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場經營學》復習重點_第1頁
《草場經營學》復習重點_第2頁
《草場經營學》復習重點_第3頁
《草場經營學》復習重點_第4頁
《草場經營學》復習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復習要點熟悉以下專業術語草地:是一種土地類型,它是草本和木本飼用植物與其所著生的土地構成的具有多種功能的自然綜合體。草地放牧系統:以非生物組分、生物組分和人類生產勞動3個組分構成的一個以土壤、牧草、家畜、系統管理為主干,以放牧過程中草地物質和能量循環與轉換為主題的開放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割草場:牧草被刈割后利用的草場。草地退化:草地在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土壤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下,使草群成分發生改變,產量減少,質量變低,飼用價值下降,生境條件惡化的過程。草地現況:草地發育和發展的健康狀況。草地改良:采用各種農藝技術措施提高草地植物生產力的生產活動。 緒論1. 世界草地的主要類型。 短草草地 高原

2、草地 稀樹草原 荒漠 栽培草地第一章 草地植物的生物學特點1. 飼用植物的生活型劃分依據及劃分的基本類型。依據:根據植物的外貌和生長壽命把草地植物劃分為六個不同類型的生活型:喬木、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苔蘚、地衣。2. 多年生草類的發育速度與壽命根據多年生牧草發育速度和壽命的長短,可把多年生牧草劃分為以下類型:二年生植物:該類型牧草發育速度迅速,但壽命短。少年生植物:該類型牧草發育速度較慢,植株壽命中等,播種第一年產量最高,第二年不如第一年,第三年顯著下降,平均壽命58年中年生植物:該類型牧草發育速度緩慢,壽命10年左右,第二、三年產量最高,第四年產量開始下降。多年生牧草:發育速度很慢

3、,壽命1015年,第45年產量最高,第5年開始下降。 3. 多年生牧草枝條的形成類型根莖型、根蘗型、疏叢型、密叢型、根莖疏叢型、匍匐莖型、軸根型、粗壯須根型、鱗莖型、塊莖型4. 多年生牧草繁殖、更新及再生(一) 多年生牧草繁殖種子繁殖是指植物通過種子發育呈新的植株。營養繁殖是指植物從某一營養器官上獲得一個完整植株。在天然草場上,多年生牧草以營養繁殖為主,種子繁殖所占比重較小,主要原因:(1)放牧或刈割破壞了生殖枝;(2)天然草地上,種子發芽率低;(3)幼苗生長初期競爭力差。只得注意:盡管種子繁殖與更新在天然草地中占的比重較小,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學意義。(二)、多年生牧草的再生牧草的再生是指牧

4、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復綠色株叢的能力。衡量牧草再生能力大小的指標參數:再生速度、再生次數和再生量。牧草的再生方式:(1)生長點未受損的短枝的繼續生長(2)休眠芽形成再生枝條;(3)由莖和葉未受損傷的長枝的繼續生長;(4)腋芽的繼續生長;(5)位于地表或地下的生長,形成新枝條(三)影響草地再生能力的因素1、生物學特性2、利用時期3、利用的留茬高度4、利用強度5、光合產物6、外界條件5. 草地產草量的測定方法 (1)、刈割收獲法測定牧草產量;(2)、間接測定牧草產量測草仗法6草地牧草質量性狀與評定方法主要指牧草的適口性、可食比例和經濟價值。1、牧草的適口性測定方法:訪問法;放牧觀察法2、牧草的經

5、濟性評定可用質量特征和數量特征分別來體現,也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對牧草做出質量的綜合判斷。3、中國草地質量分等標準按照牧草等級,根據各等牧草在草群中所占重量的比率,把中國草地按質量劃分為優、良、中、低、劣五等。4、草地等級的綜合評價將某一草地的等和級相連綴就是其等級的綜合評價。草地的5個等和8個級可以組合為40個不同的草地等級,綜合反映草地數量和質量的綜合潛力。5、可利用牧草比例評價草地質量在一般經營管理條件下評定草地質量,根據草群中可利用牧草的相對量,把草地等級分成4級。第二章 放牧草場的合理利用 1、牧草對放牧的響應類型。(1)牧草對放牧的響應:耐牧;避牧(2)避牧機制形態避牧機制生理避牧機

6、制 2、合理的放牧標準及確定合理利用率應考慮的因素合理的放牧標準:家畜在草地上放牧,草地在正確的管理下能長期保持穩定的生產力和相對穩定的草地群落結構,土壤不出現退化或水土流失,家畜的各項生產指標處于良好的狀態。確定合理利用率應考慮以下因素:草地的耐牧性;地形和水土保持狀況;牧草質量狀況;氣候條件3、家畜采食量測定的常用方法。測定采食量常用的方法:雙樣方法;三氧化二鉻法;鏈烷法4、草地的放牧強度分級類型理論上:放牧適宜:利用率=采食率 輕度放牧:利用率采食率 過度放牧:利用率采食率5、載畜量的內涵及載畜量的表征。草地理論載畜量(carrying capacity):在一定時期內,一定草地面積上,

7、在不影響草地生產力及保證家畜正常生長發育時,所能容納方面家畜的數量。 實際載畜量或載畜率(stocking rate):在一定時期內,一定草地面積上,草地實際放牧的家畜的數量。 包含三項因素:家畜的數量、放牧時間和草地面積載畜量的表示:、時間單位法:以“頭日”表示、家畜單位法:世界各國一般以牛為家畜單位;我國在生產上廣泛采用綿羊單位。6、草地放牧系統特點。開放性、互作性、漸進性、季節性7、放牧地載畜量的測定。牧草可利用量=牧草產量×可利用率×面積每年每頭家畜需求量=家畜體重×日食量(體重的2%)×草地放牧天數載畜量=牧草可利用量/每年每頭家畜需求量8、全

8、年性草畜供需總平衡表述草地上牧草總產量GP應等于草食動物消費量Cn和自然消失量De,即: GP=Cn+De Cn是食入牧草量,De在放牧過程中常可以不計,Gp是牧草的積累生長量。9、放牧計劃放牧計劃是短期的飼料計劃,常以輪牧周期為時段進行計劃,常用的放牧計劃制定方法有:根據草地牧草配給量法;以草地牧草牧后剩余量為指標。10、放牧地段的規劃設計(劃區輪牧)。1、小區放牧時間每小區放牧時間4-7天,一般為6天,春季牧草生長較慢時,約3天。 2、小區劃分和輪牧地面積計算 劃分小區的原則:使家畜能夠充分的采食;在每個小區放牧時間不超過6天;留補充草地,以備不正常年份導致放牧面積不足;留下貯備青草小區以

9、割曬干草共家畜越冬利用。放牧地面積=(羊只數×日食量×放牧天數)/單位面積可食草產量 3、輪牧周期 在計劃輪牧小區上自第一區至末區循序利用一遍,并返回第一區的時間,叫輪牧周期。輪牧周期長短,依據不同長短牧草再生速度而定,干草原30-35天;荒漠草原40-45天;草甸及森林草原25-30天;山地草甸30-45天;亞熱帶中山地栽培草甸15-25天;亞熱帶高山栽培草甸20-25天。 4、輪牧頻率和分區數及小區面積計算 輪牧頻率指輪牧小區全年可被重復利用的次數。輪牧頻率與牧草再生速度成正比,與輪牧周期成反比。輪牧頻率:草甸草原4次;干旱及荒漠草原2-3次;荒漠1-2次;南方亞熱帶栽

10、培草甸5-6次。小區數=(輪牧周期/每區放牧天數)+休閑小區數小區面積=放牧地面積/小區數目 5、輪牧小區的外形設計 一般以長方形為主,長寬比大致為2:1或3:1,也可采用其他形狀,但盡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障礙如坡埂、山脊、河流、溝渠、灌叢帶、林帶等作為輪牧小區的邊界。放牧區形狀要適合家畜的放牧密度。分區寬度可控制家畜密度,太寬家畜易于運動增加能量損失,過密又彼此干擾。各種家畜家畜分區寬度不同,一般情況下,每種家畜每個個體所占的寬度為:馬:1.5-2m;成年牛:1.5-2m;1-2歲小牛:1-1.25m;1歲以下牛犢:0。5-1m;羔羊:0.15-0.2m;母羊:0.4-0.5m;去勢羊:0

11、.3-0.4m。寬度確定后,再根據面積確定長度,如果長度太長,應適當調整分區寬度。 6、輪牧小區的布置 任何一個小區到達飲水點和畜圈的距離不應超過一定距離。奶牛和懷孕后期母牛:0.5-1.5km;其它牛2-2.5km;馬:5-6km;羊:2.5-3km。如果以河流作為飲水源,可將沿河流自下而上排列;如果水源適中,草場開闊,可把畜圈扎在牧場的中央,按一定順序在其周圍進行布局。分區時遇到山坡,最好按上坡、下坡布置。分區面積相等或不等,按草群生產力和牧草分布密度、地形條件而定。各分區與飲水點和畜圈之間,都應有來往用的牧道。7、輪牧順序 輪牧時,一般是按計劃小區,順序放牧。第一輪完成后,再從頭開始;補

12、充小區的草場打草,以備利用。11、放牧家畜的基本特征及放牧技術。放牧家畜的基本特征牛;綿羊;山羊;馬;駱駝放牧的基本隊形:一條鞭式;滿天星式一條鞭式放牧隊形的優點:能使家畜吃到新鮮牧草,利用草地比較均勻。適于地勢比較平坦,植被均勻的草場。滿天星式放牧隊形的優點:適于各種地形條件以及不同的季節。夏季放牧采用該隊形比較涼爽,也比較容易組織。放牧時應注意以下原則:1.放牧時要做到“三勤”、“三穩”三勤:手勤、腿勤、嘴勤三穩:放牧時要穩;出入畜圈時要穩;飲水時要穩2.應讓家畜吃回頭草3.在夏季放牧時要防止打堆第三章 割草地的合理利用 1、割草場應具備的條件。 草群組成特點:應以上繁草為主,下繁草不應超

13、過草群重量的10。如果選擇天然割草場,雜類草在草群中的比例不應超過20,有毒植物最多不應超過1。 割草場的土壤要求:土壤應土層深厚疏松結構良好,肥力較高,PH應為67。 割草場的地形條件:應選地勢平坦的草場;若選坡地,一般坡度不能超過10。如果選擇天然割草場,雜類草在草群中的比例不應超過20,有毒植物最多不應超過1。2、牧草的刈割技術。適宜的刈割時期適宜的刈割強度刈割頻率刈割方法3、刈割草地的培育管理1.注意割草場施肥2.建立割草場的輪刈制第四章 草地培育改良1、草地退化的主要特征。草群種類成分發生變化,草層結果簡單化草地生境惡化易發生鼠害和蟲害草地初級生產能力降低家畜生產性能下降2、退化草地

14、評價能量指標 質量指標 環境指標 草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生物鏈 草地自我恢復功能3、草地現況評價在世界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方法是E J Dykterhuis法,這種方法采用群落演替的階段性原理,利用增加種(increaser)、減少種(decreaser)和入侵種(invader)的動態變化作為判斷草地基本狀況的敏感指標,反映的是植物種類成分變化與草地生產力其他指標變化的相關性。草地現況評價就是根據原生或頂級植被成分的比例來進行的,并把草地劃分為優良、較好、較差和極差4個等級。優良當前植被相對蓋度的75100由群落中減少種或增加種構成,或總蓋度的0-25%是由侵入種和增加種構成。較好當前植被相對蓋度

15、的5075由群落中減少種或增加種構成,或總蓋度的25-50%是由侵入種和增加種構成。較差當前植被相對蓋度的2550由群落中減少種或增加種構成,增加種急劇增多。極差當前植被相對蓋度的025由群落中減少種或增加種構成。4、反映草地生態系統健康的指標。(1)土壤/土地穩定性(2)水文學功能(3)生物群落的完整性草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態分為:健康、亞健康、不健康、極不健康5、草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的一般步驟(1)選擇評價樣地(2)訪問一個參照區(3)在參照區修改指標特性(4)返回樣地(5)確定測定生態系統監控特性的功能狀態6、草地培育改良的理論基礎。從草場生產經營的角度考慮,草地退化和過度成熟都是不利的草地

16、培育改良的理論基礎是生態學上的群落演替理論和生草土形成理論。群落演替理論認為,草地植物群落在諸多因素的作用下,不斷地變化發展。草地培育改良就是根據草地的演替方向,針對不同的演替階段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治“逆行演替”,促進進展演替。 生草土理論是前蘇聯土壤學家威廉士研究了植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后提出的。該理論認為,在森林草原比較潮濕的土壤上,多年生草類的主要特性是在土壤中積累死的植物體,由這些死的有機物主要是多年生草類的地上部分及根和根莖。在每年初冬枯死的植物體,由于土壤溫度低而不能進行分解。當春天到來時,土壤潮濕,進入土壤的空氣少,在土壤中只能進行有機物質的嫌氣性轉化過程,分解速度慢。隨著土壤干燥

17、,空氣開始進入土壤,好氣性細菌開始活動,有機物質被分解成植物可利用的水溶性化合物,但這時空氣也僅能進入土壤表層,大部分死根仍處于未分解狀態,而積存于土壤中。同時,新的根系、根莖和植物體又不斷發育,到冬季來臨時又死亡,這樣有機質便逐漸增加,使土壤變得緊實,理化性質惡化,因而便發生一類植物為另一類植物所代替的現象。這就在在自然界構成了土壤統一形成學說的理論,即生草土形成理論。7、退化草地封育后增產的原因。植被蓋度增大,易截留雨雪、減少太陽直射地面,降低地面水分蒸發,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從而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土壤養分積累,對由于放牧和割草過多消耗草地養分形成自然補償在鹽堿化較重的草地上,能降低土壤pH能改善草地小氣候和微環境,如增加濕度、降低風速、調節溫度等8、耙地的技術關鍵。耙地時間:最好在早春土壤解凍時進行工具:目前采用的耙地工具有釘齒耙和圓盤耙適用范圍:最好是以根莖型或根莖-疏叢型草為主9、草地補播技術。補播時期:確定補播時期要根據草地原有植被發育狀況和土壤水分條件。一般應選擇原有植被生長發育最弱的時期進行補播,可減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