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經濟學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實用教案_第1頁
技術經濟學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實用教案_第2頁
技術經濟學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實用教案_第3頁
技術經濟學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實用教案_第4頁
技術經濟學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實用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習目標與要求學習目標與要求 1. 1. 理解理解(lji)(lji)和掌握技術選擇與技術預測的含義與方法和掌握技術選擇與技術預測的含義與方法 3. 3. 熟練掌握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熟練掌握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4. 4. 理解理解(lji)(lji)經濟增長的相關理論內容經濟增長的相關理論內容 5. 5. 理解理解(lji)(lji)和掌握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評價方和掌握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評價方法法學習重點和難點:學習重點和難點: 1. 1.技術選擇的程序與方法技術選擇的程序與方法 2. 2.技術預測的程序與方法技術預測的程序與方法 3. 3.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評估方法技

2、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評估方法第1頁/共43頁第一頁,共44頁。第一節:技術選擇第一節:技術選擇(xunz)與技術預測與技術預測一、技術選擇一、技術選擇(一)技術類型的分類(一)技術類型的分類 根據生產過程中生產要素的投入結構分類,可以將生產根據生產過程中生產要素的投入結構分類,可以將生產技術分為勞動密集型技術、資金密集型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技術分為勞動密集型技術、資金密集型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技術技術 。 根據技術的不同層次根據技術的不同層次(cngc)(cngc)分類可以將技術分為高新分類可以將技術分為高新技術、中技術、中間技術、累進技術和適用技術等。間技術、累進技術和適用技術等。第2頁/共43頁第二頁

3、,共44頁。(二)技術選擇(xunz)的概念、標準和原則1.1.技術選擇的概念技術選擇的概念 從一般意義上講,技術選擇是對特定的經濟系統為了實現一定從一般意義上講,技術選擇是對特定的經濟系統為了實現一定的系統目標,考慮系統內外客觀因素的制約的系統目標,考慮系統內外客觀因素的制約(zhyu)(zhyu),對各種可能得到的技,對各種可能得到的技術手段進行分析比較,選取最佳方案的過程。術手段進行分析比較,選取最佳方案的過程。2.2.技術選擇的標準技術選擇的標準技術選擇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技術選擇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1)技術先進)技術先進; (2) ; (2) 生產可行生產可行;

4、; (3 3)經濟合理)經濟合理 (4 4)有益社會)有益社會; ; (5 5)節約資源)節約資源; ; (6 6)改善環境)改善環境3.3.技術選擇的原則技術選擇的原則 (1 1)經濟性原則)經濟性原則 (2) (2) 協調發展原則協調發展原則第3頁/共43頁第三頁,共44頁。(三)技術(三)技術(jsh)選擇的分析選擇的分析1.1.宏觀技術分析宏觀技術分析 進行宏觀技術選擇,一般進行宏觀技術選擇,一般(ybn)(ybn)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分析:分析: (1 1)技術分析)技術分析 (2 2)經濟分析)經濟分析 (3 3)環境分析)環境分析 (4 4)社會分析)社

5、會分析第4頁/共43頁第四頁,共44頁。2.微觀技術分析微觀技術分析 微觀技術選擇是相對于宏觀技術選擇而言的,即從企業的角度微觀技術選擇是相對于宏觀技術選擇而言的,即從企業的角度進進行的技術選擇。在實際生活中比較普遍的是企業的產品選擇和工行的技術選擇。在實際生活中比較普遍的是企業的產品選擇和工藝、藝、設備選擇。設備選擇。(1)產品選擇。綜合考慮企業各種因素,本著)產品選擇。綜合考慮企業各種因素,本著“上質量、上品種、上質量、上品種、上水平,提高上水平,提高(t go)經濟效益經濟效益”的原則,選擇最優產品目標及的原則,選擇最優產品目標及最佳產品組合。最佳產品組合。(2)生產工藝的選擇)生產工藝

6、的選擇.選擇生產工藝方案的原則:選擇生產工藝方案的原則:1經濟上合理經濟上合理;2技術上先進技術上先進;3安全上可靠。安全上可靠。(3)設備的選擇)設備的選擇.設備選擇的原則:選擇設備的總體原則是技術設備選擇的原則:選擇設備的總體原則是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第5頁/共43頁第五頁,共44頁。二、技術二、技術(jsh)預測預測(一)技術預測的基本概念(一)技術預測的基本概念 技術預測是在探索技術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某種技術或技術群技術預測是在探索技術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某種技術或技術群乃至技術整體的未來發展情況作出預計乃至技術整體的未來發展情況作出預計(yj)(yj),提供

7、有科學依據的信息,提供有科學依據的信息,以期改善技術發展決策的活動過程。以期改善技術發展決策的活動過程。(二)技術預測的基本原則與程序(二)技術預測的基本原則與程序 1. 1.預測的基本原則預測的基本原則 (1 1)延續性原則)延續性原則 (2 2)相似形原則)相似形原則 (3 3)相關性原則)相關性原則 (4 4)統計規律原則)統計規律原則第6頁/共43頁第六頁,共44頁。2.預測(yc)程序確定預測目標收集、分析歷史數據資料、當前資料選擇預測方法預測過程輸出預測結果修正預測結果預測結果、方法分析評價不合理合理圖10-1 預測(yc)程序 一般情況下,預測可分成七個主要步驟和嚴格(yng)反

8、饋過程。預測程序如圖10-1所示。第7頁/共43頁第七頁,共44頁。3.技術預測的基本(jbn)方法(1 1)特爾菲法()特爾菲法(Delphi methodDelphi method) 即將所要預測的問題和有關的背景材料,用通信的形式即將所要預測的問題和有關的背景材料,用通信的形式向專家們提出,得到答案后,把各種意見經過綜合、歸納向專家們提出,得到答案后,把各種意見經過綜合、歸納和整理和整理(zhngl)(zhngl)再反饋給專家,并進一步征詢意見,再次進行綜再反饋給專家,并進一步征詢意見,再次進行綜合、歸納、整理合、歸納、整理(zhngl)(zhngl)反饋,如此反復多次,直到預測的問題得

9、反饋,如此反復多次,直到預測的問題得到較為滿意的結果。到較為滿意的結果。特爾菲法的工作步驟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特爾菲法的工作步驟一般分為四個階段。 確定預測主題,編制預測事件一覽表。確定預測主題,編制預測事件一覽表。 選擇專家。選擇專家。 預測過程。預測過程。 預測結果的統計處理。預測結果的統計處理。第8頁/共43頁第八頁,共44頁。四分位點法四分位點法 采用特爾菲法預測進行統計處理時,通常用中位數代采用特爾菲法預測進行統計處理時,通常用中位數代表專家們預測的協表專家們預測的協調結果,用上下四分位點代表專家們的意見分歧程度。調結果,用上下四分位點代表專家們的意見分歧程度。假設應答小組共有假設應答

10、小組共有m m名專家,對于某一個問題,每個專家都給出一個定量的名專家,對于某一個問題,每個專家都給出一個定量的回答,設為回答,設為yiyi(i=1i=1,.m.m), ,不妨取不妨取y1y12 2yn yn ,則表示中位數,則表示中位數,表示下四分位數,表示為上四分位數。在下,上四分位表示下四分位數,表示為上四分位數。在下,上四分位數之間的區別,稱為數之間的區別,稱為四分區間,它包含了四分區間,它包含了50%50%的應答者的預測結果。四分位區的應答者的預測結果。四分位區間越小,間越小,說明專家意見越趨一致說明專家意見越趨一致(yzh)(yzh),反之說明專家意見比較,反之說明專家意見比較分散。

11、四分位點法的預測分散。四分位點法的預測收斂過程如圖收斂過程如圖10102 2所示。所示。圖圖102102預測預測(yc)(yc)收斂收斂過程過程第9頁/共43頁第九頁,共44頁。例10。有12位專家對某地區十年后玉米產量(chnling)采用特爾菲法進行預測,某輪的預測結果和各專家權重如表10所示:表10 權重(qun zhn)表例示專 家A B C D E F G H I J K L 預測值(萬噸)14 12 11 12 17 22 26 24 10 12 22 19權 重4 5 2 5 4 1 1 1 3 3 1 3第10頁/共43頁第十頁,共44頁。a.不考慮權重用四分位點法進行統計分析

12、。將預測值排序,為: y1 y2 y3 y4 y5 y6 y7 y8 y9 y10 y11 y12 10 11 12 12 12 14 17 19 22 22 24 26 則: 中位數 下四分位數 上分位數 即10年后產量將為14萬噸,四分位區間(q jin)(12,22)。b.考慮各專家的權重,用比重數據處理法進行預測,將預測值分成6組,計算每組的比重如表22所示。6214myy3412myy39422myy第11頁/共43頁第十一頁,共44頁。 按比例(bl)繪制數據比重直方圖,如圖102所示。表表102 102 比重比重(bzhng)(bzhng)計算計算預測值分組組內專家比重912I

13、C 2+3=51215A B D J4+5+5+3=171518E41821L32124F K1+1=22427G H1+1=2第12頁/共43頁第十二頁,共44頁。 圖中比重(bzhng)最大組為1215組,比重(bzhng)的權重值為17,占全體比重(bzhng)的52%,預測值(該組的組中值)為 54173220 9 12 15 18 21 24 271715105預測值(萬噸)比重1 21 51 3 .5 (2萬 噸 )圖102數據(shj)比重直方圖第13頁/共43頁第十三頁,共44頁。比重數據處理方法比重數據處理方法 對所有專家對所有專家(zhunji)(zhunji)預測的結果進

14、行適當分組,如果考慮專預測的結果進行適當分組,如果考慮專家家(zhunji)(zhunji)的的權威程度,可以分別確定其權重,然后計算每組專家權威程度,可以分別確定其權重,然后計算每組專家(zhunji)(zhunji)的比的比重,該比重為預測結果在該組的專家重,該比重為預測結果在該組的專家(zhunji)(zhunji)的權重和,再以的權重和,再以其比其比重值作為頻數繪制直方圖,取頻數最大組的預測值作為確重值作為頻數繪制直方圖,取頻數最大組的預測值作為確定的預測結果。權重可取之間的值,權威程度最大定的預測結果。權重可取之間的值,權威程度最大可取,最小可取。可取,最小可取。第14頁/共43頁第

15、十四頁,共44頁。(2 2)監督預測法)監督預測法 第一,監督技術變革信號第一,監督技術變革信號 第二,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第二,數據的收集與分析 第三,技術突破的預測。預測突破的第三,技術突破的預測。預測突破的關鍵在于仔細地辨識關鍵在于仔細地辨識 前兆事件前兆事件(shjin)(shjin),并用以,并用以提供提供“報警報警”信號。信號。圖103技術(jsh)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示意圖第15頁/共43頁第十五頁,共44頁。(3)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又稱前景描述法、腳本法,是假定某種現象或某種趨勢將持續到未來的前提下,對預測對象可能出現的情況或引起的后果作出預

16、測的方法。 情景分析法包括三種模式: 第一,單一情景分析法 第二,鄰接(ln ji)情景分析法 第三,多主題情景分析法第16頁/共43頁第十六頁,共44頁。第一,單一情景分析法第一,單一情景分析法 單一情景分析法是預測一個主體思想、一種趨勢、一種發展前景或一單一情景分析法是預測一個主體思想、一種趨勢、一種發展前景或一種結構、以引起種結構、以引起(ynq)組織的重視。組織的重視。第二,鄰接情景分析法第二,鄰接情景分析法 鄰接情景分析法是預測一組前景。以其中的一個最可能發生的前景為鄰接情景分析法是預測一組前景。以其中的一個最可能發生的前景為中心,并以它為基礎,發展出圍繞它的,與它相鄰的若干個前景。

17、圖中心,并以它為基礎,發展出圍繞它的,與它相鄰的若干個前景。圖104位鄰接前景的示意圖。位鄰接前景的示意圖。 第17頁/共43頁第十七頁,共44頁。圖104鄰接(lnji)前景示意圖第18頁/共43頁第十八頁,共44頁。 在鄰接情景分析法中,首先預測居于核心(hxn)地位的前景(如圖104的前景A),然后預測出周圍的前景BF。事件與問題主要是通過詢問專家,研究現有文獻資料和由管理部門提供問題而獲得的。 鄰接情景分析法的步驟: (1) 確定預測目標和組織前景預測人員小組; (2)收集有關資料; (3)列出同目錄有關的主要因素; (4)選定較重要的因素(基本因素); (5)為各個前景選定主題; (

18、6)據上述因素來定義現有狀況; (7)根據所選定的前景時期,預測“核心(hxn)前景”(圖104種的前景A); (8)改變基本因素和擬定相鄰前景; (9)檢查所有前景中的一致性、明確性和完整性; (10)修改前景使之更趨完善,以供應用。 第19頁/共43頁第十九頁,共44頁。 第三,多主題情景分析法。第三,多主題情景分析法。此法與上述方法的主要差別在于:各主題前景之間不存此法與上述方法的主要差別在于:各主題前景之間不存在聯系,每一個前景均根據所選的不同的主題,適應于在聯系,每一個前景均根據所選的不同的主題,適應于某種特定的環境與條件。某種特定的環境與條件。多主題情景分析法進行預測工作的步驟多主

19、題情景分析法進行預測工作的步驟(bzhu)如下:如下:(1)確定前景的目標;確定前景的目標;(2)確定描述前景所需的因素、事確定描述前景所需的因素、事件、條件與水平等。擬定各個環節因素(包括社會的、件、條件與水平等。擬定各個環節因素(包括社會的、技術的、政治的、經濟的、生態的)及各種可能出現情技術的、政治的、經濟的、生態的)及各種可能出現情況的一覽表;況的一覽表;(3)選擇適應前景目標的重要因素;選擇適應前景目標的重要因素;(4)展展開每一前景的主題,確定名詞,寫出一個將指導未來、開每一前景的主題,確定名詞,寫出一個將指導未來、制約未來,并對未來定基調的簡明說明;制約未來,并對未來定基調的簡明

20、說明;(5)對每種前對每種前景通過選定題目的領域和規劃其范圍,規定其格式,以景通過選定題目的領域和規劃其范圍,規定其格式,以便根據此格式進行前景的描述;便根據此格式進行前景的描述;(6)對前景作比較,比對前景作比較,比較其因素用途數據;較其因素用途數據;(7)研究對組織的影響;研究對組織的影響;(8)允許特允許特種事件的介入及分析;種事件的介入及分析;(9)進行前景分析。進行前景分析。第20頁/共43頁第二十頁,共44頁。第二節第二節 技術技術(jsh)(jsh)進步與經濟發展進步與經濟發展一、技術進步含義一、技術進步含義(hny)(hny)及其特點及其特點(一)技術進步的含義(一)技術進步的

21、含義(hny)(hny) 技術進步(技術進步(technical progresstechnical progress)一般是指技術)一般是指技術系統為了提高在系統為了提高在實現一定目標方面的總體效能而進行的技術變革的動實現一定目標方面的總體效能而進行的技術變革的動態過程。目態過程。目前,對技術進步的理解有狹義和廣義之別。前,對技術進步的理解有狹義和廣義之別。狹義的技術進步主要是硬件技術應用直接目的方面所狹義的技術進步主要是硬件技術應用直接目的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取得的進步。廣義技術進步是經濟學界提出的一個屬于經濟學范疇廣義技術進步是經濟學界提出的一個屬于經濟學范疇的概念,是指新技術成果從被創造

22、到在生產過程中的概念,是指新技術成果從被創造到在生產過程中應用和推廣的全過程,使生產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應用和推廣的全過程,使生產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第21頁/共43頁第二十一頁,共44頁。(二)技術進步(二)技術進步(jnb)的特點的特點 (1)短周期化 (2)階段趨于一體化 (3)關聯性加強。 (4)復合化 (5)高技術化 (6)軟件(run jin)化和信息化 (7)經濟化第22頁/共43頁第二十二頁,共44頁。二、技術進步與經濟二、技術進步與經濟(jngj)發展發展(一)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一)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所謂經濟增長(所謂經濟增長(Economic Growth)是指一個國)是

23、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總量的增加,或人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總量的增加,或人口平均的實際口平均的實際(shj)產出的增加。經濟增長通常產出的增加。經濟增長通常以國民生產總值(以國民生產總值(Fross National Product,GNP)、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國民收入()、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等指標來衡量。)等指標來衡量。經濟發展經濟發展(Economic Development)是指隨著經)是指隨著經濟增長而帶來的經濟結構改善、社會政治體制濟增長而帶來的經濟結構改善、社會政治體制

24、穩定、經濟效益與國民福利提高、經濟文化條穩定、經濟效益與國民福利提高、經濟文化條件改善等一系列變化。件改善等一系列變化。第23頁/共43頁第二十三頁,共44頁。(二)技術進步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二)技術進步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 1、技術進步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技術進步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2 2、技術進步是促進經濟基礎變化的動力、技術進步是促進經濟基礎變化的動力 3 3、技術進步促使、技術進步促使(csh)(csh)社會分工發展和專業化水平提高社會分工發展和專業化水平提高 4 4、技術進步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技術進步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第24頁/共43頁第二十四頁,共44頁。三、技術進步

25、與經濟三、技術進步與經濟(jngj)增長增長(一)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一)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一方面,技術進步能夠降低其中要素的使用比例,從而一方面,技術進步能夠降低其中要素的使用比例,從而 節約資源。節約資源。 另一方面,技術進步還可以改變資源結合的方式,提高另一方面,技術進步還可以改變資源結合的方式,提高(t go)(t go)勞動的生產效率。勞動的生產效率。 第25頁/共43頁第二十五頁,共44頁。(二)經濟增長(二)經濟增長(zngzhng)理論理論1.哈羅德哈羅德多馬模型和索羅模型。多馬模型和索羅模型。(1)哈羅德)哈羅德多馬模型多馬模型 在資本供求與需求相均衡的狀態下,

26、國民在資本供求與需求相均衡的狀態下,國民(gumn)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生產總值的增長率(Gw)為:)為: (101) 式中:式中:V資本系數;資本系數; S儲蓄率。儲蓄率。哈羅德把哈羅德把Gw這個增長率稱為這個增長率稱為“合意增長率合意增長率”。/ wGY YS V 第26頁/共43頁第二十六頁,共44頁。(1 1)哈羅德)哈羅德多馬模型多馬模型(mxng)(mxng)在勞動的供需均衡(jnhng)條件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Gn)為: 式中:n勞動力增長率。哈羅德把Gn這個增長率稱為自然增長率。資本的供需均衡(jnhng)和勞動的供需均衡(jnhng)同時成立則表示為: 這意味著要維持凱恩斯

27、設想的資本和勞動完全雇傭狀態下的增長,就必須滿足 的條件。Gn= DY/Y = n (102)(103)/ GwS Vn Gn S/V=n第27頁/共43頁第二十七頁,共44頁。(2 2)索羅模型)索羅模型(mxng)(mxng) 20世紀50年代,索洛等人對資本決定論提出了挑戰,并提出了技術進步促進經濟增長的模式。運用資本邊際生產力( )與利息率(r)的相均衡的假設,得: 設儲蓄率為Sk ,則資金的供給函數為: = 即哈羅德多馬模型中的K,依據資本供求均衡的條件: 該式表明,在資本供需(n x)均衡下,資本積累率等于資本邊際生產力(=利息率)與儲蓄之積。(1011)(1012)(1013)Y

28、fK = r fk =S K KfKdKdt/ kkKKSfSr第28頁/共43頁第二十八頁,共44頁。(2 2)索羅模型)索羅模型(mxng)(mxng)根據勞動的邊際生產力和工資相均衡的邊際生產力假設,得: ( 1 0 14) 而勞動的供給假定與哈羅德多馬模型相同,即: (1015)以上就是新古典學派靜態增長模型的基本型。由于此模型是通過資本勞動比率(K/L)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所以只要推算出資本勞動比率的變化趨勢,就可以描述出其它(qt)變量的長期變化趨勢。 (1016) 將(1013)式的/K和(1015)式的/L代入式(1016),得: (1017) (1017)式是K/L的微分方程,

29、所以新古典學派認為只要對它求解,(K/L)就會作為時間(t)的函數表現出來,從而就可以說明(K/L)的變化過程。如果把它代入原來的模型,則可以分別計算出國民收入(Y)、生產率(Y/L)、均衡勞動力(L)和均衡資本量(K)的增長率。 (1018) 由上式可以看出,如果資本積累率大于勞動力人口增長率,資本勞動比率則高,相反如果,則說明資本的集約程度低。因此,解決增長只能發生在的場合。/(/ ) Y LK L fW L /L = n lg(/)(/)/(/)(lg-lg)lg/-lg/-/dKLKLKLdKLdk dt dL dtKKLLdt(/ )/(/ )kKLK LS f(/ )/(/ )/-

30、KLK LKK n第29頁/共43頁第二十九頁,共44頁。2.2.長波理論的基本內容長波理論的基本內容(1 1)長波理論的發展)長波理論的發展19251925年原蘇聯經濟學家尼古拉年原蘇聯經濟學家尼古拉. .康德拉季耶夫第一次系康德拉季耶夫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長波周期統地提出了長波周期(zhuq)(zhuq)理論理論. .繼坎德拉季耶夫之后繼坎德拉季耶夫之后, ,熊彼特、羅斯托等對經濟長波問熊彼特、羅斯托等對經濟長波問題進行了研究。題進行了研究。(2 2)長波周期)長波周期(zhuq)(zhuq)的主要內容的主要內容長波周期長波周期(zhuq)(zhuq)主要內容是指由前蘇聯經濟學家尼主要內容是

31、指由前蘇聯經濟學家尼古拉古拉. .卡德拉季耶夫在卡德拉季耶夫在19251925年提出的理論。他把從年提出的理論。他把從17801780年年到到19201920年的資本主義經濟運動劃分為兩個半周期年的資本主義經濟運動劃分為兩個半周期(zhuq)(zhuq)。第一個長周期第一個長周期(zhuq)(zhuq):17801780年到年到1844185118441851年;年;第二個長周期第二個長周期(zhuq)(zhuq):1844185118441851年到年到1890189018961896年;年;第三個長周期第三個長周期(zhuq)(zhuq):1980189619801896年到年到19201

32、920年。年。康德拉季耶夫還進一步把長周期康德拉季耶夫還進一步把長周期(zhuq)(zhuq)劃為上升劃為上升波與下降波。波與下降波。第30頁/共43頁第三十頁,共44頁。(3)羅斯托的相對價格長波論羅斯托的相對價格長波論認為:初級產品與工業品的相對價格高低是制動世界經濟長期波動的杠桿,亦即初級產品價格與工業品價格之間比價的高低是形成長波運動的主要原因。(4)經濟周期波動經濟周期 ,是指經濟運動過程中經濟擴張(kuzhng)和經濟收縮的交替,是國民經濟發展中循環出現的上下波動現象。經濟周期按循環的特點,可分為簡單周期和增長周期兩種。目前,關于經濟周期主要有以下幾種描述:(1)長波周期(2)庫茲

33、涅茨周期(3)尤拉周期(4)基欽周期(5)漢森周期第31頁/共43頁第三十一頁,共44頁。第三節: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第三節: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zuyng)的評估的評估一、生產函數一、生產函數(hnsh)(hnsh)法法(一)柯布(一)柯布- -道格拉斯生產函數道格拉斯生產函數(hnsh)(hnsh)(C-DC-D函數函數(hnsh)(hnsh))生產函數生產函數(hnsh)(hnsh)的最早表達式形式為:的最早表達式形式為: (10-21)(10-21)式中:式中:資金的產出彈性;資金的產出彈性; 常量,表示平均的技術水平;常量,表示平均的技術水平; 勞動的產出彈性。勞動的產出彈性。

34、如令,上式可以寫成:如令,上式可以寫成: (10-22) (10-22)19421942年丁伯根對柯布年丁伯根對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道格拉斯生產函數(hnsh)(hnsh)作了重大改進,將上式中的常量換成一個隨時間而變化的作了重大改進,將上式中的常量換成一個隨時間而變化的量,上式變為:量,上式變為: (10-23) (10-23) 式中:式中: 某一時期的技術水平;某一時期的技術水平; 、和、和時間的函數時間的函數(hnsh)(hnsh)。這樣,只要用某種方法確定了彈性這樣,只要用某種方法確定了彈性和和,技術水平便可容易地求出。,技術水平便可容易地求出。1Y=AK L(0 Y=AK LY=K

35、LA1-LY第32頁/共43頁第三十二頁,共44頁。(二)線形(二)線形(xin xn)函數函數線形(xin xn)函數的基本形式是: (10-24) 式中:1、2 對K和L進行統一計量的折算系數。12( ) YAtKL第33頁/共43頁第三十三頁,共44頁。(三)索洛的余值法(三)索洛的余值法索洛假設技術進步是希克斯( J. R. Hicks,英國經濟學家)中性的,從而采用如下形式的生產函數: (1025)其中Y為產出,K為資本(zbn)投入,L為勞動投入,A為一段時間內技術變化的累計效應,相當于t時期的技術水平。對上式求微分,經變換得: (1026) 令為資本(zbn)的產出彈性,為勞動的

36、產出彈性。 公式(1026)通常被稱為增長速度方程,它表明:產出的增長是由資本(zbn)、勞動投入量的增加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帶來的。進一步變換公式(1026),得到: (1027) (, )tYAf K L11A1L1LAtKtLtdYdddY dtdddYKKYY LL YAYKLAYKL第34頁/共43頁第三十四頁,共44頁。二、指標體系法二、指標體系法1.技術進步經濟效益的宏觀評價指標技術進步經濟效益的宏觀評價指標(1)年技術進步速度。基本公式為:)年技術進步速度。基本公式為: (1028) 式中:式中:a年技術進步速度;年技術進步速度; Y產出增長率;產出增長率; 資本資本(zbn)產出

37、彈性;產出彈性; k資本資本(zbn)投入增長率;投入增長率; 勞動產出彈性;勞動產出彈性; l勞動投入增長率。勞動投入增長率。 a=y-kl第35頁/共43頁第三十五頁,共44頁。 (2)技術進步對凈產值(總產值)增長率的貢獻。計算公式為: (1029)式中:技術進步對凈資產貢獻率。(3)技術進步對投資效果的貢獻。計算公式為: (1030)式中:E1技術進步對國民經濟(gumnjngj)投資效果的貢獻; a年技術進步速度; S國民經濟(gumnjngj)投資效果系數(=年度總產值增加額/年度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投資率(=年度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當年總產出)。/AEa y1/Ea SAE第36

38、頁/共43頁第三十六頁,共44頁。(4)技術水平。技術水平反映計算期相對基期技術水平的變化(binhu)情況。計算公式為: (1031)式中:Y產出; Xi第i種投入要素量;Di單位投入的標準效率; n投入要素的個數。(5)其他還有生產性固定資產節約額、原材料(包括燃料、動力)節約額、能耗降低額等。ii11YAt=nDXni第37頁/共43頁第三十七頁,共44頁。2.2.技術進步經濟效益技術進步經濟效益(jn j xio y)(jn j xio y)的微觀評價指標的微觀評價指標(1)(1)技術水平評價指標。包括以下指標:勞動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設備的先進水平、技術水平評價指標。包括以下指標:勞

39、動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設備的先進水平、生產工藝的先進水平、產品先進水平、勞動者素質水平、企業管理水平以及綜合指生產工藝的先進水平、產品先進水平、勞動者素質水平、企業管理水平以及綜合指標。標。(2 2)經濟效益評價指標。包括以下指標:利用新技術帶來的利潤增加額、生產過程)經濟效益評價指標。包括以下指標:利用新技術帶來的利潤增加額、生產過程中利用新技術帶來的成本降低額、由于生產和使用新技術帶來的綜合經濟效益、生中利用新技術帶來的成本降低額、由于生產和使用新技術帶來的綜合經濟效益、生產活動產活動(hu dng)(hu dng)中依靠新技術帶來的效果、在勞動方面由于采用新技術帶來的中依靠新技術帶來的效

40、果、在勞動方面由于采用新技術帶來的效果。效果。第38頁/共43頁第三十八頁,共44頁。三、因素分離三、因素分離(fnl)模型與方法模型與方法(一)丹尼森的增長因素分析法(一)丹尼森的增長因素分析法丹尼森也是用丹尼森也是用“余值余值”的方法測算技術進步的作用,稱之為的方法測算技術進步的作用,稱之為“知知識識進步進步”。丹尼森將影響國民收入增長的因素歸結為總投入。丹尼森將影響國民收入增長的因素歸結為總投入(tur)(tur)和和單位投單位投入。總投入入。總投入(tur)(tur)又包括三個因素:即勞動、資本和土地。而單位又包括三個因素:即勞動、資本和土地。而單位投入投入(tur)(tur)形形成的

41、產出則主要是資源配置的改善、規模節約以及知識進步三個因成的產出則主要是資源配置的改善、規模節約以及知識進步三個因素的貢獻。除了知識進步以外,其他因素對國民收入增長速度的貢素的貢獻。除了知識進步以外,其他因素對國民收入增長速度的貢獻是可以直接計算出來的,這樣知識進步就可以作為獻是可以直接計算出來的,這樣知識進步就可以作為“剩余剩余”計算出計算出來。來。(二)我國學者的因素分析法(二)我國學者的因素分析法 我國經濟工作者為了克服丹尼森增長分析法的非常量模型研究我國經濟工作者為了克服丹尼森增長分析法的非常量模型研究的不足,提出的一些因素分解的量化模型與方法,其中主要有投入的不足,提出的一些因素分解的

42、量化模型與方法,其中主要有投入(tur)(tur)要素的部門結構變化分析方法和數學分解的綜合模型兩種方法。要素的部門結構變化分析方法和數學分解的綜合模型兩種方法。第39頁/共43頁第三十九頁,共44頁。本章本章(bn zhn)小結小結技術選擇與技術預測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企業正確制定技術發展戰略的前提與保證。技術選擇是指根據資源的相對稀缺程度選擇最優生產要素的投入比例。技術選擇分析包括宏觀技術分析和微觀技術分析。技術預測是在探索技術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某種技術或技術群乃至技術整體的未來發展情況作出預計,提供有科學依據的信息(xnx),以期改善技術發展決策的活動過程。技術預測有明確的目標性,常用的技術預測方法包括特爾菲法、監督預測法和前景法。技術進步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技術進步主要是硬件技術應用直接目的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從這層含義上說,技術進步是從一種低水平的技術體系向高級技術體系的全面轉化;廣義的技術進步是經濟學界提出的一個屬于經濟學范疇的概念,是指新技術成果從被創造到在生產過程中應用和推廣的全過程。科學發展和技術變革技術互相促進、互相轉化,因此,廣義的技術進步包括了“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