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探討_第1頁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探討_第2頁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探討_第3頁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探討_第4頁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探討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探討    曾瑜【摘要】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教學中常常出現一些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作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作用。【關鍵詞】小學 語文 古詩 教學一、古詩在小學語文中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要求16年級的學生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錄中列出70首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也新增了許多優秀詩詞,這讓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認識到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常吟古詩,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陶冶情操,豐富想

2、象,培養審美情趣和閱讀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養其詩學素養。小學古詩文教學要求:必須把古詩文教學擺在小語教學的重要位置,在教學方法上,緊緊圍繞小學生的人文培養,改善古詩教學方法,通過對古詩的理解、誦讀、體驗、欣賞,深層學習古詩,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常識和歷史,豐富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繼承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進而提高其審美能力,不斷塑造其人格魅力。二、小學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小學古詩在小學語文中非常重要,但是在古詩教學中,常常出現一些嚴重的問題。下面對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一)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

3、的激發德國19世紀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可是,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課堂上往往靠單純地講解和背誦,進行“灌輸式”教學,教學策略違背了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長期的被動灌注導致學生主體精神和能動性的弱化,缺乏創新思維、問題意識和探索能力。教師為了讓學生盡量不失分,平時教學中,訓練學生進行大量的機械抄寫、默寫教學方法呆板、枯燥,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就缺少了學習的主動性,降低了學習質量。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如果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那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二)輕視古詩內容與作者、創作背景的聯系對古詩的學

4、習,新課程標準要求能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的過程中體驗感情,領悟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教導學生理解古詩內容的時候,忽視了與之戚戚相關的背景知識。作者也是古詩的組成部分,許多古詩都是作者心情的體現、情感的抒發,如果不知道詩人和古詩的寫作背景,就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就不能說學會了古詩。如李白的朝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整首詩既寫景又抒情,如果不知道寫作的背景,很多學生僅僅會把它當作寫景的詩,但是詩歌所表達的完全不是這個意思。據記載,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亂起,李白懷著消除叛亂、恢復國家統一和安定的志愿,參加了永王李磷的隊伍,不料永王

5、和肅宗爭奪帝位,肅宗消滅了李磷的隊伍,李白獲罪,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詩人含不白之冤,發出無聲的垂泣:“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江夏別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還。朝發白帝城一詩就記述了當時李白被赦時的極度開懷的心情。所以,如果不知道寫作背景,那么學生學到的古詩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會有天壤之別,就無法正確解讀古詩的含義。(三)忽視對詩詞意境的領悟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古詩教學中教師更注重的是古詩字詞的理解掌握。其實,古詩之美重點在于意境,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都非常清楚。教師往往以本(教材)為本,目標定位、教學設計往往把解詞釋意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總是讓學生讀讀詩句、想想意思,以為只要把

6、詩的意思理解了,教育目的也就達到了,而忽視了古詩意境中美感的講解和品味,其實學生單單只是讀懂了詩句的意思,卻沒有加入是要表達的感情,自然不能體會詩的意境。(四)忽視古詩閱讀,死記硬背古詩的背默固然重要,但跳過朗讀這重要的一步,背默不免有似空中樓閣了。可是,直到現在仍有一些人推崇小學階段詩詞的死記硬背,認為這樣做既有利于記憶的開發,又可增強學生的音韻感。在很多古詩課堂教學中,學生朗讀的機會很少,常常是學了生字讀一、二遍,理解詩意后再讀一、二遍,一首詩學完,總共讀了三、四遍,很難從心里記憶,那么為了達到老師的要求,學生就只會死記硬背,但只是短暫的記憶,久了就忘記了。三、針對以上問題的解決方法(一)

7、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導語激趣在上課的時候,運用精彩、新穎、扣人心弦的導語,拋磚引玉,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如謎語激趣、提問激趣、圖象演示激趣、詩詞鋪墊法激趣等,引導學生盡快的加入到學習中來。由此可見,吸引人的導語,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學春曉一課時,開始上課,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你所見到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們當然積極發言,各自描繪自己見到的春天的樣子。一下子,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師趁機問道:“我國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也非常喜歡春天,同學們愿不愿意知道他是怎樣描寫春天的?”就此引出新課。2.吟誦詩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吟誦教學是最經常

8、、最重要的閱讀基本功,朱自清與葉圣陶先生聯手合著精讀指導舉隅,反復強調“吟誦”的重要性:“吟誦的時候對于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讓學生通過吟誦教學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和培養想象能力,這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二)了解詩人和創作背景以加深對古詩內容的理解古詩教學一定要重視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生平事跡,他所處的時代特點,他的創作傾向,他的作品的風格特點等。如果能將古詩與作者、創作背景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理解古詩的內容,把握藝術手法等。將會

9、使小學生更深刻地領悟詩中感情,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喜歡聽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小學生的心中,聽老師講詩人的背景就等于在聽故事,講解作者以及寫作的背景,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比如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他寫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背景是: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祿山叛亂的第二年六月,李白從安徽的宣城來到了長江邊上的廬山,一直呆到了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磷之召下山,在廬山上度過了夏、秋、冬三季,一共寫了二十四首詩。此時他已經離開長安整整十個年頭了,在這期間,他體會到了從天子近臣到江湖文人這兩種社會角色之間的巨大差異,也飽嘗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

10、,世態炎涼,但是李白卻絲毫沒有向世俗低頭,更不會趨炎附勢,他在酒中求道,山里作樂,通過描寫大好河山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詩人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手法,再現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于是寫出了望廬山瀑布。(三)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領悟古詩意境古詩主要是通過塑造情感鮮明的意象來傳達作者的情感的。作者選用什么樣色調的意象,就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不同的語言意象表達不同的情感,古詩中的形象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意旨,寄托著復雜的情感,暗示著深刻的哲理,承載著詩人強烈的主觀色彩,如:“月”能思鄉;“星”可傳恨;“梅、菊”有高潔品行;“松”有凌云之志;“柳”有溫柔之美,又兼輕薄之嫌,同時“柳”在唐宋詩詞中還特別地被賦予了

11、“惜別懷遠”之意。1.逐字分析,品味語言這是與基礎知識講解相互貫通的教學方法,在古詩重點字詞的講解過程中,通常一兩個字詞就可以表現出深遠的意境。其實基礎知識中重點詞的分析就可以讓學生看到一幅幅美麗的詩畫。古詩詞中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意蘊,通過品詞析句,深入體會,讓學生感悟情境之中的深刻內涵。比如小學二年級古詩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詩的首句“離離原上草”,緊緊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并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歲一枯榮”,進而寫出原上野草秋枯春榮,歲歲循環,生生不已的規律。第三、四句

1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寫“枯”,一句寫“榮”,是“枯榮”二字意思的發揮。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第五、六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畫春草蔓延,綠野廣闊的景象,“古道”“荒城”又點出友人即將經歷的處所。最后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點明送別的本意。用綿綿不盡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彌漫原野的惜別之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韻味無窮。2.圖文結合,感知詩意在小學課本中,古詩的文字和圖畫是結合在一起的,詩畫結合是用圖和文兩種不同形式表現同一事物、同一內容。因此,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文是教

13、好這一類課文的關鍵。在教學中要先看圖,后學文,邊看圖,邊學文,憑借圖畫,建立詩句概念,理解詩句的意思,結合圖畫和具體的語言環境重點解決生字的字義。自古“詩畫”就是連在一起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北宋大文豪蘇軾曾評價王維的詩:“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這句道出了詩與畫的共通性。詩歌追求意境美,它著力用優美的文字渲染意象,營造意境,使讀者能切身體會詩中的畫境;圖畫追求蘊意美,它是用具體形象的物象傳達情感,讓觀賞者能感受到畫中的蘊意,兩者的關鍵都是緊扣“意象”和“物象”。3.發揮想象,感悟意境古詩都有優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意蘊。如果我們在學習詩歌時,能想象出詩中描繪的畫面,那么詩的

14、意蘊就自然顯現出來了。沒有想象就沒有詩。只有展開想象,才能豐富古詩的內涵,喚起學生內心的視象,感受到古詩的畫面美、形象美、意境美,進入古詩的藝術境界,與詩人展開心靈的對話。比如小學古詩宋朝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看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運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與人物融為一體,描繪了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面,極富生活樂趣,作者的喜悅之情也盡在對景物、人物的描繪之中。那么,學生想想自己身處這種情景當中,學生感到自己不是旁觀者,而是實實在在地用心在體驗這種生活的樂趣,體驗文章表達的精彩,從而激發他們對春天的自然和寧靜的喜愛。這就是意境美。要想使學生在情感上與詩人產生共鳴,就要引領學生領悟意象之美。四、結束語總之,古詩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優秀古詩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美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