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明課件第1章:緒論_第1頁
科技文明課件第1章:緒論_第2頁
科技文明課件第1章:緒論_第3頁
科技文明課件第1章:緒論_第4頁
科技文明課件第1章:緒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于金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 考核辦法w 總成績:100分w 平時成績(40分):形式多樣課堂隨機考察鼓勵同學們的積極參與;加分 分組:自組織(每組不超30人) 范圍:科技史事件、人物、思想等 形式:1)共同制作10分鐘左右的ppt;2)1名組長;3)1名主講w 期末考試(60分):第12周課程論文 或者開卷考試關于課程論文的要求關于課程論文的要求w 規范性:按照一般科技論文規范要求,由以下部分組成:題目作者(學號)工作單位(郵編)摘要(200字內)關鍵詞(3-5個)正文注釋參考文獻關于所引用的文獻的一些要求w 論文中必須有所引用的文獻的注釋,可以采取論文中必須有所引用的文獻的注釋,可以采取

2、如下格式:如下格式:尾注形式腳注形式期刊文獻 作者名.文章名.期刊名,卷,期號:起止頁碼.著作出版物 作者名.著作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頁碼.析出文獻 作者名.析出文獻名.析出文獻所在文獻責任人.所在文獻名.出版地:(論文集)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上腳標腳注形式舉例“一個科學家對科學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準則的背一個科學家對科學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準則的背離,意味著他的科學生涯的結束離,意味著他的科學生涯的結束”。1 斯諾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斯諾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響。1斯諾斯諾.對科學的傲慢與偏見對科學的傲慢與偏見.陳恒六陳恒六, 等譯等譯.成都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19

3、87.p.9.本頁注腳位置上腳標尾注形式舉例 弗朗西斯弗朗西斯培根不僅提出了培根不僅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力量”的的口號,而且還有一段關于知識的名言值得現口號,而且還有一段關于知識的名言值得現代人深思:代人深思: “閱讀使人充實,閱讀使人充實,讀史使人讀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使人善辯”。1 注釋注釋:1培根培根. 培根論說文集培根論說文集. 水天同譯水天同譯. 北京北京: 商務印商務印書館書館, 1983. p.108.文章最后的文末處課程安排w

4、 第5周 序論w 第6周 希臘古典時期:科學精神起源w 第7周 希臘化時期羅馬時代w 第8周 中世紀:黑暗時期、阿拉伯科學與中 國科學w 第9周 15-17世紀:文藝復興、近代科學革命w 第10周 18世紀、19世紀w 第11周 20世紀w 第12周 考試參考書w 教材:沒有指定專門教材w 參考書:劍橋科學史叢書中譯本11種,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中世紀的物理科學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與自然近代科學的建構科學與啟蒙運動19世紀的生物學與人類科學19世紀物理學概念的發展19世紀醫學科學史20世紀的生命科學史技術的進化俄蘇科學簡史科學與宗教w 林德伯格西方科學的起源,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年

5、出版w 麥克萊倫第三世界史上的科學技術,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w 吳國盛科學的歷程,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一講 序論w 一、引子:科學與人文w 二、科學史及其形態w 三、科學史的功能w 四、5000年科學史輪廓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的講演的講演 (cpcp斯諾斯諾19561956年)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文科學知識分子與科學知識分子及他們各自所代表的文化日益分化,形成了兩種文化。這兩種文化上的兩極分化給人類帶來了損失:實踐的損失:純粹科學家對社會現狀不了解,不明白其工作的后果對社會發生的影響智力的損失:把自己搞得很貧乏創造性的損失:兩種文化交匯處,正是創造力的源泉,可惜屬于兩種文化的人

6、無法有效的交流引子:科學與人文“索卡爾事件索卡爾事件”與科學大戰與科學大戰1996年5月18日,美國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一條新聞:紐約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艾倫索卡爾向著名的文化研究雜志社會文本遞交了一篇文章,標題是“超越界線: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釋學”。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故意制造了一些常識性的科學錯誤,目的是檢驗社會文本編輯們在學術上的誠實性。結果是5位主編都沒有發現這些錯誤,也沒有能識別索卡爾在編輯們所信奉的后現代主義與當代科學之間有意捏造的“聯系”,經主編們一致通過后文章被發表,引起了知識界的一場轟動。這就是著名的“索卡爾事件”。 2021-10-813w 索卡爾是受到美國生物學家格羅斯與

7、數學家萊維特的高級迷信一書的激勵決定寫這篇“詐文”的。w 這本書對以后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和科學研究名義而出現的科學元勘(science studies)思潮進行了猛烈抨擊。w 為了回擊高級迷信對科學的文化研究的批判,社會文本在1996年推出了一期名為“科學大戰”的特刊。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索卡爾的“詐文”恰恰發表在這期特刊上。w 但索卡爾隨即在大眾語言月刊上發表了曝光一個物理學家的文化研究實驗,文章披露,他的那篇“詐文”不過是“把有意編造的謬誤、語言的濫用以及各種毫無根據的結論捏合在一起的大雜燴”。w 索卡爾認為,“詐文”之所以被接受,是因為它“聽上去很有趣”,并且“迎合了社會文本編輯們在意識形

8、態上的偏見”。2021-10-814w 學者普遍認為當今社會,科學和人文之間存在著割裂,應該去彌合;那么如何去彌合?能不能彌合就成為亟待考慮和反思的問題。w 薩頓:科學史是溝通科學與人文的橋梁w 科學史,history of science,其規定性來自“科學”和“歷史”。w 歷史是過去與現在借以溝通的東西。歷史的本質就是溝通。一切人文學科的本質都是歷史性的,因此,科學史起著溝通科學與人文的橋梁作用。w 科學史科的創始人喬治薩頓說得好,科學史是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之間的橋梁,它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自然科學的整體形象、人性的形象,從而全面的理解科學、理解科學與人文的關系。w 對科學的不同看法,導致不同

9、的科學史科學史的形態(1)w 1. 實證科學的編年史:科學是硬事件的積累,科學史是實證知識的積累史。薩頓科學史導論,成就年表。w 實證主義編年史的問題在于,近代科學的分科越來越細、越來越專,如果完全按照編年的方式,就難以完整的敘述各學科發展的歷史線索,歷史會顯得像是一堆支離破碎的材料。并且,進入近代以后實證知識幾乎是無邊無際,事無巨細地搜集整理羅列,既無可能,也無必要。對于實證主義編年史的放棄根源于對實證主義本身的放棄。w 這樣來編寫科學史,面對的將是浩如煙海的材料,而且隨著時這樣來編寫科學史,面對的將是浩如煙海的材料,而且隨著時間接近現代,其史料將呈指數增長。在薩頓的有生之年,間接近現代,其

10、史料將呈指數增長。在薩頓的有生之年,科科學史導論學史導論出版了出版了3卷卷5大冊,但仍然只寫到了大冊,但仍然只寫到了14世紀。薩頓之世紀。薩頓之后,再也沒有人繼續他的這一宏偉的事業。后,再也沒有人繼續他的這一宏偉的事業。w 思想史:科學本質上是觀念,科學史是觀念的演歷史。這種科學史將會把注意力集中在科學觀念的內在演變之上,將會比較關注與科學觀念相關的哲學史和思想史。 w 柯瓦雷認為,17世紀科學革命既改變了近代思想的內容,也改變了近代思想的框架本身。希臘人有限的、層次分明的、和諧有序的、天球層層相套的宇宙(cosmos)被打碎,代之以無限的、均勻各向同性的、幾何化的宇宙(universe),是

11、這場思想革命的主題。w 1939法國科學史家科瓦雷伽利略研究;1949巴特菲爾德近代科學的起源w 庫恩:近代物理學史上存在數學傳統和實驗傳統的對立w 數理科學傳統(哥白尼到牛頓):天文學、聲學、數學、光學與靜力學(古典物理學,從古代延續到近代)w 實驗培根傳統(近代物理學:18世紀):電學、磁學、熱學、化學等學科w 社會史:科學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建制,是社會系統中的子系統,科學史因而是科學與社會的關系史。w 1939貝爾納科學的社會功能;1938默頓十七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史的形態(2)w 分科史,科學家的科學史w 綜合史(通史),科學史家的科學史w 思想史,哲學家的科學史w 社會史,

12、社會學家的科學史w 斷代史w 國別史w 人物傳記科學史的意義w 1. 為科學服務w 最早的科學史實踐者通常都是科學家,對他們來說,科學史的意義就在于為科學本身服務。要么,它有助于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已有的科學理論;要么,它從歷史記錄中為當代科學前沿問題尋找可資借鑒的解決方案。w 例如:邁爾在寫生物學思想發展的歷史時,目的正是為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學的當代問題。他說:“認為學習一門學科的歷史是理解其概念的最佳途徑”。w “牛頓認為,諸如像阿那克薩哥拉和盧克萊修這樣的古人,不僅知道原子,而且認為它們具有慣性;此外,首先是埃及人,而后是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除了講授過哥白尼體

13、系之外,還懂得在原理的數學科學中的萬有引力原理及其應用。”w 2.為現實服務w 過去,為現實服務主要體現在將科學史賦予意識形態的功能。比如, 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更好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更自覺地投身于“科教興國”偉大戰略的實施中去;再比如,它可以幫助學習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方法論;還有,可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李約瑟的工作使西方人了解了中國人的諸多“領先”,因此一直受到中國人民的歡迎,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w 為現實服務還有第二個方面,即為現實的科技政策服務。隨著科學史意識形態功能的弱化,它作為科技政策之“思想庫”的功能浮現出來。過去的三十年來,我們的社會由“以階級

14、斗爭為綱”轉向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發展成了壓倒一切的任務,而科學史據說可以揭示科學技術的發展規律,特別揭示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相關關系,從而能夠指導科技發展戰略的制定,指導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戰略和戰術決策。w 3.為素質教育服務w 科學史作為一門歷史學科,其天然的功能似乎還在教化領域,這就是目前越來越為大家認可的科學史的教育功能。今天中國的教育界越來越認識到,過去那種英才教育、專才教育的教育思想既不符合教育的真正目標,也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因而提出了素質教育、通識教育的概念。應該說,科學史學科在推進素質教育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w 科學史的基本功能是打破文理隔閡,讓理科學生懂得一

15、些歷史,讓文科對自然科學有一個基本的概覽。對目前嚴格分科的教育體制來說,這個基本功能格外的突出。w 培養歷史感與批判精神:羅馬作家西塞羅說:“一個人不了解他出生之前的事情,那他始終只是一個孩子。”歷史意識是一個人、一個民族成熟的標志。弗蘭西斯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因為歷史感之中包含著一種清醒的判斷能力,即根據背景和情境來對事物進行判定的能力,而避免失之片面和武斷。w 美國物理學史家布拉什1974年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做“科學史是否應被定為x級?w 文中討論了,由于科學史越來越揭示出與理科教科書不太一樣的科學形象,是不是應該像電影分級那樣在科學教育中將科學史定為“少兒不宜”的x級。w 的確

16、,20世紀下半葉的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極大的瓦解了傳統的科學形象。w 科學不再被僅僅看成是對客觀事實的發現,“客觀性”不再是科學發展中的唯一主題;w 傳統教科書給出的“假說演繹”方法論(理論應該與實驗事實相符合),也被許多偉大的科學家親口否認;對實驗證據的屈從或者至少是尊重,被證明并不是科學史的事實。w 愛因斯坦強調,科學是人類精神的自由創造和自由發明,w 狄拉克則說:“一個理論家寧可要一個美的方程,也不要一個丑的但結果與實驗數據更相近的方程。”w 普朗克更是有一條在科學界傳誦的“普朗克原理”:“新的理論很少由于理性地說服了對手而得到認可,人們只需等待,直到對手死去。w 4.為學術而學術w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