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生態旅游區_第1頁
浙江省生態旅游區_第2頁
浙江省生態旅游區_第3頁
浙江省生態旅游區_第4頁
浙江省生態旅游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浙江省生態旅游區評定報告書申請單位 推薦單位 申請時間 目 錄一、浙江省生態旅游區評定推薦意見1二、浙江省生態旅游區評定總分表2三、浙江省生態旅游區評定申請報告3 (一)旅游景區簡況 3 (二)景區申請 7 (三)當地旅游景區評定機構(旅游局)審核意見 7四、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DB33/T 634-2007)9五、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評分細則306一、浙江省生態旅游區評定推薦意見 :根據浙江省地方標準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DB33/T 634-2007),經 市旅游局、環保局審核,同意推薦 申報 ,特申請予以評定。 推薦機構: 旅游局(蓋章) 年 月 日二、浙江省生態旅游區評定

2、總分表申請單位評定分值1、資源保護2、環境保護3、生態旅游區建設4、經營與服務5、制度與管理6、生態教育7、加分項目得分合計評定檢查組長簽名評定檢查員簽 名注:該表由評定單位填寫。三、浙江省生態旅游區申請報告(一)旅游景區簡況(由申報單位填寫)名 稱主管部門性 質在下列正確的位置劃():風景區、文博院館、寺廟觀堂、旅游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森林工園、地質公園、游樂園、動植物園、工農業旅游、科教文化及其他。通訊地址郵 編電 話傳 真網 址(1)(2)(3)負 責 人電 話1、基本數據面積依托城市(鎮)名稱工作人員總人數人導游(講解)人員 人安保人員 人管理人員人高級導游(講解員) 人環衛

3、人員 人上年經營情況接待游客人數萬人次營業收入萬元其中:入境游客數萬人次利潤總額萬元門票價格元上繳稅費萬元投入情況累計投入萬元年均投入萬元開業時間景區自 年 月開始開業接待游客2、生態旅游資源概述(旅游資源類型種類、特色、數量、品位、組合關系、保護措施等)3、發展概況(行政歸屬單位、經營管理單位、開業時間、發展過程、累計投入、近三年經營情況等)(二)景區申請(由申報單位填寫) 根據浙江省地方標準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DB33/T 634-2007)本景區申請評定浙江省生態旅游區。本景區明確并將遵守下列準則:(1)全面填寫申請報告的各項數據,對其真實性負責。(2)同意按照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

4、機構的決定,確定或改變本景區的等級。如有異議,服從省生態旅游區評定機構的最終裁決。 本旅游景區負責人簽字: 本旅游景區管理部門公章 年 月 日(三)當地旅游局審核意見縣旅游局(公章)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市旅游局(公章)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附: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標準及評分細則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發布2007-05-16實施2007-04-16發布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The criter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for ecologic tourism regionDB33/T 6342007DB33浙江省地方標準ICS 03.200A 12

5、 DB33/T 6342007前 言本標準由浙江省旅游局提出,浙江省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浙江大學旅游研究所、浙江省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杭州市余杭區風景旅游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周玲強、聶獻忠、肖歌、金炳雄、駱文斌、白鷗、鄭萍、陳壽田、華抗美。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術語與定義、資源保護、環境保護、規劃建設、經營服務、制度與管理、生態教育、社區共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浙江省內各類生態旅游區。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

6、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 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7-1997 海水水質標準GB 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9664-1996文化娛樂場所衛生標準GB 9667-1996游泳場所衛生標準 GB/T 10001.1-2006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第1部分:通用符號GB/T 15971-1995導游服務質量GB 16153-1996飯館(餐廳)衛生標準ISO 14001-2004 環境管理體系 規范及使用指南3 術語和定義本

7、標準采用下列術語和定義。3.1旅游資源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游業開發利用,并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3.2生態旅游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識為取向,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確保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將生態環境保護與公眾教育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的旅游活動。3.3生態旅游區生態旅游區是指通過本標準評定,具有明確地域界限的,以開展生態旅游活動為目的的特定旅游區域。4 總則4.1 總體目標生態旅游區以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為依據,對旅游景區實行生態化發展與管理,實現區域內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2 生態旅游應遵循的原則4.2.

8、1 環境友好原則。4.2.2 清潔生產原則。4.2.3 社區參與共享原則。4.3 生態旅游區等級生態旅游區(點)等級劃分為二級,從高到低依次為生態旅游示范區和生態旅游達標區。5 基本要求5.1 資源保護5.1.1 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保護手段科學,措施先進,能有效預防自然和人為破壞,保持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跡的真實性和完整性。5.1.2 傳統歷史文化如建筑、節慶、民俗、地方戲等傳統文化資源均得到有效保護。5.1.3 科學管理游客容量,避免造成對生態旅游區資源的破壞:a)根據環境承載能力、游客心理承受能力,測算并確定生態旅游區的極限容量、合理容量;b)設定生態敏感區域,測算并確定敏感區域的合理游客容量

9、;c)建立旅游區游客容量控制體系,尤其要對生態敏感區域采用動態控制技術,設立有防止容量超載的預案。5.1.4 生態旅游區內提倡禁止吸煙,對于無法克服者,設有吸煙點,吸煙行為限定在特定的區域,減少對其他游客的影響,并落實防火措施,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設備。5.1.5 旅游區不捕殺野生動物,銷售的旅游產品、土特產、旅游紀念品不破壞生態平衡為原則。5.1.6 在注重生物的多樣性的同時,保護本土動植物資源,防止外界生物的入侵。5.1.7 在動物繁殖期、季節性棲息地,設立隔離區、緩沖區。5.1.8 加強公德教育和旅游區管理,防止在山崖、樹木和古跡上刻畫涂鴉。5.1.9 有效防止濫用景觀、樹林的造型輪廓燈,

10、避免影響動植物的棲息生長。5.1.10 收益中有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資源保護。5.2 環境保護5.2.1 旅游區環境:a)空氣質量達到GB 3095-1996的一級標準;b)噪聲達標區覆蓋率大于90%;c)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GB 3838-2002的規定。5.2.2 保護水資源,淡水消耗減少至最低水平,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5.2.3 產生的污水和廢水達到最低水平并且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5.2.4 廢棄物減少到最低程度。5.2.5 根據ISO 140012004標準要求建立環境管理體系。5.2.6 建設項目通過環境影響評價。5.2.7 能定期進行生態環境監測。5.2.8 能有效獲得最大的能源效

11、率和使用最少的非再生性能源。5.2.9 使用節能材料與節能設施,并有一定的節能措施,節能建筑和綠色建筑所占比例在60%以上;5.3 規劃建設5.3.1 交通建設5.3.1.1 旅游區道路采取沙礫、卵石、木材、石材等本土材料,不因硬化的道路切割原生態系統,在敏感地段采用離地木棧道或索繩道,并設有動物通道的提示標識以保護生物通道。5.3.1.2 核心景區禁止造成污染的機動車輛進入,使用清潔能源的交通工具。5.3.1.3 可進入性與生態旅游區的承載力相適應。5.3.1.4 有與景觀環境相協調的生態型停車場或船舶碼頭,且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充分滿足游客接待量要求。5.3.1.5 交通標志規范。5

12、.3.1.6 建設生態路。5.3.2 建設方法與材料5.3.2.1 項目選址合理,盡量不改變原有地形、地物、植被、水體。5.3.2.2 管理者明確了解當地環境與遺產的價值,并且知道采取何種措施來加以保護。5.3.2.3 在建設、施工和維護生態旅游區的基礎設施過程中已采取保護措施。5.3.2.4 對特殊的歷史和文化重點保護地,已采取和使用合適的材料和相應的施工技術以維護該地區的歷史和文化特質。5.4 經營服務5.4.1 旅游飯店生態旅游區的旅游飯店都應創建成“綠色旅游飯店”。5.4.2 旅游購物5.4.2.1 有明確制度與管理措施確保其出售的旅游商品不含瀕危物種和受保護物種,不含有害于重要的文化

13、與遺產保護價值的東西 。5.4.2.2 購物場所布局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質有特色,與環境協調。5.4.2.3 對購物場所進行統一管理,環境整潔,秩序良好,無圍追兜售、強買強賣現象。5.4.2.4 對商品從業人員有統一管理措施和手段。5.4.2.5 旅游商品種類豐富,本地區及本旅游區特色突出。5.5 制度與管理5.5.1 制度建設5.5.1.1 已制定和實施保護當地瀕危物種、生物多樣性、原生植被、自然水系、景觀和文化遺產的方案。5.5.1.2 旅游質量、旅游安全、旅游統計等各項經營管理制度健全有效,貫徹措施得力,定期監督檢查,有完整的書面記錄和總結。5.5.1.3 管理人員配備合理,中高級以

14、上管理人員均具備大專以上文化程度。5.5.1.4 投訴制度健全,人員落實、設備專用。投訴處理及時、妥善,檔案記錄完整。5.5.1.5 為特定人群(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配備旅游工具、用品,提供特殊服務。5.5.1.6 制定有明確有效的手段,加強對旅游者生態環保意識的教育及其行為管理,確保旅游行為的生態化。5.5.2 安全管理5.5.2.1 建立完善的安全保衛制度。5.5.2.2 設施設備完好、有效,無安全隱患。危險地段標志明顯,有專人看守。5.5.2.3 建立緊急救援機制,設立醫務室,并配備專職或兼職醫務人員。設有突發事件處理預案,應急處理能力強,事故處理及時、妥當,檔案記錄準確、齊全。5.

15、5.3 衛生管理5.5.3.1 環境整潔,無污水污物,無亂建、亂堆、亂放現象。建筑物及各種設施設備無剝落,無污垢。5.5.3.2 各類場所全部達到GB 96641996規定的衛生標準,餐飲場所達到GB 161531996規定的衛生標準,游泳場所達到GB 96671996規定的衛生標準。5.5.3.3 食品衛生符合國家行業規定,餐飲服務配備消毒設施,禁止使用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不可降解型一次性餐具。 5.5.3.4 垃圾箱布局合理,標識明顯,造型美觀獨特,與環境相協調。垃圾箱分類設置,垃圾清掃及時,產日清。5.5.3.5 公共廁所布局合理,數量能滿足需要,標識醒目美觀,建筑造型景觀化。所有廁所具備水

16、沖、盥洗、通風設備并保持完好或使用免水沖生態廁所。廁所設專人服務,潔具潔凈、無污垢、無堵塞。室內整潔,有文化氣息。5.6 生態教育5.6.1 積極向游客提供生態旅游宣傳資料,開展生態教育。5.6.2 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規模適度,設施齊全,功能體現充分。5.6.3 各種引導標識設置合理,采用生態材料。5.6.4 公共信息資料品種齊全,適時更新。5.6.5 導游員(講解員)持證上崗,人數及語種能滿足游客需要,普通話達標率100%。導游員(講解員)均應具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專以上不少于20%。5.6.6 導游(講解)詞科學、準確、有文采。導游服務具有針對性,強調個性化,服務質量達到 GB/T 1

17、59711995中"4.5.3"和"第5章"要求。5.6.7 建立生態培訓教育制度,從業人員培訓率達100%。5.6.8 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的設置合理,采用生態材料,設計精美,特色突出,有藝術感和文化氣息,符合GB/T 10001.1-2006的規定。5.7 社區共建5.7.1 生態旅游區的經營者必須至少五項措施幫助當地社區發展: a) 用工以當地人員為主; b )購買當地產品; c) 購買當地服務; d) 出售當地生產的旅游紀念品和手工藝品; e) 財力或物力贊助當地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節慶活動; f) 當地居民享受優惠生態旅游服務。 5.7.1 生態旅游

18、產品的經營者能明確采取以下至少一項行動以支持除經營活動之外的自然保護活動: a) 捐款或支持非政府組織的環境或自然保護行動; b)捐款或支持環境研究項目; c) 參與地區性或全國性的廢物回收利用活動; d) 參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碳隔離活動。6 評分細則 評分細則見附錄A。15(規范性附錄)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評分細則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檢查得分最高為680分,另有加分項目最高為40分。本細則評分,合計得分在600分(含)以上,被評定為“生態旅游示范區”,合計得分在500分(含)以上,被評定為“生態旅游達標區”。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的標志、標牌、證書由浙江省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統一

19、規定,由浙江省旅游標準化研究會負責執行操作。表A.1 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評分細則序號評定項目評定方法與說明大項分值分項分值次分項分值景區自評記分欄推薦單位記分欄評定單位記分欄1資源保護1301.1自然景觀保護30保護制度保護制度完善,有生態監測制度和動植物救助制度10保護范圍有明確的保護區范圍,并有一定的機構來從事保護區的管理與監督10保護措施有專項保護措施保護所有物種并使之平衡,保護手段科學,措施先進,能有效預防自然和人為破壞,保持自然景觀真實性和完整性101.2保護物種數量受保護的動物和植物總數101.2.1400受保護的動物和植物總數在400種以上10序號評定項目評定方法與說明大項

20、分值分項分值次分項分值景區自評記分欄推薦單位記分欄評定單位記分欄1.2.2200-400受保護的動物和植物總數在200-400種之間81.2.3100-200受保護的動物和植物總數在100-200種之間61.3傳統文化保護601.3.1建筑保護規劃并實施重點保護街區、村落,保持其歷史傳承性和整體完好性101.3.2歷史文化保護以歷史建筑和名人故居為主要載體,整修陳列相應文物、文獻(本款酌情計分)101.3.3自然文化保護建設有專題博物館、集中展示101.3.4民族民俗文化151.3.4.1節慶保留傳統的節慶活動51.3.4.2地方戲保留地方劇種和傳統劇目51.3.4.3民間工藝保留民間傳統工藝

21、51.3.5宗教文化151.3.5.1廟宇以“整修如舊”的原則修復,不宜新建或大規模翻建51.3.5.2宗教本教或自然宗教形式突出體現當地特色和民族特色,應適當表現51.3.5.3香火禁止大規模香火,以保護環境51.4生物性保護301.4.1材料保護性使用采用沙礫、卵石、木材、石材等本土材料,不切割原生態系統。101.4.2燈光保護性使用不濫用景觀、樹林的造型輪廓燈,沒有造成影響動植物的棲息生長。10序號評定項目評定方法與說明大項分值分項分值次分項分值景區自評記分欄推薦單位記分欄評定單位記分欄1.4.3生物性保護在動物繁殖期、季節性棲息地,設立隔離區、緩沖區102環境保護2202.1環境保護資

22、金投入202.1.1專項資金國家下撥的保護資金專款專用102.1.2保護投入生態性投入占營業收入的百分比102.2空氣質量10空氣質量達到GB 30951996的一級標準10空氣質量達到GB 30951996的二級標準8空氣質量達到GB 30951996的三級標準62.3噪聲噪聲達標區覆蓋率1090噪聲達標區覆蓋率在90%以上1090-70噪聲達標區覆蓋率在70-90%以上870-50噪聲達標區覆蓋率在50-70%以上62.4地表水*濕地型景區按照GB 30971997標準評估10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GB 3838-2002一類標準10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GB 3838-2002二類標準8序號評定

23、項目評定方法與說明大項分值分項分值次分項分值景區自評記分欄推薦單位記分欄評定單位記分欄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GB 3838-2002三類標準62.5游客容量科學管理游客容量502.5.1測算極限容量,設立防止容量超載的預案102.5.2測算合理容量,并分解到各生態旅游點計算最佳容量102.5.3設定生態敏感區域102.5.4采用動態游客容量控制技術,建立旅游區游客容量控制體系102.5.5景區及各旅游點容量能嚴格控制執行102.6設施建設與環境生態各項設施設備符合國家關于環境保護及相關要求,不造成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環境生態保持平衡102.7禁止吸煙對于無法克服者,應設吸煙點,將吸煙行為限定在特定

24、的區域,減少對其他游客的影響,并落實防火措施102.7.1完全執行景區內任何場所均禁止吸煙,且無任何吸煙現象102.7.2執行良好有專門的吸煙區,其他區域無任何吸煙現象52.8環境保護管理體系通過ISO14000認證,建立環境管理體系102.9環境影響評估20序號評定項目評定方法與說明大項分值分項分值次分項分值景區自評記分欄推薦單位記分欄評定單位記分欄2.9.2評估程序完整對生態完整性、脆弱性、破壞性等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影響評估,并建立生態性預防機制102.10能源保護利用102.10.1非再生性燃料使用有明確的制度與措施,確保非再生性燃料使用的最小化。52.10.2可再生能源使用采用太陽能、風

25、能、水能、生物能可再生能源中的一種或者幾種,完全或部分取代非再生能源52.11交通能源利用102.11.1方法3種減少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耗102.11.22種方法1種減少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耗52.12水資源保護152.12.1用水措施有明確的、可持續的用水制度與措施52.12.2污水和廢水處理廢水處理達到GB8928,并且得到再次利用52.12.3清潔劑使用使用無公害清潔劑52.13廢棄物最少化352.13.1垃圾處理需要對垃圾按照可降解和不可降解、電池等進行分類收集,并派專人進行回收清理 52.13.2包裝不使用包裝和過度包裝的貨物,只要有可能就購買大件包裝或者可重復使用的容器包裝的材料5序號評

26、定項目評定方法與說明大項分值分項分值次分項分值景區自評記分欄推薦單位記分欄評定單位記分欄2.13.3一次性消費品不使用一次性消費品52.13.4廚房有機廢料使用廚房有機廢料作為動物的食物或漚肥52.13.5紙使用回收紙或本色紙制作印刷品52.13.6員工與游客參與鼓勵員工和游客參加廢物回收活動,鼓勵員工和游客隨手揀紙屑垃圾52.13.7制度制訂并實施廢棄物最少化的策略53生態旅游區建設1303.1用地規劃與建設343.1.1建設用地有明確的制度與管理措施,嚴格控制建設用地123.1.2道路用地有效減少道路用地,不建或少建盤山公路或貫通區域的交通干線123.1.2土地整治有明確有效的措施消除土地

27、沙化、退化、鹽漬化現象103.2建設方法與材料463.2.1減少環境影響在建設、施工和維護生態旅游產品的基礎設施過程中已經采取方法來減少環境的負面影響123.2.2建筑建筑選址合理,方法得當與環境相協調,無錯亂現象。123.2.3建筑物節能有一定的節能設施與措施,節能建筑和綠色建筑所占比例達到60以上103.2.4覆綠對建設造成的破壞區域采取回填、覆綠等措施進行維護和改善 12序號評定項目評定方法與說明大項分值分項分值次分項分值景區自評記分欄推薦單位記分欄評定單位記分欄3.3交通規劃與建設50道路連貫性選線與地形水系相呼應10道路清潔建設垃圾處理好,不留跡地10動物通道設動物通道提醒標識,以橋

28、梁方式保留動物通道5動物通道設動物通道提醒標識,以水路方式保留魚類、蛙類爬行通道5景觀路建設沿線綠化好,景觀完整,視覺完整10交通標識旅游區內交通安全,標識系統科學完整、生態性明顯104經營與服務304.1旅游飯店飯店建設,飯店服務,能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堅持清潔生產,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生態環境和合理使用資源104.2旅游購物確保旅游商品不含瀕危物種,不含有重要的文化與遺產保護價值的東西,旅游商品具有濃郁的生態性、地方性和綠色等特點。104.3基地建設是當地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科普或科研基地,能滿足接待要求與服務。105制度與管理305.1規劃制定制定有專門的保護規劃,有專門編制單位和規劃成果,敏感區制定有專門的保護規劃,非敏感區域,在旅游規劃中有保護的專門章節10序號評定項目評定方法與說明大項分值分項分值次分項分值景區自評記分欄推薦單位記分欄評定單位記分欄5.3規劃實施有效性包括土地利用、功能布局、游覽項目與設施安排等105.3.1全面實施規劃中的各項項目、制度、措施,全面按時落實105.3.2基本實施規劃中的各項項目、制度、措施、基本全面落實86生態教育906.1講解手段講解手段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