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下傳統村落文化傳承研究_第1頁
鄉村振興戰略下傳統村落文化傳承研究_第2頁
鄉村振興戰略下傳統村落文化傳承研究_第3頁
鄉村振興戰略下傳統村落文化傳承研究_第4頁
鄉村振興戰略下傳統村落文化傳承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鄉村振興戰略下傳統村落文化傳承研究    金燕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明確了今后鄉村發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和新要求。白坦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有著大量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著完好的文物古跡、歷史典故、民俗風情等。研究白坦村傳統村落文化傳承思路,充分發揮鄉村文化對農村改革發展的引領力、凝聚力和推動力,助推鄉村振興。關鍵詞:鄉村振興;傳統村落文化;傳承引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舉措,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既要塑

2、形,也要鑄魂。沒有鄉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沒有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就難以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使命。要把鄉村文化振興貫穿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全過程,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的精神動力。而傳統村落文化是鄉村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挖掘傳承優秀傳統村落文化,推進千村文化興盛發展,培育新時代好鄉風好民風,堅決守住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充分發揮好文化對于農村改革發展的引領力、凝聚力和推動力,從而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一、東陽市傳統村落概況東陽市目前共有8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分別是:巍山鎮大爽村、虎鹿鎮蔡宅村、城東街道李宅村、巍山鎮白坦村、虎鹿鎮廈程里村、虎鹿鎮西塢村、馬宅鎮雅坑村、畫水鎮天鵝

3、村。東陽市的傳統村落是中國傳統村落的組成部分,其民居建筑在中國傳統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東陽傳統村落擁有特殊的建筑文化、木雕文化、工藝文化、民俗文化、宗祠文化、名人文化及風水文化等等。白坦村是2016年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古稱梅里,位于東陽市東北部,距市區25公里,屬巍山鎮管轄。全長2000多米的水磨坑,由東往西穿村而過。村落格局獨特,整體古村落風貌保存良好。古建筑規模龐大、形態考究,尤其是牛腿、天花、門窗、雀替、馬頭墻等建筑細部的木雕、磚雕更是精雕細琢,充分體現了先人的的智慧和手藝,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二、白坦村傳統村落文化的主要內容(一)建筑文化東陽素有“盧宅牌坊、李宅祠

4、堂、白坦廳堂”之說。白坦古建筑群以廳堂建筑為中心,兩旁派生重閣(民居)。廳堂以坐西朝東為主向,視野開闊。村東大臺門離古宅約200米,是全村的前大門,古建筑的前奏曲。過大臺門一直往西行走,漸入村落佳境。太和堂、承恩堂位于全村中心位置,是東軒、西軒的標志性建筑。西南為雍和堂,東北為務本堂、三立堂、亦政堂,稍后排列福輿堂、敬修堂、成樂堂等50余處廳堂(現存40多處)。這些各以廳堂為建筑中心的群落,通過縱橫軸線組成一個個既完整統一、又各自獨立的封閉性古建筑群。白坦村現存三十余幢明清及民初的古建筑,是東陽古民居的“富礦區”之一,它們大多面朝東向,以“十三間頭”作為基本單元,布局靈活多變,呈縱橫擴張的長方

5、形平面,建筑內部裝飾考究,有木雕、磚雕、石雕、瓦雕、壁畫、彩繪、灰塑、竹編等民間工藝,以各種技法雕刻的木構件最為精彩。其中福輿堂和務本堂兩處規模最大,且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二)木雕等工藝文化木雕在福輿堂和務本堂上的裝飾主要集中在三個部分,一是屋架包含幾、栱、升、斗、琴枋、牛腿、桁梁等;二是門窗;三是頂面包括天花(藻井)、雀替、荷包梁等。“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這是對木雕文化寫照,木雕裝飾構件以哲學觀念和儒家教育之道為題材,寓教于樂、技藝精湛、格調高雅、形象生動,既有通風、采光等實際功能,又有裝飾效果,將實用性與裝飾性完美融合,頗具審美情趣。如通過知名人物、博古幾案、抽象圖案、蟲魚花木、歷代書

6、法、山水風景等的淺浮雕,借助象征、諧音、雙關、比擬、借喻來襯托和表現富祿壽喜慶等吉祥意義,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如在門的鎖腰板上,雕刻著“現在之福不可不惜,將來之福不可不培,現在之福如點燈”等體現哲學理念和儒家教育的傳統文化。在白坦古建筑的洞門、院墻上有眾多題刻。如“遵司馬訓積陰德于子孫”、“儉而有度”等,白坦人正是傳承了這些家訓,幾百年來家族興旺、子孫繁衍。如“芝蘭玉樹”、“立修齊志”等重視教育、詩禮傳家、書香不絕,致使歷代科甲仕宦者層出不窮。如“詩書稼穡”告訴后人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谷,養家糊口,以立性命。(三)民俗文化白坦村有豐富多彩的民俗

7、文化,“百子燈”當屬古村落最珍貴的文化遺產,還有“六月六興大將”、“龍燈”、“掛燈”等民俗。舊時白坦民間文娛活動還有十字蓮花、討飯蓮花、十二花茗、高腳馬、銅細叉、什錦班、抬閣、秋車等,活動時間大都在節慶、六月六興大將、廟會、集市期間,有時也出村巡回演出。百子燈又分為子蓬燈與百子燈兩類,白坦有十月初一迎百子燈的習俗。燈具名為針刺無骨花燈,種類有方形、八角形、多角形、元寶形、荔枝形、花藍形等,總稱“一堂燈”制作極為精致繁雜,一人做一堂燈要耗時二個多月。點上蠟燭后,瑞獸禽鳥花草畫圖像畢現,色彩紛呈,真可謂精美絕倫、妙手神功。六月六興大將是白坦的傳統節日。六月初五下午,村人就吹吹打打去下佛堂迎大將。前

8、一尊轎坐著土地神像,中間一尊轎放著圣旨牌,后邊一尊轎坐著木雕的大將神像,大將頭戴盔、身披甲,威風凜凜、氣勢虎虎,從李公山腳迎到月田前的承恩堂、太和堂前,接收村民的朝拜。六月六上午,村民拈香燒紙祭拜大將,香煙繚繞,木魚銅磬之聲和著念經聲悠悠蕩蕩。下午,各房頭組織的高腳馬、銅細叉、秋車、抬閣、十字蓮花、討飯蓮花、十二花名等民間文藝節目先后在月田上演,以此紀念將軍。正月十五迎龍燈,白坦迎的凸肚龍星(身)可謂龍燈一絕。東陽北鄉流傳著“東陽出東門,高勿過巍山板壁龍星,好勿過白坦凸肚龍星”的說法。龍燈分龍頭、中殿、龍星、龍尾四個部分。龍星一般高約3-5米,最高的達8-9米。白坦祖宗規定,每年元宵都要迎燈,

9、東軒、西軒每兩年迎一次燈,相互輪流,迎燈具數按灶攤派,列隊先后根據龍星高度按次排列,最高者排前,最低者排后。龍頭、龍尾、龍星皆用竹篾綁扎,外糊棉紙,畫上龍鱗、云塊等圖案,五顏六色。中空插蠟燭,規定為奇數,一具高龍星,要插27-29根蠟燭,需爬上梯子方能點著。龍頭、龍星、龍尾連接起來有數百米長,真有叱咤風云的氣勢。三、鄉村振興戰略下白坦村傳統村落文化的傳承思路傳統村落文化傳承不僅是村落物質形態的延續,同時也是村落文化環境的延續,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若是一心求振興則可能會破壞其當地的傳統文化、景觀環境。如何在鄉村振興中,體現出傳統村落的生命力,必須傳承好傳統村落文化。白坦古村落有大量的物質文化和非物

10、質文化遺產,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跡、歷史典故、民俗風情等,是歷史的“活化石”、中國文化的“細胞”。根據白坦村的實際情況,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研究白坦村傳統村落文化傳承思路。(一)傳承傳統村落文化必須激發村民的積極性傳承傳統村落文化,村民是主體,離開了村民,傳承變成空中樓宇。鄉村要振興也要發揮村民的積極主動性,所以必須激發廣大村民對傳統村落文化傳承意識,形成傳承觀念,凝聚村民力量,讓村民對傳統村落文化的傳承形成一種常態。首先在白坦村要專門針對保護和傳承傳統村落文化制定一份村規民約。內容主要包含傳統村落文化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和傳承村落文化、對傳承村落文化有特殊貢獻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及維護

11、和諧穩定明確涉及到重大項目時必須征求廣大村民意見等等。其次要利用好白坦村的金銀絲產業優勢。白坦村是中國金銀絲生產基地,其產品已占國內市場份額的80%以上,全村有一半以上農戶從事金銀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達到年銷售額10億多元。所以白坦村雖然是古村落,并沒有一般古村落的空心化、老年化現象。而目前傳統村落文化的傳承主要依靠老一輩村民,應該定時動員中年人、年青人參與村落文化的傳承,也可以動員在村里或在外創業有一定成就的村民出資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可以推進村落文化的傳承和鄉村的振興。(二)傳承傳統村落文化必須依靠政府大力扶持傳統村落文化傳承保護,沒有政府的政策支持與指導,一定是舉步維艱,

12、如古建筑的保護規劃、修復重建,涉及土地政策、資金來源,只依靠村民自身的力量,是難以解決的。有政府的支持,傳承村落文化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政府的支持下,白坦村已完成古村落保護傳承發展規劃。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后,2018年5月份中央財政對白坦傳統村落提供300萬元的補助,中央財政支持范圍包括傳統建筑保護利用示范、防災減災設施建設、歷史環境要素修復、衛生等基礎設施完善和公共環境整治、文物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東陽市規劃局也將繼續加大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加快村落基礎設施的建設,搭好平臺,聚好人氣,真正將傳統村落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落到實處。(三)傳承傳統村落文化必須尊重傳統、活態傳

13、承許多集體性的民俗文化項目,人們主要通過觀看或參與其活動來體驗或接受民俗文化的內容,如舞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龍舟等,都是通過行為和行動來傳承民俗文化內容的。鄉村要振興,離不開鄉村旅游,而鄉村旅游以節慶、廟會、集市為平臺來展現傳統村落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豐富多彩的民俗娛樂活動中主客互動有利于帶動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白坦村的民俗文化旅游開發要充分利用好本地資源,并按照農歷節氣節日有序安排各民俗活動。(四)傳承傳統村落文化必須保護為主兼顧發展堅持文化遺產優先保護,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及時保護,尤其要注意面臨破壞的歷史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以充分發揮歷史文化遺產特有的作用。而在鄉村振興

14、戰略實施中,要擯棄沒價值村落文化,所以必須要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進行有序的商業利用,適度發展古村文化產業,努力實現“保護促利用,利用強保護”的良性循環。對白擔村傳統民居建筑按其價值和保存情況分別進行保護和整治,分別按照重點保護區和傳統風貌協調區的要求控制建筑風貌。對于傳統風貌建筑,應保持和修繕外觀風貌特征,特別是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細部構建或裝飾物,其內部允許進行改善和更新,以改善居住、使用條件,適應現代的生活方式。四、結語鄉村振興必須要有抓手、有載體、有平臺,無疑傳統村落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既是鄉村振興的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傳統村落文化是傳統村落存在的根基和靈魂,白坦村的傳統村落文化傳承既可以為古村落的持續發展提供強力支撐,也是鄉村文化發展的支點,只有傳承好傳統村落文化,才能最終促進鄉村發展,真正實現鄉村振興。參考文獻1呂海萍.福輿堂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