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學總結_第1頁
物理化學總結_第2頁
物理化學總結_第3頁
物理化學總結_第4頁
物理化學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叮叮小文庫第二章熱力學第一定律一、基本概念系統與環境,狀態與狀態函數,廣度性質與強度性質, 過程與途徑,熱與功,內能與焓。二、基本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 AU=Q+WO 焦耳實驗:AU=f(T) ; H=f(T)三、基本關系式1、 體積功的計算WV= pedV 恒外壓過程:W= PeAV可逆過程:W nRTIn# nRThf2、熱效應、焓等容熱:Qv = AU (圭寸閉系統不作其他功) 等壓熱:Qp = AH (圭寸閉系統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義:H=U+pV ; dH=dU+d(pV)T2焓與溫度的關系:AH= t, CPdT3、等壓熱容與等容熱容Uh熱容定義:cv (可)v ; CP (二T)

2、p定壓熱容與定容熱容的關系:Cp Cv nR熱容與溫度的關系:Cp=a+bT+c令四、第一定律的應用1、理想氣體狀態變化等溫過程:AU=0 ; H=0 ; W= Q= pedV 等容過程:W=0 ; Q= AU= CvdT ; H= CpdT 等壓過程:W= peAV ; Q=AH= CpdT ; U= CvdT 可逆絕熱過程:Q=0 ;利用PlVlp2V2丫求出T2,W= AU= CvdT ; /H= CpdT不可逆絕熱過程:Q=0 ;利用 Cv(T2-Tl)= pe(V2-Vl)求出 T2,W= AU= CvdT; AH= CpdT2、相變化可逆相變化:AH =Q=n A_H ;w = p

3、(V2-Vi)= pVg= nRT ;AU=Q+W3、熱化學物質的標準態;熱化學方程式;蓋斯定律;標準摩 爾生成焓。摩爾反應熱的求算:rHm(298)B fHm(B,298)23反應熱與溫度的關系一基爾霍夫定律:(rHm)PBCp,m(B)。B關于節流膨脹:恒焓過程卩J-T稱為焦耳一湯姆遜系數第三章熱力學第二定律一、基本概念自發過程與非自發過程二、熱力學第二定律1、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經典表述克勞修斯,開爾文,奧斯瓦爾德。實質:熱功轉換的 不可逆性。2、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 (克勞修斯不等式)QdS“=可逆;不可逆1、熵的導出:卡若循環與卡諾定理QiTi - T2Ti2、熵的定義:dSQrT

4、3、熵的物理意義:系統混亂度的量度 4、絕對熵:熱力學第三定律 5、熵變的計算(1)理想氣體等溫過程:S Qr nRlnV2 nRln Pl TMP2(2)理想氣體等壓過程:nC p,m(5)可逆相變化過程:n HT(6)化學反應過程:rSm(298)BSm(B,298)四、赫姆霍茲函數和吉布斯函數1、定義:a=U-TS ; G=H-TS等溫變化:AA=AU -TAS; AG=AH -TAS2、 應用:不做其他功時,AAt,v 0 ;自發、平衡AGt,p0 ;自發、平衡3、熱力學基本關系式dA=-SdT-PdV; dG=-SdT+VdP4、AA和AG的求算由基本式:G H (TS)gpVT變化

5、:恒T:H(T2S2 佝G h T S理想氣體二G nRTIn 旦Pi平衡相變相變:v.非平衡相變G 0設計過程:(1)由 H, SpVT變化+平衡相變G ; (2)由各步的Gi G廣由 QHnDSm D rG m = D rH m - T D S 爲 化學反應:由 DfGmDm = ? “BDfGm,B求其它反應求五、1、克拉配龍方程dp =dTD gHmTD Vm克-克方程ln p2Pivap1TiI1?第四章多組分系統熱力學、化學勢的概念1、化學式的定義和物理意義B ()PZB);在T、P及其他物質的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增加ImolB物質引起系統吉布斯函數的增量。2、化學勢的應用在等溫等

6、壓不作其他功時,B B 0自發;=0平衡;逆向自發3、化學時表示式理想氣體:RTln(p/p )純固體和純液體:亠、拉烏爾定律和亨利定律1、拉烏爾定律PA=P*XA ; PA=P* ax,A適用于液態混合物和溶液中的溶劑2、亨利定律PB=kx,BXB=k b,BbB=k%,B% B;PB = kx,Bax,B=kb,Bab,B=k%,Ba%,B適用于溶液中的溶質。1、液態混合物和溶液中各組分的化學勢1、理想液態混合物(T, p, mix) x (T) RT ln x標準態為:同溫下的液態純物質 理想液態混合物的混合性質D mixG = RT ? nB InXb B=-R ? nB InxB p

7、?D mixVD mixH D mixU 都為 0D mixS =-禗 mixG琪?TRT In ax2、真實液態混合物(T, p,mix) x(T)標準態為:同溫下的液態純溶劑3、理想稀溶液溶劑: a(T,p,sIn)xa(T) RTln Xa標準態為:同溫下的液態純溶劑xb(T) RT ln XbXb=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質(假溶質:B(T,p,sln)標準態為:同溫下 想狀態)。4、真實溶液溶劑A(T , p, s ln)x,a(T) RT In ax, A ; ax,A=fx,A X;標準態為:同溫下的液態純溶劑。溶質:b(T,P,s In) xb(T) RTI nax,B ;ax,B

8、= y,b xb;標準態為:同溫下 xb=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質(假 想狀態)。B(T,p,sln)b,B(T) RT|nab,B; ab,B= y,b bB;標準態為:同溫下 bB=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質(假 想狀態)。B(T,p,sln)%,b(T) RT| na%,B; a%,B= y,b%B;標準態為:同溫下B%=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質( 般為假想狀態)。三、各種平衡規律1、液態混合物的氣液平衡pA=pAax,A ; pB=pAax,B ; p=p A+pB2、溶液的氣液平衡PA=pAax,A ; pB=kx,Bax,B=kb,Bab,B = k%,Ba%,B ; P=Pa+Pb3、理

9、想稀溶液的凝固點降低,Tf*RTfTffusH m,AXb4、沸點升高22R(Tb ) M ADTb=-$bBD vapH m,A5、范特霍夫滲透壓公式CbRTPV = nBRT ,或 P第五章化學平衡一、化學平衡的條件D rGm 0,即桫聽 0,即 0,正反應不能進行(但逆反應可進行)桫?X T,pD rGm = 0,即:桫?色=0,反應達到平衡桫?X T ,p二、化學平衡常數與平衡常數表達式如:Zn+2HCI(aq)=H 2+ZnCl 2 ( aq)p(H2)/p c(ZnCI2)c2(HCI)(Pb/ P $ )B Kp(p$)K;(c$RT / p$)Ky8/P$ ) BKnP/ (P

10、$“b)三、標準平衡常數的求算rGm(T)RT In K四、范特荷夫等溫方程rGm(T)rGm(T) RTI nJRT I nJ /K五、平衡常數與溫度的關系范特荷夫等壓方程rGm(T)rHm T rSm ;口(丁)RT InKdlnKrHmdTRT2|nK T2rHm11K T,RT1T2五、各種因素對平衡的影響分壓、總壓、惰性氣體、溫度第六章相平衡亠、相律1、物種數、獨立組分數、相數、自由度數2、相律公式1、單組分系統f=C-(+2ln p2Pivap(Ti2、水的相圖三面、三線、一點雙組分系統1、克-克方程1、相律分析(=3,f=0根據f=C-林1 (一般固定壓力),0=2,f=1 ;2

11、、杠桿規則 3、步冷曲線四、典型相圖1、6.3.4理想液態混合物甲苯-苯相圖2、6.6.2部分互溶系統水-正丁醇相圖3、6.8.1生成穩定化合物苯酚-苯胺相圖第七章電化學電解質溶液一、電解質溶液的電導1、電導G=1/R ;單位:S(西門子)2、電導率G=kAI 或 k=G I/A ;單位:S/m3、摩爾電導率An= Kc4、無限稀釋摩爾電導率AnA A5、離子的電遷移U 上;t ;t t 1lQ IU U ,二、電解質溶液的活度1、電解質的化學勢(電解質溶液的濃度用mB或bB表示)1/1/);m (m m )b RT In aBaB a ;a (a a )1/m /m ;(2、離子強度2mBZ

12、B3、德拜一休克爾極限公式可逆電池熱力學一、可逆電池的構成電池反應互為逆反應;充放電時電流無窮小1、可逆電池熱力學1、rGmzFE; rGm zFE ; F 96500C/mol3、HrmrGmT r Sm4、QrT rSm;電池反應做了其他功。2、r SmzF ( t ) p三、能斯特方程1、電池反應的能斯特方程0.0592 , E E z 9J ;常用2、電極反應的能斯特方程a(O)a(H);不常用四、可逆電極的種類1、第一類電極金屬電極;氣體電極2、第二類電極難溶鹽電極;難溶氧化物電極3、氧化還原電極五、電極電勢的應用1、測定電池反應的熱力學函數 2、測定電解質的3、測定溶液的pH值六、

13、極化現象和超電勢1、濃差極化電極反應速度比離子遷移速度快造成的。2、電化學極化電極反應速度比電子移動速度慢造成的。3、極化結果E Ee ;對陽極n總為正;對陰極 n總為負。第十章界面現象一、表面吉布斯函數1、產生表面分子與內部分子的差別。2、定義及單位G(_A)T,p,nB ; J/m2或N/m ;因此又稱表面張力。3、影響因素物質本性、溫度、相鄰相、溶質的種類。4、表面熱力學在溫度、壓力、組成不變的情況下,dG dA Ad縮小表面積和降低表面張力為自發方向。二、彎曲液面的表面現象1、附加壓力p 2 /r2、飽和蒸氣壓In (區)K/rPo3、毛細管現象,2 coshgR三、新相生成與介安狀態

14、1、過飽和蒸汽與人工降雨2、過冷現象與晶種3、過飽和溶液與種鹽4、過熱現象與沸石四、固體表面的吸附作用1、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范德華力與化學鍵力;又無選擇性;單分子層與多分 子層。2、吸附曲線等溫線(判斷單多層);等壓線(判斷吸附類型)、等 量線(求吸附熱)3、吸附等溫式弗倫德里希:a m kPnbp朗格謬爾:V V飛五、溶液表面的吸附1、溶液的表面張力各類溶質對表面張力的影響2、吉布斯吸附公式cRT六、潤濕現象9 90不潤濕;1、接觸角00 =0完全潤濕;0 =1完全不潤濕2、楊氏方程s g si l g COS七、表面活性劑1、定義溶于水后能顯著降低水的表面張力的物質2、分類離子型、非離子型

15、。3、結構特點一端親水基一端親油基。4、應用乳化、去污(增溶)、浮選、改變潤濕角第一章化學動力學基礎4、關于反應速率的基本概念1、反應速率的表示1 dCBdt2、反應速率的測定測定不同時刻的濃度(化學法、物理法) 線,t時刻切線的斜率即為t時的反應速率3、基元反應和非基元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為基元反應,基元反應遵守質量作用 定律。是否基元反應只能通過實驗確定。4、速率方程與速率常數質量作用定律是速率方程的特殊形式,對于非基元反 應也有類似的式子。速率常數僅與溫度和催化劑有關,而與濃度無關。5、反應級數速率方程中濃度幕之和稱之。基元反應一定為正整數,非基元反應可為0或小數二、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1

16、、一級反應微分式:dCAdtkCA與濃度的一次方成正比;k的單位為時間-1;積分式:ln蟲 ckt以lnct作圖得一直線;半衰期:ln2t1/2k與起始濃度無關。2、二級反應與準一級反應微分式:dc dtkc半衰期:G 總 一一與起始濃度的一次方成反比。 準一級反應:對于 A+B=Y+Z,當A大大過量或B 大大過量時,可按一級反應處理。3、反應級數的測定嘗試法:將一組ct數據代入不同積分公式求 k,若與濃度的二次方成正比;k的單位為濃度-1時間-1 ;積分式:11cCokt-以1/ct作圖得一直線;k為常數則所代公式正確;作圖法:將一組ct數據按Inct、1/ct等作圖,若 得直線可判定反應級

17、數;半衰期法:根據 G Kc1n 得 lg t1/2(1 n)lgc lg K,以lgti/2lg c作圖可得直線,從斜率可求n。微分法:根據kcn得lgn lg c lg k,以lglg c作圖可得直線,斜率即為n。四、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1、阿侖尼烏斯公式微分式:d ln kEadTRT2積分式:ln k2 Ea( 11)k1R T1T22、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復合反應、復合反應基本類型1、平行反應dCAdtK k2)CA ;CBCckik22、對行反應dCAdtklCA klCB ;KcCB,ekik i3、連串反應dCAdtkiCAdCB ;dtkiCAk?CBdCCdtk2 CB二、復合反應機理近似處理方法1、平衡態法反應物與中間物達成平衡。2、穩態法中間物的濃度維持微小量不變。二、鏈反應與爆炸半島1、鏈反應分為直鏈反應和支鏈反應;鏈引發、鏈傳遞、鏈終止2、爆炸半島常見可燃氣體在空氣中的爆炸限。四、催化作用的特征1、催化劑不能改變反應的方向和限度2、催化劑參與反應,改變了反應途徑,降低了反應的活 化能3. 催化劑具有特殊的選擇性4、反應前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