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綠化測量方案_第1頁
園林綠化測量方案_第2頁
園林綠化測量方案_第3頁
園林綠化測量方案_第4頁
園林綠化測量方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施工測量方案第一章工程概況工程概況:青龍湖森林公園位于房山區東北部青龍湖鎮,毗鄰青龍湖一期,涉及北車 營、坨里、水峪、辛開口、口頭、石梯、焦各莊、沙窩八個村鎮。總占地面積 7051.5 畝。項目范圍內地形變化較多,地貌類型較一期更為豐富,東部靠近青龍湖部 分,地勢平坦;北部為淺山丘陵,溝壑縱橫;西北接近山地,坡度陡峭;大石 河西部地塊則廣袤開闊,與河、山相接,眾多地形種類層疊交錯。包括了丘 陵、ss大石河河谷、自然山體和平原地區,能夠體現較完整的自然山水地貌特 征并實現區域的整體生態保護和撫育。區域內大部分地區植被情況良好,山體中上部林地類型主要為針葉林,側 柏較多,海拔最高的西北部山體植被群

2、落為灌木林地,山體中下部以混交林和 闊葉林為主,主要樹種為側柏、火炬樹,另有經濟作物如葡萄、桃樹、梨樹 等;西部地塊地表植被大部分為玉米等農作物。按照生態營林、規模創景的建園思路,公園以綠化、基礎設施建設為主, 打造三區一園的景觀格局。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青龍湖森林公園的 生態及景觀系統,使之空間形態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全面。本標段為2標段,面積1294.6畝,為陡坡山林撫育區。位于辛開口村北 側,東臨辛北路,以辛開口村地塊為主,帶有部分北車營村地塊。地塊邊界有 兩條鐵路,其中一條已廢棄不用;場地內有一定數量的建筑設施。此地塊現狀 植物以灌木、地被居多,丘陵坡度稍大,連綿起伏,互相掩映,

3、適宜著力打造 色葉林帶區域,同時增設游覽步道,設置自然野趣的游憩及科普空間,豐富游 賞體驗。第二章編制依據、范圍一、編制依據: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CH2001-92GB50026-2007工程測量規范城市測量規范CJJT8-2011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8-2009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8二、編制范圍:本標段主要工程為二級瀝青路、二級礫石路、三級青石板路、毛石擋墻、木 棧道、二級服務中心、瞭望塔、場地鋪裝、水系、綠化等分部工程。第三章測量部署一、測量人員組織機構項目部組建以總工(技術負責人)為總負責人,專業測

4、量工程師為負責人, 各施工隊成立現場測量小組的管理模式,用來保證控制測量和施工測量的測量 放樣。二、測量儀器的配備本標段工程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工程及附屬工程。測量要求精 度高,測量誤差應嚴格控制在規范允許偏差范圍內,采用全站儀和水準儀作為 主要測量控制儀器,配備的主要儀器如下:測量工具儀器廠家型號精度單位數量GPS華測I602秒級臺1全站儀南方RTS6322秒級臺1水準儀博飛± 1mm臺10鋼卷尺長城50m把2鋼卷尺長城5m把15塔尺把10三、測量工作基本要求1. 施測原則1) 嚴格執行測量規范;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 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軸

5、線的定位放線。2) 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 核的工作方法。3) 定位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4) 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 到省工省時省費用。5) 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 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2. 準備工作學習設計文件和相應的技術標準,全面了解設計意圖,認真熟悉與審核圖紙。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計說明的學習,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標,其次了解現場測量坐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四、測量工藝流程接

6、收控制點報監理、業主審現場施工測量項目部、作業區報監理、業主審核復測合格后進入下道工序施工第四章施工測量方法一、控制測量1 .平面控制系統的建立1)開工前,對業主或設計部門提供的施工區平面控制起始坐標點(應不少于二個點)采用全站儀按多邊形導線網或四等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和精度指標進行聯測復核(此項測量工作進行時,最好與專業監理工程師聯合測量以避免增加不 必要的外業工作量)。若發現標志不足、不穩妥、被移位或精度不符合要求時, 將進行補測、加固、移設或重新測校,并通知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聯測點復 核完成并經內業平差計算,測量精度指標達到相應的技術要求后,按工程監理 部規定報表格式填寫聯測復檢成果報告

7、,報送工程監理部專業測量監理工程師 和項目總監簽認,否則不得進行后序測量工作。2)起始平面控制坐標網點經聯測復核合格并經工程監理部簽認后即可進行 平面控制坐標點加密測量。a.加密控制網的布設形式及布點埋石:鑒于該工程的特點,其加密平面控制網的布設在道路中線。b.平面控制點加密導線測量采用全站儀,按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規范中精密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和精度指標進行。c.平面控制加密導線點外業測量完成,并經內業計算滿足技術要求后,應填寫測量成果報驗單,連同加密導線計算表一同報送工程監理部專業監理工程師簽證,如監理工程師提出疑議和要求對加密導線進行復核,應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測量設備和

8、相關測量人員。d.經工程監理簽認的測量成果即可作為測量放線的依據,否則應進行補測或重測,并重新進行報驗。e.在工程施工中,應定期對所布設的加密控制網進行復測,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點的位移變形而影響施工放線的質量及精度,復測結果應形成文字資料,報送工程監理部。2 .高程控制系統的建立1) 對業主或設計部門提供水準基點(不應少于2 個點) 進行水準聯測復核,測量水準基點時采用S1 型精密水準儀配水準尺,按三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行,復核測量結果報送監理部簽認(此項工作在外業作業時,亦應請專業監理工程師到場監督)。2) 水準點加密測量水準路線的確定按點埋石:在標段施工區間范圍內,沿線路兩側的穩定位

9、置埋水準點標志樁并與業主或設計部門提供的水準基點形成符合或閉合水準路線,相鄰兩加密水準點間距離控制在 80120ml以確保在進行施工測量高程放樣時能引測高程。二、施工圖審核工程開工施工放線之前,項目部專業測量工程師應對整個工程施工圖中給出所有測量放線起始數據進行認真的復核計算,并以表格或附圖的形式形成書面資料,對經過復核計算與施工圖不符的測量放樣數據,連同原圖紙給定的數據以及其所在的施工圖的位置記錄一起報送工程監理部,以便及時與設計部門聯系處理,這些數據只有在原設計部門有明確答復和確認后才可作為測量放線的依據。三、道路工程測量方法3) 工藝流程4) 操作方法1)測量樁位交接a.測量樁位交接工作

10、一般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或勘測單位向施工單位測量工程師交樁。交樁要有樁位平面布置圖。樁位交接后辦理交接手續。b.交接樁數量應根據工程的大小確定。如果與另外施工段連接,應在連接處向界外多交至少一個坐標點和水準點。c.接樁時應察看點位是否松動或被移動,若已松動或被移動,應及時向勘測單位提出補樁的申請。d.施工單位應逐一記錄現場點位,并做好樁位標記錄,樁標不突出的應用鋼尺拴樁,做好標記,便于尋找復測。e.接樁后應及時進行標樁保護,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保護井和釘設標志牌等措施,容易被車撞軋的控制點應釘設防護欄桿。2)樁位復測a.接樁后依據設計圖紙和交樁資料進行內業校核,檢查成果表中的各項計算是否正確。b

11、.樁位的坐標復測宜采用附合導線法進行,高程復測宜采用附合水準測c. 復測中發現問題應及時與交樁單位聯系解決。復測合格后及時向監理工程師或建設單位提交復測報告,以使復測成果得到確認后使用。3) 布設施工控制網a. 在樁位交接工作結束后,按照要求的精度等級進行施工控制網的布設。平面控制網的布設宜采用沿線路方向的除合導線;高程控制宜采用附合水準線路或三角高程測量。b. 外業觀測應選在能見度高、無風的清晨或傍晚進行,以減小大氣折光及氣壓、溫度的變化對觀測的影響。c. 水準測量可采用一組往返或兩組單程進行,往返測或兩組單程測高差不符值在限差以內時采用平均值。d. 內業計算必須使用監理工程師認可的表式。計

12、算步驟應清晰、有條理,成果合格后必須報監理工程師確認。e. 控制樁必須采取拴樁等有效保護措施。4) 現況調查及原地貌測量a. 在施工前,應先放出路基征地線(紅線),并調查與記錄征地線范圍內需拆遷或改移的建(構)筑物、樹木、文物古跡、各類地下管線等。若征地線范圍不能滿足施工需要,應及時以書面形式報告監理及建設單位。b. 在現況調查結束后,應計算每一樁號中心坐標與對應的路基寬度,放出路基中線與邊線。為保證填方段路基邊坡的壓實度,在每側路基設計邊線外加寬500mnr為填筑邊線。如遇到路基范圍內有不適宜材料需挖除、換填,必須在開挖之前與換填之前測量其范圍及深度,并經監理工程師確認。c.路基清表前,均應

13、按縱向50m測設一斷面,橫斷方向610點測量原地面高程。若地形復雜,可以按縱向1020m測設一斷面,所有點位及高程數據應記錄在冊。在清表后,恢復所有點位并測量此時地面高程作為清表后的地面高程。5) 路基施工測量a. 線路中邊樁測量放樣直線上中樁測設的間距不應大于 50m平曲線上宜為550mi. 路基施工前,應根據恢復的路線中樁、施工工藝和有關規定釘出路基用地界樁和路堤坡腳、路塹塹頂等的具體位置樁。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離處設立控制樁,其間隔不宜大于 20m樁上標明極號與路中心填挖高,用( +)表示填方,用(一)表示挖方。ii. 路基施工期間每月復測一次水準點。iii. 機械施工中,應在邊樁處設立

14、明顯的填挖標志,宜在不大于50m的段落內,距中心樁一定距離處埋設能控制標高的控制樁,進行施工控制。發現樁被碰倒或丟失時應及時補上。iv. 施工過程中應保護所以標志,特別是一些原控制點。v. 根據工作需要,可測設線路起終點樁、百米樁、豎曲線的變化情況加樁。b. 填方路段填方段路基每填一層恢復一次中線、邊線并進行高程測設。在距路床頂0.7m內,應按設計縱、橫斷面數據控制;達到路床設計高程后應準確放樣路基中心線及兩側邊線,并將路基頂設計高程準確測設到中心及兩側樁位上,按設計中線、寬度、坡度、高程控制并自檢,自檢合格并報監理工程師確認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i. 清表后,根據坐標法和填挖寬度計算法,放

15、樣出路基填方的坡腳線,直線段每20 米一個樁,曲線段視曲線半徑分別為10 米和 5 米一個樁,并注明填方高度。ii. 施工過程中,每填筑一層,根據坐標法和填方寬度計算法,放樣出路基填方的實際需要寬度,并在樁上標明填方深度。iii. 每填筑到一定的高度,根據坐標法和填挖寬度計算法,放樣出路基填方的實際需要寬度,根據此寬度再修整坡面。c. 挖方路段路基挖方段應按設計高程及邊坡坡度計算并放出上口開槽線;每挖深一步恢復一次中線、邊線并進行高程測設;高程點應布設在兩側護壁處或其他穩定可靠的部位。挖至路床頂1m左右時,高程點應與附后的高級水準點聯測。清表后,根據坐標法和挖方寬度計算法,放出路基挖方的開口線

16、。d. 路面基層施工測量i. 路面基層施工測量重點在控制各層厚度與寬度。平面測設時,應定出該層的中心與邊線樁位。邊線樁位放樣時應比該層設計寬度大100mm以保證壓實后該層的設計寬度。ii. 高程測設時,應將設計高程按一定下反數測設到中線與邊線高程控制樁上;在使用攤鋪機作業時,此時高程控制樁應采用可調式托盤;且樁位間距不應大于10m在攤鋪機行進中,應有專人看管托盤,若發現托盤移動或鋼絲繩從托盤掉下時,應立即重測該處高程。iii.當分段施工時,平面及高程放樣應進入相鄰施工段50500m以保證分段銜接處線型的平順美觀。iv. 在交叉口或其他不規則地段,高程放樣應根據設計提供的方格網進行。e. 路面面

17、層施工測量i. 路面下面層施工測量:在使用攤鋪機進行路面下面層施工測量時,其施工測量方法同路面基層。只是應在攤鋪壓實后及時復測,以保證攤鋪厚度。必要時,應適當調整壓實系數。ii. 路面中、上面層施工測量:當攤鋪機采用下面層同樣的方法作業時,其施工測量方法路面基層。若采用浮動基準梁作業時,在攤鋪機起步階段應測量熨平板的平整度及高度;進入正常攤鋪后,應在攤鋪壓實后及時復測高程,以保證攤鋪厚度。iii. 在交叉口或其他不規則地段,高程放樣應根據設計提供的方格網進行。f. 路緣石、邊坡施工測量路緣石放樣時,直線上樁位測設的間距不應大于10m平曲線上宜為5m當公路曲線半徑和緩和曲線長度小于30m或采用回

18、頭曲線時,樁位間距不應大于3m高程控制樁的間距與上述一致。四、建筑物測量方法本工程施工測量按“整體定位、分散施測”的原則進行。即測量定位階段采取統一引測導線,建立整體控制網;基礎及主體結構施工期間按建筑物具體定位實施測量放線。一測量標準符合設計圖紙和測量規程的規定,使工程的定位準確,相互間幾何尺寸正確,建筑物垂直度在允許的偏差范圍之內,滿足順利施工的需要。二場區控制網布設為保證總體工程和各分項工程測量工作的統一性、完整性和延續性,根據本工程的特點,項目部人將建立統一的高程控制網和整個場區平面控制網,參照工程測量規范和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中對導線和建筑方格網主要技術指標,適當提高精度要求。本工程

19、控制網按二級布設,即首級控制網(閉合導線控制網)、二級控制網(建筑物平面控制網)。原始基準標樁的交接及校測在工程開工前,及時聯系業主,進行現場原始永久性的基準樁的交接。交接樁測量資料必須齊全,并應附有標樁示意圖及文字說明,標明各種標樁平面位置和標高,依照資料,現場核對點位并簽字,同時應立即組織測量人員對業主提供的基準標樁進行復測工作,并在5d 內將復測結果書面提交給業主,確認無誤后方可使用,如發現問題及時通報業主及交樁單位研究解決。在整個施工階段,原始基準點每月檢查校核一次。首級平面控制網布設本工程在施工現場四周按一級導線技術要求布設導線控制網,導線點布設應盡量考慮視野開闊、便于保存,受施工影

20、響較小的地點埋設并應采取措施進行護樁,點位周圍應標有明確的標識。本工程首級施工平面控制網依據業主給定定位依據作為起算依據,施測時以工程原始基點為起始邊,用極坐標法放出控制點,根據現場臨設及道路布置情況進行布置,必須能夠通視,并且要保持到工程結束。施工坐標系的建立施工坐標系和圖紙坐標系相同,建立施工坐標系。現場控制點數據核算到此坐標系中,放線時,相關人員在此坐標系中算出欲放實體的坐標數據,校核后進行現場放樣。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的布設建筑物平面控制網設計成方格網形式,以此作為現場的軸線控制網,方格網平行軸線,考慮到基礎結構放線的通視情況,控制線偏離軸線間距1m考慮 到作業面放線方便,格網間距不大于

21、30ml方格網點(軸線控制點)布設在基坑 兩側穩固之處。精度按一級建筑方格網的等級布設,建筑物平面控制圖附后。高程控制網的布設現場首級高程控制網的技術指標按國家三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進行引 測,相鄰兩點高程誤差要求小于± 12、L mm且不大于3mm二級高程控制網的 技術指標按國家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進行引測,相鄰兩點高程誤差要求小 于± 20 ' L mm且不大于5mm引測方法采用采用精密數字水準儀附合水準測量 進行施測,引測校核精度合格后,根據觀測數據對高程控制網進行嚴密平差, 根據平差結果對控制點的標高進行修正。控制網的精度保證措施樁點長久穩定性的保持是場區

22、平面控制網精度保證的關鍵。因此要按照國 家永久點位的技術要求進行埋設,施工控制網的點位處于沉降區,不可避免的 會存在位移現象,因此在使用期間要適時對其進行校測,平差后計算出每個點 位數據修正值。此項工作每月進行一次。樁點的埋設首級、二級平面控制樁基準點應布設在無變形影響的區域;監測點應設在 變形量大,能確切反映變形量和變形特征的位置;水準基點借用平面控制樁。 樁點做法如下:混凝土樁直徑 0.5m,樁頂標高為場地設計標高下 0.3m,頂部預 埋100X100X6mmS板,點位中心鑲嵌小Imnffi芯,在樁頂面的角上設水準點, 水準點高出鋼板510mm 一級網埋深不小于2m二級網埋深不小于1m控制

23、 樁四周砌筑1500X 1500X 450mm勺240mms磚墻防護,再用鋼管做1500X 1500mm勺防護欄和醒目的標記,確保樁點不被壓蓋、碾軋、擾動,要保持控制 樁間的通視。標識所有控制樁點、監測點均設標識牌,牌中注明樁點的名稱、精度等級、點 號、數據及管理單位;對于細部測設的點位、線段用油漆進行標識,注明其性 質和相關數據,繪制點之記。三.樁基施工測量1、樁基定位測量樁位坐標推算依據是設計單位提供的樁位平面圖。方法是在CA皿圖軟件上直接查詢樁位坐標。應注意:將建筑物結構圖移動到平面坐標定位圖相一致的準確的位置上,然后按編號順序,用多段線依次連接各樁位中心,確保連接無 誤后,點查詢,可得

24、所有樁位的坐標數據。得到數據后,必須加強檢查工作,經第二個人進行百分之一百的檢查,確認無誤后才能到現場測設。需要注意的是:放線之前應編制樁位測量放線圖。為了便于樁基礎施工測量,在熟悉資料和施工工藝流程的基礎上,在作業前需編制樁位測量放線圖,為了避免樁位測設時的混亂,根據樁位平面布置圖對所有樁位進行統一編號。2 、樁頂標高控制: 樁基礎施工測量的高程應以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點作為基準進行引測。在高程引測前,應對原水準點高程進行檢測,確認無誤后才能使用,在基坑底設置水準點,其位置不受施工影響,便于使用和保存。高程測量按四等水準測量方法和要求進行,樁位點高程測量一般用普通水準儀施測。四基礎施工測量1、

25、基坑抄平為了控制基坑的開挖深度,當基坑快挖到坑底設計標高時,應用水準儀在坑壁上測設一些水平的小木樁,使木的上表面離坑底的設計標高為一固定值。為施工時使用方便,一般在坑壁各拐角處和坑壁每隔 3-4m勻測設一水平樁,必 要時可沿水平樁的上表面拉上白線繩,作為清理坑底和打基礎墊層時掌握高程依據。標高點的測量容差為±10mm。2 、墊層中線投測 墊層澆筑以后,根據龍門樁上的軸線釘,用經緯儀把軸線投測到墊層上去,然后在墊層上用墨線彈出承合線和柱子中心線、邊線、以便澆筑砼基礎。3 、柱子軸線投測砼基礎澆注完成后,即進行柱子軸線的投測,根據龍門樁設置的挖制點,將每根柱子的軸線用經緯儀投測到砼基礎上

26、,用墨線彈出軸線和柱子邊框線,并將軸線誤差控制在5mm以內。五建筑施工測量1、建筑物定位及施工控制網的測定 施工測量是在首級及二級控制網的約束下進行的細部測量放樣工作。施工測量是各道施工工序的先導,也是檢驗各道施工工序成品的重要依據。按照有關規范、規程,施工測量精度要求實施,采用極坐標或直角坐標的方法進行。用全站儀根據軸線相互關系測放出軸線上的特征點,再用電子經緯儀正倒鏡挑 線法投測出軸線做為細部放線的依據。本工程根據多邊形平面控制網用極坐標法測設建筑物軸線控制網主點,測 設精度不低于二級導線精度,依據測繪院給定控制坐標點及控制標高點進行復 核后,將控制點用全站儀分別引至基坑外。A、B、C、D

27、四軸線個各設置四個點,進行平面控制網的布置。完成整個項目的平面定位。各樓軸線關系在平面 控制定位基礎上進行測設。2、軸線的投測與精度控制基礎結構施工階段根據引測控制點向坑內投測 (土方施工階段已完成), 主要采用全站儀、經緯儀極坐標放樣法進行放樣,將控制線投測到工作層上, 投點允許誤差3mm縱橫向至少各投兩條控制線,組成閉合的矩形或“井”字 形,校核矩形或“井”字形的間距、對角線、直角度等,符合限差后,依次排出 各道主軸線,再放出墻、柱、樓梯、門窗洞口、模板控制線等。放完線后,測量 人員先進行自檢,再報有關質量部門檢查驗收,后請監理驗收。為便于測設,每 個施測面的控制點應保持上下一致。

28、7; 0.000以上結構施工階段采用外控法,并做閉合校核。高程的投測與精度控制A.± 0.000以下標高傳遞,采用水準儀及5n®尺將高程引測到施工平面層用 以控制施工標高。在作業面做臨時控制點,每 25m故一點,每施工段不得少于2 點。為減少建筑沉降對建筑物標高的影響,在土 0.000處重新確定建筑物的標高 基準。± 0.000以上標高在墻體上測設結構50線控制點,控制結構施工。B.高程控制網按田等水準測量施測,測量用水準儀,必須滿足其每千米高 差全中誤差小于6mm閉合差小于12-mm各高程控制點盡量利用平面控制 點。施工測量基本要求A.采用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

29、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科學、合理、簡捷 的測量方法,堅持測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為施工提供可靠的測量保 障。B.對于平面控制網、高程網采用精密平差進行誤差調整,對細部軸線等碎 部區域測量誤差采用現場直接平差進行調整。C.測量記錄要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不允許涂改、 轉抄。細部平面位置線包括:軸線,柱(墻)結構邊線,柱(墻)控制線(借線), 門窗洞口位置線。D.作業面放線項目及要求:平面要求放出結構邊線、50cm空制線,結構50線。E.結構施工測量允許誤差要求:a.軸線豎向投測允許誤差為每層為3mm建筑物允許總誤差為20mmb.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為每層土 3mm建筑物允

30、許總誤差土 20mmc.各部位放線的允許誤差如下表所示。各部位放線的允許誤差表項目允許誤差(mrm外廓主軸線長度(L)L<30m±530m< L060m±1060m< L090m±1590m< L±20細部軸線±2墻、梁、柱邊線±3門窗洞口線±3F.布設完二級平面控制網后,主樓和配樓的控制點應相互作校核六.裝修施工測量1、在結構施工測量中,按裝修工程的要求將所需要的控制點、線及時彈在 墻、柱、板上,作為裝修施工的控制依據。2、地面:結構施工期間在四周墻身與柱上彈出 1m或50cm水平線,作為面 層施工

31、高程控制線。3、墻面:結構施工中,在墻體兩側彈出墻邊線和 20cm控制線,根據墻邊 控制線進行面層施工。4、門、窗洞口:室外墻體結構完成后,用經緯儀在窗口中間投測豎向控制 線,再根據首層外墻+50cm線用鋼尺傳遞高程并彈在墻上。室內洞口豎直控制 線根據軸線關系彈出,水平控制線由+50cm線向上量出,保證門窗相對位置準 確。五、綠化工程測量方法一 組織業務精湛的測量人員進行測量控制。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質量管理體系中對測量質量控制的要求,實行從放線到竣工“一條龍”質量控制程序,嚴格執行復核制度、交底簽認制度、向監理工程師報批制度,以 “放準, 勤復測, 點、線、面通盤控制”的方法,確保測量工作的

32、準確無誤。并在施工過程中應對測量控制點及測量點線妥善保護,嚴禁擅自移動,并妥善保存測量記錄及歸檔。在開工前利用GPS進行場地復測,包括中線控制樁、水準點的復測;在開工之前進行 施工放樣,現場放出中線和邊線地形、結構物、道路、邊溝等具體位置。導線布設:導線復測以及附合導線形式布設、分段平差,復測精度及等級要求如下:1、平面測量:GPS復測按C級網精度技術指標施測。觀測時段數2,時段 長度1小時,高度角15度,PD0P值0 6,觀察有效衛星個數學4,數據采樣問 隔15s,導線按五等導線測量要求進行。2、水準測量應按四等水準測量進行,按附合水準線路布設。3、測量平差符合規范要求,各控制點位與設計提供的GPS點偏差應在限差范圍之內。控制點復測應延伸至相鄰標段平面控制點不少于2 個,高程控制樁不少于 1 個。按設計圖紙的線位坐標,測放出施工用地范圍,用標樁標示,撒出黑白灰線,放坡地段并標示出開挖線。7、施工測量放線驗線項目部完成工程定位測設后,要先進行內部驗線,經復測符合要求后,向業主單位和監理單位進行報驗,由業主單位和監理單位組織進行查驗,經驗收后方能進行下一步施工。二、定位放線定位放線原則:定點放線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位置要準確,標記要明顯,種植穴定點時應表明中心點位置。定點放線后應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