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生態水資源監測報告_第1頁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生態水資源監測報告_第2頁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生態水資源監測報告_第3頁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生態水資源監測報告_第4頁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生態水資源監測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青海湖自然保護區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生態水資源監測評價報告生態水資源監測評價報告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2006 年年 11 月月審 定: 楊貴林審 核: 李其江項目負責: 燕華云 侯希斌 編 寫: 侯希斌 劉 弢 王靈軍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情況基本情況 .1一、自然地理概況.1二、主要河流.2三、湖泊與冰川.7四、水環境.8第二章第二章 降降 水水 .10一、資料系列代表性分析.11二、降水量年內分配.11三、降水量年際變化.13四、多年平均降水量.16第三章第三章 蒸蒸 發發 .17一、水面蒸發的年內分配.17二、蒸發量的年際變化.18第四章第四章 河流泥沙河流泥沙 .21一

2、、含沙量.21二、輸沙.22第五章第五章 地表水資源量地表水資源量 .24一、年徑流系列代表性分析.25二、河川徑流的年內分配.26三、河川徑流的年際變化.27四、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29第六章第六章 地下水資源量與水資源總量地下水資源量與水資源總量 .30一、地下水的形成及運動規律.30二、地下水類型及其分布.31三、地下水化學特征及水質評價.35四、地下水資源量.37五、水資源總量.39第七章第七章 水位與水量變化分析水位與水量變化分析 .41一、水位變化.41二、青海湖水量平衡分析.43三、水文氣象要素及人類活動與青海湖水位下降的關系分析.45第八章第八章 2005 年水資源監測評價年

3、水資源監測評價 .48一、降水量.48二、地表水資源量.48三、地下水資源量.48目目 錄錄2四、水資源總量.49五、水位變化情況.49第九章第九章 結結 論論 .50一、降水量.50二、蒸發.50三、河流泥沙.50四、地表水資源量.51五、地下水資源量.51五、水資源總量.51六、水資源質量.51七、水位變化.52附:沙陀寺、下社水位站情況介紹附:沙陀寺、下社水位站情況介紹 .531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獨特的地理位置及環境特點,一直為世人所矚目。湖區作為青藏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全球氣候變化敏感、生態系統脆弱的地區。由于自然環境條件變化和人類活動

4、的影響,出現了湖水位下降、沙漠化加劇、草場退化、漁業資源銳減、鳥類棲息環境惡化等生態環境問題,將影響青海湖及其周圍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該問題已引起各級領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情況基本情況一、自然地理概況青海湖流域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形成了四周群山環抱的封閉式山間內陸盆地,湖南為青海南山,東為日月山,西為天峻山,北面為大通山,流域面積為 29661 平方公里,山區面積約占總流域面積的 68.6%;河谷與平原面積為總面積 31.4%。山勢陡峻、溝谷密布并多有冰蝕地形。流域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地貌以高山濱湖平原為主,從低到高依次為濱湖平原

5、、沖積平原、河谷平原。在青海湖北部河漫灘、三角洲及河流堆積階地發育;東北部分布有大面積風沙堆積地貌,有沙丘、沙堆、沙壟等,沙丘多為固定或半固定型。山地類型以近湖中低山為主,遠湖高山區僅分布于北部。現代冰川主要分布在布2哈河上游的陽康曲和希格爾曲的源頭一帶。青海湖湖泊水域位于流域的東南部,形似梨狀,長軸走向為北西西向,東西長約 109 公里,南北寬約 65 公里,周長約 360 公里。湖水呈堿性,ph 值為 9.23,相對密度為 1.0115,含鹽量為 14.15 克/升。湖中島嶼有兩處:一為海心山,一為三塊石;蛋島、鳥島已與陸地相連不成其為島。青海湖東面有四個子湖,由北而南分別是尕海、新尕海、

6、海晏灣和耳海。二、二、主要河流青海湖流域受地形地貌和降水的影響,河網呈明顯不對稱分布。湖西北河網發育,河流源遠流長,水量較為豐沛,是青海湖地表水的主要來源地;湖東南部河網稀疏,多為季節性河流且比較短小,徑流量亦小。據統計,直接流入青海湖、流域面積大于 5 平方公里的河流有 48 條,主要河流有:(一)布哈河布哈河是青海湖水系第一大河,大部分河段流經天峻縣境內,下游河口段左右岸分屬剛察縣和共和縣管轄。它發源于疏勒南山余脈沙果林那吉木嶺西南麓,海拔 4513 米,源流段自西北流向東南,稱亞合隴貢瑪,至多爾吉曲匯口偏轉南流,繼轉東南接納右岸支流亞合隆許瑪,再納右岸支流艾熱蓋后稱陽康曲;繼續東南流,納

7、左岸支流希格爾曲后始稱布哈河。與納讓溝匯后,河道偏轉向南,過夏爾格曲匯口復東南流,到上喚倉水文站。以上河段長 148 公里,3集水面積 7840 平方公里,年徑流量 6.75 億立方米,年輸沙量 32.4萬噸。過上喚倉水文站約 10 公里后,河流出山谷,河槽逐漸展寬,比降變緩,水流分散,至天峻縣江河鄉南部(距河源 234 公里)有最大支流江河自左岸匯入;又往下(距河源 269 公里)納左岸支流吉爾孟河,向東流經布哈河口水文站,最后注入青海湖,河口高程3195 米,流域集水面積 14384 平方公里,河長 286.2 公里。布哈河流域河網形似高大的不對稱樹冠,水系發育,支流眾多。從上到下,主要的

8、支流依次有多爾吉曲、折合喬合曲、亞合隆瓦瑪、亞合隆許瑪、艾熱蓋、戈爾沃爾公瑪、哈吉爾、闊克賽曲、希格爾曲、色熱瓦爾瑪、夏爾格曲、江河和吉爾孟河等。干支流河源區多為高山沼澤,河谷較開闊;干流中游(陽康曲河段)兩岸高山,河谷狹窄,水流集中,河流沿山谷迂回穿行,坡降較陡,洪水暴漲暴落,屬高原山溪性河流,砂卵石或石質河床。干流下游(夏格爾曲匯口以下河段)兩岸高山逐漸遠離,河流進入山前傾斜平原,河槽寬淺,并沿流程不斷擴展,最寬處達 5 公里以上,水流平緩,分散多汊,河道坡降較小,近似于平原型河流,河床由砂礫石和細沙組成,有滲漏現象,下游入湖地表徑流量小于上游干支流水量之和。河口附近水流分散,形若瓣狀;洪

9、水期,河中沙洲盡淹沒。由于河流夾帶泥沙入湖,久經淤積,使河口處形成開闊平坦的三角洲。至布哈河口水文站河長 272.2 公里,集水面積 14337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 7.825 億立方米,占入湖徑流量的 51.28%。(二)烏哈阿蘭河4又名巴哈烏蘭河,泉吉河。位于青海湖北岸剛察縣境內,源出大通山察察貢麻,源頭海拔 4308 米。河源段為廣闊的高原沼澤區,支流密布,呈樹枝狀;干流自北向南,流經中游的峽谷地帶,砂卵石河床,水流集中,河寬約 25 米,水深約 0.8 米左右;下游為廣闊的湖濱灘地,水流緩慢,滲漏嚴重。據調查,河流出山口平水期流量 2.253.01 立方米/秒,而下游河口附近年平

10、均流量已不到 1 立方米/秒,大部分河水潛入地下。河流最后經泉吉鄉,過沙陀寺水文站,河道分成兩河注入青海湖,河口高程 3195 米,流域集水面積 567 平方公里,河長 64.8 公里。流域內降水量由河口的 300 多毫米遞增至上游山區近 500 毫米,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地下水補給為次。流域面上植被較好,上游為沼澤草地,中游山坡有灌木叢分布,下游灘地部分墾為農田。至沙陀寺水文站河長 63.4 公里,集水面積 56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 0.546 億立方米,占入湖徑流量的3.58%。(三)沙柳河又名伊克烏蘭河,位于青海湖北岸剛察縣境內,發源于大通山西段南麓的克克賽尼哈,河源海拔 4600

11、 米。源流段自西北流向東南,穿行于峽谷之中,河寬 10 余米,河床為砂卵石組成;至瓦音(彥)曲匯入后,由北向南略偏東流,河谷漸寬,兩岸為砂卵石臺地,河道分流串溝,形成眾多的河灘沙洲;其間左岸支流鄂乃曲、夏拉等河匯入,干流水量倍增,主流河寬 30 余米。出山口后,流向東南,經剛察水文站,入青海湖湖濱平原。到河口段河水漫流穿過湖濱沼5澤區,最后匯入青海湖,河口高程 3195 米,河流全長 105.8 公里。流域內年降水量由下游平原地區的 300 多毫米向上游山區遞增至500 毫米左右,徑流主要以降水補給。流域內牧草茂盛,溝谷坡地灌叢密集,植被良好,多年平均含沙量 0.32 公斤/立方米,河水清澈。

12、至剛察(二)水文站沙柳河長 84.8 公里,集水面積 1442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 2.507 億立方米,占入湖徑流量的 16.43%。(四)哈爾蓋河又名哈里根河,位于青海湖北岸,流經剛察縣和海晏縣。源出大通山脈贊寶化久山西南與更藏山西北之間的沼澤區,河源海拔4140 米。源流段自西北向東南,漫流于高山沼澤之中,泉流源源不斷匯集河流,并有多處溫泉涌出;兩岸支溝較多,呈羽狀分布,至海德爾曲匯口,河流偏向南流,經熱水煤礦,河流逐漸進入寬谷帶,至支流青達瑪匯口,以上河段為上游區,長 52 公里,河道穩定,水流集中,河寬 15 米左右;河谷兩岸為階地,寬約 700 余米,最寬可達 2 公里之多。

13、自青達瑪匯口到最大支流查那河匯口為中游段,長 32 公里,河道偏流域右側,沿那仁山坡底流進,左岸為寬闊平坦的宗日蓋大草灘(寬 36 公里,長 30 余公里) ;河道寬 20 余米,水深 0.5 米左右,砂卵石河床,水流平緩而分散,有滲漏現象。查那河匯口以下到河口為下游段,長 25 公里,經哈爾蓋水文站后,干流分成多股水流蜿蜒穿行于沖洪積扇及湖濱平原之中,砂礫石河床,汛期沖淤變化大,主槽擺動;河水滲漏嚴重,枯水季節,部分河段全部下潛,至湖濱復出地表,形成大片沼澤區,匯集成涓涓細6流注入青海湖。河口高程 3195 米,河長 109.5 公里,河道平均比降5.03。至哈爾蓋(二)水文站河長 86.3

14、 公里,集水面積約 1425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2.42 億立方米,占入湖徑流量的15.86%。(五)甘子河位于青海湖東北岸海晏縣境內,源出肯特達坂山的阿尼窩若,海拔 4340 米。河流自東北流向西南,流經上游山區,稱折合瑪日曲,兩岸坡面為牧草和灌叢覆蓋;中游流過查那塘大草灘和雪柔風積沙丘帶,河名哈登曲,水流分散;下游始稱甘子河,穿湖濱沼澤區,水流分散,匯入錯褡褳(由青海湖分裂出的子湖) ,河口高程 3207米。甘子河長 43.9 公里,河道平均比降 9.44;流域內年降水量300400 毫米,由河口向上游山區遞增,河流主要以降水補給,其次為河流中游段的沼澤泉流和蓋得爾山麓 10 余處露

15、頭溫泉匯集河槽。(六)倒淌河位于青海湖東岸海南州共和縣倒淌河鄉境內。源于野牛山西側,河源海拔 4782 米。河流自東南流向西北,故名“倒淌河”。源流段為季節性河;中游段流經干旱草原,平常水流很小,往往下滲成為潛流,河床干涸;下游段由于河槽兩側山前地下水涌出,水流不斷,河岸灘地濕潤,牧草豐茂。河流匯入由青海湖分離出來的子湖措果(面積 0.99 平方公里) ,河口高程 3199 米。(七)黑馬河7原名大喇嘛河,1959 年改名為黑馬河。位于青海湖西南岸海南州共和縣黑馬河鄉境內。上游分成兩支,北支稱日格爾河,源于橡皮山北麓,時令河;南支為正源,發源于橡皮山東南的亞勒崗,河源海拔 4444 米,自西南

16、流向東北;兩支于黑馬河鄉政府駐地以上 1公里處匯合后經水文站,穿公路橋,過湖濱草原注入青海湖,河口高程 3195 米,流域集水面積 112 平方公里,河長 20.0 公里。兩支源流匯口以上山區坡度大,河道比降在 50以上,砂卵石河床,河灘比降 4左右,沿岸水草豐茂。流域內年降水量河口附近 400 余毫米,山區降水量更為充沛。河流汛期主要靠降水補給,暴漲暴落,屬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枯季為地下水補給。河口附近湖濱地帶河床有滲漏現象,枯季經常斷流。至黑馬河水文站河長 17.2 公里,集水面積 107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 0.109 億立方米,占入湖徑流量的 0.71%。表 1 青海湖流域主要河流

17、特征值表河流名稱水文站名稱集水面積(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億立方米)占入湖 徑流量河長(公里)備 注布哈河布哈河口143377.82551.28%272.2沙柳河剛察14422.50716.43%84.8又名依克烏蘭河烏哈阿蘭河沙陀寺5670.5463.58%63.4又名泉吉河哈爾蓋河哈爾蓋14252.4215.86%86.3黑馬河黑馬河1070.1090.71%17.28三、湖泊與冰川青海湖流域湖泊較多,面積大于 0.03 平方公里的湖泊有 70 多個,其中面積大于 0.3 平方公里的湖泊有 20 余個。這些湖泊,集中分布于湖西北地勢較高的河流源頭地區和湖東部的湖濱地帶。分布于湖西北河源

18、地區的湖泊皆為淡水湖;分布于湖東部的都是從青海湖分離出來的子湖,其中大部分為咸水湖。流域內有的湖泊,因水源補給不足,湖面在逐漸退縮,最明顯的就是青海湖。由于青海湖的湖面退縮,又不斷分離出新的子湖,1980 年前后,湖東岸新分離出兩個較大的子湖沙島湖和海晏湖。青海湖流域內的現代冰川,分布于布哈河上游的崗格爾肖合力(藏語音譯,意為仙女峰) ,地理位置:東徑 9842,北緯 3814。共 22 條,分布面積為 13.29 平方公里,儲量 5.9 億立方米,年融水量 0.1 億立方米。四、水環境(一)河流湖泊水質青海湖流域河水礦化度較小,一般在 220300 毫克/升,總硬度在 150260 毫克/升

19、左右;水化學類型為 cca型水,但湖水礦化度極高達到 15800 毫克/升。大部分河水天然水質良好,ph 值在 8.0 左右,呈弱堿性,基本滿足各種用水要求。2005 年 4 月、10 月對青海湖流域布哈河、依克烏蘭河、泉吉河、哈爾蓋河等河流進行了兩次水質監測,采用地9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評價標準,對河水的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揮發酚、砷、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六價鉻、汞、銅、鉛、鋅、鎘、ph 值、水溫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進行了監測,評價方法采用單指標法,控制評價河長 320.5 公里,水質類別為類的占評價河段長的 87.4%,水質類別為類的占評價河段長的 1

20、2.6%。青海湖湖水水質不考慮本底因素,水質優于地面水環境類水標準,水中氯離子含量高,水質苦澀,不能飲用,根據湖泊營養化狀態評定與分類方法,青海湖營養化狀態處于中營養。涉及到布哈河剛察水產保護區、沙柳河剛察保留區、哈爾蓋河剛察保留區、青海湖自然保護區共 4 個水功能區,水質均符合水質管理目標。(二)泥沙河流上游植被較好,河床寬淺,河道比降較小,水流緩慢,谷地有草甸,濕地和沼澤發育,氣溫低,降水強度小,流水剝蝕作用小,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小于 0.5 千克/立方米。流域懸移質泥沙地區分布與年徑流量的分布大體相同,即主要分布在青海湖西北部,湖東南部產沙較少。輸沙模數在 2550 噸/平方公里之間。1

21、0第二章第二章 降降 水水降水是青海湖盆地湖泊水量及地表、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該地區雖為內陸盆地,但由于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加上本身的調節作用和西風帶系統過境頻繁,所以降水量相對于其他內陸地區降水比較豐富。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在 300450 毫米之間,區域平均為354.6 毫米。年降水量由湖北山區向南遞減,但湖南的黑馬河地區由于地形利于抬升,形成另一個高值區。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59 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11量的 85%以上。年際變化不大,cv 介于 0.150.30 之間,年最大與最小降水量之比為 2.5 左右,變化趨勢與降水量相反,由湖北地區向南遞增。詳見圖 1。一、資料系列代表

22、性分析選取青海湖流域內布哈河口水文站、剛察水文站、下社水位站的降水資料進行資料系列代表性分析,以上三站均建于上世紀 50 年代末,觀測至今,期間除個別月缺測外,資料質量較好。根據測站資料情況,選取 19662005 年(40 年) 、19762005年(30 年) 、19862005 年(20 年) 、19962005 年(10 年)四個短系列資料進行統計參數計算。以這四個短系列所計算的統計參數與 19562005 年 50 年同步長系列的統計參數進行對比,結果見下表。由上表看出,各系列均值及 cv 趨于穩定,19562005 年系列具有較好的代表性。二、降水量年內分配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降水

23、量主要集中在 69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 75%以上,10 月至翌年 3 月降水量僅占全年降水量的 610%降水量均值cv降水量均值cvkqkcv降水量均值cvkqkcv降水量均值cvkqkcv降水量均值cvkqkcv布哈河口377.00.210388.00.1961.030.93390.60.1731.040.82394.50.1981.050.94405.30.2061.080.98剛察395.20.166391.60.1620.990.98384.50.1640.970.99399.10.1571.010.95413.50.1261.050.76下社376.10.177382.20.182

24、1.021.03391.50.1741.040.98403.50.1751.070.99407.60.151.080.85 表2 代表站長短系列統計參數表 單位:毫米站名1956-2005(50)1966-2005(40)1976-2005(30)1986-2005(20)1996-2005(10)12左右,45 月降水量僅占全年降水量的 14%左右,形成干濕季分明的特點,年內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出現在 78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5%以上;12 月至翌年 1 月降水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 0.5%左右。流域代表站降水量年內分配見表 3。圖 2 青海湖流域各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內分配圖三、降水量年際變

25、化1、年際變幅青海湖流域降水量年際變化不大,cv 介于 0.150.30 之間,年最大與最小降水量之比為 2.5 左右,變化趨勢與降水量相反,由湖0%5%10%15%20%2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年內分配百分比(%)布哈河口剛察下社0%5%10%15%20%2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年內分配百分比(%)天峻上喚倉茶卡沙陀寺哈爾蓋黑馬河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出現月份11.54.911.946.267.57780.459.2233.21.20.3%0.4%1.3%3.2%1

26、2.3%17.9%20.4%21.3%15.7%6.1%0.8%0.3%1.11.85.413.844.475.190.192.254.713.62.30.70.3%0.5%1.4%3.5%11.2%19.0%22.8%23.3%13.8%3.4%0.6%0.2%0.91.94.110.740.154.375.69068.124.24.220.2%0.5%1.1%2.8%10.7%14.4%20.1%23.9%18.1%6.4%1.1%0.5%0.91.55.014.342.472.775.771.438.210.71.40.60.3%0.4%1.5%4.3%12.7%21.7%22.6%21

27、.3%11.4%3.2%0.4%0.2%0.51.43.911.839.265.269.754.133.79.41.20.40.2%0.5%1.3%4.1%13.5%22.4%24.0%18.6%11.6%3.2%0.4%0.1%0.91.63.88.926.744.447.940.225.37.01.00.30.4%0.8%1.8%4.3%12.8%21.3%23.0%19.3%12.2%3.4%0.5%0.1%0.91.33.611.036.556.873.876.149.817.92.40.50.3%0.4%1.1%3.3%11.0%17.2%22.3%23.0%15.1%5.4%0.7

28、%0.2%1.01.65.511.137.767.477.573.647.813.82.11.30.3%0.5%1.6%3.3%11.1%19.8%22.8%21.6%14.0%4.1%0.6%0.4%0.72.26.021.761.779.283.988.465.619.92.10.50.2%0.5%1.4%5.0%14.3%18.3%19.4%20.5%15.2%4.6%0.5%0.1% 表3 降水量年內分配統計表 單位:毫米站名各月降水量/年內分配年降水量連續最大4個月布哈河口377.0284.175.3%剛察395.2312.178.9%78.3%下社376.128876.5%262.

29、2天峻(氣象)6-9備注系列1956-2001年系列1956-2001年6-96-9系列1956-2005年208.0290.5334.8256.5228.2系列1959-1992年系列1957-1991年159.25-85-85-86-978.5%76.4%77.6%78.2%72.55-8系列1966-1994年系列1980-2005年6-9上喚倉431.9313.2茶卡(氣象)沙陀寺哈爾蓋(雨量)黑馬河340.4266.3330.613北地區向南遞增。在計算 cv 時,同時確定 cs/cv 的比值。經過頻率適線分析,年降水量 cs/cv 倍比一律采用 2.0。2、年降水量的連豐期和連枯期

30、分析年降水量系列一般應包括最長連豐期和連枯期。我們以:豐水年:相應頻率 p62.5%,按照上述標準判別出年降水量系列中的豐水年和枯水年,然后挑選出持續時間最長且均值最大的連豐期和持續時間最長且均值最小的連枯期,并計算連豐期和連枯期的平均年降水量及其與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比值 k豐和 k枯,詳見表 5。 表 5 降水量連豐期和連枯期分析表 單位:mm連 豐 期連 枯 期站 名起迄年份年數平均年 降水量(mm)k豐起迄年份年數平均年 降水量(mm)k枯布哈河口196619672524.11.39199019912290.40.77剛察198819892487.31.23197619805311.00

31、.79下社198519895441.91.17197219743298.70.79 表 4 降水量極值比統計表 單位:毫米最大年最小年站 名年降水量cv降水量年份降水量年份最大/最小備注布哈河口377.0 0.21 586.5 1967244.7 19622.4 剛察395.2 0.17 530.4 1967265.0 19902.0 下社376.10.18534.0 1967250.619912.1 系列 19562005天峻(氣象)334.80.23563.61989211.119782.7 系列 19562001上喚倉290.50.20 510.81967206.619792.5 系列

32、19571991茶卡(氣象) 208.0 0.31426.81989122.819563.5 系列 19562001沙陀寺330.60.175051967240.819732.1 系列 19591992黑馬河431.90.25702.11989285.619902.46系列 1966199414天峻(氣象)199819992404.71.21197819803252.10.75茶卡(氣象)195719593272.51.31197719804142.0 0.68年降水量的連豐期在 25 年之間,比值 k豐值在 1.171.39 之間;年降水量的連枯期在 25 年之間,比值 k枯值在 0.680

33、.79 之間。3、年降水量變化趨勢分析采用滑動均值法、kendill 秩次相關檢驗法對長系列測站年降水量序列趨勢性進行統計檢驗和分析。根據 kendall 秩次相關檢驗分析,結果表明布哈河口水文站、下社水位站年降水量有 95%的保證率確信上升趨勢顯著,剛察水文站、天峻、茶卡氣象站年降水量變化趨勢不顯著。從點繪的 5 年滑動均值等值線圖上,可以看出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呈緩慢上升,九十年代有一個小幅度的回落,詳見圖 3。剛察水文站2002503003504004505005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降水量(mm)布哈河口水文站2

34、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降水量(mm)15圖 3 青海湖流域代表站年降水量 5 年滑動均值線4、年降水量不同年代變化分析從青海湖代表站降水量不同年代均值與多年平均值比較可以看出,上世紀 50 年代(19561959 年)的降水量與多年平均值相比在-0.6%-9.2%,降水量偏少,茶卡氣象站偏多 13%。60 年代,降水量與多年平均值相比偏少 4.3%6.6%,剛察站下社水位站2002503003504004505005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

35、51990199520002005年份降水量(mm)天峻氣象站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年降水量(mm)茶卡氣象站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年降水量(mm)16與多年平均值相比偏多,但幅度不大。70 年代,青海湖流域降水偏少,變化范圍在-2.7%-10.6%之間。80 年代,流域降水偏豐,變化范圍在 3.3%11.0%之間。 90 年代,流域大部分地區

36、降水與多年平均值接近,距平在-5.3%4.7%之間。本世紀初青海湖流域降水量較多年平均值偏多,距平在3.87.8 之間,詳見表 6。四、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主要采用降水量等值線圖量算結果,經計算青海湖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 354.6 毫米。年降水量地區分布由湖北山區向南遞減,但湖南的黑馬河地區由于地形利于抬升,形成另一個 表 6 分析站年降水量不同年代均值及距平統計表 單位:毫米19561959 年1960969 年19701979 年站名年數均值距平 %年數均值距平%年數均值距平%布哈河口4364.7 -3.310352.3 -6.610366.2 -2.9剛察4392.7 -0.6

37、10422.0 6.810368.7 -6.7下社4363.7-3.310359.9-4.310336.2-10.6天峻(氣象)4303.9-9.210330.6-1.310325.7-2.7茶卡(氣象)4235.113.010206.7-0.610188.5-9.419801989 年19901999 年20002005 年站名年數均值距平%年數均值距平%年數均值距平%布哈河口10410.0 8.810373.2 -1.06395.64.9剛察10408.1 3.310374.2 -5.36410.13.8下社10405.47.810390.53.86405.37.8天峻(氣象)10360.

38、07.510350.44.72261.3茶卡(氣象)10230.811.010205.4-1.32155.917高值區。第三章第三章 蒸蒸 發發青海湖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在 10002000 毫米(20 厘米口徑蒸發皿)之間,自東向西遞增;蒸發年內分配不均,69 月份占全年蒸發量的 60%以上;年際變化小,年最大與年最小蒸發量的比值為 1.5,cv 值一般在 0.100.15 之間。一、水面蒸發的年內分配由于各代表站資料系列不一致,水面蒸發的年內分配采用現有連續系列進行分析,流域內蒸發年內分配不均,最大連續 4 個月水面蒸發量一般集中在 58 月,約占全年的 49%左右。18圖 4 青海湖流

39、域代表站多年平均蒸發量年內分配圖二、蒸發量的年際變化流域內蒸發量年際變化小,年最大與年最小蒸發量的比值為1.7,cv 值一般在 0.10 左右。選擇系列相對較完整的布哈河口水文站、下社水位站實測的蒸發資料,進行蒸發能力的趨勢研究,采用kendall 秩次相關法分析,有 95%的保證率確信下降趨勢顯著。從 5年滑動均值線圖上反映的變化趨勢也驗證了下降的趨勢,從上世紀 表 7 分析站蒸發量年內分配統計表(20 厘米口徑蒸發皿) 單位:毫米各月蒸發量年內分配連續最大 4 個月站名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全年蒸發量占年蒸發量出現月份備注47.864

40、.5117.2164.1190.5179.1180.7168.7128.7107.572.955.51477.2布哈河口3.2%4.4%7.9%11.1%12.9%12.1%12.2%11.4%8.7%7.3%4.9%3.8%100%719.0 48.6%58系列 1958200541.2 61.5 106.0 159.6 176.7 165.8 186.7 181.7 136.1 104.3 67.5 46.9 1433.9 剛 察 2.9%4.3%7.4%11.1%12.3%11.6%13.0%12.7%9.5%7.3%4.7%3.3%100%710.949.6%58系列 19762006

41、47.0 62.6 111.7 156.0 183.9 187.5 194.2 184.6 139.1 125.1 92.7 63.5 1547.9 下 社 3.0%4.0%7.2%10.1%11.9%12.1%12.5%11.9%9.0%8.1%6.0%4.1%100%750.248.4%58系列 1958200557.1 75.2 137.6 195.9 211.6 191.1 190.9 180.0 144.7 121.9 83.3 63.6 1652.9 天峻(氣象)3.5%4.5%8.3%11.9%12.8%11.6%11.5%10.9%8.8%7.4%5.0%3.8%100%789

42、.547.8%47系列 1958200158.8 75.5 138.7 192.6 205.1 187.9 189.4 183.0 141.4 118.0 80.6 63.3 1634.3 上喚倉3.6%4.6%8.5%11.8%12.5%11.5%11.6%11.2%8.7%7.2%4.9%3.9%100%77547.4%47系列 1958198455.2 77.0 151.4 234.6 277.7 257.3 266.2 247.3 187.2 138.1 81.6 57.8 2031.4 茶卡(氣象)2.7%3.8%7.5%11.5%13.7%12.7%13.1%12.2%9.2%6.

43、8%4.0%2.8%100%1048.551.7%58系列 1956200146.7 64.1 113.7 152.4 177.1 177.2 185.8 179.0 135.0 112.3 82.3 60.4 1486.0 沙陀寺3.1%4.3%7.7%10.3%11.9%11.9%12.5%12.0%9.1%7.6%5.5%4.1%100%719.148.3%58系列 1958199264.4 90.3 159.6 199.6 186.4 168.5 173.8 165.6 132.2 139.5 106.6 80.0 1666.5 黑馬河3.9%5.4%9.6%12.0%11.2%10.

44、1%10.4%9.9%7.9%8.4%6.4%4.8%100%728.343.7%47系列 196619900%2%4%6%8%10%12%14%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年內分配百分比(%)布哈河口剛 察 下 社 0%2%4%6%8%10%12%14%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月份年內分配百分比(%)天 峻上喚倉沙陀寺黑馬河19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下降的幅度比較大,九十年代雖略有回升,總體下降的趨勢比較明顯。布哈河口水文站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1955196019651970

45、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年蒸發量(mm)下社水位站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年蒸發量(mm)天峻氣象站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年蒸發量(mm) 表 8 分析站蒸發量最大值和最小值(20 厘米口徑蒸發皿) 單位:毫米最大蒸發量最小蒸發量站名系 列年平均蒸發量cv蒸

46、發量出現 年份最大值/ 平均值蒸發量出現 年份最小值/ 平均值最大值/ 最小值布哈河口 195820051477.20.10 1853.619601.25 1097.119890.743 1.69 剛 察197620051433.90.091743.519791.22 1186.519830.827 1.47 下 社195820051547.90.081808.819691.17 1209.219830.781 1.50 天峻(氣象)195820011652.80.112012.419791.221127.319890.6821.79茶卡(氣象)195620012031.40.132854.3

47、19561.411449.819890.7411.97備注:下社水位站 1982 年以前蒸發資料系采用一郎劍、二郎劍資料。20茶卡氣象站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2300240025002600270028002900300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年蒸發量(mm)圖 5 青海湖流域長系列代表站年蒸發量 5 年滑動均值線通過做年降水量不同年代變化分析,結果與 kendall 秩次相關法分析、5 年滑動均值線圖一致。 表 8 代表站年蒸發量不同年代均值及距平統計表(20 厘米口徑蒸發

48、皿) 單位:毫米19581959 年19601969 年19701979 年站名年數均值 mm距平 % 年數均值 mm距平%年數均值 mm距平%布哈河口21709.7 15.7101582.1 7.1101525.6 3.3下社21505.5-2.7101572.11.6101645.16.3天峻(氣象)21865.712.9101710.93.5101749.35.8茶卡(氣象)42468.821.510224010.3101939.9-4.519801989 年19901999 年20002005 年站名年數均值 mm距平%年數均值 mm距平%年數均值 mm距平%布哈河口101372.5

49、-7.1101428.2 -3.361400-5.2下社101518.7-1.9101518.7-1.961505.5-2.7天峻(氣象)101516.3-8.3101577.4-4.621729.4茶卡(氣象)101896.8-6.6101875.9-7.722022.721第四章第四章 河流泥沙河流泥沙采用泥沙測量系列較長的布哈河口水文站,作為分析的主要依據,對缺測月份,采用用月徑流月輸沙量關系進行插補。由于剛察水文站泥沙資料系列較短,而且徑流輸沙關系不明顯,故分析時未考慮。青海湖流域懸移質泥沙地區分布與年徑流量的分布大體相同,即主要分布在青海湖西北部,湖東南部產沙較少。輸沙模數在2550

50、 噸/平方公里之間。一、含沙量(一)含沙量年內分配對布哈河口水文站多年月平均含沙量進行分析,含沙量連續最大三個月為 57 月,年內月含沙量變化范圍在 0.0020.756 千克/立方米之間。月含沙量的變化隨徑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多年平均含沙量 1 月最小,含沙量為 0.002 千克/立方米,7 月最大,含沙量為0.756 千克/立方米。見含沙量月分配表。(二)含沙量年際變化特征分析對不同年代含沙量進行分析,布哈河口站各個系列含沙量數值 表 9 青海湖主要河流控制站多年平均含沙量月分配表 單位:千克/立方米 河流名稱控制站 (代表站)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

51、1 月12 月全年布哈河布哈河口站0.002 0.004 0.003 0.316 0.524 0.518 0.756 0.502 0.215 0.015 0.007 0.004 0.452 22較為接近,在 0.3380.56 千克/立方米之間,多年平均含沙量變化較為穩定,總體略有減少。其中最大、最小年含沙量出現年份與最大、最小年徑流量出現年份一致,最大年含沙量出現在 1989 年,為0.820 千克/立方米,最小值出現在 1973 年,為 0.120 千克/立方米。 表 10 不同年代年平均含沙量 單位:千克/立方米河流名稱控制站1956200519561959196019691970197

52、9198019891990199920002005布哈河布哈河口站0.4520.4570.4280.4980.5660.3380.416圖 6 布哈河口水文站含沙量過程線圖二、輸沙(一)輸沙量年內變化布哈河屬雨雪補給型合理,汛期降雨強度大,河水流量大,流速快,挾沙能力強,輸沙量大;平、枯水期流量小,流速慢,挾沙能力弱,輸沙量小。輸沙主要集中在 69 月,輸沙量占全年輸沙量的 85.7%。布哈河口00.10.20.30.40.50.60.70.80.9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含沙量(kg/m3)23(二)輸沙量年際變化輸沙量年際

53、變化較大,以布哈河為例,多年平均輸沙量為36.08 萬噸。最大年輸沙量 162 萬噸,出現在 1989 年;最小年輸沙量 2.31 萬噸,出現在 1973 年,其比值高達 70 倍。圖 7 布哈河口水文站輸沙量過程線圖 表 11 主要河流控制站多年平均輸沙量月分配表 單位:萬噸河流名稱控制站 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全年69 月輸沙量百分比(%)布哈河布哈河口站0.0010.0020.0020.2861.6225.16615.5110.273.1620.0860.0120.00336.185.7 表 12 不同年代年平均輸沙量 單位:萬噸河

54、流名稱控制站19562005195619591960196919701979198019891990199920002005布哈河布哈河口站36.0834.240.735.147.321.941.1布哈河口02040608010012014016018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輸沙量(萬t)24第五章第五章 地表水資源量地表水資源量青海湖流域屬于內陸半干旱地區,水資源不豐富,大氣降水量是水資源的總補給源。受氣候、自然地理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等的影響,河川徑流直接補給有降水補給、冰雪融水補給和地下水補給。冰雪融水補給主要集中于布哈

55、河源區有少量的冰川融水補給;地下水補給如黑馬河等青海湖盆地南部諸河以及青海湖北部的泉吉河;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占大多數,包括布哈河、沙柳河、甘子河等,絕大多數河流以地下水、降水混合補給為主。補給源不同,直接影響河流的水量豐沛與否及其年內分配。青海湖流域徑流深一般在 50175 毫米之間。徑流深區域分布25特點由西北向東南遞減,由山區向湖濱遞減;北部山區降水量較大,相應的徑流深也比較大,在 150175 毫米之間;黑馬河地區徑流深為 100 毫米左右;湖東地區一般在 50 毫米以下,其他地區多在50100 毫米。一、年徑流系列代表性分析(一)年徑流累計平均過程線分析選擇布哈河口水文站、剛察水文站做

56、年徑流累計平均過程線圖,見圖 9。布哈河口水文站自 1956 年開始向后累計平均到 1980 年已趨于穩定,歷時約 24 年其變幅越來越小,剛察水文站到 1989 年已趨于穩定,歷時約 33 年其變幅越來越小。雖以后出現豐水期的波動,但整體趨于穩定。圖 9 代表站年徑流累積過程圖(二)年徑流長短系列統計參數對比分析剛察水文站0.60.70.80.91.01.11.2195519651975198519952005年份k布哈河口水文站0.60.81.01.21.4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份k26根據測站資料情況,選取 196620

57、05 年(40 年) 、19762005年(30 年) 、19862005 年(20 年) 、19962005 年(10 年)四個短系列資料進行統計參數計算。以這四個短系列所計算的統計參數與 19562005 年 50 年同步長系列的統計參數進行對比,結果見下表。由上表看出,各系列均值及 cv 趨于穩定,19562005 年系列具有較好的代表性。二、河川徑流的年內分配由于受補給源的影響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勻。以布哈河為例,69 月徑流量占全年水資源量的 82.5%。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59 月徑流約占年徑流的 7085%,其中 78 月可占年徑流 40%以上。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勻。 表 13 代表站

58、長短系列統計參數表 單位:億立方米1956-2005(50)1966-2005(40)1976-2005(30)1986-2005(20)1996-2005(10)站名徑流量均值cv徑流量均值cvkqkcv徑流量均值cvkqkcv徑流量均值cvkqkcv徑流量均值cvkqkcv布哈河口7.979 0.464 7.845 0.482 0.98 1.047.446 0.482 0.931.048.010 0.519 1.001.12 8.452 0.484 1.061.04剛察2.531 0.319 2.560 0.344 1.01 1.082.572 0.363 1.021.142.762 0.

59、377 1.091.18 2.760 0.363 1.091.1427圖 10 青海湖流域代表站多年平均徑流量年內分配圖三、河川徑流的年際變化(一)年際變幅徑流年際變化較大, cv 介于 0.300.60 之間,極值比較大。地區分布與降水基本一致,湖北地區為高值區,而布哈河的右岸地區和湖東地區為兩個低值區。年徑流系數在 0.150.35 之間。 表 14 代表站徑流量年內分配統計表 單位:億立方米各月徑流量量/年內分配(%)連續最大 4 個月站名河流 名稱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年徑流量徑流量占年徑流量出現月份0.0700.060 0.07

60、0 0.090 0.280 0.890 2.21 2.08 1.40 0.580 0.170 0.080 布哈 河口布哈河0.9%0.8%0.9%1.1%3.5%11.2%27.7%26.1%17.5%7.3%2.0%1.0%7.980 6.58 82.5%690.008 0.004 0.021 0.095 0.172 0.314 0.6170.563 0.428 0.207 0.078 0.024 剛察依克烏蘭河0.3%0.2%0.8%3.8%6.8%12.4%24.4%22.2%16.9%8.2%3.1%0.9%2.531 1.922 75.9%690.00040.00030.001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