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規劃(最新修訂版版)_第1頁
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規劃(最新修訂版版)_第2頁
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規劃(最新修訂版版)_第3頁
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規劃(最新修訂版版)_第4頁
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規劃(最新修訂版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規劃(20102020) (簡要說明)2010年4月目 錄一、規劃范圍1二、現狀概況11、人口概況12、經濟概況13、城鎮建設現狀2三、發展目標與定位21、發展目標22、功能定位3四、產業發展3五、 發展規模41、 用地規模42、人口規模4六、 空間結構及布局規劃41、空間結構42、主要規劃用地布局及構成6七、交通規劃91、對外交通規劃92、道路系統規劃10八、綠地與景觀系統規劃12九、開發時序規劃14十、起步區規劃15附件1:概念性總體規劃2020年規劃總圖19附件2:概念性總體規劃遠景規劃總圖20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規劃(20102020)簡要說明15圖1:

2、中新知識城規劃范圍一、規劃范圍中新知識城“知識城”位于廣州市區東北部(蘿崗區北部),距離廣州城市中心區約35 公里、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15 公里。北面與白云區鐘落潭鎮接壤、南面為廣河高速公路、東面與增城市中新鎮相接、西面為帽峰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總用地面積約123平方公里。二、現狀概況1、人口概況知識城范圍內現有的居民點由眾多零散村莊聚居點組合而成。區內共包括20個行政村, 村民約4.5萬人。 2、經濟概況知識城目前總體上為準城市化地區,開發建設依托原九龍鎮區沿九龍大道相對獨立發展,總體上形成鎮區綜合服務、園區工業生產、外圍農業種植的發展格局。但鎮中心區規模較小,經濟基礎薄弱,鎮級各項公共服務設

3、施、基礎設施滯后。農業鎮特征明顯,工業企業數量不多、現有工業檔次低,主要為電子電器、石化、塑料制品和輕機械制造業等。現狀工業用地主要集中在規劃區北部的九龍工業園,主要產業類型有電子、化工、制塑和機械制造業等。3、城鎮建設現狀 圖2:土地利用現狀圖知識城規劃區內的城鎮建設用地主要集中在九龍鎮區,受交通和用地條件的限制,現狀九龍鎮區建設規模較小,主要沿九龍大道兩側建設,建成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規劃的現狀公共服務設施主要集中在九龍鎮區中心,設施等級較低,主要服務于鎮區居民及周邊的村民。規劃區南部的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康大學校形成了集文化教育、科研于一體的集聚區。三、發展目標與定位1、發展目標(1)總體目

4、標n 打造引領廣州、廣東乃至中國產業高端發展尤其是知識型經濟發展新引擎n 打造匯聚全球精英人才的人才高地n 打造國際一流水平的生態宜居新城n 打造中新戰略合作的代表作品和杰出典范n 打造國際化科技信息樞紐城市(2)階段目標n 近期目標(至2015年):知識城建設初具雛形;n 遠期目標(至2020年):初步成為世界知識經濟高地;n 遠景目標(2020年以后):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知識經濟高地。2、功能定位n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戰略前沿n 國家戰略產業先導區n 珠三角產業升級引擎、體制創新先行區n 廣州都會區的先進生產服務中心n 廣州開發區“二次創業”的拓展提升區四、產業發展按照知識密集度高、市

5、場潛力大、附加價值高、產業關聯強、生態環境好的原則,重點選擇發展研發服務業、創意產業、教育培訓、生命健康服務、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產業等八大產業,形成以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為主導、高附加價值制造業和宜居配套產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五、 發展規模1、 用地規模n 近期(2015年):10平方公里;n 遠期(2020年):30平方公里;n 遠景:60平方公里。2、人口規模近期(2015年)8萬人,遠期(2020年)26萬人。六、 空間結構及布局規劃1、空間結構(1)基于“井”字型快速交通骨架的軸向生長格局順應基地南北狹長的帶狀谷地特征,構建沿谷地南北向拓展的城市骨架,塑

6、造開放城市格局,有利于實現與周邊地區便捷聯系和整合發展。為滿足知識城與空港經濟區、廣州中心城區及大學城等重要城市功能節點的便捷聯系和順暢交流,構建“井”字型快速交通骨架,形成對外聯系快速通道的同時,拉開城市發展的基礎框架。(2)遵從自然生態的藍綠網絡格局著眼基地良好的山水環境特色進行藍綠網絡系統的構建。考慮到中部谷地的城市建設會對兩側山地生態系統的聯系產生一定的阻隔,沿基地中部鳳凰河和平崗河的分水嶺建設兩條東西向生態廊道,有助于生態保育和水源涵養,從而保護和提升知識城生態系統的安全。(3)“tod”導向的組團發展格局圖3:空間結構規劃圖考慮知識城的帶狀組團格局,采用“tod”模式引導組團開發,

7、結合軌道站點形成服務中心,打造串聯于生長主軸的三大公共服務核心。另外,以生長主軸為中心向東西兩側依次遞減的發展模式,可保持區內良好的生態環境。2、主要規劃用地布局及構成中新(廣州)“知識城”選址地區用地總面積12246.49公頃,規劃期末城市建設用地將達到2962.48公頃,占規劃區總用地的24.19%。(1)居住用地規劃規劃居住用地總面積為907.36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為30.63%,其中一類居住用地為107.26公頃,二類居住用地為605.35公頃。用地主要分布在商業用地與研發用地之間,在中心區南部布置集中的居住及服務區。規劃在自然環境良好的區域,主要發展高素質的住房,而與各類產業用

8、地相鄰的地區,則主要發展多層居住小區。(2)產業用地規劃規劃產業用地總面積890.86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30.07%。用地包括高科技研發用地、一類工業用地(以高新科技制造業為主)面積分別為296.25公頃和594.62公頃。在三大組團中,研發產業布局與公共服務設施、居住用地緊密結合,形成良好的交流與居住環境;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一類工業相對臨近研發機構,布局于各組團外圍。(3)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規劃規劃公共設施用地總面積303.90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為10.26%。公共服務設施按服務級別分為區域級、新鎮級和小區級,總體布局采取區域級服務設施大集中,新鎮級和小區級服務設施小分散的模式,形成網

9、絡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表1:規劃建設用地平衡表序號用地性質用地代號面積(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占規劃區總用地比例(%)1居住用地r907.3630.637.41其中一類居住用地r1160.025.401.31二類居住用地r2747.3525.236.102公共設施用地c303.9010.262.48其中行政辦公用地c117.250.580.14商業金融業用地c294.983.210.78文化娛樂用地c326.610.900.22體育用地c428.900.980.24醫療衛生用地c59.870.330.08教育科研設計用地c6142.164.801.16其他公共設施用地c61.390.0

10、50.013對外交通用地t132.364.471.084道路廣場用地s339.2611.452.77其中道路用地s1328.4711.092.68廣場用地s26.720.230.05社會停車場庫用地s34.070.140.035工業用地m890.8630.077.27其中高科技研發用地296.2510.002.42一類工業用地m1594.6220.074.866市政公用設施用地u46.841.580.387綠地g341.8911.542.79其中公園綠地g1231.577.821.89生產防護綠地g2110.323.720.90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962.48100.0024.19圖4:土地利用

11、規劃圖七、交通規劃1、對外交通規劃 (1)高速鐵路規劃圖5:對外軌道網銜接規劃圖廣惠汕高速鐵路,起點設于廣州北站,向東經過白云機場、增城市、惠州市后,通向汕頭市。本次規劃將其調整至規劃區外圍通過,避免對區內用地分割。(2)城際軌道規劃穗莞深城際軌道廣州段,起點設于廣州北站,與廣惠汕高速鐵路并行,向東經過白云機場、鐘落潭后,進入規劃區后沿九龍大道南下,接新塘軌道樞紐站,通往東莞、深圳及深圳機場。本次規劃將其調整至沿規劃東部快速路西側通過,分別在北、中、南三大組團設站。(4)地鐵線路規劃規劃區周邊已有的地鐵線路六號線(蘿崗線)、 地鐵十四號線(從化線)、地鐵十四號線支線。圖6:對外路網銜接規劃圖規

12、劃南北軌道線北接十四號線,沿九龍大道南下,經永和開發區、東區,最后南抵西區,并預留遠期往北與花都汽車城、往南與東莞軌道網對接。(5)快速路規劃 “井”字型快速路網,與外圍高快速路網銜接。2、道路系統規劃建立層次分明、功能明晰、有分有合、交通分流的路網系統. 規劃道路分為: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五個等級。圖7:道路系統規劃圖八、綠地與景觀系統規劃規劃形成“兩山屏障、一廊骨架、藍綠脈絡、綠園點綴”的生態綠地結構。1、兩山屏障:帽峰山是西部生態屏障,同時也是廣州市域綠心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和山是東部生態屏障,與廣州西北生態大背景融為一體。兩大生態屏障確立的規劃區基本的帶型生態格局,也是

13、規劃區城市發展的生態邊界。2、一廊骨架 :規劃構建一條跨越規劃區東西的生態廊道,聯系東西兩側山體。3、藍綠脈絡:藍綠脈絡將規劃區兩側的山體氧源和外部風引入城市內部,讓自然和城市完全交融滲透,使規劃區內外綠化及生態系統聯系順暢,促進內外交換從而有利生態平衡;串連各個綠化景觀節點,提高開敞空間的連續性,為市民提供易達的開敞空間。4、綠園點綴:結合規劃區內現有景觀資源,如結合水庫魚塘、丘陵山體景觀形成新的公共活動中心。圖8:綠地結構分析圖九、開發時序規劃知識城建設將分為近期(2010-2015)、遠期(2016-2020)、遠景(2021- )三個階段,2015年、2020年知識城建設規模將分別達到

14、10平方公里和30平方公里,并在遠景達到60平方公里的最終建設規模。近期(啟動期,2010-2015年)建設規模約10平方公里。利用南部良好的交通、區位條件和北部九龍工業園的現狀建設基礎,建設知識城起步區,完善公共設施建設,集聚高端產業吸引人才。提升九龍工業園南部工業區的建設,升級九龍工業園的產業類型,完善配套,使其成為知識城重要的高新產業組團。圖9:分期建設規劃圖遠期(滾動發展期,2016-2020年)總建設規模約30平方公里。在近期建設的基礎上,依托軌道線的開發建設,基本完成知識城南部組團的大部和中部組團東南部的建設,完善北部高新產業片區的建設。遠景(完善期,2021- )總建設規模約60

15、平方公里。以前兩個階段建設為基礎,進一步完善整個知識城的建設。十、起步區規劃起步區對于知識城的總體發展起著重要的示范效應。知識城起步區處于知識城的中南部和北部,面積約10平方公里,依托九龍大道和現有建設發展,將為知識城的發展打下基礎。知識城起步區建設范圍包括:約 8平方公里建設用地:即南部約6平方公里的南起步區和北部約2平方公里的新興產業基地;約2平方公里非建設用地,指南起步區北部東西向聯系兩側山體的公園綠道。表2:近期建設用地平衡表序號用地性質用地代號面積(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1居住用地r248.7029.87其中一類居住用地r134.094.09二類居住用地r2214.6125.

16、782公共設施用地c79.649.56其中行政辦公用地c16.570.79商業金融業用地c217.602.11文化娛樂用地c325.433.05教育科研設計用地c636.614.403對外交通用地t42.625.124道路廣場用地s97.6711.73其中道路用地s196.9911.65社會停車場庫用地s30.670.085工業用地m210.6925.30其中高科技研發用地95.6011.48一類工業用地m1115.0913.826市政公用設施用地u29.633.567綠地g123.6914.85其中公園綠地g178.129.38生產防護綠地g245.575.47城市建設用地面積832.631

17、00.00圖10:近期建設規劃圖十一、遠景規劃布局中新(廣州)“知識城”規劃區總面積約123平方公里,在遠景規劃中,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約60平方公里,約占“知識城”用地總面積的49%。城市建設用地以產業用地和住宅用地為主,此外還布置了一定的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開敞綠地,為“知識城”的發展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務和優良的生態宜居環境。表3:遠景規劃建設用地平衡表序號用地性質用地代號面積(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1居住用地r1739.57 29.14 其中一類居住用地r1479.82 8.04 二類居住用地r21259.76 21.10 2公共設施用地c512.81 8.59 其中行政辦公用地c121

18、.02 0.35 商業金融業用地c2159.13 2.67 文化娛樂用地c337.18 0.62 體育用地c433.01 0.55 醫療衛生用地c517.69 0.30 教育科研設計用地c6241.17 4.04 其他公共設施用地c93.61 0.06 3對外交通用地t275.24 4.61 4道路廣場用地s734.15 12.30 其中道路用地s1722.95 12.11 廣場用地s26.72 0.11 社會停車場庫用地s34.47 0.07 5工業用地m1361.51 22.81 其中高科技研發用地585.78 9.81 一類工業用地m1775.74 13.00 6市政公用設施用地u51.

19、44 0.86 7綠地g1294.44 21.69 其中公園綠地g1471.72 7.90 生產防護綠地g2822.73 13.78 城市建設用地面積5969.16 100.00 圖11:土地利用規劃圖(遠景)附件1:概念性總體規劃2020年規劃總圖附件2:概念性總體規劃遠景規劃總圖目 錄一、規劃范圍1二、現狀概況11、人口概況12、經濟概況13、城鎮建設現狀2三、發展目標與定位21、發展目標22、功能定位3四、產業發展3五、 發展規模41、 用地規模42、人口規模4六、 空間結構及布局規劃41、空間結構42、主要規劃用地布局及構成6七、交通規劃91、對外交通規劃92、道路系統規劃10八、綠地

20、與景觀系統規劃12九、開發時序規劃14十、起步區規劃15附件1:概念性總體規劃2020年規劃總圖19附件2:概念性總體規劃遠景規劃總圖20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規劃(20102020) (簡要說明)2010年4月目 錄一、規劃范圍1二、現狀概況11、人口概況12、經濟概況13、城鎮建設現狀2三、發展目標與定位21、發展目標22、功能定位3四、產業發展3五、 發展規模41、 用地規模42、人口規模4六、 空間結構及布局規劃41、空間結構42、主要規劃用地布局及構成6七、交通規劃91、對外交通規劃92、道路系統規劃10八、綠地與景觀系統規劃12九、開發時序規劃14十、起步區規劃15附件1:概念

21、性總體規劃2020年規劃總圖19附件2:概念性總體規劃遠景規劃總圖20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規劃(20102020)簡要說明24圖1:中新知識城規劃范圍一、規劃范圍中新知識城“知識城”位于廣州市區東北部(蘿崗區北部),距離廣州城市中心區約35 公里、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15 公里。北面與白云區鐘落潭鎮接壤、南面為廣河高速公路、東面與增城市中新鎮相接、西面為帽峰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總用地面積約123平方公里。二、現狀概況1、人口概況知識城范圍內現有的居民點由眾多零散村莊聚居點組合而成。區內共包括20個行政村, 村民約4.5萬人。 2、經濟概況知識城目前總體上為準城市化地區,開發建設依托原九龍鎮區

22、沿九龍大道相對獨立發展,總體上形成鎮區綜合服務、園區工業生產、外圍農業種植的發展格局。但鎮中心區規模較小,經濟基礎薄弱,鎮級各項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滯后。農業鎮特征明顯,工業企業數量不多、現有工業檔次低,主要為電子電器、石化、塑料制品和輕機械制造業等。現狀工業用地主要集中在規劃區北部的九龍工業園,主要產業類型有電子、化工、制塑和機械制造業等。3、城鎮建設現狀 圖2:土地利用現狀圖知識城規劃區內的城鎮建設用地主要集中在九龍鎮區,受交通和用地條件的限制,現狀九龍鎮區建設規模較小,主要沿九龍大道兩側建設,建成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規劃的現狀公共服務設施主要集中在九龍鎮區中心,設施等級較低,主要服務于

23、鎮區居民及周邊的村民。規劃區南部的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康大學校形成了集文化教育、科研于一體的集聚區。三、發展目標與定位1、發展目標(1)總體目標n 打造引領廣州、廣東乃至中國產業高端發展尤其是知識型經濟發展新引擎n 打造匯聚全球精英人才的人才高地n 打造國際一流水平的生態宜居新城n 打造中新戰略合作的代表作品和杰出典范n 打造國際化科技信息樞紐城市(2)階段目標n 近期目標(至2015年):知識城建設初具雛形;n 遠期目標(至2020年):初步成為世界知識經濟高地;n 遠景目標(2020年以后):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知識經濟高地。2、功能定位n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戰略前沿n 國家戰略產業先導區n

24、 珠三角產業升級引擎、體制創新先行區n 廣州都會區的先進生產服務中心n 廣州開發區“二次創業”的拓展提升區四、產業發展按照知識密集度高、市場潛力大、附加價值高、產業關聯強、生態環境好的原則,重點選擇發展研發服務業、創意產業、教育培訓、生命健康服務、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產業等八大產業,形成以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為主導、高附加價值制造業和宜居配套產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五、 發展規模1、 用地規模n 近期(2015年):10平方公里;n 遠期(2020年):30平方公里;n 遠景:60平方公里。2、人口規模近期(2015年)8萬人,遠期(2020年)26萬人。六、 空間

25、結構及布局規劃1、空間結構(1)基于“井”字型快速交通骨架的軸向生長格局順應基地南北狹長的帶狀谷地特征,構建沿谷地南北向拓展的城市骨架,塑造開放城市格局,有利于實現與周邊地區便捷聯系和整合發展。為滿足知識城與空港經濟區、廣州中心城區及大學城等重要城市功能節點的便捷聯系和順暢交流,構建“井”字型快速交通骨架,形成對外聯系快速通道的同時,拉開城市發展的基礎框架。(2)遵從自然生態的藍綠網絡格局著眼基地良好的山水環境特色進行藍綠網絡系統的構建。考慮到中部谷地的城市建設會對兩側山地生態系統的聯系產生一定的阻隔,沿基地中部鳳凰河和平崗河的分水嶺建設兩條東西向生態廊道,有助于生態保育和水源涵養,從而保護和

26、提升知識城生態系統的安全。(3)“tod”導向的組團發展格局圖3:空間結構規劃圖考慮知識城的帶狀組團格局,采用“tod”模式引導組團開發,結合軌道站點形成服務中心,打造串聯于生長主軸的三大公共服務核心。另外,以生長主軸為中心向東西兩側依次遞減的發展模式,可保持區內良好的生態環境。2、主要規劃用地布局及構成中新(廣州)“知識城”選址地區用地總面積12246.49公頃,規劃期末城市建設用地將達到2962.48公頃,占規劃區總用地的24.19%。(1)居住用地規劃規劃居住用地總面積為907.36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為30.63%,其中一類居住用地為107.26公頃,二類居住用地為605.35公頃

27、。用地主要分布在商業用地與研發用地之間,在中心區南部布置集中的居住及服務區。規劃在自然環境良好的區域,主要發展高素質的住房,而與各類產業用地相鄰的地區,則主要發展多層居住小區。(2)產業用地規劃規劃產業用地總面積890.86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30.07%。用地包括高科技研發用地、一類工業用地(以高新科技制造業為主)面積分別為296.25公頃和594.62公頃。在三大組團中,研發產業布局與公共服務設施、居住用地緊密結合,形成良好的交流與居住環境;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一類工業相對臨近研發機構,布局于各組團外圍。(3)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規劃規劃公共設施用地總面積303.90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為1

28、0.26%。公共服務設施按服務級別分為區域級、新鎮級和小區級,總體布局采取區域級服務設施大集中,新鎮級和小區級服務設施小分散的模式,形成網絡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表1:規劃建設用地平衡表序號用地性質用地代號面積(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占規劃區總用地比例(%)1居住用地r907.3630.637.41其中一類居住用地r1160.025.401.31二類居住用地r2747.3525.236.102公共設施用地c303.9010.262.48其中行政辦公用地c117.250.580.14商業金融業用地c294.983.210.78文化娛樂用地c326.610.900.22體育用地c428.90

29、0.980.24醫療衛生用地c59.870.330.08教育科研設計用地c6142.164.801.16其他公共設施用地c61.390.050.013對外交通用地t132.364.471.084道路廣場用地s339.2611.452.77其中道路用地s1328.4711.092.68廣場用地s26.720.230.05社會停車場庫用地s34.070.140.035工業用地m890.8630.077.27其中高科技研發用地296.2510.002.42一類工業用地m1594.6220.074.866市政公用設施用地u46.841.580.387綠地g341.8911.542.79其中公園綠地g1

30、231.577.821.89生產防護綠地g2110.323.720.90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962.48100.0024.19圖4:土地利用規劃圖七、交通規劃1、對外交通規劃 (1)高速鐵路規劃圖5:對外軌道網銜接規劃圖廣惠汕高速鐵路,起點設于廣州北站,向東經過白云機場、增城市、惠州市后,通向汕頭市。本次規劃將其調整至規劃區外圍通過,避免對區內用地分割。(2)城際軌道規劃穗莞深城際軌道廣州段,起點設于廣州北站,與廣惠汕高速鐵路并行,向東經過白云機場、鐘落潭后,進入規劃區后沿九龍大道南下,接新塘軌道樞紐站,通往東莞、深圳及深圳機場。本次規劃將其調整至沿規劃東部快速路西側通過,分別在北、中、南三大組

31、團設站。(4)地鐵線路規劃規劃區周邊已有的地鐵線路六號線(蘿崗線)、 地鐵十四號線(從化線)、地鐵十四號線支線。圖6:對外路網銜接規劃圖規劃南北軌道線北接十四號線,沿九龍大道南下,經永和開發區、東區,最后南抵西區,并預留遠期往北與花都汽車城、往南與東莞軌道網對接。(5)快速路規劃 “井”字型快速路網,與外圍高快速路網銜接。2、道路系統規劃建立層次分明、功能明晰、有分有合、交通分流的路網系統. 規劃道路分為: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五個等級。圖7:道路系統規劃圖八、綠地與景觀系統規劃規劃形成“兩山屏障、一廊骨架、藍綠脈絡、綠園點綴”的生態綠地結構。1、兩山屏障:帽峰山是西部生態屏障

32、,同時也是廣州市域綠心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和山是東部生態屏障,與廣州西北生態大背景融為一體。兩大生態屏障確立的規劃區基本的帶型生態格局,也是規劃區城市發展的生態邊界。2、一廊骨架 :規劃構建一條跨越規劃區東西的生態廊道,聯系東西兩側山體。3、藍綠脈絡:藍綠脈絡將規劃區兩側的山體氧源和外部風引入城市內部,讓自然和城市完全交融滲透,使規劃區內外綠化及生態系統聯系順暢,促進內外交換從而有利生態平衡;串連各個綠化景觀節點,提高開敞空間的連續性,為市民提供易達的開敞空間。4、綠園點綴:結合規劃區內現有景觀資源,如結合水庫魚塘、丘陵山體景觀形成新的公共活動中心。圖8:綠地結構分析圖九、開發時序規劃知識城建設

33、將分為近期(2010-2015)、遠期(2016-2020)、遠景(2021- )三個階段,2015年、2020年知識城建設規模將分別達到10平方公里和30平方公里,并在遠景達到60平方公里的最終建設規模。近期(啟動期,2010-2015年)建設規模約10平方公里。利用南部良好的交通、區位條件和北部九龍工業園的現狀建設基礎,建設知識城起步區,完善公共設施建設,集聚高端產業吸引人才。提升九龍工業園南部工業區的建設,升級九龍工業園的產業類型,完善配套,使其成為知識城重要的高新產業組團。圖9:分期建設規劃圖遠期(滾動發展期,2016-2020年)總建設規模約30平方公里。在近期建設的基礎上,依托軌道

34、線的開發建設,基本完成知識城南部組團的大部和中部組團東南部的建設,完善北部高新產業片區的建設。遠景(完善期,2021- )總建設規模約60平方公里。以前兩個階段建設為基礎,進一步完善整個知識城的建設。十、起步區規劃起步區對于知識城的總體發展起著重要的示范效應。知識城起步區處于知識城的中南部和北部,面積約10平方公里,依托九龍大道和現有建設發展,將為知識城的發展打下基礎。知識城起步區建設范圍包括:約 8平方公里建設用地:即南部約6平方公里的南起步區和北部約2平方公里的新興產業基地;約2平方公里非建設用地,指南起步區北部東西向聯系兩側山體的公園綠道。表2:近期建設用地平衡表序號用地性質用地代號面積(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1居住用地r248.7029.87其中一類居住用地r134.094.09二類居住用地r2214.6125.782公共設施用地c79.649.56其中行政辦公用地c16.570.79商業金融業用地c217.602.11文化娛樂用地c325.433.05教育科研設計用地c636.614.403對外交通用地t42.625.124道路廣場用地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