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淺論文言文的誦讀教學_第1頁
[精品]淺論文言文的誦讀教學_第2頁
[精品]淺論文言文的誦讀教學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論文言文的誦讀教學淺論文言文的誦讀教學摘 要:葉圣陶曾批評傳統教學方式說:“課堂教學既然是一 講一聽的關系,教師當然是主角了,學生只處在觀眾的地位,即使偶 爾舉舉手答個問題,也不過是配角罷了。這在學生很輕松,聽不聽可 以隨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學生會不會習慣了教 師都給講,變得永遠離不開教師了呢? ”關鍵詞:主體地位;思維課堂;主觀能動性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 編號:1002-7661 (2014) 15-183-01 從學生個體發展來說,在 青少年時期學習和積累一些文言文,他們將終身受益。郭沫若先生說 過,學生時代背下的書,像一座大冰山,入了肚子,隨著年齡

2、增大, 它會慢慢融化,一融化就是財富了。我們課題組認為,這些記誦的材 料儲存于學生的大腦,組合進他們既有的認知結構和情感經驗之中, 就會化而為血肉,化而為靈魂,成為其精神世界和語文素養的重耍構 成,這既利于“立人”,又有益于“學文”,將來一旦被激活,所產 生的綜合效應是不可小覷的。然而,目前中學生普遍厭讀文言文,并 視學文言文為畏途,苴中很大的原因源自文言文傳統教學是以老師“灌輸”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實踐證明,這種作法事倍 功半,老師費盡心機,學生學習效果卻不甚理想,枯燥乏味的學習, 勢必讓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產生畏懼。由傳統的以“灌”為主到現 在的以“導”為主的變化,可以說完成了中學文

3、言文乃至整個語 文教學觀念的飛躍,開始真正體現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 的原則,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 能動性,培養其自學能力。由過去單純傳授知識進而知識、方法并重, 更注重于教給學生以方法,開發智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這 才真正回到了教學的根本耳的上來。下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 文言文教學中的一些心得:一、多讀多背,醞釀情感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大都是選自上千上百年的情文 并茂的名篇,學生會有陌生之感。多讀多背,讓學生克服語言障礙,消除吋代隔膜,領會其思想感情,加強對文章的理解。文言文的風格 是豐富多彩的,有的豪邁奔放,有的靜穆

4、閑適,有的委婉含蓄,有的 深沉凝重。它們都是作者心靈的產物和情感的結晶。因此,誦讀的過 程也是讓學生讀出文章的語氣、語調和節奏,表達出文章和作品內在 的情感的過程。二、重視預習,推敲質疑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重視預習,但總覺得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效果不理想。我 認為:學牛對預習的重視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教師的重視程度, 預習效果不理想正說明我們重視得還不夠,或者說方法還不到位。 學生在預習中閱讀課文、看提示、查注釋,學會自己處理和分析信息 的能力,對注釋未涉及而自己乂感到理解有困難的字詞,自己動手查 閱工具書,并將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備課堂討論之用。 同時,我還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書

5、、網絡等搜集有關資料,打破教材的 局限性,鼓勵學生對課木提出質疑。三、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課堂上教師把提問的權力真止交還給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會 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課堂上教師先不 提問,而是讓學生就預習中遇到的問題交山小組討論解決,小組無法 解決的再提出來,交由全班同學討論解決,如果有些問題所有學生都 無法解決的,教師也不作正面直接的回答,而是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點 撥,最終還是由學生自己解答。葉圣陶曾批評傳統教學方式說:“課堂教學既然是一講一聽的關系,教師當然是主角了,學生只處在 觀眾的地位,即使偶爾舉舉手答個問題,也不過是配角罷了。這在學 生很輕松,聽不聽可以隨

6、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 學生會不會習慣了教師都給講,變得永遠離不開教師了呢? ” 有些老師擔心把提問的權力交還給學生后,如果學生提問過多、過于 簡單膚淺,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我覺得對于學生的提問,不管提 出的問題在我們看來是如何的簡單、稚嫩、膚淺甚至是可笑的,我們 都要尊重學生,因為這些問題對于他們來講是未知的領域,是誠懇的 (除非是惡作劇),它讓我們真正了解了學生。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傳授學生知識點。四、舉一反三,拓展延伸 在講解岳陽樓記z后,我思考:一千 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樂在后,能時吋處處憂國憂民,這種閃爍著民族精神的人格

7、力量對我們后人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教育, 回望+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的歷史,這樣的人物數不勝數,你能舉幾 個例子嗎?學生給出了如譚嗣同、文天祥等人的例子,我又引導學 生了解了儒家學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陸游的“位 卑未敢忘憂國”:東林黨人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 天下事事事關心”;顧炎武的“天下興匸、匹夫有責”;孟子的“樂 民z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z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 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讓學生鑒賞這些人物形象,說說對 他們的認識,可以使他們更好的認識那個時代,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作 者在繁密的古文字中蘊藏的古今人類共有的情感。五、鑒賞感悟,含英咀華文木教讀是基礎,是知讀,交流情感是升華,是美讀,學生學了一篇文言文后,將自己的感悟形諸筆端,寫成讀后感, 并在課堂上和同學進行交流。這不僅使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去重新塑 造和描繪文學形象,增強了他們駕馭語言的能力,而且在這種思想與 思想的碰撞屮,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也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參考文獻: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鐘啟泉張華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