信件。由于文中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的優美風光,歷來被人們當做獨立成篇的山水佳作來欣賞。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5. 指導朗讀,挑戰大師俗話說得好:“三分文章七分讀”,寫景美文需要我們好好吟誦。現在請大家聽錄音,注意字音、節奏、語速和語調。大師的朗讀,可謂魅力無窮啊!請大家自己試著把文章朗讀一遍,要求讀得正確、流利。稍后請同學來展示。請2-3名同學來挑戰大師。指導朗讀大家基本上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但要讀好一篇文章,還要注意幾點:第一,注意重音。比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該落在“箭”“奔”兩個字上。第二,注意節奏。文中多用四言,以“二二”節拍為主,又間以六言

4、,如“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我們要讀得抑揚頓挫,讀出節奏。第三,注意語速應該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第四,注意情感要讀出由衷贊嘆、無比向往之情。學生根據屏幕上的提示,自由朗讀這些句子,看誰讀得好。再齊讀課文,帶著“樂山水”之心去讀,努力讀出最佳效果。【設計理由】:文言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朗朗書聲中感受古文獨特之美,是學生學習的途徑之一。與朱元思書句式整齊中略有變化,讀來朗朗上口。情隨景變,情由景生,不同的語氣體現了作者陶醉自然留戀山水的怡然心情和鄙棄名利的思想。而借助錄音朗誦首先從聽覺上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然后在品味中感知朗讀技巧;在贊嘆中發現朗讀字音的錯誤,最后在躍躍欲

5、試中挑戰他人,獲得勝利的自信。四、對照注釋,疏通文意6.過渡:聽著你們的朗讀,老師都有點陶醉了。但是學習文言文不僅要會讀文章,還要能讀懂文章。下面,我們來疏通文意。先請大家看一張“小卡片”(投影),上面積累了這一課的重點詞語(教師適當講解)。7. 這是一篇美文,所以要求大家用散文化的語言來翻譯文章。散文化的語言有什么特點呢?清新、自然、流暢、簡潔,富有抒情味和感染力。老師以第一段為例示范一下。第一段可以這樣翻譯:風停了,煙霧都消散了,高爽晴空一塵不染,與青青遠山融為一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觀賞景物。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6、8請大家對照注釋,同桌的兩個人合作翻譯第二段。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問老師或同學。屏幕上還補充了一些注釋,供大家參考(教師巡視酌情指導)。9. 請幾位同學來翻譯第二段,翻譯中遇到的問題,全班同學幫助解決。第一位同學翻譯到“猛浪若奔”。第二位同學翻譯到“千百成峰”。 第三位同學翻譯到 “猿則百叫無絕”。第四位同學翻譯到最后。10.大家再讀一讀投影上的譯文,比照一下自己哪兒翻譯得好,那兒要改進。【設計理由】:將詩或小短文改成一篇散文是我們在教學中常見的做法,這既訓練了學生翻譯的能力,有能在連詞擴句中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和遣詞造句的能力,掌握寫景古文的翻譯方法,從中感受與朱元思書那如山水畫般的悠遠意境。五、

7、望景生文11. 同學們已經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下面老師給大家提供一組圖片,請看圖片聯想文中的語句。教師出示與以下“課文內容”相契合的圖片:風煙俱盡 ,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泠泠作響。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設計理由】:學生看圖片聯想文中的語句,共同領略富春江的美麗風光,便于更好地領會課文。六、研讀課文,神游佳境12.過渡:同學們,照片能拍攝出美麗的外形,而文字的魅力則在于它不僅能再現外形之美,而且能向展示事物獨特的神韻,催人遐想。下面,我們來研讀課文。明確要求:讓我們先總覽一下富春江的勝景。

8、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文,思考:第一段中哪個詞概括了富春江景物的特征?全文是什么結構?13. 既然“奇山異水”是景物的總特征,那么山“奇”在哪兒,水又“異”在何處呢?讓我們跟隨導游去賞水! 請大家品讀第二段中描寫“水”的句子,說說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寫水之“異”的。14.交流。15.提示:作者分兩個層次來寫水。第一層寫水的靜態。作者抓住“縹碧”的特點,寫江水之色,“千丈見底”寫江水之清,“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江水之凈。這一層突出水“清澈”的特點。第二層寫水的動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夸張和比喻的手法,突出江水奔騰的氣勢。這樣動靜結合,多角度 、有層次地寫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靜

9、態美和氣勢磅礴的動態美,突出地表現了水之“異”。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寫水的部分。16. 接下來我們隨導游去游山。請品讀描寫“山”的部分,思考:作者是分幾個層次來寫山的?是從哪些角度寫山之“奇”的?交流,明確:作者是分四個層次來寫“山”的。第一層,從形狀的角度寫山勢之奇,奇在那兒呢?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仿佛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它們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齊讀這一層。第二層, 從聲音的角度寫山之奇。你聽,清泉的吟唱,好鳥的歡歌,知了的鳴叫,猿猴的啼鳴,這些聲音匯成了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了一個熱鬧、和諧、歡樂、詳和的世界。大家肯定會問,作者寫山為

10、什么要寫這些聲音呢?所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作者寫山中的各種聲音,表面看來熱鬧異常,實際卻是以鬧寫靜,顯示出山深無人的幽靜。用大自然的幽靜安閑與世俗社會的喧鬧繁雜作對比。為下一層寫感受做鋪墊。朗讀第二層。第三層,通過人的感受寫山,突出山的魅力無窮。(齊讀對偶句)第四層,從明暗的角度寫山林中“在晝猶昏” 、“有時見日”的神奇景象。總之,這一部分緊扣一個“奇”字,多角度、有層次地寫山之奇。17.小結:以上我們在神游山川之美的同時,也了解了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有層次地寫景的方法。【設計理由】: 這里用“移步換景”閱讀法。富春江的美主要集中在奇山異水上,老師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抓住這兩方面的精彩鏡頭

11、來感受,閱讀量小,教學要求指向明確,學生容易把握。也正因為前一環節的氛圍設置,給了學生結合文本與圖片自由馳騁的空間,學生的聯想、大門的想像能及時、充分被打開,真正全身心沉浸到想像的王國,在洗練的文字中撲捉難以言說的“異”與“奇”。這一學習起到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的作用。七、反復品味,體會情感18同學們,優秀的詩文歷來都講究情景交融。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句很少。那么,作者寄寓在山水間的感情是怎樣的呢?為了幫助大家理解作者的情感,觸摸他的靈魂深處,我為大家鏈接了一段資料:吳均(469-520):字叔庠(xiáng) ,南朝梁代文學家。出身寒微,有才學。官至奉朝請(

12、一種閑職文官)。為人耿直,因私撰齊春秋,并如實記錄了齊、梁間的歷史,梁武帝蕭衍“惡其實錄”,焚其書稿,免其官職。后奉詔撰通史,未成而卒。他的詩文清新秀逸,工于描山狀水,時稱“吳均體”。今存詩一百三十余首,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憤懣抑郁之情,或表現作者回歸自然的歡愉(向往自然),遠離名利追逐的超然心境(鄙棄功名利祿、厭棄塵俗) 。19. 作者在描繪“奇山異水”的景色時,插入了兩個寫感受的句子,是哪兩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20.意思是說,優美的山水,足以使熱心事務、期盼仕途騰達的人也產生隱居之心。 這不僅從側面襯托了“奇山異水”的巨大魅力,而且還流露了作者的情感。表達

13、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明確:對大自然的向往,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21.讀到這里,老師不禁被吳均駕御文字的超凡脫俗的功底所折服。文中描寫的景美、情美,文章的結構美、語言更美,真可謂“如詩如畫”。 請大家美讀課文。【設計理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情是大自然之所以生動之所以有恒久生命力的因素之一,有心靈的慰藉,有悅目的怡情,有淡然的超脫走進作者,觸摸他的靈魂深處,才能真正走進文本,讀懂文本。因此提供背景資料,討論辨析,才能有助于學生弄清作者思想動態。八、布置作業22.結束語:同學們,今天的旅行有不少收獲吧!我們既飽覽了“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江美景,又結交了熱

14、愛自然、厭棄塵俗的朋友吳均,還學到了抓住特點多角度、有層次地寫景的方法。同學們,我們的富春江之行就要結束了,也許走得匆匆,看得匆匆,如果你覺得還不夠盡興,那么有機會就去看一看吧!23.布置作業1背誦課文。2運用你學到的寫景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寫景片斷。教學反思:本單元為文言文單元。若都是從朗讀、字詞句的解釋、翻譯等舊的模式入手,學生難免有厭倦情緒。設計新的學習方式能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而本文為一篇文辭、景情俱佳的美文,于是,我把學習本文比擬成和學生在吳均導游的帶領下去富春江旅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文言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朗朗書聲中感受古文獨特之美,是學生學習的途徑之一。本文句式整齊中

15、略有變化,讀來朗朗上口。情隨景變,情由景生,不同的語氣體現了作者陶醉自然留戀山水的怡然心情和鄙棄名利的思想。而借助錄音朗誦首先從聽覺上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然后在品味中感知朗讀技巧;在贊嘆中發現朗讀字音的錯誤,最后在躍躍欲試中挑戰他人,獲得了自信。將詩或小短文改成散文是我們在教學中常見的做法,這既訓練了學生翻譯的能力,又能在連詞擴句中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和遣詞造句的能力,掌握了寫景古文的翻譯方法,還從中感受了本文那如山水畫般的悠遠意境。富春江的美主要集中在奇山異水上。本節課我一改尋常的“整體感知”閱讀法,用“移步換景”閱讀法,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抓住這兩方面的精彩鏡頭來感受。閱讀量小,教學要求指向明確,學生容易把握。也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