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控制管理制度_第1頁
ESD控制管理制度_第2頁
ESD控制管理制度_第3頁
ESD控制管理制度_第4頁
ESD控制管理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擬稿生產部文件編號GU/SC/ZD-0002版本最近更新日期2015-09-09頁數5批準徐秀寬審核鮑序鵬機密等級受控文件文件類型歸檔Y主題:ESD空制管理制度1. 目的為了有效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杜絕因ESD問題產生的不良隱患,嚴格規范生產過程中作業人員對于ESD的操作行為,使其活動按規定的方法和順序在受控狀態下進行,特制定本制度。2. 適用范圍適用于供應商現場考察、來料檢驗、倉儲管理、設備制造、產品維修、設備開通、產品運輸等對含有ESD元器件和組件的設備進行作業的任何活動環節。3. 職責3.1 質量部負責ESD執行過程中的現場抽查,并對ESD來料和生產過程中的管控的進行ESD檢查。3.

2、2 綜合部負責其使用設備的管理、計量和維修,檢查督促部門對設備、儀表和計量器具的日常保養維護。3.3 ESD控制和管理的設備,日常保養和維護工作由部門指定的設備保管員負責。3.4 部門主管負責監督 ESD在生產活動中的執行情況,定期組織ESD抽查和評審,督促 ESD控制的有效實施。3.5 各部門負責制定/修改與之相關的作業指導性文件,以及配套設備的維護手冊,以加強對ESD的控制和管理。3.6 各部門負責組織人員針對 ESD控制和管理進行培訓和考核。4. 工作程序4.1 ESD數據庫的建立4.1.1 生產按要求梳理產品和制程現場的符合性,對不滿足要求的需制定改進方案和改進計劃,并在后期達成要求后

3、進行 ESD驗證,切實的達到設計要求。4.1.2 各區域建立ESD檢測數據集,包括ESD區域設定情況、ESD設備和工具清單、維護/檢測記錄等。4.2 添置工作必需的設備和輔助材料4.2.1 防靜電標識、防靜電地板或地墊、防靜電桌墊、防靜電腕帶、防靜電工作手套或指套、防靜電 工作服、防靜電工作鞋、防靜電鞋跟帶或鞋套、防靜電工作椅、防靜電周轉設備和工具、以及 防靜電液等。4.2.2 添置滿足檢測要求的表面電阻測試儀、人體電阻測試儀 (帶腕帶測試儀 ) 、離子風機等。4.3 防靜電工程環境的要求4.3.1 溫度應在20C至30C之間,濕度應在 30%至 75%之間。4.3.2 環境內應配備溫度計和濕

4、度計,采用增濕/ 除濕/降溫等措施達到環境要求,并按要求做好點檢記錄。4.3.3 防靜電系統必須有可靠的接地裝置,接地主干線的截面積應不小于100mm2支干線的截面積應不小于6mm2設備和工作臺的接地線采用截面積應不小于的敷塑導線,并以黃綠色為宜。靜電 保護接地電阻應小于 4Q。4.4 崗位培訓要求4.4.1 在靜電敏感區域內工作的生產人員及與靜電敏感器件有直接或間接接觸( 包括靜電感應 ) 的作業人員,必須接受 ESD基本知識和防靜電工藝規程操作要求的培訓,作為上崗考核的必考內容之一。4.5 人體靜電防護的要求4.5.1 進入防靜電區域的人員必須按規定穿防靜電服,嚴禁穿一般合成纖維工作服。防

5、靜電衣必須在更衣室更換,不允許在ESD區域穿或脫防靜電衣。禁止在防靜電衣上附加或佩帶與工作無關的金屬物品或裝飾品。不能把非防靜電衣的衣領翻出蓋住防靜電衣的衣領,非防靜電衣的長度不 能長過靜電衣,不準將防靜電衣的袖子挽起,不準將手表、手飾等與工作無關的裝飾物品露出 防靜電衣外。4.5.2 防靜電服應保持清潔,工作服的洗滌應盡量采用簡易方法進行,采用中性洗滌劑,要避免受到 較強的機械和化學操作的洗滌。4.5.3 防靜電帽應正確佩戴,帽沿朝前頭發不能露出防靜電帽外,后腦部分的短細的頭發不能超過防 靜電衣領外。4.5.4 ESD 區域內的工作人員必須穿防靜電工鞋,經過人體綜合電阻測試合格后,方可進入靜

6、電敏感 區域工作。穿防靜電鞋時可以穿棉質的襪子或不穿襪子,不得另加鞋墊,特別是絕緣性鞋墊。不得在鞋底粘貼絕緣膠片或其它涂料, 保持鞋底的清潔。 坐式操作的員工應保證工鞋接觸地面, 不得把腳抬離地面放置。4.5.5 進入靜電敏感區域應將防靜電環連接好,與皮膚完全接觸,保證防靜電環正常有效的工作。腕帶佩帶方法:將腕帶扎于手腕處,不能松動,手腕感覺四周握緊。保證手腕帶內表面與皮膚良好接觸, 接地線與接地點連接。在使用防靜電環的過程中, 不可過度拉扯而超過它的有效長度,不可折斷防靜電線,不可沖洗防靜電環,拔插時不可通過拉防靜電線來完成,不可在防靜電環 金屬片上加水等, 要注意正確使用和妥善保護好防靜電

7、環。 在不便使用有繩防靜電腕帶的崗位, 如流動操作崗位,須使用防靜電手套。坐式操作,必須佩戴腕帶。禁止使用無繩腕帶。在實際工作中要養成先戴好防靜電環,再拿靜電敏感器件ESD先放下靜電敏感器件 ESD再拔防靜電環的好習慣。4.6 靜電敏感區域的防靜電操作規范461 所有的ESD(靜電敏感器件)及其部件的操作必須在靜電安全工作臺上進行。462 進入靜電敏感區域的所有電子元器件都應視為ESD來對待。463 貯存和運輸ESD及其部件時,應妥善進行防靜電包裝。4.6.4 拒絕接受未包裝在防靜電容器里的ESD。465 所有用非ESD材料包裝的電子元器件,都應在指定的靜電泄放區域經過拆包和靜電泄放處理后,

8、方可用防靜電中轉工具將其轉到靜電敏感區域。466 不允許在靜電敏感區域內存放和處理非ESD的材料,不允許在非靜電敏感區域內存放和處理未包裝的ESD不允許非 ESD的材料與 ESD混放。4.6.7 進入靜電敏感區域的人員,都要必須穿好防靜電工作服,必須戴上防靜電環,腕帶必須與皮膚有良好接觸并將腕帶接入可靠的防靜電接地系統中,防靜電鞋和腳必須與防靜電地板或ESD地墊保持良好接觸,防靜電帽也必須按規定戴好。4.6.8 重要工位上應配備腕帶監控器,以隨時監控腕帶是否處于正常狀態。4.6.9 不得隨意拆除和改變 ESD的封裝,運送全過程應在防靜電容器中進行,清點也盡可能在原包裝內完成。4.6.10測試E

9、SD時必須遵守加電和去電順序,嚴禁帶電插拔 ESD4.6.11持拿ESD應持其外殼兩端,嚴禁人手觸及其引腳或接線片,特別是空懸的輸入端。4.6.12 ESD器件的引腳或接線片,特別是空懸的輸入端不可放在金屬桌面上,容易引起導通、短路等ESD事件,從而損壞ESD器件。4.6.13裝配ESD時,尤其是MOSf等靜電敏感器件,應戴上防靜電手套或指套。4.6.14清洗ESD及其部件時,不得使用普通塑料刷。4.6.15 不具備防靜電功能的必備工具和用具, 應放在防靜電桌墊上, 并應置于離子風機的作用范圍內。4.6.16操作時應盡量減少對 ESD及其部件的接觸次數。4.6.17 組裝電子產品和設備時,如果

10、需要使用電動批,應使用有接地線的低壓直流電動批。4.6.18在手工焊接時,應采用防靜電低壓恒溫烙鐵。對GJB1649規定的I類ESD焊接,還應在拔掉烙鐵電源插頭后進行。4.6.19禁止重復使用ESD器件包裝管來包裝 ESD器件。4.6.20 原包裝標識為靜電敏感的元件,其散料也必須使用防靜電材料盛放和包裝。4.6.21 ESD器件初始包裝應在靜電敏感區域內完成,并要用防靜電材料包裝。完成了初始包裝的ESD器件進行二次包裝時可以在非ESD區域內完成,也需要防靜電材料。4.6.22禁止使用超過有效期的防靜電材料來接觸或包裝ESD器件。4.6.23在任何場合均不允許未采取防靜電措施的人員接觸ESD及

11、其部件。4.6.24 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設備必須采取接地等防靜電措施。4.6.25運輸ESD及其部件時,應將其放入防靜電包裝內進行,必要時應用離子風機來消除在運輸過程 中產生的靜電。4.6.26 新布置的生產線或工位、新投入防靜電敏感區域的防靜電材料(包括主料、輔料和包裝材料),以及新投入防靜電敏感區域的防靜電工具等都應進行ESD認可,只有認可合格后,方可給生產線使用。4.7 防靜電設施的校驗檢查4.7.1 產線每日上班前,每位員工都應自檢防靜電手腕帶是否正常,并作好記錄,只有測試合格,才可以進入靜電敏感區域工作。腕帶系統對地電阻值應在106108Q圍內.4.7.2 質量部負責對公司防靜電系統進行檢查。a) 每條生產線的主接地線對通用接地點的接地性能, 以及設備、 工裝及工作臺等設施對生產 線主接地線的接地性能應每半年檢查一次。b) ESD桌墊、ESD地墊、周轉車、周轉架和防靜電環等設施的防靜電連接線應半年檢查一次。c) 每個通用接地點對地的接地性能每年檢查一次。4.7.3 綜合部負責公共防靜電地線各參考點對地接地電阻的檢查。接地電阻一般應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