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路工程測量放樣數據方法對比研究_第1頁
線路工程測量放樣數據方法對比研究_第2頁
線路工程測量放樣數據方法對比研究_第3頁
線路工程測量放樣數據方法對比研究_第4頁
線路工程測量放樣數據方法對比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線路工程測量放樣數據方法對比研究1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機械信息研究院內,工程占地面積4416;4.5m,二三層4.2m,四十二層3.2m;16軸長48.6m;分東西19軸長67.2m,南北BG長;2組織機構及管理措施;2.1施工測量組織機構;測量工作是本工程的一個技術重點,為此項目部建立總;兩級測量機構人員:;項目部測量組2人;作業隊測量隊4人;三級管理框圖如下:;項目部總1 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機械信息研究院內,工程占地面積4416m2,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上12層,地下3層。層高:地下三層4m,二層3.3m,一層4.2m,地上一層層高4.5m,二三層4.2m,四十二層3.2m。其中地下室部分東

2、西方向16軸長16軸長48.6m。124.25m;(其中二期)南北方向AH軸長48.6m,地上部分東西19軸長67.2m,南北BG長36.0m。±0.000相當于絕對標高48.900m,槽深13.85m。其中軸為一期工程,1016軸為二期工程。2 組織機構及管理措施2.1 施工測量組織機構測量工作是本工程的一個技術重點,為此項目部建立總工程師負責制的測量管理體系。技術部設測量組,配備專職測量人員及儀器,作業隊設測量隊,負責施工測量工作。施工隊測設的測量成果都要經過項目部測量復測,報監理工程師驗收。因此本工程施工測量設立兩級測量機構,采用三級管理的模式進行。工程定位控制點、水準點引入施

3、工區后須由甲方、監理共同校對合格后方準使用。各層軸線、標高控制線由作業隊施測,項目部工程技術人員核驗,核驗通過報甲方、監理復驗,合格后進入下道工序。兩級測量機構人員:項目部測量組 2人作業隊測量隊 4人三級管理框圖如下:項目部總工程師技術部施工測量組作業隊施工測量組 作業隊施工測量組2.2 管理措施各級施測人員認真學習與執行國家法令與規范,認真閱讀施工圖紙,做到按規范工作,按圖紙施工。 建立健全測量管理與質量保證體系,并服從于總承包部的業務工作協調。 測量工作應嚴格遵循自檢、互檢的作業程序,合格后方可上報監理工程師復核驗線。測量成果的記錄做到:原始真實、數值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清晰,記錄應

4、當場及時填寫。草圖、記錄等應當場勾繪,方向、有關數據和標高、軸線等一并標注清楚。測量記錄多有保密內容,應妥善保管,工作結束后上繳有關部門保存。測量計算工作要依據正確方法,科學計算。做到步步有序、步步校核、結果可靠。測量人員應定期對測量儀器進行檢定校核,確保測量儀器在受控狀態之中。測量儀器的檢定必須按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有關檢定規程并在受控的檢定部門進行,一般測量儀器的檢定周期為一年(包括經緯儀、水準儀、鋼尺)。嚴禁測量黑器具在施工現場出現,作好現場測量儀器的登記、標示、記錄等管理工作。3 施工準備3.1 根據設計總平面圖及施工現場總平面圖,一期工程地上建筑物已進行了拆除,計劃于2004年2月1

5、6日開工。二期工程處原有建筑需拆除,并根據總體工程進度于2004年5月份開槽動工。3.2 測量人員認真熟悉圖紙,對于設計圖紙和設計資料中的有關數據必須進行復核。掌握現場給定紅線、定位點、高程控制點,并配備符合精度要求的儀器。 測量儀器型號及配置4 主要施工方法4.1 平面控制、場區平面控制網的布設原則a、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b、布設的平面控制網應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進行布設。 c、布設點位應選在通視條件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d、樁位用混凝土澆筑,并用鋼管進行圍護,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場區平面控制點的布設根據測繪院給定

6、紅線樁F0、F1、F2和A、B、C、D四點坐標,及總平面圖所給工程定位坐標(見放線標高圖),用J2經緯儀兩點測線法并用鋼尺配合分別定出1軸、6軸、9軸、B軸、G軸的1m控制線的控制樁。并做控制樁的延長控制樁,作為場區的首級控制。(見放線標高圖)控制點誤差控制測角誤差 ±20 測距誤差 1/10000、±0.000以下放線控制a、在場區平面控制點建立后,利用首級控制點1軸、6軸、9軸、B軸、G軸的1m控制線控制樁,建立軸線控制網,根據控制線用經緯儀及鋼尺測設出各軸線控制樁。地下工程施工時先檢查軸線控制網,無誤后根據軸線控制網用經緯儀將控制線投測至施工層,用鋼尺排出各條軸線及模

7、板鋼筋控制線。b、地下工程放線中的難點是1#、2#坡道的放線,為確保坡道的精確度,對坡道中的轉彎處根據圖紙中給出的彎轉半徑及標高,計算出轉彎處內徑及外徑長度,進行分段劃點,在圓弧處每隔80cm放點計算,根據軸線位置及標高計算出每點的平面坐標及立面的高度(見附圖1)。坡道的平直部分可在坡道上側設標高控制線,根據圖紙給定標高用尺量法控制其坡度。 坡道半徑坡道半徑坡道坐標控制點坡道坐標控制點標高控制線、±0.000以上放線控制;施工±0.000以上工程時,采用內控法與外控法相;a、線墜的幾何尺寸規正,重量采用3kg,吊線用沒;b、懸吊上端固定牢固,線中間沒有障礙,沒有側向抗;c、

8、線下端的投測人,視線要垂直結構面,當線左、線;d、投測中要防風吹和振動,尤其是側向風吹;e、在逐層引測中,要用更大的線墜(5kg),在四;將1m控制線引上后用鋼尺放出各軸線及各a、線墜的幾何尺寸規正,重量采用3kg,吊線用沒有扭曲的細鋼絲。b、懸吊上端固定牢固,線中間沒有障礙,沒有側向抗線。c、線下端的投測人,視線要垂直結構面,當線左、線右投測小于3-4mm時,取其平均值,兩次平均值之差小于2-3mm時,再取其平均值作為投測結果。d、投測中要防風吹和振動,尤其是側向風吹。e、在逐層引測中,要用更大的線墜(5kg),在四層、八層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線,以作校測。將1m控制線引上后用鋼尺放出各

9、軸線及各控制線。外控法根據的1軸、6軸、9軸、B軸、G軸的1m控制線的控制樁和延長控制樁用經緯儀及配備的彎管目鏡,實際操作時采用正倒鏡投測、取平均值。向上投測至施工層后,輔助施工層放線及對內控放線精度進行校核。豎向允許偏差全高(H)±10mm 層高 ±3mm4.2 高程控制根據施工的需要和交樁情況及建筑物的幾何形狀,現場的高程控制網布設為建筑物的北側二點,西側二點,以避開原有建筑,防止受其沉降的影響。用紅漆標注在原有電線桿上。為保證豎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對每層所需的標高基準點,必須正確引測,在同一平面層上至少引測三個高程點,且其互差不應大于3mm,施工中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施工層

10、的控制標高點。±0.000以下的控制,在基礎開挖過程中,用水準儀根據附近的水準點,在護坡樁的立面位置(選其正面豎直且正規者)抄測出高程點,用紅作上標記,然后用鋼尺沿鉛直線往下傳遞標高。從三個水準點引下三個高程控制點,最后將水準儀安置在基坑內,校測三個水準點,當誤差在±3mm以內時,方可進行抄測。±0.000以上的標高控制,用鋼尺從首層結構50cm線處沿三個框架柱 KZ-23、KZ-2a、KZ-6a 向上進行豎直測量至施工層后用水準儀進行校核,誤差在±3mm以內時方準進行抄測。施測時注意以下幾點:a、鋼尺由下向上傳遞高程時,每次均從首層結構50cm處量起。

11、b、用水準儀施測標高時,做到前視后視視距相等細部放線的控制;a、施工層軸線放線過程中,在距結構(剪力墻、框架;b、對水暖電預留洞的控制,施工層頂板支完模后,根;c、施工中樓梯放線時將標高抄至鋼筋上,用白漆標出;d、根據軸線放出電梯間剪力墻控制線,并在電梯間中;e、二次結構施工中根據原有軸線和控制線用尺量出墻;f、裝修中的吊頂根據原有結構50cm線向上量至吊;g、設備基礎放線根據原有軸線和控制線用盒尺細部放線的控制a、施工層軸線放線過程中,在距結構(剪力墻、框架柱)邊50cm處彈控制線用以控制墻柱模板、鋼筋根部的位置。b、對水暖電預留洞的控制,施工層頂板支完模后,根據施工層澆注完的砼柱上的軸線線

12、根在模板上放出軸線或控制線,用以對水暖電預留洞的控制。c、施工中樓梯放線時將標高抄至鋼筋上,用白漆標出休息平臺、梯梁標高;用線墜和盒尺根據軸線控制線測出休息平臺及梯梁平面位置,白漆標出。d、根據軸線放出電梯間剪力墻控制線,并在電梯間中央底板處設置垂直控制點,控制其垂直度。e、二次結構施工中根據原有軸線和控制線用尺量出墻體線,根據原有結構50cm線控制其標高。f、裝修中的吊頂根據原有結構50cm線向上量至吊頂下20cm處彈線,控制其水平高度。g、設備基礎放線根據原有軸線和控制線用盒尺量出平面尺寸,并用不同方法測量兩次,確保其準確。 5 測量保證措施、施工測量中應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

13、度的原則,即遵循主軸線軸線細部放線的放線原則,達到整體控制局部的目的。、施工測量過程中,應遵循步步有校核的原則即:在軸線投測前應先校測軸線控制樁準確無誤后,再進行投測,投測后還應用其他方法進行檢查;施工層放線時,先校核軸線投測是否準確,再進行細部放線,細部放線完畢后,也應復核檢查,這樣做到步步有校核。、為保證高程的準確性,每個施工層的高程點至少應傳遞三點,復核后較差在±3mm以內時,利用其平均點引測水平線;引測水平線時,水準儀盡量安置在測點范圍內的中心位置。、施工中應堅持步步驗線的原則作業隊測量隊每次放完線后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報項目部測量組進行核驗,合格后報監理進行驗線。 6 測量

14、控制樁點的設置、保護及復測6.1 測量控制樁點的設置由于本工程的工期較長,為確保我們現場的平面控制點和水準點的穩定性,場區內的平面控制點(即首級控制點)采用永久點的方法來布置,其布設形式如附圖2附圖26.2 測量控制樁的保護在控制樁點周圍用腳手架搭設0.5米×0.5米的護欄,并制作圓盤形的標識,寫上“測量點位、注意保護”的字樣。測量人員應經常去現場巡視樁點的情況,并派專人看管。6.3 控制樁點的復測控制樁點應定期進行復測,軸線控制線的施工測量過程中,每利用一次方格網線,都應復測一次;首級控制點也應每星期檢查一次,如有變動應及時恢復,作好檢查記錄,記錄填寫應真實,簽字應齊全,具有可追溯

15、性。7 沉降觀測及變形觀測7.1 工程的沉降觀測按設計要求位置設置沉降觀測點,當澆注底板砼時,在底板平面位置埋置臨時觀測點,待穩固后進行及時觀測。施工至±0.000 時按平面位置埋設永久性觀測點,每施工二至四層觀測一次,直至竣工。工程竣工后,第一年測四次,第二年測二次,第三年后每年測一次,直至下沉穩定為止。觀測資料及時整理,如發現異常情況通知設計單位。沉降觀測及槽底回彈觀測由甲方找專業部門進行觀測,并記錄在案。7.2 周圍原有建筑變形觀測及護坡樁變形觀測在工程的南側、東南角、西南角的原有建筑上用紅漆標注標記四個點,在沉降區外設置固定點(見放線標高圖),待開挖后用經緯儀、水準儀每星期對原有建筑進行定期觀測,并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