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1-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二)_第1頁
上海市2021-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二)_第2頁
上海市2021-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二)_第3頁
上海市2021-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二)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上海市2021-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二) 上海市 2021- -1 2021 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一、情景默寫 1 填空。 (1)師說中,表達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借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語句是_,_。 (2)師說中,表達寫作目的的兩句是_,_,由此可見他對年輕好學者的扶掖之心。 (3)師說中,認為學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有賢能的原因是_,_。 (4)勸學中,用金和木作為喻體,用_,_兩個比喻進行論證,進而推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 (5) 勸學中,表現對思與學關系看法的句子是_,_。 (6)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_,何謂也?

2、子曰:_。(論語八佾) (7)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_,_。(論語里仁) (8)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_。(論語八佾) 二、句子默寫 2(1)得道者多助,_,寡助之至,_,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2)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_;君之視臣如犬馬,_;君之視臣如土芥,_。(孟子離婁下) (3)在柏拉圖著名的.隱喻中,地下.喻指_,火光是對太陽光的模擬,從地下到地上的過程指的是前往_的過程。在地上世界花了很大力氣才能看到的那個東西便是構成柏拉圖哲學核心的_。(柏拉圖理想國) (4)子路尚勇,但孔子不認可這種匹夫之勇,若以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3、來看,真正的勇敢是_,是_。(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 三、其他 3填空。 (1)孟子,名_,字_,與荀子同為儒家代表人物。他受業于孔子的孫子_的門人: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持與荀子相反的性善論觀點。 (2)韓愈,字_,郡望昌黎,故自稱_。韓愈好孔孟之說,師說中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就是引用了論語_中的孔子語錄。而在文中提到的六藝中,_是久已失傳的。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雖有槁暴(_) (2)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_) (3)臣之妻私臣(_) (4)開罪于先生(_) (5)竊以為君市義(_) (6)被于宗廟之祟(_) (7)以約失之者鮮矣(_) (8)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_) 5把下列句

4、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馮諼客孟嘗君) (2)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師說) 四、文學類文本 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江南童謠 路明 (1)阿棗不肯午睡。外婆坐在床邊,一邊給阿棗打扇子,一邊輕聲唱:一籮麥,兩籮麥,三蘿開花拍大麥。噼噼啪,噼噼啪。 (2)阿棗動了一下。 (3)外婆看看她,又唱:貓咪貓咪,明朝初二,買條鳑鲏,掛在床里。鳑鲏跳一跳,貓咪笑一笑。 (4)阿棗翻了個身,問:貓咪為什么要笑一笑? (5)外婆說:貓味看到鳑鲏魚,知道自己有的吃了,心里開心,自然要笑。外婆拍拍阿棗的屁股,你煩死了,快睡覺。 (6)我要聽扇子歌。 (7)扇子扇

5、涼風,扇夏不扇冬。有人問我借,要過八月中 (8)阿棗睡著了。 (9)那是一九八六年的夏天,阿棗四歲。媽媽要回鎮上。她對阿棗說:阿棗,去外婆房間里玩一會兒。阿棗玩夠了,四處找媽媽,媽媽只剩下一個模糊的背影。阿棗追出門,摔倒在地上,哭著爬起來,又摔倒。外婆抱起阿棗,在她耳邊唱:阿棗寶,依要啥人抱?我要姆媽抱,姆媽紡花做襖襖。阿棗寶,做要啥人抱?我要阿爹抱,阿爹出門買糕糕。阿棗寶,嘸人抱,還是自家走走好。 (10)阿棗在前面跑,外婆端著飯碗一路追。阿棗嘆:不吃不吃,我不愛吃蒸雞蛋。外婆說:阿太(小祖宗),這也不吃,那也不吃,以后阿棗長不高。阿棗說,長不高就長不高。 (11)外婆又跑了幾步,蹲下去說,

6、阿棗,等等外婆,外婆跑不動了。 (12)外婆養蠶,阿棗幫忙喂桑葉。初生的蠶寶寶只有火柴頭那么大,黑乎乎的,在阿棗手上扭來扭去。蠶寶寶個頭小,胃口一點都不小,嫩嫩的桑葉鋪滿什匾,不一會兒就被咬得千瘡百孔。外婆說,新蠶很嬌氣,只吃芽尖的第二片葉子。以后,新蠶長大了,可以吃第三片,第四片等吃到最后一片葉子,就可以吐絲了。 (13)阿棗早上醒來時,外婆已經采完桑葉回家了。朵葉只能在早晨或黃昏時采,白天葉子曬干了,蠶寶寶吃不得。 (14)蠶寶寶吃飽了就睡覺,頭眠,二眠,三眠,每睡完一覺就胖一圈。三眠之后就是老蠶。老蠶肥嘟嘟的,吃起桑葉來,沙沙沙,像下雨一樣。這是養蠶人最辛苦的時候。外婆每天夜里要起來好幾

7、次,添桑葉,清蠶沙。 (15)快到端午了,老蠶不再進食,身體變得透明。外婆說:阿棗你看,蠶寶寶肚子鼓鼓的,都是要吐的絲。 (16)賣繭子那天,外婆和舅舅天不亮就起床。舅舅著小船,去鎮上的繭站。中午,外婆回來了,笑瞇瞇的。阿棗撲過去,在外婆的布口袋里亂掏。掏出一盒彩色蠟筆,一個好看的本子,還有一件花衣裳。 (17)梅雨天到了,外婆在灶前燒飯,柴禾帶著潮氣,煙囪口冒不出青煙,只是一片白茫茫。阿棗坐在門里,望著廊下的泥地,水花濺起,遠處的稻田被雨水沖刷得一片曲綠。仿佛連日腳都變慢了。 (18)外婆病倒了。阿棗跑去外婆床邊。外婆摸著阿棗的頭說:外婆死了,阿棗就看不到外婆了。 (19)阿棗睜大眼睛:什么

8、是死呀? (20)外婆笑了:人死了,就像蠶寶寶吐完了絲,躲在繭子里面。 (21)蠶寶寶在繭子里面干嗎呀? (22)蠶寶寶咬啊咬,等咬開了一個口,蠶寶寶飛走了。人也會飛走的。 (23)外婆不要飛走。 (24)乖囡。外婆會在天上看阿棗。 (25)阿棗每天早上跑去看外婆。外婆閉目休息,阿棗拉拉外婆的手:外婆外婆,你死了沒有呀? (26)外婆搖搖頭:還沒有呢。滿臉的相子堆出一個笑臉,外婆舍不得阿棗呀。 (27)外婆一天天瘦下去。到后來,外婆說不出話,只是笑瞇瞇地看著阿棗。八月天,外婆身上蓋著被子,像一條老蠶。 (28)那天家里來了好多人,鬧哄哄的,有人一進門就放聲大哭。阿棗想找外婆,怎么都擠不進去,急

9、得團團轉。這時,阿棗被一雙手抱了起來,回頭一看,媽媽滿臉的淚水。 (29)阿棗,媽媽沒有媽媽了。 (30)外婆埋在村后的桑樹林里。阿棗每天早上醒來,自己穿好衣服,梳好辮子,登登登跑到桑樹林,看外婆有沒有飛走。 (31)阿棗繞著墳轉了兩圈,地上沒有洞。外婆還在,阿棗放心了。 (32)村里人說,阿棗這孩子懂事,重情義。外婆沒白疼她。 (33)一個禮拜過去了。兩個禮拜過去了。阿棗天天來。 (34)外婆,你怎么還沒有飛走呀。我知道你舍不得我,我也我也舍不得你呀。 (35)阿棗的眼淚掉下來。 (36)媽媽要帶阿棗去鎮上。阿棗跑去桑樹林,外婆,我要走啦,這下你可以放心地飛啦。阿棗跪在外婆墳前,咚咚咚磕了三

10、個頭。你在天上能看見阿棗嗎?阿棗戴兩個蝴蝶結。 (37)阿棗在家里睡午覺。她朝右側臥,右手輕拍著自己的左脅,唱道: (38)扇子扇涼風,扇夏不扇冬。有人問我借,要過八月中。 扇子扇涼風,時時在手中。誰要來借扇,請問主人公。 扇子扇涼風,打馬過橋東。要問我是誰,扇子老公公。 (39)阿棗唱不下去了。外婆說,一共有十二把扇子。可惜每次唱到第三把扇子的時候,阿棗就睡著了。 (40)外婆你看見了嗎?阿棗很乖阿棗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阿棗好想你。 (41)阿棗有了新發現。原來側臥的時候,左眼流出的淚,會流到右眼里的。 (選自路明出小鎮記譯林出版社 2021 年 6 月) 6請分析第段畫線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1、7該小說是根植于中國鄉土.的創作,以下對鄉土中國內容的援引與分析,錯誤的兩項是( )( ) a在鄉土中國,家庭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可以因時因地伸縮。 b童謠中唱搖搖搖,搖到外婆家,外婆家充滿著地域的意義。 c血緣是穩定的力量。在穩定的鄉土中國.中,血緣是地緣的投射。 d鄉土.的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生的親密感覺。 e.鄉土.在地方性限制下成了生于斯、老于斯的.。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鄉。 f.童謠是外婆和我之間使用的特殊語言,不屬于親密社群中的象征體系。 8小說中多次出現蠶意象,請結合原文分析其內涵。 9小說敘寫了傳統鄉土中國家族中外婆與阿棗祖孫間濃濃的情感牽絆,中國人推崇孝道,論

12、語中將孝道概括為三年無改于父之道、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無違、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等倫理要求,而西方的孩子成年后即與父母分離,等級性、倫理性和宗法性要求都比傳統中國弱,請你運用鄉土中國的概念,任選一個角度,對這一中西方.現象的差異進行分析。 五、古代詩歌 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0出版社準備編輯一套古代文學作品選,可以收錄本作品的一書是( ) a游子詩吟b唐音慷慨c詩余小札d律詩集粹 11羌笛何須怨楊柳一句化用樂府詩(橫吹曲辭折楊柳歐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一句內

13、容,試分析涼州詞該句的表達效果。 六、文言文 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孟子將朝王,王使人來曰:寡人如就見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風。朝,將視朝,不識可使寡人得見乎?對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東郭氏。公孫丑曰:告者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景子曰:禮曰: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駕。固將朝也,聞王命而遂不果,宜與夫禮若不相似然。曰:豈謂是與?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戰?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將大有為之君,必

14、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故湯之于伊尹,學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學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湯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則不敢召。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寡人如就見者也(_) (2)不能造朝(_) (3)吾何慊乎哉(_) (4)鄉黨莫如齒(_)。 13下列句中加點詞與例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聞王命而遂不果 a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 b自反而不縮 c或相倍蓰而無算者 d不挾兄弟而友 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

15、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15結合選文內容分析孟子不朝見齊王的原因。 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與李翱1書 韓愈 使至,辱足下書,歡愧來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雖巧說,何能逃其責耶?然皆子之愛我多,重我厚,不酌時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時人也。 仆之家本窮空,重遇攻劫,衣服無所得,養生之具無所有,家累僅三十口,攜此將安所歸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將安以為我謀哉?此一事耳,足下謂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猶有不知者,時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驅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間,開口論議,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無所取資,日求于人以度時月

16、,當時行之不覺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今年加長矣,復驅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難矣。所貴乎京師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賢公卿在下,布衣韋帶之士談道義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聞而下達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愛不相忌者又加少。內無所資,外無所從,終安所為乎? 嗟乎!子之責我誠是也,愛我誠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堯舜以來,士有不遇者乎?無也?子獨安能使我潔清不洿而處其所可樂哉?非不愿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勢不便故也。仆于此豈以為大相知乎?累累隨行,役役逐隊,饑而食,飽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誠有愛于仆也。然所愛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猶多,吾豈樂于此乎哉?將亦有所病

17、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誠愛我矣,子之所責于我者誠是矣,然恐子有時不暇責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責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難耳。孔子稱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彼人者,有圣者為之依歸,而又有簞食瓢飲足以不死,其不憂而樂也,豈不易哉!若仆無所依歸,無簞食,無瓢飲,無所取資,則餓而死,其不亦難乎?子之聞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離違久,乍還侍左右,當日歡喜,故專使馳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注)1與李翱 o 書:本文寫于貞元十五年(公元 799 年),時李翱在長安,韓愈在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府任節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學家。從韓愈學古文,實則

18、處師友之間。 16解釋文中的加點字。 (1)挈之而行(_) (2)布衣韋帶之士談道義者多乎?(_) 17用/將文中畫線句進行斷句(共一處)。 子獨安能使我潔清不洿而處其所可樂哉? 1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難耳。 19師說中韓愈對待李蟠的態度也從側面反映出韓愈的人才觀。結合師說與李翱書概括關于人才問題的態度。 20結合文中內容,聯系以下材料談談柏拉圖、孔子及韓愈各自對理想的態度。 理想國:只有當你能為你們未來的統治者找到一種比統治國家更善的生活時,你才可能有一個管理得好的國家。 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 七、命題作文 21請以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為

19、題,寫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參考答案 1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師說以貽之 聞道有先后 術業有專攻 故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吾嘗終日而思矣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素以為絢兮 繪事后素 造次必于是 顛沛必于是 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背誦默寫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的字有:諛,嘉,貽,礪,臾,絢,顛,鐸。 2失道者寡助 親戚畔之 則臣視君如腹心 則臣視君如國人 則臣視君如寇仇 可見世界 可知世界 理念論 為了勇敢而已 恐懼與魯莽的中間性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和名著的能力。 默寫時的易錯字有:畔、腹、寇、莽。 3軻 子輿 子思 退之

20、 韓昌黎 述而 樂 4枯干 通授,傳授 偏私 得罪 謙辭,稱自己 遭受 約束,拘謹 能夠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實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1)雖有槁暴:即使再干枯了。槁,枯干。 (2)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受,通授,傳授。 (3)臣之妻私臣: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私,偏私。 (4)開罪于先生:怠慢、得罪了您。開,得罪。 (5)竊以為君市義:我用債款為您買了仁義。竊,謙辭,稱自己。 (6)被于宗廟之祟:遭到祖先降下的災禍。被,遭受。 (7)以約失之者鮮矣:內心有所約制,而在.上還經常有過失的人我見得不多。約,約束,拘謹。 (8)不患莫己知,求

21、為可知:不愁沒人知道自己,應該追求能使別人知道自己的本領。可,能夠。 5(1)誰熟悉會計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債么? (2)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點:習,熟悉;責通債,債務;收責于薛,狀語后置句,到薛邑去收債。 (2)得分點:眾人,一般人;下,低于;恥,意動,以為恥;學于師,向老師學習,狀語后置。 6(1)在內容上,介紹了阿棗的爸爸媽媽無法照顧阿棗的原因,阿棗要在外婆家生活,由外婆照顧。(2)在結構上,承上啟下,開啟了下文阿棗和外婆一起生活。(3)在主題方面,表明外婆對阿棗的疼愛,突出了外婆的無

22、私奉獻和我對外婆的思念。 7cf(c.血緣是地緣的投射錯誤,血緣是穩定的力量。在穩定的.中,地緣不過是血緣的投影,不分離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緣固定了。由此可知,地緣是血緣的投影。f.不屬于親密社群中的象征體系錯誤,因個人需要而產生的少數人的特殊語言(行話)也存在,就像表情、動作,是親密社群象征體系中的一部分,在表達中往往更加有效,因為擺脫了文字固定意義的束縛。由此可知,童謠是外婆和我之間使用的特殊語言,屬于親密社群中的象征體系。) 8蠶吃的是郁郁蔥蔥的桑葉,可是吐出的卻是寶貴的蠶絲;蠶象征了外婆,外婆的一生像蠶一樣勤勞、無私奉獻。 9西方倫理根據個性,東方倫理根據家庭。西方人不承認人

23、倫有何確定的關系,如君臣等。他們只知道有我,有個人,所以沒有尊卑的分別,正直和仁慈對父對子都可以。東方經書所說的五倫,有三個屬家庭(即父子、夫婦、兄弟),其余下的君臣是父子的變相,朋友是兄弟的變相。所以東方的道德觀念,簡直可說全然根據家庭。所以經書常說孝是德之本。而孝的范圍也最大,不信不誠,敗壞家聲,可算不孝;建德立功,揚名顯親,就可算孝。 10b 11化用詩句,增強了詩句的形象感,使懷鄉之情的抒發更真切;怨楊柳造語新奇,引人聯想;何須怨,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分析】 10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常識的能力。 a.游子詩吟應收錄羈旅思鄉題材的詩作,而本詩是邊塞詩。 b.唐音慷

24、慨應收錄唐詩中的有慷慨之氣的詩作,本詩是一首盛唐詩作,也是一首邊塞詩,全詩哀怨不消沉,悲中有壯,意境悲涼而慷慨,符合詩風的慷慨之氣。 c.詩余小札是一種詞集,詩余是詞的別稱,本詩不是詞作。 d.律詩集粹收錄的是律詩,而本詩是絕句,不是律詩。 故選 b。 12 應當,應該。 到。 少。 年齡。 13b 14現在天下(大的諸侯國)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誰也超不過誰,(之所以如此)沒有別的原因,是因為(君主)喜歡任用聽從他們使喚的人做臣,而不喜歡任用教導他們的人做臣。 15孟子認為,想要有大作為的君主,要有事情商議,就會(親自)前去請教有德行的臣子,而自己具有道義和仁德,并不比擁有爵位和財富的人缺少什

25、么,所以齊王應該親自來請教自己,而不是召見自己。 【解析】 12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實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1)寡人如就見者也意思是:我本該來看望您的。如,應該。 (2)不能造朝意思是:不能到朝廷上去。造,到。 (3)吾何慊乎哉意思是:我欠缺什么呢?慊,少。 (4)鄉黨莫如齒意思是:在鄉里,沒有比年齡更尊貴的。齒,年齡。 13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而,連詞,表轉折,但是,卻; a.而,連詞,表并列,并且; b.而,連詞,表轉折,但是,卻; c.而,連詞,表遞進,甚至; d.而,連詞,表修飾。 故選 b。 14 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26、丑,相同,相類;齊,相似;好臣其所教不好臣其所受教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好其所教臣,不好其所受教臣。 15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概括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文通過孟子不接受齊王的召見,表明了孟子對君臣關系的看法與態度,他認為君臣關系應建立在仁義的基礎上,國君應該禮賢下士,謙遜待人。 由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戰?分析可知,孟子認為想要有大作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見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議,那就(親自)前去請教。如果他不像這樣(誠心實意)地崇尚道德、喜愛仁義,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并且認為自

27、己擁有仁德、道義,所以齊王應該親自來請教自己,而不是召見自己。 參考譯文: 孟子正要去朝見齊王,齊王派人來說:我本該來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風。明天早晨,我將臨朝聽政,不知(您是否肯來)讓我見見您嗎?孟子回話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上去。第二天,孟子出門到東郭氏家去吊喪。公孫丑說:昨天推說有病,今日卻去吊喪,也許不合適吧? 景子說:禮的規定說:父親召喚,兒子不能用諾應答,(而要恭敬地用唯應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車子駕好就動身。您本來準備去朝見,聽了君王的召令卻不去了,這恐怕與禮的規定不大符合吧。 孟子說:難道能這么說嗎?曾子說過:晉國、楚國的財富,沒法比得上。不過,它們憑借財富

28、,我憑借我的仁德;它們憑借爵位,我憑借我的道義,我欠缺什么呢?難道這話沒有道理而曾子隨便說說的么?這或許是另有一種道理的罷。天下普遍看重的東西有三樣:爵位、年紀、道德。在朝廷里,沒有比爵位更尊貴的,在鄉里,沒有比年齡更尊貴的,輔助君主、 管理百姓,沒有比道德更尊貴的。(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種(爵位)而輕視另兩種(年齡、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見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議,那就(親自)前去請教。如果他不像這樣(誠心實意)地崇尚道德、喜愛仁義,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因此,商湯對于伊尹,先向伊尹學習,然后才以他為臣,于是不費大力氣就統一了天下;桓公對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學習,然后才以他

29、為臣,于是不費大力氣就稱霸于諸侯。現在天下(大的諸侯國)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誰也超不過誰,(之所以如此)沒有別的原因,是因為(君主)喜歡任用聽從他們使喚的人做臣,而不喜歡任用教導他們的人做臣。商湯對于伊尹,桓公對于管仲就不敢召喚。管仲尚且不可以被召喚,更何況連管仲都不屑于做的人呢? 16 挈:帶、領。 韋帶:古代平民或未仕者所系的無飾的皮帶。 17子獨安能使我潔清不洿,而處其所可樂哉? 18靠近它就能夠理解,但是實際去做就很難了。 19認為應該賞識并重用人才。 20韓愈的理想:保持操守,入世為官。柏拉圖的理想:國家應該由掌握智慧和善的人來統治。孔子的理想:安貧樂道。 【分析】 16 本題考查學

30、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挈之而行:挈:帶、領。句意:帶著他們一起去。 布衣韋帶之士談道義者多乎:韋帶,古代平民或未仕者所系的無飾的皮帶。句意:光是談論道義的普通讀書人就有多少嗎? 17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是:您偏偏就能使我的品德保持清潔不被玷污,并生活在快樂中嗎? 潔清不洿與處其所可樂是兼語句的并列謂語,而是連詞,表并列,而前斷開。 18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及,靠近、接近;知,理解、了解;履,踐行。 19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本文所貴乎京師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賢公卿在下,布衣韋帶之士談道義者多乎意思是

31、,京師被人看重的,上有賢明的天子,下有賢明的大臣,談論道義的普通讀書就有很多。知我者固少,知而相愛不相忌者又加少意思是,了解我的人本來就少, 了解我并賞識我卻不嫉妒我的人更少。由此可知,從自己的經歷和遭際中表現出作為人才應得到厚待并合理使用。 師說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通過對待李蟠的肯定與褒揚的態度,從側面反映出認為應該扶持并愛惜人才。 20 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本文持仆所守,驅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間,開口論議意思是,保持著我的信仰操守,讓我輔佐公卿,在大臣之間奔走,提供建議。由此看出韓愈的理想是能夠保持操守,入世為官。 理想國只有當你能為你們未來的統治者找到一種比統治國家更善的生活時,你才可能有一個管理得好的國家。因為,只有在這種國家才能由真正的富人來統治。當然他們不是富有黃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種善和智慧的生活。柏拉圖認為,只有由真正掌握智慧和善的人來統治,才能實現城邦的最佳管理。 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于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不符合于道的富貴榮華,君子是堅決不予接受的。由此可知,孔子提倡安貧樂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