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中化學第4章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第2節化學與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教案_第1頁
2017-2018學年高中化學第4章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第2節化學與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教案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化學與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一、教學設計本節教材從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這一視角,進一步闡明化學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與上節內容相輔相成。縱觀歷史,從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人類能源的來源全部都是從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數資源屬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僅僅注重資 源開發是遠遠不夠的,人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做到合理開發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 好資源,還要保護好環境。而化學不僅在資源開發上能發揮重要作用,在資源的綜合利用以 及環境保護方面同樣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在學習第一節內容之后,教材又安排了第二節內 容,能使學生對化學與可持續發展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本節教學重點:煤、石

2、油、天然氣的綜合利用,特別是石油的利用;通過環境保護和綠色化學的有關知識,使學生加強環保意識并培養綠色化學的理念。本節教學難點:石油裂化的原理。1.1.教學策略設計本節教學重在使學生做到了解和體會,知識教學不必過分加深、拓寬。要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 1 )教學方法的選擇本節教學可采用多種方法來展開。例如:可利用圖表、數據、觀看有關錄像資料、研討或結合當地情況組織學生參觀化工廠、煉油廠、科研院所、環保部門,等等。還可以結合當 地或其他地方污染或污染治理情況,展開調查,也可以組織學生上網查找資料,開展相關的 研究性學習。(2 2)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各

3、地、各校的具體情況,本節教學也可以采用集體教學或小組教學兩種形式進行。(3 3 )教學媒體的選擇本節內容主要要求學生大致了解,用心體會,沒有太大的難度。在課堂上可以將多種媒體進行整合,通過實物、模型、圖表、錄像、多媒體課件等增加信息量,實現教學的優化。(4 4 )評價反饋本節學習之后,也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習效果進行反饋,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形成性練習、請學生歸納總結學習內容、交流對資源綜合利用以及綠色化學的認識,或就 化學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綠色化學的關系寫一篇小論文,等等。(5 5 )課時建議-2 -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綜合利用1 1 課時;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 1 1 課時。2.2.

4、教學模式設計“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綜合利用”的教學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 I I】數據展示或觀看錄像:煤、石油和天然氣是當今人類使用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化工原料T實物:煤樣品T煤的組成簡介T根據煤的組成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分析燒煤時會有哪些污 染,如何使煤變成清潔能源以及煤除了燃燒以外還能有什么用途T煤的綜合利用:干餾、汽 化和液化T展示:煤干餾的主要產品及用途T天然氣及其用途和開發前景簡介T展示原油樣 品T介紹組成(也可觀看錄像)T結論:為了提高石油的利用率,應當將石油中的各種成分 進行一定程度的分離T啟發: 對于互溶的液體混合物應當如何分離?T石油分餾介紹 (借助 錄像或圖片)T圖片:

5、各種石油餾分的用途T石油裂化和裂解T介紹三大合成材料T聚合反 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簡介T談感受:科技進步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怎樣處理資源利用和環境 保護的關系?T研究性學習作業:思考與交流。【教學設計 IIII】課前自學教材內容,收集有關煤、石油、天然氣綜合利用的資料(包括文字及錄像)T小組代表匯報T教師引導分析:為什么要對資源綜合利用?T談感受:科技進步給我們帶來 了什么?怎樣處理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關系?T研究性學習作業:思考與交流。“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的教學可以采取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既可以進行常規課教學, 也可以分組進行研究性學習,還可以組織走訪科研院所或環保部門。無論采用哪種學習方式,

6、 最終要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和綠色化學理念。二、活動建議1.1.開展協作學習通過本節學習,學生應當明確化學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發展經濟,不能 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提倡綠色化學。而資源的綜合開發以及綠色化學等思想已經為社 會接受并深入人心。在學習本節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根據各校實際情況開展協作 學習,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小組間相互協作開展社會調查、上網查 找資料、學者訪談等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2.2.組織科學探究-3 -(1 1 )通過上網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我國煤炭、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煤、 石油和天然氣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對能源發展

7、方向的見解。(2 2)通過走訪相關的部門和單位,了解節約能源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并探討應當采取的 措施,并寫出一篇小論文。(3 3 )通過網絡查找資料或走訪專家、學者,了解綠色化學的含義并體會綠色化學在化工 生產中的重要性。(4 4)怎樣應對塑料袋和塑料快餐盒的方便性、低成本和環境污染的矛盾?(5 5 )酸雨和生活污水有哪些危害?以酸雨的防治和無磷洗滌劑的使用為例,談談化學在 環境保護中的作用。三、問題交流【思考與交流 1 1】1.1.回收利用廢舊合成材料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通過熔融再生重新做成多種有用的材料; 二是采用熱裂解或化學處理的方法使其分解,用于制備多種化工原料;三是將廢舊合成材料 作

8、為燃料使用。I改性再生,高溫裂解超臨界流體法丿燃料化:垃圾固型燃料 熱龍軽生1高爐噴吹*水泥回轉窖噴吹氧化笈酵1熱解發酵2.2.合成材料的生產和使用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是一個社會問題,很多具體問題就現實 地擺在我們面前,例如,是限制使用聚苯乙烯快餐盒,還是回收利用?請根據所學的內容,并搜集必要的資料,就支持和反對大量生產和使用合成材料展開討 論或辯論。可以參考下列正方和反方的一些觀點:正方觀點舉例:(1 1)生產和使用合成材料可以更加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f報理方法熔融再生$簡單宜合再生催化裂解化學方法f加氫裂解 溶劑法制取牝工療料-制取燃料油(氣)-4 -(2) 生產和使用合成材料可以使

9、利用太陽能變得方便、經濟和實用。(3) 用合成材料替代木材、棉花、天然橡膠等,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反方觀點舉例:(1 1)生產和使用合成材料等自然界原本沒有的物質,超出環境的自然消化能力,這不是 科技的進步,而是異化和倒退。(2 2 )廢舊合成材料的回收和利用并不容易,甚至有些材料的回收再生成本大大高于制造 成本,經濟上考慮根本不合算。(3 3)天然的東西是最好的,我們應該提倡“回歸自然”的綠色生活方式,拒絕生產和使 用合成材料。【思考與交流 2 2】1.1. 酸雨是指 pHpH 5.5. 6 6 的酸性降水,其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屬于嚴重的大氣污染現象, 會區域性或隨風漂移形成對土壤肥力

10、、森林、水生動植物和建筑物等的大范圍危害。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燃燒、金屬礦物的冶煉、生產和使用硫酸、硝酸的工廠等排放的硫氧化物(SOSO)和氮氧化物(NCNCX)所造成的。利用化學方法可以控制硫和氮氧化物,進而控制酸雨等危害。例如,針對我國以煤炭為 主、酸雨類型屬于硫酸型的特點,主要采取燃料預脫硫、爐內脫硫和煙囪排氣除硫等措施, 用 CaCOCaCO、CaOCaO Ca(OH)Ca(OH)a、NHNH 水等吸收脫硫。300龍CaO(s)+SQ(g)CaO(s)+SQ(g) - CaSO(s)CaSO(s)aoo弋2CaSQs)+O2CaSQs)+O2(g)(g) - 2CaSO(s)2CaS

11、O(s)SOSO + +2NH3+HZO=(NH)2SOSO再如,機動車輛的尾氣排放也同樣需要控制,其中的氮氧化物還是光化學污染主要成因, 它比硫氧化物的消除難度大,一般采用CHCH、H Hb、NHNH 等在 PtPt、PdPd 等催化作用下使氮氧化物還原,轉化為 N N2、COCO、HOHO 等無害氣體。FtCHCH + + 4NQ14NQ1 IJIJ L L4NO+C4NO+C2+2H2O+2H2OFtCH+4NOCH+4NO 宀山匸2M+CQ+2H2O2M+CQ+2H2O2.2. 工業生產廢水和污水的不適當排放、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會造成 嚴重水體和水源污染。例如,含有大量氮、磷的污水排向湖泊、水庫和近海海域,造成了水 體的富營養化,出現藻類大量繁殖形成-5 -赤潮、水華等嚴重污染問題。我們日常使用的合成洗-6 -滌劑常用多聚磷酸鹽作為助洗劑,在水體中經藻類的微生物催化后,容易水解為磷酸鹽,成 為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的污染物。3.3.組織學生討論化學實驗中的固體、液體和氣體廢棄物產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鼓勵學 生對化學實驗綠色化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并對實驗及其裝置進行改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