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13S瀝青上面層首件工程試鋪總結_第1頁
SMA13S瀝青上面層首件工程試鋪總結_第2頁
SMA13S瀝青上面層首件工程試鋪總結_第3頁
SMA13S瀝青上面層首件工程試鋪總結_第4頁
SMA13S瀝青上面層首件工程試鋪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sma-13s瀝青上面層試鋪總結xx繞城高速公路y標sma-13s瀝青上面層首件工程試鋪總結根據xx繞城crc-21路面施工進度的安排,改性瀝青sma-13s瀝青馬蹄脂碎石混合料上面層主線試驗段試鋪于2011年8月29日在實施,現將試鋪情況總結如下:一、試鋪路段概況1、試鋪樁號:主線k9+860k10+150右幅(寬度14.77m)。2、試鋪段施工日期:2011年8月29日下午。3、試鋪段長度:290米。4、試鋪段結構類型:sma-13s;厚度4.0cm。5、施工單位: 6、監理單位: 7、施工時天氣情況:多云轉陰,東風2-3級,氣溫28-33(地表溫度40)。二、試鋪用的目標配合比和生產配

2、合比1、目標配合比總監辦中心試驗室批準的上面層瀝青混合料目標配合比和相關的質量控制指標如下:(1)原材料瀝青采用江蘇科茵特種瀝青有限公司提供的sbs改性瀝青瀝青各項技術要求和試驗結果表試驗項目規范要求試驗結果針入度(0.1mm)(25、100g、5s)508071延度(15、5cm/min) (cm)30 39軟化點()(環球法)不小于6069.5與礦料的粘附性5級5級密度(g/mm3)實測1.042集料采用南京六合生產的玄武巖,礦料規格為: 1料(9.513.2)mm、2料(4.759.5)mm、4料(02.36)mm;選用填料(礦粉)產地溧陽平橋。 sma-13s型瀝青砼上面層粗集料試驗結

3、果指標規范要求試驗結果備注級配符合設計合格/密度1料2.6表觀相對密度2.934/毛體積相對密度2.8712料2.6表觀相對密度2.926/毛體積相對密度2.865吸水率()1料2.00.74/2料2.00.73/壓碎值()1常溫2011.0/1高溫2412.9細長扁平顆粒含量 (%)1料125.4/2料128.2/水洗法小于0.075mm顆粒含量(%)1料0.60.2/2料0.80.6/細集料試驗結果表指標規范要求試驗結果篩分符合設計合格表觀相對密度2.62.918毛體積相對密度2.841砂當量不小于(%)6071小于0.075mm含量(%)12.59.0填料(礦粉)試驗結果表指標規范要求試

4、驗結果表觀相對度不小于2.502.719含水量不大于()10.2親水系數()10.53塑性指數42.5外觀無團粒結塊無團粒結塊粒度范圍0.60 (mm) ()0.15(mm) ()0.075(mm) ()10090-10075-10010095.286.8穩定劑南京路佳貿易有限公司提供的新加坡nk牌松散木質素纖維,摻加比例為瀝青混合料總質量的0.3%,相對密度為1.3。檢測結果見下表指 標單 位技術要求試驗結果灰分含量%18518.5相對密度(廠家提供)g/cm3/1.30ph值/7.517.0吸油率,不小于/纖維質量的(51.0)倍5.6含水量(以質量計),不大于%53.5篩分結果%7010

5、73抗剝離劑采用江蘇文昌新材料有限公司tw-1型瀝青抗剝離劑,用量為瀝青質量的0.4%。檢驗項目標準要求實測值外觀棕黑色微光澤液體棕黑色微光澤液體ph6.09.07.5密度(kg/m3,20)9501050995凝固點0-5產品性質非胺非陽離子、兩性活性非胺非陽離子、兩性活性粘結力等級45級5級殘留穩定度80%89.3%劈裂強度75%84.8%(2)配合比根據各種集料篩分結果,經技術服務組指導計算得出各種集料比例為1料:2料:4料:礦粉45:32:13:10集料篩分結果 通過率材料篩孔通過率()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1#料10084.613.3

6、0.40.40.40.40.40.40.22#料10010097.812.80.70.70.70.70.70.64#料10010010010086.455.835.020.813.69.0礦粉10010010010010010010098.895.286.8礦料級配級配的設計組成結果 通過率材料比例()篩孔通過率()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1#料4545.038.16.00.20.20.20.20.20.20.12#料3232.032.031.34.10.20.20.20.20.20.24#料1313.013.013.013.011.27.34.

7、62.71.81.2礦粉1010.010.010.010.010.010.010.09.99.58.7合成級配10093.160.327.321.617.715.013.011.710.2確定最佳油石比根據確定的設計級配和初試油石比試驗結果,以0.3為間隔,按3個油石比5.7、6.0、6.3,制作馬歇爾試件,試驗結果見下表,并繪制成馬歇爾圖,因此,初步確定最佳油石比為6.0%,此時,其余各項體積指標和力學指標均能滿足要求。油石比(%)毛體積相對密度最大理論相對密度空隙率(%)間隙率(%)飽和度(%)穩定度(kn)流值(mm)5.72.5042.6304.817.172.08.2126.862.

8、5142.6194.017.076.58.9031.46.32.5222.6083.317.180.78.7834.0 混合料性能檢測析漏試驗按最佳油石比6.0%進行析漏試驗,試驗結果見下表,滿足不大于0.1%的要求。析漏試驗結果油石比(%)析漏損失(%)技術要求(%)6.00.030.1結論根據以上對sbs改性瀝青sma-13s型瀝青混合料目標配合比設計及性能檢驗,確定礦料組配為9.513.2mm:4.759.5mm:02.36mm:填料=45:32:13:10,纖維摻加比例為瀝青混合料質量的0.3%,抗剝離劑用量為瀝青質量的0.4%,最佳油石比為6.0%。2、生產配合比(1)熱集料倉拌和樓

9、篩網設置根據礦料的級配及對該拌和樓的應用經驗,拌和樓篩網尺寸分別為44、66、1111、1919。在生產配合比設計過程中,為保證二次篩分試樣的代表性和真實性,拌和樓上料速度與正常生產時上料速度相一致。各熱料倉單獨放料,用鏟車接料取樣,并對所取樣品采用四分法后進行熱料倉料篩分和密度試驗拌和樓各熱料倉密度試驗結果料倉規格(mm)表觀相對密度毛體積相對密度4#料倉9.513.22.9322.8683#料倉4.759.52.9272.8642#料倉2.364.752.9182.8491#料倉02.362.9072.831拌和樓各熱料倉篩分結果 篩孔(mm)料倉16.013.29.54.752.361.

10、180.60.30.150.0754#料倉10083.410.00.40.40.40.40.40.40.33#料倉10010094.81.20.40.40.40.40.40.42#料倉10010010066.02.50.90.90.90.90.61#料倉10010010010083.652.830.319.27.85.8礦粉10010010010010010010098.895.286.8(2)確定級配依據目標配合比設計及熱料倉篩分試驗結果,進行了生產配合比級配組配設計,各熱料倉及填料質量比為:4#:3#:2#:1#:填料40.0%: 32.0%: 4.5%: 13%: 10.5%。礦料合成級

11、配計算結果如下表。生產配合比礦料級配組配設計材料用量(%)百分通過量(%)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4#倉40.040.033.44.00.20.20.20.20.20.20.13#倉32.032.032.030.30.40.10.10.10.10.10.12#倉4.54.54.54.53.00.10.00.00.00.00.01#倉13.013.013.013.013.010.96.93.92.51.00.8礦粉10.510.510.510.510.510.510.510.510.410.09.1合成級配10093.462.327.121.8

12、17.714.713.211.310.1目標級配10093.160.327.321.617.715.013.011.710.2(3)確定最佳油石比由上表可看出生產配比級配與目標級配基本一致,根據施工指導意見中生產配比設計過程的要求,按目標配合比設計確定的最佳油石比,分別按最佳油石比、最佳油石比0.3%條件下進行了馬歇爾擊實試驗。即采用5.7%、6.0%、6.3% 三種油石比試驗,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根據試驗結果分析,最佳油石比定為6.0%。不同瀝青油石比馬歇爾試驗結果油石比(%)毛體積相對密度理論相對密度空隙率(%)間隙率(%)飽和度(%)穩定度(kn)流值(mm)5.72.5092.6274

13、.516.873.38.0230.86.02.5162.6163.916.977.28.4032.26.32.5252.6053.116.981.68.2634.5技術指標3516.575856.02050(4)混合料性能檢驗根據生產配比選定的級配和油石比進行混合料的析漏、殘留穩定度檢驗,試驗結果見下表。試驗結果符合要求。混合料析漏、殘留穩定度試驗結果油石比(%)瀝青析漏損失(%)損失質量(%)殘留穩定度(%)6.00.02/94.8要求0.11585(5)結論 根據以上對sbs改性瀝青sma-13s型混合料生產配合比設計及性能檢驗,所得結論見下表,其中木質素纖維摻加比例為瀝青混合料質量的0.

14、3%,抗剝離劑用量為瀝青質量的0.4%。sma-13s型生產配合比結果混合料類型礦料比例(%)最佳油石比(%)4#倉3#倉2#倉1#倉填料9.513.2mm4.79.5mm2.364.75mm02.36mmsma-13ss40.032.04.513.010.56.03、混合料試拌(1)設備標定 由于木質素纖維的投放量必須準確,采用型號為江陰市理想纖維投放機ppmw-5000型,事先已對投放器的稱重設備進行標定。現場纖維投放設備投放量設定為:10kg/盤。(2)混合料檢測外觀檢查:對拌和樓的試拌混合料先進行外觀檢查,檢查結果見下表。sma-13s型試拌混合料外觀特征樣品編號油石比(%)纖維摻量(

15、%)拌和時間(s)外觀特征16.00.30干拌:8濕拌:42比較干澀,粗顆粒表面細料裹覆較少26.00.30干拌:10濕拌:40色質均勻,粗顆粒表面細料裹覆較多抽提試驗:對試拌混合料進行抽提試驗,結果見下表。sma-13s型試拌混合料抽提試驗結果纖維摻量通過下列篩孔(mm)質量百分率(%)油石比(%)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0.3%10094.161.526.621.817.714.813.111.310.16.06生產配比10093.462.327.121.817.714.713.211.310.16.0馬歇爾試驗:對試拌的混合料進行了馬歇

16、爾試驗,測試結果見下表。sma13s型混合料馬氏試驗結果纖維摻量油石比(%)毛體積相對密度最大理論相對密度空隙率(%)礦料間隙率(%)飽和度(%)穩定度(kn)流值(mm)0.3%6.062.5152.6163.917.077.48.2133.0技術指標標標標要求3516.575856.02050注: 對重交通路段或炎熱地區,空隙率可放寬到4.5%,vma可放寬到16.5%。結論:通過對試拌混合料的外觀檢查與油石比、級配、馬氏各項指標檢驗,認為纖維摻量為0.3%、油石比為6.0%拌制的混合料均能滿足技術規范要求和現場施工要求,經商定,最終確定纖維摻量為瀝青混合料質量的0.3%,抗剝離劑用量為瀝

17、青質量的0.4%,配比仍采用原生產配比結果。三、機械設備和人員組成1.本次試鋪使用的主要機械設備和數量見下表:機械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臺)備注瀝青砼拌和樓titan40001瀝青攤鋪機abg-4231瀝青攤鋪機abg-86201雙鋼輪壓路機volvo-dd126hf2雙鋼輪壓路機dd-1303運輸汽車自卸王12裝載機zl-503灑水車東風8000l22. 人員組成及分工職責sma-13s瀝青砼上面層施工項目部關鍵工序人員分工項目經理:陳建勝項目副經理:戴愛生項目總工:呂忠明拌和廠攤鋪機壓路機現場負責人: 鄧志遷控 制 :彭 科 呂建國機 械 :張華平 童志強潤滑油: 朱鑫松 史建新機 修:

18、陳 文 蘆 濤1號機 : 楊 浩 周 青2號機: 顧英喜 吉方華雙鋼輪 dd130: 沈力雙鋼輪 dd130 : 唐志保雙鋼輪 dd126h :謝姚新雙鋼輪dd126hf:虞友華雙鋼輪 dd130 :何小鋒負責人: 鐘衛星 鄭志清放 樣: 戴勝仁溫 度: 鄭光宇厚 度 :馮冠群施工員: 朱兆亞碾 壓 :史國賢施工機械維修與保養:黃獻國、陳文、史建新sma-13s上面層現場監理機構框圖(見附表一)四、試驗段鋪筑1、施工準備(1)徹底清掃、沖洗中面層的污染物和其它浮渣,提前沖洗灰塵,風吹干凈。 (2)對局部缺陷(表面離析、油污染等)按照規定在施工前進行調查并修復。 (3)對中面層的標高、橫坡、平整

19、度要進行檢測,對影響質量且無法消除的缺陷地段進行調整。(4)中分帶路緣石與中面層接觸處,灌注熱瀝青,防止雨水滲入。(5)噴灑粘層油,用量控制在0.20.3/之間,確保灑布均勻,局部少灑或多灑的地段應用人工補灑或予以刮除,噴灑結束及時封閉交通,禁止任何車輛行駛。2、施工工藝(1)拌和本工程采用titan-4000型間歇式瀝青拌和樓拌和,拌料前對拌和設備及配套設備進行了檢查,使各種儀表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熱料倉振動篩采用19mm19mm、11mm11mm、6mm6mm、4mm4mm四級篩網。各種集料按規格分別堆放,插牌標明,礦粉裝入儲料倉,防止受潮。集料(尤其是細集料)設置防雨棚儲存。本工程使用散

20、裝瀝青,自備250t瀝青保溫罐,熱瀝青罐與拌合樓的瀝青存儲箱連通。瀝青采用導熱油加熱,瀝青加熱溫度應達到160-170、礦料溫度應達到180-190以保證瀝青混合料的出廠溫度達到170-180和連續不間斷地拌制瀝青混合料。間歇式拌和樓配備自動打印記錄設備,在拌和過程中要求逐盤打印瀝青及各種礦料的用量、拌和溫度等便于施工控制。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時間,以混合料拌和均勻,所有礦料顆粒全部裹覆瀝青為度。材料添加及攪拌時間的順序如下:骨料礦粉纖維素干拌10s瀝青濕拌40s,其中上卸料等待時間為17s,總周期67s。混和料的出廠溫度控制在170-180,當發現瀝青混合料溫度高于190或低于165、纖維投放失

21、控、拌和不均出現嚴重離析等現象,不準出場,予以廢棄。(2)、運輸在運料卡車側面中部設專用檢測孔,采用水銀溫度計檢測混合料的出場溫度和運到現場溫度,保證混合料出廠溫度控制在170-180,運輸到現場溫度不低于165。瀝青混合料采用解放等大噸位自卸車運輸,車輛在裝料前車輛底部及兩側均應沖洗清掃干凈,并涂一薄層色拉油作為隔離劑,但不得有余液積聚在車廂底部。車輛裝料應前、后、中移動分層裝料,移動次數盡可能多,并至少移動三次,以減少集料的離析。車輛的運輸能力應大于拌和能力和攤鋪能力,在現場等候的料車不少于5輛,使攤鋪機連續均勻不間斷地進行鋪筑。運料車應靠近離攤鋪機1030cm左右時以空擋停車,不得撞擊攤

22、鋪機。卸料過程中運料車應掛空擋,使其由攤鋪機推動前進。運料車采用加厚棉花蓬布覆蓋嚴實,覆蓋寬度、長度大于車廂寬度、長度,并綁牢固,以保溫和避免污染環境。(3)、攤鋪上面層采用非接觸式平衡梁控制平整度及松鋪厚度。攤鋪前檢查平衡梁處于良好工作狀態,連接好平衡梁傳感器與攤鋪機;嚴格控制松鋪厚度,上面層攤鋪厚度為4cm,松鋪系數按1.2控制,松鋪厚度4.8cm,攤鋪寬度為14.77m,內側1臺攤鋪機拼寬8m,外側1臺攤鋪機拼寬7m,使其與中面層縱接縫錯開0.2m以上。同時調整攤鋪機使路拱橫坡度滿足設計要求。攤鋪機就位后,先應預熱40-50min,使熨平板的溫度在100以上,保證攤鋪機起步時熨平板不拉毛

23、,熨平板下面墊鋼板,并調整好熨平板仰角及拱度。攤鋪機梯隊攤鋪,調整好兩臺攤鋪機振級和頻率一致,攤鋪機夯錘5級,振動4級,以骨料油膜不剝離為限,攤鋪時前后兩臺攤鋪機間距盡量縮短,間距不超過10米。攤鋪機接料斗適當涂上植物油防粘液,料車對準攤鋪機料斗中心,停在攤鋪機約30cm左右處掛空檔,攤鋪機迎上推著車前進,在坡度大的地段,料車可掛低速檔與攤鋪機同步前進。拌和設備的生產能力與攤鋪機攤鋪速度相適應,應保證攤鋪過程的勻速、緩慢、連續不間斷,中途不得隨意變速或停機。瀝青拌和樓按180t/h產量,現場攤鋪速度控制在23m/min. 當供料緊張時,可放慢至2m/min,但不得隨意頻繁的變換速度,當供料斷檔

24、時間較長時,應停止攤鋪,按施工縫處理。攤鋪機起步5米左右時攤鋪速度控制在1 m/min,使熨平板、夯錘及機體溫度接近混合料溫度。攤鋪中螺旋布料器均衡地向兩側供料,并保持一定料位高度以保證熨平板后松鋪面的平整和混和料初始疏密程度的穩定(現場為螺旋輸送器葉片的2/3)。攤鋪過程中,設專人檢查鋪筑厚度及平整度,處理路緣石部位。當發現局部離析、橫斷面不符合要求、表面不平整、結構物接頭部位缺料、攤鋪帶邊緣缺料、攤鋪機后面有明顯拖痕時,在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下及時處理。正常攤鋪過程中,在壓路機未碾壓混合料之前,施工人員不得進入踩踏。(4)、碾壓為了得到經濟合理的碾壓遍數,把整個試鋪段分為兩個碾壓區。機型方案

25、段初壓復壓終壓dd-126雙鋼輪2臺dd-130雙鋼輪2臺dd-130雙鋼輪1臺a組合k10+150k10+000(150m)2第一遍前靜后振第二遍前后振4前后振2靜壓b組合k10+000k9+860(140m)2兩遍均前后振4前后振2靜壓碾壓方案為:a組合:初壓采用2臺dd126hf雙鋼輪碾壓2遍,每臺雙鋼輪壓路機對應一臺攤鋪機半幅碾壓,一臺由路肩向路中,一臺由路中向中分帶。壓路機碾壓采用前靜后振,速度為22.5km/h;復壓采用2臺dd130雙鋼輪前后振動碾壓4遍,每臺雙鋼輪壓路機對應一臺攤鋪機半幅碾壓,一臺由路肩向路中,一臺由路中向中分帶,速度為45 km/h;終壓采用1臺dd130雙鋼

26、輪壓路靜壓2遍,速度為4km/h,以消除輪跡。碾壓長度控制在2030米左右。b組合:初壓采用2臺dd126hf雙鋼輪碾壓2遍,每臺雙鋼輪壓路機對應一臺攤鋪機半幅碾壓,一臺由路肩向路中,一臺由路中向中分帶。壓路機碾壓采用前后振,速度為23km/h;復壓采用2臺dd130雙鋼輪前后振動碾壓4遍,每臺雙鋼輪壓路機對應一臺攤鋪機半幅碾壓,一臺由路肩向路中,一臺由路中向中分帶,速度為45 km/h;終壓采用1臺dd130雙鋼輪壓路靜壓2遍,速度為4km/h,以消除輪跡。碾壓長度控制在2030米左右。瀝青混合料壓實分為初壓、復壓、終壓三個階段,各碾壓階段采用初壓、復壓、終壓標示牌予以標示。混合料攤鋪后必需

27、緊跟著在盡可能高溫狀態下碾壓,不得等候,不得在低溫狀態下反復碾壓,防止磨掉石料棱角、壓碎石料,破壞石料嵌擠。碾壓應遵循“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的原則進行初壓主要提高瀝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度,起穩定作用,采用高溫、緊跟、高頻、低幅振動碾壓能收到較好的壓實效果。碾壓應將驅動輪向著攤鋪機方向,以減少混合料的推移或擁包;雙鋼輪壓路機在不粘輪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噴水,防止瀝青混合料降溫過快。瀝青混合料初壓溫度不低于150。復壓主要解決密實度問題。保證瀝青混合料溫度不低于130時壓實效果較好,并應在初壓完成后緊跟著進行。終壓主要是消除輪跡,改善鋪筑層的平整度,碾壓時瀝青混合料溫度在110以上為宜。終壓的順序與初

28、壓相同,注意碾壓溫度和碾壓程序,不得將集料顆粒壓碎。(5)溫度在sma路面施工過程中,各環節的溫度控制是施工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試驗路實施過程中各項溫度隨機檢測結果見下表。溫度控制基本滿足施工指導意見要求,但比較貼近下限,應注意加強各工序的溫度控制。混合料溫度檢測結果指 標技術要求檢測結果出廠溫度170180最高:181;最低175到場溫度 165最高: 178;最低174攤鋪溫度 160最高:164;最低158初壓溫度 150最高: 152;最低148復壓溫度 130最高:134;最低130終了溫度 110最高:116;最低110五、上面層松鋪系數通過對試鋪前下承層測點的高程,攤鋪后松鋪

29、高程,以及碾壓結束后同一測點高程的檢測計算,共布設12個斷面,去掉差異較大的數據,取值31個點,計算實際松鋪系數為1.19(具體測量數據及附表)。六、施工縫處理方法1、縱向施工縫縱向施工縫:采用兩臺攤鋪機成梯隊聯合攤鋪方式的縱向接縫為熱接縫,即施工時將已攤鋪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寬暫不碾壓作為后高程基準面,并有510cm左右的攤鋪層重疊,以熱接縫形式在最后作跨接縫碾壓以消除縫跡。瀝青上下層縱縫錯開20cm以上,盡量避開車道輪跡帶。2、橫向施工縫本次屬于首件試鋪,不存在橫向接縫問題,在后續施工中橫向施工縫全部采用平接縫。將三米直尺沿縱向放置,使在攤鋪段端部的直尺呈懸臂狀,以攤鋪層與直尺脫離接

30、觸處來定出切縫的位置并鏟除,切縫時間選在混合料尚未冷卻結硬之前進行繼續攤鋪時,將接縫清理干凈,涂上少量粘層瀝青,攤鋪機熨平板從接縫處起步攤鋪,墊上起步墊板,碾壓時,鋼輪壓路機進行橫向碾壓,從先鋪路面上跨縫逐漸移上新鋪面層。(3)橫向施工縫要求遠離橋梁伸縮縫20cm以上,不得設在伸縮縫處,以確保伸縮縫兩邊路面表面的平順。七、試鋪路段各項技術指標檢查結果1、混合料試驗結果(1)抽提在拌和樓抽取混合料樣品進行抽提試驗,通過對比分析,級配及油石比控制均比較正常。sma-13s型混合料抽提試驗結果通過下列篩孔(mm)質量百分率(%)油石比(%)16.013.29.54.752.361.180.60.30

31、.150.075試驗段10094.361.926.921.917.414.613.011.29.86.06試拌10094.161.526.621.817.714.813.111.310.16.06生產配比10093.462.327.121.817.714.713.211.310.16.0目標配比10063.160.327.321.617.715.013.011.710.26.0(2)馬歇爾試驗對拌和樓抽取的混合料樣品進行馬歇爾試驗,其中最大理論相對密度的計算全部按熱料倉所取料的實測密度進行,油石比按抽提結果的實測油石比計,試驗結果如下表。各項指標均能滿足技術要求sma13s型混合料馬氏試驗結果

32、油石比(%)毛體積相對密度最大理論相對密度空隙率(%)礦料間隙率(%)飽和度(%)穩定度(kn)流值(mm)6.062.51126174.117.276.37.9631.9要求要求34.517.075856.02050注: 對重交通路段或炎熱地區,空隙率可放寬到4.5%,vma可放寬到16.5%。(3)性能檢驗根據sma混合料的要求,對混合料進行殘留穩定度檢測,經檢測殘留穩定度為94.2%,滿足施工指導意見要求。2、現場檢測試驗結果(1)壓實度組合取芯樁號及位置馬氏壓實度%理論壓實度%a組合k10+150k10+000(150m)k10+030右4.4m98.694.7k10+055右12.1

33、m99.195.1k10+105右0.65mm98.594.5b組合k10+000k9+860(140m)k9+900右4.4m99.495.3k9+965右8.2m100.596.4k9+985右4.4mm98.294.2(2)總監辦試驗室采用連續式平整度儀對平整度進行了檢測,共檢測2個點,檢測值分別為:0.62mm、0.60mm都滿足指導意見所規定的不大于0.8mm的要求。(3)滲水試驗總監辦根據指導意見的檢測頻率檢測了滲水系數,試驗結果如下:碾壓組合取芯樁號及位置外觀情況滲水系度(ml/min)a組合k10+150k10+000(150m)k10+080右2.0m鋪面均勻0.0k10+0

34、80右5.0m鋪面均勻6.0k10+080右8.0m鋪面均勻0.0k10+080右11.0m鋪面均勻0.0k10+080右13.0m鋪面均勻26.7k10+130右3.0m鋪面均勻3.3k10+130右6.0m鋪面均勻2.7k10+130右9.0m鋪面均勻0.0k10+130右12.0m鋪面均勻0.0k10+130右14.0m鋪面均勻12.0b組合k10+000k9+860(140m)k9+900右2.0m鋪面均勻0.0k9+900右5.0m鋪面均勻6.0k9+900右8.0m鋪面均勻13.3k9+900右11.0m鋪面均勻0.0k9+900右13.0m鋪面均勻0.0k9+960右3.0m鋪面

35、均勻0.0k9+960右6.0m鋪面均勻0.0k9+960右9.0m鋪面均勻18.7k9+960右12.0m鋪面均勻0.0k9+960右14.0m鋪面均勻16.0a組合共檢測10點,合格10點,合格率100%。b組合共檢測10點,合格10點,合格率100%。(4)厚度碾壓組合取芯樁號及位置芯樣外觀描述厚度(cm)總厚度(cm)a組合k10+150k10+000(150m)k10+030右4.4m均勻密實5.020.5k10+055右12.1m均勻密實4.020.5k10+105右0.65mm均勻密實4.720.0b組合k10+000k9+860(140m)k9+900右4.4m均勻密實4.02

36、0.0k9+965右8.2m均勻密實4.019.8k9+985右4.4mm均勻密實4.920.5(5)松鋪系數、高程、橫坡、中線偏位本次試鋪段松鋪系數經現場檢測為1.19;高程檢測41點,合格40點,合格率為98%, 瀝青面層碾壓成型后,路面實測寬度最小為14.77m(設計:14.77m),符合設計要求;橫坡最大為2.1%,最小為1.8%,偏位最大為10mm,符合設計要求。(6)構造深度構造深度與滲水是一組對立面,在檢驗滲水的同時必須要考慮構造深度的問題,怎樣來兼顧好這兩個指標,是混合料級配和施工工藝都應考慮的問題,現將試驗路路面構造深度試驗結果列于下表,經檢測均滿足指導意見要求。路面構造深度

37、試驗結果樁 號構造深度(mm)實 測 平 均k9+8700.961.011.010.99k9+9501.041.041.011.03k10+0500.981.011.071.02k10+1100.960.981.010.98(7)摩擦系數摩擦系數是路面抗滑能力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了路面的行車安全,經檢測均滿足指導意見要求。路面摩擦系數試驗結果樁 號構造深度(mm)實 測 平 均k9+87067666767k9+95064666465k10+05066666666k10+110626262623、拌合樓檢驗(1)混合料總量檢驗根據拌和樓打印資料可知,拌和樓共拌和131盤料,混合料總量為429.9

38、5t。根據現場攤鋪面積,計算平均厚度為4.1cm。拌和樓打印各種材料匯總表(單位:t)材料名稱4#料3#料2#料1#料礦粉瀝青總量消 耗 量52.8917.9129.88162.4642.3124.5429.95混合料總量分析表實用混合料(t)攤鋪面積(m2)芯樣密度(t/m3)計算厚度(cm)設計厚度(cm)429.95290*14.77=42832.5114.14.0(2) 纖維總量檢驗拌和混合料時共投放纖維65袋,計6520=1300kg,根據混合料的總量為429950kg,計算得纖維的摻配比例為0.302%,基本與0.3%的摻量要求一致。(3) 級配、油石比檢驗通過打印資料各料數量匯總

39、以及逐盤在線分析,除4#料及瀝青用量逐盤各出現過一次超范圍外,其余均滿足施工指導意見要求,用量控制比較準確。各組成材料摻配比例校驗表(單位:%)4#料3#料2#料1#料礦粉油石比總量反算13.04.432.040.010.46.04生產配比13.04.532.040.010.56.0偏差00.1000.10.04允許偏差112210.1(4)溫度檢驗根據拌和樓逐盤打印資料分析,混合料的出料溫度變化情況如下圖,平均溫度控制在182左右,溫度控制比較穩定。4、試驗路評價通過試驗段的鋪筑與檢測,現對試驗實施過程中各種原材料性能、混合料生產過程、施工工藝及試驗路狀況的評價如下:(1) 材料評價試驗路所

40、用的各種材料性能指標雖然均能達到技術指標要求,但存在以下問題需引起注意:現場木質纖維素的存放處,發現底部有受潮的纖維,需改善存放現場的排水,以及采取墊高措施確保木質纖維素處于干燥的存放環境。材料用量總體處于受控狀態,但也有逐盤用量超限的現象,應認真分析原因,降低重復發生的概率,避免攤鋪現場產生局部質量不穩定的現象。(2) 設備評價 纖維投放設備的工作平臺比較狹小,不便于工人現場投放纖維素,必須加以更換或改造。拌合樓二級除塵-布袋除塵產生粉塵較大,影響作業環境,需盡快查明原因、恢復相關部件的正常功能。兩攤鋪機拼縫位置局部存在一定色差,需加以重視。其它設備均屬正常。(3) 工藝評價根據試驗路施工工

41、藝的過程控制和鋪筑后的路面的壓實度、厚度、滲水、構造深度、平整度的檢測結果分析,施工工藝總體能夠滿足施工技術要求。但存在以下注意地方:結合路面標現場檢測數據,發現縱向接縫位置,存在局部“超密”現場,經分析是兩臺壓路機交叉作業界面范圍,在后續施工中應加以控制。路肩明溝側在混合料攤鋪過程中,攤鋪寬度未控制好,導致局部地段混合料覆蓋明溝內側邊,壓路機在碾壓過程中,損壞路肩明溝。攤鋪機擋板以及熱儲料倉的下口位置上容易產生成團馬蹄脂,應有專人及時清除。加強攤鋪機作業手的責任心,攤鋪過程中,螺旋布料器出現過一次“斷料”現象。(4) 外觀評價 試驗路鋪筑后,從外觀上對路面狀況進行檢查,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42、顆粒排列均勻,局部略有離析現象。縱向接縫略有色差,但無滲水現象。局部有油斑出現。無明顯輪跡印。粘腳情況尚可。未有效封閉交通,表面存在一定的行車污染。八、結論意見1、結論本次試鋪瀝青混合料和現場各項檢測指標均能滿足施工指導意見要求,試鋪段施工總體來說是成功的,可以指導上面層sma-13s的大面積施工:2、建議正式施工采用的瀝青混合料配合比:混合料類型礦料比例(%)最佳油石比(%)4#倉3#倉2#倉1#倉填料9.513.2mm4.79.5mm2.364.75mm02.36mmsma-13ss40.032.04.513.010.56.03、建議施工產量及作業長度:(1)施工產量拌和樓按每拌缸3330

43、kg,每盤周期67s計算,產量約為每小時180t,每天拌和時間5:0017:00,計12小時,每天混合料出料122732200t;按拌和樓180t/h產量計算攤鋪機配套生產率,主線正常段攤鋪速度宜控制在2.02.5m/min左右;按平均運距3km,每輛自卸車裝40t,重載20km/h,空載30km/h,計算,需運料車10輛;按攤鋪速度計算2.0m/min,主線正常段14.77m計算,攤鋪機生產率為180t/h;dd126壓路機按2.0km/h,每臺碾壓2遍計算,生產率為210t/h,dd130壓路機按4km/h,每臺碾壓2遍計算,生產率為210t/h,壓路機的生產力完全滿足攤鋪能力的需求。(2

44、)作業長度:攤鋪機每天作業長度22001.515(每米用量)1452m,每日施工以不超過1500m為限。(3)攤鋪采用兩臺攤鋪機梯隊作業,確定攤鋪機夯錘頻率為5級,熨平板振動為4級。梯隊攤鋪兩臺攤鋪機距離不大于10m。(4)為避免碾壓過程中溫度散失,保證現場碾壓質量及機械使用均衡,同意采用b組合碾壓方案:初壓采用2臺dd126hf雙鋼輪碾壓2遍,每臺雙鋼輪壓路機對應一臺攤鋪機半幅碾壓,一臺由路肩向路中,一臺由路中向中分帶。壓路機碾壓采用前后振動,速度為23km/h;復壓采用2臺dd130雙鋼輪前后振動碾壓4遍,每臺雙鋼輪壓路機對應一臺攤鋪機半幅碾壓,一臺由路肩向路中,一臺由路中向中分帶,速度為45 km/h;終壓采用1臺dd130雙鋼輪壓路靜壓2遍,速度為4km/h,以消除輪跡。碾壓長度控制在2030米左右。(5)根據現場實測數據,同意松鋪系數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