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古中醫學認識調和營衛法治療陽虛汗證2012年 3月 131 科學方法觀是以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 .他對科學方法上使用的數 學和演繹法采取不信任態度 .十九世紀 ,培根的這種定性一歸納方 法才受到人們的重視 .在評價培根的方法論時 ,馬克思曾說 :科 學是實驗的科學 ,科學的方法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 料,歸納 ,分析 ,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條件 . 笛卡兒在方法論中指出 ,可以將要研究的復雜問題 ,盡量 分解為多個比較簡單的小問題 ,一個一個地分開解決 .將這些小 問題從簡單到復雜排列 ,先從容易解決的問題著手 .將所有問題 解決后 ,再綜合起來檢驗 ,看是否完全 ,是否將
2、問題徹底解決了 . 在 1960 年代以前 ,西方科學研究的方法 , 從機械到人體解剖的研 究 ,基本是按照笛卡兒的談談方法進行的 ,對西方近代醫學的 飛速發展 ,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如威廉哈維發現血液循環 ,即 得益于這種邏輯思維 .西醫學研究由器官到組織 ,由組織到細胞 , 由細胞到分子 ,也正是這種邏輯思維 .綜觀此時的西方醫學 ,其邏輯已經從同一層次事物的橫向必 然推理變為整體與部分之間的縱向分析 ,歸納 ,綜合 .這種醫學邏 輯思維一直延續到現代 ,直到醫學模式的改變 ,才漸漸退下醫學 邏輯之首位 .幾乎與此同時 ,中國宋明理學亦開始引人醫學 .宋明理學是 儒學的一種歷史形態 ,
3、是繼魏晉把儒學玄學化改造之后 ,對儒學 的佛,老化改造 ,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后半期的社會發展 和文明走勢 ,醫學亦在其中 .宋明理學作為一種新的思想體系 ,無 疑具有多方面的內容 .但其最鮮明突出的特點是它的思辨性 .而 其思辨所遵循的邏輯 ,依舊是取象比類的邏輯 .如周敦頤 ,邵雍的 太極,張載的 太虛,二程和朱熹的 天理,王安石和二蘇的道,陸九淵和王守仁的 心,皆是范疇的劃分 ,亦是種, 屬 之源.所以,在醫學中 ,所使用的邏輯只是名稱上發生變化而非本 質的改變 .如相火變成了恒動,命門變成了 太極等等. 火熱論之本質仍是六氣 ,七情之取象比類 ;脾胃內傷 之內核 亦不過是氣機升降
4、,陰陽消長 .明清以后隨著太極學說 ,先后天學 說在醫學中的廣泛應用 ,中醫學的邏輯思維方式又有了新的突 破 .從無極而太極 ,從太極而陰陽 ,從陰陽而五行 ,這種從自然的 整體到萬物的部分的縱向邏輯思維 ,漸漸地融入到醫學思維邏輯 之中 ,但此時的中醫學者 ,注重的不是怎樣將整體分成各個部分 進行研究 ,而是將目光重點關注于怎樣使萬物的部分回歸整體 . 所以他們重視 先天 ,重視萬物之始的 太極 ,所以出現了薛己 , 張介賓 ,趙獻可等溫補先天 ,補益陰陽之根源的醫家 .這種思維邏 輯與培根 ,笛卡爾的邏輯是相同的 ,但他們關注的重點不同 ,培 根 ,笛卡爾關注的是部分 ,中國中醫學者關注的
5、依舊是整體 .西醫 在培根 ,笛卡爾時代已經淡化了同一層次事物之間橫向的三段論 式的推理 ,推理只是向著縱向不斷地深人 .而中國醫學 ,由于沒有 像西方醫學中世紀時期那種毀滅性的斷檔 ,所以內經時期的注 重辨種與屬 ,劃分各個范疇的取象比類依然被作為邏輯思維的 主體在應用 ,但又多了些許從部分向整體 歸根復本 的思維邏 輯,這種歸根復本,不是歸納,也不是綜合 ,依舊是歸類 .只不過 是歸類已不是在同一層次之間實現 ,而是在低級與高級 ,部分與 整體之間實現罷了 .所以,到最終 ,中醫學所注重的不是各層次之間的邏輯 ,不是 分析 ,不是歸納與綜合 ,而是同一層次之間 ,乃至不同層次之間的 歸類劃
6、分的邏輯推理 ,中醫學的范疇已經成為層次 ,不同的范疇 決定了不同的層次 .而且先太極而兩儀 ,后四象再八卦 ,萬物層次 之理于學之始即已明 ,無須再推 ,只需注重同一層次之間的各種 類別劃分即可 .如陰陽之間互根互利 ,消長盛衰 ,五行之間生克制 化 ,氣血之間為帥為母 ,形神之間相依相附等 .而西醫則以整體與 部分之間的分析 ,歸納 ,綜合為其主要的思維邏輯 . 中西醫學之邏輯相比較 ,應該是西醫的 自然一人體一器 官一組織一細胞分子一量子 這一縱向邏輯對應中醫的 太 極一兩儀一四象 (五行)八卦 這一縱向的各個范疇 ;西醫的 器 官之間的聯系 ,組織之間的聯系 ,細胞之間的聯系 ,分子之
7、間的聯 系,量子之間的聯系 應和中醫的 陰陽之間,五行之間 ,氣血之間 的聯系為同一邏輯方法 .也就是說 ,我們可以用陰陽解釋器官之 間的聯系 ,用陰陽解釋組織之間的聯系 ,用陰陽解釋細胞之間的 聯系 ,或者是用五行解釋器官之間的聯系 ,用五行解釋組織之間 的聯系 ,用五行解釋細胞之間的聯系 ,但絕不能用陰陽去解釋器 官與組織 ,細胞 ,分子之間的聯系 ,也不能用五行解釋器官與組 織,細胞,分子之間的聯系 ,反之亦然 ,否則即是犯了邏輯錯誤 ,必 將導致思維的混亂 ,從而使所學的中西醫學知識發生混亂 . 綜上所述 ,中醫學者 ,對中西醫邏輯差異及其形成之根源應 該有必要的了解 ,明了這種中西學
8、不同的思維邏輯及其形成的歷 史過程 ,必將使浩瀚的古典醫籍變得條理清晰 ,亦可使中醫現代 化 ,標準化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張葦航 ,張煒 .探索中醫復雜性之路 .醫古文知識 ,2004,21(3): 10.2】匡調元 .中醫病理學的哲學思考【 M. 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 1997:131.從古中醫學認識調和營衛法治療陽虛汗證 李國巖黃春華 摘要 :民國彭子益所著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通過宇宙大氣熱的升浮降沉圓運動 之理來闡釋中醫學的生理 ,病理及醫理 ,構建了人 身生理病理的動態模型 ,對中醫臨床實踐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本文試以人體圓運 動理論來解析傷寒論中調和營衛法治療陽虛汗
9、 證實質內涵 ,以期對目前中醫臨床辨證施治有所啟迪和幫助 .關鍵詞:圓運動;汗證;調和營衛 ;陽虛;彭子益中圖分類號:R22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 0979(2012)06-0131 02 1 理論探討關于汗的機理最早可見于素問 ?陰陽別論 :陽加于陰謂之 汗.但詳細論述則見于清?葉桂I缶證指南醫案?汗:陽加于陰 謂之汗,由是推之,是陽熱加于陰 ,津散于外而為汗也 .強調的是 陰陽的相互作用 ,認為汗是由陽氣蒸化津液 ,發泄于腠理而形成 . 若陰陽平衡 ,氣血調和,腠理固密,則津液內斂 ,反之,陰陽失衡, 營衛不和 ,腠理疏泄 ,則可引起汗液外泄 ,出現臨床各種汗證 . 汗證,
10、出自醫學正傳 ?汗證 ,是以全身或局部異常出汗為主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528253)江西省中醫院 (330006)2012年1月5日收稿要表現的疾病 .汗證病因甚多 ,或陽虛 ,或陰虛,或太陽風傷于衛 者,或陽明熱盛者 ,臨床表現十分復雜 ,有自汗,盜汗,脫汗,戰汗, 黃汗等之分,其中又以自汗 ,盜汗多見.今世醫家大多認為 ,自汗 屬陽虛,盜汗屬陰虛 ,治療多以益氣固表,滋陰降火 為法,然 景岳全書云 :自汗盜汗 ,亦各有陰陽之證 ,不得謂自汗必屬陽 虛,盜汗必屬陰虛也盜汗亦多陽虛也.筆者認為,此為汗癥 之常理,然部分患者病理變化則非涇渭分明 ,陽虛可自汗,亦可盜 汗,或兩者兼而有之 ,
11、且陽虛盜汗常被忽視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比 如熬夜,過食生冷厚味 ,過用空調,濫用抗生素 ,工作壓力大 ,久病 體虛等,從中醫角度來看都會過度耗傷陽氣而導致陽虛衛表不 固,腠理疏松 ,人睡則陽入于陰 ,表陽虛而不守營陰 ,營衛失和則 132 內蒙古中醫藥汗出.如醫碥所謂 :表虛者,即內無火,而寐時陽氣人里 ,久則 擾陰汗出,另一方面,長期的大汗出 ,可使陽氣隨汗外越不能固 守,而致陽虛更甚 ,進而又加重汗證 ,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傷寒論第 53 條云:病常自汗出者 ,此為榮氣和 ,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 ,以榮行脈中 ,衛行脈外.復 發其汗,榮衛和則愈 ,宜桂枝湯 .就本條具體
12、內容而言 ,唯以常自 汗出為主癥 ,屬內傷雜病范疇 .雜病自汗 ,原因甚多 ,其中有因營 衛不調而成者 ,即本條之所指 . 汗之根本由于營氣 ,汗之啟閉由 于衛氣 .景岳全書日 汗多終是營衛不和所致 ,故治療以調和 營衛為總的原則 .民國彭子益所著圓運動的古中醫學,通過宇宙大氣熱的升浮降沉圓運動來闡釋中醫學的生理,病理及醫理 ,構建了人身生理病理的動態模型 .彭氏指出人秉造化陰陽圓運動之大氣以有 生 .人身陰陽混合而成圓運動的氣體,內含一開一合的作用 .開則疏泄,合則收斂.疏泄謂之榮 ,收斂謂之衛 .疏泄者,木火之氣.收 斂者,金水之氣.木火之氣,由內向外 ,有 發榮之意 ,故日榮.金水之氣
13、,由外向內 , 有護衛之意 ,故日衛.榮衛者,臟腑以外 , 整個軀體圓運動之氣之稱 .整個圓運動 分離 ,則疏泄偏現而榮病 ,收斂偏現而衛 病 ,分而復合 ,榮衛交互 ,圓運動恢復整 個,則汗出病愈也 .如圖所示 .由此可見 ,彭氏認為汗證實為榮衛本氣自病,榮衛者 ,臟腑以外 ,整個軀體圓運動之氣 .傷寒論所指榮氣和者 ,乃榮氣自和 , 不與衛氣和也 .衛氣不共榮氣和諧 ,整個圓運動分離 ,只有疏泄而 無收斂 ,故自汗.論及治法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認為應在榮衛本氣上下功 夫 ,使榮衛交融 ,恢復整個圓運動 ,則汗出病愈也 .將其要旨運用 到陽虛汗證的治療中 ,我們以桂枝加附子湯作為主方加減,調
14、和營衛,溫經復陽 ,固表止汗 .傷寒論第 20條云:太陽病,發汗, 遂漏不止,其人惡風,桂枝加附子湯主之.從原文可知仲景 此方是為太陽病發汗太過致陽虛不固表邪不解者而設.然后世醫家指出,桂枝湯外證得之 ,解肌和營衛,內證得之,化氣調陰陽 也.(徐忠可金匱要略 ?論注 ).故合此證即用此湯 ,不必問其為 傷寒中風雜病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認為方中用芍藥是以收斂榮 氣之疏泄 ,以交衛氣為主 .用桂枝者 ,實表陽,調榮衛也 .榮氣偏 郁,運動不圓 ,中氣必虛 .故用炙甘草以補中氣 ,生姜,大棗助胃 氣,補胃液,以調榮衛也 ,是由脾胃為營衛生化之本也 .若汗漏不 止 ,晝夜不停者 ,非一般的出汗 ,陽虛
15、甚可知 ,故方中取附子以固 少陰之陽 ,固陽即所以止汗 .(陳修園傷寒論淺注 ?辨太陽病脈 證 ).若氣虛甚者可加用黃芪 ,黨參,寓衛秉氣于肺 ,肺氣能盛 ,則 金收水藏 ,火秘木靜 ,中氣益旺 ,運動益圓 ,病從何來之意 .同時亦 可佐以五味子 ,煅牡蠣加強斂汗之功 .臨床當隨癥加減 ,靈活運 用 ,不離其證 ,不失其則 ,方能曲盡其妙 .2 病案舉例 李某,女,52歲,2011年 8月 12日初診.患者自訴有多年類 風濕關節炎病史 ,長期間斷口服強的松治療 ,病情時有反復 .1 個月前 ,因病情較前加重 ,在外院使用強的松加環磷酰胺免疫 抑制劑靜脈沖擊治療 ,用藥后 類風關 病情有所緩解
16、,但逐漸 出現汗多怕冷 ,精神疲倦 ,當時未予重視 .近 1周以來 ,出汗明 顯增多,晝夜不停,全身畏寒惡風 ,時值夏令 ,仍厚衣裹身 ,夜間 更換內衣褲23次,面色少華,神情憔悴,四肢濕潤不溫,舌質 淡胖,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沉細.中醫診斷 :汗證,證屬:陽虛不 固,營衛不和.治宜調和營衛,溫陽固表止汗 .方用桂枝加附子 湯加減,處方:桂枝,白芍各15g,生姜,大棗,炙甘草各10g熟附 子15g(先煎),黃芪30g,五味子6龍骨煅牡蠣各10g共7 劑,日 1 劑,水煎服.1 周后復診 ,出汗已顯著減少 ,精神體力較 前也有所好轉 ,稍感口干 ,仍有少許惡風怕冷 .在原方基礎上加 防風山萸肉,
17、烏梅各10g,黃芪加量至45g連服5劑汗止身暖, 諸癥愈.五更瀉之我見 伊瀚通訊作者 : 顧勤摘要 :歷代醫家大多認為五更瀉因由命門火衰 ,火不暖土 ,而使中土運化失常 ,清陽 不升 ,以致黎明陽氣未振 ,陰寒較甚之時而發泄瀉.鑒于本病有發于 五更這一特點 ,筆者通過閱讀相關文獻 ,認為本病最主要的病 機應當是土濕木郁 ,治療當以培土疏木為大法 .關鍵詞:五更瀉;土濕木郁 ;培土疏木 ;四神丸中圖分類號 :R256.3 文獻標識碼 :B 五更瀉又名腎瀉 ,雞鳴泄或晨瀉等等 ,屬于中醫 泄瀉這一 范疇,因其具有五更前出現腹痛 ,腸鳴,腹瀉,痛時欲瀉 ,瀉后則 安這一特性 ,故又有別于一般的慢性腹
18、瀉 .本病較早見于元代丹溪心法日:有每日五更初洞泄,服止瀉藥并無效雖省節 飲食忌口,但得日間,上半夜無事,近五更其瀉復作 ,此病在腎,俗 乎為脾腎泄 .歷代醫家大多認為本病因由命門火衰 ,火不暖土 , 而使中土運化失常 ,清陽不升 ,以致黎明陽氣未振 ,陰寒較甚之時 而發泄瀉 .但筆者認為 ,本病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就是發于五 更 ,因此通過閱讀相關文獻 ,提出一點對本病病機的不同看法 . 1 何以成瀉 ?1.1緣于脾之運化 :就正常生理而言 ,水谷人于胃 ,通過脾的運化 功能,而后化生精微物質與糟粕 ,精微內歸五臟而化氣血 ,糟粕下 傳二腸則成大便 ,輸注膀胱而成小便 .然而實現 運化一職,取決 于中焦脾土陽氣旺衰與否 .中陽旺,健運無礙,則水谷各有去路 ,正如素問 ?經脈別論 中提及: 飲人于胃 ,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 ,上歸于 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即指人胃之飲 ,通過脾運化的功能及升 清的特性 ,上歸至肺 ,而后再通過肺通條水道的功能及宣發肅降 +澳門科技大學 2009 級碩士研究生 十南京中醫藥大學 (210029)2012年1月14日收稿 文章編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早安正能量測試題及答案
- 掌握金融科技對證券行業的影響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信息反饋機制試題及答案
- 重點提煉:微生物檢驗技師試題及答案
- 2024是項目管理考試的關鍵年份試題及答案
- 地磚打磨施工方案怎么寫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講義試題及答案
- 遠程項目管理的策略探討試題及答案
- 寧夏擠塑板地面施工方案
- 液壓馬達的排量控制考核試卷
- 2025年廣東韶關南雄市衛生健康局下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67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撫養費糾紛答辯狀范文
- 《專業技術人才管理》課件
- 跨國合作:應對全球傳染病挑戰
- 大班韻律《朱迪警官破案記》
- 《永輝超市S店庫存管理問題及產生原因和優化建議》8700字(論文)
- 《光儲充一體化電站技術規范》標準編制說明+征求意見稿
- 【MOOC】中國傳統藝術-篆刻、書法、水墨畫體驗與欣賞-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菜鳥驛站轉讓合同協議書范本
- 多物理場模擬仿真
- 常見職業病危害和預防基礎知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