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復習歸納_第1頁
古文復習歸納_第2頁
古文復習歸納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文學復習資料(所有資料都是根據幾位同學的筆記和網上資料,僅作參考)專題:一鬼神的面目志怪小說于搜神記1作者:干寶(東晉史學家)2藝術成就志怪小說的最高成就,應該體現在搜神記上。它與地理博物作品不同,以輯錄鬼怪神仙故事為主,也包括一些瑣聞雜記,是直承穆天子傳及山海經影響而出現的。它的作者是東晉初年著名史學家干寶。干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人。出身世家,少即勤學,博覽群書,著晉紀二十卷,時稱良史。據晉書本傳載,他作搜神記是有感于父親之婢和兄長死而復生的神異經歷?遂集古今神祗靈異人物變化”而成的。一方面 ”考先志于載籍”,另一方面"收遺逸于當時”,涉獵頗廣,歷數 十年而成。原書為三十

2、卷,唐宋時尤存,大概在宋元之際佚失。今本為二十卷,是明代學者胡應麟從 法苑珠林、太平廣記、太平御覽 等書中輯出的。搜神記不但內容豐富,而且語言也雅致清峻、曲盡幽情,確是”直而能婉”的典范。其藝術成就在兩晉志怪中獨占鰲頭,對后世影響極大。它不但成為了后世志怪小說的模物,又是后人取材之淵藪,傳奇、話本、戲曲、通俗小說每每從中選材;至 于其中故事被用為典故者,更是不可勝計。搜神記的續作、仿作很多,最著名的當推署名陶潛的搜神后記,十卷。這部書是否真為著名的大詩人陶淵明所作,尚難以確定。該書除少數故事與搜神記、靈鬼志等書相重外,絕大部分采自當時的民間傳聞。書中多愛講神仙故事,其中不乏佳篇,如卷五的海螺女

3、故事和”阿香推雷車"故事等,都十分優美,歷代傳誦,廣為引用。但也得承認,在藝術方面,尚處于小說發展的初期階段,一般是粗陳故事的 梗概。二 詩與樂一一春江花月夜與古典詩詞中的詠月詩欣賞仁【春江花月夜】及古典詩詞中詠月詩品賞析 作者(張若虛)2中國十大名曲之夕陽簫鼓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 “春江花月夜”夕陽簫鼓 “梅花三弄” “胡笳十八拍”(蔡琰)、“十面埋伏”“漢宮秋月” “廣陵散” “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 “平沙落雁”,1895年,平湖3.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原名叫做夕陽簫鼓 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園潯陽琵琶春江花月夜幕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湖水

4、帶星來(楊廣)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楊廣)漢水縫花女,湘川值兩妃花帆渡柳浦,結纜隱梅洲月色含江樹,花影覆船樓諸葛穎)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 滟滟隨波千萬里, 江流宛轉繞芳甸,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江天一色無纖塵, 江畔何人初見月? 人生代代無窮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白云一片去悠悠, 誰家今夜扁舟子? 可憐樓上月徘徊, 玉戶簾中卷不去, 此時相望不相聞, 鴻雁長飛光不度, 昨夜閑潭夢落花, 江水流春去欲盡, 斜月沉沉藏海霧, 不知乘月幾人歸,-張若虛海上明月共潮生。 何處春江無月明。 月照花林皆似霰。 汀上白沙看不見。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只相似。 但見長江送流水

5、。 青楓浦上不勝愁。 何處相思明月樓? 應照離人妝鏡臺。 搗衣砧上拂還來。 愿逐月華流照君。 魚龍潛躍水成文。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潭落月復西斜。 碣石瀟湘無限路。 落月搖情滿江樹。4.月亮別稱集錦:金波,玉弓,桂殿,蟾蜍。冰魄,玉盤,金盤,圓鏡 形象色彩:朗月,素月,皎月。半月,清月 和自然景物結合:海月,云月,風月,花月,沙月 表明時間:曉月,有漢月,古時月,寒月 地方風景,人情:天門月,秦地月,竹溪月,孤月三 詩與禪王維山水詩欣賞1.禪與禪宗 “禪”是古印度語,意為靜慮或靜心思維,即通過靜心,思慮使自己的心緒安寧下來,禪定 就是通過身心調整,使自己的精神和心靈處于高度放松,靜的狀態。定,

6、是梵文 Samadhi 的譯音,全譯作“三摩地” ,簡譯為“三昧” ,意指專注一鏡而不散亂的精神狀態,我們常說 “誰解其中三昧”就來源于此2.禪的發展階段 禪有如來禪與祖師禪二種不同階段。 神秀一偈: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 惠能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禪宗認為凡人與佛并無本質的差別,只是覺悟與不覺悟之分,迷則佛眾生,悟則眾生是佛。 禪宗不僅是修于禪定,專注一境,使心不散亂,而且講究的是心,與心的印證,心靈與心靈 的溝通。四 古與今白居易、洛夫長恨歌同題詩比較欣賞1. 唐楊題材長恨歌 洛夫鑒賞 :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 長恨歌在藝術上

7、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來, 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 長恨歌在藝術上以什么感染和誘惑著讀 者呢?宛轉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個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來的讀 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量。 賞析四 人們對白居易長恨歌的主題思想 歷來爭論不休,有所謂愛情說、政治主題說、雙重主題說等等。本文作者持愛情說。 首先從作品的四個層次來分析,肯定白居易并非像陳鴻寫長恨歌傳那樣板著說教 的臉孔去描寫 李楊 故事,而是以 “情 ”作為主旋律,讓主人公的情去感動讀者,使之產 生共鳴,取得審美上的極大成功。本文還結合作者生平經歷和社會歷史分析他在處理 歷史題材、政治題材和來自民間的人性題材、

8、心理題材的關系問題上的獨到之處,進 一步說明 唐明皇 楊貴妃形象的審美意義。長恨歌一方面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題材和政治題材,另一方面又是一個來自民間的 具有悠久傳統的人性題材、心理題材。白居易在創作中服從于 民族 的文化心理和詩人 的個性思想,即傳統模式與作者主觀能動作用同時并存,這固然是與詩人的生活經歷 和人生觀是分不開的。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貶官 江州司馬 為界,經歷了 由積極入世到消極出世兩個階段,實踐了他所信奉的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 的儒家人生模式。白居易所謂 “獨善 ”的基本內涵是樂天知命、知足保和,并由此而與 釋、老相通,以隨緣任運、委順自然為應世態度。在他的整

9、個思想體系中, “獨善 ”與 “兼濟 ”并行不悖, “施之乃伊呂事業,蓄之則莊老道德 ”(君子不器賦 ),它們是一 個完整人生觀的兩個側面。還在遭貶以前,他努力為云龍、為風鵬,并與元稹大力倡 導 新樂府運動 。也正是因為他年輕時候的胸懷大志,頗有挽唐室于既衰,拯生民于水 火的政治氣概,才使得他有足夠的氣魄處理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題材,并以 “不惑 ”來 總結唐明皇后半生的政治得失,寫就了長恨歌 。這樣,在他心目中對唐明皇的一 分為二,必然要在塑造形象中反映出來。正是因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輕國的唐 明皇是對立統一體, 所以, 白居易把這個故事寫成一個好皇帝的悲劇。 好皇帝有所惑, 終于造成了自

10、己和 百姓 的悲哀。 我們從作品中看到的唐明皇性格的塑造已排斥了理想 化,乃是另一種理想化的結果。排斥的是 封建 統治階級為皇帝們頭上加足光圈使其上 升為半神的理想化。而這排斥本身,就包含了城市居民的另一種理想在內,他們從現 實生活中皇帝 權威 下降的土壤出發, 把封建統治階級的頭子想象為和他們自己一樣的 普通人,一個有愛欲、有苦惱、有錯誤、有缺點的人情味十足的癡情皇帝,簡直同一 般愛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并無差別! 他們從另一角度把皇帝理想化了,理想 化的皇帝應該和百姓一樣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神! 而白居易從民本思想出發,有條件、并且有所揚棄地接受了城市居民的這種對唐明皇的理想化,這樣完成了對唐明

11、皇形象的塑 造。詩人被貶 江州 以后, “獨善 ”與 “兼濟 ”的地位才發生了轉化,他的精神生活與仕宦 生涯逐漸轉軌,終于以 “獨善 ”消釋了 “兼濟 ”,在精神自救的過程中,白居易逐漸從關 注社會政治轉向關注個體生命,對于自由人格的鐘愛逐漸超越了對道德人格的執著。過華清宮絕句 (唐)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云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馬嵬坡 (唐)李商隱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

12、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2.詠史詩圍爐詩話說"古人詠史但敘事”五詞與曲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夜行船秋思比較1. 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詞作鑒賞此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超俗 的人生理想。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

13、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昂畏烈鲊[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 詞情都是由此生發。“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 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耙凰驘熡耆?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 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

14、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 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 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帮L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 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讀者面前。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 情感的憂樂

15、, 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2. 馬致遠 夜行船.秋思夜行船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來,今朝花謝,急罰盞、夜闌 燈滅。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漁樵無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晉耶?落梅風天教富,莫太奢。無多時好天良夜??村X奴硬將心似鐵,空辜負錦堂風月。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清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莫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AZ./vvV H-"竹籬矛舍。離亭宴煞蛩吟一覺方寧貼,雞鳴萬事無休歇。

16、爭名利,何年是徹。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 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人生有限杯,幾個登高節。囑咐俺頑童記者:便北 海轎嶗矗藍樽砹艘???作品鑒賞秋思本是我國古典詩詞的傳統題目之一。長期以來,人們由這一題目生出的無數感慨,已使秋思的詞義本身便凝聚著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豐富內涵。而馬致遠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獨具一格。這一套曲將參透名利、離絕是非的處世哲學寄托在嘆古諷 今、嘲風弄月的牢騷里,濃縮了他在陳摶高臥、黃粱夢等劇目和其他散曲中 反復宣泄的內心苦悶,表現了他因半世蹉跎、飽諳世情而形成的縱酒肆志、超然塵外 的人生態度。對于人生意義

17、的探索,可說是文人詠懷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從先秦到兩 宋,凡是進步的文人,即使處在最黑暗的時代和最坎坷的境遇中,無論怎樣昏酣遺世,在內心深處總還多少保留著一點立功立德的理想。但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曾像元代 這樣善惡顛倒、是非不分;這樣把文人打入社會的最底層。因而元代文人對現實大多 是徹底絕望的:“青史內不標名”、“把功名富貴都參破”(張養浩辭官),“無是無非快活煞”(孛羅御史辭官),仕途順利的文人尚且作如是之想,壓在社會 下層的文人也就可想而知了。馬致遠的秋思正是將這種看穿一切的普遍情緒提到 歷史的高度來認識,更集中更凝煉地反映了元代憤世疾俗者的共同心理狀態。馬致遠的秋思從思想內容上擴大了散曲的

18、表現范圍;并充分利用元曲語言俚 俗明快、句式節奏自由的特點,從表現藝術上提高了散曲的境界。這一套曲由七支曲 子組成,第一支曲以人生當及時行樂的感慨領起全篇。題為秋思,不寫秋景,但遲暮 之悲、憶舊之情處處關合“秋”字,實是從人生的晚景虛寫自然的秋意。反過來,“今日春來,明朝花謝”寫韶華過隙之感, 則是以自然之春倒映人生之秋,“今日、“明朝”的夸張更加強了光陰流逝的急速感,春花又與“夢蝶”在字面上相照應?!皦?蝶”用莊子齊物論的典故,既烘托了百年猶如一夢的迷惘之感,又以詞藻的裝 飾美點綴了春意。人生如夢已成濫調,莊周夢蝶也是熟典,但用惜春之情反寫悲秋之 思,尚不落俗套。末句“急罰盞夜闌燈滅”利用虛

19、詞的省略造成意思的含混,又從及 時行樂的老話中翻出新意:“急罰盞”三字聲短調促,把催人趕快行令罰酒的意思連 同急不可待的語氣一起傳達出來了,而這三字與“夜闌燈滅”之間又有一個停頓,便 兼有兩重含意:一是趕快罰酒直到夜深燈息,即“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之意; 一是趕快罰酒-卻已夜闌燈滅,也就是即使急急行樂,猶恐不能及時之意。這支曲緩 起急收,以入聲為平聲。起調平穩,與長嗟短嘆的表情相應,愈往后愈急促,在言猶 未盡時頓斷,這就為以下六支曲子展開古今縱橫之談留下了余地。第二、三、四支曲子從興亡之悲談到貪財之愚,慨嘆所謂名標青史、功業不朽、 富貴久長的虛幻,以證明及時行樂的實在。秦宮漢闕化為一片衰草

20、,成了放牧牛羊的 原野,昔日繁華已成過眼云煙,只落得漁夫樵子幾句閑話。如此悲涼的意緒卻化為一 句刻薄的挖苦:若不這般興衰更替,漁樵便沒有閑話可說了。這出人意表的冷嘲應有 無限感觸,可又將千古興亡說得何等無足輕重。至此意猶未足,還要追補一層:縱然 是留下幾座荒墳,橫著幾塊斷碑,也因年代久遠而無法辨認那上頭模糊的字跡了。古 人將刻石立碑看作不朽功名的象征,此處“龍蛇”本指碑刻文字龍走蛇舞的筆勢,但 這詞也常用于比喻古代帝王,所以“不辨龍蛇”語意雙關:既然連銘功記史的碑文都 已字跡莫辨,那么后人又如何分辨歷史上那些龍爭蛇斗的風云人物呢? “秦宮漢闕” 著眼于帝王生前之貴不能持久,“荒墳“斷碑”著重于

21、死后之名不能永存,這就用 虛無主義的歷史觀徹底否定了歷代文人所謳歌的青史留名的人生理想。第三支曲直接用議論和反問對英雄豪杰建功立業的意義提出了懷疑?!巴吨梁櫯c兔穴,多少豪杰”兩句,由于押韻和字數的限制,實為倒裝:多少英雄豪杰,到頭 來連荒墳斷碑都沒有,他們的葬身之地已變成了狐貍野兔出沒的場所。這一倒裝恰好 利用“投至”二字含有“及至”的意思,在語氣上與第二支曲承接,情緒和句意也正 相連屬。鼎足三分指魏、蜀、吳三國之爭,也兼指所有群雄紛爭的時代,正如秦宮漢 闕不限于秦漢,也代表所有強盛統一的王朝,這雖是詩詞曲懷古詠史的常套,卻也有 典型意義,且正好按朝代順序排列,使兩支曲連成一氣:鼎足三分的功

22、業半途夭折, 到如今魏在哪里,晉又在哪里呢?千秋功罪,后人又當怎樣評說?所以這茫然的一問 與“不辨龍蛇”之意相生發,抹掉了多少豪杰爭奪天下的功過成敗和是非?;剡^頭來再看看那些狐蹤兔穴,已被歷史湮沒的英雄們當初逐鹿中原的紛爭也就像兔奔狐逐一樣沒有意義。這一支曲結尾連用兩個疊問,使魏、晉和秦、漢首尾呼應,字法靈活多 變,章法周密嚴謹。第四支曲由嘆古轉為諷今,內容與上二支曲并列,意思更透過一層:帝王豪杰的 功業尚且化為烏有,更何況看錢奴的萬貫家財。可笑這些人心硬似鐵,一味地愛錢如 命,看不透人生好景不常,為歡幾何,空使錦堂風月虛設,根本不懂得賞心樂事?!板\堂”用宋 韓琦在相州故鄉筑晝錦堂的故事,泛指

23、富貴人家的第宅。全曲四句,分兩層 遞進,看錢奴的庸俗愚蠢和晝錦堂的良辰美景兩相對照,俚俗的白話和清雅的詞藻各 得其所。元代另一個雜劇家鄭廷玉根據神怪小說搜神記所作的看錢奴,寫一 個周姓貧民得天恩賜,變成一個為富不仁、極其吝嗇刻薄的百萬富翁,有助于理解“天教富,莫太奢”的意思。 此處譏刺看錢奴的貪吝鄙俗,實際是將漢詩中“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貪財愛惜費,但為后世嗤”(漢樂府西門行)的老調翻為新曲。以上三支曲子已將功名富貴都參破,第五、六兩支曲子便轉而陳述自己的人生哲 學?!把矍凹t日又西斜”寫一日之內光陰的流逝,遙承“百歲光陰”而來,“疾似下 坡車”的比喻從羲和駕日

24、車的常用典故脫出,化雅為俗,生動有趣。“曉來清鏡添白 雪”反用李白“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成青絲暮成雪”的意思,引出“上床與鞋 履相別”這句玩笑,好象把俗話說的“今晚脫下鞋和襪,不知明天穿不穿”稍加提煉 發揮,便成了至理名言。不過這句貌似參透生死的俏皮話里隱藏著憤世疾俗的深意, 所以緊接著勸人莫笑自己像不會筑巢的斑鳩那樣拙笨,這不過是糊里糊涂地裝傻而 已。自稱不善營生之計,其實倒是離絕名利是非的上計,明說一向裝呆,又點出渾渾 噩噩混世的不得已。下一支曲說:“利名竭,是非絕?!闭巧弦恢Y尾的言外之 意?!凹t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三句鼎足對,用鮮明的 對比色描寫自己隱

25、居塵外的清幽環境,構圖別具匠心:綠樹青山本來一近一遠,層次 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補墻缺,便像一圈遮擋紅塵的屏障,將自己嚴嚴實實地封閉在 “竹籬茅舍”中,造成了隔絕是非名利的小天地。上一支曲全用散句,既無對仗,又 無雷同的句法,這一支曲全為對句,散而有序,整而不板,雅詞與俗調相間,典故和 俚語并用,活潑和諧,妙趣橫生。最后一支曲煞尾,正面點題:可嘆人生在世,只有睡覺時才得安寧,天一亮便有萬事干擾不休。蛩吟即蟋蟀叫,至此才扣住秋景。人間萬事歸結到一點,無非 是爭名奪利,所以下面用一組鼎足對,將古往今來世上的一切紛爭都比喻為“密匝匝 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攘攘蠅爭血”?!跋侁嚪溲谩?、“浮生如爭穴聚

26、蟻”的說 法雖在元曲中常見,這三句卻因連用確切精當的疊字排比對仗,把蟻穴、蜂窩、蠅群 的形狀寫得特別麻人。作者的功力還不僅在于能將封建社會中世人的丑態形容到如此惡心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能以迥異于世人的高雅情趣與之相對照,表現出細宇細宇宙、小萬物、俯視塵世的超然神情。元代著名文人馬致遠是”悲秋"文學主題的創作健將。 其代表作雙調夜行船秋思 將一 個生活在亂世的文人矛盾的內心情感狀態表露無疑,并成為一段流傳千古、蕩氣回腸的靈魂剖白,為后世人所稱道。悲秋是中國文人筆下經久不衰的創作主題。從文學創作的心理和價值而言,它體現出中國傳統文藝美學中天人合一的審美趣味,即通過對于自然萬物的體驗去領悟所

27、謂的“天道”,從而達到主客體的情感交融。六 傳統戲曲欣賞牡丹亭與西廂記1中國戲曲藝術的特征:“歌“白綜合性 虛擬性:道具背景的虛擬、 2中國戲曲的審美特征:美程式性行當的程序性,生,旦,凈,丑四種基本角色唱腔的音樂美,做功的動作與造型的美,虛實相生的意境美,情感美 3唐代僧尼講經,變文講經自是出家人的必修課,而俗講則是提倡僧尼專為世俗人做通俗化的講經宋代:諸宮調,以唱為主的講唱藝術宋金雜?。核未^承了古代的傳統精神和參軍戲的表演成就,又吸納了其他歌舞技藝,形成了宋雜劇,在宋雜劇的基礎上,北方出現了“金院本”,南方出現了“南戲”3關漢卿:曲圣,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位

28、于“元曲四大豕之首代表作:關漢卿竇娥冤,鄭光祖倩女 離魂,馬致遠漢宮秋,白樸梧桐雨墻頭 馬上4中國戲曲第一個繁盛時期:元雜??;第二個:明清傳奇;轉型期:清代地方戲劇的興起;新型地方戲劇的產生:越劇,評劇,黃梅戲等牡丹亭1簡介: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與其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并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于 1598年。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 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杜麗娘是我國古典文學里繼崔鶯鶯之后出現的最動人的

29、婦女形象之一,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婚姻,喊出了要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并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牡丹亭 以文詞典麗著稱,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蕩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明呂天成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有言:“如杜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遍喿x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饗宴,穿越時空的生死之戀,不必借助現代科技,纏綿秾麗,至情弘貫蒼茫人世,迤邐而來。2. 藝術特色:一是把浪漫主義手法引入傳奇創作。首先,貫穿整個作品

30、的是杜麗娘對理想的強烈追求。其次,藝術構思 具有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節離奇,曲折多變。再次,從“情”的理想高度來觀察生活和表現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發掘人物內心幽微細密的情感, 使之形神畢露,從而賦予人物形象以鮮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內涵。三是語言濃麗華艷,意境深遠。全劇采用抒情詩的筆法,傾瀉人物的情感。另一 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纖細的語言風格。這些特點向來深受肯定。一些唱詞 直至今日,仍然膾炙人口。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3. 作品影響: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 作的最高水準。此劇在封建禮教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后深為感動,以至于 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 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于臺上。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生活的追求,顯示了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清朝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西廂記1. 簡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