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溝煤礦綜放開采覆巖三帶發育高度研究_第1頁
斜溝煤礦綜放開采覆巖三帶發育高度研究_第2頁
斜溝煤礦綜放開采覆巖三帶發育高度研究_第3頁
斜溝煤礦綜放開采覆巖三帶發育高度研究_第4頁
斜溝煤礦綜放開采覆巖三帶發育高度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斜溝煤礦綜放幵采覆巖“三帶”發育高 度研宄畢建乙山晉興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斜溝煤礦摘要:采場覆巖“三帶”的準確劃分,是防止頂板突水、確定高位鉆孔終孔位置及高抽 巷布置層位的前提。根據斜溝煤礦的地質條件,采用理論分析、數值模擬方法和 現場驗證手段,對綜放幵采過程中采場裂隙帶的發育高度及運移規律進行研宄 分析,得出覆巖“三帶”的分布范圍:冒落帶高度是48 . 3150 . 67 m,裂隙帶高度 是50. 67l08. 56 m。并對比分析經驗公式的計算結果、現場窺視儀觀測結果及rfpa 數值模擬結果,結果證明:經驗公式的計算結果比較準確,符合實際情況。關鍵詞:綜放開采;現場實測;高位鉆孔;“三帶”高度

2、;數值模擬;作者簡介:李國輝(1976-),男,工程師,畢業于丙安理工大學機械電子工程 專業,主要從事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工作。收稿曰期:2017-06-11received: 2017-06-110引言煤層開采過后將引起上覆巖層的變形、冒落和下沉現象,采場上方會產生冒落 帶、裂隙帶和彎曲下沉帶。“三帶”高度的準確判定是“三下”安全采煤設計、 覆若離層充填技術及上鄰近層瓦斯抽放研宄的基礎1-2。對于綜放開采上覆巖層裂隙演化規律,w內外學者通過數值模擬、理論研究、現 場實測及相似模擬試驗等方法進行大量的研宄。高建良、陳帥在王莊煤礦實 驗研究得到“三帶”高度,同時驗證cdem數值模擬軟件適用于上覆巖

3、層演化規 律。張軍、王建鵬ill通過相似材料模擬實驗方法,研宂得出西山煤電杜兒坪礦 68303工作面覆巖“三帶”高度,并采用鉆孔參數分析法和仰斜鉆孔分段注水 法現場實測冒落帶、裂隙帶高度,結果證明基于采動覆巖裂隙分布特性的相似模 擬實驗研宄結果合理可靠。丁鑫品5和許延春6通過在多個煤礦綜放面統計“三帶”高度的現場實測數據,并進行研宄分析、歸納當頂板為中硬或軟弱覆巖 吋,綜放開采“三帶”高度計算的經驗公式。通過理論研宄、數值模擬分析和現場實測相結合,對斜溝煤礦13煤層23112綜 放工作面覆巖“三帶”發育高度進行研究m,最終得出“三帶”高度,為高位 鉆孔、高抽巷等參數設計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并對

4、比分析了歸納總結的經驗公 式與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耍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采煤規程(以下簡稱“三 下”釆煤規程收錄的“三帶”高度的計算公式的適應性。1礦井概況斜溝煤礦位于山西省呂梁市興縣,該區位于河東煤田北部的屮南部。主采煤層為 8、13煤,13煤層位于太原組下部,上距8煤層52. 42 m,下距s1砂巖23. 76 m。 煤層傾角為8°,厚度為13. 88 m,是全區可采煤層,含夾矸(t6層,夾矸厚度 為0. 0(t0. 90 m。其頂板巖性為中粒砂巖和粉砂巖,底板為炭質泥巖和粗粒砂巖。 斜溝煤礦巖層柱狀如圖1所示。名稱層厚xn累厚/fn中粒砂巖粉砂巖13#煤層柱狀12#煤層0.68

5、3.250*000.40炭質泥巖14#煤層0.60 1.101.5510.891.534.0713.5015.9050.68黑色,爰57.4861.2275.6677.2277.54-石局 灰屑, 淺巖紋巖灰黑色泥巖,黑有好層夾層定煤矸結構圖1巖層柱狀下載原圖23112工作面位于21釆區輔運上山南側,兩側、南側、東側均為實煤區,上部 為8煤層18112掘進工作面和18110冋采工作面;工作面長度為253 m,推進長 度為2 828 m;采煤方法為單一走內長壁采煤法,采煤工藝為低位綜采放頂煤, 采高為3. 8 m,放煤高度為9. 77 m,頂板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區頂板。2理論計算從斜溝煤礦巖

6、層柱狀可知,斜溝煤礦13煤層厚為13.88 m,頂板是中粒砂巖和 粉砂巖,為中硬巖層。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覆巖“三帶”高度的計算采用“三 下”采煤規程的經驗公式。但當覆巖為屮硬巖層時,計算覆巖“三帶”高度, 在“三下”采煤規程沒有記錄采用綜放開采方法的計算公式,一般根據厚煤 層分層開采方法的經驗公式來計算。具體如下:冒落帶高度計算公式為:h - 100zm m 4.7xm+19±2.2式中em為累計采厚,m。異水裂隙帶高度計算公式為:100zm= 1.6xm+3.6±5.6將斜溝煤礦數據分別帶入公式(1)、(2)計算得到:13煤層23112工作面冒落 帶高度為14. 2818

7、. 68 m,導水裂隙帶高度為48. 1859. 38 m。由于斜溝煤礦23112工作面是綜放面,“三帶”的發育高度比分層開采時顯著增 大,這時就不適合采用分層開采的計算公式。可用以下經驗公式來計算綜放工作 面中硬巖層條件下覆巖“三帶”的高度: 冒落帶高度計算公式為:100m0.49m+19.12±4.71導水裂隙帶高度計算公式為:100m0.26m+6.88± 11.49將斜溝煤礦數據分別帶入公式(3)、(4)計算得到:13煤層23112工作面冒落 帶髙度為48. 808. 26 m,導水裂隙帶髙度為120. 84143. 82 mo彎曲下沉帶是在開采范圍內,裂隙帶頂部以

8、上到地表的所有巖層,其高度的計 算公式為:hh(m式中:1k為彎曲下沉帶高度,m;h為工作面采深,m;hh為裂隙帶高度,m;h.為垮 落帶高度,m。3現場實測覆層裂隙為了準確獲取上覆巖層的裂隙發育情況,在23112工作面皮帶巷(回風順槽) 距離工作面100 m處布置3個觀測孔,觀測孔深度為80 m,仰角分別為50°、 45°、40° ,終孔位置距離13煤層頂板分別為61. 28、56.57、51.42 m。觀測 鉆孔布置如圖2所示。各鉆孔采前、采后的巖層裂隙發育情況通過cxk6礦用本 安型鉆孔成像儀觀測,并統計異常區出現的位置,進而分析得出斜溝煤礦 23112綜放

9、工作面覆巖“三帶”高度。1#觀測孔23112itz j “ i:皮w巷2#觀測孔 f3#觀測圖2觀測孔布罝示意 下載原圖當工作面推進到距離觀測孔位置至少25 m時稱為采前位置;當工作面推進到距離 觀測孔位置不足8 m時即快要推進到觀測孔時稱為采后位置。剛開始工作面每推 進1 m測1次數據,之后每隔1015 d窺視1次。通過現場窺視儀的觀測,收集 相關數據,得到各鉆孔采前和采后裂隙密集區距13煤層23112工作面頂板的垂 高,如表1所示。利用窺視儀圖像分別從鉆孔縱向、橫向上研究覆巖裂隙、裂縫的演化規律。窺視圖像的結果均表明:采后的裂隙無論在橫向還是縱向上都比采 前的要多,釆后裂隙發育完全。從表1

10、中可以發現,采前3個鉆孔(12、3鉆孔) 裂隙密集區處是距23112工作面頂板垂高48. 6249.54 m、48. 7349. 98 m、48. 3廣49.88 m處,采后3個鉆孔(1、2、3鉆孔)裂隙密集區處是距23112工 作面頂板垂高為49. 8750. 94 m、49. 7350. 82 m、49. 5950. 67 m。現場觀測結 果表明,當距離23112工作面頂板垂高為48. 3廣50. 67 m時,覆巖裂隙最為發育, 此處覆巖在橫縱向上產生大量的裂隙和裂縫,已經形成完整的裂隙面,因此可 確定為23112工作面冒落帶的高度。表1覆巖裂隙密集區統計情況下載原表鉆孔傾角 鉆孔垂ft

11、裂隙想*集鉆孔kkl j u isvx 7 rj/(°)/m采前1#5061.2848.6249.542#4556.5748.7349.983#4051.4248.3t49.88通過對比冒落帶的計算結果,發現采用“三下”采煤規程來計算綜采放頂煤“三帶”高度,其計算結果明顯偏小;而采用經驗公式的計算結果與現場觀測基 本一致,說明在理論計算綜放面采場“三帶”高度上經驗公式是適用的。4采場覆巖裂隙演化數值模擬采用rfpa軟件(真實破裂過程分析方法)模擬覆巖裂隙隨著工作面的不斷向前 推進發生演化規律,模擬結果如圖3所示。(a)推進40 m(b)推進80 m(c)推進 120 m由圖3分析表明

12、,上覆巖層裂隙帶的發育隨著工作面的向前推進呈現動態演化 過程:當工作面推進37 m吋,頂板出現破斷冒落,接著煤層直接頂在自重力的作 用下發生斷裂進而裂隙逐漸發展,破斷的巖體鉸接相連,斷裂成塊而冒落,無 規則地堆積在采空區內,呈現不規則性和冒落拱的形態。當工作而推進到54 m 時,老頂發生大面積斷裂冒落,堆積在直接頂上方,視為老頂的初次來壓,隨 著采空區的擴大,在上覆巖層的壓力作用下,冒落巖石間的空隙在一定程度上 得到壓實。此吋的冒落帶高度約為26. 84 m;隨著工作面持續開采,老頂開始彎 曲變形、破斷下沉,當開采至72 m位置,覆巖開裂成離層,產生大量的斜交或 垂直于巖層的裂隙并不斷擴展,老

13、頂離層現象越來越顯著,此時出現第二次冒 落,即老頂出現第二次來壓,上部冒落巖層逐步充滿采空區,形成明顯的“兩 帶”特征,此時冒落帶高度約為39.75 m,裂隙帶高度約為64.72 m。上部巖層 整體向下移動,頂板一般不再發生破斷而進入彎曲下沉階段,此時就進入彎曲 下沉帶。隨著工作面的不斷前移,頂板覆巖裂隙持續擴展,當頂板跟未受力破壞的巖層 接觸時,裂隙不會再繼續向上擴展,此時裂隙發育最為完全,裂隙帶也達到最 大發育高度。13煤23112工作面頂板“兩帶”高度的變化規律如圖4所示。0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工作面推進距離xn從圖4可以發現,當工作面向前開采134 m

14、時,覆巖裂隙發育最為完全,此時 23112工作面冒落帶高度是51.47 m,裂隙帶高度是108. 56 m,這與應用“三 下”采煤規程計算的結果相差較大,而與運用經驗公式計算“三帶”的高度基 本吻合。證明了“三下”采煤規程中的計算公式己不再適用綜放開采“三帶” 高度的計算。5結論(1) 通過數值模擬、經驗公式計算與現場考察計算出斜溝煤礦13煤23112綜放 工作面采場覆巖“三帶”高度分別為:冒落帶高度48.3150.67 m,裂隙帶高度 50. 67108. 56 m, 108. 56 m以上為彎曲下沉帶。通過對比3種方法得到的“三帶”結果可知,3種方法得到的結果基本吻合, 經驗公式的計算結果

15、跟現場實測和數值模擬基木一致,對綜放面“三帶”高度 預測的準確性較高;而“三下”采煤規程所列出的公式己不再適用理論計算 綜放工作面“三帶”的高度,計算結果明顯偏小;同時也驗證丫 rfpa軟件模擬 方法是采動覆巖“三帶”高度研宄的有效手段。參考文獻1畢建乙.馬堡煤礦大直徑頂板走向長鉆孔瓦斯抽采技術研究!).阜新:遼寧工 程技術大學,2015.2楊道華,王保鋒,雷云,等.野川煤礦綜放開采覆巖三帶高度發育研宂j. 中州煤炭,2014, 11 (2) ;1-3.3高建良,陳帥.采空區上覆巖層“三帶”劃分數值模擬j.安全與環境學報, 2016, 16 (1) : 36-39.4張軍,王建鵬.采動覆巖“三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