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設計編寫提綱_第1頁
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設計編寫提綱_第2頁
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設計編寫提綱_第3頁
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設計編寫提綱_第4頁
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設計編寫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筑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 項目設計書編寫提綱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管理辦公室2009年10月22日關于公布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設計書編寫提綱的通 知承擔省地勘基金項目勘查單位:陜西省2009年度第一批地質勘查基金項目任務書業已下達,茲將項 目設計書編寫要求和預查、普查工作要求及各類礦產勘查設計書編寫提綱、 預算編制要求(詳見附件 1、2、3、4、5、6、7、8、9、10、11、12、13) 在陜西省國土資源廳網站公布,請編寫設計書時參照執行。特此通知。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管理辦公室2009年10月22日附件 1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設計書編寫要求地質勘查基金項目設計書是項目施工、 監督檢查、

2、 監審和成果驗收的依據,茲對項目設計的編寫提出如下要求。一、工作程序設計編寫的工作程序, 包括明確任務、 資料收集、 現場踏勘、 設計編制。1 、明確任務勘查單位須根據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管理辦公室下達的任務書, 結合勘查區的實際情況, 認真研究該項目的目標任務, 落實設計編寫的具體方案,并做好設計編寫前的準備工作。2、資料收集和現場踏勘設計編制前要系統收集工作區內已有的相關資料并進行分析討論, 研究項目立項論證和可行性研究時的專家意見, 還應根據編寫設計的需要進行必要的現場踏勘。3、設計文字及圖件編制編寫設計書時, 項目負責人必須依據有關技術規范和標準及相關要求制訂詳細的設計提綱, 組織設

3、計編寫人員按時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完成設計書文稿編寫和圖、表的編制。二、基本要求1 、必須充分收集前人資料并進行綜合研究,使設計有充分的依據和可1附件 2操作性。2、對于跨年度項目,在編制總體設計的同時必須編寫年度工作方案。3、設計書編寫要符合相關規范、技術標準和要求,做到內容完整、文字精煉、重點突出,附圖、附表齊全。4、設計書編寫要充分發揚技術民主,集思廣益,技術手段的選擇要適合本勘查區的實際,力爭用較少的工作量取得較好的成果。5、勘查項目設計應講求經濟效益,按有關要求編制設計預算和項目預算編制說明; 還應根據預算定額或標準提出各工種人員的合理配置及組織計劃。6、項目設計書必須符合任務書的要求

4、;如有較大變更,應報項目管理辦公室批準后按批準后的任務書編寫設計書。7、設計書中的技術方案編寫應按照各專業技術要求執行。8、工作方案中物探、化探工作量大的項目需分別編寫物探、化探專業的施工設計書。9、經費預算參照附件11 格式及要求進行編寫。三、設計書格式按后附執行文本使用 word 文檔,排版格式:章為三號黑體、居中,節為小三號黑體、靠左,正文為小 4 號宋體;附表使用 excel 格式;附圖使用 mapgis格式;插圖、插表、附圖,按固體礦產勘查報告編寫格式編排。5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礦產資源勘查項目預查工作要求礦產資源預查相當于 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 (gb t17766-1999 )所劃

5、分四個工作階段中的預查階段, 是對具有一定工作基礎、 找礦潛力較大的地區, 在系統收集和綜合分析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野外踏勘、 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m -ii級異常查證工作,對有希望的遠景區進行少量地表工程揭露, 圈定可供進一步工作的成礦遠景區和礦產地。 條件具備時, 估算經濟意義未定的預測資源量(33413342) ,為普查工作提供依據。工作目標1 、初步查明工作區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條件。2、圈定成礦遠景區,提出可供普查的礦產地和進一步工作建議。3、對區域礦產資源遠景進行總體評價, 估算經稀疏工程驗證的預測資源量(3341 3342)主要工作內容1 、系統收集區內已有區域地質、物探、

6、化探、遙感及礦點、礦化點等成果資料; 對與成礦有關的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 初步優選重點評價的找礦預測區; 配合遙感解譯工作, 編制區域中大比例尺地質礦產圖及其 他綜合性基礎圖件。2、編制項目工作設計書。1 、開展野外工作:對已知礦點、礦化點、礦化線索,蝕變帶及物化探異常進行全面踏勘檢查, 實地了解區域成礦地質構造背景條件, 并開展區域類比工作;根據工作程度和地質條件,選擇經濟有效的技術方法,測制地質、 物探、 化探等典型剖面和地質礦產路線調查, 開展中大比例尺地質、物探、化探測量工作;篩選物化探異常并擇優開展m- n級異常查證;對有希望的礦化地段進行地質填圖及相應的地表工程揭露和采樣測

7、試, 并擇優進行少量深部工程驗證,編制相應比例尺的地質圖;對礦化特征、礦體賦存狀態、 分布范圍等開展研究, 初步了解其礦化特征和成礦遠景; 對礦石物質組分和選冶性能進行初步對比研究,對其工業利用意義做出初步評價;對新的礦石類型,應采集初步可選冶樣品進行選冶性能研究。4 、開展綜合研究:利用gis 技術,對取得的成果和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研究, 修編區域地質礦產圖和礦化地段的各類圖件; 進行成礦單元劃分和成礦遠景區圈定,并劃分遠景區類別,總結區域成礦模式和評價準則。5 、 了解遠景區內水文地質、 工程地質、 環境地質和其他開采技術條件,對礦產開發的經濟意義作出概略研究評價。6、根據上述成果,進行成礦

8、遠景區資源潛力總體評價,提交可供普查的礦產地,估算經稀疏工程驗證的預測資源量( 334 1 或 3342 ) 。附件 3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普查工作要求礦產資源普查 是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要而進行的地質調查評價工作; 其目的任務是根據已有的地質礦產資料和找礦信息, 以一種或幾種礦產為普查對象, 運用有效技術方法在選定的普查區內大致查明成礦地質背景,尋找、發現與評價各類物探異常、化探異常、礦化點和礦點,對有遠景的礦產地查明是否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礦床或礦體(層) ,探求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 333 )和經工程驗證的預測資源量( 334 1)的礦產資源評價,為詳查工作提供依

9、據。7工作目標1 、大致查明普查區內地層、構造、巖漿巖特征,礦床地質特征、類型、分布規律及成礦遠景。2、大致查明礦體(層)的形態、規模、產狀和礦石質量。3、進行礦石的加工選冶性能類比或實驗室流程試驗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業價值的評價。4、大致查明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及其他開采技術條件。5 、在完成上述工作要求基礎上,估算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 333 )和經工程驗證的預測資源量( 3341 ) ,提出是否具有進一步詳查的價值并圈出詳查區范圍。主要工作內容1 、系統收集礦區內已有的地質、物探、化探、遙感資料和礦點、礦化點資料以及綜合研究等資料,全面掌握以往工作程度。2、開展地質填圖和物

10、、化探工作,測制大比例尺( 1:2000-1:10000 )礦區地形地質簡圖和相應的物探、化探圖件。3、對礦層、礦帶(礦化帶)進行較系統的地表工程揭露和采樣分析,圈出礦體、礦化體、礦化蝕變帶以及氧化帶的空間形態或分布范圍。( 4 )選擇主要礦體布置深部工程控制剖面,并進行工程施工。( 5 )采集有代表性的樣品進行試驗研究及選礦試驗,如有同類型礦石的相關資料可進行類比研究。( 6 )根據工作需要,可在普查礦區外圍開展中大比例尺物、化探和礦 點檢查工作,以發現新的礦產地或同類礦床。( 7 )通過上述工作,對普查區的資源量進行估算并作出總體評價,提 出可否進一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附件 4陜西省地質勘

11、查基金礦產資源勘查項目預查設計書編寫提綱第 1 章 前言1.1 項目概況項目來源、項目名稱及編號、勘查投資方式及年度經費、探礦權人、勘查單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時間等。1.2 目的任務包項目總體目標任務、年度工作任務及重點、預期成果等。1.3 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包括勘查區的行政區劃、地理位置、坐標范圍、自然地理環境、氣候概況、交通條件以及社會經濟概況等。1.4 礦權登記情況勘查區探礦權(擬)登記范圍、座標、面積等,附勘查區塊圖。工作區內已設置其它探礦權或采礦權的,需加以說明。第 2 章 以往地質工作程度2.1 以往區域地質調查和科研工作情況按年度先后簡要介紹各種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 區域化探掃

12、面、 區域物探(包括重力、磁法、航空電法、航空能譜測量等) 、遙感地質調查及科研等情況, 并對其成果作簡要敘述。 對已經涉及本次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的科研工作,要重點說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結論。2.2 以往礦產勘查工作按時間先后扼要敘述以往礦產勘查工作性質、 工作程度、 已投入的主要實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與本項目有關的礦區, 附主要實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圖。對已提交的成果應確切地予以表達。2.3 對以往地質工作的評述結合本項目的目標任務, 對以往地質工作成果、 存在的問題, 特別是影響區內找礦的關鍵性地質問題和勘查技術方法手段加以評述, 提出適合本區的有效勘查技術方法手段。第 3 章 區

13、域地質背景及成礦特征主要從區域地質構造背景和成礦條件說明工作部署的依據。3.1 區域地質背景重點闡明勘查區大地構造位置、 區域構造單元劃分及地層區劃, 并較詳盡敘述各構造單元的地質特征(含地層、構造、巖漿活動及變質作用等) 。同時闡述區域地球物理場、 地球化學場和遙感信息特征及其與區域構造環境的關系。3.2 區域成礦地質條件根據區域已知典型礦床、 礦點、 礦化點等成礦信息, 闡述區域礦產分布、礦化類型及其礦化特征, 分析重要礦化類型的成礦地質條件、 找礦標志及相關的地球物理、 地球化學特征。 圍繞區域成礦條件, 重點分析區域地質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特征、遙感地質特征、礦產分布,總結區域成礦

14、規律。3.3 勘查區地質特征重點敘述勘查區與成礦有關的地層、 構造、 巖漿作用和變質作用等地質特征,同時對礦床類型及遠景作出分析。闡述勘查區內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異常及其與成礦作用的關系3.4 勘查區礦產地質特征根據勘查區已知礦點、 礦化點等成礦信息, 闡述區內礦產分布、 礦化類型及其礦(化)體的形態、規模、產狀、空間位置、分布特征,礦物共生組合,礦石品位、礦物組合、化學成分、圍巖蝕變等特征。分析重要礦化類型的成礦地質條件、 找礦標志及相關的地球物理、 地球化學特征, 總結成礦模式及成礦規律。必要時敘述礦石的物理性質和加工技術特性。第 4 章 工作部署4.1 總體工作部署( 1 )總體思路或部署

15、原則根據項目任務書和區域地質礦產特征, 廣泛應用新理論、 新技術、 新方法,尊循區域展開、重點突破,綜合找礦與綜合評價的思路,提出有針對性的總體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則。( 2 )總體工作部署按照項目任務書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則,在對前人資料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勘查區地質礦產特征和初步分析成果劃分不同的地質礦產工作區,分別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和總體部署,包括各種地區礦產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設計的編寫、區域地質調查、面積性物化探掃面、各類礦點檢查和異常查證,成礦條件研究等;闡述工作方法手段的選擇、勘探線布置依據、勘探間距的確定、各類資源/儲量的工程控制程度;提出分年度的目標任務、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情況

16、,并附相應的工程部署圖。說明預期新增資源儲量、提高工作程度資源/儲量的空間分布范圍,并附資源/儲量估算圖。4.2 年度工作安排為便于指導野外施工和年度工作任務的考核, 應對年度的地質工作作出具體安排。 著重說明本年度設計的主要技術方法、 探礦工程安排方案和施工順序,并附主要勘探線剖面圖。4.3 實物工作量列表說明總體工作部署和年度實物工作量。第 5 章 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詳細說明各項工作的技術要求、技術措施和質量要求。5.1 測量工作根據不同比例尺,按相應的規范要求執行。5.2 地質填圖通過填圖,大致查明礦區內地層、構造、巖漿巖以及各類物化探異常、礦化帶及礦(化)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圍巖蝕變及分

17、布;主要控礦因素。研究地表礦體的產狀、走向變化;對采礦遺跡和老窿進行調查,收集礦體、礦化體的資料。5.3 槽井探工作說明各類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則,工程間距、規格、工作量、施工順序、 質量要求。5.4 鉆探工作重點說明鉆探工程布置原則, 工程間距, 工作量, 施工順序及質量要求。一般只投入少量鉆探工程,用于驗證異常,了解礦帶(體)的深部延伸。設計中應明確對鉆探工程布置原則, 工作量、 施工順序及技術質量要求。 設計施工剖面圖可另報。5.5 坑探工程本階段工作一般不布置坑探工程。 確實因條件限制不宜布置鉆探, 可布設少量坑探工程。設計中應說明對坑探工程的技術質量要求及施工目的。5.6 物、化探工作根

18、據工作任務、 物性前提, 選擇有效的物、 化探方法進行方法試驗和應用。重點說明物、化探工作的地質任務及工作地區、工作方法的選擇依據;分別敘述所采用的各種物、化探工作的具體任務、工作范圍、面積、采樣密度及施工順序。 比例尺及取樣方法, 要根據勘查區特點進行選擇, 并按有關規范技術要求執行。面積性工作費用達10 萬元及以上者應編制專業設計。5.7 取樣化驗工作應詳細說明采樣的種類、方法、規格、數量、采樣點的布置原則、樣品加工程序及樣品分析、 鑒定、 測試項目、 檢查分析的數量等要求以及實驗測試單位的資質情況。若采可選性試驗樣品應單獨編制采樣設計,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礦石選(冶)性能試驗與評價,說明勘查

19、中對礦石可選性資料獲取方法。5.8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說明在勘查工作中應進行的水文地質、 工程地質、 環境地質工作及其要 求。5.9 礦床可行性評價在勘查評價過程中, 應收集其他開采技術條件資料, 并做可行性評價的概略研究。5.10 編錄、室內整理工作說明野外工作階段及室內整理工作的內容和要求(執行dz/t0078-93和dz/t0079-93),說明資源/儲量估算擬采用的方法。5.11 專題研究建議結合勘查中需要解決的找礦關鍵問題,提出相應的專題研究建議。第6章經費預算按照“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編制要求(附件11 ) ”編寫,包括編制說明和預算表。第 7 章 組織管理和保障措

20、施7.1 組織管理7.2 項目人員組成及分工7.3 質量保障措施全面質量管理辦法及措施,含技術措施,各種新技術方法的應用,提高工作人員水平所采用的技術培訓措施等;7.4 安全及勞動保護措施第 8 章 預期成果1 新增資源 /儲量2 新發現礦產地和提交可供普查基地3 提交成果時間附件1 交通位置圖(可附插圖)2 以往地質工作程度圖3中大比例尺區域地質礦產圖4 中大比例尺區域物化探異常圖5中比例尺重要遠景區地質礦產圖6 大比例尺礦區地質圖及物化探圖7 總體工作部署圖及其分圖附件 5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普查設計書編寫提綱第 1 章 前言1.1 項目概況項目來源、項目名稱及編號、勘查投資

21、方式及年度經費、探礦權人、勘 查單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時間等。1.2 目的任務項目總體目標任務、 主要工作任務、 預期成果 (跨年度項目應增加年度工作任務) 。1.3 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包括勘查區的行政區劃、地理位置、坐標范圍、自然地理環境、氣候概況、交通條件以及社會經濟概況等。1.4 礦權登記情況勘查區探礦權(擬)登記范圍、坐標、面積等,附勘查區塊圖。工作區內已設置其它探礦權或采礦權的,需加以說明。第 2 章 以往地質工作程度2.1 以往區域地質調查和科研工作情況簡要介紹各種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區域化探、區域物探、遙感地質、科研等情況,并對其成果作簡要敘述。2.2 以往礦產勘查工作按時間先

22、后扼要敘述以往礦產勘查工作程度、 投入的主要實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與本項目有關的礦區, 附主要實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圖。對已提交的成果應確切地予以表達。2.3 對以往地質工作的評述結合本項目的目標任務, 對以往地質工作成果、 存在的問題, 特別是影響區內找礦的關鍵性地質問題和勘查技術方法手段加以評述, 提出適合本區 的有效勘查技術方法手段。第 3 章 區域及工作區地質3.1 區域成礦條件圍繞區域成礦條件, 重點分析區域地質背景、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特征、遙感地質特征、礦產分布,總結區域成礦規律。3.2 工作區地質特征重點敘述與成礦有關的地層、構造、巖漿作用和變質作用等地質特征,同時

23、對礦床類型及遠景作出分析。闡述勘查區內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異常及其與成礦作用的關系。3.3 礦體地質特征包括礦體的形態、規模、產狀、空間位置、分布特征,礦物共生組合,礦石品位、礦物組合、化學成分、圍巖蝕變等特征。必要時敘述礦石的物理性質和加工技術特性。第 4 章 工作部署4.1 總體工作部署提出有針對性的總體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則,說明各項工作間的銜接及施工順序。根據項目的要求和部署原則, 闡述工作方法手段的選擇、 勘探線布置依據、勘探間距的確定、各類資源/儲量的工程控制程度;提出分年度的目標任務、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情況,并附相應的工程部署圖。說明預期新增資源 /儲量、 提高工作程度資源/儲量的空

24、間分布范圍, 并附資源 /儲量估算圖。4.2 年度工作安排著重說明本年度設計的主要技術方法、探礦工程安排方案和施工順序,并附主要勘探線剖面圖。4.3 實物工作量列表說明總體工作部署和年度實物工作量。第 5 章 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詳細說明各項工作的技術要求、技術措施和質量要求。5.1 測量工作根據不同比例尺,按相應的規范要求執行。5.2 地質填圖說明填圖范圍、 面積、 填圖精度的要求及方法的選擇。 要說明與礦化帶、含礦層、 礦體有關的巖石、 圍巖蝕變、 含礦構造帶及其它地質現象的觀察內容和圖示方法。5.3 槽井探工作說明各類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則,工程間距、規格、工作量、施工順序、質量要求。5.4

25、鉆探工作重點說明鉆探工程布置原則, 工程間距, 工作量, 施工順序及質量要求。5.5 坑探工程說明坑探工程的施工目的及技術質量要求。5.6 物、化探工作說明物、 化探工作的地質任務及工作地區、 工作方法的選擇依據。 分別敘述所采用的各種物、化探工作的具體任務、工作范圍、面積、采樣密度及施工順序。物化探工作量較大時,應編制專業設計,技術要求按有關規范執行。5.7 取樣化驗工作應詳細說明采樣的種類、方法、規格、數量、采樣點的布置原則、樣品縮分系數( k 值)的確定、樣品加工程序及樣品分析、鑒定、測試項目、檢查分析的數量等要求以及實驗測試單位的資質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礦石選 (冶) 性能試驗與評價

26、, 說明勘查中對礦石可選性資料獲取方法。 對于組分復雜, 礦物顆粒較細, 在國內尚無工業利用成熟經驗的礦產,應進行可選(冶)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5.8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說明在勘查工作中應進行水文地質、 工程地質、 環境地質工作及其要求。5.9 礦床可行性評價在勘查評價過程中應做可行性評價的概略研究。5.10 編錄、室內整理工作說明野外工作階段及室內整理工作的內容和要求(執行dz/t0078-93和dz/t0079-93),說明資源/儲量估算擬采用的方法。5.11 專題研究建議結合勘查中需要解決的找礦關鍵問題,提出相應的專題研究建議。第 6 章 經費預算按照“省地質勘查基金項

27、目預算編制要求(附件11 ) ”編寫,包括編制說明和預算表第 7 章 組織管理和保障措施7.1 組織管理7.2 項目人員組成及分工7.3 質量保障措施全面質量管理辦法及措施, 含技術措施, 各種新技術方法的應用, 提高工作人員水平所采用的技術培訓措施等;7.4 安全及勞動保護措施第 8 章 預期成果1 新增資源/儲量2 新發現礦產地和提交可供詳查基地3 提交成果時間附件1 交通位置圖(可附插圖)2 以往地質工作程度圖3 1:20 萬-1:5 萬區域地質圖4 1:5 萬-1:5 千物化探異常圖5 1:1 萬-1:2 千礦區地形地質圖(附工程部署圖)6 主要勘探線剖面圖7 資源/儲量估算圖附件 6

28、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礦產資源勘查項目地球物理勘查專項設計書編寫提綱第一章 前言1.1 項目概況簡述項目來源、 項目名稱及編號、 勘查投資方式及年度經費、 探礦權人、勘查單位、工作計劃及成果提交時間等。1.2 目的任務項目總體目標任務、年度工作任務、工作區坐標范圍和預期成果等。1.3 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工作區交通位置及自然、人文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蓋等概況,僅敘述與野外作業、生活有關的部分。要特別說明野外作業的通行和森林條件,自然與人文障礙物、 干擾源和與作業有關的地方法規 (如青苗、 牧場和森林賠償等) 。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2.1 以往區域地球物理勘查和科研工作情況簡要介紹各種比例尺區域化探

29、、 區域物探、 科研等情況, 并對其物化探成果作簡要敘述。2.2 以往礦產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情況按時間先后扼要敘述以往礦產勘查工作方法、 工作程度、 投入的主要實物工作量及工作方法的可行性。 對以往工作效果、 成果及存在的問題, 特別是影響區內勘查的關鍵性問題和勘查技術方法手段加以評述, 提出適合本區的有效勘查技術方法或手段。第三章 工作區地質概況及地球物理特點3.1 地質特征簡述大地構造位置、區域地質特征、巖漿巖、構造、礦產。簡述待查礦產的礦床、礦體特征(埋深、大小、產狀、方位等)和控礦因素;3.2 巖礦石地球物理特征詳列以往或鄰近地區或類似條件的物性資料和干擾因素。并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能解決

30、什么地質-礦產問題及解決到何種程度和存在什么天然和人工干擾) ;若工作區以往進行過相同或類似方法的勘查工作,應描述礦體異常特征及干擾體異常特征。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選擇及技術指標4.1 工作部署及依據含測區選擇/比例尺和測網選擇/精測剖面布置等。測區選擇要滿足有足夠正常場做對比要求; 比例尺和測網選擇要滿足發現最小有意義及測線垂直主構造線方向等要求; 精測剖面要布置在異常地段且滿足定性、 定量反演的要求。還應說明與地質工作、化探工作的銜接關系或配合關系。4.2 實物工作量為完成目標任務設計實物工作量(附實物工作量一覽表) 。4.3 進度安排含野外、室內各項工作的進度安排。4.4 工作方法技術

31、選擇及依據根據任務要求、不同巖礦物性特點和測區自然景觀條件等選擇科學、先進和適用的物探方法。 當方法的有效性不能確認或某些技術不能肯定時, 應在設計過程中進行試驗或寫明開工前進行試驗, 依據實驗結果選擇方法與技術。工作方法依據相關的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中規定的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4.5 質量檢查工作與要求檢查工作要均勻(時間、空間)分布。明確檢查比例、檢查方式方法、檢查工作量及超差處理原則等。第五章 資料整理、處理與解釋推斷5.1 數據處理方法及做圖方法說明每一種處理方法的目的、依據和效果。應有資料處理后的質量控制和質量檢查要求。編圖方法與誤差要求。5.2 解釋推斷含定性、定量反演。定性解釋應貫

32、徹每一個編號異常都要解釋的原則和室內對比與野外現場踏勘相結合的原則。 凡有定量反演可能性的資料, 均應進行定量反演。 定量反演方法的選擇應列出依據。 應有定性、 定量反演質量控制與質量檢查要求。5.3 報告編寫含報告編寫要求、報告內容格式(參見相應規范)及預計提交成果。第七章 經費預算按照“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編寫要求(附件 11 )”預算,包括編制說明和預算表。第七章 組織機構及質量保障措施7.1 組織管理項目組織管理體系。7.2 人員組成列表說明項目組成員姓名、年齡、技術職務、從事專業、工作單位及在項目中分工和每年參加項目工作時間等。7.3 質量保障措施項目全面質量管理辦法及措施; 技術

33、質量措施, 各種新技術方法的應用;提高工作人員技術水平所采用的培訓措施等。第八章 預期提交成果主要階段性和最終成果資料內容(報告、圖件、數據等)及提交時間。附圖:1 、交通位置圖(可插圖)2 、物化探工作程度圖3 、以往物化探異常圖(1 : 50000-1 : 5000 )4 、 工作區地形地質圖(附工程部署圖) (1 : 10000-1 : 2000 )附件 7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礦產資源勘查項目地球化學勘查專項設計書編寫提綱第一章 前言1.1 目的任務簡述項目來源、任務、工作范圍、工作起止時間及有關要求。1.2 工作區范圍及自然地理景觀條件簡述工作區地理位置、行政區劃、坐標范圍、自然地理、氣

34、候、交通等(附工作區交通位置圖) 。第二章 以往地質工作程度及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學特征2.1 地質特征簡述大地構造位置、區域地質特征、巖漿巖、構造、礦產。簡述待查礦產的礦床、礦體特征(埋深、大小、產狀、方位等)和控礦因素。2.2 以往地質工作程度簡述工作區以往區域地質調查、礦產普查、物探、化探、遙感調查等工作程度,并對其主要成果和存在問題予以評述。2.3 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征及工作方法選擇簡述工作區區域地球物理、區域地球化學特征等,并重點闡述區域化探掃面的異常特征及異常檢查結果等。選擇工作方法的依據及有效性。第三章 野外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3.1 野外工作方法及質量要求包括野外工作布置(附野外采

35、樣點位布置圖) ,采樣介質、深度、粒級、樣品重量及樣品加工等方法技術和質量要求。3.2 實物工作量為完成目標任務設計實物工作量(附實物工作量一覽表) 。3.3 野外質量檢查質量檢查方法、檢查工作量、誤差要求及質量問題處理辦法等3.4 樣品管理及送樣分析3.5 樣品制備室內樣品加工、制備等。3.6 分析指標及分析方法包括擬分析的指標及選擇依據、分析方法等;3.7 分析質量要求包括檢出限、報出率、精密度等,以及分析質量檢查及質量監控方案。第四章 異常的評價和查證4.1 異常查證方法及查證程度問題包括異常篩選、評價方法的選擇,異常查證的目的、查證方法及查證程度和最終成果等。4.2 異常檢查結果提交的

36、異常查證圖件、結果及簡報等第五章 綜合研究及報告編寫5.1 數據處理方法數據處理依據、方法及處理誤差等5.2 圖件編制方法編圖方法及提交的原始和成果圖件等。5.3 報告編寫含報告編寫要求、報告內容格式(參見相應規范)及預計提交成果。第六章 組織機構及質量保障措施6.1 組織管理項目組織管理體系。6.2 人員組成列表說明項目組成員姓名、年齡、技術職務、從事專業、工作單位及在項目中分工和每年參加項目工作時間等。6.3 質量保障措施項目全面質量管理辦法及措施; 技術質量措施, 各種新技術方法的應用;提高工作人員水平所采用的技術培訓措施等。第七章 經費預算按照“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編寫要求(附件 1

37、1 )”預算,包括編制說明和預算表。第八章 預期提交成果包括提交的階段性和最終成果內容、類型(報告、圖件、數據等)及提交時間和新發現礦產地等。附圖:1 、交通位置圖(可插圖)2 、化探工作程度圖3 、 地質礦產圖(含化探異常點、帶) ( 1 : 50000-1 : 5000 )4 、工作部署圖(1: 10000-1 : 2000)附件 8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煤炭資源勘查項目設計書編寫提綱第 1 章 前言1.1 項目概況項目來源、項目名稱及編號、勘查投資方式及年度經費、探礦權人、勘查單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時間等。1.2 目的任務項目總體目標任務、年度工作任務、預期成果。1.3 自然地理與經濟狀況

38、包括勘查區的行政區劃、地理位置、坐標范圍、自然地理環境、地形地貌類型、水系、覆蓋情況、絕對高度及相對高度、氣候概況、交通條件、供水、供電情況以及社會經濟概況等。1.4 礦權登記情況勘查區探礦權(擬)登記范圍、座標、面積等,附勘查區塊圖。工作區內已設置其它探礦權或采礦權的,需加以說明。1.5 生產礦井與采空區敘述工作及鄰區的生產、在建、停閉礦井(露天)及小煤窯的建設、生產、 煤炭資源利用及其它有關情況, 包括井型能力、 開采煤層、 開采水平 (或深度)開采范圍及面積,探明煤炭資源量、保有煤炭資源量、累計采出量和采空區分布與范圍等。第 2 章 以往地質工作扼要敘述煤田發現以來到本次勘查期間進行的各

39、項地質勘查工作, 包括歷次地質勘查單位、時間、性質、內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質量、 主要成果、 地質報告審批、 利用情況,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現時的評價等。第 3 章 區域及工作區地質3.1 區域地質3.1.1 區域地層簡述工作區所處區域地層分區及地層層序(插表:區域地層簡表) 。3.1.2 區域構造簡述工作區所處區域地質構造位置(插圖:構造綱要圖) 。3.2 工作區地質3.2.1 工作區地層簡述工作區地層層序、時代、厚度、巖性及其變化、古生物組合等。敘述工作區含煤地層的厚度、巖性、物性、古生物、巖相、沉積特征及其在走向和傾向的變化。3.2.2 工作區構造敘述工作區的基本構造形態、 地

40、層產狀及變化。 敘述各種構造發育的一般規律。3.3 煤層敘述含煤地層的含煤性、 分布及其組合特征、 煤層層數及可采層數、 煤層總厚度、煤層間距及變化特征。3.4 煤質綜述各可采煤層的物理性質、 宏觀和微觀煤巖特征、 變質程度等; 綜述各可采煤層的化學性質及工藝性能等;簡述煤的工業用途和綜合利用前景。3.5 水文地質3.5.1 區域水文地質概況普查設計只對勘查區所在區域水文地質特征做扼要敘述;詳查設計扼要敘述勘查區所處水文地質單元及其區域地下水的補、逕、排等水文地質特征。 說明區域內與勘查區水文地質有關的含 (隔) 水層的巖性、厚度、與煤層的相互關系,含水層的含水性、導水性、水量、水質、水溫等水

41、文地質特征。3.5.2 勘查區水文地質條件普查設計根據所掌握的資料, 較為詳細地敘述勘查區水文地質條件的基本特征;詳查設計重點敘述影響礦區規劃和開發的主要水文地質條件。3.5.3 供水水源扼要敘述勘查區內及鄰近生產礦井的供水水源情況。3.5.4 巖石工程地質特征收集并敘述勘查區內及鄰區生產礦井、 小煤窯有關井巷、 煤層頂底板的工程地質數據和管理維護現狀;概略說明工程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和類型。3.5.5 瓦斯、煤塵爆炸性及煤的自燃傾向收集并敘述勘查區內及鄰區生產礦井、小煤窯有關井下瓦斯監測數據、等級和瓦斯管理狀況;敘述勘查區內瓦斯成分、含量及分帶情況;根據勘查區內與鄰區生產礦井、煤層煤塵爆炸性;

42、根據勘查區內與鄰區生產礦井、區內煤層自燃傾向等級。3.5.6 地溫收集勘查區內與臨近生產礦井、無熱災現象。3.5.7 環境地質收集勘查區內與臨近生產礦井、小煤窯煤塵的有關資料, 說明勘查區內小煤窯煤層自燃有關的資料, 說明勘查小煤窯的有關地溫資料, 說明勘查區有小煤窯的有關情況進行簡述。 說明勘查67區環境地質基本特征,環境地質現狀;收集敘述勘查區及其附近地區地震活動歷史、 地震烈度、 地形地貌條件及新構造特征。第 4 章 工作部署4.1 工作部署原則根據任務書的要求,有針對性的總體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則,說明各項工作間的銜接及施工順序。4.2 總體工作部署根據項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則, 選用正確

43、的勘查方法, 闡述各勘查手段的選擇及勘查工程布置原則。勘探線(地震測線)的布置依據、工程線距的確定、各類資源/儲量的工程控制程度等。4.3 年度工作安排說明年度的目標任務、 工作部署、 工作內容、 工作量安排及施工順序等情況。4.4 實物工作量列表說明總體工作部署和年度工作部署及相應實物工作量。第 5 章 勘查方法及技術要求詳細說明各項工作的技術要求、技術措施和質量要求。5.1 測量工作根據不同比例尺,按相應的規程、規范要求執行。主要包括:簡述控制測量的等級,起算依據、使用的儀器、方法,采用的平面坐標和高程系統及技術要求;闡述地質勘查工程測量的使用儀器、方法;簡述采用地形圖的比例尺、來源。并對

44、其質量進行評述。5.2 地質及水文地質填圖敘述填圖的地表地質條件、地質填圖方法和采用相關規程、規范等;說明填圖的比例尺、范圍、面積;提出填圖精度的要求及成果驗收;說明槽探工程布置原則,工程間距、規格、工作量、施工順序、質量要求。5.3 鉆探工作敘述本次鉆探工程設計工程量、 鉆孔結構和采用的鉆探工藝; 根據現行煤田鉆孔全孔工程質量驗收標準分項說明煤層、 巖芯采取率、 孔斜、 簡易水文地質觀測、鉆孔封閉等技術質量要求。其中鉆孔封閉要求說明封孔層位、 封孔材料及比例、 封孔方法、 封孔取樣檢查和透孔質量檢查等。5.4 地面物探工作(二維地震)說明物探工作目的任務、工作依據;闡述地面物探地質條件、采用

45、的物探工作方法、工作范圍、面積、工程量布置原則、工作流程圖及施工順序等;敘述地面物探野外工作采用的儀器設備、 參數選擇、 設計工作量及其質量要求;敘述室內資料處理方法、 采用的儀器設備、 軟件、 設計工作量和質量要 求;敘述地質解釋方法、主要成果和成果精度;說明地面物探專業地質報告的提交和驗收要求;物探工作應編制專業設計,技術要求按有關規程、規范執行。5.5 地球物理測井工作說明地球物理測井工作目的任務、工作依據;簡述工作區煤巖層物性特征、 地球物理測井的工作方法、 儀器設備和參數選擇;敘述本次勘查工作測井曲線選用種類;敘述本次勘查工作設計的地球物理測井工作量;敘述煤層、巖層、斷點、含水層及其

46、它方面的解釋原則;敘述本次勘查工作煤層測井成果質量、鉆孔測井質量技術要求。5.6 水文地質工作(含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說明水文地質工作目的任務、工作依據;簡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質填圖及其質量要求;簡述本次勘查工作中鉆孔簡易水文地質觀測技術要求;敘述勘查區水文地質勘探類型、 本次勘查工作中水文鉆孔布置及工程量和質量要求;敘述本次勘查水文地質鉆孔止水和抽水試驗使用的材料、設備、方法、 設計工程量和質量要求;敘述地表水和地下水動態觀測、 水文地質工作工作方法、 工作量及質量要求。說明在勘查工作中應進行的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依據、工作方法、工作內容及其技術要求。敘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瓦斯勘查工程

47、和采樣點的分布、 設計工程量及其質量要求。5.7 取樣化驗工作應詳細說明采樣的種類、方法、規格、數量、采樣點的布置原則、樣品縮分系數( k 值)的確定、樣品加工程序及樣品分析、鑒定、測試項目、檢查分析的數量等要求以及實驗測試單位的資質情況等。5.8 礦床可行性評價在勘查評價過程中應做可行性評價的概略研究。5.9 編錄、室內整理工作說明野外工作階段及室內整理工作依據、工作內容和技術要求。5.10 專題研究說明結合工作區所確定的科研課題、研究任務和研究方法。科研必須與勘查工作密切結合,解決勘查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命題。第 6 章 資源/ 儲量估算敘述各可采煤層資源/儲量估算范圍及工業指標、估算方法、

48、參數的確定、塊段劃分原則、資源/儲量的分類、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及各類資源/儲量占總資源量的比例。在敘述時應插入煤炭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匯總表。第 7 章 經費預算按照“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預算編制要求(附件11 ) ”編寫,包括編制說明和預算表。第 8 章 組織管理和質量保障措施8.1 組織管理包括項目組織結構、人員組成及分工;8.2 質量保障措施全面質量管理辦法及措施, 含技術措施, 各種新技術方法的應用, 提高工作人員水平所采用的技術培訓措施等。8.3 工期及進度保障措施8.4 安全及勞動保護措施8.5 文明施工第 9 章 預期成果主要包括:1 、估算新增資源/儲量;2、基礎資料成果;3、提交

49、勘查區地質勘查報告;4、地震勘探專業報告;5、提交成果時間等。附圖1 、區域地質及水文地質圖;2、區域地質工作程度圖;3、勘查區地形地質及水文地質圖;4、勘查區綜合地層柱狀圖;5、工程布置及采樣點分布圖;6、主要勘探線剖面圖;7 、各可采煤層底板等高線及資源/儲量估算圖。附表1 、煤層綜合成果表2 、資源/儲量估算及匯總統計表附件 9陜西省地質勘查基金油頁巖資源勘查項目設計書編寫提綱第 1 章 前言1.1 項目概況項目來源、項目名稱及編號、勘查投資方式及年度經費、探礦權人、勘查單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時間等。1.2 目的任務項目總體目標任務、年度工作任務、預期成果。1.3 自然地理與經濟狀況包

50、括勘查區的行政區劃、地理位置、坐標范圍、自然地理環境、地形地貌類型、水系、覆蓋情況、絕對高度及相對高度、氣候概況、交通條件、供水、供電情況以及社會經濟概況等。1.4 礦權登記情況勘查區探礦權(擬)登記范圍、座標、面積等,附勘查區塊圖。工作區內已設置其它探礦權或采礦權的,需加以說明。第 2 章 以往地質工作扼要敘述以往進行的各項地質勘查工作, 包括歷次地質勘查單位、 時間、性質、內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質量、主要成果、地質報告審批、利用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現時的評價等。第 3 章 區域及工作區地質3.1 區域地質3.1.1 區域地層簡述工作區所處區域地層分區及地層層序(插表:區域地層

51、簡表) 。3.1.2 區域構造簡述工作區所處區域地質構造位置(插圖:構造綱要圖) 。3.2 工作區地質3.2.1 工作區地層根據以往資料,簡述工作區地層層序、時代、厚度、巖性及其變化、古生物組合等。3.2.2 工作區構造敘述工作區的基本構造形態、 地層產狀及變化。 敘述各種構造發育的一般規律。3.3 油頁巖層根據掌握資料, 敘述含油頁巖地層的分布及其組合特征、 可采油頁巖層數、總厚度、間距及變化特征。3.4 油頁巖品質根據以往資料, 綜述各可采油頁巖的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及工藝性能等;評述其工業用途和綜合利用前景。3.5 水文地質3.5.1 工作區水文地質概況扼要敘述區域及工作區水文地質特征。

52、3.5.2 供水水源扼要敘述工作區及鄰近生產礦井的供水水源情況。3.5.4 巖石工程地質特征收集勘查區內以往地質成果數據,簡述區內工程地質特征。3.5.5 地溫收集以往勘查資料,簡述勘查區有無熱災現象。3.5.6 環境地質簡述勘查區環境地質基本特征,環境地質現狀;收集敘述勘查區及其附近地區地震活動歷史、 地震烈度、 地形地貌條件及新構造特征。第 4 章 工作部署4.1 工作部署原則根據任務書的要求,有針對性的總體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則,說明各項工作間的銜接及施工順序。4.2 總體工作部署根據項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則, 選用正確的勘查方法, 闡述各勘查手段的選擇及勘查工程布置原則。4.3 年度工作安

53、排說明年度的目標任務、 工作部署、 工作內容、 工作量安排及施工順序等情況。4.4 實物工作量列表說明總體工作部署和年度實物工作量。第 5 章 勘查方法及技術要求詳細說明各項工作的技術要求、技術措施和質量要求。5.1 測量工作根據不同比例尺,按相應的規程、規范要求執行。主要包括:闡述地質勘查工程測量的使用儀器、方法;簡述采用地形圖的比例尺、 來源。 并對其質量進行評述。 評價用圖是否滿足本次勘查需要。5.2 地質及水文地質填圖(含工程、環境要素)敘述填圖的地表地質條件、地質填圖方法和采用相關規程、規范等;說明填圖的比例尺、范圍、面積;提出填圖精度的要求及成果驗收;說明槽探工程布置原則,工程間距

54、、規格、工作量、施工順序、質量要求。5.3 鉆探工作敘述本次鉆探工程設計工程量、 鉆孔結構和采用的鉆探工藝; 分項說明油頁巖層、巖芯采取率、孔斜、簡易水文地質觀測、終孔層位、鉆孔封閉、 采樣等技術質量要求。其中鉆孔封閉要求說明封孔層位、 封孔材料及比例、 封孔方法、 封孔取樣檢查和透孔質量檢查等。5.4 地球物理測井工作說明地球物理測井工作目的任務、工作依據;簡述工作區煤巖層物性特征、 地球物理測井的工作方法、 儀器設備和參數選擇;敘述本次勘查工作測井曲線選用種類;敘述本次勘查工作設計的地球物理測井工作量;敘述油頁巖層、巖層、斷點、含水層及其它方面的解釋原則;敘述本次勘查工作油頁巖層測井成果質量、鉆孔測井質量技術要求。5.5 水文地質工作(含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說明水文地質工作目的任務、工作依據;簡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質填圖及其質量要求;簡述本次勘查工作中鉆孔簡易水文地質觀測技術要求;敘述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