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環境污染與健康第一章 緒論n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n環境總是相對于某項中心事物而言的n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所指環境n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n人的自然環境尚有大小和內外之分 自然圈層與物質循環 n生物圈:通常指有生物存在的地球表面層n全部水體總稱為水圈 n全部大氣層總稱為大氣圈 n土壤和巖石構成地殼層稱為巖石圈 n這四個圈層組成人類所處的自然環境 環境的化學物質循環 n1.水循環n自然界的水儲量巨大,分布廣泛。在太陽能和地表熱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斷被蒸發成水蒸氣,進人大氣。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又凝結
2、為雨、雪、雹等回地面,周而復始。這種水的循環在全球范圍內(大循環)和各個地區內(小循環)不停地進行著。 2.碳循環 n碳是構成有機物質的中心元素,也是構成巖石和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的主要成分 .n在環境內各個圈層中碳的循環,主要是通過二氧化碳來進行的 .n綠色植物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借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再綜合為植物體的碳化合物,經食物關系(食物鏈)成為動物體的碳化合物.n植物和動物的呼吸作用將體內的部分碳轉化成二氧化碳放回大氣。動、植物殘體中的碳經微生物分解(生物體腐敗)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排人大氣 3氮循環 n氮是構成蛋白質及生物有機體的重要元素 n大氣中的氮氣(N2);海水中的溶解氮
3、;沉積物中的有機氮。其余形式的氮則處于不斷地復雜變化、流動和交換過程中n 其他物質循環 n 磷循環:巖石和土壤中的磷酸鹽經風化淋溶而進入河流,然后匯人海洋并沉底,直至地質變遷成為陸相而再次參加循環,故一次循環需數萬年。然而在陸地和水體生態系統中存在兩個小的局部磷循環。人類開采和使用磷肥、農藥、洗滌劑等對磷的自然循環有影響。 硫循環 n陸地和海洋中的硫通過生物分解和火山爆發等,以H2S、硫酸鹽和SO2形式排人大氣;大氣中的硫通過降水、沉降、表面吸收等作用,回到陸地和海洋.n人類燃燒礦物燃料、冶煉過程、石油煉制等釋放大量S02,干預硫的自然循環而造成污染. 氧循環 n由于氧的含量豐富和性質活潑,因
4、而環境中到處有氧(游離態或化合態),故其自然循環是很復雜的。上述各種循環中都包括了氧,因而也表現了氧循環的一部分。實際上各種物質的循環都是相互關聯的。n由于參與循環的物質僅是該物質總儲量的很少部分,所以各物質總體循環一周所需時間很長n如水需200萬年,氧需2000年,二氧化碳平均停留300年,經生物圈循環時間約1020年,氧則需600年。 人與環境的關系 n人類的進化和發展與自然環境的變遷是緊密相關的 n生物圈中,人類是最活躍、有生機、最具影響的因素 n人類與其他生物體有著根本的區別,她并不完全是消極地適應環境,而是能夠通過勞動能控制環境,改造環境,利用自然環境為人類服務的 生態系統的平衡生態
5、系統的平衡 n生物群落與其周圍非生物環境構成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n生態系統無論大小,各種生物與非生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是共同的 n無數個大小生態系統相互關聯,形成了地球這個大的生態系統 n自然界中的生態系統并非是靜止不變的,而是處于不斷運動、變化之中,但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可表現穩定的狀態,這就是生態系統的相對平衡 環境問題 n原生環境問題或第一環境問題 :n自然界發生變遷對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作用.如火山爆發、地震;臺風、海嘯、洪水、旱災、蟲災;流行病、地方病等自然災害.n次生環境問題或第二環境問題 :n指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如現代工業發展所產生大量三廢對環境的污染問題
6、,盲目開發自然資源所引起環境退化問題.環境的污染環境的污染 n 廣義地說,當自然環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改變原有狀態時,就是受到了“污染”。 n生態系統本身具有一定的調節功能。在一定范圍內,自然界的污染物可以通過“自凈”作用得以恢復 n由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產生的大量有害物質排入環境,破壞了環境的結構和狀態,對人體的健康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甚至是潛在的不利影響,這就叫做環境的污染。 第二章大氣污染及其危害第二章大氣污染及其危害n大氣的組成 n大氣組分的停留時間大氣組分的停留時間 n大氣的結構n大氣與生命的關系n大氣污染n大氣的污染源n大氣污染物的組成 大氣的組成 n大氣圈的主成分是空氣,另外還含有少
7、量水氣、塵粒和其他微量雜質 n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78.09)、氧(20.95)、氬(0.93),三者共占整個空氣的99.9。空氣中CO2含量只占0.03,此外還有一些稀有氣體(氦、氖、氪、氙)和CH4、NO2、SO2、CO、NH3、O3等,它們總共也不過占0.1 降塵和飄塵n大氣中的固體懸浮粒子主要來自工業煙塵、火山噴塵和海浪飛逸的鹽質等。粒徑較大者稱降塵,幾小時可落到地面,粒徑小的(小于10m)稱為飄塵,可在大氣中飄蕩數年n 大氣組分的停留時間大氣組分的停留時間n氣體組分在大氣中的平均停留時間少則幾小時,多則達百萬年以上。這與組分的性質,在大氣中的儲量,以及遷出或循環的途徑等有密切關系 n
8、可以認為大氣是各種氣體和微粒組分的“儲庫”。某組分x在儲庫中的總輸入速度(Fx)和總輸出速度(Rx)是相等的 n組分的停留時間長,即使人類活動大大改變了組分的輸入(出)速度,對其總儲量的影響也不明顯.n相反,若組分停留時間短則其儲量對輸人(出)速度的改變就很敏感 大氣的結構 n大氣的總質量約3.91015噸,只有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n由于重力的作用,大氣質量的垂直分布很不均勻,其質量的一半集中在離地面5km以下, 90集中在30km以下。n根據大氣物理性質(溫度、擴散、電子密度等)垂直分布的待征,可將大氣圈分為許多層次。如以溫度隨高度的分布,將大氣自下而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和熱層等
9、 對流層n對流層是大氣圈的最下層,其厚度在中緯度附近為1012km;赤道附近為1618km;兩極附近為89km。n特點:1.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約每上升100m,溫度平均降低0.6(或6km),所以對流層上部的氣溫為零下50左右n2.氣體密度大。大氣總質量的75以上,水氣的90集中于該層中。因此,主要的天氣現象(云、霧、降水等)。化學污染物的產生和變化等,都發生在這一層里n3.氣體強烈的上下對流 .當形成下冷上熱的“逆溫層”時,污染物則難以擴散而容易造成污染事件 平流層 n處于地面上1250km區域。平流層的溫度分布是由下而上逐漸升高,平流層頂的溫度達到最高值(273K) n特點:空氣水
10、平移動占顯著優勢.大氣是穩定的 n污染物進入此層,只能形成一薄層氣流隨地球旋轉而運動,甚至可停留多年n在高度為1535km范圍內,形成厚度約20km的一層臭氧層 ,臭氧有吸收太陽光能力,致使平流層氣溫隨高度而增加 中間層 n距地面5085km范圍稱為中間層。這一層的空氣更加稀薄,氣溫又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至中間層頂(85km高度附近)的氣溫可降低到63103(中緯度上空)。這與臭氧濃度減小有關 熱 層 n高度在85500km范圍的大氣圈稱為熱層。這一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85km處63至160km處達200左右)。由于太陽紫外線和宇宙線的作用強烈,使熱層和中間層空氣分子變成離子的現象得以
11、發生,因而又將601000km高度范圍叫做電離層 n這種高空中原子和分子氧和氮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遠紫外部分(波長小于200nm)的能量,并將能量變成熱是熱層氣溫增高的主要原因 n大氣的溫度分布與大氣的化學組成有著密切關系(圖21),二者都是輻射穿過大氣被吸收的結果。 大氣與生命的關系 n空氣是人類和其他一切生命機體時刻不可缺少的生存條件。一般成年人每天約需呼吸一萬升空氣,相當于13.6公斤n重。大約為一天食物重量的十倍,飲水重量的三倍。一個人幾周不進食,幾天不飲水尚可生存,如果絕斷空氣幾分鐘就要死亡。n與生命關系最密切的還是氧和氮 n氧是人體的生命元素。在人的生活過程中,時刻不停地n從空氣中
12、吸入氧氣,呼出體內生成的二氧化碳 大氣污染 n主要是由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所造成的。,由人類活動引進或擴散到大氣中的污染物質,當其數量、濃度、性質以及在大氣中持續時間等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可能會使某些地區的生物體的生命和人類的健康或生產、社會活動受到影響 n根據大氣污染影響范圍的大小,可以將污染分為四種情況:(局部地區污染、地區污染、涉及多個地區的廣域污染以及具有國際性影響的全球污染。 大氣的污染源 n大氣污染來源有三類 :n1.煤、石油、天然氣、木柴等燃燒 n2.工農業固體廢物,城市生活垃圾在焚毀處理時 n3.各種工業生產過程排放的有害氣體 n污染源可分為固定源和流動源兩種 :n固定源:大
13、氣污染物質來自某些固定單位或地點 n流動源是指交通運輸工具,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雖然規模小,又分散,但數量龐大,來往頻繁,而且具有流動性特點 汽車的污染物 n由燃料箱、汽化器、曲柄箱以及尾部廢氣管等處排出,以尾部排污量為最多n主要污染物有CO、NOx、HC以及鉛化合物n廢氣中污染物的成分與燃料,發動機類型和行駛車速等多種因素有關 n一輛燃燒汽油的小轎車每天約排出CO 3公斤,HC 0.20.3公斤,N0 x 0.050.15公斤 汽車的污染物-鉛n由于汽油中常常加有四乙基鉛作抗爆劑,汽車廢氣中有鉛的污染物。據估計,抗爆劑中70的鉛隨廢氣排入環境,其中40顆粒較大的迅速沉降,其余60以微塵
14、形式長期漂浮在大氣中。n在交通發達的大城市,汽車引起的鉛污染濃度可達0.6-1.0微克立方米。在公路上空,空氣中含鉛量最高為50微克全方米,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發達國家城市空氣中鉛的污染90以上來自汽車廢氣 苯并芘n汽車廢氣中還含有少量致癌的多環芳香烴,其中以3,4-苯并芘毒性最劇。據報道,燃燒每立方米柴油約排出0.09克苯并芘 n3,4苯并芘苯并芘致癌,但在酸性環境中很容易被破壞n1775年英國外科醫生波特發現:從童年起,從事打掃煙囪的工人,工作15-25年后患陰囊癌而死亡。n1915年日本生物學家富澤和市川,以煤焦油涂兔耳內側,每周2-3次,數月后證實具有致癌作用。這是人工第一次用化
15、學方法致癌成功的例子n1933年庫克從煤焦油分離出強致癌物質,定名苯并苯并芘芘 n輪船是重要的運輸工具之一,它的載重量大,成本低廉,因此世界的航海運輸業十分繁榮。輪船的燃料是煤和柴油,它的排污量僅次于汽車。在船舶集中的港口碼頭,它的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內河運輸中,輪船排放的污物對空氣的影響更大些 n在經濟發達國家,航空運輸業非常繁榮,機場上空飛機起降頻繁。飛機經過的空間,除了噪聲干擾外,其排出的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影響。n飛機排出的污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粉塵大氣污染物的組成 n一般把由N2、02、稀有氣體等恒定組分和C02(320ppm)、水蒸氣(4以下)等常態可變組分所組成的大氣
16、叫做“清潔空氣”。n而將含有來自天然源與人為源的一定濃度的不定組分(CO、S02、NOx,碳氫化物、顆粒物等)的大氣叫做污染空氣”n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那些含量和存在時間達到一定程度以致對人體、動植物和物品危害達到可測程度的物質,稱為大氣污染物。 一氧化碳 n人為來源主要是燃料的不完全燃燒,而其中由汽車等產生的C0量約占55左右nCO濃度在1以下,被認為對大氣不會造成污染汽車尾氣中C0的濃度大于1,特別是在空擋時排放量最大nCO的有害影響并非直接化學反應所致,而是以比O2大200倍以上的優勢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絡血紅蛋白而引起窒息。這種效應是可逆的,及時吸人新鮮空氣可破壞這種結合而不致于在
17、體中積蓄 一氧化碳的轉化n羅賓(Robbins)等曾證明大氣中CO含量幾世紀未變,說明人為源對背景CO水平的影響甚微。這一事實表明,大氣中的CO存在著巨大的消除途徑。nCO不溶于水被雨去除的可能性很小,CO被大氣中濃度很低的氧化劑(0、O3、NO2等)氧化成CO2的速率極慢,也不可能產生重要影響。n現發現土壤中微生物(真菌)能大量地將CO轉化為CO2n另外向平流層擴散并與自由基反應而被清除 二氧化硫 n人為源主要是礦物燃料和含硫礦物的燃燒。煤的含硫量約為,0.55,石油則為0.53,其中絕大部分為可燃性硫化物,燃燒時主要生成S02,只15氧化成S03 n低濃度S02(10Ppm以下)的危害主要
18、是刺激上呼吸道,較高濃度(100ppm以上)時會引起深部組織障礙,更高濃度(400ppm以上)時會致人呼吸困難和死亡。特別是大氣塵粒與二氧化硫共存的協同作用對人的毒性更大。這可能是由于在顆粒表面S02易氧化為SO3進而與水蒸氣形成硫酸霧的緣故,這種酸霧達0.8ppm時,人即難以忍受。 二氧化硫的轉化n大氣中S02的平均停留時間約為36.5天,它主要是通過降水清除或氧化成硫酸鹽微粒后再干沉降或雨除,此外,土壤的微生物降解、化學反應、植被和水體的表面吸收等都是大氣S02的去除途徑。 氮氧化物NOx n在對流層中氮氧化物主要指N0和NO2 n全球N0的總發生量每年約為4.78億噸。其中90來自天然源
19、,主要是大氣中NH3的氧化和土壤中含氮物的微生物分解等。人類活動排放的N0僅占10。nNO2 主要由N0氧化而來n人為源中主要是礦物燃料在工業窯爐和汽車內燃機中的高溫燃燒過程 n一般產生的NOx中99是N0, NO2僅占1左右。值得指出,N0的產生主要并非燃料中各種氮化物的分解氧化,而是空氣中的氮和氧在高溫條件下的直接化合,少量N0進一步化成NO2 n如汽車內燃機中吸入的空氣與燃料(汽油)的比例不同,燃燒火焰的溫度就不同 n空-燃比低,燃燒溫度低,尾氣中C0和HC多而N0少 ,空一燃比增高N0就隨之增多n故汽車在空擋或減速時尾氣中N0含量多在80ppm以下,而在加速時可高達10000ppm。n
20、燃煤電廠廢氣中的N0含量約為30020000ppm 氮氧化物的危害與轉化nNOx不僅能由呼吸進入人體肺部,引起支氣管炎或肺氣腫,還能和碳氫化物生成光化學煙霧。此外, N20可使平流層中的臭氧減少,導致地面紫外線輻射量增加。n大氣中的NOx除被土壤和植被吸收外,一般經氣相或液相化學反應,最終轉化成HN03和硝酸鹽而去除(最終歸宿) 碳氫化合物 n人為五大來源為;汽油燃燒、焚燒、溶劑蒸發、石油蒸發和運輸損耗、提煉廢物。n由于碳氫化合物人為排放總量的40來自美國,因此美國人為源占總產生量比例高達34,其中半數以上來自交通運輸n汽車廢氣排出的碳氫化合物數以百(種)計,但主要是排量相當的兩類;烴類如甲烷
21、、乙烯、乙炔、丙烯、丁烷等;醛類如甲醛、乙醛、丙醛、丙烯醛和苯甲醛等。此外還有少量芳烴和微量多環芳烴致癌物如苯并(a)芘 碳氫化合物的危害與轉化n一般碳氫化合物對人的毒性不大。甲醛和丙烯醛是刺激性物,長時間接觸0.15ppm甲醛能引起催淚現象,然而一般空氣中遠末達到這一濃度。碳氫化合物中的烯烴;以及醛類等。它們在空氣中的反應可能形成危害較大的二次污染物。n碳氫化合物從大氣中去除的途徑主要有土壤微生物活動,植被的化學反應、吸收和消化,對流層和平流層化學反應,以及向顆粒物轉化等。光化學氧化劑 n光化學氧化劑是由排入大氣的一次污染物(NOx和HC),在陽光作用下經一系列反應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主要包括
22、:臭氧、二氧化氮和過氧乙酰硝酸酯(PAN)等能使碘化鉀溶液釋放出碘分子的氧化性物質。n臭氧(03)是它們的代表者,一般約占氧化劑濃度的90%以上的背景濃度值一般在0.010.06ppm范圍。 危害n當大氣中氧化劑濃度為0.10ppm時就能刺激眼睛,主要是PAN和甲醛的作用0.30ppm時可刺激鼻、喉,0.51.0ppm時引起肺功能變化。PAN和03是植物毒性物質,擾亂生態系統。此外,氧化劑可使橡膠老化、脆裂,染料褪色等n03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約0.25年,它是依靠在植被、土壤、雪和海洋表面上的化學反應而被清除的 碳氫化物的氧化與光化學煙霧 n碳氫化合物(烴類)在大氣中能被氧化劑氧化,特別是與0
23、H基的氧化反應最為重要。烴類可被氧化成醛、酮、醇、酸、烯等n大氣中的氮氧化物(NOx)和碳氫化物(HC)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中紫外線照射下發生反應會生成二次污染物。人們把這些參與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氣體和顆粒物)所形成的煙霧污染現象,稱為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煙霧n光化學煙霧。因1946年首次出現在美國洛杉礬又叫洛杉磯型煙霧。這種煙霧有別于煤煙煙霧(倫敦型煙霧)。n是在強日光、低濕度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強氧化性和刺激性的毒霧(呈淺藍色) n光化學煙霧會刺激眼睛,流淚,惡心,頭暈等氣溶膠 n氣溶膠是指液體或固體微粒均勻分散在氣體中所形成的穩定體系.微粒的粒徑大多是在0.00
24、210m范圍 n它們不象氣態分子那樣服從氣體分子運動規律,但也不會受地心引力作用而沉降,具有所謂膠體的性質故稱氣溶膠。我們所處的大氣環境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氣溶膠系統.大氣中顆粒物質的直徑一般為0.001100m范圍 顆粒物分類n按顆粒物的粒徑大小可分為:n(1)總懸浮顆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 TSP):指能懸浮在空氣中,直徑100微米的顆粒物。n (2)可吸入顆粒物(Partic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m,PM10):指懸浮在空氣中,直徑10微米的顆粒物。可在大氣中長期漂浮,易被人吸入呼吸道和遠距離擴散。又稱為飄塵。n (3)
25、降塵:指直徑D在10100m的顆粒物。能夠依其自身的重力作用而沉降下來。n在環境科學中,習慣上把顆粒物(Particulate matter)作為氣溶膠(Aerosol)的代名詞而通用 n按照顆粒污染物成因不同,氣溶膠分為n分散性氣溶膠是固態或液態物質經粉碎,噴射,形成微小粒子,分散在大氣中形成氣溶膠n凝聚性氣溶膠則是由氣體或蒸氣(其中包括固態物升華而成的蒸氣)遇冷凝聚成液態或固態微粒,而形成的氣溶膠 氣溶膠的形態n根據顆粒物的物理狀態不同將氣溶膠分為n固態氣溶膠煙和塵(Smoke and dust) n液態氣溶膠霧(fog)n固液混合態氣溶膠煙霧(Smog) 固態氣溶膠煙和塵n由礦物粉碎加工
26、和燃料燃燒產生的固體顆粒物形成的固態氣溶膠即為煙和塵n如煤煙(碳粒)、鉛化合物煙氣(汽車排氣)、煤粉塵、水泥塵末、飛灰(不燃性固體微粒)、鐵粉等。由于煙多由高溫升華、揮發的蒸氣凝結或不完全燃燒過程形成的,故粒徑較小一般0.1-1m n而粉塵多由機械過程產生,粒徑較大,通常在1-7m之間 液態氣溶膠霧n霧:由液滴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液態氣溶膠n大氣中水蒸氣過飽和時,水發生凝聚作用便會產生霧.霧的液滴直徑為230m,液滴數目為50100個cm2時形成薄霧,500600個 cm2 時形成濃霧 固液混合態氣溶膠煙霧n由固、液兩種微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固液混合態氣溶膠叫煙霧 n霾霧(haze)就是由細塵和
27、薄霧混合顆粒懸浮于空氣中形成的氣溶膠n由煤塵、二氧化硫和濃霧相混合并伴有化學反應形成的煙霧叫倫敦型煙霧 nHC和NOx通過光化學反應形成的煙霧叫洛杉磯型煙霧 n它們統稱為化學煙霧。煙霧微粒的粒徑一般小于1m 氣溶膠的來源 n顆粒物可分為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一次顆粒物是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氣中直接造成污染的顆粒物,如土壤粒子、海鹽粒子、燃燒煙塵等n二次顆粒物是由大氣中某些污染氣體組分(如S02、N0 x,HC等)之間,或它們與大氣正常組分(如氧氣)之間通過光化學氧化或其他反應轉化生成的顆粒物 n由天然源和人為源排出的H2、NH3、S02、N0 x,HC等氣體污染物轉化形成的二次顆粒物約占氣溶膠每
28、年全球排放總量的54-71。其中細顆粒的8090都是二次顆粒物,其對大氣質量的影響甚大 氣溶膠的危害n降塵在空中停留時間短,不易吸入,故危害不大n可被吸入的飄塵因粒徑不同而滯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大于5m的,多滯留在上呼吸道,小于5m的多滯留在細支氣管和肺胞。0.01-1m的飄塵在肺胞內的沉積率最高 n進入呼吸道的飄塵往往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產生聯合作用,損傷粘膜、肺胞,引起支氣管和肺部炎癥。長期作用導致肺心病死亡率增高 n硫酸霧侵入肺胞引起肺水腫和肺硬化而導致死亡,故硫酸霧的毒性比氣體S02的毒性要高十倍以上n含有重金屬的顆粒物會造成人體中重金屬的累積性慢性中毒 n含有多環芳烴類化合物,進
29、人人體后可能造成組織的癌變 n細粒子的危害較大不僅表現在可吸入性上,有毒污染物細粒子的含量大大高于粗粒子n氣溶膠粒子具有對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是造成大氣能見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將引起一系列生物效應,如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生生態系統等 n氣溶膠也并非有百害而無一利。倘若氣溶膠從大氣中完全除去,大氣因缺少凝結核則水滴不能凝聚,大氣濕度可高達400,這將形成長期干旱之后繼大暴雨的局面,其后果是難以想象的 第三節 酸雨n酸雨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氣降水 .n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危害:使土壤變酸,損害農作物和林木生長,使河流、湖泊等地表水酸化,污染飲用水源。危害漁業生產(
30、PH值小于4.8時魚類就消失);腐蝕建筑物、工廠設備和文化古跡。危害人們的健康。 n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 n降水的化學組成最早命名酸雨的人 n英國科學家史密斯,1852年化驗分析了英國工業城市曼 徹斯特附近的雨水成份,發現雨水中含有硫酸、酸性硫酸鹽, 硫酸銨、碳酸銨等成分,認為是受大氣嚴重污染造成的。史密 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酸雨存在和研究酸雨的科學家。他 對酸雨進行了20年的研究和調查,于1872年編著并出版了 空氣和降雨:化學氣候學的開端一書,首先采用“酸雨”這一 術語。歷史上的重大公害事件(大氣污染) n1873、1880和1891年,英國倫敦發生三次由于燃煤造成的毒霧事件,死亡人數共
31、計約一千八百名。這種煤煙毒霧也叫做倫敦型毒霧。1909年,格拉斯哥由于這類煙霧又造成一千零六十三人死亡。 n1893年起,前后五十年左右, 日本足尾銅礦由于冶煉硫化銅礦排出廢氣、廢水,危害農田、森林,使田園荒蕪,幾十萬人流離失所。 n1930年12月,在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因硫化礦冶煉廠、煉焦廠、化肥廠等工廠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和粉塵蓄積在大氣中,引起幾千人呼吸道發病,約有六十人死亡。n 1943年以來,美國洛杉磯不斷出現光化學煙霧。這種煙霧是由大量汽車排氣形成的,有時滯留市內幾天不散,使多數居民眼紅、喉痛、咳嗽,嚴重時還造成死亡。這就是所說的洛杉磯型煙霧。n1948年10月,在美國多諾
32、拉鎮,因煉鋅廠、鋼鐵廠、硫酸廠等工廠排出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和粉塵,蓄積在深谷的大氣中擴散不開,使當地居民的百分之四十三,約六千人患病,十七人死亡。n 1952年12月,英國倫敦因家庭取暖用煤排出煤煙粉塵在濃霧中蓄積不散,居民感到胸悶,并有咳嗽、喉痛、嘔吐等癥狀發生,四天內死亡達四千人。1956、1957和1962年又相繼發生同類毒霧事件,共死亡約二千余人。n 1953、1963和1966年,美國紐約發生三次毒霧事件,使六百余人死亡。n1964年以來,日本東京地區由于工業和交通廢氣充斥街頭,造成氣喘、頭痛、眼花、慢性支氣管炎、結膜炎等疾病流行。1970年發生的光化學煙霧整整持續了一個夏季,發生了
33、整批學生暈倒的事件。n 1954年以來,日本川畸市因工廠廢氣污染大氣造成氣喘病患者約一百八十人,死亡二人。n1955年以來,日本四日市因石油化學工業廢氣和燃燒重油產生的廢氣,含重金屬屑的粉塵污染大氣,造成哮喘病患者約五百一十余人,死亡三十六人,是為有名的四日市氣喘病。同期,大阪市此類氣喘病患者約達六百九十余人。據1972年日本官方統計,患者達六千三百七十六人。 n海灣戰爭,造成科威特200口油井燃起的黑煙遮天 蔽日,燃燒的大火持續時間之長令世人罕見,致使海灣及其周 邊地區環境污染十分嚴重。據報導,科威特下午兩點上街開車 要打亮前燈,居民出門得靠手電尋路,人們飽含著有害的二氧 化硫及碳氫化合物的
34、污染。 .城鎮空氣污染最重的時候 n城鎮大氣污染的程度,與季節氣候及每天人們的生活活 動有關,一般是夏、秋兩季,空氣最清潔污染最輕,冬季和春季 的頭兩個月空氣污染最重。一天中,中午和下午空氣較清潔, 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氣污染較重。其中晚上7點和早晨7點左 右為污染高峰時間。當地面溫度高于空氣溫度時,天空中形成 逆溫層,象一個蓋子一樣壓在地面上,各種污染物不易擴散。 一般在晚間和冬春季逆層較厚,影響地面污濁的空氣稀釋 和擴散,因此空氣污染最重。 室內空氣污染 n據加拿大一 個衛生組織對影響人體健康的一些新問題進行調查,結果顯 示,有68的病因是由于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n室內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人
35、體污染,人可以排出25種 有毒物質,成人每小時呼出25升二氧化碳,人體的排汗、排 氣、不潔的衣物食物也會造成室內的污染。少數人吸煙也是室 內污染很重要的因素。 n現代化的室內裝飾,人造板、膠合板、壁 紙、各種涂料、化纖地毯等,都會釋放出醛、苯、酚類有害氣體。 室內辦公設備及家用電器,也會形成嚴重的室內污染。據德國 專家指出,電視機的“放毒”現象必須引起警惕。廚房內煤氣、 液化石油氣、燃煤、也會產生大量的煙塵、油煙、一氧化碳和氮 氧化物。美國環保科學家發現有11種有毒化學物質濃度高出室外, 其中6種是致癌物質。 珠江三角洲的大氣情況由由16 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組成子站組成
36、,分布于整個珠,分布于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其中江三角洲地區。其中10 個個監測子站由廣東省境內有監測子站由廣東省境內有關城市的環境監測站運作,關城市的環境監測站運作,3個位于香港境內的子站由個位于香港境內的子站由香港環保署負責,另外有香港環保署負責,另外有3 個區域子站則由廣東省環個區域子站則由廣東省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運作。境保護監測中心站運作。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 2005 年年11 月月30 日正式啟用并向公眾日正式啟用并向公眾發布區域空氣質量指數發布區域空氣質量指數時均標準 0.50日均標準 0.15年均標準 0.06 時均 日均 年平均值 超標率
37、 超標率 麓湖公園(廣州) 0.00% 1.15% 0.053萬頃沙(廣州) 0.00% 5.38% 0.073天湖(廣州) 0.00% 0.59% 0.032荔園(深圳) 0.00% 0.30% 0.027唐家(珠海) 0.01% 4.76% 0.051順德黨校(佛山) 0.03% 10.68% 0.086惠景城(佛山) 0.66% 19.14% 0.106東湖(江門) 0.00% 0.29% 0.037城中(肇慶) 0.00% 4.79% 0.067下埔(惠州) 0.00% 0.00% 0.021果灣(惠州) 0.00% 0.00% 0.014豪崗小學(東莞) 0.11% 8.91% -紫馬嶺(中山) 0.00% 5.03% 0.059荃灣(香港) 0.00% 0.23% 0.026塔門(香港) 0.00% 0.00% 0.018東涌(香港) 0.00% 0.28% 0.028時均標準 0.24日均標準 0.12年均標準 0.08 時均 日均 年平均值 超標率 超標率 麓湖公園(廣州) 0.19% 5.49% 0.060萬頃沙(廣州) 0.01% 2.15% 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子書內容創新與策劃考核試卷
- 誠信租房合同簽署指南
- 糧食倉儲企業綠色經濟企業風險管理考核試卷
- 竹材運輸中的損耗控制考核試卷
- 油墨的紫外光固化技術考核試卷
- 成人教育中的學習滿意度調查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可持續發展戰略考核試卷
- 電容器在電力傳輸線路中的補償應用考核試卷
- 海洋測繪數據采集與處理考核試卷
- 醫療器材銷售渠道拓展考核試卷
- 電商倉儲外包合同協議
- 江蘇連云港市金灌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灌南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招聘筆試題庫2025
- 多中心結直腸癌臨床研究生物樣本庫信息系統的建設與管理
- 消防管道支架制作安裝標準2017.噴淋
- 曲柄連桿機構拆裝教學教材課件
- 合格供應商年度評審計劃
- 培訓考試匯總金屬膠接工藝簡介
- Q-RJ 557-2017 航天型號產品禁(限)用工藝目錄(公開)
- ZGM95G-1型中速輥式磨煤機使用和維護說明書
- SZ系列GPS標準時間同步鐘使用說明
- 服裝工藝(各工序)單價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