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刻板印象研究及展望_第1頁
職業刻板印象研究及展望_第2頁
職業刻板印象研究及展望_第3頁
職業刻板印象研究及展望_第4頁
職業刻板印象研究及展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職業刻板印象研究及展望    黃妙婷 吳丹摘 要 職業刻板印象是指按照職業進行社會分類,形成的關于從事該職業人群的固定印象,本文對職業刻板印象的形成理論、測量方法、干預策略、發展現狀和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概述。關鍵詞 職業刻板印象 干預策略:f240:a0前言職業刻板印象(occupational stereotype)是指對從事某一職業的群體的特征、屬性和行為的概括、固定印象,例如,程序員是男性的職業;白人比黑人更適合當醫生。職業刻板印象產生何種作用取決于刻板內容,然而,大多數時候刻板印象的內容都是消極的,即職業刻板印象更容易產生消極影響,這容易

2、導致職業選擇不恰當,人才分布不合理等,不利于個人的職業認知與規劃,也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研究。1職業刻板印象形成理論1.1社會認同理論20世紀70年代,tajfel和turner提出社會認同理論(social identity theory,sit),該理論認為刻板印象是社會分類(categorization)并對分類進行認同(identity)、比較(comparison)的結果。人們首先對群體進行分類,并將自己歸屬于某一個群體(即內群體),隨后個體會以內群體的認知方式行事,內外群體差異顯著時,人們會在知覺上認為自己與內群體越相似,與此同時他們也會對自己歸屬的內群體表示認

3、同,在認同中獲得自尊,為了維持自尊,人們會將內群體與外群體進行正面比較,消極地看待外群體,從而增強自尊,但與此同時也及易導致刻板印象的產生。1.2自我歸類理論20世紀80年代,turner等人對社會認同理論中的認知元素加以完善并提出自我歸類理論(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 sct),他們提出自我分類可以細分為三個水平:(1)自我的最高水平:人類(人類身份);(2)自我的中級水平:內、外群體(社會身份);(3)自我的次級水平:個人,指個體與內群體中的其他成員進行比較(個人身份)。1.3社會認知理論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cnt)從

4、信息加工過程解釋刻板印象的形成,該理論認為刻板印象是可以影響群體與群體成員信息加工方式的一種認知結構,其主要包括以下兩個觀點:1.3.1印象形成觀點印象形成觀點主要從圖式和首因效應來解釋刻板印象。圖式是一種有組織的認知結構,人們借助圖式快速形成對他人的印象。當分類錯誤或產生過分夸張時就會導致刻板印象。首因效應即第一印象,是指首次給予人們的信息比其后或者第二次、第三次給予的信息更能決定印象的形成。1.3.2記憶觀點記憶觀點認為印象的形成是以記憶為基礎的,它包括圖式和網絡兩種觀點,圖式的觀點認為,當人們記憶中具有較強、組織較好的圖式時,會選擇性地舍棄不一致信息,關注一致信息。網絡觀點認為信息以命題

5、網絡的形式存儲于記憶系統中,它會對一致信息、不一致信息、無關信息作出反應,記憶系統會對不一致信息進行深加工,一致信息和無關信息則不會引起記憶的深加工。1.4社會環境理論(social environmental theory,set)1994年,leyens,yzerby和schadron綜合了社會認同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并從社會原因的角度解釋刻板印象的形成,最終提出一個新理論:社會環境理論。該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刻板印象的形成直接來自于人們出生、成長和目前與之互動的社會環境?!?職業刻板印象的測量方法早期,研究者們采用直接測量的方法(如自由反應法、kate-braly法、gadener法、b

6、ighham法)對刻板印象進行測量,這一時期主要研究刻板印象的內容及外顯刻板印象,測量方法停留在對意識層面的刻板印象的測量,沒有對無意識操作的內隱刻板印象進行測量,隨著內隱記憶研究的發展,間接測量的方法被借鑒、引入到刻板印象的研究中,并成為研究刻板印象的主要方法,而直接測量方法則更多地運用于實驗前期測定刻板印象的內容。因此,以下主要介紹測量職業刻板印象的間接測量方法。2.1內隱聯想測驗(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內隱聯想測驗基于神經網絡模型,它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一種分類任務來測量兩類詞(概念詞與屬性詞)之間的自動化聯系的緊密程度,通過反應時的差別來測量內隱態度。

7、具體的測量方法為:呈現一個屬性詞(如靈活、遲鈍),被試需盡快進行辨別歸類,確定該屬性詞屬于哪個概念詞(如教師、工程師),同時反應時將被記錄下來。該測驗的結果有兩種可能性相容與不相容,相容指概念詞和屬性詞之間的聯系與被試的內隱態度一致或相關,此時被試反應速度快,反應時短。不相容條件下與相容條件下的反應時差即為內隱態度的指標。由于iat更適合對目標類別的比較(如男性/女性),或是對不同對象的偏好比較,如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后來在iat的基礎上,研究者又開發了其他的測量方法,如gnat (go/no-go association task)和east(extrinsic affective ta

8、sk)。2.2內隱關系評估(implicit relational assessment procedures,irap)內隱關系評估是一項基于計算機的判斷任務,被試在正式實驗前要進行多次關系訓練,正式實驗時,被試要根據先前訓練的內容實驗中呈現的一致或不一致的刺激關系作出快速、準確的反應。2.3刻板解釋偏差測量(stereotypic explanatory bias,seb)刻板解釋偏差是指個體在與其刻板印象不一致的情境中表現出的解釋偏差。被試通過完成相關問卷來檢測被試是否存在刻板偏差,問卷由若干句原因填空句組成,被試需通過前半句所描述的事情結果,在后面根據自己的狀況填寫原因。2.4加工分離

9、程序(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pdp)加工分離程序包括兩類測驗,一類是包含測驗,要求被試首先考慮用先前學習過的信息來完成測驗,另一類是排除測驗,要求被試選用首先進入意識但又不能是先前學習過的信息來完成測驗,在排除測驗中包含著一種測驗邏輯,即無意識加工提高測驗成績而意識加工則起相反作用。3職業刻板印象的干預策略現今,職業刻板印象的干預措施有兩個思路:(1)在前意識階段阻止刻板印象的激活,(2)在刻板印象產生后有意識地控制它對行為的影響。有的研究表明,刻板印象效應比較頑固,有意識地抑制刻板印象對行為產生的影響較難。由于引用于消除刻板印象的干預措施太多,以下只介

10、紹幾種主要的措施。3.1評價性條件反射(evaluative conditioning, ec)評價性條件反射是指當某個刺激和另外一個積極或消極刺激反復配對呈現后,人們對原刺激的喜好程度會發生改變。3.2意識性抑制策略意識性抑制策略指通過激活外顯的個人意識的操作系統,如使用指導語:“男強女弱刻板印象會在人際交往中產生不良的影響,你要盡可能做到沒有男強女弱的刻板印象”,使得人們明顯地控制內隱刻板印象。3.3樹立無偏見信念策略樹立無偏見信念策略通過鼓勵個體持有一種長期公正的目標,激發個體持有一種長期一致的消除偏見的內部動機,當個體行為表現與行為目標不一致時,他就會發揮自我調節,改變自身的外顯態度。

11、3.4觀點采納(perspective tasking)觀點采納是與自我中心相對的一個概念,它要求我們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在設身處地地想象他人的處境和觀點時,也加強了與他人之間的聯系,使人們更容易理解并接受他人的角色特性。4發展現狀總結及展望4.1交叉刻板印象日益盛行2004年,胡志海等人在對大學生職業刻板研究中發現,對職業刻板印象加上地域標簽后,工作地域對大學生的職業刻板印象在內隱層面起了很大的扭轉作用。之后,宋靜靜等人研究了交叉分類(窮富與年齡維度交叉)對刻板印象的影響。由此可見,對職業刻板印象的研究焦點從單一因素的刻板印象向多個因素交叉的刻板印象轉移。4.2認知神經科學促進刻板印象的發

12、展隨著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成熟,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從腦成像技術展開對刻板印象的研究以探究刻板印象的認知加工過程,如賈磊等人通過erp源定位和fmri的研究表明,杏仁核、前扣帶回、大腦前額皮質以及外側頂葉皮層附近的顳頂聯結可能參與了它們的認知加工。楊亞平等人則采用eeg發現刻板印象激活是一個發生在知覺后加工階段的具有無意圖性的自動化加工過程,刻板印象激活效應具有抑制沖突信息加工同時促進一致信息加工的“雙刃劍”模式,n400 可以作為考察這一認知過程特征的電生理學指標。4.3職業刻板印象干預策略有待改善、發展現今,雖然研究者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減少或消除上刻板印象上,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干

13、預策略,但這些干預措施是否有穩定的效果、能否推廣到不同人身上及哪種應對策略更有效還沒有一個有效的評估,因此職業刻板印象干預策略還有待發展。參考文獻1 佐斌.刻板印象內容與形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2 cuddy,a.j.,etal.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across cultures: towards universal similarities and some difference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9,48(01):133.3 beeghly,e.what is a stereotype? what i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