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黨政領導干部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考試標準測試題及答案哲學標準化測試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哲學基本問題是()。a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問題b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關系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d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a德國古典哲學b.17世紀英國的唯物主義哲學c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d.18世紀法國的唯物主義哲學3劃分兩種歷史觀的根本標準是()。a是否承認人類社會的內部矛盾b是否承認階級斗爭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c,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d是否承認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4.“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人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边@句話是()。a
2、,庸俗唯物主義觀點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c辯證唯物主義觀點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5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a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b運動和靜止辯證統一的觀點c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觀點d對立統一的觀點6意識的反作用或能動性,從根本上說是()。a對客觀世界的改造b對客觀世界的反映c對人類自身的改造d正確發揮意識的主觀能動性7規律是()。a事物和現象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b,事物和現象之間的外在的、偶然的間接的聯系c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聯系d事物和現象之間的人為的、形式的非本質聯系8.“蒼蠅不叮沒縫的蛋”這一說法直接表達的哲學思想是()。a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
3、,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b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c事物的運動是外力推動的結果d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9區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志在于()。a出現時間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10,“防微杜漸”體現的哲學道理是()。a對立統一規律的原理b質量互變規律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關系的原理11唯物辯證法認為,在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問題上,結果是指()。a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b先于某種現象的現象c被一定現象所引起的現象d后于某種現象的現象12事物的質是指()。a構成事物內在要素的總和b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c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d
4、事物的規模、發展程度和速度等規定性13否定之否定規律側重于揭示()。a事物發展的動力b事物聯系的根本內容c事物發展的狀態d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14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a事物雙方之間的相互斗爭b事物雙方之間的相互轉化c矛盾雙方互相調和的結果d矛盾雙方同一性和斗爭性共同起作用的結果15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a唯物主義的觀點b聯系的觀點c發展變化的觀點d實踐的觀點16實踐之所以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由()。a實踐的歷史性和不確定性決定的b實踐的有條件性和相對性決定的c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d真理的相對性和絕對性決定的17世紀伽利略因宣傳舊心說”被宗教裁判所監禁。隨
5、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1980年10月羅馬教皇不得不公開為伽利略平反,這說明()。a真理是不斷發展的b真理終將戰勝謬誤c謬誤是對客觀實際的歪曲反映d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真理18人類一切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是()。a生產關系b血緣關系c思想關系d法律關系19地理環境是()。a劃分社會經濟形態的依據b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決定因素c社會制度變更的決定力量d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20判斷一種生產關系是否先進的標志是()。a公有制還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適合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要求d勞動產品分配是否公平二、多項選擇題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a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b關于自然、社會和
6、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c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d在實踐基礎上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2,馬克思主義產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學前提是()。a康德星云假說b達爾文進化論c細胞學說d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3德國古典哲學中對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影響最大的有()。a康德的哲學b,費希特的哲學c黑格爾的哲學d費爾巴哈的哲學4理論聯系實際就要()。a認真讀書、刻苦學習馬列主義b分析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c聯系當代世界的深刻變化d聯系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5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這就是說我們認識事物、研究問題就()。a必須從實際出發b必須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c必須從主體的主觀愿望出發d必須從本本出發,從原則
7、出發6下列各項屬于意識的反作用或能動性表現的有()。a意識活動是一種主動的創造過程b意識活動是有目的性、計劃性的c意識能認識客觀世界d意識能改造客觀世界7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是()。a相互區別的事物、現象或要素之間的聯系b只看到事物、現象或要素之間的區別c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的d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8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b事物在它剛剛形成時沒有矛盾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發展的一定階段d,每一事物自始至終都存在著矛盾運動9下列各項屬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a矛盾雙方相互依存b矛盾雙方相互排斥c矛盾雙方相互貫通d矛盾雙方相互滲透1
8、0偶然性在事物發展中居于從屬地位,它()。a對事物的發展起影響作用b對事物的發展不起作用c對事物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緩作用d使事物的發展過程呈現出具體特點11脫離了人體的手就變成了沒有生氣的、死的東西,這是()。a形而上學片面、孤立的觀點b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c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的系統論的觀點d部分受整體決定和制約的觀點12下列各項屬于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發展觀的對立的表現的有()。a唯物辯證法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世界,形而上學則用孤立的、片面的觀點看世界b唯物辯證法用發展變化的觀點看世界,形而上學則用靜止不變的觀點看世界c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形而上學則否認矛盾的存在d唯物辯證法承
9、認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形而上學則否認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13物質生產之所以從根本上決定了人口生產的發展方向和基本趨勢,是因為()。a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人口的數量、質量、密度、構成和增長速度b物質生產的發展水平、發展規模、發展速度,制約著人口生產的方向、規模和速度c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決定人口生產的社會形式d物質生產決定人口生產具有較少慣性14社會意識()。a是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b由社會存在決定c具有相對獨立性d在階級社會里,某些形式具有階級性15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表現在()。a社會意識的內容來源于社會存在b,社會意識隨社會存在的發展而發展c社會意識是對科學文化的反映d社會意識是對物質資
10、料生產方式的反映e社會意識是對統治階級意志的反映16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是因為()。a人的本質是在后天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特別是生產實踐中形成b人是生活于現實的具體的社會關系之中的人,現實的社會關系決定著人的本質c人的本質只有通過社會關系才能表現出來,而且是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表現出來的d人的本質是隨著社會關系的發展而發展的17人類社會發展是“自然歷史過程”的含義是()。a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像自然界一樣,是客觀的、物質的、辯證的過程b人類社會發展也像自然界一樣,具有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性c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界發展規律是等同的d社會和自然界一樣,它的一切活動無需人有意
11、識地進行18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決定論()。a是承認社會歷史發展具有客觀規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約性的理論b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作為社會的經濟基礎又決定上層建筑c把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應用于人類社會歷史的研究d既認為社會歷史具有客觀規律性,又反對人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的觀點19適合生產力性質和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說()。a只要先進的生產關系一經建立,生產力就會自然而然的向前發展了b先進的生產關系能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道路、掃清障礙c先進的生產關系能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可能性d需要選擇適當的經濟體制,生產力在事實上才能得到發展20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2、這是因為()。a人民群眾的一切活動都推動社會歷史前進b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c人民群眾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d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三、判斷題1哲學是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一般發展規律的科學。()2哲學的本質特征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革命性和群眾性的統一。()3只有物質的運動才是絕對的,而靜止不過是一種一定的特殊形式,只具有相對性。從而承認并肯定相對靜止是多余的,沒有什么實際意義。()4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5事物的質變和量變是相互轉化的。()6事物的度體現了共性和個性的統一。()7凡是唯物主義的理論都是科學的,凡是唯心主
13、義的理論都是荒謬的。()8社會意識屬于社會的上層建筑,因而在階級社會中都是有階級性的。()9人的認識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過程。()10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絕對的,不能是相對的。()11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基本矛盾。()1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13“走出去”與“引進來”是毫不相干的兩回事。()14物質范疇是唯物主義哲學的基石。()15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實踐的觀點。()16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是可能與現實的統一。()17社會意識的本質特點是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對獨立性。()18在
14、社會運動的兩對基本矛盾中,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起決定作用。()19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的理論出發點是人是社會運動的主體。()20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范疇的定義是通過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界定的。()四、問答題1什么是哲學?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2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條件與基本特點。3簡述列寧的物質定義及其重大意義。4簡述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5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說明我們在經濟活動中必須注意保護生態環境。6簡述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7簡述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主要表現。8運用質量互變規律原理,說明“防微杜漸”的重要性。9運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系的原理,以經濟建設為中
15、心和“兩手抓”的重要意義。10試述否定之否定規律及其對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意義。11運用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統一原理,說明應該如何認識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12簡述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系及其意義。13簡述原因和結果的辯證關系及其意義。14簡述內容與形式的辯證關系及其意義。15簡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意義16用可能性和現實性關系的原理,說明在實際主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意義17簡述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18簡述認識的主體和客體的關系。19用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關系的原理,說明實際工作中的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20論述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并用社會意識反作用原理
16、分析我國現階段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21為什么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主要決定力量,認識生產方式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意義是什么,22試述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性質和發展要求的規律,并用以說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必要性。23運用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說明應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我國的人口的問題習題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c2.a3.c4.c5.a6.a7.a8.a9,d10.b1l.c12.c13.d14.d15.d16.c17.b18.a19.d20.c二、多項選擇題1.abcd2.bcd3.cd4.abcd5.ab6.abcd7.
17、acd8.ad9,acd10,acd11.bcd12.abcd13.abc14.abcd15.abd16.abcd17.ab18.abcd19.bcd20.bcd三、判斷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問答題(略)哲學部分習題(選擇判斷)一、單項選擇題1哲學是()。a關于自然界和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b.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c系統化和理論化的世界觀d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世界
18、觀2哲學的基本問題是()。a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問題b. 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關系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d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區別表現在()。a哲學是世界觀,具體科學是方法論b. 哲學是絕對的,具體科學是相對的c哲學揭示一般規律,具體科學揭示特殊規律d. 哲學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4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a一般方法b經驗材料c理論結論d具體方法5馬克思主義哲學同具體科學的關系是()。a普遍和特殊的關系b整體和局部的關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關系d有限和無限的關系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是()。a·古希臘樸素唯物主義哲學b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哲學c. 18世紀法國唯物
19、主義哲學d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7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意味著()。a人類哲學思想的發展達到了頂峰b. 科學哲學體系的最終完成c絕對真理的體現d. 人類優秀哲學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階段上發展的起點8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a主要內容b. 理論基礎c·核心部分d實質或靈魂9馬克思主義哲學是()。a勞動人民的世界觀b. 無產階級的世界觀c. 為全社會服務的世界觀d. 新興階級的世界觀10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在于()。a·提高知識理論水平b培養和確立科學的世界觀c. 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d. 全面提高人的素質11我國著名的地質科學家李四光在從事地質學研究中,自覺
20、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創立了地質力學的新理論,對我國石油地質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說明()。a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b哲學隨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c. 哲學是具體科學的總和d哲學對具體科學的研究有指導作用12哲學的生命力從根本上說在于()。a. 適應時代的需要b滿足統治階級的需要c. 反映勞苦大眾的需要d適應思想創新的需要13我黨一貫倡導并長期保持的優良學風是()。a艱苦奮斗b. 實事求是c理論聯系實際d勤儉節約14馬克思主義哲學最主要的特點表現在()。a實踐性b. 科學性c革命性d. 開放性15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牛之前。不存在()a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斗爭b辯證法和形而上
21、學的斗爭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d. 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斗爭16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一著名詩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和時空的主觀性的統一b物質運動的無限性和時空的有限性的統一c時空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d. 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統一17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日風動,一僧日幡動,議論不已。慧能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勰苡^點的根本錯誤在于()。a否認了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b. 否認了運動具有客觀規律性c否認了運動的絕對性d. 否認了物質是意識的根源18在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問題上,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的共同錯誤為()。a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b設想沒有物質的運動
22、c僅把運動和某些具體物質形態聯系起來d把物質和運動完全割裂開來19把感覺、經驗當成第一性的觀點是()觀點。a唯物主義的b. 主觀唯心主義的c唯物主義經驗論d客觀唯心主義的20劃分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唯一的標準是()。a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b. 思維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問題c世界是否運動變化的問題d. 是否承認世界統一的問題21辯證法同形而上學的斗爭是()。a又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b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斗爭的表現形式c從屬于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斗爭,并同這種斗爭交織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斗爭的22人的意志高于一切、決定一切的觀點是()。a機械唯物主義觀點b. 樸素唯物主義觀點c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23、d主觀唯心主義觀點23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范疇的定義是通過()界定的。a物質和意識的關系b個別與一般的關系c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d認識與實踐的關系24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運動的絕對性b存在性c客觀實在性d實物性25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a各種實物的總和b. 物質和精神的統一c多樣性的物質統一d主體與客體的統一26認為正確或錯誤的意識都是對物質的反映是()的觀點。a詭辯論b. 唯心主義c不可知論d. 唯物主義27靜者,動之靜也的觀點是()。a否認靜止的相對性b否認運動的絕對性c. 認為靜止是不存在的d認為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28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a存在性b
24、. 物質性c意識性d. 真理性29設想脫離物質的運動必然導致()。a唯心主義b. 二元論c. 辯證唯物主義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30相對主義運動觀認為()。a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b. 運動和物質是不可分割的c運動的形式是多樣的d只存在絕對運動而無靜止31“司馬光破缸的故事是說司馬光小時候看到一小孩掉進水缸后他沒有按常規讓人脫離水。而是打破水缸盡快讓水脫離人。這一故事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a想問題、辦事情要學會抓主要矛盾b. 外因在一定條件下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c. 只要打破常規,有創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d. 做任何事情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32黨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主和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的
25、哲學依據是()辯證關系的原理。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 同一性和斗爭性d. 內因和外因33要從戰咯上調整國民經濟布局,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據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的結構調整,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這一論斷突出體現了()。a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原因的道理b. 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與質變相統一的觀點c. 感性認識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d. 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論34看問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a. 唯物辯證法的觀點b. 客觀唯心主義c. 形向上學觀點d不可知論35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是由教師的水平、學校的設施、
26、學生的主觀努力以及社會影響等方面造成的,從因果關系來看,這是()。a異因同果b. 同因異果c多因一果d. 一因多果36蒼蠅不叮沒縫的蛋這一說法直接表達的哲學思想是()。a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b.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c. 事物的運動是外力推動的結果d.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37讓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后逐漸擴展,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這體現了()。a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原理b質變形式非爆發式的原理c質變過程中量的擴張的原理d質、量、度三者關系的原理38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揭示的是()。a時間、空間可以離開物質自己運動b. 時間、空間不隨物質運
27、動的速度而變化c. 時間、空間是主觀精神的表現形式d. 時間、空間與物質運動不可分39“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體現的哲理是()。a要重視外因的作用b. 要重視內因的作用c要重視主觀和客觀的統一d. 要重視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40公孫龍的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于它割裂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c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的關系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41一個地區的發展會產生全國效益強調的是()。a整體和部分不可分割b. 整體和部分有嚴格的界限c. 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d. 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42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根本對立的焦點在
28、于()。a是否整體地看問題b. 是否承認事物在運動c. 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d. 是否承認事物的質變43事物發展的源泉在于()。a人的主觀能動性b. 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c. 事物的內部矛盾d外力的推動44唯物辯證法否定的“揚棄”是指()。a全盤拋棄b. 絕對否定c. 全盤肯定d. 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繼承45量變和質變的關系是()。a保守與進步的關系b. 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c主要與次要的關系d對立統一的關系46量變和質變的辯證轉化揭示了事物的發展是()。a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b前進性和重復性的統一c連續性和階段性(飛躍性)的統一d直線性和循環性的統一47否定方面是指()。a
29、保持事物自己存在的方面b. 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c事物內部好的方面d. 事物內部壞的方面48實際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錯誤是由于忽視的事物的()。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爭性49聯系是指一切現象、事物()。a都有共同點b. 都沒有確定的界限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d. 都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和互相制約50唯物辯證法的核心是()。a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b對立統一規律c系統規律d. 否定之否定規律51唯物辯證法認為。在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問題上,結果是指()。a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b先于某種現象的現象c被一定現象所引起的現象d后于某種現象的現象52事物的質
30、是指()。a構成事物內在要素的總和b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c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d事物的規模、發展程度和速度等規定性53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系是()。a辯證統一的關系b因果關系c內因和外因的關系d. 等同關系54否定之否定規律側重于揭示()。a事物發展的動力b. 事物聯系的根本內容c事物發展的狀態d. 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55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a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b. 運動和靜止辯證統一的觀點c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觀點 d對立統一的觀點56假定一切物質都具有在本質上跟感覺相近的特性,這是()。a主觀唯心主義觀點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c辯證唯物主義觀點d
31、相對主義詭辯論觀點57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a·事物數量的增加或減少b事物在原有狀態下的簡單重復和循環c. 物體的位置移動或場所變更d舊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產生58唯物辯證法認為,主觀辯證法是()。a頭腦中自生的b對客觀辯證法的反映c絕對觀念固有的d從書本上學來的59防微杜漸體現的哲學道理是()。a對立統一規律的原理b質量互變規律的原理c. 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關系的原理60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發點的復歸,這是()。a形而上學觀點b折衷主義觀點c. 辯證法觀點d. 詭辯論觀點61量變和質變的根本區別是()。a量變是漸進的,質變是突然的b. 量變是不顯
32、著的,質變是顯著的c. 量變是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質變是超出度的范圍變化d量變是以數量規定的,質變是以屬性規定的62矛盾是指()。a事物內部對立著的兩個方面的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關系b. 事物內部對立著的兩個方面的相互依賴、相互統一、相互滲透的關系c事物內部或事物之問對立雙方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的關系d如賣矛又賣盾故事中的那樣完全不相容的兩個東西63區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志在于()。a出現時間的先后b. 是否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c. 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64現實性是指()。a·包含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b對客觀事物和現象的確認c具體事物和現象的存在d現實可能性
33、與抽象可能性的總和65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a事物雙方之間的相互斗爭b. 事物雙方之間的相互轉化c矛盾雙方互相調和的結果d. 矛盾雙方同一性和斗爭性共同起作用的結果66. “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边@句名言表明()。a人們對同一客觀事物的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b客觀條件是制約人們認識的決定因素c由于多方面的主觀原因, 人們對同一客觀事物的認識會有所不同d. 人們無法真正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67入山問樵,入水問漁,主要包含的哲學道理是()。要堅持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從實際出發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方法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abcd68毛澤東同志說: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
34、題,不在于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于拿了這種對于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這段話強調的是()。a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b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實踐,改造世界c改造世界是第一性的,認識世界是第二性的d. 懂得客觀事物的規律性,就在改造世界中獲得成功69學而不思則罔說明()。a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才是高級階段b感性認識是對事物外表的反映,不能認識事物c通過思維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不可缺少的條件d人們只要思維,就能產生理性認識70把真理歸結為多數人公認的觀點,其性質是()。a辯證法的b. 折衷主義的c唯物主
35、義的d多元論的71有用就是真理的命題是()。a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b.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c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d. 唯心主義的實用主義觀點72實踐之所以能夠成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是因為()。a實踐是社會歷史性的活動b實踐是客觀物質性的活動c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動力d實踐是聯系主觀和客觀的橋梁7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a絕對確定的b純屬不確定的c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d既是歷史的,又是邏輯的74實踐之所以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由()。a實踐的歷史性和不確定性決定的b實踐的有條件性和相對性決定的c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阿d真理的相對性和絕對性決定的75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
36、人的頭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了的物質的東西。這個觀點是()的觀點。a主觀唯心主義b客觀唯心主義c形而上學唯物主義d辯證唯物主義76規律是()。a事物和現象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b. 事物和現象之問的外在的、偶然的間接的聯系c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聯系d. 事物和現象之間的人為的、形式的非本質聯系77真理的客觀性是指()。a它是獨立于人們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b. 它的內容不依賴于人、不依賴于主體和不依賴人類c它是自然界規律d. 它是社會撬律78真理一元論就是指對于一個確定的對象()。a只能有一種認識b. 正確的認識只有一個c正確的認識只能一次獲得d. 用同一種方法獲得的認識79假
37、象是指()。a正面地直接地表現本質的現象b從反面歪曲地表現本質的現象c不存在于客觀事物之中的現象d和本質沒有同一性的現象80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這句話直接體現的哲學原理是()。a意識有能動作用b. 認識有能動作用c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指導作用d. 物質決定意識8l. 一個時期以來,一些地區和單位,為表明政績,弄虛作假和浮夸風嚴重,必須堅決制止。因為它違背了()。a規律是客觀的b. 矛盾是普遍的c一切從實際出發d.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8217世紀伽利略因宣傳日心說被宗教裁赳所監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1980年10月羅馬教皇不得不公開為伽利略平反。這說明()。a真理是不斷發
38、展的b真理終將戰勝謬誤c. 謬誤是對客觀實際的歪曲反映d. 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真理83真理是()。a經過經驗檢驗的認識b符合邏輯、清楚明白的主觀認識c指一切具有意義的認識d同客觀世界相符合的認識84真理與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是因為()。a真理與謬誤本身沒有嚴格的界限b. 真理與謬誤的區別是主觀錯誤造成的c謬誤中包含著真理的因素d. 真理與謬誤具有同一性85理性認識高于感性認識,因為(意識的反作用或能動性,從根本上說是()。a對客觀世界的改造b對客觀世界的反映c對人類自身的改造d正確發揮意識的主觀能動性99人們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徑是()。a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b參加社會實踐c開
39、動腦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d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100一切唯心主義都主張()。a世界是不可認識的b. 人在神的啟示下可以認識世界c世界萬物不過是“感覺的復合”d認識歸根結底來源于精神101認識的本質是()。a思維的自由創造物b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c客觀實在自身d. 社會實踐102經驗論是()。a唯心主義的b唯物主義的c既可是唯心主義的,也可能是唯物主義的d二元論的103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是()。a感覺、知覺、表象b概念、判斷、推理c實踐、認識、再實踐d抽象、具體、再抽象104物質從一般反映特性到人類意識產生所經歷的三個決定性環節是()。a概念、判斷、推理b實踐、感性認識,理性認識c. 客體、主
40、體、客體d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動物的感覺和心理、人類的意識105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角度來看,人類認識發展的動力在于()。a人類的需要b人類的創造力c人類的社會實踐的發展d人類的正確認識路線106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a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問題 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問題c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d. 人民群眾和杰出人物的關系問題107社會基本矛盾是()。a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b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c公有制與私有制的矛盾d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矛盾108劃分兩種歷史觀的根本標準是()。a是否承認人類社會的內部矛盾b是否承認階級斗
41、爭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c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d是否承認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109社會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a人口太多而造成貧窮落后b國際階級斗爭形勢的影響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 d. 人民群眾的覺悟及其積極性llo階級劃分()。a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b. 惟一根據是生產資料占有關系的不同c最根本的是根據取得社會財富的不同方式d主要是根據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作用不同111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是()。a階級斗爭b. 社會基本矛盾c人民群眾d. 統治階級112社會革命()。a在生產力發達的國家才會發生并取得勝利b在生產力落后的國家才會發生并取得勝利c在人民群
42、眾覺悟高的國家才會發生并取得勝利d在具備了革命的客觀形勢和主觀條件的國家才會發生113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搞資產階級自由化之間的矛盾c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114在整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社會進步以()。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為動力b革命階級和反動階級的矛盾為動力c先進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為動力d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為動力115經濟基礎是指()。a一定歷史階段上生產力的總和b. 一定歷史階段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總和c一定歷史階段上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的總和d. 一定歷史階段上占統治
43、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116技術社會形態是()。a以生產力和技術發展水平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產業結構劃分b. 以生產關系性質劃分c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一的程度劃分d以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劃分117判斷一種生產關系是否先進的標志是()。a公有制還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適合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要求 d. 勞動產品分配是否公平118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這個觀點是()。a辯證法的正確觀點b機械唯物主義的錯誤觀點c.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錯誤觀點d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觀點119歷史人物的成功或失敗,歸根到底取決于()。a他們的思想行為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b他們的意志是否堅強c他
44、們的愿望是否善良d. 他們的行動是否果斷120黨的群眾觀點的實質在于堅信()。a群眾運動都是合理的b. 群眾自己解放自己c. 群眾都有高度的共產主義覺悟d群眾的意見總是正確的121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劇中人',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劇作者,這個觀點是()。a唯物史觀b英雄史觀c二元論歷史觀d不可知論的觀點122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歸根結底是由()。a政治原因引起的b. 經濟原因引起的c精神原因引起的d科學技術水平引起的123生產力是人們()。a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 b征服自然的能力c掌握知識的能力d. 解決人際關系的能力124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是由()
45、。a理性的發展所決定的b. 領袖人物的正確領導所決定的c大多數人的意志所決定的d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所決定的125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從辯證法范疇上說屬于()。a必然性決定偶然性b本質決定現象c現實性決定可能性d內容決定形式126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最終原因是()。a生產關系的發展b生產力的發展c上層建筑的發展d. 經濟基礎的發展127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a搞好上層建筑領域的革命b發展生產力c搞好階級斗爭d逐步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和按需分配的成分128社會進步的根本標準是()。a生產資料公有制程度的高低b社會財富的分配是否合理c社會成員是否團結一致d. 基本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生產力
46、的發展129對科學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是()。a·社會生產b. 社會制度c文化教育d. 社會意識130人類區別于動物界的根本特征是()。a人類的活動具有社會性 b. 能影響周圍環境的改變c·人有語言d. 人能在人腦支配下進行活動131類人猿進化為人類的內在根據是()。a氣候的變化b類人猿的生理結構和生活特點c類人猿是高等動物d. 制造使用工具從事生產勞動132資產階級所宣揚的“一般民主”的唯心史觀基礎是()。a天賦人權論b. 抽象人性論c社會契約論d三權分立論133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是()。a·按勞分配制度b勞動者的互助合作關系c共產主義的勞動態度d生產資料公有
47、制134政體是指()。a政權的組織形式b國家的政治性質c·國家的經濟體制d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135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的根據主要是()。a生產關系的不同性質b社會主體的人的發展狀況c社會的階級關系d生產力發展水平136歷史唯心主義的本質在于它肯定()。a社會意識是歷史的決定力量b. 人類的精神力量c杰出個人的重大歷史作用d人們對理想的追求137經濟社會形態()。a是直接或間接以生產關系性質劃分b. 是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程度劃分c是以如何進行產品分配劃分d是以生產力和技術發展水平劃分138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a·經濟基礎b. 生產方式c·科學文化
48、d精神文明139人類最終從動物界分化出來的根本標志是()。a·直立行走b. 手腳分工c·抽象思維d制造使用勞動工具140上層建筑對社會發展作用的性質決定于()。a·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b它是否同自己的經濟基礎相適合c·它是否反映統治階級的利益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鞏固和發展141區分不同性質國家的根據是()。a·政權的組織形式b. 是否存在著民主c·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d.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142·使人與自然既區別開來又聯系起來的基礎是()。a·地理環境b生產資料c·生產勞動d社會意識143
49、83;在人類和人類社會形成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a·人的直立行走b. 語言和思維c·氣候變化d. 生產勞動144社會存在()。a·是社會生括的精神方面的總和b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c·是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d就是指社會環境145·作為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地理環境,指的是()。a全部自然界b勞動資料c直接影響生產力發展的自然條件d. 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146享樂主義是()。a·現代社會高消費的價值觀b剝削階級腐朽、頹廢的價值觀c. 把生命置于首要地位的價值觀d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147衡量一個人的人生
50、價值應根據他()。a·對社會的貢獻b能力大小c·社會地位的高低d. 擁有的金錢財富148人的價值的最顯著特點在于()。a·人在價值關系中既可以是客體,又可以是主體的二重性b在價值關系中只能作為客體c在價值關系中只能作為主體d只具有通過自身的實踐話動滿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149所謂抽象的人性論是指()。a一種對人類共同人性的科學抽象的理論b. 否認人的社會性的關于人的本質的唯心主義理論c一種否認人的共性的錯誤理論d. 一種資產階級哲學獨創的理論150自由王國作為歷史觀的范疇是()。a泛指人的自由b. 指人們完全認識了社會歷史的客觀規律而獲得了自由c指人們擺脫了社會
51、歷史的客觀必然性的制約而實現了自由d. 指人們擺脫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為自己社會關系的主人二、多項選擇題1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的關系和正確對待現代西方哲學的態度是()。a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有著本質的區別b現代西方哲學屬于現代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相對立c不能無視現代西方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d現代西方哲學提出許多有價值的觀點,對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參考價值e我們要認真研究、批判、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2下列各項屬于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的有()。a只有堅持,才能發展b. 只有發展,才能真正的堅持c反對把馬克思主義當成僵死不變的教條d反對馬克思主義過時論e既堅持又發展3鄧小平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a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實事求是提到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b. 從理論上深刻分析了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內在聯系,從新的角度拓展了實事求是的思想c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觀點作為實事求是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d. 把實踐標準與生產力標準統一起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JJF 2243-2025汽車軸型識別系統計量測試規范
- 2025年湖北省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歷史綜合試卷(二)教師版
- 西安明德理工學院《聯絡口譯》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汕頭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摸底調研測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鄭州大學《民航英語聽說》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省綠春縣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三化學試題綜合練習(四)含附加題含解析
- 紅河職業技術學院《書寫技能(硬筆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數字影像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平頂山市魯山縣2024-2025學年數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視試題含解析
- 2023年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3163人二(高職院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內墻石膏抹灰合同樣本
- 2025隨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限公司工作人員招聘【24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武漢數學四調試題及答案
- 生物制藥考試題(附答案)
- 消防安全知識四懂四會
- 第6.2課 《青紗帳-甘蔗林》課件-【中職專用】高一語文同步課堂(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下冊)
- 畢業設計(論文)-玉米收割機設計
- 2025年-陜西省建筑安全員《C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第七章-《新制度經濟學》制度變遷理論
- 晉江文件歸檔目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