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 錄一、“十五”工業發展回顧4(一)主要成就41、總量保持高速增長42、綜合實力大大增強43、產業結構升級44、空間布局優化55、產業配套能力大為增強5(二)主要經驗51、抓住國際產業轉移機遇,大力招商引資52、尋求重點產業政策突破,改善投資環境63、聚焦張江,推進開發區建設64、統籌規劃,有所為有所不為6(三)主要問題71、空間布局有待進一步改善,土地集約利用程度不夠72、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的企業太少73、抗波動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7二、“十一五”工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和目標8(一)發展背景81、主要機遇82、主要挑戰9(二)戰略定位10(三)發展原則111、可持續發展原則112、技術領
2、先原則113、錯位競爭原則114、產業集群原則11(四)發展目標121、工業總產值122、工業增加值123、工業增加值率12三、“十一五”工業發展重點產業及布局13(一)重點發展產業131、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132、汽車制造業153、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164、船舶及成套設備制造業175、石化及化工產業196、生產性服務業20(二)產業調整及轉移重點211、鋼鐵制造業212、“二高一低”產業21(三)產業布局211、總體目標212、總體布局22四、“十一五”工業發展主要推進措施25(一)加強產業導向和評估251、制定和完善重點產業發展規劃252、制定產業導向目錄和認定標準253、提出產業招商的方
3、向25(二)拓展產業發展空間251、盤活工業土地存量252、功能區域一體化發展253、爭取建設空港產業園區264、建設都市型工業園區和生產性服務集聚區26(三)推進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26(四)繼續加強先進制造業的招商引資26(五)推動產業自主創新27(六)優化體制和政策環境271、優化財政扶持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272、突破產業發展的政策瓶頸283、爭取企業研發中心政策的先行先試284、推動產業基地建設28浦東新區“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一、“十五”工業發展回顧(一)主要成就1、總量保持高速增長“十五”期間,工業總產值保持了年均19%左右的增幅,5年時間,總量增長了近2.4倍;工業增加值的年均增幅
4、為16%,5年時間,總量增長了近2.1倍。“十五”工業發展總產值3000億元的目標已于2004年(3520億元)提前一年超額完成。2、綜合實力大大增強到2005年底,新區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別達到25.1%和24.7%。同時,非中央、市屬工業企業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十五”初期不到40%上升到目前的47%以上。微電子產業跨越式發展,已有5條8英寸生產線達到量產,占全國的一半,月投片能力約17.5萬片,占全國的77%。浦東微電子產業帶已成為國內產業規模較大、產業鏈較完整、最具發展潛力的微電子產業集聚區。以張江為核心的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發展迅速,產值占全市的比重超過40%;
5、轎車、移動電話、數字程控交換機等10多個工業產品的產量占全市的比重也超過1/3。3、產業結構升級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作支撐、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為主、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輔的產業結構格局。以電子信息和汽車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逐漸取代化工和鋼鐵等傳統工業,成為浦東新區工業最主要的兩大行業,產業結構正在向新型工業化邁進。4、空間布局優化工業發展進一步向重點開發區集中,產業集聚度顯著提高。通用汽車、中芯國際等一批電子信息和汽車產業的重點企業紛紛集聚在開發區,成為浦東新區工業發展的生力軍和增長點。至2005年末,金橋出口加工區、外高橋保稅區和張江高科技園區三個重點開發區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
6、2095.56億元,占新區工業總量達49.4%,比2000年提高10個百分點。浦東新區工業用地的單位產出達到63.38億元,是全市的1.8倍。5、產業配套能力大為增強一是微電子產業鏈發展迅速。以芯片制造為主導,從研發、設計到封裝、測試及外圍配套,整個產業鏈已經集聚了幾百家企業。二是計算機產品和汽車制造業的產業鏈已基本形成。如惠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計算機外部設備,在外高橋保稅區內有10家加工配套企業,2005年產值超過30億元。如以上海通用汽車公司為龍頭,形成了汽車低盤、汽車電子、油箱、彈簧、保險杠等上百家汽車零配件企業,通用汽車在浦東的零部件采購金額占全部采購量的21%以上。(二)主
7、要經驗1、抓住國際產業轉移機遇,大力招商引資“十五”期間,工業招商引資超過了100億美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成功。特別是在微電子產業領域,由于招商引資的成功,中芯國際、宏力半導體等一批大項目紛紛落戶,使得幾年之間就在浦東崛起了一條較具規模的微電子產業鏈。2、尋求重點產業政策突破,改善投資環境積極尋求政策支持和突破,推動國務院 (2000)18號文件和上海市政府(2000)54號文件的出臺,并配套制訂了浦東新區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集中資源,大力改善微電子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大刀闊斧地改革了行政審批制度,大力提高了對項目投資和企業運營的服務水平,顯著改善了浦東新區的投資
8、環境。3、聚焦張江,推進開發區建設通過實施“聚焦張江”戰略,構筑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和國家科技創業基地三大國家級產業基地,園區內集成電路、軟件、生物醫藥等產業快速發展,已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以創新創業為主要功能的國內一流高科技園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已經建設成為上海市重要的先進制造業高地。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319.50億元,占浦東新區的31%,上海市的8%。開發區工業用地單位面積工業產值名列國家級開發區第一。外高橋保稅區已成為上海建設國際物流中心的重要載體。2005在工業總產值、進出口額、中外投資項目數、實到外資、稅收等11項指標中,均名列全國15個保稅
9、區榜首。4、統籌規劃,有所為有所不為“十五”期間推動工業發展的過程中,科學的規劃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十五”期間,根據上海產業發展的功能定位和浦東新區的優勢,有所為有所不為,狠抓了微電子、生物醫藥和汽車等產業的規劃,突出主導產業發展,突出發展產業鏈高端環節,突出引進支撐產業的核心大項目,使新區工業的產業能級不斷提高。(三)主要問題1、空間布局有待進一步改善,土地集約利用程度不夠一方面,雖然目前金橋、張江、外高橋等園區的產業發展總體符合新區的產業規劃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特色產業的集中,但園區與園區間的產業互補和聯動仍然不足;另一方面,與園區內的產業所達到的相對集中相比,園區外的企業存在布局分散
10、、土地集約利用程度低、政策優惠少等問題。如何根據園區互動和產業互動的要求,在主要園區間建立產業聯動,同時合理規劃、引導和扶持主要園區外的企業,是新區在產業空間布局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2、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的企業太少目前,浦東的外資制造業比例占浦東新區制造業的70%,但主要以引進技術為主,真正在本地研發較少,因此在引進這些企業的同時,卻無法引進真正與世界同步的核心技術。在工業經濟總量迅速提高的同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技術水平和自有品牌卻鮮見,這是浦東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隱憂。3、抗波動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十五”期間,在面對市場競爭和產業周期波動的情況下,電子信息產業和汽車產業出現了不同
11、程度的波動,尤其是汽車產業由于龍頭企業上海通用汽車在市場銷售不暢的情況下出現減產,導致全行業生產的整體滑坡。因此,今后在產業的規劃和引進過程中,如何從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和穩定性方面加強考慮,以增強經濟的抗波動能力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二、“十一五”工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和目標(一)發展背景1、主要機遇(1)國務院批準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國家賦予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先行先試權,是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機遇,意味著浦東開始由享受政策優勢轉變為享有體制優勢的地區,以此為契機,推動體制創新,勢必帶動浦東整體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十一五”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對浦東新區發展的功能定位
12、中提出“自主創新示范引領區”也將大大促進研發、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2)上海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是上海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上海制造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十一五”期間,浦東新區應抓住上海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重要機遇,帶動一大批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推動先進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應抓住長江流域發展機遇,依托長三角聯動發展,水漲船高、相得益彰、互融共進,使浦東工業在更大范圍內集聚優勢、加快發展。(3)基礎設施建設的日趨完善和產業集群效應隨著空港、海港的功能完善和效益發揮,沿海大通道、浦東鐵路、軌道交通及新的越江橋隧、高速公路的建成,浦
13、東新區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為大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微電子、光電子、生物技術與醫藥等高技術產業以及物流、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已日益顯示出產業集群效應,是浦東新區工業進一步發展的巨大優勢,也為“十一五”期間的更大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2、主要挑戰(1)商務成本日益攀升伴隨著浦東經濟的快速增長,地價相比周邊地區快速上漲、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消失,浦東商務成本不斷攀升,影響了部分產業的競爭力,也是近年來新區工業外資投資項目減少的原因之一。這可能對浦東工業發展的后勁產生一定的影響。(2)土地資源成為工業發展瓶頸隨著浦東開發開放不斷深入,城市化發展進程不斷推進,新區可供使用的土地資源十分緊缺。土地資
14、源不足將成為“十一五”期間工業項目落地的主要瓶頸,因此,下一階段的發展將面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單位土地產出等關鍵性課題。(3)支柱產業面臨遷出和調整“十一五”期間,浦鋼要遷出浦東,鋼鐵制造業的主要產值將流失;按照規劃,高橋地區的石化產業將以調整為主,增量有限。“十五”期末占新區工業總產值近20%的兩大支柱產業將分別面臨遷出和調整,因此,如何培育和做大新的支柱產業以維持增量將是未來5年的重要挑戰。(4)能源和原材料等生產要素緊缺隨著世界原油需求量的增加,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節節上升,同時國內天然氣和煤炭的供需矛盾也較突出,未來能源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較大,在“十五”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煤
15、電油運緊張局面在“十一五”依然難以緩解;而原材料等生產要素緊缺和漲價的狀況也將持續。總體上,“十一五”期間能源和原材料的緊缺將導致營運成本上升,利潤率下降,對工業產生不利影響。(5)發展后勁存有不確定性“十五”期間工業能保持較高增速,主要是以上海通用汽車為主的汽車產業的高速增長和中芯國際等一批電子信息產業大項目的建成并投產帶動。而從目前情況分析,“十一五”期間,工業新增項目較少,尤其是大項目的落地情況依然不明朗,因此,將主要依靠自然增長推動,這就使得今后5年工業的發展存有不確定性。(二)戰略定位根據浦東新區“一個作用、三個區”功能定位的發展方向,以及新區經濟總體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十一五”期
16、間,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總體格局依然保持,但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將高于第二產業,預計第二產業占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將下降到50%以內,其中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約為45%左右。“十一五”期間,工業發展將以大產業、大項目、大基地為支撐,通過完善產業鏈、優化產業布局,擴大產業集聚效應,繼續培育高新技術和高效能產業,從整體上提高浦東工業的產業能級、經濟容量、輻射功能和國際競爭力,使浦東成為我國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要示范基地,成為上海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推動力,確立浦東在推動國家和上海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三)發展原則1、可持續發展原則鼓勵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產業發展,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
17、益、單位土地產值率低的產業發展。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工業與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2、技術領先原則鼓勵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發展,限制技術、工藝、裝備落后的產業發展。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強化科技創新,依靠科技進步,提升技術密集型產業在整個產業中的比重,提高科技進步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3、錯位競爭原則著眼于上海市及長三角地區工業的整體發展,在符合上海城市總體功能定位的基礎上,要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形成自身的特色,要和周邊地區有所區別,保持錯位競爭和差別競爭。從產業橫向分工角度考慮,要重點發展帶動作用大的主導產業;從垂直分工考慮,要重點發展產業鏈高端環節。4、產業集群原則產業集群是工業
18、發展的趨勢,產業集群可以降低產業發展成本,促進產業技術交流和技術創新。要以張江、金橋、外高橋等三大開發區為核心,以微電子、汽車、光電子、生物技術與醫藥等產業為重點,以大項目、大企業為龍頭,形成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業關聯互動、鏈式集聚的產業集群,從而發揮產業聚集效應,提高浦東工業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四)發展目標1、工業總產值從新區“十一五”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發展方向和重點分析,并結合“十五”工業發展的走勢和經驗,預計到“十一五”期末,浦東新區的工業總產值為65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0%左右。由于浦鋼將從2006年起陸續遷出(預計減少產值近100億元),高橋地區石化產業的調整,同時星火開發區的統
19、計將從2006年起劃歸奉賢區(預計減少新區工業產值80億元以上),因此,“十一五”期間工業總產值總體上增長有限,尤其是前2年,在沒有大的新項目投產的情況下,增速將較低。2、工業增加值預計到201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660左右,年均增長9%左右;占浦東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5%左右,比“十五”期末降低3個百分點左右。3、工業增加值率目標是經過5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將工業增加值率從目前的24.5%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25.5%以上。三、“十一五”工業發展重點產業及布局(一)重點發展產業工業重點發展產業“十五”期間的產值和“十一五”的規劃目標見表1。表1 工業重點產業產值目標單位:億元“十
20、五”規劃2005年2010年規劃目標總產值平均增長(%)總產值增長(%)總產值平均增長(%)總計300010.0424116.0650010.0其中:電子信息95022.0115512.8240015.0 #其中:微電子2501.7倍20011.060027.0 汽車45027.049408009.0 生物醫藥15011.09620.830024.0船舶及成套設備10013.052530.090012.0 石化及化工45010.05798.88007.01、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主要發展微電子、光電子、半導體裝備、消費類電子以及新型電子元器件等,2005年完成產值1155億元,預
21、計到2010年,產值達到2400億元左右,“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5%左右。(1)微電子產業“十一五”期間,中芯國際、安靠、華虹nec、宏力等已落地企業將陸續有新廠投產,產能將進一步擴張,日月光等一批新項目也將建成并逐步投產。微電子產業鏈在未來5年將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成為國際上有影響的產業基地,預計到2010年實現產值600億元左右。(2)光電子產業光電子產業是“十一五”期間最有可能培育成亮點的新興產業,其中主要是發展tft-lcd產業和半導體照明產業,預計2010年實現產值300億元左右。以tft-lcd為代表的顯示產業目前被認為是繼集成電路和計算機之后的一次不可多得的發展
22、機會,平板顯示產品取代傳統顯示產品的趨勢使得該產業的市場前景十分巨大。半導體照明技術的發展將使半導體燈逐步替代白熾燈和熒光燈,另外,交通信號燈、車信號燈、手機背光源等應用的需求量也將集聚擴大。tft-lcd方面,劍騰液晶作為中國大陸首條第五代tft-lcd彩色濾光片生產線,要爭取盡快建成投產;進一步推動產業大項目的落地建設。重點發展顯示面板(lcd)、彩色濾光片(cf)、低溫多晶硅(ltps),力爭再引進上述領域知名企業2-3家。到2010年,tft-lcd產業的預測產值為200億元左右。半導體照明方面,以北大藍光科技、明芯電子、南北機械電氣、金橋大晨等為基礎,主要發展發光二極管顯示器(led
23、)和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照明產品,爭取建立1-2條氧化鋁或碳化硅生產線。到2010年預計半導體照明產業實現100億元產值。(3)半導體裝備產業半導體裝備產業是體現一國科技實力的標志性高端產業,核心產品是光刻機、蝕刻機、cvd這三大關鍵半導體設備,目前全世界僅有美、日兩國有能力制造。半導體裝備產業的發展和突破將成為浦東新區“十一五”期間高科技產業發展的焦點。以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和中微半導體、東電半導體設備、應用材料等已落戶企業為基礎,再吸引和集聚10個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團隊落戶。發展重點是以光刻機、蝕刻機等半導體前端設備以及半導體設備的關鍵零部件和半導體設備的服務業。力爭到2010年
24、,半導體裝備產業達到100億元的產值。(4)消費類電子產業消費類電子產業包括微型計算機、現代家電、移動通訊等產業。由于市場需求的帶動,“十一五”期間,以聯想、西門子(明基)、松下等離子、jvc、樂金廣電、日立電器等一批成熟企業將通過升級換代、更新產品線等方式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到2010年,產值達到900億元左右。(5)新型電子元器件新型電子元器件是電子、電器產業的配套和支持產品,新區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是電子元器件企業落戶的主要原因。目前飛利浦電子元件、莫仕連接器、杰世騰連接器等一批中等規模的企業已經積聚在開發區內。“十一五”期間,新型電子元器件將伴隨微電子、光電子產業集群發展,預
25、計到2010年,產值達到300億元左右。2、汽車制造業以上海通用、上海匯眾、上海萬豐等整車生產企業為依托,重點推進零部件產業,形成集整車與零部件生產、汽車研發與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汽車產業集聚區。預計未來5年汽車產業將保持中速平穩增長趨勢,到2010年,產值達800億元左右。(1)支持上海通用公司及其配套產業的發展,形成高起點、大批量、輻射力強的乘用車產業鏈。以乘用車為核心業務,重點發展中級、中高級和豪華系列乘用車。(2)以匯眾、德爾福、法雷奧、延鋒偉世通等為基礎,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尤其是著力發展關鍵零部件的本地配套能力。(3)爭取發展汽車零部件開發、裝備開發、模具開發等高端研發能力。在汽
26、車電子產品、車載信息系統、汽車電子芯片、傳感器、車身附件電子等基礎器件等領域有一定發展。3、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目前已形成由羅氏、葛蘭素史克、先鋒藥業等40多個國內外一流生物藥和化學藥企業組成的產業群體,引進中科院藥物所、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發中心等30多家研發機構,以及200多家中小型科技企業為代表的創業群體。“十一五”期間,將大力發展以生物技術為主的研發創新平臺,引進國內外知名研發中心、醫療器械及高端醫藥制造企業。2005年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產值為95.79億元,預計到2010年,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產值達300億元左右。(1)生物技術產業目前有三共制藥、葛蘭素史克生物制品、
27、麒麟鯤鵬生物藥業、中信國健藥業等近80家以生物制藥為主的企業已落戶張江。“十一五”期間,以支持自主創新為基調,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力爭在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治療性疫苗、多肽藥物、動物乳腺反應器等領域獲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創新藥物。(2)醫藥產業包括化學藥和中藥,主要企業有羅氏制藥、勃林格殷格瀚藥業、津村制藥、綠谷、天士力、匯仁制藥等30多家。重點支持開發治療重大疾病、療效顯著、量大面廣的化學創新藥和非專利藥;支持中藥現代化、標準化、產業化,以日本的漢方制劑為趕超目標,爭取在國際中藥市場上占有較大分額。(3)醫療器械產業在現有的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美迪森(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28、、美敦力(上海)有限公司、ge-安瑪西亞、上海奧普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無創、微創介入治療設備,支持自動、半自動中高端生化診斷儀器的研制。4、船舶及成套設備制造業船舶及成套設備制造業包括船舶、海洋工程裝備、港口機械和機電一體化裝備產業。預計該產業2010年實現產值900億元左右。船舶及成套設備制造業的發展,可以增強新區工業抗市場波動的能力,并有望與電子信息、汽車產業等一起構成新區制造業的主力軍。發展船舶及成套設備制造業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中央、地方和企業三個層面,需要上述各方的共同參與。在新區層面,要強化政府的規劃、引導、協調和服務功能,全力支持中央企業的發
29、展,推進政策聚焦與配套,從而形成推進產業發展的合力。 “十一五”期間,基于國家能源戰略需要,以石油和天然氣運輸為主的lng(液化天然氣)船和fpso(浮式生產儲油船)大型船舶制造能力將有極大的提升。依據上海船舶工業的總體布局,外高橋造船基地與長興島、臨港基地將各有側重,今后,外高橋基地要進一步依托中船集團、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港建等中央企業以及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院708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等一批能夠參與研發設計的中央、市屬科研院所,重點發展大型船舶制造能力和以海洋油氣裝備為主的海洋工程產業,鞏固優化港口機械裝備產業。(1)大型船舶以中船集團旗下外高橋造船、滬東中華、滬東重機為主力,“
30、十一五”期間,主要發展lng船、大型集裝箱船和大功率低速柴油機、船用曲軸等。外高橋造船公司是全國最大、最現代化的船舶總裝廠,被譽為“中國第一船廠。目前生產包括好望角型散貨船、阿芙拉型原油輪等船型。今后幾年,將具備大型集裝箱船的生產能力。目前,國內只有滬東中華有能力建造lng船,這種產品不僅附加值高,而且在未來5年國家能源戰略的拉動下,需求量相當大。在船用柴油機方面,滬東重機是全國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的低速柴油機生產基地,今后5年,將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2)海洋工程裝備依托中船集團的整體實力,以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基礎,708研究所、交通大學等研究單位為支持,“十一五”期間,主要發展方向為以
31、fpso和海上鉆井平臺為核心的海洋油氣開發所需的設備及相關的海洋平臺工程設施。外高橋造船公司目前已完成 15萬噸、17萬噸兩艘fpso的建造并計劃建造海上鉆井平臺和30萬噸的fpso,在fpso建造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3)港口機械主要發展港口集裝箱裝卸設備、大型浮吊以及龍門吊等產業。繼續支持振華港機在新區做強做大。在企業搬遷和產業布局調整過程中,積極尋求市政府和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的大力支持,做好各項服務和協調工作。(4)機電一體化裝備產業主要是成套電機設備、印刷包裝機械、電工控制設備、變頻系統等產品。目前,有泰瑞達連接系統、abb、艾默生過程控制、歐姆龍自動化系統、扎努西電器機械、海得控制等
32、100多家機電系統和裝備類企業,為微電子、化工、機械、電力、冶金等各個工業行業提供產品。“十一五”期間,機電一體化裝備產業將持續穩定發展,預計到2010年,產值達400億元左右。5、石化及化工產業按照上海市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和石化產業發展漕涇、改善吳涇、調整高橋的布局規劃,未來將進一步推動石油化工產業向上海化學工業區集聚。新區石化及化工產業集中在高橋地區,其中核心企業高橋石化的規劃方向是改造優化煉油裝置,控制化工產品發展。“十一五”期間,石化及化工產業預計將保持5-10%的年增長率,到2010年實現產值800億元左右。6、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直接為制造業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主要包括研發、物流和
33、工業房地產等產業。浦東新區“十一五”期間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目標是形成張江、金橋、外高橋和空港4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張江要進一步發揮在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發揮國內最大的微電子研發基地和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國家級藥品研發中心的優勢,著重發展以軟件、電子信息與新藥研發、科技與文化創意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力爭成為國際知名的研發集聚服務區。金橋出口加工區。金橋從制造環節向研發、采購和銷售環節擴張,重點發展研發、bpo(含軟件業)、現代物流、工業設備維護與工業循環利用產業,建成生產性服務業發達,經濟效益指標領先,產業構成能級較高、服務配套設施完善的開發區。外高橋物流
34、園區。重點提升外高橋物流系統的整體功能,建成面向國際,聯系內地,以國際物流為重點,以綜合運輸網和信息網為支持,兼顧城市配送物流要求的現代化、國際型、全功能、世界一流的綜合物流基地。空港物流園區。堅持“港區聯動”,建設國際快遞中心、國際中轉中心、物流增值服務、國際貿易與展示、國際商務服務等5大功能。抓住世界物流業發展動向,基本確立空港物流框架。陸家嘴研發貿易中心。主要吸引研發中心、大型物流貿易企業和跨國公司技術服務中心集聚。(二)產業調整及轉移重點1、鋼鐵制造業根據世博動遷規劃,作為新區鋼鐵制造業主體的浦鋼公司要在2006年底遷出浦東,將減少產值100多億元,因此,“十一五”期間,原為新區工業重
35、點發展行業的精品鋼材制造業將退出支柱產業行列。2、“二高一低”產業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換代的需要以及產業自然轉移的規律,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二高一低”企業以及部分不適合繼續在浦東生產經營的低附加值企業將進行產業轉移,遷出浦東。未來5年,預計將有數百家上述企業以各種形式轉移出浦東,估計將減少產值近100億元。今后,重點通過促進和幫助“二高一低”企業將落后生產能力淘汰或轉移到周邊地區,推動產業調整。(三)產業布局1、總體目標(1)工業發展進園區“十一五”期間的新增工業項目要全部進工業園區。目標是到2010年,開發區內企業的產值占新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目前的不到50%提高到55%以上。表
36、3 “十一五”工業布局目標單位:億元2005年2010年目標總產值比重(%)總產值比重(%)總計4241.041006500100一、工業園區2095.5649.4380058 #金橋出口加工區1319.5031.1220033.8 外高橋保稅區532.3712.680012.3 張江高科技園區243.695.780012.3二、其他地區2145.4850.6290042注:不含星火開發區。(2)工業區單位土地產出目標是到2010年,工業區單位土地產出從目前的30億工業產值/平方公里提高到40億工業產值/平方公里以上。2、總體布局工業布局總體方向是形成“內外環之間核心制造業發展帶、外環配套制造
37、業發展圈層、內環都市工業發展簇群”,以次為指導的具體工業發展空間布局是3+3+x。兩個3分別是張江、金橋、外高橋3個重點開發區和機場、川沙、合慶3個配套開發區;x則是今后新批準設立的開發區。(1)重點開發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已基本發展成熟,下一步的重點進一步是完善產業鏈和產業基地建設。張江以上海國家微電子產業基地、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等國家級產業基地和上海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基地、上海銀行卡產業基地等上海市產業基地為基本框架,重點發展微電子、光電子、生物技術與醫藥、創新創意、信息安全、銀行卡產業。預計到2010年,張江園區的工業產值達到800億元左右。表4 “十一五
38、”張江高科技園區工業產值預測目標單位:億元行業名稱2005年2010年預計合計243.7800 1、微電子130350 2、生物醫藥45200 3、光電子25200 4、其他行業43.750金橋要形成以汽車、電子通訊、現代家電、現代裝備等產業為主的上海先進制造業高地。南區以上海半導體裝備產業基地為核心,爭取在“十一五”期間形成一批國際品牌的半導體裝備企業,擁有若干個半導體前端設備的拳頭產品。半導體裝備技術水平同國際先進水平縮短到12個技術周期,初步建成國家半導體裝備產業基地。預計到2010年,金橋的工業產值達到2200億元左右,見表5。表5 “十一五”金橋出口加工區工業產值預測目標單位:億元行
39、業名稱2005年2010年預計合計1319.52200 1、汽車400700 2、電子通訊400700 3、現代家電140250 4、成套設備120200 5、微電子50100 6、生物醫藥3050 7、其他行業179.5200外高橋形成以保稅、物流為特色的微電子、汽車零部件、機電裝備的產業集聚區。預計到2010年,外高橋保稅區的工業產值達到800億元左右。表6 “十一五”外高橋保稅區工業產值預測目標單位:億元行業名稱2005年2010年目標合計532.4800 1、電子元器件與通訊335450 2、成套設備75100 3、汽車零部件3050 4、微電子2550 5、現代家電1830 6、其他
40、行業49.490(2)配套開發區配套開發區主要形成為大產業、大項目、大基地提供產業配套的中小企業集聚的工業園區區。機場工業園區依托空港優勢,重點發展物流產業以及小、輕、薄、附加值高的臨空產業。川沙工業園區發展彩印包裝、機械電器等特色產業以及部分臨空產業。合慶工業園區接受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產業輻射和項目溢出,重點發展電子、汽車配套產業。(3)新批準設立的開發區發揮空港品牌優勢,設立空港產業園區,發展以國際性空港為依托的精密電子、航空維修產業以及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新設立的配套工業區以發展帶動就業的輕型工業和都市型產業為主。四、“十一五”工業發展主要推進措施(一)加強產業導向和評估1、制定和完善重點
41、產業發展規劃高起點制定微電子產業、光電子產業、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汽車產業等重點產業的規劃,進一步拓展和完善產業鏈功能,推動產業建立自主開發體系。2、制定產業導向目錄和認定標準制定發布浦東新區先進制造業產業導向目錄和浦東新區先進制造業產業認定標準指南,每兩年修訂一次。3、提出產業招商的方向研究國際、國內符合浦東制造業發展需要的關鍵性行業、核心企業、領軍人物等,提出浦東先進制造業招商引資的指導性方向。(二)拓展產業發展空間1、盤活工業土地存量研究實施產業用地評估制度,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通過產業轉移、產業置換、土地回購等方式盤活土地存量,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和土地單位產出率。2、功能區域一體化發展從今后5年內制造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要積極利用功能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機遇,拓展產業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獸藥研發與供應合同
- 混凝土結構工程習題庫及答案
- 模具設計的工藝流程與匹配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業植保員考試備考貼士試題及答案
- 農業植保員對農田生態的管理與保護評估試題及答案
- 財富積累與風險管理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小屁孩日記》講課課件
- 種子管理與應用技能試題及答案
- 基礎模具設計能力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力爭高分的證券從業資格試題及答案
- 泰坦尼克號Titanic(中英對白)
- 安全生產警示教育
- 人民醫院病房樓裝修改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JGJ-T188-2009施工現場臨時建筑物技術規范
- 癲癇性精神病的護理
- 調車長(技師)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及答案(新版)
- 創傷性休克患者的護理
-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一核二融三層四維”命題理論探析
- 心理咨詢記錄表10篇
- 數字經濟學試題答案
- 創傷急救知識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