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護基礎知識_第1頁
放射防護基礎知識_第2頁
放射防護基礎知識_第3頁
放射防護基礎知識_第4頁
放射防護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放射防護基礎放射防護基礎張聚敬張聚敬 王玉文王玉文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放射衛生與放射病防護科放射防護基礎講解內容 放射防護基本方法放射防護基本方法 醫用診斷醫用診斷x射線防護射線防護 放射防護的目的放射防護的目的 人們在應用電離輻射獲得利益的同時會使機體受到電離輻射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或減少這種危害,就是我們人類花費人力和物力進行放射防護的目的。 電離輻射效應可分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所以具體地說放射防護的目的: 防止有害的確定性效應的發生,并限制隨機性效應的發生概率使之達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防止發生確定性效應,把隨機效應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線形無閾假設 隨機性效應沒有劑量閾值,任

2、何小劑量的照射,都會引起癌癥危險度的增加。增加的幅度,可由大劑量引起的危險度,按線性模型外推得到。 alara原則 要盡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我們接受的輻射劑量,要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as low as reasonable achievable )。放射防護三原則放射防護三原則 放射防護三原則是指:輻射實踐的正當放射防護三原則是指:輻射實踐的正當化,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個人劑量限值。化,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個人劑量限值。 這三項基本原則構成了一套放射防護體這三項基本原則構成了一套放射防護體系。為達到充全防止確定性效應發生,并將系。為達到充全防止確定性效應發生,并將隨機性效應限制到可以

3、接受的水平,應當靈隨機性效應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應當靈活運用這三項原則。活運用這三項原則。 實踐的正當化實踐的正當化 為防止不必要的照射,在引入任何伴有輻射照射的實踐之前,都必須權衡利弊,只有當帶來的利益人于所付出的代價(包括對健康損害的代價)時才能認為是正當的,那么該實踐為正當化實踐。若引進的某種實踐不能帶來超過代價的凈利益,則不應采取此種實踐. 放射防護的最優化放射防護的最優化 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原則就是在考慮到經濟和社會因素之后,使任何輻射照射應當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但并不是說劑量越低越好,而是在考慮到社會和經濟因素的條什下使照射低到合理的程度。 個人計量限值個人計量限值 正當

4、化和最優化原則與輻射源有關,它們涉及的是對某項輻射源的引用和防護是否適宜。而個人劑量限值涉及的是職業性人員和公眾個人,所以個人劑量限值與人有關。正當化是最優化過程的前提,個人劑員限值是最優化的約束條件。所以,放射防護三項基本原則是相互關聯的。 放射防護基本方法放射防護基本方法 一、外照射防護基本方法二、內照射防護基本措施 外照射防護基本措施 外照射防護的基本方法是:時間防護、距離防護和屏蔽防護。 1、時間防護 受照劑量正比于受照時間,受照時間愈長,所受累積劑量愈大。因此,時間防護就是縮短受照時間以達到減少受照劑量的目的。在切接觸電離輻射的操作中,應以盡量縮短受照時間為原則。要求工作前做好充分準

5、備,操作時務求熟練、迅速。在特殊情況下,工作人員不得不在大劑量環境中工作時,應采取輪流、替換辦法,嚴格控制每個人的受照時間,使每個人的受照劑量控制在擬定的限位以下。 2、距離防護 增加人體到輻射源的距離,可減少其受照劑量,即為距離防護。對點狀源,在不考慮空氣對電離輻射的散射和吸收時,人體受到的照射劑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距離增加一倍,劑量即減少到原來的1/4。在實際工作中,常用遠距離操作工具,如長柄鉗子、機械手,隔室操作等,以增大人體與輻射源之間的距離。 3、屏蔽防護 屏蔽防護就是在輻射源與人體之間設置能夠吸收輻射的屏障物,以減少輻射對人體的照射劑量。這種屏蔽物稱為防護屏蔽。雖然依靠時間防護

6、和距離防護可以減少人體受照劑量,但是客觀條件有時不允許無限地縮短受照時間和增大距離,此時屏蔽防護是更可取的防護措施。 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具體情況綜合利用時間防護、距離防護和屏蔽防護這3種基本方法。二、內照射防護基本措施 在操作開放型放射源時,因放射性核素的理化性質或操作不當,難免造成工作場所的空氣污染或各種工作器具的表血污染,導致人體受到內照射危害。內照射的基本防護措施綜合來講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降低空氣中放射性核素的濃度 采取隔離措施,如在手套箱或通風柜內操作,防止工作場所空氣污染的發生;并采取良好的通風措施引入室外新鮮空氣以降低工作場所中空氣的放射性核素的濃度。 2、降低表面污染水

7、平 嚴格按照操作規積操作,防止或減少表面污染的發生;對已發生的表面污染要及時采取適當的去污措施去除表面污染,防止污染擴散。3、防止放射性核素進入人體 在操作開放型放射源時要穿戴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講究個人衛生,防止放射性核素經呼吸道、消化道、皮膚和傷口進入人體內。4、加速體內放射性核素的排出 對體內已有的放射性核素污染要盡快應用合適的促排藥物等措施,加速其排出,以減少其輻射危害。 電電 離離 輻輻 射射 的的 醫醫 學學 應應 用用x x 射線診斷學射線診斷學 臨床核醫學臨床核醫學 放射腫瘤學放射腫瘤學傳傳 統統數字化數字化診診 斷斷近距放療近距放療遠距放療遠距放療治治 療療透透 視視攝攝 影

8、影造造 影影crdsadrx-ct斷斷 層層petspect 像機像機掃描機掃描機敷敷 貼貼腔腔 內內插插 植植放射性放射性藥物藥物 射線射線x x 射線射線電子束電子束中中 子子后裝腔內后裝腔內組織間組織間模技術模技術朮朮 中中重粒子重粒子圖像存圖像存儲與傳儲與傳輸系統輸系統影像醫學影像醫學介入放射學介入放射學超聲成像超聲成像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成像醫用輻射各分支學科的發展概況和放射醫學與防護醫用輻射各分支學科的發展概況和放射醫學與防護x-ct即 x 射線計算器斷層攝影裝置;dsa即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r即數字攝影;cr即計算器攝影; spect即單光子發射計算器斷層顯像裝置; pet即正電子發

9、射計算器斷層顯像裝置。 放放射射醫醫學學與與防防護護mrib-uscdiinterventional radiologyptca醫用診斷x線的防護 x射線也叫x光,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x射線的本質與可見光、紫外線和射線完全相同,都屬于電磁輻射。 由于光子的能量不同,又將電磁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有些輻射如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等,由于光子能量小,不能引起物質電離,稱為非電離輻射;而紫外線、x射線和射線由于光子能量大,能使物質產生電離,故稱為電離輻射。人體受到一定量的電離輻射的照射,可致組織損傷,故應用電離輻射時,必須有足夠的安全防護。 射線機處于工作狀態時,在射線輻射場中有三種射線,即

10、從射線管防護套射出的漏射線,從射線管窗口射出的有用線束,以及這些射線經過散射體(診視床板和受檢者等)后產生的散射線。 射線機本身的防護性能主要體現在輻射場內漏射線、散射線以及用于診斷的有用射線束能量、面積、發射時間的有效控制方面,同時還與影像記錄系統(如熒光屏、影像增強器等)的靈敏度有關。x射線機的防護性能關系到工作人員與受檢者的受照劑量與安全。醫用診斷x線的防護x射線裝置的防護 為保障醫用診斷x射線工作者、受檢者和公眾的健康與安全,促進x射線機生產和x射線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國家已于1987年制定了醫用診斷x射線衛生防護標準(gb8279-87)。2002年又制定了醫用x射線診斷衛生防護標準(

11、gbz130-2002)和醫用x射線診斷衛生防護監測規范(gbz138-2002)。其目的是從根本上改善醫用診斷的防護,保障x射線診斷職業人員和受檢者的健康與安全。醫用診斷醫用診斷x射線防護射線防護 醫用診斷醫用診斷x x射線防護原則射線防護原則 一、施行x射線診斷檢查的正當化 所謂正當化,就是合理應用x射線。那些盲日的、對病情診斷價值不大的或單純為增加經濟收入所進行的放射實踐活動都是不正當的。 二、放射防護的最優化 所謂最優化,就是任何必要的照射必須保持在合理達到的盡可能低的水平。三、不超過規定的劑量當量限值 在實施x射線診斷檢查正當化和放射防護最優化的同時,必須保障放射工作人員和公眾所受照

12、射的劑量當量不超過國家標準規定的限值。 x射線機防護性能要求射線機防護性能要求 x射線機處于工作狀態時,在x射線輻射場中有三種射線,即從x射線管防護套中射出的漏射線,從x射線管窗口射出的有用射線,以及這些射線經散射后產生的散射線。x射線機本身固有的防護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放射工作場所的輻射安全與受檢查者的受照劑量。我國衛生部總結多年放射防護實踐經驗,組織制訂了醫用診斷x射線衛生防護標準(gbzl30- 2002),其中對不同用途的診斷x射線機的防護性能提出了下列要求: 一、透視用x射線機的防護性能 (1) x射線管頭組裝體應有足夠當量的防護層,以使距焦點1m處漏射線空氣照射量率不大于2.581

13、0-5ckg-1h-1(100mrh-1)。 (2) x射線管頭窗口處必須裝有適當的鋁過濾板,使有用線束進入受檢者皮膚處的空氣照射量率不大于1.2910-3ckg-1min-1(5rmin-1)。 (3) 熒光屏鉛玻璃應有足夠的鉛當量,屏周、床側應設置有效的屏蔽防護及采取其他防護措施,以便立位和臥位透視防護區測試平面上的空氣照射量率分別不大于0.2910-6ckg-1h-1(5mrh-1)和3.8710-6kg-1h-1(15mrh-1)。(4) 焦皮距小得小于350mm。(5) 在任何遠視工作位置,x射線管焦點、遮光器,集光筒和熒光屏的中心均應在一直線上。(6) 透視曝光開關應是常斷式開關,

14、否則應加透視限時裝置。(7) x射線機診視床床板的鉛當量不應超過1mm。二、攝影用x線機的防護性能 (1) x射線管頭組裝體應有足夠鉛當量的防護層,以使距焦點1m處漏射線空氣照射量率不大于25810-5ckg-1h-1(100mrh-1)。 (2) x射線管頭窗口處應裝有鋁過濾板,以使固有過濾的鋁當量不小于表的規定值。 200ma以上x射線機遮光器(或集光筒)應設有更換附加過濾板的裝置,每個x線管頭應配備有下列規格的附加過濾板:05mm鋁當量1塊;10mm鋁當量1塊;20鋁當量1塊。 (3) 必須提供能調節有用線束矩形照射野的裝置。 固有過濾鋁當量的要求 管電壓e,kv(峰值)鋁當量,毫米鋁e

15、e501.5100e702.0e1002.5三、牙科用x射線機的防護性能(1) x射線管頭組裝體應有足夠鉛當量的防護層,以使距焦點1m處的漏射線1h累積測量不得超過64510-6ckg-1(25mr)。(2) x射線管頭窗口處應裝有鋁過濾板,以便固有過濾不小于15mm鋁當量。(3) 最高管電壓為60kv(峰值)及其以下的x射 線 機 , 焦 皮 距 不 得 小 于 1 0 0 m m ;60kv(峰值)以上的x射線機,焦皮距不得小于200mm。(4) 連接曝光開關的電纜長度不得小于2m。 四、攜帶式x射線機的防護性能 攜帶式x射線機的防護性能要求與透視、攝影機中的相關參數相同,但由于攜帶式x射

16、線機的漏射線較大,在防護上采取屏蔽措施較困難,不得用于常規透視或拍片。 醫用診斷x射線放射防護設施放射防護設施 醫用診斷x射線防護設施包括x射線機房、固定式或移動式輔助防護設施以及個人防護用品等。我國頒布的國家標淮醫用診斷x射線衛生防護標準gbzl302002,明確規定了醫用診斷x射線防護設施標準。一、x射線機房 1、機房地址 x線房的設置必須充分考慮周圍環境的安全,還要方便病人的檢查。一般可設置在建筑物底層的一端或單獨設置,并要靠近各臨床科室。 2、機房布局 x射線機房的整體布局應遵循安全、方便、衛生的原則。x射線機的安裝位置要適當、合理,有用線束不能朝向門窗和暗室;x射線機應安裝在機房中央

17、距后墻壁稍遠的位置,機房內不得堆放與診斷工作無關的雜物,以減少散射線對操作者和受檢者的影響。根據醫院放射科的規模大小和x射線機房的多少,可因地制宜采取下列布局:(1) 全分隔式布局 此種布局適合于規模較大的放射科。整個放射科分為內、中、外三層。內為工作人員的通道和操作間,有鉛玻璃觀察窗進行隔室操作;中層為兩側的x射線機房及輔助房間(更衣室、休息室、儲片室等);外層為外走廊,供患者候診、通過擔架床或x射線設備。這種布局的特點是x射線機房與操作間分開,工作人員與患者分開,便于防護與管理(圖21)。 圖2-1 全分隔式布局示意圖1 公用走廊;2 放射科走廊;3 病人侯診走廊;4 業務活動通道與操作室

18、;5 非放射工作室;6 x線檢查室;7 更衣室;8 患者使用小門;9 患者使用大門;10 工作門;11 操縱臺;12 觀察窗;13 放射科正門;14 廁所 (2) 半分隔式布局 全分隔式布局去掉外層的患者走廊,患者與工作人員共用一個走廊,只將操作室與x射線機腐分開,進行隔室操作。這種布局適合于中等規模、建筑面積限制的放時科。(圖22)。 圖2-2 半分隔式布局1走廊;2防護墻;3操縱臺 4觀察窗;5操作間;6x射線檢查室;7非放射工作室;8門;9放射科走廊大門(3) 隨意分隔式布局 x射線機房與操作室不作統一的分隔。根據x射線機房的用途、面積大小,在每間x射線機房內作不同形式的分隔,進行隔室或

19、同室操作。此種布局適合于中小醫院的放射科。(圖23)。 圖2-3 隨意分隔式布局1照相室;2暗室;3觀察窗;4操縱臺;5操作室;6防護門;7透視室8候診處;9x射線管;10走廊3、機房面積 機房應有足夠的使用面積。新建x射線機房,一般200ma以上應不小于24m2;雙管雙床機應不小于36m2。 牙科用x射線機應有單獨機房。 4、機房的防護厚度 x射線機房的防護厚度,應保證在最大工作負荷條件下,其周圍區域人員的受照劑量不超過其相應的劑量限值。 透視機房的墻壁、地板、天花板的防護厚度均應有10mm鉛當量。 攝影機房中有用線柬朝向的墻壁,應有2mm鉛當量的防護厚度,其他側墻壁和地板,天花板(多層建筑

20、)應有1mm鉛當員的防護厚度。 機房的建筑材料以普通磚墻為宜。一般24cm厚的實心磚墻,只要灰漿飽滿,不留縫,即可達到2mm鉛當量,那些為增加保險系數,額外在上面加防護涂料的方法反而會增加散射線。 如果舊房屋改建成的x射線機房,原墻壁防護厚度不夠,可加抹一層含鋇、鉛、鐵等金屬元素的混凝土防護涂料,一般5一10mm的此種防護涂料約相當于1mm鉛當量。 5、機房門窗 采用機械通風、燈光照明的x射線機房可不留窗戶,在無直射線投照和門窗外無人停留的情況下,門窗的防護厚度應有05mm鉛當量。設于建筑物底層的機房,窗下緣一般以離地面2m為宜。 機房門外要安裝工作指示燈。 6、機房通風 機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21、,無機械通風裝置的機房,應加強自然通風。機房通風對消除射線與空氣作用產生的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和保持正負離子平衡等有重要作用。機房內通風應保持每小時換氣34次。 二、防護設施1、固定式防護設施 x射線應用單位要因地制宜采用各種防護措施,如05mm鉛當量的透視隔室、攝影防護室等。2、移動式防護措施 在沒有固定式防護設施的x射線機房內,可配置移動式防護設施,如各種類型的移動式防護室,防護屏、防護椅等。3、個人防護用品 x射線應用單位對每臺x射線機應配備適量的符合防護要求的各種輔助防護用品,如02mm當量的鉛橡膠手套鉛橡膠圍裙、鉛防護衣、鉛坐椅等。供胃腸及其他特殊檢查用的各種輔助防護用品應有較大

22、鉛當量。 對受檢者應配備鉛防護帽、防護頸套、防護巾、防護三角巾和高領坎肩式防護圍裙等防護用品。 三、醫用診斷x射線防護操作要求(1) x射線工作者必須熟練掌握業務技術和射線防護知識,配合有關臨床醫師做好x射線檢查的臨床判斷,注意掌握其范圍,正確、合理地使用x射線診斷。(2) 除了臨床必須的透視檢查外,應盡量采用攝影檢查,以減少受檢者和工作人員的受照劑量。(3) x射線工作者在透視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暗適應,在不影響診斷的原則下,應盡可能采用高電壓、低電流、厚過濾和小照射野進行工作。(4) 用x射線進行各類特殊檢查時,要特別注意控制照射條件和避免重復照射,對受檢者和工作人員都應采取有效防護措施。(5

23、) 攝影時,x射線工作者必須根據使用的不同管電壓更換附加過濾板。(6) 攝影時,x射線工作者應嚴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調節照射野,使有用線柬限制在臨床實際需要的范圍內,并對受檢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7) 攝影時,x射線工作者必須在屏蔽室等防護設施內進行曝光,除正在接受檢查的受檢者外,共他人員不應留在機房內。 (8) 移動式和攜帶式x射線機攝影時,x射線工作者必須離管頭和受檢者2m以上,并對周圍人員采取防護措施。 (9) 進行x射線攝影檢查時,x射線工作者應注意合理選擇膠片,并重視暗室操作技術,以保證攝影質量,避免重復照射。 (10) 進行x射線檢查時,對受檢者的性腺部位要特別注意防

24、護。孕婦一般不宜做x射線檢查,以減少對胎兒的照射。 (11) 在x射線檢查中,當受檢查者需要攜扶時,對攜扶者也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12) 在放射科臨床教學個,對學員必須進行射線防護知識的教育,并注意他們的防護;對示教病例嚴禁隨意增加曝光時間。x射線工作人員的防護射線工作人員的防護 一、劑量限值 為保護放射工作人員免受過量的照射,在認真貫徹輻射實踐正當化與放射防護最優化的還必須滿足職業性照射劑量限值的要求。 職業照射的劑量控制限值 (1)正常照射的劑量控制:5年年均有效劑量20msv;任何一年50msv;眼晶體年當量劑量150msv;四肢或皮膚年當量劑量500msv。 (2)特殊照射的劑量

25、控制:如果實踐是正當的,輻射防護按本標準要求優化,其職業照射仍超正常照射限值,但預計經合理努力可使有關職業照射劑量處于正常照射限值之下,經申請,審管部門認可,可對劑量限制要求作某種臨時改變: 10年年均有效劑量20msv;任何一年50msv;自延長平均齊開始受照劑量達到100msv時應對情況進行調查。臨時變更期限不得超過5年。 (3)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見下頁表) 工作場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單位:bq/cm: 表 面工作臺、設備、墻壁、地面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手、皮膚、內衣: 該區內的類 型控制區監督區控制區監督區工作襪污染子 放射 極毒組 4410-1410-1410-2區除外。

26、性物質 其他4104410-1410-2放射性 物質4104 4 410-1工作待遇工作待遇:不得以特殊補償、縮短工作時間或以休假、退休金或特種保險等方面的優待安排代替為符合本標準的要求所需要采取的防護 與安全措施。孕婦的工作條件孕婦的工作條件:女性工作人員發現自己懷孕后要及時通知用人單位,以便必要時改善其工作條件。孕婦和授乳婦女應避免受到內照射。用人單位不得把懷孕作為拒絕女性工作人員繼續工作的理由。用人單位有責任改善懷孕女性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以保證為胚胎和胎兒提供與公眾成員相同的防護水平。未成年人的工作條件未成年人的工作條件:年齡小于16歲的人員不得接受職業照射。年齡小于18歲的人員除非為

27、了進行培訓并受到監督,否則不得在控制區工作;他們的受照劑量限制為:年有效劑量,6msv;眼晶體年當量劑量, 50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膚的年當量劑量, 150msv。工作崗位的調換工作崗位的調換 : 審管部門或健康監護機構認定某一工作人員由于健康原因不再適于從事涉及職業照射的工作時,用人單位應為其調換合適的工作崗位。 二、個人防護措施 為了減少輻射危害,進步提高x射線工作的安全性,x射線工作者需要運用時間、距離和屏蔽防護的原理,對自身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1、盡量縮短接觸射線的時間 x射線透視操作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診斷技術和操作技能,以便縮短透視檢查時間。在暗室時,做好眼睛的暗適應工作,提

28、高視覺靈敏度,縮短曝光時間。采用小照射野,間斷曝光,避免不必要的長時間照射。減少廢片率,避免重復照射。 2、盡量增加與x射線管間的距離 盡量延長操作人員與x射線管間的距離。口腔科攝牙片時,要讓患者自己用手指固定膠片,x射線工作者在距x射線管與患者2m外進行曝光。 3、運用各種防護設施與個人防護用品 盡量采用隔室操作。不能隔室操作時,應利用鉛邢風或室內鉛房避開x射線。不得已必須在機器旁時,應該穿鉛橡膠防護衣。避免裸手進入有用線柬內進行觸診,必須用手觸診和壓迫檢查時應使用不小于0.25mm鉛當量的鉛橡膠手套。 4、堅持個人劑量監測 x射線工作者應該佩帶個人劑量膠片或熱釋光劑量計,及時了解實際受照劑

29、量情況,改善工作環境的輻射防護水平。 受檢者的防護受檢者的防護 重視受檢者例防護,減少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可以預防或減少由x射線檢查給公眾及其代所帶來的潛在危害,對于降低來自x射線診斷的公眾劑量負擔,提高x線診斷的效應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受檢者醫療照射的劑量水平 一般的x射線診斷檢查受檢者個體受照劑量并不大,但接受檢查人數很多,即檢查頻率很高,致使全體居民的劑量負擔很大。因此,欲降低x射線診斷對全民的輻射危害,應從合理降低每次檢查的個體受照劑量和減少不必要的x射線檢查兩個方面加以控制。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1997年出版的國際電離輻射防護和輻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標準(簡稱bbs)中。首次提

30、出一些診斷檢查的醫療照射指導水平,在實踐中可參照這些指導水平,并結合不同受檢者的年齡、身材等具體條件,進行合理的放射實踐活動。 檢查部位投照方式1)每次攝影入射表面劑量2)(mgy)腰椎ap10lat30lsj40腹部,膽囊造影、靜脈尿路造影ap10骨盆ap10髖關節 10胸pa0.4lat1.5胸椎ap7lat20牙齒 牙根尖周7頭顱ap5pa5lat3注1)ap:前后投照,lat:側位投照,lsj:腰骶關節投照,pa:后前位投照。 典型成年患者ct斷層攝影的劑量指導水平檢查部位多層掃描平均劑量1)(mgy)頭50腰椎35腹部25 92mr 0.5mr 0.03mr 性腺處的照射量 照射野和

31、體位對受檢者性腺劑量的影響 受檢者和患者的防護二、貫徹x射線應用正當化的原則,合理應用x射線 受檢者在x射線診斷中所受的醫療照射,必須遵循實踐的正當和放射防護最優化原則,以使受檢者確有正當理由需要接受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最低水平。 (1) 有關臨床醫師必須掌握各種醫學影像技術的特點及適應證。 在醫學實踐中,應根據受檢者的病史、體格檢查、臨床化驗等進行正確的臨床判斷,在比較可供選揮的各種檢查技術之后,方可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是否提出x射線檢查申請。 (2) 對任何受檢者均不得盲目申請x射線檢查。同時必須注意防止提出價值不大的重復性x射線檢查中請。 (3) 有關臨床醫師必須在x射線檢查申請單中

32、寫明受檢者的主要病史和已有的檢查結果,指出x射線檢查的目的和檢查部位等,以便x射線工作者復核并正確實施檢查。 (4) x射線工作者對所有x射線檢查申請,均應認真復核,對不符合正當化判斷的申請,有權退回。 (5) 群體x射線檢查,必須根據地區性有關疾病的流行情況、預期檢查效果和x射線檢查遠期效應的危險等進行正當性判斷,以確定群體檢查是否值得進行及進行的范圍。 (6) 以醫學監護為目的的群體x射線檢查,必須針對不同群體實際,恰當控制x射線檢查人數、部位和頻率。少年兒童的群體x射線檢查尤須慎重。(7) 對育齡婦女和孕婦中請x射線檢查,必須符合g8163491996育齡婦女和孕婦的x射線撿查放射衛生防

33、護標準的要求 (8) 對嬰幼兒中話x射線必須從嚴控制。(9)用于科學研究目的的x射線檢查的正當性判斷,應在放射衛生防護部門指導下進行。針對每項研究計劃必須制定適當的管理限值。用于科學研究的x射線檢查,必須堅持受檢者自愿的原則。并讓受檢者明了所估計的照射危險。此類照射需有關單位負責人批準方可由訓練有素的人員施行。三、減少受檢者受照劑量的主要技術措施(1) 各種醫用診斷x射線機的防護性能、工作場所防護設施及安全操作,均必須符合gbzl302002醫用x射線診斷衛生防護標準的要求。(2) 決定施行x射線檢查時,應通過最優化分析,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制定最佳的檢查程序。力求在能夠獲得滿意的診斷信息的同

34、時,又使受檢者所受照射減少至最低限度。(3) 確定需要進行的x射線檢查,除了專科需要以外,宜盡量采用x射線攝影檢查。(4) 必須根據檢查對象和目的,選擇最佳工作條件。在不影響獲得診斷信息的前提下,一般應采用“高電壓、低電流、厚過濾”原則進行工作。(5) x射線攝影應使用能夠調節有用線束矩形照射野的準直系統并恰當調節,同時注意準確對位,控制使用最小照射野。照射面積一般不應超過膠片面積10。(6) 必須根據投照方向恰當選擇受檢者體位,盡員避免非檢查部位受到有用線柬的照射。(7) 必須注意對受檢者的非投照部位進行屏蔽防護,特別應注意保護性腺、活性骨髓、女性乳腺、胎兒及兒童骨髓等輻射敏感器官。(8)

35、必須根據診斷要求盡可能選用靈敏度較高的膠片與增感屏組合,并配合使用合適的濾線柵及移動縫隙技術。(9) 施行x射線透視檢查,必須十分注意縮短曝光時間。沒有條件使用帶影像增強器并遙控操作的設備進行透視時,操作者事先要經過充分的暗適應。必須注意及時更換性能不合要求的光屏。(10) 需要借助x射線透視進行骨科整復和取異物時,不得連續曝光,并要盡可能縮短累積曝光時間。(11) 施行x射線檢查前,x射線工作者必須認真檢查各種設備和用品性能,仔細復核檢查方案和工作條件,注意受檢者的正確體位和固定等,避免發生錯誤的照射。同時必須十分注意膠片處理技術,避免重復攝片。 四、婦女和兒童x射線檢查的防護 為了保障育齡

36、婦女、孕婦及其后代的健康與安全,我國于1996頒布了育齡婦女和孕婦的x射線檢查放射衛生防護標準(gb63491996),嚴格限制對行齡婦女進行x射線普查,如x射線攝影等,降低集體受照劑景。嚴格控制對孕婦進行腹部x射線檢查,以減少胚胎、胎兒的受照危害。 兒童x射線檢查所受的醫療照射,必須遵循x射線檢查的正當化和放射防護最優化 原則,在獲得診斷信息的同時使受檢兒童受照劑量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最低水平。 對兒童施行x射線診斷檢查,必須注意到兒童對射線敏感,其身軀較小又不易控制 體位等特點,采取相應有效防護措施。兒童x射線群檢必須加以控制。 ct的放射防護與影像質量管理的放射防護與影像質量管理 ct(

37、computed tomography)是近代飛速發展的計算機控制技術與x射線檢查攝影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通過x射線管環繞人體某一層面的掃描,測得該層面中各點吸收x射線的數據,然后利用電子計算機的高速運算能力及圖象重建能力,獲得該層面的橫斷面或冠狀面的圖象。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新型螺旋ct和超高速ct的誕生,使ct臨床應用更為廣泛。 一、ct機的防護ct為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能對人體產生生物效應而造成一些損傷。ct檢查和普通x射線檢查(透視和拍片等),雖然都是利用x射線,但在量和質以及能量轉移方式等方面卻有明顯的區別:(1) ct檢查的x射線束為窄束x射線,而普通檢查是寬束x射線。在同樣的照

38、射條件下,寬束x射線要比窄束x射線的線量大。這是因為窄束x射線散線少,寬束x射線散射量大,寬束x射線線量等于原發x射線光子加上散射x射線光子。(2) ct檢查用的x射線,kv一般都是在120kv以上,而普通x射線檢查用的x射線,kv一般為50100kv(高電壓攝影除外)。這樣,ct所用x射線質硬,穿透力強,防護較普通x射線要困難一些。 由于以上兩點,在對ct檢查的防護上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ct機本身的防護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ct機應單獨設置機房。無條件單獨設置機房的,應設在建筑物底層一端。其墻壁、天花板和門的防護厚度應達到3mm鉛當量。窗戶下距地面不應小于2m。窗外對面有建筑物

39、或公眾駐留的,應根據其距離合理設備防護厚度機房門口要安裝工作指示燈,機房內要經常通風換氣。(2)加強防護意識,做到輻射實踐的正當化,避免不必要的檢查。(3)做好掃描前的準備工作,取得病人的合作,從而取得ct檢查的預期效果,避免重復照射。(4)在ct掃描時,工作人員和陪護者都應離開掃描室,確實需要陪護時,要穿上防護衣,盡量遠離x射線球管。(5)受檢者非照射部位應用鉛巾、鉛帽等防護用品遮蓋防護。 (6)定期檢查ct工作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ct的影像質量管理 ct屬大型醫用設備,在設備管理應用方面,國家衛生部于1995年7月發布了第43號令大型醫用設備與應用管理暫行辦法,旨在合理配置和有

40、效利用大型醫用設備,進一步加強對大型醫用設備的應用質量管理,更好地為保障人民健康服務。 介入放射學輻射防護現狀 概況:概況: 介入放射學(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r)是以影像診斷為基礎,在醫學影像學方法的引導下,利用穿刺針、導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對疾病進行治療或采集病理學、組織學、細菌學及生理、生化等資料進行診斷的學科。 近年來,介入放射學發展迅猛,并且隨著各種檢查技術的發展和導管、導絲等器材的研制成功和推廣應用,介入放射學用于診斷和治療的疾病越來越多,特別是那些常見病、多發病和危害大的疾病,在臨床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介入性治療學已成為繼內科、外科之后的第三大治

41、療學科。 介入放射學輻射防護現狀 國外介入放射學概況:1、占全世界人口26%的級醫療保健水平的國家,施行介入放射學的年頻率平均為每千人口2.6人次。其中,施行經皮穿刺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ptca)約占22.7%;2、在北歐各國中,介入放射學診治操作的總頻率波動在每年每千人口0.30.8次;3、西班牙,1993年介入放射學檢查頻率每千人口1.28次,其中,ptca實施頻率為每千人口0.2次;4、歐洲的一項調查表明,目前已開展了400多種不同的放射學介入操作,遍及醫學的很多專業,如神經放射學、血管放射學及心血管照相等。 介入放射學輻射防護現狀我國介入放射學概況: 據調查,有29個省份不同程度地開展

42、了介入放射學技術。經濟發達地區縣級醫院已能開展介入放射診療。現全國從事介入放射診治人員約有5萬人,每年接受介入放射診治的病人約有80萬人次。國內開展的介入放射學技術種類也比較多,臨床應用范圍比較廣,能用穿刺/引流、灌注/栓塞、成形等技術開展多種疾病的治療,介入放射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臨床醫學注入了新鮮活力。介入放射學輻射防護現狀介入放射診療中患者和工作人員的受照劑量介入放射診療中患者和工作人員的受照劑量國外調研結果國外調研結果 病人: 據報道,患者的皮膚劑量可達1701400mgy,極端情況可達43gy。 有國外學者對芬蘭14家醫院做冠狀動脈造影和ptca時測量病人的體表劑量,平均為660mgy

43、, 估算病人的有效劑量為10.6msv。 1998年又有報道,西班牙某醫院做介入心臟診療,由于低劣的影像質量延長了操作時間,以及焦點離皮膚距離太近,造成了皮膚劑量過高,估計每次操作達1115gy。 unscear 1993年報告,心血管造影中患者皮膚劑量通常可達1 gy(相當于有效劑量當量10 msv)。 工作人員:介入放射工作人員的受照劑量是常規x線工作者的幾倍至數十倍,平均約為50mgy.a-1,相當于我國醫用診斷x線工作者5060年代的平均劑量水平。 另有報道,介入放射操作人員平均年輻射劑量在鉛圍裙表面為49.1 msv。介入放射學輻射防護現狀 介入放射診療中患者和工作人員的受照劑量介入

44、放射診療中患者和工作人員的受照劑量 國內調研結果: 病人:病人:病人的受照劑量因所做介入診療的項目不同,時間長短的不同而差異較大。工作人員的年劑量也因工作量的不同而有較大差別。 上海受檢者心血管造影一次受照劑量范圍為0.551msv, 山東受檢者受照劑量胸部為81220 msv,腹部為28330 msv 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上海介入放射工作人員單次受照劑量,在未穿鉛圍裙的情況下,腹部為723sv(572044sv)。 山東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員無任何防護設施的十家大醫院進行了工作人員操作位劑量監測,通過工作量估算,介入放射工作人員在未穿鉛圍裙的情況下,年劑量當量均值為58 msv.a-1 ,范圍為

45、12.38168.64 msv.a-1 。年劑量超過國家規定的職業人員的劑量限值。介入放射學輻射防護現狀 介入手術者年累計受照劑量(msv.a-1)作 者 時間 例數 工作量 年劑量 標準限值 * 超標倍數 (次數/月) 均值 范圍(msv.a-1)marx 1992 30 49.1 20 1.46李 敏 1996 8 2024 90150 20 3.56.5于夕榮等 1999 82 2025 58.7 12.4168.6 20 1.936方霞映等 1999 16 1.3220.1 20 張 斌等 1999 27 37.8 20 0.89介入放射學輻射防護現狀 介入放射工作人員的身體狀況 據報

46、道,西班牙兩名醫生用床上球管x線機,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做血管和內臟介入放射學操作,平均每天做25次,估算眼晶體劑量每年達450900 msv,工作幾年即發生了典型的放射性晶體混濁。 近年來,國內雜志也陸續報道,介入放射工作人員的細胞遺傳學、細胞免疫學、外周血象和臨床指標都有一些變化。總的表現為:外周血白細胞總數下降,血紅蛋白、紅細胞、血小板等異常血象檢出率增高,染色體畸變率增高,t淋巴細胞亞群低于正常,紅細胞膜c3b受體活性下降。其健康狀況與我國早期醫用診斷x線工作者的效應相似,但比現在的醫用診斷x線工作者嚴重得多(見表)。 介入放射學輻射防護現狀作者 時間 例數 放射工齡 觀察指標 結果李 敏 等 1998 8 每周56例手術 外周血象 白細胞降低于夕榮等 1999 82 平均10.2年 外周血象 白細胞降低 異常血象檢出率商希梅等 2000 180 115年 遺傳學指標 染色體畸變率 免疫學指標 t淋巴細胞亞群 紅細胞膜c3b受體 活性介入放射學輻射防護現狀 介入放射防護管理 因醫學科技發展而帶來的介入放射學放射防護新問題已引起了輻射防護專家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視。 中華預防醫學會放射衛生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專門組織了“介入放射學放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