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_第1頁
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_第2頁
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_第3頁
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    劉喜娥摘要: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明確和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教師必須改變過去一貫盛行的灌輸和強制式的教學方式與觀念,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學態度,讓學生的思維在課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躍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關鍵詞:課程改革;觀念更新; 閱讀教學;學習方式在新課改如火如荼的不斷深入的實施下,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要對教學的模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等加以改進,才能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發展。那么,如何實施新課改下的初中

2、語文教學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下自己的看法與觀點:一、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尋找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契合點,陶冶學生情操進入中學階段,語文學習的目標不能簡單定位在識字、閱讀與分析課文的基礎上,而應將其逐步拓展到文學這個藝術領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多嫻雅精致、膾炙人口,從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往往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閱讀和學習這些文章,要注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尋找與作者心靈的契合點。英國作家王爾德曾說過:“作者完成了書的一半,讀者完成了另一半”。這種完成就暗含作者與讀者的雙向交互作用。文學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時,這種外在

3、的形式所構建的虛擬空間本身就召喚著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心理體驗去充分發揮想象進行再構建、再創造。對于中學生來說,在這一閱讀過程中,往往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沈復筆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濃濃舐犢之情;曹孟德東臨碣石的壯志豪情;“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一腔報國之情;“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一縷悠悠思鄉之情;還有羚羊木雕上交織著的濃濃親情和真摯友情,再加一股難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讓學生怦然心動,而終有所悟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能做的就是積極

4、創設情境,做一個忠實的引路人和點撥者,讓學生打開心扉,盡情感悟,去做主動的探究者而最終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才能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能力。二、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實現教師角色地位的轉變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學習的監督者和評判者,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平等對話的參與者。教師的主要職責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有效地組織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自求理解,自獲結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態度參與對話,更多的發揮多重對話中的組織作用和啟發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充分地發表意見。這一角色很像電視談話節

5、目的主持人,主持人自己并不滔滔不絕地發表見解,而是千方百計地讓現場的來賓和觀眾暢所欲言,而且也不追求最終形成統一結論。當然教師的角色與主持人也有差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坦誠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參與對話討論,對于學生認識上的明顯偏差,也應該給與必要的評說與指導。三、改變教學模式,培養綜合素質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改變教學模式,變教師教為學生學,然后教師對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并通過課前提問、課前小測等信息反饋,及時掌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水平,了解學生的思想活動以及對學習方法的掌握等實際情況,這樣教師才會了解本次課堂教學的切入點,有了這個切入點,教師就能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遵照“由淺入深

6、”“由近及遠”的規律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變單一的知識傳授為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的教應該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的機會,激勵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變對課文的簡單分析為教師的精講與學生的多練,使學生透徹理解,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教師的教,不是把教材一口一口地喂給學生,而是能夠比較合理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注重創設教學情景,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中習題的處理,不能是簡單的尋找出答案,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去尋找規律、發現規律、總結規律,真正的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例如:我在講授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在

7、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蟬、貝殼等課文時,關于在文章中找出主旨句這一問題,我引導學生總結出一條規律,那就是在文章的結尾處找富含哲理的句子。并且以此來指導學生的寫作,要在結尾處點明主旨,升華主題。學生們很樂于接受,并且成功地用于寫作之中。四、語文的動態特征使學生的參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尤顯重要教師要充分創設條件,刺激學生動眼看、動腦讀、動筆寫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讀寫過程、聽說過程、讀與寫、聽與說的訓練可以相互結合。從學生的階段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選擇導學方法與課堂結構,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最佳教學情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該堅決摒棄那種“老師講課照本宣科洋洋灑灑口干舌燥,學生聽課埋頭筆錄手忙腳亂頭昏腦脹”的局面。還學生一個真正的自我,還學生一片潔凈的天空。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一個”導”字上,即導學、導問、導思、導法、導行,做一個學生學習的出色策劃者、組織者,做一個導演。學生必須進行大量語言實踐,這是老師的講授哪怕是精講所代替不了的,老師要為學生的這種實踐多創造契機、提高效率。當然,素質教育是一個全新的系統工程。要尋求一個最優化的教學模式,還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