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傳統泥塑塑空技法_第1頁
淺談中國傳統泥塑塑空技法_第2頁
淺談中國傳統泥塑塑空技法_第3頁
淺談中國傳統泥塑塑空技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談中國傳統泥塑“塑空”技法    趙恩民摘要:泥塑“塑空”技法是中國傳統泥塑制作技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技法。據歷史文物考證,這種技法最早出現于秦漢。后隨秦漢后喪葬制度的改變和戰亂引起的百姓的流離失所而逐漸失傳。本文主要講述泥塑“塑空”絕技的歷史存在形式及意義和如今“塑空”絕技恢復情況。關鍵詞:塑空”絕技;歷史存在形式;意義;恢復情況:j314. 7:a:1005-5312 (2020)15-0136-01一、泥塑“塑空”絕技泥塑是我國歷史悠久一種民間藝術表現形式。泥塑的制作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大致分為三種:拉胚成型法、模具成型法和捏塑成型法。捏塑

2、成型法在泥塑制作當中是流傳時間最久、使用范圍之廣的一種成型方法,本文主題泥塑“塑空”技法就是捏塑成型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泥塑“塑空”絕技的歷史存在形式及意義泥塑“塑空”技藝出現于秦漢而后逐漸消失,本文我們以秦始皇兵馬俑為例,來講述一下泥塑“塑空”絕技的歷史存在形式和意義。秦是我國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秦始皇贏政不僅統一文字和度量衡,還改變了奴隸主社會中喪葬的“生殉”這一陋習,在他的墓中用陶俑代替了“生殉”的活人,這不僅讓我國古代的喪葬制度更加的人性化,也為我們后人留下來一筆寶貴的財富。兵馬俑于1974年在陜西臨潼縣被一個打井的農民發下,隨后被國家考古隊發掘。秦始皇兵馬俑大小同真人等高,用泥巴

3、塑成一段段的“空心”泥胎然后通過高超的制作技藝將其拼接起來,再在接口處使用衣紋、腰帶等裝飾品遮擋,再將完整的兵馬俑放在窯爐中進行燒制(據有關學者推斷秦始皇兵馬俑的燒成溫度應該在1000度左右)“塑空”由此得來?!八芸铡奔挤ǖ氖褂米尡R俑比實心傭減重很多方便了來回搬運,還讓兵馬俑具備了可以燒制的條件,這也是秦始皇兵馬俑得以保存幾千年的決定性因素。兵馬俑在我國古代泥塑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它不僅繼承和發展了前代傳統藝術,還深刻的影響著后代的泥塑藝術。第一,它發揚了我國傳統的寫實主義藝術,是后代的泥塑塑文化奠基石。第二,兵馬俑的洗煉概括被后世繼承和發揚,成為中國造型藝術中重要的藝術特點。第三,泥塑于彩繪

4、相結合的技法為我國古代泥塑藝術注入了新的力量,拓寬了泥塑文化發展的道路。兵馬俑藝術是中國古代泥塑藝術史上的典范,它的藝術風格和泥塑“塑空”技巧為后世所贊嘆,雖然“塑空”技法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斷代,但其藝術形式卻保存至今。而今,全世界的人民都無比驚嘆和稱贊秦始皇兵馬俑這一世界奇跡,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三、“塑空”絕技的恢復秦漢后泥塑“塑空”技法逐漸失傳,現存的泥塑多以實心彩塑為主“三分塑七分彩”,且這些彩塑作品是沒有經過燒制的,雖然也有部分空心泥塑作品但這大都是在實心泥塑使用模具成型法制作完成的也多為彩塑。天津“泥人張”就是實心彩塑,制作材料使用的土是天津西郊古河道地下1來處的一層紅色粘性極強

5、黏土(俗稱膠泥),按照比例加上棉絮來增加它的可塑性和抗裂性,取材豐富,主要反映民間的風土人情,民間的故事傳說、戲劇,或古典文學名著中的典型人物,所塑人物神形兼具?!盎萆侥嗳恕倍嗍悄>叱尚头ㄖ谱鞯?,惠山的黑泥在制作工藝流程和技術條件方面起一定程度的選擇性作用,影響著泥人的品質和種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泥人風格,也是惠山泥人流傳至今的物質條件之一。泥塑的“塑空”技藝不僅能解決傳統泥塑作品不能燒制的問題,還能最大減輕泥塑作品75%的重量。因此,泥塑“塑空”技法恢復迫在眉睫,經過多方的研究調查,我大致把泥塑“塑空”技法的恢復工作定位在材料選擇、制作技藝兩個方面:1.材料選擇。任何一件好的作品都離不開它的

6、特有的物質載體“材料”,材料的選擇對泥塑“塑空”絕技更起著決定性作用?!八芸铡蹦嗨芡獗诤鼙?,這就要求材料必須有一定的骨架性才能支撐住泥塑作品本身的重量;泥塑制作的過程就是不斷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泥塑要想作品不散這就要求所選材料在具有粘性還具有一定的抗裂性。經過多年來對泥塑材料不斷的實驗和篩選,最后選用的是選則以沉積多年的“紅膠泥”,因為它不僅色澤紅潤有光澤、抗裂性好且有很大的粘性和骨架性,制作的作品原生態無需彩飾更顯泥土本色。2.制作技藝:“塑空”泥塑以手工捏制為主與實心泥塑和模具成型泥塑大不相同。例如:實心泥塑作品多采用堆泥法,先按照實物堆出大型,后在大型基礎上進行深入塑造和調整。而“塑空”泥塑作品則是塑空、塑性兩者同時進行,這就要求作品有很強的三維思考能力和空間感,“塑空”泥塑作品壁很薄所以在在制作過程中力度的掌握和工具的選擇尤為重要,這要求作者不僅要有非常深厚的泥塑功底,還要熟知泥性。泥塑“塑空”技藝是我國先民智慧的結晶雖然已經失傳很久,但經過不斷的努力探索泥朔“塑空”技藝已經得到全面恢復,且申請了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