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部真菌病新課件_第1頁
淺部真菌病新課件_第2頁
淺部真菌病新課件_第3頁
淺部真菌病新課件_第4頁
淺部真菌病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真菌性皮膚病 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教研室概概 述述真菌性皮膚病 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粘膜、毛發及指甲的疾病。真菌是真核類微生物,屬于真菌界,不分根、莖、葉,又無葉綠素,也不進行光合作用,有細胞壁和細胞核,其基本結構為菌絲及孢子,進行有性或無性繁殖,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可分為孢子及菌絲。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已知的真菌至少在150萬種以上,但對人類致病的真菌不過200種, 但條件致病菌近年來有增多趨勢。分分 類類 淺部真菌淺部真菌:毛癬菌屬、小孢子菌屬和表皮癬菌屬等40余種。其中20余種能引起人和動物感染;我國已報告10余種,主要有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絮狀表皮癬

2、菌、堇色毛癬菌、斷發癬菌等。 深部真菌深部真菌:念珠菌、孢子絲菌、各種著色真菌等 菌落圖片口腔白色念珠菌第一節第一節 頭癬頭癬 感染過程: 真菌孢子 易感頭皮 角質層繁殖 毛囊口生成菌絲 進入毛囊毛發,角質形成區 折斷或不折斷毛發、菌鞘 真菌特性;可溶解角質,并溶解角蛋白第一節第一節 頭癬頭癬一、病因一、病因黃癬黃癬:許蘭毛癬菌(又稱黃癬菌)白癬白癬:小孢子菌屬(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少數鐵銹色小孢子菌又稱毛癬菌)。 黑點癬黑點癬:紫色毛癬菌和斷發毛癬菌。膿癬:膿癬:親動物或親土性真菌引起,犬小孢子菌、石膏樣毛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疣狀毛癬菌等。二、傳染途徑二、傳染途徑 1.直接或間接接

3、觸患者或 患癬的家畜(貓、狗等); 2.不潔的理發器具; 3.互戴帽子、共用枕巾、梳子等。三、臨床表現三、臨床表現: 黃癬(黃癬(禿瘡或瘌痢頭禿瘡或瘌痢頭):主要見于兒童、成人和青少年也可發生。皮損特點皮損特點:初起為紅色斑點,頭皮發炎潮紅,并 有薄片狀鱗屑,此后形成以毛發為中心的碟形 黃痂,稱黃癬痂。剝去痂皮其下為紅色稍凹陷 的糜爛面。黃癬痂常伴有鼠臭味。 毛發特點毛發特點:暗無光澤,但少折斷。病久 者,毛囊萎縮、毛發脫落形成大片永 久性禿發。頭皮中央可殘留散在正常 毛發,頭皮四周發際區通常不累及。自覺癥狀自覺癥狀:一般無明顯自覺癥狀,或有 輕度癢感。繼發感染時繼發感染時伴發熱、局部 淋巴結

4、腫大。 可侵犯平滑皮膚及指甲。預后預后:形成永久性脫發,愈后留有疤痕。發內孢子及菌絲發內孢子及菌絲黃痂癬許蘭毛癬菌鏡下 白癬:白癬:多侵犯兒童,尤 以學齡前兒童較多。皮損特點皮損特點:早期呈灰白色 鱗屑性斑片,圓形或橢 圓形;以后在附近可出 現一至數片較小的相同 損害。脫屑斑一般無炎 癥反應。 但親動物性菌種常引起 明顯的炎癥反應,甚至 變為膿癬。頭發損害頭發損害:距頭皮24mm處折斷,外圍白色菌鞘,斷發極易拔出。(高位斷發)自覺癥狀自覺癥狀:一般無,偶有輕度癢感。預后預后:青春期后可不醫自愈。愈后不留疤痕。犬小孢子特殊染色及培養基所見 黑點癬黑點癬:比前兩種少見,兒童及成人均可發病。皮損特點

5、皮損特點:與白癬類似,但損害小而數目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頭發損害:頭發損害:由于毛根內充滿成串孢子,病發往往露出頭皮即折斷,其殘端留在毛囊口,呈黑點狀。預后預后:至青春期可以不治自愈,病久 者,經治愈后常留有疤痕,引起局灶性脫發。(低位斷發) 膿癬膿癬:比較少見。 典型的損害是化膿性毛囊炎。初起常為一群集性毛囊小膿皰,繼而損害弧形隆起,變成一暗紅色膿皰,邊界清楚,質地柔軟,表面毛囊孔呈蜂窩狀,擠壓可排出少量膿液。損害可單發也可多發。患區毛發易拔出。(于機體對真菌的過敏所致)自覺癥狀自覺癥狀:輕度疼痛和壓痛。附近淋巴結常腫大。預后預后:愈后常有疤痕形成,引起永久性脫發。膿癬圖片膿癬圖片

6、四、實驗室檢查:四、實驗室檢查:真菌檢查真菌檢查: 直接鏡檢直接鏡檢 黃癬黃癬:病發可見發內沿長軸排列的菌絲和關節孢子; 黃癬痂內可見鹿角狀菌絲;白癬白癬:發外小孢子圍繞病發緊密排列;黑點癬黑點癬:發內稍大的 小孢子呈鏈狀排列。培養:培養:許蘭毛癬菌生物瓊脂 21天鐵銹色小孢子菌 沙堡培養基30天犬小孢子菌 沙堡培養基平皿培養紫色毛癬菌 沙堡培養基20天濾過紫外線濾過紫外線(Wood燈燈)檢查:檢查:在暗室中用在暗室中用Wood燈照頭皮病區。燈照頭皮病區。 黃癬:黃癬:病發顯示暗綠色熒光;病發顯示暗綠色熒光; 白癬:白癬:病發顯示亮綠色熒光;病發顯示亮綠色熒光; 黑點癬:黑點癬:病發無熒光。病

7、發無熒光。五、診斷及鑒別診斷:五、診斷及鑒別診斷:根據臨床表現一般診斷不難,但應作真菌直接鏡檢和Wood燈檢查以確診,必要時作真菌培養。鑒別診斷鑒別診斷 頭皮脂溢性皮炎 頭皮銀屑病 頭皮膿皮病六、治療六、治療:五字治療原則:脫、洗、擦、服、消。七、預防:七、預防: 消滅傳染源:積極治療患者,作好消消滅傳染源:積極治療患者,作好消毒隔離。對患癬寵物也應積極治療。毒隔離。對患癬寵物也應積極治療。 切斷傳播途徑:對托兒所、幼兒園、切斷傳播途徑:對托兒所、幼兒園、小學、理發店等要加強衛生宣傳和管理。小學、理發店等要加強衛生宣傳和管理。第二節第二節 體癬和股癬體癬和股癬一、病因病因: 致病菌:紅色毛癬菌

8、、須癬毛癬菌、犬小孢子菌及絮狀表皮癬菌。偶見黃癬菌和鐵銹色小孢子菌。二、傳染途徑及易感因素傳染途徑及易感因素: 直接接觸患者或患癬家畜; 間接接觸污染的衣物; 自身感染(先患有手、足、甲癬); 長期用激素、糖尿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溫暖氣候及潮濕環境。三、臨床表現:三、臨床表現:好發部位好發部位:發生于腹股溝、會陰、肛門周圍稱 股癬。而其它平滑皮膚上稱為體癬。皮損特點皮損特點:原發損害為丘疹、丘皰疹或水皰, 針頭至綠豆大小,由中心逐漸向周圍等距離 擴展蔓延,形成環形或多環形。邊緣隆起, 狹窄而不連貫,中央炎癥減輕,伴脫屑或色 素沉著。由于致病真菌不同及個體差異,皮 損表現各有不同。如由親人性

9、紅色毛癬菌引 起的皮損常呈大片形,數目較少;親動物性 犬小孢子菌及石膏樣小孢子菌引起的皮損炎 癥較明顯,常以水皰為主。自覺癥狀:自覺癥狀:瘙癢。伴發癥狀伴發癥狀:病久者常因搔抓而繼發濕 疹樣變或繼發細菌感染。四、診斷及鑒別診斷四、診斷及鑒別診斷: 典型皮損診斷不難,必要時作真菌直接鏡檢。鑒別:玫瑰糠疹、環形紅斑、濕疹、 神經性皮炎等。五、防治防治: 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使用癬病患者使用 過的毛巾、浴盆、內衣、拖鞋等;避免 與患有癬病的貓狗接觸。 如患手足癬或甲癬應同時治療。 以外用藥治療為主,可酌情選用35% 水楊酸醑、復方苯甲酸搽劑、13克 霉唑霜、酮康唑霜、3咪康唑霜及環 利軟膏等; 對皮損

10、廣泛或單用外用藥療效不佳者,可 同時內服伊曲康唑或特并奈芬。第三節第三節 手癬和足癬手癬和足癬一、病因:一、病因:致病菌:致病菌:毛癬菌屬和表皮癬菌屬。常見的菌種有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其中紅色毛癬菌因其抵抗力強,不易控制,是我國手足癬的主要致病菌。傳染途徑傳染途徑:接觸傳染。在公共浴池洗澡,穿公共拖鞋,使用公共浴巾或穿患者的鞋、襪,戴患者的手套,或與患者握手等。二、臨床表現臨床表現: 足癬足癬 水皰型水皰型:最常見。 角化過度型角化過度型:常見于足根、足跖及其側緣。浸漬糜爛型浸漬糜爛型: 本型易并發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和丹毒等。 手癬手癬手癬角化過度型手癬水皰型繼發感染浸漬

11、糜爛型浸漬糜爛型三、診斷及鑒別診斷: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與手足濕疹、掌跖膿皰病、汗皰疹 等鑒別。 真菌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四、治療:四、治療:(需按不同類型分別處理需按不同類型分別處理) 1. 鱗屑水皰型鱗屑水皰型:13%益康唑、咪 康唑、克霉唑或酮康唑、35% 水楊酸癬藥水、復方苯甲酸搽劑、 復方雷鎖辛搽劑等,每日23次; 有時可用10%冰醋酸液浸泡。2.浸漬糜爛型浸漬糜爛型:一般選用比較溫和或 濃度較低的抗真菌外用制劑,如復 方雷鎖辛搽劑、或咪唑類霜劑,有 時需加用干燥性粉劑,如足粉。3.角化過度型角化過度型:一般選用抗真菌的軟 膏或霜劑,如水楊酸軟膏、復方苯 甲酸軟膏、咪唑類霜劑等。不

12、論用何種藥物都應有耐心,堅持1、 2個月。如伴有細菌感染或繼發濕疹樣變應作相應處理。第四節第四節 甲真菌病甲真菌病一、病因病因:健康的甲不易受感染。甲真菌病的趨向可能與遺傳、糖尿病、局部動靜脈循環和淋巴回流障礙、周圍神經性疾病等因素有關。長期潮濕環境作業及經常受外傷的指(趾)甲容易被真菌感染。病原菌:皮膚癬菌、酵母菌和霉菌。皮膚癬菌最常見為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二、臨床表現臨床表現:分四型第四節第四節 甲真菌病甲真菌病 白色淺表型白色淺表型:遠端側位甲下型:局限性點狀或不規則混濁小片損害;真菌最初侵犯甲的遠端側緣近端甲下型:第四節第四節 甲真菌病甲真菌病近端甲下型感染始于甲床表

13、皮護膜,并沿近端甲根部下面和甲上皮發展全甲營養不良型是各種甲真菌病發展的最終結局,真菌侵犯整個甲板,甲結構完全喪失,甲母質和甲床呈乳頭瘤樣改變,其上復蓋不規則的角化物。三、診斷和鑒別診斷:三、診斷和鑒別診斷:指(趾)變形變色;指(趾)變形變色;甲鱗屑真菌鏡檢陽性;甲鱗屑真菌鏡檢陽性;多次培養為同一種真菌或同幾種真菌生長;多次培養為同一種真菌或同幾種真菌生長;甲病理或甲溶涂片查到真菌。甲病理或甲溶涂片查到真菌。鑒別的疾病:鑒別的疾病:銀屑病、扁平苔蘚、濕疹或斑禿銀屑病、扁平苔蘚、濕疹或斑禿所致的甲病變所致的甲病變。四、治療:四、治療: 1.30冰醋酸或冰醋酸或5碘酊外搽;碘酊外搽; 2.拔甲;拔

14、甲; 3.口服抗真菌藥: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口服抗真菌藥: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第五節第五節 花斑癬花斑癬花斑癬俗稱汗斑,是馬拉色糠秕孢子菌感染表皮角質層引起的淺表性真菌病。一、病因:一、病因:致病菌:卵圓形糠秕孢子菌或正圓形糠秕孢子菌,是一種嗜脂酵母菌。此菌是一種正常皮膚的腐生菌,僅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高溫高潮、局部多汗、衛生條件差等,糠秕孢子菌寄生密度增加,由腐生酵母菌轉化為菌絲型方可致病。二、臨床表現:二、臨床表現:發病部位發病部位:胸背部,也可累及 頸、面、腋、腹、肩、上臂 等處。發病年齡發病年齡:青壯年男性多見皮疹特點:皮疹特點:初起為圍繞毛孔的圓形點狀斑疹, 以后逐漸增至甲蓋大小,邊緣

15、清楚。鄰近損害 可相互融合成不規則的大片形,而周圍又有新 的斑疹出現,表現附有糠秕樣鱗屑,呈灰色、 褐色或黃棕色不等,有時多種顏色共存,狀如 花斑。時間久后呈淺色斑。皮膚無炎癥反應。自覺癥狀自覺癥狀:偶有輕微癢感。病程病程:慢性,冬季消退,夏季復發。抑制酪氨酸酶的二羥酸兒童花斑癬三、實驗室檢查:直接鏡檢:圓形孢子和菌絲培養:乳酪色酵母樣菌落和卵圓形芽孢三、診斷:三、診斷: 典型皮疹、真菌鏡檢可見彎曲或弧形菌絲和成簇圓形厚壁孢子。Wood燈照射皮損可見黃色熒光。四、治療:四、治療:以局部療法為主,510%硫磺軟膏;50丙二醇;40硫代硫酸鈉4稀鹽酸;3水楊酸醑;咪唑類霜等。對頑固者可適量口服伊曲康唑或酮康唑。治療期間勤洗澡、勤換內衣、內衣應煮沸。第六節 馬拉色菌毛囊炎v是馬拉色菌所致的毛囊炎。曾稱為糠秕孢子菌毛囊炎。一、臨床表現:v本病男性多于女性,1640歲好發。v皮損為毛囊性半球狀紅色丘疹,直徑24mm,有光澤,周圍可有紅暈;v好發于胸背部、頸、肩、上臂、腰腹部,散在對稱分布,數十個至數百個,較密集但不融合,可間雜有小膿皰和黑頭粉剌。v自覺瘙癢,可見抓痕血痂;v皮膚較油膩,可伴有面部痤瘡、花斑癬、多汗、表皮囊腫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