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第16講燃料及其應用_第1頁
初三化學第16講燃料及其應用_第2頁
初三化學第16講燃料及其應用_第3頁
初三化學第16講燃料及其應用_第4頁
初三化學第16講燃料及其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課 題燃料及其應用課次第16次授課教師上課學生應到 人,實到 人,請假 人, 曠課 人教學形式課 室上課日期和時段學生簽名一、教學溫故: 1、C單質的性質,用途,碳的還原性;2、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一氧化碳的還原性;3、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二、新知導航 : 研習點1 燃燒條件及探究1.我們所見到的燃燒一般都是可燃物在或中的燃燒。 2.影響燃燒的因素 (1)內在因素:。不同種物質燃燒的現(xiàn)象不同。例如,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細鐵絲在空氣中卻燃燒。 (2)外部因素:與氧氣接觸面積越,氧氣濃度越,燃燒越劇烈。同種物質在不同條件下,燃燒現(xiàn)象也不同。例如,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與在空氣中不同。

2、 3.著火點:達到燃燒所需的。著火點是物質本身的屬性,因此不能說用降低著火點的方法來滅火,而只能是。 4.物質燃燒的現(xiàn)象一般從以下三個方面描述: (1)物質燃燒發(fā)出的或的顏色及其強度。 (2)物質燃燒均放出。 (3)生成物的、及特征反應現(xiàn)象。(4) (1)燃燒與發(fā)光、放熱的關系:燃燒一定 、 ,但發(fā)光、放熱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因而不一定是燃燒,如原子彈、氫彈的爆炸。(2)燃燒與火焰的關系:火焰是 燃燒所特有的現(xiàn)象。液體物質的燃燒主要是 的燃燒,因而產生火焰:若固體物質的沸點較高,燃燒時無 逸出,則無火焰。(3)發(fā)光與放熱的關系:光源有兩種,一類是熱光源,一類是冷光源,冷光源發(fā)光時不放熱,如

3、螢火蟲發(fā)光就不放熱?;瘜W反應放出熱量瞬間較多,就以光的形式出現(xiàn),反之則不發(fā)光,因此,發(fā)光不一定放熱,放熱也不一定發(fā)光。例題1 根據(jù)圖7-1-1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現(xiàn)象說明白磷的著火點高于紅磷的著火點B.現(xiàn)象說明可燃物燃燒溫度一定要達到著火點C.現(xiàn)象說明白磷與紅磷的著火點均高于80 0CD.現(xiàn)象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同時溫度要達到著火點。例題2 某化學小組圍繞燃燒與滅火的主題開展了相關活動。請你參與完成。 知識回憶可燃物燃燒的必備條件是 。 交流討論(1)改進后的裝置(如圖7-1-3)與圖7-1-2比,其優(yōu)點是 。欲使圖中的紅磷著火,可將試管從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對試管加

4、熱。(2)將裝有某氣體的大試管口朝下垂直插人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圖7-1-4所示),結果觀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觀,則大試管中所裝的氣體可能是 。 綜合應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滅火,其實水有時也可以“生火”,比如鉀遇水會立刻著火,因為鉀遇水生成H2和KOH,該反應是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變式訓練】.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C .下列實驗中白磷能夠燃燒的是()。 2.“蜂窩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燒、提高燃燒效率,這主要是因為()。 A.降低了煤的著火點 B.升高了煤的著火點 C.提高了氧氣的濃度 D.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3. 實驗是化學靈魂,

5、是學好化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燃燒的條件實驗中,用棉花分別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該實驗的目的探究_是燃燒的條件之一,該實驗的可然物是指_,實驗成功的關鍵是控制_不燃燒??键c2 滅火、易燃物和易爆物 【知識梳理】1.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在森林滅火中的運用森林發(fā)生火災,火災面積大,火勢兇猛,必須大范圍隔絕空氣。消防飛機從空中向森林燃燒區(qū)投下液態(tài)二氧化碳炸彈,一是驅走火區(qū)的 ,二是液態(tài)二氧化碳會 吸熱,使溫度降低到 以下,滅火的效果很好。2.火災自救策略(1)迅速找到安全通道;(2)火災時上層空氣中氧氣濃度 ,毒氣濃度 ,所以要甸甸前進;(3)房間發(fā)生火災不能隨便開門開窗,開門開窗會 ,可能發(fā)生爆炸。

6、3.爆炸極限的認識(了解,不必過多講解)一種可燃性氣體(蒸氣)或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混合并達到一定濃度時,遇火就會爆炸,這種可燃性物質與空氣形成的混合物能夠發(fā)生爆炸的 ,叫做爆炸極限,濃度低于或高于這一范圍,都不會爆炸。一些氣體的爆炸極限如下表:物質名稱爆炸極限 氫氣4%一74.2 甲烷5-15 一氧化碳12. 5%一74.2%爆炸極限說明可燃性氣體(蒸氣)與空氣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比例下都能發(fā)生爆炸的。如果可燃物濃度低于爆炸極限,遇到明火既不會燃燒也不會爆炸;如果高于爆炸極限,遇到明火,雖然不會爆炸,但接觸空氣點燃卻能燃燒。因此:可燃物與氧氣越大,燃燒越劇烈,爆炸越危險。一切可燃性的氣體或粉塵,

7、在空氣中達到爆炸極限遇到、或就易發(fā)生爆炸,家用煤氣一旦泄漏,千萬不要開動電器開關,以免發(fā)生爆炸。 例題3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確的是()。 A.燃放煙花爆竹時,遠離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氣泄漏,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 C.燃著的酒精燈不慎碰倒,立即用濕布蓋滅 D.正在使用的家用電器著火,立即用水澆滅 例題4 2009年12月15日,某市一輛滿載電石的貨車遇大雨引發(fā)熊熊大火。電石遇水為什么會引起火災?請教老師后獲知:電石主要成分為碳化鈣(CaC2),它沒有可燃性且遇水會產生氣體。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以下探究。 實驗探究提出問題實驗及現(xiàn)象結論(1) 向盛有一小塊電石的試管中,滴人少量的水,發(fā)現(xiàn)有氣

8、泡產生,用手電石與水反應,用手觸摸試管外壁,感覺到電石與水反應(2)電石與水反應生成的氣體是否具有可燃性?收集一小試管該氣體,點火,觀察到有明亮的火焰該氣體具有性(3)該氣體可能含碳、氫元素點燃氣體,用干燥的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內壁出現(xiàn)水霧,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該氣體含有碳、氫元素 反思通過上述素材,談談你對滅火方法的新認識。 【變式訓練】1.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層住宅發(fā)生特大火災,58人葬身火海,災難震驚全國。為此專家呼吁:每個人都應懂得防火知識,學會如何逃生。當高層樓房下層起火,火勢無法撲滅時,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確的是( )。退到衛(wèi)生間暫避 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9、匍匐前進,尋找安全出口 封閉房門 跳樓A. B. C. D.2.燃料燃燒所產生的熱量給生活與生產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燃燒不當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失。(1)燃料不完全燃燒既浪費資源,產生的氣體又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為研究影響物質燃燒的因素,現(xiàn)設計如圖所示實驗: 將燃燒匙內小木炭塊灼燒至紅熱后,立即伸人集氣瓶內,并塞緊橡皮塞。將注射器內氧氣迅速推人集氣瓶內,觀察到木炭發(fā)白光。該實驗說明燃燒的劇烈程度與 有關。燃燒的劇烈程度還與可燃物和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如 (舉一日常生活實例)。(2) 小明、小剛同學在研究滅火的原理時,進行了如下實驗:分別在兩個小鐵盒中倒人少量植物油并點燃,小明用坩堝鉗把小鐵盒放在冰水共

10、存的水面上,觀察到火焰立即熄滅,該實驗證明了滅火的原理是 ;小剛同學將一塊濕抹布蓋在小鐵盒上,火焰也立即熄滅,他依據(jù)的滅火原理是 考點3 化石能源 【知識梳理】 1一級能源與二級能源 從自然界中以現(xiàn)有形式存在的能源稱為 ,如化石燃料、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潮汐能等。由生產的非現(xiàn)有形式的能源稱為 ,如氫能、電能、核能等。 2.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存在于自然環(huán)境中,可被人類利用的物質和能量叫做 。不能恢復或再生的自然資源叫做 如煤和石油。能在一個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內自然或 的自然資源叫做可再生資源,如陽光、風、水等。 3. (1)CH4、CO、H2都有可燃性,所以點燃前必須先檢驗,否則有

11、可能發(fā)生爆炸。 (2)化石燃料是 燃料,總有一天會用完。(3)秸稈、雜草、人畜糞便在密閉的 中發(fā)酵,可制取 。沼氣、瓦斯氣的主要成分是 。 (4)在開采埋藏于海底巖石中的可燃冰時,如果甲烷氣體大量泄漏于大氣中,造成的 將比二氧化碳更加嚴重。 4.煤的于餾屬于 變化,而石油的分餾是 變化。 例題5 渝東南地區(qū)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為我市提供了能源保障。 (1)寫出天然氣主要成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2)下列能源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填序號)。 A.煤 B.天然氣 C.乙醇 D.石油 (3)氫氣燃燒的產物是 ,因此它是最清潔的能源。 練習.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天然氣就是甲烷

12、,所以是純凈物 B.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機物 C.煤和石油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D.有機物一般都能燃燒,都易溶于水 考點4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知識梳理】1.在放熱反應中,產物具有的能量比反應物具有的能量 ,反應時 能量。 在吸熱反應中,產物具有的能量比反應物具有的能量 ,反應時 能量,如碳與二氧化碳的反應。能量越 ,物質越 。 2.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及意義 (1)條件:一是燃燒時要有 ,二是燃料與空氣要有 (2)意義:燃料燃燒若不充分,不僅使燃料燃燒產生的 減少,浪費 ,同時會產生大量的 等有害物質,污染空氣。 3.下圖比較了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例題6 請很據(jù)代燒及其能量

13、等知識填空: (1)木炭扮燒時.反應物包含的能量可轉化為 (至少寫出兩種)。(2)電解水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根據(jù)能量守恒原理.在通常情況下,電解水時,參加反應的水所具有的能量比生成的氫氣和氧氣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填“高”或“低”).理由是 (3)下列變化中都有能量變化,必在化學變化中吸收熱量的是( ) a鐵與鹽酸反應 b.碳與二氧化碳反應 c.硝酸按溶于水使溫度降低 (4)一張展開的紙比將其揉成團更容易燃燒,這是因為 ;用扇子扇爐火,越扇越旺,這是因為 。 練習1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資源 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化學反應過程中都會放出熱量化學反應中只有燃燒反應才放熱 考點5 酸雨

14、的形成和危害 1.煤的成分有 、 、 等元素。煤燃燒會排放出 、 等空氣污染物,不完全燃燒還會產生 。前二者會與空氣中的成分(氧氣、水)發(fā)生反應形成 降落地面。 2.酸雨的危害 危害人體健康; 造成水體 ,嚴重影響水生 的生長; 土壤、植被、森林; 地面上的建筑物、金屬制品、皮革、紡織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經典考題】1、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深受酸雨的危害,煤燃燒產生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SO2與水結合生成弱酸性亞硫酸(H2SO3)。已知:H2SO3易分解生成水和SO2,也易與空氣中的氧氣或稀硝酸反應生成H2SO4;H2SO3和SO2都能使紅色的品紅溶液褪色。(1)  

15、     酸雨是pH小于_的降雨。(2)       常用脫硫方法減少廢氣中的SO2,以生石灰(CaO)為脫硫劑,高溫下與廢氣中的SO2與O2化合生成CaSO4,化學方程式為_(3)       實驗室常用亞硫酸鹽與HCl或H2SO4反應制備SO2,Na2SO3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2 江蘇中考題:模擬酸雨行成的流程如下圖所示。單質X在A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B;通常情況下C為無色液體,B、C、D是氧化物;E、

16、F和M都是酸,G是白色沉淀。試填空。(1) E的化學式為: (2)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隨堂練習】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認識燃燒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探究燃燒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質與氧氣反應時都會發(fā)生燃燒 B.只有燃燒反應可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C.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可促進燃燒 D.煤爐生火時,用木材引燃是為了提高煤的著火點 2.小亮利用蠟燭進行實驗,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扇子可扇滅蠟燭的火焰,說明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 B.切一小塊蠟

17、燭放人水中,蠟燭浮于水面,說明石蠟的密度小于水 C.取冷而干燥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有水霧出現(xiàn),說明蠟燭中含有氫、氧元素 D.在密閉容器中,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說明物質燃燒通常需要氧氣3.下列滅火措施中,錯誤的是( )。 A.廚房油鍋著火時用鍋蓋蓋滅 B.電視機著火時用水澆滅 C.酒精在桌面上著火時用濕抹布蓋滅 D.圖書檔案著火時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4.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A.煤氣泄漏,立即關閉閥門并輕輕開窗通風 B.燃著的酒精燈不慎碰倒,灑出的酒精燃燒起來,立即用濕布蓋滅 C.啟用閑置的沼氣池前,先用燃著的蠟燭進行試驗 D.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用鍋蓋蓋滅5.下面四支蠟燭都將熄

18、滅,其中一支熄滅的原因與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6.最近,科學家發(fā)明了一種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藝。該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廢料加工成的無色糊狀物。發(fā)生火災時,這種涂在房屋樓板表面的涂料就會轉變成一種黑色物質,覆蓋在樓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轉變成的黑色物質能防火的原因是( )。 A.隔絕了氧氣 B.可以燃燒 C.改變了樓板的著火點 D.清除了可燃物二、填空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14分。)7.(4分)2011年1月17日,某市發(fā)生天然氣爆炸事故。(1)從燃燒的條件分析:因為天然氣具有 性,所以泄漏后 與接觸,遇明火發(fā)生爆炸;(2)爆炸引發(fā)樓房著火,用高壓水槍滅火,其原理是 。 8. (6分)燃燒

19、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火善用為之福,不善用為之禍。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滅火方法:熄滅液化氣灶火焰時,關閉閥門;木材著火時,用泡沫滅火器滅火;油鍋著火時,用鍋蓋蓋滅;熄滅酒精燈時,用燈帽蓋滅;房屋著火時,用高壓水槍滅火;森林著火時,將大火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請你從滅火原理角度,選擇一種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分類標準(1) ,包括事例(2) (填序號)。9.(4分)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氣在有限空間內點火時的現(xiàn)象:混合氣中甲烷的體積分數(shù)2.0% 4.0%5.0%6.0%9.0%10.0%15.0%16.0%18.0%點燃時的現(xiàn)象不爆炸不爆炸爆炸爆炸強烈爆 炸爆炸爆炸燃燒燃燒(1)寫出甲烷爆炸的化

20、學方程式: 。 (2)若在有限空間內甲烷與空氣按16的體積比混合,點燃時的現(xiàn)象為 。 (3)煤礦的礦井里常含有甲烷,你認為煤礦應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 能力提高訓練(時間:25分鐘 分數(shù):5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硫在氧氣中能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因此燃燒均能看到火焰 B.化學反應常常伴隨著能量變化,因此有能量釋放的變化都是化學反應 C.原子失去電子后該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因此陽離子得到電子后一定變成原子 D.任何可燃性氣體跟空氣充分混合后遇火時都有可能發(fā)生爆炸,因此當氫氣、天然氣、煤氣等發(fā)生泄漏時,應杜絕

21、一切火源、火星,以防發(fā)生爆炸2.以下實例中,利用了“隔離可燃物”原理滅火的是( ) A.實驗時酒精不慎灑出并燃燒,用濕抹布蓋滅 B高樓失火,用高壓水槍向著火處噴水滅火 C.森林發(fā)生火災時,用炸彈轟炸滅火 D.森林發(fā)生火災時,將火焰蔓延路線前的小片樹林砍掉3.空氣中含甲烷5%一15%(體積分數(shù))時,點燃就會發(fā)生爆炸,發(fā)生爆炸最強烈時,甲烷在空氣中所占的體積分數(shù)是( )。A. 5% B.9.5% C. 10% D.15%二、填空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32分。)4. (10分)某同學根據(jù)日常經驗推測,可燃物燃燒可能與氧氣和溫度有關。設計并完成了下列實驗進行驗證: (6) 白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22、(2)實驗和實驗證明了可燃物燃燒必須要接觸氧氣。(3)實驗 和實驗 證明了可燃物燃燒必須要達到一定溫度。(4)瓦斯(主要成分為甲烷)爆炸是煤礦安全事故的一種。為了生產安全,要求井下通風狀況良好,控制天然氣濃度在1%以下,禁止攜帶煙草及點火工具下井,挖掘時防止和減少摩擦火花可能性的產生,上述措施可以防爆是因為破壞了燃燒的某些條件,分別是 和 。 5.(10分)2011年4月8日凌晨3時10分.蘭臨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內,兩輛裝載近40噸危險化學品190號溶劑油的重型油罐車由于追尾發(fā)生燃燒爆炸.當場造成4人死亡1人受傷。迅即趕到的救援官兵.佩戴空氣呼吸器,用噴霧水槍對火勢進行控制。到5時30分.隧

23、道內明火被全部撲滅。(1)以下是四種常用的危險品標志,在裝運“190號溶劑油”的油罐車上應貼的標志是 。(2)油罐車起火燃燒有三個必要條件:其中“190號溶劑油”為可燃物,還需要有 和 。 (3)從滅火的原理分析,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噴水將大火撲滅,其原理是 。 (4)調查表明,火災傷人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識造成的。當油罐車起火燃燒、爆炸時,下列自救措施不當?shù)氖?A.迅速脫下衣物,撲滅大火 B.背對爆炸地點迅速臥倒 C.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選擇合適通道迅速逃生6.(12分)結合下列材料填空:材料一:1703年,德國化學家施塔爾系統(tǒng)提出燃素學說,認為物質可以燃燒是因為它們含有燃素。如木炭和金屬燃

24、燒釋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但是,人們始終沒有找到“燃素”。材料二:1774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發(fā)現(xiàn)了氧氣并研究其在燃燒中的作用。提出了氧化學說,認為燃燒是物質與空氣中氧氣發(fā)生發(fā)光放熱的劇烈反應。初步揭開了燃燒的神秘面紗。(1)材料一中,金屬鐵在氧氣中燃燒后失去“燃素”的“死灰”是(填化學式),木炭燃燒釋放出“燃素”的化學方程式為(2)燃燒條件是氧化學說”的重要內容.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種控制燃燒的措施。 確保良好的通風,除能保證人的安全外,還能使通過隧道的車內汽油充分燃燒,這是考慮到充分燃燒需要 隧道使用了氫氧化鋁阻燃材料,它在受熱時分解成水蒸氣和耐高溫的氧化鋁,化學方程

25、式為 。 氫氧化鋁能阻燃的原因是 。(3)人們對燃燒的認識是不斷發(fā)展的。請根據(jù)下列事實,對初中化學所學的物質燃燒條件提出新的認識。CO的含量小于12. 5%時,在空氣中達到著火點也不會燃燒。新認識: 。木炭在氧氣濃度低于14%的空氣中,達到著火點也不會燃燒。新認識: 。鈉可在氯氣中燃燒,鎂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新認識: 。 【中考真題】 1.學習化學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為化學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從化學的角度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夜晚發(fā)現(xiàn)液化氣泄漏立即開燈檢查B.人們每天的飲食中都應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補充蛋白質C.撲滅電器、圖書檔案等火災最適宜的滅火器是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器D.炒菜時油鍋著火,可立即加水滅火 2.小林查閱資料獲得有關物質燃燒的新信息:(1)2Na+Cl2點燃2NaCl;(2) 2Mg+CO2點燃2Mg0+C。由此形成以下幾點認識:反應(2)屬于置換反應 工業(yè)上常用反應(1)生產食鹽 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參與 使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