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語文教學_第1頁
融入語文教學_第2頁
融入語文教學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如何把傳統文化融入到我的語文教學中 張亞麗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的靈魂,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精髓,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語文課程最具有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根深蒂固。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呢?這是我們語文教師所肩負的重任,更是我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加強課內介紹中

2、國的傳統文化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家,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傳統文化,北京故宮、山東泰山、山西五臺山等都已經被列為世界遺產,傳統文化,明間工藝、藝術、風俗等都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傳統。這就對教師學科知識、教學能力、文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難忘的潑水節一文,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教師應采用圖文對照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進行探究式閱讀,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和快樂,在這一文中就涉及了民族、節日、風俗等許多傳統文化,這就需要教師查找、搜集資料,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民族節日和民間習

3、俗。再如:天馬一文,天馬又稱“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一件藝術珍品,是我國古代造型藝術,冶鑄技術的結晶,是我國歷史文化的杰作。作為中華旅游的圖形標志,它不僅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還代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走向世界。在學習本課時,教師不僅要了解青銅奔馬的歷史背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造才能和象征意義,還要學習濃郁的中國特色文化和文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知識的海洋里,教師還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樣才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雖然在新課程標準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在必要的時候,教師還要拓展、啟迪、陶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

4、、 從閱讀中了解傳統文化 通過課內,課外閱讀,了解我國優秀文化,積累詞句,體會故事情節,文章內涵。使學生心靈有所觸動,如:三年級課本中一組教材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專題,由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副名揚中外的畫四篇課文組成。課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孔子拜師和盤古開天地是敘事性文章,趙州橋和一副名揚中外的畫是說明性文章。課文中既有描寫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話故事,既有對古代建筑的介紹,也有對古代繪畫藝術的描述。使學生在閱讀本組課文的時候,能夠從多個側面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加深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中國文化內容豐富,僅有課內閱讀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

5、讀,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養。教師可指導學生讀古典文詩歌、古典名著、中外故事等,魯迅先生說過“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先生的話告訴我們,讀書要像蜜蜂采蜜一樣,只有閱讀更多著作,閱讀面廣一些才能得到更多收獲,了解更多文化知識,還能提高自己得寫作水平,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養成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得良好習慣,還要引導學生從書本中了解各類文化。在閱讀中,了解文化藝術固然重要,但學會思考文章寓意,文化的精髓更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小學里,你要教會所有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

6、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這也就是重在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愿望,在讀中體會,體會中思考,思考中探索,探索中進取。發掘文化內涵,承傳文化精神。 三、 從古詩詞入手,加強傳統文化熏陶 古詩詞是古代文化的遺傳,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更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學習古詩文,不僅可以培養閱讀能力,而且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我們只有了解了當時“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才能體會到唐王朝軍隊收復了根據地后,詩人欣喜若狂,激動的淚水沾滿衣裳的高興心情。再如,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作的梅花一詩,是詩人在政治上的主張受到挫折后所寫的,詩中借梅花在嚴

7、寒中怒放,清香高潔的品格,來烘托自己不畏強權,孤芳自賞的情懷。古詩語言精致凝練,只有反復朗讀、吟誦,才能真切體味出詩情、詩意、詩味和詩美。如: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吟誦起來音韻鏗鏘,旋律婉轉,悅耳動聽,使人心曠神怡。古詩詞的意境更是繁富多樣的。李白、蘇軾、辛棄疾的詩詞往往以雄偉、粗獷、奇特等感性形象給人精神力量。王維、李清照的詩詞擅長抒發柔美、優雅等感性形象,讓人精神愉悅。學習古詩詞還要把作品的意境和時代背景相結合,融入文化內涵,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和領會作品的藝術魅力所在。古詩詞以其精練的語句,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感,繁富的意境,承傳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贊歌。 四、 開展有意義的傳統文化活動 圍繞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如:搜集和積累各種豐富的文化材料,制作工藝品,書畫比賽,詩歌朗誦,演課本劇等等,這都是和學生的學習緊密相連,適合在不同地域開展,在課堂上學生可搜集、摘抄、閱讀有關祖國傳統文化的文章,在課余時間,教師可指導學生舉行各種文化比賽,通過各種途徑,采用多種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傳統和身邊的文化傳統。目的時打通課內學習和課外活躍,引導學生了解和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