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技能操作及評分標準(評分表)_第1頁
吸痰技能操作及評分標準(評分表)_第2頁
吸痰技能操作及評分標準(評分表)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吸痰操作及評分標準項目評價內容分值得分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51、核對醫囑,評估病人的病情、治療、呼吸情況,聽診有無 痰鳴音。評估2、口、鼻腔粘膜是否正常,有無鼻中隔彎曲,是否有義齒。103、病人的合作程度,并解釋操作目的。4、負壓吸引器的性能,電源電壓與吸引器是否相吻合。1、護士:洗手,戴口罩,鋪無菌盤。準備2、用物:電動吸引器,無菌盤內備無菌碗(碗內盛無菌等滲 鹽水)、彎盤、中彎血管鉗、紗布、壓舌板。5治療車上:一次性吸痰管數根、手電筒、棉簽、口腔用藥、聽診器、必要時備開口器、舌鉗、塑料小桶(二層)。操攜用物至床旁,核對病人。(5分)60作1、吸痰前:(10分)打開吸引器,調

2、節壓力;連接吸痰管并試吸是否通暢;關閉吸引器,加大吸氧濃度2分鐘。流 檢查病人的口腔,取下活動義齒;病人頭部轉向操作者,昏迷病人協助張口。程 2、吸痰:(25分)阻斷負壓,吸痰管插入口或鼻腔;(口腔插入15cm,鼻腔25cm)左右旋轉,上提退出,每次吸引不超過 10-15S ,抽吸小桶內含氯消毒劑少許,吸痰管置下層小桶內。同法吸痰數次,總時間不超過 3分鐘。觀察病人面色及呼吸情況。3、吸痰后:(5分)擦凈面部及口、鼻分泌物;觀察粘膜有無損傷。4、 安置病人(5分)5、 終末處理(5分)6、 洗手,記錄(5分)1、吸痰器貯液瓶吸出液不要太滿, 及時傾倒。以免損壞機10器,瓶內應放少量含氯消毒劑,

3、使痰液不黏附在瓶底,便于清洗。每個病人用后的貯液瓶和吸引管應消毒后備用。2、每次吸痰時間一般不超過15秒/次,間隔數秒。3、壓力調節:成人300 mmHg400mmHg4、痰液粘稠者可配合叩擊、霧化吸入等方法,以提高吸痰效果5、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濃度 2分鐘,維持血氧飽和度。6、吸痰過程中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如有異常停止操作。7、昏迷病人先吸口、鼻分泌物,用過的吸痰管必須更換后方可進行氣管吸痰。8、吸痰盤24小時更換1次,每吸痰1次,更換1根吸痰管。評價1、病人和家屬埋解吸痰的必要性。102、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被及時吸凈,氣道通暢,缺氧改善。3、及時發現病人病情受化。專家簽名: 檢查時間: 年 月日(注:專業文檔是經驗性極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