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復習資料(主要內容)一、緒論1、馬克思主義的含義(P2-2);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為他們的后繼者所發展的,以反對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2、 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P 3-4)一切依靠人民,全基本立場,是馬克思主義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這就是 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 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是對人類思想成果和社基本觀點,是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規律的科學認識, 會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方法論基礎上的思想方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辯
2、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法和工作方法。3,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 (P14-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是實踐的、科學的、革命的學說。和革命性都源自于它的實踐性,同時它又要接受實踐的檢驗,是真正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科學性和革命性,實踐性和階級性4、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P15-2)1)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堅持世界的物質性和真理的客觀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 如實地認識世界;力求全面地認識客觀事物,并透過現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自覺接受實踐的檢驗,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2)馬克思主義具有革命性,堅持唯
3、物辯證法,具有徹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毫不隱諱自己的階級本質,公開申明是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服務的,堅持了無產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有機統一。也具有高度的革命性,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高度統一, 理論品質和社會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體現。3)馬克思主義既具有嚴格的科學性, 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政治立場、 第一章(P 28-4; P 29-2)究竟誰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質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1、哲學及其基本問題及其內容; 意識和物質、精神和自然界, 者是第二性的問題; 思維能否認識或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2、 馬克思主義物質定義及其現代意義;(P 31-1; P 32-1)它不依賴物質定義
4、;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 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一一列寧現代意義;第一: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第二: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論。第三: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第四: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論的統一, 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3. 意識的本質及特點;(P31-2) 從意識的本質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像, 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 意識是物質 的產物,但又不是物質本身,意識是特殊的物質一一人腦的機能和屬性, 意識在內
5、容上是客 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4. 運動與靜止;(P33-1;2)運動是物質的固有性質和存在方式;靜止是從特定的關系考察運動時,運動所表現出的特殊形式。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但是并不否認靜止。靜止是運動表現出來的特殊情況,是 相對的、有條件的。5.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P 34-2)人類社會依賴于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他們的生命形態仍然是物質自然界的一部分,他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資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質的自然界。6. 實踐的含義、類型、特點;(P35-4; P35-5; P36-2 )含義: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類型:物質生存實踐、社會政治實踐、科學文化實踐。
6、特點:客觀現實性、自覺能動性、社會歷史性。7. 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P36-倒1)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人類的產生、生存和活動,是以實踐為基本方式和標志的。首先,實踐是人所獨有的活動,只有在實踐的基礎上,人類的本質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確證。其次,實踐集中體現了人的本質的社會性。最后,實踐對物質世界的改造時對象性的活動, 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在改造著人類社會。8. 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P37-2;P38-4)一是實踐是使物質世界分化為自然界于人類社會的歷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一一起來的現實基礎。二是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基礎,一切社會現象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找到 最后的根源,才能得
7、到最終的科學說明。實踐有三種基本形式,即生產勞動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和科學實踐。9. 聯系與發展(P44-2 45-3;P45-4-46-1)聯系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聯系和發展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事物的相互 聯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 而相互作用必然導致事物的運動、 變化和發展,變化的趨勢是發 展。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 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一個過程。10. 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P47-2 3)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的實質和核心。其一,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永恒發展的內在
8、動力。其二,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范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律和范疇的鑰匙。矛盾分析法。其三,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1. 同一性與斗爭性(P47-4)矛盾的兩種屬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斗爭性:是矛盾者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12. 普遍性與特殊性(P49-3-P49-4)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舊的矛盾解決了, 新的矛盾又產生,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二是同一事物的矛
9、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 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三是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質、 地位和作用。13. 矛盾分析法 (P56-4) 矛盾分析法是指運用對立統一規律,觀察、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并根據這種分析, 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14.質量互變原理、否定之否定規律及其方法論意義(P51-2;P51-5)質量互變原理質是一事物成為它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規定性。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是事物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關系表示的規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質的穩定性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要掌握適度原則。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 第一, 第
10、二, 第三, 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量變和質變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質量互變規律體現了事物發展的漸進行和飛躍性的 統一。否定之否定規律及其方法論意義 規律:前進行體現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質變,都把事物推到新階段;每一周期都是開放的, 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終點。 曲折性體現在回復性上, 其中有暫時的停頓或倒退, 但是經過曲折 終將為事物的發展開辟道路。這表明事物的發展不是直線式前進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意義: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原理對于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和前進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對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學分析的態度, 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否定 觀。15. 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以及
11、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關系;(P57-23)辯證思維方法是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基礎和原則, 現代科學思維方法是辯證思維方法的深化 和展開,二者的結合體現了人類思維方法在哲學與具體科學中的發展。16. 規律 (P40-1)規律是事物的本質的聯系。 任何規律都是事物的內在根據和本質聯系。 規律是事物的必然聯 系,規律是事物的穩定聯系,規律是客觀的,客觀性是規律的根本特點。17. 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應用;(P42-1)首先, 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其次, 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 觀能動性。 正確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應當注意幾點, 第一, 從實際出發, 努力認
12、識和把握事物 的發展規律;第二,實踐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基本途徑;第三,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還依賴于一定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第二章1. 主體與客體 (P64-34) 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 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的人, 客體是指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 主體反映客體的過程, 也是主體改造客體的過程。 主體在實踐活動中, 不斷地打破客體的限 制,超越現實客體,發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時也使客體得到進一步改造、發展和完善。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 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2. 實踐和認識的關系; (P65-2)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
13、具有決定作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總之,人的認識是從實踐產生,為實踐服務,隨實踐發展,并受實踐檢驗的。3.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及特點 (P67-2;P68-2) 本質: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科學地規定了認識的主體特點: 首先, 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把實踐的觀點引入了認識論,和客體及其相互關系。其次,辯證唯物主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應用于考察認識的發展過程,科學地揭示了認識過程中多方面的辯證關系。4. 辯證唯物主義在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不同回答(P 67-3; P67-4)唯物主義堅持反映論的立場,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認識是主體對客
14、體的反映。唯心主義認為認識是先于物質,先于實踐經驗。舊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即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把人的認識看出是消極地、被動得反映和接受外界對象。5. 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P 72-1)從實踐到認識,在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 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這就是認識發展的總過程。6.真理的檢驗標準;(P78-5)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之所以能夠作為真理的檢驗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首先,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 它的本性在于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其次,從實踐的特點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15、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P74-4 )是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都同繆誤有原則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類認認識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展7. 真理的絕對性和真理的相對性;( 真理的絕對性即具有絕對性的真理, 包含著同客觀對象相符合的客觀內容,識按其本質來說,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 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這一點也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真理的相對性即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對象時有條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觀對象的正確程度也是有條件的、有限的。8. 價值的含義及特點(P 81-2; P81-3)是指具有特定哲學上的“價值
16、”是揭示外部客觀世界對于滿足人的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 屬性的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價值的特性:客觀性、主體性、社會歷史性和多維性9. 價值評價;(P 82-4)價值評價是一種關于價值現象的認識活動。具有三個特點:第一,評價是以客觀的價值關系為認識對象的。第二,一般來說,評價結果與評價主體有直接聯系,是依主體的特點而轉移 的。第三,評價結果的正確與否依賴于相關的知識性認識。10. 人類實踐活動的基本原則;(P 90-4)堅持認識和實踐的統一,歸根結底是要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結合起來。第三章1、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P 95-2)社會存在與社會的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2、 社
17、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及其辯證關系;(P 96-2; P98-3)社會存在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主要是指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和生產方式,也包括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并反作用于社會存在。3、 社會意識的獨立性(P 99-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即在反映社會存在的同時,還有自己特有的發展形式和規律。(1) 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2) 社會意識內部各種形式之間存在相互影響并各自具有歷史繼承性。(3)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地反作用。4、 生
18、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規律(P101-2-P104-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這種矛盾運動循環往復、不斷推動社會生產發展,進而推動整個社會逐步走向高級階段。意義:它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重要依據;科學地確立了生產力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5、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規律(P106-3-P108-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是辯證統一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這一規律的實踐意義:它為無產階級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為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的政 治體制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為人們的歷史選擇6、 社會形態更替過程中人們的主體選擇性;
19、(P111-3) 第一,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造成了一定歷史階段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 提供了基礎、范圍和可能性空間。第二,社會形態更替的過程也是一個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的過程。 第四,認人們的歷史選擇性,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的選擇性。7、社會發展的動力因素(P113-2)社會基本矛盾的階級斗爭、社會革命、社會改革、科技革命等;&社會基本矛盾(P114-2)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9、階級斗爭(P116-4)階級斗爭是社會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的表現,是階級對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10、社會革命(P120-3)革命是解決社
20、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特別是社會形態更替的重要動力。11、社會改革(P122-2)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又一重要動力。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社會基本矛盾,促進生產力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有效途徑和手段。12、科技革命(P123-3-P124-2)科學技術作為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對于推動社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革命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杠桿。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具有兩重性,即科學技術像一把雙刃劍。13、 唯物史觀(P95-4 ; 128-1)唯物史觀在考察歷史創造者問題時堅持如下原則:首先,唯物史觀立足于整體的社會歷史過程來探究歷史創造者問題。其次,唯物史觀從社會
21、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入手來考察和說明歷史 創造者及其活動。最后,唯物史觀從人于歷史關系的不同層次上考察人們歷史活動的作用及 其性質。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作用(1)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2 )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3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4)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5)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6)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要受到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14、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P133-3)群眾觀點:堅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以及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
22、。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 本路線。第四章1.如何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解;(P153-3)面對新的情況,必須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根據變化了的實踐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前進。第一,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對生產性勞動作出新的界定。第三,深 第四,深化對價二,深化對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在社會生產和價值創造中所起作用的認識。 化對科技、知識、信息等新的生產要素在財富喝價值創造中作用的認識。 值創造和價值分配關系的認識。2.私有制基礎上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P150-4) 歸根結底是由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的
23、。 (基本矛盾) 3.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P171-2) 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4.剩余價值率與利潤率; (P160-3;P169-5;)兩者的聯系:( 1)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 利潤率是剩余價值與全部預付 資本的比率, 它們是同一個剩余價值量的兩種不同計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 利潤率是剩余 價值率的轉化形式。 ( 2)在預付資本量已定的條件下,利潤率的大小與剩余價值量成正比, 剩余價值量越大,利潤率越高。 而剩余價值量又是由剩余價值率決定的,因此,利潤率的大 小,首先取決于剩余價值率的高低,即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其次,兩者的
24、區別主要表現在: ( 1)反映的社會關系不同。剩余價值率反映了工人剩余勞 動時間與必要勞動時間的比率, 無酬勞動與有酬勞動的比率。 剩余價值率越高, 工人的剩余 勞動被資本家占有越多, 受剝削程度越深; 利潤率是反映資本的自我增殖程度, 一旦剩余價 值率轉化為利潤率, 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就表現為資本的自我增殖, 使資本關系神秘化 了。(2)兩者的變化趨勢不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家不斷地采用新的方法,加強對 工人的剝削, 因此剩余價值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但是利潤率會逐步趨于下降, 這是部門間 資本家競爭的必然結果。第五章1.壟斷形成的原因、壟斷的實質; (P185-32) 原因:第一,對關鍵性資源或關鍵性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二,專利制度。三,規模經濟。四,準入制度。五,生產集中。 實質:私人壟斷資本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維護壟斷統治并保證獲得穩定的高額壟斷的利潤, 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2.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 (P187-12) 資本是指由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相互滲透、溶為一體而形成的最高形態的壟斷資本。 寡頭:帝國主義國家掌握巨額金融資本、 控制國民經濟和國家政權的極少數壟斷資本家或金 融資本集團。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P189-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法學概論的條款研究與試題及答案
- 電廠地震火災應急預案(3篇)
- 行政法學知識拓展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25年VB考試全解及試題及答案
- 經典法學概論考題試題及答案
- 醫院整體規劃與未來發展方向計劃
- 2025珠寶首飾等質押合同
- 門診部護士長工作計劃
- 2025年網絡管理員考試評估標準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考試過來人的建議試題及答案
- 超全QC管理流程圖
-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崗位分析及崗位職責能力分析報告
- 化工廠“三劑”管理辦法
- 嬰幼兒配方奶粉常見問題問與答
- DB14T 2655-2023 公路鐵尾礦集料混凝土施工技術規程
- 電路(1)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山東大學
- 2023年衡水市小升初英語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繼電保護裝置整定記錄
- GB/T 27813-2011無水氟化鉀分析方法
- GB/T 19869.1-2005鋼、鎳及鎳合金的焊接工藝評定試驗
- 上海高一數學教材電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